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老年痴呆病人临终症状应该怎样护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冯瑞娟,曾源,牛丽君, 解放军306医院,干部病房
  老年性痴呆症是多发于老年人并以近期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脑部功能逐渐减退会导致智力减退,情感和性格变化,最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发展,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报告,全球每三秒新增1例痴呆患者,且每20年痴呆患者人数将增加一倍。目前对老年痴呆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合理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患者住院只是暂时的,家庭才是他们长期的庇护场所。因此,建立妥善健康的家庭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病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居环境应注意什么?
  尽量避免改变家庭的布置,居室内的设施要便于老人活动,利于通风和采光。厕所选用坐式马桶,并设有扶手架。地面要平坦干燥,地砖要防滑,地面通道无障碍物。房间色彩应明快、安宁,使室内富于欢乐和温暖感。家具要避免用玻璃或镜面玻璃家具。床的高度宜偏低,方便老人上下,床的两边设有护栏。家中环境应当安全和封闭,安装信号系统以防止病人外出游荡。
  二、如何帮助患者穿衣?
  告诉患者,这件上衣很适合他,再告诉他穿的方法。选择式样千万不要与其争执,穿衣简单宽松,件数不要多,按顺序排列。选用不用熨烫面料的衣服,外衣最好双面能穿的。避免纽扣过多,最好拉链代替纽扣,用松紧裤带代替皮带。袜子成双放在一起不易穿混。少佩戴装饰品。鞋子大小合适,不选择系带鞋。
  三、如何帮助患者洗脸、刷牙?
  照顾痴呆患者洗脸时,从后面或旁边进行帮助,因为面对面为患者洗脸,常使患者感到很勉强而拒绝或不合作。如患者不肯刷牙或不会刷牙,可用棉棒沾盐水擦洗,达到清洁的效果。有假牙的患者要检查假牙和牙槽是否吻合,餐后要清洁假牙。
  四、饮食应注意什么?
  营养搭配合理,应多吃些清淡的食物,防止吃得太少或吃得太多。避免吃容易造成身体伤害的食物,如太烫的食物。视力不好的患者,餐具最好颜色比较鲜明,放在比较明亮的地方。一次提供太多种类的食物患者会不知所措,不使用锐利的刀叉进食,不吃粘性的食物,固体和液体的食物分开给。吃饭时患者会弄脏衣服,这时不要责备他,喂食患者注意扶起卧床者,避免呛噎。
  五、患者贪食怎么办?
  有的患者不知饥饱,一餐吃很多,刚吃过饭,还嚷着要吃,这个时候您就要注意分次让患者进食。您可以将一天吃多少的总量计好,分6到8次给患者吃。家中常备一些水果或能量低的零食,当患者要吃时再给。
  六、患者不吃饭怎么办?
  有的患者说话很少,呆坐很久,叫他吃饭也不答应,晚期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一些技巧了,比如像哄小孩吃饭一样,准备颜色丰富的食物,准备患者喜欢的餐具,保证营养搭配合理、能量足够。
  七、患者乱吃东西怎么办?
  有些患者抓住东西就往嘴里放,有的喜欢啃手指,有的吃完饭还吃盘子,有的吃纽扣、钥匙甚至针。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强迫患者不要乱吃东西往往会增加他的好奇心,有的患者会更加抑郁。可以想一些小妙招,比如在常吃的盘子上涂辣椒粉等,同时在老人身边不要放危险物品。
  八、如何照顾患者服药?
  老人服药时要有人在旁,帮助老人将药全部服下,以免遗忘或错服。伴有抑郁症、幻觉或自杀倾向的痴呆患者,看护者一定要将药品管理好,放到老人拿不到或找不到的地方。遇到老人不愿服药时,应耐心说服,药吃下后,让老人张开嘴,看是否咽下,也可将药碾碎放在饭中。卧床患者应将药碾碎后溶于水中服用。
  九、患者不愿意服药怎么办?
  按照患者进餐的时候配合服药时间可减少抗拒感,预备患者一贯喜爱的食物,以减少他们拒绝进食的机会。将药物切成极小粒或碎状,加入食物当中不察觉,将药物混入糕点、点心、甜品中也可令患者在不察觉之下服药。在足够的用餐时间及宁静的环境下进食,可减少分心的机会,或者尝试用平静的背景音乐,让患者情绪平稳,顺利服药。
  十、如何帮助患者洗澡?
