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广普通话的由来来:为什么不叫“国语”

您(@)目前可用积分:319041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普通话(Mandarin)的由来
11283 次点击
7:08:46 发布在
[400年前的北京话:吴语]北京自建城以来经历过了许多个朝代的变迁,自古以来北京话有过多少变化?如何变化?从历史上讲,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著。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当时的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h、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也说明了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历史都超不过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考证为吴语)。[北京出现第二语言:满语]满人入关进驻北京后,为了小区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满人把紫禁城周围10里之内的汉人全部赶走而专属满人居住,这个范围称为北京的内城,而10里之外称为外城。于是,北京城出现了两个社群:满人社群和汉人社群,这是阶级、语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的两个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现了两种语言:明朝官话和满语。任何语言都是跟人群一体的,当时北京的两种语言的地域差别是:内城说满话,外城说明朝官话。  [满语的分化――满式汉语]由于满语是一种北方民族的语言,满人草原、丛林的原始生活以及满族短暂的历史文化局限了满语的成熟水平。可以说,满语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不论它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等都十分的原始和不成熟。即使在北京,满语也难以满足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北京的动植物、建筑、日常用品等很多东西都是满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些东西用满语都很难描述和交流。在满人和汉人之间是这样,在满人跟满人之间也同样无法把日常生活所碰到的东西表达清楚,至于象汉人的建筑工程用语、艺术语言、医学及其它科技用语等高级语言使用则更加无法表达,当时的形势是满语在北京面临无法交流的危机。面对有几千年历史的千锤百炼而成的汉语,满人虽然夺取了中国的政权,然而其语言却难以胜任统治中国的使命。但是满人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却不得不面对要使用语言的生活政治现实。小至为了自己日常生活的表达,大至为了统治中国的政治需要,满人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周围生活的语言。改造满语已经是来不及了,满人除了学习和模仿汉语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套用北京汉人的语言(包括词汇和语音)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第三种北京话出现了――满人学讲的蹩脚汉语(暂且把这种语言叫做满式汉语)  [第三种北京话的形成――内城北京话(mandarin)]北京城里的一棵小树、厨房里的一件工具,用满语都无法表达!因为满族人的祖先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植物,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工具,这就是当时统治中国的满族人所遇到的严酷的语言现实。满语要继续说下去,除了直接使用北京外城汉人的语言的词汇和模仿他们的语音之外再也没有第二种可能!就像日本皇军学说中国话:“你的,八路的,干活?”一样,北京内城的满人开始了他们艰难的模仿汉语的历程。但是满语对比汉语有它先天的残疾,首先,入声字一下子就全丢了,这就是汉语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历史原因,用满语套学汉语的发音更是不伦不类,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发音最糟糕的汉语。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满人的这种蹩脚汉语比起日本皇军的蹩脚汉语要幸运得多了,随著使用人口的增加,这种让当时的汉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脚汉语成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早期的普通话(暂时使用英语的称谓把这种语言称为mandarin)。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走出北京内城,形成“官话”]随著北京内城的“mandarin”这种蹩脚汉语的形成,在北京内城形成一个固定的说“mandarin”的人群。这个人群就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团体――八旗贵族。“mandarin”成为地地道道的清朝统治者的官方语言――“满清官话”。具体的时间有待考证,在《康熙字典》中的语音跟今天的普通话的语音还是一定的差别的,但是跟其它汉语方言相比已经更接近今天的普通话了。从“满清官话”的形成史看,“满清官话”受满语的影响主要在语音方面,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蹩脚的汉语语音系统,而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影响则十分有限,从语言的本质上将,“满清官话”还是应该归属于汉语的一种方言而不应该归属于满语的一种方言,不过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汉语方言。