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单亲学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育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随着离婚率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孩子面临着家庭中父母的情感冲突,他们不得不选择其中一方而放弃另一方,成为单亲家庭的一员。单亲家庭往往因为经济的分割、情感的分离与纠葛使孩子的生活与教育陷入困境,不但影响学业,更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目前的大量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双亲家庭,单亲家庭孩子在自尊、焦虑、抑郁、敌对、人际敏感、恐惧等方面表现出了更为突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应关注其心理发展,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既要避免疏于问津,又要避免过犹不及,讲求科学育人方法。
从单亲家庭的结构划分,一类是母亲抚养孩子的家庭,一类是父亲抚养孩子的家庭。已有的研究显示,父亲抚养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母亲抚养的孩子,尤其在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单亲家庭父亲抚养的男生、母亲抚养的男生、父亲抚养的女生和母亲抚养的女生等四个类型来看,父亲抚养的男生在心理健康问题测评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母亲抚养的女生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也明显较高。说明同性别单亲家庭孩子缺少异性的交往与关怀,更可能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可能在焦虑、恐惧、孤独、生理症状等方面更需要得到关注。
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可能并不是家庭结构或形式的变化本身,而是在家庭变化过程中父母亲之间的情感冲突、消极情绪以及父母之间的人际交往模式所致。同时,父母亲的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单亲的父母可能过度地保护和溺爱孩子,也可能过分地控制或限制孩子的行为,还可能将压力、消极情绪传递给孩子,这些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比较而言,双亲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形成互补,不但有更多的情感支持与关怀,还有与不同性别人际交往的最初经验,受到更多性别角色的潜移默化影响。因此,这些孩子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更大优势。(作者单位:成都文理学院)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三期,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单亲孩子的自卑心理该如何调节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的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和老师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把握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彻底铲除滋生自卑心理的土壤,使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心理。
一、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自卑的成因:
1、父(母)的遗弃和冷落。夫妻离婚时,有的对孩子关心不够,不愿承担子女的监护义务甚至,把孩子&推来推去&;有的父(母)虽然接纳了孩子,但没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来,不关心,甚至打骂。这样的&抛弃&和冷待,使孩子体味不到父母的关爱,&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没人疼的孩子&这使青少年的人格、自尊严重受挫,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2、情感的缺陷。青少年不仅需要物质享受,同时还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单亲家庭中不管是没有父爱,还是没有母爱,都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家庭情感体验。当听到别的同学谈论自己的父母如何关心和疼爱自己时,他们心里充满痛苦和沮丧。自己是另一类人,无法同他人相比,很自卑。
3、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当代中学生日常消费呈上升趋势,且有较强的攀比心理,一些工薪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手头拮据,不敢参与同学聚会,如:生日Party、旅游等等。总觉得低人一等,很自卑。
4、教育的失误。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缺乏应有的耐心,方法简单,摆出&我说了算&的家长作风,甚至粗暴打骂,认为&不打不成才&。还有的家长和老人过分关心,不让干这不让干那,而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希望自己独立自主,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挫,或是长期有人&照顾&,养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有的造成性格上孤僻、胆小和过分的自我封闭,与同龄人交往中感到&什么都做不好&,会感到很自卑。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单亲子女感情大多十分敏感和脆弱,老师的批评往往认为说自己,认为老师瞧不起自己,对老师有了排斥心理。如果老师处理问题不能一视同仁,甚至一点点&偏向&就能使他们自尊心受挫。公开的点名批评、斥责、挖苦极易挫伤自尊心,产生自卑感。
5、社会评价的偏见。离异家庭往往成为一些人议论的焦点,常有人评头论足, &X X X ★★★跟别的男人跑了&&X X X 他爸跟X X 又好上了&,邻居、同学说三道四,添油加醋者有,歪曲事实者也有,还有一些学生及家长排斥他们,说这种家庭的孩子思想不健康,这些都给孩子心理投下巨大的阴影,导致青少年自卑心理形成。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导致自卑心理形成,如:生理因素、智力因素、交际能力等等。而自卑的形成又与学生个体心理品质有直接关系,同样的遭遇和挫折,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挺过去,意志薄弱的人会被困难击倒,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自卑心理。
二、 自卑心理的教育方法
根据这类学生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以情感为依托,深入了解,找出其产生自我否定意识的原因,及时准确地发现他们心理自卑的根源,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为其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使其发现自我的价值,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恢复正常的心态,摆脱自卑的心理障碍。教育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1、情境感染法。 自卑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内隐性&和&文饰性&,认为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自己,不能主动与人交流,诉说心中的苦闷,所以我们应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没有歧视、没有怨恨,充满民主和关爱的环境。
首先,班主任应&捧出一颗爱心&。用广博、真挚、深沉、持久的爱去扶植那颗看似冷漠而实际上强烈、极敏感的自尊心,给他父(母)般的关爱,以情动人,让他愿意吐露真情,宣泄心中的苦闷,减轻心理压力。再以理晓之,变压力为动力,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其次,发挥学生群体力量。&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正确对待和帮助有不良心理的同学,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信任,消除排斥心理。当他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体验到自身价值和尊严时,就会以崭新的心态参加集体活动,自卑情绪就会受到积极性情感、气氛的感化。
