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烯的制备实验现象中加钠什么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22.4L己烯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②标准状况下,11.2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0.5×6.02×1023③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6.02×1023④60g&SiO2晶体中含有2×6.02×1023个Si-O键⑤1mo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约为7×6.02×1023⑥500mL&1moloL-1的硫酸铝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约为1.5×6.02×1023.A.①④B.②⑥C.③⑤D.②⑤
①己烯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22.4L已烯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①错误;②标准状况下,11.2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6.02×1023,故②正确;③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氯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1molCl2反应电子转移1mol;7.1g氯气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1×6.02×1023,故③错误;④1mol二氧化硅含Si-O键4mol,60g SiO2晶体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4×6.02×1023个Si-O键,故④错误;⑤乙醇分子结构分析计算,1mo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8NA,为8×6.02×1023,故⑤错误;⑥500mL 1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含硫酸铝物质的量为0.5mol,化学式Al2(SO4)3;所以含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1.5mol,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约为1.5×6.02×1023,故⑥正确;综上所述:②⑥正确,故选B.
为您推荐:
①己烯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②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计算;③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氯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1molCl2反应电子转移1mol;④1mol二氧化硅含Si-O键4mol计算判断;⑤依据乙醇分子结构计算共价键数;⑥依据硫酸铝化学式的构成离子和浓度体积与物质的量的换算关系计算判断.
本题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存在的外界条件和聚集状态等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1、除己烷中的己烯杂质可用溴水,分液.这句话问什么不对?2、一氯代苯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苯酚吗?3、苯和氯气反应吗?
小默こ7cJ48
(1)相似相容原理,这两种有机物会融为一体,不能分液(2)可以 C6H5Cl+H2O→(NaOH加热)C6H5OH+HCl水解反应(3)可以,在在紫外线(光)条件下,苯可加成氯气生成六六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分液可能不行,用蒸馏方法分离;2、高温高压水解是可以生成苯酚的;3、反应的,需要温度和压力。
1,溴和乙烯反映后,过量的溴溶于己烷中,不能分液。2,可以,但很困难。氯苯的共轭效应使它很稳定。3,可以。
1、不可以,加成后的己烯会和己烷相溶,所以不能分液。2、一氯代苯和氢氧化钠在铜催化下,20MPa、350℃时生成一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再和盐酸作用可生成苯酚。3、苯和氯气在无水三氯化铁、25℃时反应生成一氯代苯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下列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己烷(己烯):加入溴水..
下列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己烷(己烯):加入溴水,分液&&&&& B.硝酸钾(氯化钠):浓溶液降温结晶C.Fe3+(Al3+)):过量的氨水,过滤&&&& D.CO2(CO):点燃&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己烷(己烯):加入溴水..”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分离,离子的检验,粗盐的提纯&&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分离离子的检验粗盐的提纯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要求:(1)选择分离与提纯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①不增:指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减:指应尽可能减少被分离与提纯的物质的损失。 ③易分离:指如果使用试剂除去杂质时,要求反应后的产物跟被提纯的物质容易分离。 ④易复原:指分离物或被提纯的物质都要容易复原。 (2)分离与提纯操作过程应遵循“三必须” ①除杂质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过量试剂会带人新的杂质);③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1)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2)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①加热法混合物中混有某些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来。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②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粒子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入试剂能将先加入的过量试剂除去,最后加入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例如:加入适量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③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将某种物质进行多次转化而分离。例如:分离Fe3+和Al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过滤后,分别再加盐酸重新生成Fe3+和Al3+。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后的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④酸碱法被提纯物质不与酸或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或碱发生反应,可用酸或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盐酸除去 SiO2中的石灰石,用氢氧化钠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⑤氧化还原法 a.对混合物中混有的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将杂质氧化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氯水滴入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除去FeCl2杂质。 b.对混合物中混有的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杂质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过量铁粉加入混有FeCl3的FeCl2溶液中,振荡过滤,除去FeCl3 杂质。 ⑥调节pH法通过加入试剂来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某组分沉淀而分离的方法。一般加入相应的难溶或微溶物来调节。例如:在Ca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由于 Fe3+水解,溶液呈酸性,可采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将 Fe3+沉淀除去,为此,可向溶液中加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碳酸钙等。 ⑦电解法此法利用电解原理来分离、提纯物质。例如:电解精炼铜,将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液为含铜离子的溶液,通直流电,在阳极铜及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失电子,在阴极只有铜离子得电子析出,从而提纯了铜。离子的检验:(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a2+:砖红色; (2)H+:H+酸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遇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NH4+:在试液中加强碱(NaOH)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NH3↑+H2O;NH3+H2ONH3?H2ONH4++OH- (4)Fe3+:①通KSCN或NH4SCN溶液呈血红色:Fe3++SCN-==[Fe(SCN)]2+;②通NaOH溶液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5)Fe2+:①遇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转化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Fe3++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②试液中加KSCN少量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出现血红色: 2Fe2++Cl2==2Fe3++2Cl-;Fe3++SCN-==[Fe(SCN)]2+ (6)Mg2+:遇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过量沉淀不溶解:Mg2++2OH-==Mg(OH)2↓,但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7)Al3+:遇NaOH溶液(适量)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沉淀溶解: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8)Cu2+:遇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强热变黑色沉淀:Cu2++2OH-==Cu(OH)2↓;Cu(OH)2CuO+H2O (9)Ba2+:遇稀H2SO4或硫酸盐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 (10)Ag+: ①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迅速转变为棕色沉淀溶于氨水Ag++OH-==AgOH↓;2AgOH==Ag2O+H2O;AgOH+2NH3?H2O==[Ag(NO3)2]OH+2H2O ②加稀HCl或可溶性氧化物溶液再加稀HNO3生成白色沉淀:Ag++Cl-==AgCl↓ (11)OH-:OH-碱性:①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遇酚酞试液变红;③遇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2)Cl-:遇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Cl-=AgCl↓ (13)Br-:加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Br-=AgBr↓ (14)I-: ①加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I-=AgI↓;②加少量新制氯水后再加淀粉溶液显蓝色:2I-+Cl2=I2+2Cl-;I2遇淀粉变蓝 (15)S2-:①加强酸(非强氧化性)生成无色臭鸡蛋气味气体:S2-+2H+=H2S↑;②遇Pb(NO3)2或(CH3COO)2Pb试液生成黑色沉淀,遇CuSO4试液产生黑色沉淀:Pb2++S2-=PbS↓;Cu2++S2-=CuS↓ (16)SO42-:加可溶性钡盐[BaCl2或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再加稀HCl或稀HNO3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 (17)SO32-:加强酸(H2SO4或HCl)把产生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SO32-+2H+=H2O+SO2↑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18)CO32-:加稀HCl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CO32-+2H+=H2O+CO2↑;CO2+Ca(OH)2=CaCO3↓+H2O (1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或向HCO3-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20)NO3-:浓缩试液加稀硫酸和铜片加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 Cu+4H++2NO3-=Cu2++2NO2↑+2H2O (21)PO43-:加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溶解:3Ag++PO43-=Ag3PO4↓;Ag3PO4溶于稀HNO3酸。 粗盐的提纯:(1)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粗盐,水 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2)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3)实验操作 ①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②过滤:按照过滤的操作进行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③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④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己烷(己烯):加入溴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88430206944339325311347321004345832直行冷凝管.(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B(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CD(填正确答案标号).A.圆底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A.41%B.50%C.61%D.70%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河南省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 重新配料 C.不需补加 D.冷却后补加(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冷凝管&&&&&&& E.接收器(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 C.61%&& D.70%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河南省高一下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B. 重新配料 C.不需补加 D.冷却后补加(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5)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A.圆底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冷凝管&&&&&&&E.接收器(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41%&&&&&& B.50% &C.61%&& D.70%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41%&&&&&&&&B.50%&&&&&C.61%&&&&&& D.70%&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22.4L己烯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②标准状况下.a 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6.02×1023④1mo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约为7×6.02×mL 1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含有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22.4L己烯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②标准状况下,a&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③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6.02×1023④1mo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约为7×6.02×1023⑤500mL&1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约为1.5×6.02×1023.
A、①④B、②⑤C、③④D、②④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①根据己烯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②依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分析判断;③先把质量换算为物质的量,结合氯气发生的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电子转移;④根据乙醇的结构分析计算共价键数⑤根据硫酸铝化学式求出离子浓度,然后根据n=cV计算判断.
解:①己烯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故①错误;②标准状况下,a 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故②正确;③7.1g氯气物质的量为0.1mol,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1个电子,所以0.1mol氯气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mol,故③错误;④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5个碳氢键、1个碳碳键、1个碳氧键、1个氧氢键,共计8个共价键,1mo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8NA,数目为8×6.02×1023,故⑤错误;⑤500mL 1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所以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3mol/L×0.5L=1.5mol,硫酸根离子数约为1.5×6.02×1023,故⑤正确;综上所述②⑤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存在的外界条件和聚集状态等问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一定温度下,将1mol A(g)和1mol B(g)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t1时达平衡:A(g)+B(g)?xC(g)+D(g).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溶器中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均为0.25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C、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DD、反应方程式中x=2
科目:高中化学
一块表面已被缓慢氧化的金属钠,其质量为10.8g,投入100g水中,收集到氢气0.2g.则原来钠块表面被氧化的钠的质量是(  )
A、6.2gB、4.6gC、7.8gD、10.6g
科目:高中化学
镉镍可充电电池工作化学原理如下:Cd+2NiO(OH)+2H2OCd(OH)2+2Ni(OH)2,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是(  )
A、CdB、NiO(OH)C、Cd(OH)2D、Ni(OH)2
科目:高中化学
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FeO(s)+H2(g)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T(K)K1K29731.472.3611732.151.67(1)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这是一个(填“吸”或“放”)热反应,要使平衡③向右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C.降低温度D.升高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F.设法减少CO的量(2)若反应Fe(s)+CO2(g)?FeO(s)+CO(g)在温度T1下进行;Fe(s)+H2O(g)?FeO(s)+H2(g)在温度T2下进行,已知T1>T2,且c(CO2)>c(H2O)(其他条件均相同),则两者的反应速率&(填序号).A.前者大&&&&B.后者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
科目:高中化学
当足量的Cl2或盐酸分别与下列金属反应时,均有MCl2型化合物生成的是(  )
A、NaB、MgC、CuD、Fe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地球上的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C、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电导热性,且在常温下都是固体D、金刚石是一种以金为主而构成的合金
科目:高中化学
已知有机物A与NaOH的醇溶液混合加热得产物C和溶液D.C与乙烯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反应生成的高聚物.而在溶液D中先加入硝酸酸化,后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A、B、C、CH3-CH2-CH2ClD、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B、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C、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过程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聚乙烯燃烧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