  患者不合作,抵抗时,应耐心地安慰他,用言语劝导他,每次清洁都应该让患者尽量感觉舒适。卧床的患者要勤翻身,勤清洗,勤整理,给患者带来的舒适感觉会让他记住,这样下次患者就不会排斥洗澡了。保持固定时间洗澡的习惯,洗澡时要有人陪伴,不能独自一个人。不用泡沫多的洗浴用品,以免滑倒。患者拒绝洗澡或不能洗澡时可化整为零,先洗一部分再洗一部分,或在床上擦浴。
  十一、患者不愿意洗澡怎么办?
  看护者应与患者建立良好、互信的关系,保持有效的沟通,尽量由熟悉的看护者协助患者洗澡。选择合适的洗澡时间和条件,如下午天气较暖时。保证洗澡间温度合适,让患者坐在洗澡椅上洗澡,以防跌倒。在洗澡时播放轻柔音乐,鼓励他洗澡后可以吃一些他喜欢吃的食物。留意患者是否感到不适,并要立刻处理。
  十二、如何保证患者睡眠?
  让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白天多活动,消耗体力,晚上保持良好的睡眠。患者的房间应保持温暖,床铺干净舒适、经常换洗晾晒。有的患者夜间起床时,应在走道安装小夜灯,防止患者害怕黑暗。
  十三、患者怕黑不敢睡觉怎么办?
  卧室尽量温暖舒适,晚上关上窗帘,在卧室开一盏不太明亮的小灯,并安慰他看护者就住在隔壁。
  十四、患者晚上不睡觉怎么办?{C}{C}
  白天给患者安排适当的锻炼和体力活动,使患者夜间精力不那么充足,增加日光照射,减少患者白天的卧床时间,强化白天、黑夜的更替概念。到夜晚时尽量安排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按时休息,睡前让患者先上洗手间,若患者以为是白天,不可争执,可轻声安慰劝他入睡。
  十五、特殊情况的防范
  出门时带卡片、手链,写有名字、住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告知邻居及管理员留意行踪,避免单独生活及使用危险物品,如煤气等。防跌倒、烫伤。居住高层的患者提高警惕,防止坠楼。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等病态行为,要注意防范,放好危险物品,如:家中剪刀、绳子、火柴、灭鼠药等要收藏好,以免发生意外。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的患者,尽量避免其外出活动,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十六、如何防止患者徘徊?
  在家摆放一些患者和看护者的旧照片,或患者喜爱和熟悉的东西,增加患者对这个家的归属感,减低离家的机会。看护者可定时陪伴患者外出散步和增加他们的日间活动,以满足他们外出的需要,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和令他们晚上产生睡意。看护者可将门锁安装于患者不容易找到的地方或安装两把锁,或大门发声感应器,减低患者徘徊的机会。
  十七、患者走失了怎么办?
  如果患者走失了,看护者要保持冷静,尝试在邻近地方寻找,尽快报警,提供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彩色近照。找到患者后,谨记要安慰患者,并带患者回到熟悉的地方。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推行健康科学普及知识,作者为中华医学会理事
1619文章数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居家护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 君&&&&作者单位:200237 上海,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本文通过阐述居家老年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现状和特征,归纳了留置尿管引起感染的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对居家照护者的健康教育措施,为提高家庭护理的质量,确保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得到安全、舒适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年; 留置导尿管; 居家护理; 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据报道,我国1%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1],截至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7%。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和某些疾病的影响容易使贮尿和排尿功能发生障碍,致使长期留置尿管,并且由于人力、财力、医院病房周转率等因素,许多老年人需要在家中接受留置尿管护理。然而,居家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家庭护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张玲云[2]对93例家庭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发现,100%的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49.5%的患者出现尿路刺激征,39.8%的患者出现漏尿现象,16.1%的患者出现尿管堵塞。鉴于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这一状况,现将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居家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居家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现况和特征
  1.1 留置导尿管的原因
  老年男性易患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老年女性由于泌尿系统老年性改变引起尿失禁,加之脑卒中、老年痴呆等疾病致排尿障碍;另外,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增高[3],颅脑损伤、截瘫、骨伤等病人也随之增加。这些病人留置尿管的时间较长,其中多数病人在医院度过急性期之后或是在门诊插管后常常置管回家。
  1.2 老年留置尿管患者及居家照护者的特点分析
