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完全消耗系数只能是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于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而言的

江苏省金融业投入产出分析
  三、省金融业的完全依存度分析
  要深入、全面、完整地分析江苏省金融业与省区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依存关系,仅仅限于直接依存关系的研究是不够的,必须考虑产业之间的完全联系。完全联系是直接联系加上所有的间接联系。列昂惕夫通过创造性地提出完全消耗系数、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以及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各种完全系数,准确地反映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完全联系,这几乎是投入产出分析所独有的方法和优势。
  一方面,金融业对其他产业部门存在着完全依存关系;另一方面,其他产业部门对金融业也存在着完全依存关系。因此,需要从这两方面对金融业的完全依存度进行分析。用于完全依存度分析的主要指标是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是生产单位j最终产品所要直接消耗和全部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之和。全部完全消耗系数所组成的矩阵称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记为B。计算方法为:B=(I-A)-1-I。
  完全消耗系数表明任意两个部门之间的完全依存度,完全消耗系数越大,说明两个部门之间的完全依存关系越密切。根据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利用EXCEL可以计算出所有部门之间的完全消耗系数,更有利于我们分析金融业与各具体产业部门的完全依存关系。
  根据计算,金融业对各部门的完全依存关系是大不同的,其中金融业完全消耗系数最大的前10个行业依次为:金融业(0.072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53 8),化学工业(0.041 4),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040 5),住宿和餐饮业(0.038 3),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033 0),交通运输及仓储业(0.031 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029 7),房地产业(0.029 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026 3)。上述行业是金融业的上游产业,金融业的发展对上述行业的拉动作用很强。上述10个行业与我们分析金融业对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前10个行业时数值以及行业并不完全相同,相同行业的完全消耗系数通常大于直接消耗系数。上述分析表明,在研究一个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的时候,只研究表明的直接关联系数就会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差,而与直接依存关系不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弥补直接消耗系数在反映产业关联程度方面的不足。
  同样,各部门对金融业的完全依存度可以通过各部门对金融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来表现。我们继续对此进行计算各细分产业部门对金融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同样与上述分析一样,同一部门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业是不一致的。
  根据计算,各部门对金融业的完全依存度是完全不相同的,按照各部门对金融业完全消耗系数的大小排序,对金融业完全依存度最大的前10个行业依存大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095 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094 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079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785),交通运输及仓储业(0.077 4),综合技术服务业(0.074 0),金融业(0.072 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70 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0.063 2),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0.060 0),这些行业是金融业的下游产业,金融业是这些行业发展的瓶颈,这些行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突出了金融业在江苏省的基础性地位。
  四、江苏省金融业的波及效果分析
  利用投入产出表推算出来的逆阵系数矩阵,可以研究某一产业对其他产业可能发生的影响,或该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这种研究可以区分各产业的循环和波及效应,找出发展带动大,结构转换功能强的战略产业。
  1.感应度系数分析
  感应度系数结果取值有三种情况:大于1,等于1或小于1。感应度系数越大,表示该部门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越大,该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越强;当国民经济加速发展时,该部门若供给不足,则有可能限制其他部门的发展而形成“瓶颈”部门。感应度系数是确定“瓶颈”产业的重要数量依据。
  从表3可以看出,金融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123 4,说明金融业受到感应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在江苏42个产业部门中位列第13位。这表明,江苏省金融业受到国民经济各产业影响的程度较大,即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金融业的推动作用较大。显然,金融业已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服务产业。
  2.影响力系数分析
  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表示金融业对江苏省整个经济系统中各产业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生产需求的影响程度,即金融保险业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程度。很明显,影响力系数越大,金融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作用越大。
  从下表 4可以看出,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528,说明金融业对江苏省其他行业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在2007年江苏省42个部门中位列第39位,这说明目前江苏省的金融业最终使用的变动对国民经济的产出的变动影响力较弱,因而对江苏省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作用较弱。
  五、结论和启示
  根据本文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
  1.江苏省金融业对省区经济的总体贡献较弱。研究结果说明,江苏省金融业发展程度较低,远低于上海市2002年的水平,对本省的整体经济贡献弱。
  2.在江苏省42个产业部门中,金融业与38个部门具有直接依存关系,关联面很广,是江苏省经济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产业组成部分,但关联度不高。
  3.江苏省金融业属于强制约力、弱辐射力的产业,在江苏省已成为主要的第三产业,但还不是支柱产业。
  4.关于促进江苏省金融业发展方面,一方面,金融业的关联面很广,是省区经济产业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要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以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政策引导改变金融业与各产业关联度不高的局面。对于关联度较高的行业,金融部门应稳定并加强与其联系,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新的服务种类,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支持力度,扩大业务总量,从而借助于对关联度高的产业,增强对省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宏.金融投入产出的资源占用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6,(8).