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落地生根,形成“国语”]“满清官话”形成后,随著满清政权在地域上的延伸,操著「满清官话”的八旗贵族也就从北京的皇家内城走向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各地的第一行政长官的口音又成了当地的标准口音。并在当地的上流社会向平民社会不断地渗透壮大,最终使“满清官话”成为中国的“国语”。从地域上来讲,中国的北方是满人活动的主要地区,也是满语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而南方的个别地区,象两广、福建等地则由于“山高皇帝远”而受到较少的影响,这也是南方诸语言读唐诗宋词比普通话更押韵更亲切的根本原因,也是清代中国没有著名诗人的根本原因。有一点要说明的是,mandarin是从北京内城绕过北京外城直接向全中国渗透而形成满清的“国语”的,所以,北京的外城话并不是真正的“国语”――普通话,虽然“外城北京话”一直受“内城北京话”的影响并不断演变,但是,正如北京的内城贵族和外城平民百姓是两个互不兼容的两个社群一样,“外城北京话”和“内城北京话”是跟阶级差别一致的互不相同的两种语言。所谓的“北京话”一直是两种:“外城话”和“内城话”,而各地方所称谓的“北京话”实际是指“内城话(即mandarin)而不是外城汉人所说的“北京话”。外城汉人所说的“北京话”实际是对中国其它方言没有影响的小语种。  [内城北京话的发展――汉语代表语言地位的确立]mandarin经过满清王朝200多年在中国的统治,再经过孙中山政权以一票之优势对“国语”地位的表决,再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宪法上“国家代表语言”条文制订,普通话――汉语代表语言地位已经是坚不可摧。  [内城话北京话在北京的消失]从语言史上讲,普通话不是北京话,而只是北京的内城话,随著满清王朝的解体,北京内城的贵族群体也就在北京城里消失了,因而普通话的真正母体在北京城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把普通话硬说成是什么北京话,这在100多年以前可能还有一半正确,但是在今天还这样说大错特错了,因为“北京话”这个概念变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北京话”了。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16:31 &&
汉语方言之满语借词很多来源于满语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埋汰(脏)嘎哒/疙瘩(地方)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恩那(是、对、好)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个应(gè ying)(使反感)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白(bá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呵斥(hē chì):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意为“责备”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谈”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磨蹭(mó ceng),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撞上邪祟”咋呼(zhā hu):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胳肢(gé j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邋遢(lā tā, 东北、北京发音为lē te):来源于满语lekde 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哨叨(shào dao):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sodombi,原意为“马步行不稳”,转义为“轻佻、不稳重”挺(tǐng):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克(kē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敞开儿(chǎng kār):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块儿亮(kuàr liàng):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kuwarling,意为“漂亮”、“美丽”摘歪(zāi wa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该漏(gái lou):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的瑟(dè se):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马马虎虎:北方方言,来自满语lalahuhu,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磨即(mò ji):东北,北京方言,即磨蹭,来自满语moji,moduo个色(gé shǎi):东北方言,北京亦称gélu,来自满语,意思是人(性格)特殊额吝 (é lìn): 北京方言;和勒(hé le),满洲方言, 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汗渍。来自满语,波纹的意思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17:31 &&