  张玲云[2]对93例家庭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及其照顾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显示,居家留置导尿患者中生活不能自理者居多,84.9%的患者需要他人照顾;30.1%由患者的配偶承担照顾任务,照顾者年龄较大,且多数为中老年女性;58.1%的照顾者为无血缘关系的保姆,大多来自边远地区,文化程度低,照顾时间长短不一。这些来自社会不同阶段的照顾者,均未受过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医院的专科护士由于自身承担较重的临床和教学任务,并且访视一位病人所花的时间较长,访视过程中有些患者要求很高,甚至超过护理范畴,使参与家庭访视的护士的积极性不高[4]。社区护士作为社区护理、家庭访视的主力军,人数还相对较少,有些社区护士定位不清,身兼数职[5],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家庭访视中去,这直接影响了社区护理的质量。
  2 泌尿系感染的原因
  2.1 患者自身因素
  正常情况下有效地排尿活动可将接种于尿路的细菌及黏附有细菌的黏蛋白冲洗出去,从而防止或减少感染。留置导尿管后,导尿管对人体而言是异物,就使得这种机制遭到破坏,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破坏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加之老年患者体质较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尿道口易受临近肛门的粪便及分泌物的污染,同时与内裤、被褥的接触,均可能污染尿道口及尿管。魏梅香等[6]对50例家庭病床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调查显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45%。说明居家患者的清洁卫生和环境卫生相当重要。另外,由于尿管放置过浅、患者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时将导管自行拉出与家属护理不当致使尿管滑脱也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7]。因此,尿管滑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照护者在没有进行消毒的情况下自行将导尿管重新插入,造成尿道感染和损伤。
  2.2 留置系统
  导尿管腔内逆行感染病原菌多来自集尿系统,集尿袋与膀胱冲洗液也可致尿路感染[8]。也有研究证实,居家照护者在更换集尿袋时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处没有进行消毒,尿管脱出或堵塞时,照顾者没有消毒就擅自将尿管插入尿道[2]。部分病人尿管固定不当引起尿液反流,尿管扭曲使尿液引流不畅,这些都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在选择双腔气囊导尿管后,医护人员普遍认为有气囊的存在,导尿管就不需要固定。但气囊只能避免导尿管的滑脱,却不能避免留在体外的导尿管进入尿道,未固定的导尿管可把聚集在尿道口的大量细菌带入尿道,引起逆行感染[9]。另外,集尿系统的反复开放,破坏了留置系统的密闭性并且增加了通过操作者的手对膀胱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更易导致腔内感染。
  3 泌尿系感染的防治
  3.1 生活卫生习惯
  3.1.1 会阴护理
  为了预防逆行感染,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常规进行会阴护理,每天2次。现常用的消毒液多为新洁尔灭、洗必泰或0.5%碘伏。但徐波等[10]对62例留置导尿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清洁水和0.5%洗必泰每日擦洗尿道口2次,结果两组对尿路感染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用清洁水擦洗能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对皮肤无不良刺激,病人感觉舒适。李晨阳等[11]研究认为:皮肤、黏膜长期与碘伏接触可能引起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增加。而且尿道口黏膜神经末梢丰富,用碘伏擦洗时疼痛不适明显[12]。冷晓辉等[13]对120例(其中男48例,女72例)留置导尿患者分别用凉开水和0.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研究发现两组的尿路感染率无差别。女性由于会阴分泌物多,尿道周围有肠道细菌,宋均英[14]认为冲擦法比常规的会阴擦洗更能使会阴部清洁。由此可见,对于居家老年患者来说,每天2次使用清洁水进行会阴擦洗,必要时进行冲洗加擦洗,是简单而有效的会阴清洁方法。
  3.1.2 清洁卫生
  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病人穿的衣服应宽大舒适、质地柔软。衣物、床单要整洁、干净,污染后要及时更换,并勤换内衣裤。每次大便后,应及时清洗尿道口及肛周,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粪便中的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起感染。保持室内空气通风,做好家庭环境卫生消毒。
  3.2 生活起居
  3.2.1 饮食
  根据患者消化吸收能力和病种,采取循序渐进的营养补充方式。食物以清淡、多纤维、高营养、无刺激为原则,可以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饮料,因为酸性尿液可以减少尿道感染的发生[15]。勿过量食用含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豆腐、长期饮用浓茶。多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摄入ml,宜上午多饮,下午、晚上少饮[16],以免夜尿量增多,影响睡眠,每小时尿量最少50ml[17],达到自行冲洗膀胱的目的。
  3.2.2 活动
  身体虚弱者,卧床休息,但应定时翻身,或在床边活动。病情许可者可以在户外活动。经常站立,尿液可以通过重力的作用,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尿液外溢时,使患者由侧卧位改为平卧位,因侧卧时膀胱容积减小,平卧时则相反[18]。
  3.3 集尿袋更换时间
