含碱、含水量较高的地方,地埋电缆线高压电缆是否有规范要求?

直埋电缆敷设规范 【范文十篇】
直埋电缆敷设规范
范文一:直埋电力电缆的敷设要求主要有:
应有铠装和防腐保护层。
直埋电缆的深度
一般不小于0.7m,农田中不小于1m,35KV及以上不小于1m,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采取保护措施。
应在电缆上、下均匀铺设100mm厚细砂或软土,垫层上侧应用水泥盖板或砖衔接覆盖,回填土时应去掉砖、石等杂物。
直埋电缆在拐角、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设明显的方位标桩。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以上150mm为宜。
电缆经过含有酸碱、矿渣、石灰等的场所时,不应直接埋设;必须经过该地段时,应采用缸瓦管、水泥管等防腐保护措施。
直埋电缆不应水平敷设在各种管道上面或下面;
电缆沿坡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条电缆同沟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前后错开。
敷设电缆时,应防止电缆扭伤和过分弯曲,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下列规定:纸绝缘多芯电力电缆,铅包15倍、铝包25倍。
电力电缆敷设前应检查电力电缆的型号、规格及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有外力损伤。低压电力电缆用1000V兆欧表摇测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一般不应低于10MΩ;高压电力电缆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一般不应低于400MΩ。
范文二:直接埋地敷设电缆有哪些要求
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一般适用铠装电缆
挖掘的沟底必须时松软的土层,没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否则,应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砂层。电缆周围的泥土不应含有腐蚀电缆金属包皮的物质(酸碱液体、石灰、炉渣、腐植质和有害物渣滓等),否则,应予以清除和换土。埋深不应小于0.7m(在严寒地区,电缆应敷设在冰冻层以下)。
电缆敷设完毕,上面应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细砂,然后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直径两侧以外各50mm。在一般情况下,也可用砖代替混凝土保护板。 4.
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有生铁或混凝土保护盒。若周围介质对电缆有腐蚀作用,或地下经常有水并在冬季可能冰冻,在保护盒内应柱满沥青。
电缆接头下面必须垫以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应伸出保护盒两端约600-700mm。电缆自土沟引进隧道、入孔和建筑物时,应穿在管中、管口应予以堵塞,以防漏水。
电缆相互交叉,与非热力管道和沟道交叉,以及穿越公路和墙壁时,都应穿在保护管中。保护管长度应超出交叉点前后1m,交叉净距不得小于250mm,保护管内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电缆与建筑物平行距离应大于0.6m,与电感应保持0.6m距离,与排水明沟距离应大于1m,与热力管道平行距离为2m(非热力管道为1m),与树木的距离为1.5m。
无铠装电缆从地下引出地面时,高度1.8m及以下部分,应采用金属管或保护罩保护,以防机械力损伤(电气专用间除外)。
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两端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在电缆通过的无永久性建筑物的地点,应埋设标桩,接头与转弯处也应埋设电缆标桩。
范文三:5.3 地下直埋敷设
5.3.1 直埋敷设电缆的路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避开含有酸、碱强腐蚀或杂散电流电化学腐蚀严重影响的地段。
2 无防护措施时,宜避开白蚁危害地带、热源影响和易遭外力损伤的区段。 5.3.2 直埋敷设电缆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应敷设于壕沟里,并应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
2 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采用混凝土。 3城镇电缆直埋敷设时,宜在保护板上层铺设醒目标志带。
4 位于城郊或空旷地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5 当采用电缆穿波纹管敷设于壕沟时,应沿波纹管顶全长浇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素混凝土,宽度不应小于管外侧50mm,电缆可不含铠装。
5.3.3 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地区时,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3m。
2 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当位于行车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0m。
5.3.4 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埋设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土中,也可采取其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 5.3.5 直埋敷设的电缆,严禁位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电缆与电缆、管道、道路、构筑物等之间的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表5.3.5的规定。
② 用隔板分隔或电缆穿管时不得小于0.1m;
③ 特殊情况时,减小值不得小于50%。
5.3.6 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于保护管,保护范围应超出路基、街道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
5.3.7 直埋敷设的电缆引入构筑物,在贯穿墙孔处应设置保护管,管口应实施阻水堵塞。
5.3.8 直埋敷设电缆的接头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0.25m。
2 并列电缆的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且净距不宜小于0.5m。 3 斜坡地形处的接头安置,应呈水平状。
4重要回路的电缆接头,宜在其两侧约1.0m开始的局部段,按留有备用量方式敷设电缆。 5.3.9 直埋敷设电缆采取特殊换土回填时,回填土的土质应对电缆外护层无腐蚀性。
5.4 保护管敷设