东北话里的满语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的东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著大量的满语词汇,只是大家伙儿没意识到罢了。我听过的最有影响的满语词汇是“萨其马”,这是一种享誉世界的点心。不过中国南方人说的“萨其马”都跟北京话里的音儿差得太远,而普通话里的“萨其马”和北京话的差距则体现在轻声上(北京话里多轻声也是来自满语)。南方人说这三个字的时候跟新闻联播里说的一样,很规矩的将三个字说出来。而北京话里把“萨”的音加重,“其”和“马”都是轻声。现代汉语里的满语词汇消失的很多,如清史小说里面的满语词汇很多都不用了。“军机章京”,“笔帖式”,“达拉密”,“戈什哈”等都已消失,但有些确留下来不单成为东北话和北京话,而且是现代汉语里的标准词汇,如“耷拉”。   比如北京话的这样一句:“这小蜜挺棒, 牌儿亮啊,哪儿拍来的?人长的帅,喜欢你的女孩儿就是多。” “小蜜”自然是来自英文的miss,但“挺”,“牌儿亮和“拍”“帅”都是满语词汇的音译。   还有普通话里的“马马虎虎”来自满语的“lalahuhu。   东北话的“磨即”、“磨蹭”(北京话里也有“磨蹭”),是来自满语的“moji或moduo”。  满语里的“cahu”本是泼妇的意思,到了东北话和北京话里成了诈唬或咋呼,是瞎喊,不礼貌或不文明的意思。比如“你在这瞎咋呼什么?”。   东北人和北京人管腋下叫做gazhiwo,开玩笑时挠人家腋下叫“gezhi”或“geji”,这也是满语腋下和挠腋下的音译。   北京人或赵本山当指责别人胡说的时候一般说“你别跟我瞎勒勒”,满语里“勒勒”是说的意思。  汉语里的“巴不得”也是来自满语,只不过稍微变化一下。   汉语里的央告,央求里的央也是满语,历史上没这么用的,多用乞求或请求,央来自满语里的“yangge.  汉语里的邋蹋来自满语的“lete”,比如我小的时候喜欢穿军装和大盖帽,出去玩身上弄的很脏,我妈就说我像lete兵。   “这人办事干净,利索,麻利”中的“利索”和“麻利”来自满语中的“lali”.   汉语里“裤裆”一词来自满语,也就是东北话的“kabudang”,中国明朝以前的黄色小说里说那个地方都是用“胯下之物”,裤裆的叫法是后来才流行的。   东北或北京形容人家穷时,说“穷的叮当响”,“叮当”来自满语,也是穷的意思。响则是后加的。  “那个人脾气可真是个色(gesai),不好打交道”,这里的个色也是来自满语,意思是特殊。   东北和北京话的打有一种叫法为kei,比如“再不滚蛋我可要kei你了”,kei就是满语打的意思。   “这人说话怎么这么罗嗦”里的罗嗦也是来自满语,与shaodao或絮叨一样。   “几天不喝酒,我就浑身别扭”,“别扭”来自满语的“ganiu。其在满语中是特殊的意思。台湾管媚日,媚德叫做哈日,哈德,这个用法在台湾BBS或世界日报上很多见。北京话里也有类似的用法,“你可别老让我哈著你”,“你看看,你看看,他见到领导就知道点头哈腰”。这个哈字也来自满语,满语里管拍马屁,献媚叫做“hadaba.   XXX润肤露细心喝护您的健康”,护字沾汉语的边,可这“喝”是从哪来的?古汉语并无此用法,原来是满语“hekur”,那是照顾,看管的意思。   北京人管做生意叫“倒腾”(东北话为“倒登”),做生意的人叫“倒爷”。“倒”这个字在这里不是汉语里的本意,应是满语里表示“挪来挪去”的“taodem”。   东北有一种用羊或猪的骨关节来玩儿的游戏,叫“galeha”,当然也是满语。   以上是挑了几个影响比较大的词儿,东北话和北京话里的满语词汇还有很多。他们也没有进到普通话的范围内,比如说食物变质后的气味在北京叫做”hala味儿”,白衬衫领子上的黑色痕迹叫做“elin,那是满语里波纹的意思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17:56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19:04 &&
南北方言如此不同,究竟谁代表了传统的汉话? 这我们不能不回顾到历史事实。远的不说,汉族语言文化中心本在黄河流域,东晋的南渡和南宋的偏安,两度将文化中心迁往南方。头一次东晋继而宋、齐、梁、陈五朝北方完全在鲜卑族北魏,以后是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统治之下。北魏孝文帝曾禁止胡服胡语,可见胡语即鲜卑语在华北必甚普遍。北齐又因鲜卑人反对情绪,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大加提倡。则今山东、河南以北几乎都成了鲜卑语通行的地区。第二次南宋南迁,淮河以北成了金朝女真人的统治区域。据宋人记载当时河南地区,竞到了“庐人尽能女真语”的地步。说白了就是“连饭铺伙计都能说女真话”。鲜卑语词在《二十四史》中大量地保存著,仔细对比,和今天蒙古语几乎一模一样。女真语是满洲语的古语,对比女真语词与满洲语词竞“十同六七”。......鲜卑语既同于蒙古语,女真语又同于满洲语,而满蒙语言不管从语词、语法或语调方面又非常近似。那么,这两种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在华北前后竟统治有千年之久。尽管隋唐统一于前、元朝统一于后,隋唐和元都是带有极浓重北方民族色彩的王朝,不但没能完全恢复汉官威仪,所说的汉话也早成了胡人的腔调,与南方截然不同。南方语言中至今保存著的“来哉!来哉!”等极近似古汉语的语言,在北方就没有。北方自《元曲》以来记录的极近似今天白话的语言,南方也没有。总体来说南方语言近似文言,北方语言近似白话。任何文字记录语言都是记录当时说话的实况。因此文言所记当是中国古时的语言。南方语言既近似文言,可见南方语言代表的是传统的汉话。北方语言则是新加入的北语(叫“胡语”也没关系),北人说汉语也是“汉语胡音”,这是早有人说过的。因此北京的语音是“胡音”无疑,决非原来的汉音。北京语音调既是“胡音”,语言也是汉胡语言的“大杂烩”、“大融合”。例如下面这一句话:“我带著哇单客了一趟车站旁边的那条胡同,想买点东西”。这句话是北京年老的老太太还说的活语言,其中“哇单”(wadnn)乃满语“包袱皮”(兜东西用的),“客”是满语“去”(gene)的筛称,“站”是蒙古语的“站赤”(jam),“胡同”即蒙古语的“浩特”或“河屯”(hoton)。短短的―句话,包含了汉、满、蒙三种语词,语法是汉语法。诏?音和语调却是满蒙的胡音。谁曾料想到一句北京话会这样的复杂,它本身既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又是象征著民族大团结。当然,现在有些少数民族语词在汉语中表面上看不出来了。例如:我在内蒙去过一个村子参观“水土保持”,这个村子名叫“东擀杖”。甚为不解。后来,蒙古族同志告诉我原来叫“东甘珠尔”(“甘珠尔”系藏语),竟讹成了“东擀杖”。“擀杖”者“擀而杖”也。“擀面杖”家家有之,易懂。“甘珠尔”难懂,老百姓且不知其含意,所以按具音近,讹成“擀杖”了。这种情形在语词中不知凡几,多数已难复原,竟被人认为是汉语词了。其实不是。......所以,清代以京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官话,为“胡音”无疑。官话通行的范围,即“汉语胡音”扩展的范围。据语言学家的意见,汉语官话方言可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宫话。