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什么写硬笔手写字体字的

在古代,“书”的原意是什么|书法|硬笔_凤凰资讯
在古代,“书”的原意是什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古代“六艺”当中,“书”的范畴跟我们现在所指的书籍的范畴不完全一样。“书”的本意是指书法,书写的第一步就是对字的确认,要保持它的正确性;第二是沟通,写一笔正确的字在沟通中非常重要;第三就是传达,这是“书”的三个层面。
原标题:在古代,“书”的原意是什么日期:[]
版次:[A21]
版名:[收藏周刊·学堂]
字体:【大中小】
观复博物馆馆长
■金代 磁州窑诗文大罐
高31.5厘米 观复博物馆
■清道光 粉彩梅花诗文杯一对
口径8.1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杜甫 《春望》■马未都观复博物馆馆长古代“六艺”当中,“书”的范畴跟我们现在所指的书籍的范畴不完全一样。“书”的本意是指书法,书写的第一步就是对字的确认,要保持它的正确性;第二是沟通,写一笔正确的字在沟通中非常重要;第三就是传达,这是“书”的三个层面。古代读书的重要性胜于当今在古代,能够读书和写字的人所占的人口比例非常低,没有我们现在的文化教育这么普及。读书的人一般是对社会贡献或者管理非常有用的人,过去的社会讲究“学而优则仕”,必须通过读书这个途径成为社会、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读书的重要性显得比今天更为重要。这是一个金代的磁州窑大罐(右图),上面写着一首诗:“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归去马如飞。”这里提供了很多信息,首先是文字的信息。上面落了“亭”字,就在空白处填上了一个小字。这个书法的意境跟宋代的书法非常像,有点像黄庭坚的书法。上面的字跟黄庭坚的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不如黄庭坚,但是味道能看出来。这首诗叫《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内容跟科举有关。当年苏东坡送一个朋友去京城参加殿试,诗中说了“一色杏花三十里”,杏花就是指会试发榜。中国的科举有“三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初级考试,发榜的时候是在秋天,秋天是桂花开,所以这时候发榜也叫“桂榜”、“桂花榜”。会试发榜是在春天,春天正是杏花开的时候,所以也叫“杏榜”、“杏花榜”。“一色杏花三十里”显然是会试完了进殿试,去京城考最后一试,所以苏东坡就写了这样一首诗,希望朋友能够最终考上。这首诗中与文献记载有些出入,文献中说“新郎君去马如飞”,而这个上面写着“新郎归去马如飞”。按理说还是“君去”,就是往前方去而不是回来的意思。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罐子能够知道,它跟科举制度、书法、诗歌、文豪都有很多关联。这样一个普通的磁州窑罐子传达到民间,它寄托了一个民族的希望。毛笔写字可以磨性子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很少写字了,往往提笔忘字,比如“书”和“画”字的繁体字,很多人都写不对。其实,只要把字意解出来了,写起来也就不容易错了。“笔”字的繁体字是“筆”,下半部是“聿”(yù)字,写字画画都是笔在上,所以“书”和“画”的繁体字分别是“書”和“畫”。让今天的人书写繁体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现在国家在教育上要求学生能够识繁写简,就是至少应该认识繁体字。为什么要做书法的训练呢?就是要磨性子。中国人很有意思,全世界的民族里只有中国人用软笔写字。其他民族都是用硬笔,比如欧洲人早期用鹅毛笔,那也是硬的。我们古人也知道硬笔比软笔好写,用软笔写字就是自己难为自己,笔头太软不容易控制。中国人强调要用毛笔写字,就是要磨炼自己的性格,一笔一画地去写。我觉得对于年轻人、小学生来说,书法课是应该上的,至少应该练习写钢笔字,字应该写得横平竖直,知道写字的一般性规律。书法有无尽的美这是一对清道光年间的梅花、文字小杯(左图),小杯上面是一画一诗,底款“道光庚戌行有恒堂制”,“行有恒堂”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堂号。作为“六艺”之一的“书”是一个技能,首先要求写字不能写错,再就是要求一定要写得好看,好看的标准很多,中国字的书法有无尽的美,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清楚的。在中国语言当中或者说在中国文字当中,沟通和传达对于今天的社会是非常重要的。面对面的时候可以不用文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沟通。不能面对面沟通的时候就要通过文字,汉字给我们民族提供了最坚强的基因,我们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一个大国家,尽管历史上有多次分裂但最终都会黏合在一起,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基因好,我们使用自己的汉字。我老说每个汉字都独立存在并不可替换,就是因为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尊严。所以今天在学习中国字的时候,从写正确开始到写得好看,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向此方向去努力,不能因为有了电脑就放弃了中国书法这门艺术。观复学堂唐诗《春望》中有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马未都评:过去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不像今天这么便利。今天可以拿起电话就打,网上发个邮件也很方便,还有各种方式可以聊天。