5.4.1 电缆保护管内壁应光滑无毛刺。其选择,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需采用穿管抑制对控制电缆的电气干扰时,应采用钢管。 2 交流单芯电缆以单根穿管时,不得采用未分隔磁路的钢管。
5.4.2 部分或全部露出在空气中的电缆保护管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火或机械性要求高的场所,宜采用钢质管。并应采取涂漆或镀锌包塑等适合环境耐久要求的防腐处理。
2 满足工程条件自熄性要求时,可采用阻燃型塑料管。部分埋入混凝土中等有耐冲击的使用场所,塑料管应具备相应承压能力,且宜采用可挠性的塑料管。 5.4.3 地中埋设的保护管,应满足埋深下的抗压要求和耐环境腐蚀性的要求。管枕配置跨距,宜按管路底部未均匀夯实时满足抗弯矩条件确定;在通过不均匀沉降的回填土地段或地震活动频发地区,管路纵向连接应采用可挠式管接头。
同一通道的电缆数量较多时,宜采用排管。
5.4.4 保护管管径与穿过电缆数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管宜只穿1根电缆。除发电厂、变电所等重要性场所外,对一台电动机所有回路或同一设备的低压电机所有回路,可在每管合穿不多于3根电力电缆或多根控制电缆。
2 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排管的管孔内径,不宜小于75mm。
5.4.5 单根保护管使用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根电缆保护管的弯头不宜超过3个,直角弯不宜超过2个。
2 地中埋管距地面深度不宜小于0.5m;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0m;距排水沟底不宜小于0.3m。
3 并列管相互间宜留有不小于20mm的空隙。 5.4.6 使用排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孔数宜按发展预留适当备用。
2 导体工作温度相差大的电缆,宜分别配置于适当间距的不同排管组。 3 管路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0.5m。
4 管路应置于经整平夯实土层且有足以保持连续平直的垫块上;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
5 管路纵向连接处的弯曲度,应符合牵引电缆时不致损伤的要求。 6 管孔端口应采取防止损伤电缆的处理措施。
5.4.7 较长电缆管路中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工作井: 1 电缆牵引张力限制的间距处。电缆穿管敷设时容许最大管长的计算方法,宜符合本规范附录H的规定。
2 电缆分支、接头处。
3 管路方向较大改变或电缆从排管转入直埋处。
4 管路坡度较大且需防止电缆滑落的必要加强固定处。
范文四:电缆敷设规范
(Ⅰ)一般规定
第5.6.1条 选择电缆路径时,应按下列要求:
一、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地下电流、水锈蚀、热影响、蜂蚁和鼠害等各种损伤;
二、便于维护;
三、避开场地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 四、电缆路径较短。
第5.6.2条 对于露天敷设的电缆,尤其是有塑料或橡胶外护层的电缆,应避免日光长时间的直晒,必要时应加装遮阳罩或采用耐日照的电缆。
第5.6.3条 电缆在屋内、电缆沟、电缆隧道和竖井内明敷时,不应采用黄麻或其它易延燃的外保护层。
第5.6.4条 电缆不应在有易燃、易爆及可燃的气体管道或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当受条件限制需要在这类隧道内敷设电缆时,必须采取防爆、防火的措施。 第5.6.5条 电缆不宜在有热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电力电缆,当需要敷设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第5.6.6条 支承电缆的构架,采用钢制材料时,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在有较严重腐蚀的环境中,应采取相适应的防腐措施。
第5.6.7条 电缆的长度,宜在进户处、接头、电缆头处或地沟及隧道中留有一定余量。 (Ⅱ)电缆在室内敷设
第5.6.8条 无铠装的电缆在屋内明敷,当水平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当垂直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有防止电缆机械损伤的措施;当明敷在配电室、电机室、设备层等专用房间内时,不受此限制。 第5.6.9条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当在桥架、托盘和线槽内敷设时,不受此限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mm。 第5.6.10条 架空明敷的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m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0.5m时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以内的电缆段上,采取防止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第5.6.11条 钢索上电缆布线吊装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6m。
第5.6.12条 电缆在屋内埋地穿管敷设时,或电缆通过墙、楼板穿管时,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第5.6.13条 桥架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
第5.6.14条 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第5.6.15条 电缆明敷时,其电缆固定部位应符合表5.6.15的规定。 表5.6.15 电缆的固定部位
第5.6.16条 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起点和终点。
(Ⅲ)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
第5.6.17条 电缆在电缆沟和隧道内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6.17的规定。
表5.6.17 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m)
第5.6.18条 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水措施;其底部排水沟的坡度不应小于0.5%,并应
设集水坑;积水可经集水坑用泵排出,当有条件时,积水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第5.6.19条 在多层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在同一支架上的电缆可并列敷设。当两侧均有支架时,1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