而北京官话即为华北官话的根据和基础,它的范围包括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和安徽北部的一角。我上述自己实践所得,正和专家所分华北官话区域特点一致。若是从宏观来看,上述四种汉话中的官话方言,那就除去东南闽、浙、赣、湘、粤少数省份和青、藏外,都属于官话方言区。其面积之大更可以想像。说到这里我再举一例:我在内蒙执教20多年,所教蒙古族学生本来不会汉话的,学会汉话之后,一讲即是正确的北京音。此事令我十分奇怪。南方学生就不行,总带乡音。外国学生更不行,四声就弄不好。此决非蒙古学生聪颖过于南方学生和留学生,必有一定的道理。现有的惟一解释就是蒙古语音与北京语音相近。......这反过来证明,北京话的语音不是汉族(保留在江南的)传统的语音,而是满蒙语音占主导地位的“胡音”。摘自金启Q先生著《京旗的满族》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25:10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20:45 &&
[转贴]从"入声字"的消亡谈满清对汉语言的摧残(摘录)古诗词讲究格律,目的在于朗读时音律回旋优美合乎语言节奏,它对每字每句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从律诗的对仗相粘等规定处可见一斑,该用仄声字时必须用仄声,该用平声字时必须用平声,否则就是出格, 为诗家大忌,概括的说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然而,我们在用普通话朗读古诗时出格的现象却俯拾即是.例如:杜牧那首著名的七绝《赠别》之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还有李商隐的七律《无题》 后四句: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按照绝句和律诗的格律,不管是首句入韵还是首句不入韵,绝句中的第三句和律诗中的第三句七句末字都应该是仄声字,而"别"字和"发字"在普通话里分别读阳平和阴平,都属于平声字,显然是出格了.但在古汉语里"别"和"发"是入声字,即属于仄声字,因此它是完全符合格律的.由此可见,惟有古调读古诗才能感到顺畅和谐,从这点上看,老叟非常羡慕操方言的南方朋友,他们可以很自如地读出古诗这种音调铿锵之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入声字消亡的呢?汉语同世界上其它语言一样,都是从原始语言逐步进化成长起来的,入声字自汉语言诞生之日起,始终发挥著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元朝曾一度衰竭出现危机,元人周德清编写《中原音韵》 一书时,曾将入声字并入其它声调,但随著元朝的土崩瓦解,入声字又重现了勃勃生机,但真正使它走向衰亡的却是满清统治者.让我们再看看满清的语言,满语在满清时期也称清语和国语,其形成的过程中受蒙语和汉语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粘著语的特点,它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辅音25个,其中3个只用于拼写汉语借词,元音有六个,无长短之分,有复元音.人类语言按语法结构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孤立语粘著语和屈折语.孤立语如汉语等等,屈折语如英语德语等等,粘著语如满语日语等等,而孤立语和屈折语显然要比粘著语先进,属于粘著语的满语和日语有著共同的特点,比如意思表达上不够精确,且语法杂乱烦琐等.而独立语和屈折语则丰富多彩,可以非常确切的对某种事物进行直观形象表达,这也是汉语民族德语民族英语民族都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的原因之一.反观那些粘著语民族,鲜有里程碑式的大家出现,大多是些拾人牙慧,无足轻重的人物.众所周知,现在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实际上现在的北京话却是一种被摧残过的汉语,即满式汉语,其前身是满清官话,其重要特征就是没有入声发音.也就是说现在的北京话并非满清以前的北京话,而满清入关前,北京人使用的是古汉语的一种吴语,也称明朝官话,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访华时曾对此做过记录,他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当时的北京话,此记录至今仍在,后经专家考证为吴语,这是一种具有入声发音的比较完善的汉语方言.满清在入主中原的初期,曾将保持"国语骑射"作为维护统治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求满人说满语写满文,并在北京城内设立学校,意在推广满语满文,但由于满人游牧民族的本性和其短暂的历史文化局限了满语的发展水平,至入关时满语仍旧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它的发音和语法不成熟,词汇量更是少的可怜.对于常年累月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满人,初入北京时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般大开眼界,很多普通平常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成了新鲜事物,小到一种普通花卉和日常用具,大到宏伟建筑和旖旎风景,用满语都无法表达.而象汉人的某些高级语言比如医学用语科技用语文化用语等满语更是无法表达,此时,面临著如何统治中国奴役汉人这个大难题的八旗贵族,又遇到了一个比汉人的抵抗更为头痛的问题语言危机. 征服可以使用屠刀,统治就不能只用屠刀了,为了巩固黑暗统治满足其政治需要乃至生活需要,满人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很好的表述自己想法的语言,想在短时间内改良丰富满语显然不现实,至此,学讲汉语成了满人唯一的选择,于是八旗贵族们开始他们邯郸学步的模仿历程.满清这种虚心学习,绝对不是他们所鼓吹的推崇汉文化,实在是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无奈之举,是一种"工作需要",完全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由于满语较汉语有著先天性的不足,再加上生理上的差异,满人无法很流利地说讲汉语,尤其是对发音短促不能延长的入声字,满人无法真正的掌握它的发音,只能是用满语生搬硬套汉语的发音,这样一来入声字也就消失了,这种情形非常类似日本皇军说汉语:"你滴,良心滴,大大滴坏了",而当时"满清皇军"说的汉语并不比日本皇军强.