  [2] 罗军.中国金融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 罗军.中国金融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
  [4] 张道奎.我国保险业与其他产业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J].统计研究,1998,(6).
  [5] 蒋燕,胡日东.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
  [责任编辑 柯 黎]完全需求系数_百度百科
完全需求系数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完全需求系数(total demand coefficient)亦称逆矩阵系数、总产量定额或部门关联系数.投人产出分析术语.指产品部门为提供单位最终产品对所有产品部门产品需求量,以c;}记之,表示第J个产品部门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个产品部门的需求量,包括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
完全需求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关系是
其中b;,是z}7两个产品部门之间的完全消耗系数,因此在苏联也把c,;称为完全消耗系数,即c;,和b;,是两种完全消耗系数.[1]苹果/安卓/wp
积分 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抢沙发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开心签到天数: 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请教:完全消耗系数能否大于1,如果大于1的话,那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如何解释大于1这种情况?
载入中......
不同的学者对完全消耗系数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B矩阵里面的元素就是完全消耗系数,有的人认为B+I矩阵里面的元素才叫完全消耗系数。其实就差在对角线元素上面。你看到大于1的估计是B+I的形式,把本身部门最终产出加上之后就大于1了。
完全消耗系数一般都不大于1。根据定义,完全消耗系数指某产业单位最终产出所需要完全消耗另一个产业的产品价值,这里包含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消耗的都是中间投入。大于1则意味着中间投入大于最终产出,那这个部门岂不是亏死!要花10元钱才能生产1元钱的东西,一个道理。版主说的对角线+1的矩阵是B+I,他是列昂惕夫逆阵,而我们所说的完全消耗系数是B矩阵中对应的元素。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 |主题: 5137, 订阅: 18
本帖最后由 snxl 于
20:20 编辑
完需要系数是可以大于1的,完全消系数不可能大于一吧?
完全需要系数对角线上大于1是因为首先它需要消耗自身一个单位.
荣枯本是无常数 何必当风使尽帆&&东海犹有扬尘日&&白衣苍狗刹那间
完全消耗系数一般都不大于1。根据定义,完全消耗系数指某产业单位最终产出所需要完全消耗另一个产业的产品价值,这里包含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消耗的都是中间投入。大于1则意味着中间投入大于最终产出,那这个部门岂不是亏死!要花10元钱才能生产1元钱的东西,一个道理。版主说的对角线+1的矩阵是B+I,他是列昂惕夫逆阵,而我们所说的完全消耗系数是B矩阵中对应的元素。
路在自己脚下!
可我算出来的完全消耗系数竟有个大于1 ?而且我在统计研究上看到有篇论文中的完全消耗系数也是大于1的,就不知道为何了,至于大于1这种情况究竟应该会有个合理的解释吧。
不同的学者对完全消耗系数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B矩阵里面的元素就是完全消耗系数,有的人认为B+I矩阵里面的元素才叫完全消耗系数。其实就差在对角线元素上面。你看到大于1的估计是B+I的形式,把本身部门最终产出加上之后就大于1了。
路在自己脚下!