第5.6.20条 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宜大于350mm;在隧道内不宜大于500mm。 第5.6.21条 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时,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5.6.21的规定。
第5.6.22条 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电缆隧道进入建筑物处,以及在进入变电所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防火门应装锁。电缆的穿墙处保护管两端应采用难燃材料封堵。
表5.6.21 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m) 的地段。
第5.6.24条 电缆沟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的重量不宜超过50Kg。
第5.6.25条 电缆隧道内的净高不应低于1.9m。局部或与管道交叉处净高不宜小于1.4m。隧道内应采取通风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用自然通风。
第5.6.26条 当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m时,电缆隧道两端应设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m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井可作为出口,人孔井直径不应小于0.7m。
第5.6.27条 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应超过36V;当照明电压超过36V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第5.6.28条 与隧道无关的管线不得穿过电缆隧道。电缆隧道和其它地下管线交叉时,应避
免隧道局部下降。
(Ⅳ)电缆埋地敷设
第5.6.29条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量不宜超过8根。
第5.6.30条 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700mm;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m。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细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深埋时,可增加细砂层的厚度,在电缆上方和下方各增加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
第5.6.31条 电缆通过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一、电缆通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散水坡、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 二、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处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段; 三、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200mm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地方。 第5.6.32条 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6.32的规定。
表5.6.32 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m)
注:1、路灯电缆与道路灌木丛平行距离不限;
2、表中括号内数字是指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保护或加隔热层保护后允许的最小净距; 3、电缆与铁路的最小净距不包括电气化铁路。
第5.6.33条 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第5.6.34条 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当采用电缆穿隔热水泥管保护时,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各2m;采用隔热保护层时,其长度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m。 第5.6.35条 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m。
第5.6.36条 埋地敷设电缆的接头盒下面必须垫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宜超出接头保护盒两端0.6~0.7m。
第5.6.37条 电缆带坡度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互相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1.5m。
第5.6.38条 带坡度或垂直敷设油浸纸绝缘电缆时,最大允许高差应符合表5.6.38的规定。 表5.6.38敷设电线最大允许高差
注:当油浸纸绝缘电缆敷设的高差超过要求时,可采用不滴流电缆或塑料绝缘电缆。 第5.6.39条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5.6.39的规定。
注:1、表中未说明者,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
2、电力电缆中包括油浸纸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在内)和橡塑绝缘电缆,其它电缆指控制信号电缆等。
第5.6.40条 电缆在拐弯、接头、终端和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装设明显的方位标志,直线段上应适当增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宜为150mm。
(Ⅴ)电缆在排管内敷设
第5.6.41条 电缆在排管内的敷设,应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裸铠装电缆。 第5.6.42条 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备用管孔数,但电缆数量不宜超过12根。当无法预计发展情况时,可留1~2个备用孔。
第5.6.43条 地面上均匀荷载超过10t/m2时或排管通过铁路及遇有类似情况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机械损伤。
第5.6.44条 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但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 第5.6.45条 缆排管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排管安装时,应有倾向人孔井侧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并在人孔井内设集水坑,以便集中排水;