这种满式汉语首先在八旗贵族中出现,经过数年的使用和发展,使用人口不断壮大,在北京城内逐渐形成了操满式汉语的群体,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北京话满清官话,即普通话的前身.从语言的本质上看,尽管入声字消失了,但是满清官话还应该属于汉语方言的一种,它毕竟较大部分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但这无疑是一种最难听的汉语方言.由于满清官话是八旗贵族的官方语言,自然影响著中国的每一地区,从统治阶层逐步渗透到平民百姓,由北京城推广到周边地区,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中国的国语.但是中国幅员辽阔,从地域上来讲,满清官话在北方几乎达到普及的程度.而在南方的部分地区,例如江浙两广福建等地由于地处偏远,则受到影响较少,入声字在这几个地区也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并直至今日,这就是操方言的南方朋友朗读古诗词时顺畅压韵的原因.满清官话这种蹩脚的新汉语方言产生的同时,汉语的精髓也随之而去,这也是落后文明取代先进文明付出的惨重代价,作为入声字消亡的罪魁祸首,满清的暴殄天物使现代汉语失去了特有的韵律和语音魅力,也使现代汉语失去了正统性,伴随著文字狱和剃发易服的暴行,满清实现了对汉文化从头到脚的抹杀和摧残,使满清成为中国文化的荒漠时代,这也是满清时期中国没有著名诗人和思想家出现的根本原因,故满清时期被称为"无声的中国"。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9:23:17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22:32 &&
隋唐?司空图《河湟有感》: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28:39 &&
[转贴]大学者章太炎说:“国语”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我在上海章太炎老师家中,向来是早晨六时或六时半必定到他家。他早已起身,我为他打理一切杂务之外,常立在他旁边听训。他喜欢问长问短,读些什么书?写些什么稿?接著便问外面有什么新闻,要我讲给他听。因为他只看几种报纸,其他书刊概不过目,因此我常常讲些时事或文艺界消息给他听,他听后觉得津津有味。我常到四马路一带去买些书籍,此外还靠著书柜把不买的书免费翻阅一过,虽不能说一目十行,但是记忆力甚强,看过总能记得,所以我对文坛轶事,常能认得历历如绘,章师很是爱听。那时候,五四风潮已过,文艺界掀起了一阵“科学与玄学”之战,各种书刊,各方面的学者都参加,章师听到这个消息,只笑而并不发表意见,我原想游说他也参加,可是他不为所动。北京大学的白话文运动之中,还有一位教授,也是此中健将,名刘复,字半农,他发出一种论调说:“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写白话文的,就是活人。”这几句话,简单明白,竟然流传全国,认为是刘半农的名言,刘半农的名气也从此举世皆知。其实我看这种书,也历有年数,而且喜欢搜购旧书,找到早年刘半农旧作,原来他也是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家。那时署名“刘半侬”,这个“侬”字,一望而知是有浓厚的鸳鸯蝴蝶派的气息,不过,此人留学法国回来之后,进了北京大学,竟然举起白话文运动的大旗,算是此一运动中的急先锋了。我就把刘半农的情况告诉章师。章师听了连说:“你讲下去,讲下去,这个刘半农是什么出身?”我答说:“那倒不知其详,不过在一些鸳鸯蝴蝶派刊物中看到的,他的见解也未见突出。”章师说:“啊,那么他的国学根蒂也有限得很,比了我的门生周树人(即鲁迅)、周作人(即知堂)差得远了,他们两人早年译《域外小说集》,虽是白话,但是一望而知对文言文是有相当根基的,刘半农有什么出版的著作物,你找些来给我看看。”我说:“要知道刘半农,他只是在北方报纸上写些短评,滥骂文言文是有的,正式的著作物,只有一本《赛金花本事》,还没有出版(按:此书在刘半农逝世后,始由其弟子商鸿逵出版),报上有些零星的记载,我曾剪存下来,可以请老师过目。”隔了三天,老师看了这些剪报,对我哈哈大笑说:“赛金花说的话,许多都是胡说,全是编造出来的,不能称为第一手资料,不过刘半农他想利用赛金花的名字,来炫耀自己而已。”隔了不多时,刘半农到上海,报纸上的新闻说他要访问章太炎。这个消息,我看到了之后,正想到刘半农又想借重访问国学大师来出风头。过去他骂过文言文是死的文字,谁写文言文即是死人;他居然以活人代表自命,到上海来访问若干写文言文的名士。据报纸消息传出,他的最大目的是要访问专写文言文的名人章太炎老师。我一早就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师,师母汤国梨女士也在旁边,她对老师说:“如果刘半农真的来访问你,你千万不要生气,更不要执杖以击之。”章师点头微笑,好像是山人自有妙计一般,只说:“要是刘半农来的话,你(指笔者)要陪著我,即使你在丁甘仁老师家写药方,师母也会打电话给你,你一定要请假马上就来,因为师母毕竟是妇道人家,有些地方是不便出面的。”我说:“好。”到了次晨,我在章师家盘桓了一阵,就到丁老师家写药方,丁老师一边唱药,我一边写方,同学们称我为飞快手,因为我懂得丁老师的常州话,从来没有写错脉案和药名,别的同学只是在傍侧录方,轻易不会坐在丁老师旁边开药方的。这天早晨十时,章师母的电话果然来了,我就请上一班的钱师兄代我写方,便急急赶去听电话。师母说:“姓刘的来了,你快向丁先生请假,即刻来我家。”我搁下电话,向丁师请假,丁老师面有愠色。我说:“这是章太炎老师家来的电话。”丁师听见“章太炎”三字,也不再出声,叫我快去快来。我从白克路赶到同孚路,不过十分钟,进门已见到刘半农陪同三个人,带了附有镁光灯的三脚架照相机坐在客厅中,章老师在阁楼书斋,尚未下楼。我一到之后,就接了刘半农等的卡片去请章老师下楼,我一看这天章老师的衣衫,甚为整洁,施施然缓步而下,坐定之后,很客气地与访者寒暄,他说:“我鼻部有病,闻到镁光的气息,鼻病必大发,最好请你们将照相机收好。”刘半农本想和章师同拍一张照,经章师这样一说,我立即著他把照相机收拾起来,刘半农不得不从命,这是刘半农大失所望的第一件事。接著刘半农就问章师对白话文的见解如何,章师说:“白话文不自今日始,我国的《毛诗》就是白话诗。