三级伯乐勋章
三级伯乐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投入产出分析资料27_投入产出分析-牛宝宝文章网
投入产出分析资料27 投入产出分析
1. 投入产出分析: 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利用投入产出表和相应的投入产出模型,对各种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所进行的经济分析和预测。2. 直接消耗系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品所直接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根据实物投入产出表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叫实物直接消耗系数。根据价值投入产出表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叫价值直接消耗系数。3. 完全消耗系数:第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消耗量和全部间接消耗量的总和,称为j部门对i部门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4. 投入产出表:是指把经济体系中的各部门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的相互联系概括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棋盘式表格。5. 投入:是指生产(包括货物生产与服务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与使用,包括对原材料等物质产品的使用、对劳动力的消耗与使用、对各种生产资源的消耗与使用。产出: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及其分配使用的去向。6. 完全需要系数:定义 :一般把矩阵(I?A)?1中的元素ij称为完全需要系数。 7. 中间投入率:某一产业中间投入占总投入的比率。增加值率:是某部门的增加值占其总产出的比重。8. 感应度系数:第i产出部门的感应度与各部门的平均感应度的比值,称为第i部门的感应度系数。9.投入产出表:10. 中间产品分配系数:第i部门产品分配到第j消耗部门作中间使用的产品数量占第i部门总产品量的比重,称为中间产品分配系数。最终产品分配系数:某产出部门的产品分配用作最终使用的产品数量占总产品数量的比重。11.投入产出模型:反映投入和产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12.投入,产出13.完全劳动消耗: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它包括生产某种产品的直接劳动消耗(活劳动消耗)和一切间接劳动消耗(全部物化劳动消耗)两部分。14.实物直接消耗系数:实物投入产出表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叫实物直接消耗系数。15.价值直接消耗系数: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出直接消耗第i部门的产品量,称为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价值直接消耗系数16.活劳动:是形成商品新价值的必要劳动,是当期劳动,体现了当期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物化劳动:是商品转移价值的必要劳动,它是劳动者过去活劳动的消耗,现体现在劳动资料或劳动对象中,因此又被称为“过去劳动”。简答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假定有哪些?1、同质性假定:假定每个产业部门只生产一种特定的同质产品,同一部门内的产品在各种用途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2、比例性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即每个部门产品的产出量与它的投入量是成正比例的。3、相加性假定:无交互作用假定,n个部门的产出合计等于这n个部门的投入合计。相加性假定的实质就是假定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中,不存在本身生产活动之外的“外部经济”。4、消耗系数相对稳定性假定:动态假定。消耗系数主要取决于个生产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程度。在生产技术条件相对稳定条件下,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2. 全国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与价值表有何不同?1. 实物投入产出表以实物量作为计量单位,各类产品的计量单位并不相同,表的纵列不能相加。因此,实物表的纵列只能反映各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消耗,却无法反映各类产品的中间投入总量。2.实物表所反映的各类产品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基本上是由生产技术条件决定的。因此,实物表能较确切地反映国民经济中各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联系,使他不受价格变动和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3.
由于实物表中的产品目录不能包罗万象,使得表中未列明产品的生产消耗得不到反应,也就是各类产品的中间消耗并不完整。3.比较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要系数1.计算关系 :B=(I-A)-1-I直观上看,两者只在主对角线上的元素相差1,即:2.两者的经济意义不同完全消耗系数(bij)是从生产消耗角度,说明第j部门每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的直接和间接消耗量。完全需要系数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说明第j部门最终需求增加1个单位时,对所有产出部门产品的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的总量。4说明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步骤,并对此法进行评价。? 第一步,首先确定计划期的最终产品Y。?
应根据 Y 所包括的消费、 投资、出口等项目 , 逐项开展预测 , 而后将它们合并为最终产品 , 这里既包括总量又包括构成 , 即以向量形式出现?
Y=YC + YI+YF?
式中 ,YC,YI,YF分别为消费、投资、出口列向量。? 第二步,确定计划期的A和
这里主要根据计划期可能引起A变化的因素对原来的A进行调整。当然,如果影响A的因素没有较大变化,也可直接以A作为计划期的系数,相应
亦可不作调整。? 第三步,利用投入产出行模型计算总产出,公式为: X=(I-A)-1Y? 第四步 ,计算中间产品流量,公式为:?
矩阵形式为:?
???AX?X? ?x11?x21???其中,X????xn1x12x22?xn2x1n???x2n????xnn? ??X1????X????X2??????Xn??? 第五步,根据价值表的平衡关系推算第Ш象限数据,或根据有关增加值系数进行推算。? 第六步,将各部门的生产能力(包括新增生产能力)与计划期的总产品量联系起来进行平衡分析,若出现较大缺口,就需要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最后确定的计划方案既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又能体现今后扩大再生产的需要。5.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 一)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优点?