二、排管顶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时不应小于0.5m; 三、排管沟底部应垫平夯实,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60mm的混凝土垫层。 第5.6.46条 排管可采用混凝土管、陶土管或塑料管。
第5.6.47条 在转角、分支或变更敷设方式改为直埋或电缆沟敷设时,应设电缆人孔井。在直线段上,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电缆人孔井,人孔井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
第5.6.48条 电缆人孔井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8m,其上部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7m
范文五:筑龙网
2—1电缆敷设工艺标准(201—1998)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电力电缆敷设。 2 施工准备]
设备及材料要求:
所有材料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每轴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轴应完好无损。
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光明显皱折和扭曲现象。油浸电缆应密封良好,无漏油及渗油现象。橡套及塑料电缆外皮及绝缘展无老化及裂纹。
各种金属型钢不应有明显锈蚀,管内无毛刺。所有紧固螺栓,均应采用镀锌件。
其它附属材料:电缆盖板、电缆标示桩、电缆标志牌、油漆、汽油、封铅、硬脂酸、白布带、橡皮包布、黑包布等均应符合要求。
主要机具:
电动机具、敷设电缆用支架及轴、电缆滚轮、转向导轮、吊链、滑轮、钢丝绳、大麻绳、千斤顶。
绝缘摇表、皮尺、钢锯、手锤、扳手、电气焊工具、电工工具。
无线电对讲机(或简易电话)、手持扩音喇叭(有条件可采用多功能扩大机作通讯联络)。
作业条件:
土建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预留孔洞、预埋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安装牢固,强度合格。
电缆沟、隧道、竖井及人孔等处的地坪及抹面工作结束,电缆沟排水畅通,无积水。
电缆沿线模板等设施拆除完毕。场地清理干净、道路畅通,沟盖板齐备。
放电缆用的脚手架搭设完毕,且符合安全要求,电缆沿线照明照度满足施工要求。
直埋电缆沟按图挖好,电缆井砌砖抹灰完毕,底砂铺完,并清除沟内杂物。盖板及砂子运至沟旁。
设备安装应具备下列条件
变配电室内全部电气设备及用电设备配电箱柜安装完毕。
电缆敷设工艺标准(201—1998)》
资料编号:GY201-1998
电缆桥架、电缆托盘、电缆支架及电线过管、保护管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 3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对电线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及漏油、渗油等现象。
电缆敷设前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
1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3~10kV电缆应事先作耐压和泄漏试验,试验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必要时敷设前仍需用2.5k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
纸绝缘电缆,测试不合格者,应检查芯线是否受潮,如受潮,可锯掉一段再测试,直到合格为止。检查方法是:将芯线绝缘纸剥下一块,用火点着,如发出叭叭声,即电缆已受潮。
电缆测试完毕,油浸纸绝缘电缆应立即用焊料(铅锡合金)将电缆头封好。其它电缆应用橡皮包布密封后再用黑包布包好。
放电缆机具的安装:采用机械放电缆时,应将机械选好适当位置安装,并将钢丝绳和滑轮安装好。人力放电缆时将滚轮提前安装好。
临时联络指挥系统的设置:
线路较短或室外的电缆敷设,可用无线电对讲机联络,手持扩音喇叭指挥。
高层建筑内电缆敷设,可用无线电对讲机做为定向联络,简易电话作为全线联络,手持扩音喇叭指挥(或采用多功能扩大机,它是指挥放电缆的专用设备)。
在桥架或支架上多根电缆敷设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事先将电缆的排列,用表或图的方式划出来。以防电缆的交叉和混乱。
冬季电缆敷设,温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应将电缆提前加温。
电缆的搬运及支架架设:
电缆敷设工艺标准(201—1998)》
资料编号:GY201-1998
电缆短距离搬运,一般采用滚动电缆轴的方法。滚动时应按电缆轴上箭头指示方向滚动。如无箭头时,可按电缆缠绕方向滚动,切不可反缠绕方向滚运,以免电缆松弛。
电缆支架的架设地点应选好,以敷设方便为准,一般应在电缆起止点附近为直。架设时,应注意电缆轴的转动方向,电缆引出端应在电缆轴的上方(图2-1)。
直埋电缆敷设:
清除沟内杂物,铺完底沙或细土。
电缆敷设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采用机械牵引可用电动绞磨或托撬(旱船法)(见图2-2)和(图2-3)。电缆敷设时,应注意电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电缆在沟内敷设应有适量的蛇型弯,电缆的两端、中间接头、电缆井内、过管处、垂直位差处均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铺砂盖砖:
电缆敷设完毕、应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部门共同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工程验收合格,电缆上下分别铺盖10cm砂子或细土,然后用砖或电缆盖板将电缆盖好,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
5cm。使用电缆盖板时,盖板应指向受电方向。
电缆敷设工艺标准(201—1998)》
资料编号:GY201-1998
回填土。回填土前,再作一次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土并进行夯实。
埋标桩:电缆在拐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设明显方位标桩。直线段应适当加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以15cm为宜。
直埋电线进出建筑物,室内过管口低于室外地面者,对其过管按设计或标准图册做防水处理(图2-4)。
有麻皮保护层的电缆,进入室内部分,应将麻皮剥掉,并涂防腐漆。
电缆沿支架、桥架敷设:
敷设方法可用人力或机械牵引。
电缆沿桥架或托盘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
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高压电缆应敷设在上层。