古人沟通感情除了面对面的沟通外,只有书信一个方式,书信在文明史中给我们民族很多心理安慰。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为什么说“家书抵万金”呢?它的背景是“烽火连三月”。今人不管是亲人走得多远,一个电话简简单单就可以报平安,足以使亲人释怀。过去在战争年月,儿子出去打仗,三个月连个音讯都没有。家里人由于信息切断的这种痛苦和担忧是我们今天人所不能理解的,所以杜甫才有这种“家书抵万金”的感受。今天的人就觉得信息不值这么多钱,因为今天的信息沟通过于便捷,不知道信息沟通不便捷时人的痛苦。我们因为信息沟通的便捷丢失了很多情感,一个特别重要的情感就是牵挂和思念,所以今天我们很难再写出这样的诗,因为没有这份情感。这就是沟通的重要性,尤其历史上用文字沟通的重要性。中国古籍按照内容可分为哪几类?马未都评:中国古代的文献浩如烟海,查找起来不是很方便,古人为了后人的方便就逐渐把它归类。中国古籍的分类比现在要简单,四库分类法将之分为四类:经、史、子、集。“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比如《五经》“诗、书、礼、易、春秋”都属于经部。“史”是指历史典籍、史书,《二十四史》就列入了史部。“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文学、医学书也大部分属于子部。“集”是指古代诗文辞赋的著作,分为总集、选集、别集,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你认识多少字?中国字单字单音,含义丰富,有的单字字义解释多达20多种,令人望而生畏。好在汉字可以灵活应用,大部分人使用汉字是在生活中学的,只讲究效果,不追求学问,所以汉字在使用中可以摇曳生姿,随心所欲。我记得过去小学毕业要认3042个汉字,据说现在已增至3500个;刚解放时国家花大力气扫盲,其标准是认识1200个汉字就可以摘除文盲的帽子。一个人如果爱学习,一生中陆陆续续还能再学几百个字,能认4000字以上者基本上是以文字为生的人,如编辑记者等;如认5000个字一定是文字顶级大学者,即便这样,所认汉字尚不足汉字总量的十分之一,《汉语大辞典》收录了56000多个汉字,随便翻开一页即会看到不认识的汉字。这就是不常用胡汉字,它存在并有独立尊严,不可替代。许多单字字义丰富,字形美丽,让人遇见肃然起敬,看着眼熟,读之心虚,甚至张不开嘴,弄不懂其义。但就是这些诡异的汉字,构成了中华文字宝库。(马未都)(据《醉文明》 收藏马未都肆 陈福香整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53785
播放数:680658
播放数:559769
播放数:446042
48小时点击排行404-Not Found
您访问的页面暂时未找到,可能已经丢失,本网为您推荐了更好看的东西哦!
如未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添加扫描以下微信公众号留下您的问题,我们的服务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提供服务热点资讯:
您正在浏览: &
& 硬笔书法作品格式有哪些
硬笔书法作品格式有哪些
书法作为古代优秀的文化,虽然现代的书法或许有一些变化,但是都是值得学习的。现代很多人主要学习硬笔,许多小学生就在开设相关课程学习。那么硬笔书法作品格式你们了解吗,学习硬笔也是有技巧的哦,下面来看看。硬笔书法作品格式是什么?硬笔书法的章法分两大类。一类从古,也就是按照毛笔等软笔书法的章法来,可写题目、作者、朝代,也可不写,或只写一种;一类横写,按平时硬笔书写顺序来,最好写明文章作者出处,然后再写你的姓名,书写的时间地点。横竖格式要看您的内容,如果是古诗文一类要竖着写才有相应的韵味,如果是现代化作品最好横着写才能突出现代文化。写古诗文标点一般不写,楷书可加,行书几个字为一组。硬笔书法作品格式和毛笔字一样横式竖式扇面只是尺寸略小可以A4 A3
或者正常的信笺。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以上就是关于对硬笔书法作品格式的相关介绍了,大家现在有了解了吗?硬笔作为现代很多人学习的字体,比较适合现代人的一些特点,所以使用很多。好的字体可以让你加分,而且用钢笔练字的效果更好,所以学习硬笔可以帮助你很多的,它的优点这么多你心动了吗?
品牌加盟创业故事创业好项目没有桌椅钢笔古人怎么写字
作者:任波 骆黄海
  明天可到长沙简牍博物馆一探究竟  长沙晚报讯 (记者 任波 通讯员 骆黄海)很久以前,不但钢笔尚未进入中国,甚至连桌椅都没出现,那时的中国古人是怎样写字的?本周六(5月30日)9:00-11:00,夏威夷大学历史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邢义田教授,将在天心阁对面的长沙简牍博物馆多功能会议厅主讲《没有桌椅,古人怎么写字―对中国古代书写姿势的再思考》,这是闻名全国的“长沙市民文化遗产讲堂”举办的第92期讲座,为纯公益讲座,面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  早在1958年,长沙在金盆岭9号晋墓发现了目前全国唯一的一件“青瓷对书俑”,该件文物制作于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现于省博物馆。本件青瓷文物形象地呈现了三国前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古人的一种书写方式,即一人执笔对着斜立的木板书写,另一人负责手持该木板。这是不是古人的主要书写方式?震惊世界的长沙走马楼发掘的孙吴竹简文字,是不是就是用这样的姿势书写出来的?好学深思的长沙人在周六上午当然得聆听“长沙市民文化遗产讲堂”,一探究竟了。
(责任编辑:HN666)
05/25 21:3405/22 19:3505/22 00:4005/15 23:3004/26 10:2504/24 07:5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硬笔字用什么笔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