  留置导尿时逆行感染的病原菌多来自于集尿袋系统、集尿袋及集尿袋放尿口污染引起的感染[19],所以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间更换集尿袋对防止逆行感染尤为重要。吕建萍等[20]对110例留置导尿病人分成每天1次、每周2次及每周1次三个时间段更换集尿袋,结果显示,每周更换集尿袋1次比每周更换2次和每天更换尿培养阳性率明显增高。曹芹[21]用同样的方法对136例脑出血术后留置导尿的病人研究发现每3天更换1次集尿袋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每天1次和每周1次。综合经济和临床工作实际,每3天为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最为适宜。王金英[22]对61例颅脑损伤留置尿管病人研究发现,置管1周以内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频繁更换集尿袋只能造成密闭系统的开放,增加感染的机会;而置管1周以上者由于尿培养阳性率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故2次/周为适宜。贺彩芳等[19]研究两种不同集尿袋对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证实单向活瓣集尿袋的更换时间以1次/周较适宜,一次性塑料普通无菌集尿袋的更换时间,以2次/周较适宜,不同集尿袋对尿路感染有不同影响。由此可见,专业人员应视具体情况指导居家照护者更换集尿袋的间隔时间。
  3.4 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是否能减少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的发生,长期以来在护理界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有较多研究表明膀胱冲洗并不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反而可能加重泌尿系感染[23]。这可能与膀胱冲洗液需要一定压力才能注入膀胱,冲洗液对膀胱黏膜产生机械性损伤;膀胱冲洗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状态,让导管内尿液回流,增加了细菌逆行入侵的机会。因此应尽量减少外源性(机械性)膀胱冲洗,对清醒病人,鼓励其多饮水,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对确实需要行膀胱冲洗的,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
  3.5 固定妥当
  引流袋放置位置要合适。向凤香等[24]研究证实留置导尿管固定在大腿内侧,经大腿下方引出更安全和省时,可减少尿道损伤和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卧床患者集尿袋应低于会阴部垂直悬挂于床边,离地面15cm[17],可将尿管用别针别在床旁的床单上,并留出足够的长度,以免翻身时将导管拉出。病人下床活动前先把尿袋内的尿液放干净,并妥善固定尿管,可将尿袋别于裤腿上,不影响活动,但要注意不可压迫集尿袋,以防尿液倒流造成感染。必要时给予导尿管外固定[9],可以减少尿管的移动,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如遇有尿管脱出时,嘱患者和照护者不能自行重新插入,应该与医院或正规诊所联系。
  4 健康教育措施
  4.1 加强指导,做好出院宣教
  4.1.1 出院前对照护者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
  对于需置管回家的患者要做好出院前宣教,采用家属参与护理模式[25],对照顾者进行卫生常识和照顾技能的评估和培训。对病人的清洁卫生、饮食特别是每日饮水量、导尿管的更换时间、集尿袋的更换时间、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注意点对照护者进行小讲课,解析原因及后果,让照护者引起重视。对相关操作采用一对一现场示范,内容包括导尿管、集尿袋的正确摆放位置、有效固定、会阴及尿道口的消毒,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口消毒(范围为导尿管口与集尿袋接口上下5cm)、集尿袋放尿口消毒(每次放尿前后用75%乙醇棉球消毒集尿袋放尿口)[26]、集尿袋的更换手法、尿液观察等技能进行培训。出院前让家属或照护者在护士指导下独立操作2次,并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过关后方可置管回家护理。
  4.1.2 重点加强保姆和老年看护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张秀梅等[27]在对留置尿管离院患者家属进行家庭健康指导时发现保姆或老年看护者由于其理解或接受能力欠缺致护理效果不甚满意。因此在做健康教育时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关键步骤讲解清楚,让他们知其所以然;护士对于此类看护者要给予更多的关系、耐心,给他们更多动手的机会并在旁指导;讲解和培训时最好有另一位家属在旁参与,达到双人掌握,提高此类家庭的护理质量。
  4.1.3 发放家庭护理手册
  由于居家照护者多以老伴和保姆为主,为了更好地强化健康教育信息,随时翻阅相关资料,安志洁等[28]对PICC病人运用了家庭护理手册,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这对居家留置导尿的患者来说也可运用,内容可以包括所有操作注意点,更换手法可以配以照片更简单明了。最后配以咨询电话,让患者有疑问可随时进行求助。手册大小以便于携带为基准。
  4.2 增加社区护士访视次数
  应加快发展社区护理,提高社区护士的专业能力,经常进行专业培训,掌握最新的技能,为患者提供高效和高质量的服务。增加社区护士访视的人数和次数。患者出院后,建议居家老年留置导尿患者的家属将患者的出院资料交给所在社区医疗站,医疗站为患者建立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为患者进行体检及健康指导[2]。由主管家庭病床的护士结合医院的健康教育制订书面护理计划表,由照顾者认真执行,每完成一项在对应栏目里打&&&。每周评估护嘱执行情况,评估照顾者的工作质量,并如实向患者家属交代评估结果[6]。在护理取得初步成功后,必须通过回访等方式重申正确行为的重要性,并对患者已取得的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29]。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可以预见将来诸如脑卒中后遗症、糖尿病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留置导尿管的居家护理也会更普遍,加强对患者和照护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使其掌握一定的护理技能;增加社区护士的访视次数和质量,更好的监督并发挥自我护理的主动性,提高病人自我家庭护理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对集尿袋更换的方法研究甚少,而其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待于同仁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姜琳,刘铮.中国老年人已超过1亿人.新华每日电讯,(1).