同等级电压的电缆沿支架敷设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5。mm
垂直敷设。
垂直敷设,有条件的最好自上而下敷设。土建未拆吊车前,将电缆吊至楼层顶部。敷设时,同截面电缆应先敷设低层,后敷设高层,要特别注意,在电缆轴附近和部分楼层应采取防滑措施。
自下而上敷设时,低层小截面电缆可用滑轮大绳人力牵引敷设。高层、大截面电缆宜用机械牵引敷设。
沿支架敷设时,支架距离不得大于1.5米,沿桥梁或托盘敷设时,每层最少加
装两道卡固支架。敷设时,应放一根立即卡固一根。
电缆敷设工艺标准(201—1998)》
资料编号:GY201-1998
电缆穿过楼板时,应装套管,敷设完后应将套管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密。
挂标志牌:
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装应牢固。
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
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及两端应挂标志牌。
沿支架桥架敷设电缆在其两端、拐弯处、交叉处应挂标志牌,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志牌。 4 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电缆的耐压试验结果、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记录。
电缆敷设必须符合以下规定:电缆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损,直埋敷设时,严禁在管道上面或下面平行敷设。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基本项目:
坐标和标高正确,排列整齐,标志柱和标志牌设置准确;防燃、隔热和防腐要求的电缆保护措施完整。
在支架上敷设时,固定可靠,同一侧支架上的电缆排列顺序正确,控制电缆在电力电缆下面,1kV及其以下电力电缆应放在1kV以上电力电缆下面;直埋电缆埋设深度、回填土要求、保护措施以及电缆间和电缆与地下管网间平行或交叉的最小距离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电缆转弯和分支处不紊乱,走向整齐清楚、电缆标志桩、标志牌清晰齐全,直埋电缆的隐蔽工程记录及坐标图齐全、准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记录及坐标图。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l的规定。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及检验方法
表2-1 项次
弯曲半径 检验方法 油浸纸绝缘
芯 ≥20d 电力电缆 多
≥15d 尺量检查
电缆最小橡皮绝缘电橡皮或聚氯乙烯护套≥10d
允许力电缆
裸铅护套 ≥15d 弯曲铅护套钢带铠装
≥20d 尺量检查
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10d 控制电缆
注:d为电缆外径。
电缆敷设工艺标准(201—1998)》
资料编号:GY201-1998
5 成品保护
直埋电缆施工不宜过早,一般在其它室外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防止其它地下工程施工时损伤电缆。如已提前将电缆敷设完,其它地下工程施工时,应加强巡视。
直埋电缆敷设完后,应立即铺砂、盖板或砖及回填夯实,防止其它重物损伤电缆。并及时划出竣工图,标明电缆的实际走向方位坐标及敷设深度。
室内沿电缆沟敷设的电缆施工完毕后应立即将沟盖板盖好。
室内沿桥架或托盘敷设电缆、宜在管道及空调工程基本施工完毕后进行,防止其它专业施工时损伤电缆。
电缆两端头处的门窗装好,并加锁,防止电缆丢失或损毁。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直埋电缆铺砂盖板或砖时应防止不清除沟内杂物、不用细砂或细土、盖板或砖不严、有遗漏部分。施工负责人应加强检查。
电缆进入室内电缆沟时,防止套管防水处理不好,沟内进水。应严格按规范和工艺要求施工。
油浸电缆要防止两端头封铅不严密、有渗油现象。应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沿支架或桥架敷设电缆时,应防止电缆排列不整齐,交叉严重。电缆施工前须将电缆事先排列好,划出排列图表,按图表进行施工。电缆敷设时,应敷设一根整理一根,卡固一根。
有麻皮保护层的电缆进入室内,防止不作剥麻刷油防腐处理。
沿桥架或托盘敷设的电缆应防止弯曲半径不够。在桥架或托盘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考虑满足该桥架或托盘上敷设的最大截面电缆的弯曲半径的要求。
防止电线标志牌挂装不整齐,或有遗漏。应由专人复查。 7 质量记录
质量保证资料;
电缆产品合格证。
电缆绝缘摇测记录或耐压试验记录。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各种金属型钢材质证明、合格证。
施工记录:
自互检记录
电缆工程分项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电缆敷设工艺标准(201—1998)》
资料编号:GY201-1998
范文六: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直埋地敷设的载流量(ρ τ =1.2℃×m/W、θ n=70℃)
主线芯截面(mm2) 中性线截面(mm2) 2芯 20℃ 4 6 10 铝 芯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00 500 630 2.5 4 6 10 10 16 25 35 50 70 70 95 120 150 37 45 62 83 105 131 158 189 231 257 294 25℃ 35 43 59 79 100 125 150 180 220 245 280 30℃ 33 40 55 74 94 118 141 169 207 230 263 20℃ 30 39 53 68 87 116 131 152 184 210 242 273 320 357 1~3KV(A) 3芯 25℃ 29 37 50 65 83 110 125 145 175 200 230 260 305 340 30℃ 27 35 47 61 78 103 118 136 165 188 216 244 287 320 180 205 230 250 275 315 350 395 430 480 165 195 225 255 285 330 375 435 495 530 50 68 87 105 131 158 189 210 242 273 320 347 48 65 83 100 125 150 180 200 230 260 305 330 45 61 78 94 118 141 169 188 216 244 287 310 单 芯 θ n=25℃ 6KV(A) 3芯 20℃ 25℃ 30℃
4 6 10 铜 芯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00 500 630
2.5 4 6 10 10 16 25 35 50 70 70 95 120 150
46 58 79 105 137 168 205 247 294 336 378
44 55 75 100 130 160 195 235 280 320 360
41 52 66 94 122 150 183 221 263 301 338