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 二)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缺点? 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
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整体性特点遭到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中间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最初投入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6.投入产出分析采用什么部门?这种部门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一、投入产出法以什么作部门行政隶属部门(企业部门)不能作为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机构部门不能作为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只能纯部门或产业(产品)部门作为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纯部门――同类产品的综合体。二、划分产品部门的标准3.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划分标准? 投入产出分析中,依据投入产出分析的目的和假定,其划分的标准不取决于产品的用途,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结构和工艺技术条件的相同性,同时考虑产品的经济用途。7.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两个部位的内容是什么?此表的平衡关系是怎样的?? 第一部位:? 主栏:各种产品的生产部门,共分为n个部门。宾栏:各产品的消耗部门,也分为n个部门。? 表中第一部位是投入产出表的基本部分,也称部门间流量表。? 第一部位的主栏和宾栏的部门数相同,反映了各产品部门之间的物质技术联系。? 表中 qij 表示本时期内第i部门直接分配给第j部门的产品数量,或者说本时期内第j部门直接消耗第i部门的产品数量.第二部位? 第一部位的水平延伸。? 主栏:各生产部门。? 宾栏:最终产品。用
y i 表示其中的元素,它可根据需要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等项目。最终产品是指本时期内在生产领域中已经最终加工完毕,可供社会消费和使用的产品。三、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由于各列计量单位不同,不可直接相加,故平衡关系只体现在行上。? 平衡关系: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 用符号表示为:8.比较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要系数.9. 如何进行直接消耗系数分析?2、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根据定义 , 直接消耗系数aij反映了任何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 ,即 j 产品的生产与 i 产品 ( 流动资产〉生产之间的求与供的关系。直接消耗系数本身就是 j 部门单位产出中对各部门产品的消耗量 , 即通常所说的消耗定额。? 计算这些消耗定额 , 按部门及消耗产品顺序规则地排列在一起 , 形成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 可以清楚地从列向看出该部门消耗的各种产品、消耗数量等。? aij值越大 , 说明了部门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可以将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由大到小排列 , 以反映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强弱。分析实例
q11?q12?????q1n?y1?Q1q21?q22???q2n?y2?Q2?qn1?qn2???qnn?yn?Qn简记为 : ?qj?1nij?yi?Qi(i?1,2,?n)10.社会总产品出发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步骤.二、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方法? (一)基本思路――――――――――从社会总产品出发 ,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从可能的角度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这种方法用投入产出模型表示为Y=(I-A)X二)具体步骤1. 首先根据资本存量和在建项目数量确定资本的数量和具体结构 ;2. 然后,根据资本的利用效率确定各部门的生产能力,即规划期各经济部门的生产总量X;3. 而后将社会总产品量X代入模型Y=(I-A)X, 计算出与之对应的最终产品Y;4. 最后以此安排人民生活、社会消费、投资以及出口等。11.投入产出分析的特点是什么?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特点1.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2.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利用现代数学建立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在投入产出分析中通过一系列的线性方程组进行表现。3.主要是通过参数反映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的经济技术联系。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12.投入产出分析的步骤.1、划分国民经济部门2 、编制投入产出表3、计算投入产出参数4、 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5、利用投入产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13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进行评价。14比较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aij是相对于总产品而言,bij是相对于最终产品而言。2. 由于存在间接消耗,bij总大于aij,即使aij为0,bij也不一定为0。3. 就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而言,aij总是小于1,而bij则可能大于1。4. aij可直接通过统计观测加以测定,而bij由于包含难以观测的间接消耗而不能运用统计观测的方法加以确定。16全国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与价值表有何不同?17.以最终产品的变动作为起点,对劳动报酬的预测的步骤.? 最终产品的变动首先影响的是各部门的总产出的变动。X??I?A?Y??B?I?Y可以得到
?X??I?B??Y若用
?I?B?则上式可表示为
根据行模型? 其次,总产出的变动会引起各部门劳动报酬的变动。这时,需要引进劳动报酬系数于是
vj?1avj?vjXj?vj?avj?Xjj?1,2?n?avjXj??X?V?Av
当总产出变动时,劳动报酬的变动为:
用矩阵的形式表示:式中
为各部门增加的劳动报酬的列向量
??V1????V2??V????????V?n?为各部门劳动报酬系数组成的对角矩阵?av1??0Av???0??0000??av200?0?0??00avn???X1????X?X??2???????X?n???V?Av?Y? 最后,将前面的公式结合在一起,则有:? 这便是以最终产品的变动作为起点,对劳动报酬的预测公式。? 全社会增加的劳动报酬总量为各部门增加的劳动报酬之和。17说明活劳动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1. 横行关系?Lj?1nij?Ni?Li?i?1,2,?,n?各部门生产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包含的当年直接活劳动的总和,等于该部门当年投入的活劳动。反映第i部门产品的活劳动数量分配使用情况。2.纵列关系?Li?1nij?Gj?Lj?Hj?j?1,2,?,n?j部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I部门的产品和劳动资料中包含的当年直接活劳动与j部门投入的活劳动量的总和,等于j部门生产中消耗的全部当年活劳动量。?横行总计不等于对应列的总计。它们的经济意义不同,即Li?Hj..18如何对最终产品结构进行分析.最终产品部门构成分析它是指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在全社会最终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即计算:Yi/ ?Yi2. 最终产品结构系数设国民经济最终需求分为k种类别,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类最终需求在各类最终需求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称为最终产品结构系数。即:其中:k-----最终需求的种类Yik------i 部门提供的第k种最终产品的数量Lk------第k种最终产品的总量最终产品结构系数矩阵:3.