历代以来,有白话性的小说,都是以当时的言语写出来的,写得最好的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但是你们写的白话文,是根据什么言语做标准?”刘半农侃侃而谈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是北京话。”章师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的话。”章师就以质问的口吻问刘半农:“明朝的话你有什么考据?”刘半农呆著无词以对。章师就用明朝的音韵,背诵了十几句文天祥的正气歌,其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接著就说:“现在的国语,严格地说来,含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这番话说出,刘半农更呆住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应付。章师又说:“如果汉人要用汉音,我也可以背诵一段汉代音韵的文字。”说完他就背了两首汉诗,许多字的音韵都与现代不同。他又问:“你知不知道现在还有人用汉代音韵或唐代音韵来讲话的?”这时,刘半农已听得呆若木鸡,这一问他倒振作起来,便说:“现在哪里有人用汉音来说话?”他说得好像振振有词的模样。章师说:“现在的高丽话,主要语是汉音,加上了唐朝的唐音、朝鲜的土话和外来话,即是今日的高丽话。”接著他说:“还有日本话,主要的中国字,称为汉字,即是汉音,其余的联缀词,日本各地的土音,又加上了近代各国外来语,就成为现在的日本话。日本人的发音,各处不同,以东京为正宗,汉音也最准。各道各县的发音,连东京人也听不懂,这是你刘半农先生不研究‘小学’,不研究‘音训’,不曾研究过《说文》,所以你听了我的话,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刘半农面有赧色,无词以对。章师在这时,像老师训导小学生一般问他:“中国历来有种种科学发明,都是用文言文来记述的,我先问你天文知识,中国有些什么?”刘半农想了半天,他的同来者也都面有难色,不敢插嘴,知道今天的访问有些下不了台了。他果然答不出一句话,便低声下气地请教章师。章师说:“中国的天文学大家祖冲之,你知不知道他是哪一朝代的人?他是南北朝人,著《周髀算经》,精确地推算出地球的圆周率是3.1415926,与一千年后德国渥托发明地球圆径数字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符合。”刘半农在旁唯唯倾听。接著章师又说:“天文你不知道,我再和你讲讲地理,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是谁?”刘半农讷讷其词地说:“当然是哥伦布。”章师击桌大笑说:“最先踏到新大陆的人,是一个中国和尚,叫做‘法显’,想来你是从未听到的。”刘半农又无词以对,只说:“愿闻其详。”章师说:“你有时间访问赛金花,记述她的胡言乱语,何不多看些文言文线装书,充实自己。”刘半农只得点头称是。章师又按著桌子一拍说:“请你查一查,《章氏丛书》别录之三,有篇《法显发见西半球说》,就知道一切了。”刘半农听了这几句话,好像大大的受了一顿教训。究竟后来刘半农回去查不查过《章氏丛书》,我可不知道了。刘半农倾听章师的话,一句也插不上嘴,同来的人与刘氏面面相觑,想快快脱身,不料这时刘半农却又说了一句:“北方学术界,正在考据敦煌石窟及周口店‘北京人’,以及甲骨文、流沙坠简等。”想借此掩饰自己,夸大北方学术界的工作,来平抑章师的气焰,一面就起身想走。章师这时勃然大怒,说:“中国政府对你们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设立了无数研究所研究院。敦煌石室的发现,第一个是西人斯坦因(在英国得爵士勋位),他从莫高窟以及西北流沙中窃去几百箱文物。后来多少年之后,法国的伯希和又盗去几百箱文物,直到他们在英法两国发表之后,你们才知道,你们究竟在干些什么事情?”这时他又把手杖在桌上拍了一下。刘半农面孔红到项间。章师说:“你知不知道近年来还有一个瑞典人斯文赫廷,又在西北发掘了许多文物,究竟中国科学家做些什么事?刘半农讷讷其词地说:“我们正在考证甲骨文。”章师说:“甲骨文没有多大的考证价值,我愿意同你各人做一部书,专门考据甲骨文,一言相约,二年之后,你在北方出版,我在上海出版,你用白话文,我用我的文言文,看谁写的是活的。”当时刘半农不出一声,就是不敢答应这一件事。章师又说:“我知道你曾经在北方的报纸上,征求过‘国骂’的字句及各地方骂人的话,第二天早上,就有人到你学校中,在课堂上讲出许多骂你老母的地方话。所以后来你就不敢再做这件工作,现在我来骂几句给你听。”接著就说汉代的骂人话,是×××出于何书,唐朝骂人的话,是×××出于何书,直说到上海人宁波人,以及广东人的三字经,完全骂出来。看起来好像供给他资料,事实上把刘半农祖宗三代都骂到了。这时已超过午餐时间,刘半农同来的人就出来向章师作揖说:“我们麻烦老师很久,现在我们要告辞了。”章太炎老师只说一句话:“如果刘半农要写访问章太炎的话,我就要叫我的学生,写一篇章太炎接见刘半农谈话记。”接著指著我说:“就是要他写。”刘半农就说:“不敢,不敢。”深深地鞠躬而去。章师教我代送,送出了门之后,章师坐在藤椅上纵声大笑,好像其乐无穷,认为这次骂人是很得意的事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34:11 &&
[转贴]从韩文、日文中可发现粤语与古汉语发音更相近例如金喜善韩文:Kim Hee Sun粤语:Kum Hey SinMandarin:Jin Xi Shan (注意'金'、喜'二字,声母韵母都完全变了)全智贤韩文:Jeon Ji hyun粤语:Tseon Ji hyinMandarin:Quan Zhi Xian (注意'贤'字,声母韵母都完全变了)神话韩文:Shin hwa (注意,h不发音,所以声母是w,读'哇')粤语:Sun hwaMandarin:Shen Hua ('话'字声母变了)至于日文中的汉字,则保留了不同时期的中原发音,包括古汉音、吴音、唐音等等。《圣斗士星矢海皇篇》主题歌的歌词里有'神话'两个汉字,发音是 Sin Wa。游戏《侍魂2》中霸王丸有一绝招叫'天霸封神斩',其日语发音为: Tan Pa Fong Sin Zam粤语发音: Tin Ba Fong Sun ZamMandarin: Tian Ba Feng Shen Zhan由此可见,粤语的发音与韩文和日文中的汉字发音更为相近,这说明,粤语发音与古汉语更为接近。