39 49 68 89 116 142 173 205 247 278 320 357 420 462
37 47 65 85 110 135 165 195 235 265 305 340 400 440
35 44 61 80 103 127 155 183 221 249 287 320 376 414 230 260 290 320 350 395 430 480 520 570 210 255 285 325 365 415 465 530 580 640 67 88 110 137 168 200 242 273 310 352 404 446 64 84 105 130 160 190 230 260 295 335 385 425 60 79 99 122 150 179 216 244 277 315 362 400
范文七:10kV电力电缆直埋敷设的施工方法 直埋电缆虽然施工简单方便,但如果没有按严格的安全措施和技术工艺进行施工,会造成电缆的直接或间接损坏,且电缆在运行中,也将会受到外界的破坏。现将直埋电缆施工方法介绍如下。
1、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实地勘察,画好电缆走向图,尽量避开高温地段和带有化学物质的土壤。在城市街道广场,电缆应敷设在人行道或街道边侧下方,并且距建筑的基础不得小于600mm。还要考虑与热力管道距离不得小于2000 mm,电缆交叉时距离不得小于500 mm,与通信电缆的距离应大于500 mm。
2、电缆埋入地下的深度不应小于700 mm(由地面到电缆外皮),所以开挖电缆沟的深度应大于700 mm。为了便于开挖,电缆沟的宽度:单条电缆一般是350 mm,但多条电缆应考虑不能重叠。电缆互相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有利于散热,且如果有一条电缆发生故障需要修理和更换,不会影响其他电缆的正常运行。所以电缆沟的宽度应依据电缆的数量决定。直埋电缆沟如附图所示。
3、挖沟完毕,应按设计进行验收。沟底应平整,深浅一致,沟
底必须有一层良好土层,防止石头或杂物凸起,同时要处理好易塌陷的地段,无防腐功能的电缆,经过带有化学物质的土壤要准备好塑料管,敷设时电缆穿入塑料管,以防直接和带有化学物质的土壤接触。穿过道路的电缆必须事先埋设机械强度较高的管子,管子的内径应大于电缆外径1.5倍。
4、再次核对电缆的型号、长度、规格和电缆头辅料。
5、建议采用交联聚乙烯电缆。因交联聚乙烯电击强度高,绝缘电阻大,耐热性能好,重量轻,并可用在落差大的场所。
6、敷设电缆时应从电缆盘上方引出电缆,严禁将电缆扭成死角。施工时交联聚乙烯三芯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电缆外径10倍(油纸绝缘电缆为20倍)。电缆是由线芯、主绝缘、内保护和外保护组成的,一旦把电缆扭成死角,电缆线芯会变形,造成电缆绝缘层的电场分布发生畸变,损坏电缆绝缘。油纸绝缘电缆弯曲大将会严重破坏电缆的内部结构。所以放电缆时应顺电缆圈慢慢拉直,并要注意不能把电缆放在地面拖拉以免破坏外保护层。放电缆时还应注意合理安排长度,以免造成浪费,并尽量减少中间接头。直埋电缆除了考虑在制作终端头有足够的长度外,还要流有电缆全长0.5%~1%的备用长度。
7、电缆施放后检查电缆外观应无机械损伤,多条电缆应排列整齐,电缆互相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竣工后交联聚乙烯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8倍,油纸绝缘电缆为15倍。油纸绝缘电缆还要注意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落差不得大于规定值。检查合格后就可在电缆上面铺上100mm的砂层,然后在砂层上面铺设事先准备好的保
护盖板,其宽度应超出电缆直径两侧各50mm。在用土回填电缆沟时要求逐层夯实以防下陷。直埋的电缆应在两端和改变路线的弯曲处设有“高压电缆、禁止挖掘”的标示牌。
8、从电缆沟道引出的电缆距地面2m的一般应穿镀锌管保护,镀锌管应去毛刺,不应有穿孔、裂缝等。固定电缆的钢支架应焊接牢固并可靠接地。
9、电缆头的制作(略)
10、电缆必须经过直流耐压试验合格、核对相序准确后才能投入运行。
11、电缆施工结束后,应画好与施工相符合的竣工图,连同电缆技术数据送交有关部门存档。
范文八:电缆直埋敷设
直埋电缆沟的开挖
1、开挖的技术要求
(1)用白粉划线标出实际的电缆线路挖沟范围,以便与市政建设其他工程分工同时进行挖沟,沟的宽度一般一条电缆时0.4~0.5m,两条电缆时为0.6m左右。电缆条数较多时,宽度应作相应比例的增加,弯曲处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2)挖沟深度为0.9~1.2m,若有规划时应满足规划要求。
(3)挖掘时应将路面材料下面土层分别放置距沟边0.3m以外的两旁。
(4)挖掘时还应考虑土质和周围设施情况,土质酥松或对建筑物有影响时,应做好支撑加固措施。
(5)挖掘时应考虑交通安全,采取设置隔离护栏、设置警告标志、夜间挂红灯等安全措施。
(6)穿越道路的电缆线路应与市政协调确定施工方案,如采用道路开挖,可用按道路宽度分段预埋管道的施工方法或在夜间施工的施工办法解决,以免影响交通;如无法进行路面开挖,可采用顶管的施工方法进行穿越。
2、施放电缆
当直埋电缆沟挖好、平整、夯实,打好垫层后,电缆就可放入沟中,施放电缆线的方法如下:
(1)清理电缆沟。应在放线前清理一次电缆沟,将杂物清楚。
(2)沟内安置滚轮。电缆放线时,一般必须在沟内安置好直线滚轮,每隔3-5m放置一个滚轮,其间距与电缆单位长度的质量有关,电缆越重间距越小。直线段的滚轮应放置在一条直线上,在转弯处应放置转角滚轮或转角滚轮组。
(3)架设电缆盘及牵引。
1)用专用线盘支架将电缆盘顶离地面5~10cm即可。
2)应有电缆盘紧急制动措施,简易的或暂时安装的机械式制动装置视实际
3)电缆线应从盘的上方引入电缆沟中,这样可使电缆引入电缆沟时的弯曲半径增大,同时又可使牵引力减小。
4)机械牵引时,牵引机械应固定稳当,电缆应装好拉线头或套好钢丝套。
5)在接头处的电缆不应有重叠。人工敷设时重叠长度不应大于0.5m,机械敷设时重叠长度不小于1.5m。
(4)覆土。电缆施放好后,取出滚轮,应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两侧铺以厚度不小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在盖上水泥保护板。盖保护板应使电缆位于盖板中间,盖板之间相互接好。再将沟填平,填平的土应按城建部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层用杂土,路基部分开始用路基石块和杂土填平,并逐层压实使路基稳固坚实。
3、直埋敷设电缆的要求
(1)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机械损伤,方便施工和检修,并保证电缆的散热良好,直埋电缆线路的埋设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即宁夏川区为电缆外皮的上层至地面不少于0.8m,宁南山区为电缆外皮至地面不少于1.0m。在电缆上、下紧邻两侧铺以100mm的低热阻回填土,也可用细砂。为防止电缆受外力损伤,应在电缆沟内敷设电力安全标志带,距上方10cm的土上再盖水泥保护板。直埋电缆应留出全长0.5%~1%的裕度。
(2)电缆路径经过农田时,埋设深度不应小于1m。电缆与建筑物接近时,电缆外皮与建筑物基础的距离应大于0.6m。
(3)多条电缆线路平行敷设或相互交叉时,其间距(指电缆外皮间的间隙)应符合下述要求:
1)电力电缆线路相互平行时的最小间距:同一部门使用的电力电缆间或与控制电缆间10k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为0.1m,10kV以上的电压等级为0.25m;不同部门使用的电力电缆线路(包括通讯电缆)相互间为0.5m。若电缆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间距可降为0.1m。