  2 张玲云.居家老年留置导尿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外科版),-88.
  3 陈霞.社区长期留置胃管、尿管病人的管理方案.医学创新研究,):121.
  4 龙德蓉,罗碧如,刘星,等.宫颈癌术后带尿管出院患者家庭访视效果探讨.护理学杂志,):85-86.
  5 陈蕊.社区护理缺陷及对策.泰山卫生,.
  6 魏梅香,卢梅媛.家庭病床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B):66-67.
  7 曹瑾玲,李素敏.脑卒中患者留置气囊尿管滑脱的原因及对策.中国民康医学,):538.
  8 炊淑玲.分析留置导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与预防.中外医学研究,):91.
  9 吴旭稔.气囊导尿管外固定与尿路感染关系探讨.中外医学研究,)90-91.
  10 徐波,王惠,高绪芳.留置尿管病人尿道口消毒与清洁护理的效果比较.中华护理杂志,):.
  11 李晨阳,关海霞,李静,等.碘伏皮肤消毒对医护人员甲状腺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647-649.
  12 王勤芬,张文英,詹佩娟,等.应用济安舒能液体抗菌膜行会阴护理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77-78.
  13 冷晓辉,庄红仙.留置导尿患者尿道口护理方法效果比较.护士进修杂志,):.
  14 宋均英,徐淑侠.2种会阴护理方法在女性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3.
  15 钱爱群.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16 董正婷.浅谈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家庭护理.当代医学,):134.
  17 魏宗赛.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家庭护理指导.中国新医药,):98.
  18 张丽红,李付云,李瑾.神经内科留置尿管患者尿液外溢的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125.
  19 贺彩芳,吴雪洁,杨碎丽,等.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与集尿袋更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412-414.
  20 吕建萍,方玟,李小林,等.留置导尿过程中集尿袋更换时间研究.护理研究,):975-976.
  21 曹芹.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探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195-196.
  22 王金英.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尿路感染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3 李麦玲,王艳丽,张建国.留置尿管致泌尿系感染与膀胱冲洗的关系.中国误诊学杂志,.
  24 向凤香,舒香兰.留置导尿引流管固定引流位置的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3285.
  25 赵立双,孙淑华,林占峰,等.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PICC家庭护理质量的影响.护理学杂志,):43-44.
  26 戴慧珊,施雁,毛雅芬.Sigma法在降低留置导尿感染风险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1-3.
  27 张秀梅,郝素文.对留置尿管离院患者家属进行家庭健康指导的做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52-53.
  28 安志洁,陈鹏,侯静.PICC置管病人家庭护理手册的应用与体会.护理管理杂志,):44-45.
  29 马岩,张宝恩,范雪梅,等.健康行为理论在社区留置导尿中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914-915.