从梵文音译中比较粤语与古汉语的发音中文佛经中有很多梵文词的音译,由于这些佛经是古代译成的,当然是采用当时的汉语发音来进行音译啦例如梵音: Namo音译: 南无粤语: Nam MoeMandarin: Nan Wu ('南'字尾音m变成了n,'无'字声母m变成了w)梵音: Manjusri音译: 文殊师利粤语: Man Syu Si LeyMandarin: Wen Shu Shi Li ('文'字声母m变成了w)梵音: Samyak-sambodhi音译: 三藐三菩提粤语: Sam Mil Sam Poe TaeMandarin: San Miao San Pu Ti ('三'字尾音m变成了n)梵音: Om = aum音译: 粤语: aumMandarin: An (尾音m变成了n)由此可见,粤语发音与古汉语更为相近。读《诗经》可发现粤语与古汉语发音更相近《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其名句:(*每句最后一字注音, 粤语用英文发音规则注音, '满大人'用拼音)关关雎鸠,(粤语:Kao;&& '满大人':Jiu)在河之洲,(粤语:Tzao; '满大人':Zhou *不压韵)窈窕淑女,(粤语:neoy; '满大人':Nu)君子好俅。(粤语:Kao;&& '满大人':Qiu)由此可见,粤语发音与古汉语更为相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35:50 &&
用粤语压韵,Mandarin(普通话)不压韵的唐诗举例:(*每句最后一字注音,粤语用英文发音规则注音,'满大人'用拼音)杜牧[赠别]之二:多情却似总无情,(粤语:Tsing; '满大人':Qing)唯觉尊前笑不成。(粤语:Sing;&& '满大人':Cheng *不压韵)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粤语:Ming;&& '满大人':Ming)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粤语:Sun;&&'满大人':Shen)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粤语:Tsun;'满大人':Chen)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粤语:Bun;&&'满大人':Bin *不压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粤语:Sun;&&'满大人':Shen)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粤语:Ho;'满大人':He)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粤语:Do;'满大人':Duo)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粤语:Go;'满大人':Ge)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粤语:Bo;'满大人':Buo)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粤语:Ho;'满大人':He)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粤语:Go;'满大人':Guo)王勃“倬彼我系”:倬彼我系,出自有周。(粤语:Tzao;'满大人':Zhou)分疆锡社,派别支流。(粤语:Lao;&&'满大人':Liu *不压韵)居卫仕宋,臣嬴相刘。(粤语:Lao;&&'满大人':Liu)乃武乃文,或公或侯。(粤语:Hao;&&'满大人':Hou *不压韵)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粤语:Tsing;'满大人':Qing)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粤语:Ying;&&'满大人':Ying)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粤语:Tsing;'满大人':Qing)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粤语:Sing;&&'满大人':Sheng *不压韵)“游梵宇三觉寺”王勃: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粤语:Sum;'满大人':Cen)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粤语:Sum;'满大人':Shen)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粤语:Yum;'满大人':Yin *不压韵)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粤语:Kum;'满大人':Jin)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0:56 &&
[转贴]文言文、唐诗宋词等,不用古音来读颂,会变得平仄不对、不压韵,美感少了一大半。这不仅是艺术问题,也是文化血脉、文化传承问题。韩国语、日本语中都保留了汉字的的古音。这方面日语做得尤其好,日语中保留了中国各个朝代的汉字古音,也就是同一个汉字,在中国几个不同朝代的读音,都保留了,包括当今普通话(Mandarin)中已经不存在的入声,在日语中都保留了下来。例如日语 akuma,就是中文“恶魔”二字的音读,aku 就是“恶”,ma 就是“魔”。问题来了:当今普通话(Mandarin)中,“恶”的发音是 e,和 a 音差不多,但那个 ku 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就是,“恶”字的发音,原本是有入声的,就是结尾处的 k。中国南方的粤语,据考证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发音,其中“恶”字的发音是 o-k,存在入声 k。由于日文假名多数是 consonant+vowel 的发音,另一些则是只有 vowel 的发音,没有单个 consonant 发音的假名,无法表记单独的 k 音,于是就把 k 变成了 ku,所以“恶”字的发音就变成了 aku。再举韩语的例子:韩语“人气歌谣”的发音是 In-ki-ga-yo,这和当今普通话(Mandarin)的发音相差甚远,却和广东的客家话发音比较接近。还有,韩语“青林”的发音,日语“开门”的发音,与当今广州话的发音,几乎一模一样。再例如,日语“W”字的发音是 Boku,几乎与粤语“W”字的发音一模一样,差别只在于入声 k 加了元音,变成了 ku。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4:16 &&