2)电力电缆相互交叉时,高电压等级的电缆应敷设在低电压等级电缆的下
其间距可降为0.25m。电缆线路平行和交叉时要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因:①为了防止电缆线路施工检修时误伤邻近电缆现象的发生;②为了防止电缆线路发生故障时,烧坏邻近的电缆;③电缆线路间太近时会使散热不易而影响电缆线路的载流量。
(4)电缆与其他管线接近和交叉时的近距离不小于下列规定:
1)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时最小净距离为2m。当热力管道用绝热材料全包,电缆敷设地点的土壤在任何时间内不超过正常温升10℃的条件下,可将净距离将为0.25m。
2)电缆与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接近时的最小静距离为1m。
3)电缆与其他管道接近时的最小近距离为0.5m。
4)电缆与各种管道交叉时的最小净距离为0.5m。
5)禁止将电缆线路平行敷设在管道或另一条电缆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5)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或铁路交叉式,或穿过有载重车辆出入的大门口和进入建筑物的墙角时,应将电缆敷设在管道内。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小于100mm。
(6)顶管的技术要求如下:
1)顶管距铁路轨底应不小于1.5m,距公路面的深度不小于1m,未征得铁路局的同意,不能挖掘铁轨路基。
2)顶管距街道路面的深度不下于1m。
3)顶管距排水沟底的深度不小于0.5m。
4)跨越公路或轨道的管长,一般在两端各伸出2m。穿越城市街道的管长应伸出路面。
(7)每管宜穿1根电缆。有特殊要求时可采取特殊导引措施。
(8)电缆线路与铁路平行敷设时,为了减少振动对金属护套的损坏以及便于检修,相互间的最小净距离为4m。
(9)电缆线路与电气化铁路平行敷设时,为防止电化学腐蚀电缆,相互间
(10)电缆与树木主干的距离,一般宜小于0.7m,如城市绿化的个别地区达不到此要求时。可采取措施,由双方协商解决。
(11)直埋电缆线路引入隧道、工井或建筑物内时,应穿入管中。为了防止进水和小动物进入,应将管口用防火泥封堵好。
(12)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等处引出到地面时,为了防止外力机械损坏,在地上2m和地下0.3m段,应有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
(13)地下并列敷设的电缆线路,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其间净距不小于0.5m,其位置不宜设在道路的交叉口、地下管线相交处、车辆进出较多的大门口、车行道和行人较多的巷口。
(14)敷设电缆的位置必须在线路上埋设电缆标桩,要求在电缆线路的转弯处、接头处和直线部分每隔50~100m处,各埋设一个标桩。
(15)直埋电缆应采用铠装和防腐层护套的电缆。
(16)有腐蚀性的土未经处理不得埋填电缆沟。
(17)电缆保护管一般选用高压电力电缆保护套管(PVC-C、PE),并加装托架。
(18)跨路管材埋深一般顶管离地面1m及以上。
(19)铠装电缆的两端应在铠装金属上焊接或绑扎铜软线后作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20)电缆保护管的选择。保护管为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的PVC-C或PE保护管,并且管的内径不得小于75mm,管子内壁光滑五毛刺,穿完电缆后管口封堵。
4、10kV及以下直埋电缆沟尺寸见下表
范文九:直埋电缆的敷设 第 1 条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 振动、热影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第 2 条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 1m。在引入 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上,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二、 电缆应埋于冻土层以下, 当受条件限制时, 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 第 3 条电缆之间,电缆与其它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最小净 距,应符合表 5.4.3 的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上方。特殊情况应按 下列规定执行: 一、 电力电缆间及其民控制电缆间或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当电缆穿管或用隔 板隔开时,平行净距可降低为 0.1m。 二、电力电缆间、控制电缆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在交叉点 前后 1m 范围内, 当电缆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 其交叉净距或降为 0.25m。 三、电缆与热管道(沟)、油管道(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热 力设备或其它管道 (沟) 之间, 虽净距能满足要求, 但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 在交叉点前后 1m 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将电缆穿入管中,其净距可减为 0.25m。 四、电缆与热管道(沟)及热力设备平行、交叉时,应采取隔热措施,使电缆周 围土壤的温升不超过 10℃。 五、当直流电缆与电气化铁路路轨平行、交叉其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采取防电 化腐蚀措施。 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
平行和交叉的最小净距(m)表 5.4.3
项目 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 电缆间 控制电间
最小净距(m) 10kV 及以下 平行 10kV 以上 0.10 0.25 交叉 0.50 0.50
不同使和部门的电缆间 热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 油管道(管沟) 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 其它管道(管沟) 铁路路轨 交流 电气化铁路路轨 直流 公 路 城市街道路面 杆基础(边线) 建筑物基础(线边) 排水沟
- 0.50 2.00 1.00 1.00 0.50 3.00 3.00 1.50 1.00 1.00 0.60 1.00
0.50 0.50 0.50 0.50 0.50 1.00 1.00 1.00 1.00 0.70 - - 0.50