  (本文编辑:冰 心)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病人长期卧床,插尿管10个月,
病人长期卧床,插尿管10个月,
病人长期卧床,插尿管10个月,有没有替代尿管的东西,
共8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电话:0393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男科、泌尿外科、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生殖器整形
问题分析:治疗尿路感染应首先明确病情是急性还是慢性,还要明确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是由何种致病茵引起的及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如何,对肾功能造成多大的影响,有无泌尿系统梗阻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诱因等。意见建议:首先需要注意个人的调理,注意个人的腹部保暖,可以用电暖宝 或者暖宫贴之类的热敷,全方面的调理,全方面的调理,注意观察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7559
指导意见:你好,你说的这种情况比较常见,长期带尿管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所以需要定期膀胱冲洗及更换尿管。此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职称:护士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5021
问题分析:你说的这个病人长期卧床,你,如果不想给她带这个尿管儿,那么可以做一个膀胱造瘘。意见建议:这个病人是什么样的疾病呢?然后你可以详细的跟我说一下我在指导你治疗。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3758
问题分析:您好,一般女性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尿管的东西,男性到时有尿裤之类的。意见建议:建议平时要注意尿管的护理,注意消毒,注意更换尿袋,注意翻身,防止褥疮形成。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3113
问题分析:病人如果导尿管长期留置的话会导致容易出现泌尿系感染,所以需要每天给病人多喝水。意见建议:目前还没有很好的东西可以替代导尿管,但如果病人神志清楚的话,可以将导尿管夹闭锻炼膀胱功能一段时间后将导尿管拔除,让病人学会在床上排尿。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1734
问题分析:患者你好,患者为什麽插尿管呢,长时间插尿管会导致泌尿系感染。意见建议:目前确实没有好的办法来代替尿管。建议患者要勤护理,常规半个月换一次尿管,一个月行一次膀胱冲洗。
职称:主管护师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7759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考虑插尿管10个月,很容易造成泌尿系的感染。另外由于尿道粘膜长期受压,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可以用女性接尿器代替的。意见建议:建议女性接尿器的优点是不用进入人体内,减少了感染的机会。缺点是,可能会导致漏尿,如果发现造成臀部皮肤因为尿液刺激而造成的损伤。而且会阴部由于长时间的不透气导致损伤。所以用接尿器后,护理需要的工作量较大。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1669
问题分析:好像没有比导尿管更好的替代品,如果怕感染和不舒服,可以用用老年纸尿裤,不过也容易出现会阴部皮肤的损伤。意见建议:一般也不需要插尿管10个月,除非你小便不能自理的人,如果不是建议积极处理原发病,来解决导尿管的问题。
问长期卧床出院以后不插尿管就没办法尿尿今天换尿管发现...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骨折
&&已帮助用户:81423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说的这种情况如果是导尿的话建议让医生导尿因为导尿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意见建议:您好我建议您让医生帮您操作气囊内的无菌用水可以买一瓶生理盐水替代这不是关键只是操作过程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问百岁老人,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可...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内外妇儿,疑难杂症
&&已帮助用户:25558
病情分析: 长期使用导尿管是不可以的,这样会引起严重的尿路感染,重则危及生命。意见建议:建议可以使用一些接尿器,现在适用于长期卧床的接尿器品种很多,方便且卫生。
问老人脑梗塞长期卧床,插有胃管、尿管。连续打嗝一周,严重时...
职称:医师
专长:肿瘤和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158176
指导意见:脑梗塞的病人最要是二级预防.防止再发脑梗塞。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降压药控制好血压.降脂药使血脂达标.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服用控制血糖药。如果方便建议定期到医院随访。饮食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低盐、低脂.适当活动。
问长期卧床患者膀胱冲洗用什么药好呢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骨科 普外科
&&已帮助用户:40295
这个一般是不需要的。或直接运用小剂量抗生素稀释后冲洗
问我父亲患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瘫痪在床,最近全身出现疹子...
职称:医师
&&已帮助用户:278
病情分析: 根据您所述情况, 不建议您将水泡挑破,应用抗生素是正确的。意见建议:建议您经常翻身拍背,如患者没有糖尿病,可适当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对身体无太大影响。
问长期卧床,插胃管1年,出现痰腥臭、口气腥等问题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痛风
&&已帮助用户:831
病情分析: 你好,痰腥臭可能是厌氧菌感染。临床上可有高热、软弱、消瘦、贫血及杵状指。痰奇臭似臭蛋味,为其临床特点。意见建议:到医院可建议医生使用康厌氧菌药物治疗。祝你早日康复。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可以局部分泌物,做精液检查,也可以做局部B超检查,可以做出诊断
目前考虑是包皮龟头炎可能性比较大,需要做包皮手术,并抗炎治疗
包皮手术后水肿是正常的建议注意卫生,用小瓦数灯泡烤一烤减轻水肿
从您所表现的症状看,属于早泄,您到医院就诊,才能得到科学诊断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