史学界有种观点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国,而崖山正在如今广东新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4:59 &&
清代学者陈澧: 粤语乃隋唐时中原之音广州音说①广州方音合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约有数端。余广州人也,请略言之。切语古法:上一字定清浊而不论四声,下一字定四声而不论清浊。若不能分上去入之清浊,则遇切语上一字上去入声者,不知其为清音为浊音矣。(如:东,德红切,不知德字清音,必疑德红切未善矣。鱼,语居切,不知语字浊音,必疑语居切未善矣。自明以来,韵书多改古切语者,以此故也。)广音四声皆分清浊,故读古书切语了然无疑也。余考古韵书切语有年,而知广州方音之善,故特举而论之,非自私其乡也。他方之人,宦游广州者甚多,能为广州语者亦不少,试取古韵书切语核之,则知余言之不谬也。朱子②云:“四方声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此论自朱子发之,又非余今日之创论也。至广中人声音之所以善者,盖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中,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故以隋唐韵书切语核之而密合如此也。请以质之海内审音者。①选自陈澧《东塾集》卷一。陈澧(),字兰甫,广东番禺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②[朱子]指朱熹。引文见《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八。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8:05 &&
粤语,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摘录](2007)这次论坛,有不少论点首次向新闻界披露 ------ 粤语保存著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粤语形成于古广信”这个观点就由中山大学罗康宁和叶国泉两位教授在《粤语源流考》中首先提出。在这次论坛上,罗康宁教授又提出:粤语保存著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也就是说,粤语曾是古代中国各民族的“普通话”。我们今天的民族共同语是普通话,那么,古代有没有民族共同语呢?专门研究语言的罗教授认为,有的!只不过当时不称为普通话而已,从先秦到两汉时期称为“雅言”,宋朝以后则称为“官话”。官话到今天依然存在,但它已经不是民族共同语言而变成一种方言。那么,作为2000年前民族共同语的“雅言”,究竟跑哪去了呢?经过多年研究,罗教授认为,保存“雅言”因素最多的是粤语。较多反映雅言音系的我国最早的一部音韵学著作是《切韵》,以今天的粤语与之对照,便可证实粤语较多地保存著雅言的音系。雅言的基础是原始华夏语,由华夏部落联盟史官仓颉创制了中国最早的文字,随著黄帝统一黄河流域,雅言成为当时的民族共同语。秦朝征服“百越之地”之后,从各地征发到岭南的“垦卒”多半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此后,广信成为岭南首府和政治中心,官方交际也必须讲雅言,如此,雅言逐渐传播到岭南,并通过商贸活动而融合当地百越土著语言,形成今日的粤语。新论二“封开人”是岭南人类最早的祖先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张镇洪教授在论坛上宣布:封开是岭南最早的人类繁衍生息地,“封开人”是岭南人类最早的祖先。张教授告诉记者,“封开人”是指在20世纪80年代在封开发现的峒中岩遗址、罗沙岩遗址和更早些时间在黄岩洞出土的古人类人牙化石和头骨化石之统称。1964年,广东考古工作者在封开黄岩洞出土的一批古人类遗物中,发现两个古人类颅骨化石,特别是在1978年和1989年,又先后发现两颗古人牙化石,经中国科学院等多个研究单位的专家共同鉴定,距今已有14.8万年历史,比1958年在曲江马坝发现的古人类颅骨化石的历史长2.8万年。这个发现,意味著封开人比过去历来称为岭南人祖先的马坝人,还早2.8万年,也就意味著将岭南的文化史推前了2.8万年。新论三海陆丝绸之路最早对接点“广信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最早的交接点或通道”。在中山大学历史系黄启臣教授的论述中,广信是西汉海上丝绸之路与内地互动的枢纽。据史载,“海上丝绸之路”自西汉至明代,共延续了近2000年,广信成为沟通中原与海外贸易的最大的集散地。中原货物经广信运往整个岭南地区及海外,从广东徐闻、广西合浦进来的海外货物,经南流江、北流江抵达广信后分流,从鉴江、南江出西江的货物也转赴到广信后分流。新论四广府民系从珠玑巷还是广信开基?“岭南古汉族最早形成的民系―――广府民系,并不是人们过去所认为的从南雄珠玑巷开基”。这是华南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谭元亨教授的看法,也是本次论坛又一个带有突破性的全新观点。谭教授接受采访时称,一般认为,南宋末年,广府民系在珠玑巷开基,那么,如何解释在此之前的1000年间,特别是南北朝至唐宋间,广州人口众多,而且,说的也是广府话,也就是说,早在珠玑巷开基前,广府民系早已生息休养在广州周遭了。珠玑巷开基南下的,仅是这个民系后来融入的一部分,不能说有了珠玑巷人,才形成广府民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5:19 &&
<img src="http://qc-static.kdnet.net/UploadSmall//09437.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6:01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共 11283 次点击,51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227860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640 / 昨日发帖:28315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普通话(Mandarin)的由来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话的由来1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