注:①电缆与公路平行的净距,当情况特殊时可酌减; ②当电缆穿管或者其它管道有保温层等防护设施, 表中净距从管壁或防护设施外 壁算起。 第 4 条电缆与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距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 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车道路基两边各 2m;伸出排水沟 0.5m;在 城市街道应伸出车道路面。 第 5 条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 100mm 厚的软土或沙
层,并加盖保 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 50mm,保护可采用泥凝土盖板或砖块。 第 6 条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 50~100m 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 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第 7 条直埋电缆回填上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范文十:直埋电缆线路敷设工艺标准
1.1目的:为使电缆线路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规范化,促进施工技术进步,确保施工质量,制定本施工工艺标准。
1.2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建筑电气分部电缆线路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对于特定场所施工作业有特殊专业要求的应按规定进行。
1.31.3.1会审纪要、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工艺评定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标准图等。
1.3.2参与施工的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资质,需要时应安排对该项施工作业的适应性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准许上岗作业。
1.3.3本项施工作业应使用的机具性能必须满足施工特性需要,且操作安全可靠,用于检测的计量器具量程、精确度应符合测量对象的要求,且在规定的有规检定周期内。
1.3.4施工环境
(1)直埋电缆沟按施工图控好,其深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底砂铺好,沟内无杂物。
(2)电缆敷设宜选择无雨天气下进行,气温宜在0℃以上。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图
2.2工艺流程细则
2.2.1准备工作
(1)对用于施工项目的电缆进行详细检查,其型号、电压、规格等应与施工图设计相符;电缆外观应无扭曲、坏损及漏油、渗油现象。
阻应不低于10MΩ。
b、6-10KV电缆应经检测绝缘电阻、直流耐压和泄漏试验,试验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c、油纸绝缘电缆,测试不合格者,应检查芯线是否受潮,如受潮,可锯掉一段再测试,直到合格为止。检查方法是:将芯线绝缘纸剥下一块,用火点着,如发出叭叭声,即电缆已受潮。
d、电缆测试完毕,油纸绝缘电缆应立即用焊料(铅锡合金)将电缆端头封好,其它电缆应用橡塑材料封头。
(3)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4)电缆线路所需敷设的电缆保护管应加工好并放置现场。电缆
保护管的加工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管口应无毛剌和尖锐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②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③金属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涂沥青。
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2.2.2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用机械的最大牵引强度宜满足表-1的规定,其速度不宜超过15m/min,且应在牵引头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缆之间装设防捻器。
(2)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3)电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在沟内敷设应有适当的蛇形弯,电缆的两端、中间接头、穿管处、垂直位差处均应留有适当的余变。
(4)电缆之间,电缆与其它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5)冬季敷设电缆,温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应将电缆提前加温。
(6)电缆敷设应设置联络指挥系统,宜以无线电对讲机联络,手持扩音喇叭指挥。
2.2.3覆砂盖砖
(1)电缆敷设完毕,应请建设单位、监理及质量监督部门作隐蔽工程验收,作好记录、签字。
(22.2.4回填土
(1)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2)回填土应及时并分层夯实。
2.2.5埋标桩
电缆在拐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设明显的方位标桩。电缆直线段每隔50-100处应加设间距适当的路径标桩。标桩应牢固,标志应清晰,标桩露出地面以15cm为宜。
2.3质量检测检验应达到的标准及检测仪表、检测方法
2.3.1质量检测检验应达到的标准
(1)直埋电缆的电压等级、型号规格及路径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本体质量是合格的。
(2)电缆的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且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②在电缆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等受条件限制时,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3)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
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险的地段,均应依据规范要求采取保护措施。
2.3.2检测仪表、检测方法
(1)检测绝缘电阻:ZC型兆欧表
(2)宜流耐压及泄漏试验:高压试验设备
(1中,服从指挥,听从调遣,确保安全生产。
(2)电缆壕沟开挖直到回填土完工,应尽可能地均衡、连续施工,缩短工期;在有行人的场所内施工,电缆壕沟开挖后应有警示牌,夜间有警示红灯。
3、质量记录
采用隐蔽工程记录表格。
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压电缆地埋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