最终产品分配结构分析最终产品的分配结构系数表示的是某项最终使用的产品数量占该部门最终产品总量的比重。投入产出分析资料27_投入产出分析活劳动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是在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的。 编制步骤19活劳动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步骤.1. 2.(1) 确定各部门的年平均工作人员数以人年为单位),Li=Lj.可以通过向基层单位调查取得有关数据,也可以通过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劳动报酬除以相应的平均工资求得。 (2).计算产出劳动量系数ti例如:劳动消耗量Li=2926800万人年 其对应的总产出位Xi=120000百万元 则ti=000=0.2439 (人年/百人)(3).将产品流量表第I、П象限各行元素分别乘以ti,将产品流量表换算为以劳动量表示的流量。产品投入产出行模型为:?xj=1nij?Yi?Xi?i?1,2,?,n?两端同乘以ti,有即?Lj?1nij?Ni?Li?i?1,2(4).在抽象掉固定资产折旧的情况下,对投入产出表的第Ш象限的换算比较简单,即直接以各该部门的的工作人员数Lj填列,Lj=Li.(5).按列计算出Hj. 3.编表举例计算题1. 已知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1). 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1(2). 建立引入(I-A*)数学模型 (3). 建立引入A*的数学模型2. 假设国民经济分为农业、工业、其他三个部门,它们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如下:?0.170.240.04???B??0.270.180.18??0.120.250.14???计算:(1)
B(2) 各部门的影响力及系数和感应度及系数
(3) 对计算结果作简要分析.3. 假定国民经济分为农业、工业和其它三个部门,其投入产出的相互关系如下表:
报告期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又假定计划年度内,农业、工业、其他部门的增加值指标分别为8433亿元、15067亿元、9885亿元。试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1)为实现各部门的计划指标,三部门应分别生产多少总产出?(2)为实现各部门的计划指标,三部门生产及相互提供的中间产品为多少? (3)实现各部门的计划指标,各部门的最终使用产品会达到多少?4. 假定某地区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四个部门,它们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如下:?0.0737?0.0086?B??0.0669??0.04530....0.2078??0.4499?0.4930??0.2945?又假定计划期农业部门的总产出在报告期1199亿元的基础上增长20%,试预测农业部门的产出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5. 已知某经济系统在一个生产周期内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和最终产品Y,它们分别是 ?0.20.10??120?A??0.20.40.3?Y??140??????00.10.1??140?????试求
2)B6. 在编制国民经济规划时,已知条件如下:Yn?m?102.5????23??Xm??40??1..0798?????0..4753??0..1028???试计算Y和X和X、Y.mn-m7. 已知产品投入产出表如下,单位:亿元。?1..0336???又知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如下:?0..1342???0..1409????0.25???产出劳动量系数t?0.014???0.016???要求:(1)计算完全劳动消耗系数.
(2)编制完全劳动投入产出表.?0.10.10.2????0.40.18. 已知实物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A?0???0.30.10.2???总产品列向量Q=(100
200)T 中间产品“其它项”Qs=(5
20)T试编制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9.已知国民经济有关资料如下:?I-A??1?1.0?????0.0??0.0????0.30??0.20?????Av??0.20?,Am??0.20??0.35??0.25?????试求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1部门生产的劳动报酬率提高10%,测定对各部门产品价格有何影响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全消耗系数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