再次,优化家庭环境。老师加强同家长联系,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家庭中,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并且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的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并注意改变传统的家长作风,应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遇事多与孩子商量,从而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幸福。
2、榜样示范法。 青少年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 ,饱尝家庭的不幸,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科学家或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3、自我欣赏法。 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欣赏自我。通过正确分析,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教师应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甚至可以&以其之长比人之短&,让他们体验成功,体味自我存在的价值。法国教育家费雷内说过:&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它方面的成功&。班主任可以利用一些活动,使其有&用武之地&,在球类、棋类、歌咏比赛中,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出人头地&。并且要抓住他们获得成功的契机,引导他们深信&我行&,增强自信、自尊、自强意识,使他们在成功的兴奋和快乐中,充分肯定自我,在平等温馨的气氛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彻底消除自卑心理。
4、委以重任法。心理自卑的学生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是渴望受到尊重的心理反映。班主任可以&委以重任&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才能,如安排值勤、担任科代表、主持文体活动或班内其它事务等等,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其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还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和学习中,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山东教育》2001年16期
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G44【正文快照】: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家庭的残缺,使得这些家庭的孩子总觉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自卑心理严重。具体表现在:  1.孤僻不合群。严重的自卑心理,使这些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他们常常将对自身不满或自责的态度,全部投射到别人身上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海英;[D];西南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远;[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杨桂芝;[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张大均;[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龙献忠,张存群;[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申继亮,洪■,杨小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7期
井世洁;[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黄水;[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叶俊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王颖丽,杨梦云,郭承九,寇艺儒,王巧玲,李慧萍,黄凌霄;[J];宁夏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谭细龙;[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苑;[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严星;[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永琪;[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5期
张伯源,董经武,徐岫茹,敖明,王萍,高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4期
刘平;[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上官子木;[J];青年研究;1994年05期
李全贞;[J];山西教育;1994年09期
何智林;[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2期
刘启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周晓林;[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年07期
黄少华,戴小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梁俊雄,史保强;[J];江汉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素芳;胡连英;;[A];中华护理学会健康教育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集[C];2000年
腾筱丽;以光云;;[A];中华护理学会健康教育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集[C];2000年
杨玉秀;;[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郄风;阎淑;王维钊;马淑玲;李钋;;[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樊富珉;;[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刘■玲;;[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王丽萍;;[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刘洪胜;;[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任诗芹;[N];安徽日报;2000年
王越;[N];中国质量报;2000年
胡德荣;[N];健康报;2000年
高丽;[N];健康报;2000年
凌月;[N];江西日报;2000年
范伟国;[N];人民日报;2001年
孙琳;[N];四川日报;2001年
胡佳清 本报记者 刘中华;[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顾荣芳;[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黄光成;[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辉梅;[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李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张继文;[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华杰;[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屈兑梅;[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李克林;[D];昆明医学院;2003年
任天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张敏;[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刘敏;[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陈玉平;[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浅析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