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学启蒙教育,对数字不喜欢,老师教的数学十以内的10以内加减法试题一点也不入门,但对语文学的很好,不知怎么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对小宝宝来说,最好的数感、思维启蒙老师就是家长自己,可有些难点却很难攻下来,总是怎么教都教不会;
等孩子大点,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做题目没问题了,可一联系到现实应用,孩子立马又糊涂了;
孩子要面临幼升小了,哪些数学、思维能力是要重点强化的?怎么强化?
怎样才能让孩子培养起真正优秀的数感与逻辑思维,而不仅仅是学会应试技巧?
要不要让孩子去学点奥数?怎么学最适合?
  不说幼升小面试应试的功利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数感的启蒙、逻辑思维的建立,其重要性绝对不输英语!如果在幼年时把这方面的基础打好了,未来对各种学科的学习、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很大帮助。
  今天,我们就请来我们的老朋友、上海著名的培飞思维数学教研总监夏骏轶老师,和大家聊聊孩子思维数学学习中的困惑与对策。
  夏骏轶
  培飞思维数学教研总监
  联合国GPST国际幼儿教师
  创造性戏剧及游戏教育指导师
  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专业法律人,2006年家中大宝出生,遂对教育产生兴趣,08年转行进入幼儿教育领域,加入专注为3-10岁的中国儿童提供数学思维发展课程的培飞思维数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目前家中大小俩娃,主要从事儿童思维能力训练,对儿童大脑发展规律和数学思维培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执教经验。熟悉美国NCTM数学体系、瑞吉欧教学法,启发式教育,致力于运用思维工具、综合艺术、全脑整合等技术手段拓展儿童认知的宽度与深度,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各种思维能力,对儿童教育有着独特性和前瞻性的见解。
  最近和朋友闲聊,说起几件挺神奇的事。
第一件事:  有一位我们都认识的家长,孩子叫东东,今年读小学四年级,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且他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是很厉害的奥数带教老师,每天都会给成绩不错的同学留两道比较难的奥数题目。但是最近她妈妈发现她对数学慢慢失去学习兴趣,老师留的奥数题目也不太愿意去做,总说很难不会做,所以妈妈比较生气,指责她不愿意动脑筋。  有一次妈妈带东东出境旅游,中途到一个有时差的地区换机,在候机的时候妈妈看到时差钟,突发奇想,问东东一个问题――在有时差的情况下航班到达目的地是几点钟?这样类似的题目在东东数学老师布置的奥数题目中出现过,而且东东都是做对的,但是这一刻,面对现实问题,她却呆呆地看着妈妈,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  妈妈觉得很不可思议,之后就上了心。经过多次观察,发现凡是需要使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况时,东东都会茫然不知所措。这下东东妈心里打起了鼓,她实在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东东数学会越学越笨呢?她甚至觉得是不是孩子脑子里有一个“开关”,有关数学的问题,只要一上课做题就“啪”的一声打开,一下课就“啪”的一声关掉。  要是这样那可是一个大问题了。
另外一件事:  有个正读中班的小朋友小米,来培飞做测试,这个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能脱口而出,非常熟练。要知道20以内的加减法是一年级上学期半年的主要内容,人教版还把20以内的减法放在一年级下学期。中班的孩子就达到一年级心算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其他家长也说,这孩子好聪明。  但我们的老师也发现,小米虽然拥有超强的心算能力,可让他数清楚10块积木后,拿走4块,他却不知道剩下几块。  更神奇的是,如果你继续问他10-4=?,他马上能轻松回答出来。一连试过好几次不同的题目,都是这个结果,家长旁边看着目瞪口呆。
  为什么孩子学习数学会出现这种现象?
  为什么孩子无法理解数字含义?
  奥数究竟要不要去学?
  这些问题总在不同程度困惑着我们的家长。
  这两个都是真实的案例,而且其实并不鲜见,可很多家长往往在初期意识不到孩子数学思维的启蒙进入了误区,等爆发出来会为时已晚。
  第一个案例中,东东正在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的缺失可能源自于她学校数学老师给她出的奥数题,超过了她目前的真实能力。她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知道解题套路,能迅速解出题目答案,却无法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奥数的本意是在孩子扎实掌握了现阶段基础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对数学的探索和拓展,而现在已经异化为对知识点简单的拔高,也就是二年级做四年级的题目,四年做六年级的题目。个别牛蛙在数学上具有较强的天赋,经过适当的训练,确实可以通过这样的路径得到提升。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种难度超越了孩子的年龄水平,会给孩子造成无法跨越的困难,势必带来挫败感,如果孩子的抗挫败能力比较弱,一定会削弱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信心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造成厌学情绪。
  至于东东无法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其实和小米面临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小米能够轻松回答出来20以内的加减法,却不能解决十块积木拿掉两块积木还剩几块的问题,这说明,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加减的意义!小米超强的计算力只是一种强化后的直觉反射记忆,说得再直白点,就是背出来的!这些相关的数学知识,并没有经过思考、运算内化为小米自己的认知,更别提自主应用和表达了。
  这些现象也是目前许多数学、思维启蒙教育不足的地方,简单说来:
孩子学习了一种“不落地”的数学
  对于启蒙期的幼儿来说,家长是最好的数学思维启蒙老师,但有些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缺少正确的认知,不能顺应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而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往往现在因为入学高峰、班上孩子很多,老师教学的压力大,任务重,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难做到教学的深入化,孩子对所学内容缺少探索和感知也不可避免,而不少奥数机构也是偏重技巧,能帮助自家孩子对所学数学、思维内容进行深入实际探索感知的依然只有家长。
  我有时会在地铁上看见一些年轻家长,在耐心地教孩子学数学。然后仔细听来,他们的方法无非就是不断重复地问孩子:“1加3等于几啊?2加2等于几啊?”遇到这样的情景,我总会感到无奈。这些机械的重复教育,最终会导致孩子出现假听、假说、假读、假写的情况,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孩子是靠记忆而不是靠思维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孩子进入记忆学习层面,却不能进入思维学习层面。
  大家知道,左脑主数学、逻辑、语言等等,右脑主情感、空间、图像记忆等等,孩子用记忆方式学数学,简单来说也就是左脑的活被右脑干了,但凡进入稍微复杂的数学学习层面,右脑就不够用了,所以数学越学越差也不奇怪了。
  什么样的数学学习
  是思维性、而不是记忆性的呢?
  数学是关于问题的学科,要让数学真正起到思维发展的作用,问题和探索过程就必须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焦点,而不是结果和答案。
  和其他任何的学科一样,孩子在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而且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鼓励孩子,将眼光永远专注在过程中,这些过程包括:
“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
“你有什么条件?”
“按照这条思路走到底能不能走的通?”
“走不通了有没有别的路?”
“从思考中发现了什么模式?”
“猜一下以后寻找支持的证据和反例”
“想想怎么说清楚(证明)”
“评论一下这些想法”
  举个例子:
  这两天我家大宝(9月开学读小学4年级)上了一个暑假的数学夏令营(是他老妈找的机构)。因为最近比较忙,我也顾不上去仔细考察。第一天回来,他就跟我说他不喜欢这个活动,然后我就看了一下他们的活动教材,头上冒出三滴汗――
  第一天内容的内容赫然写着:《等差数列求和活动》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刷完公式提出问题:请求下列等差数列的和:1+3+5+7+9+11+13+15+17=?
  所以我就明白了,其实我家大宝在这样的活动中基本就是懵懵哒。但是既然报了,又不能退费,只能坚持下去,同时,老爸需要尽力想办法弥补前期关注不足造成后果,于是就出了一个游戏的方案,我给老大画了一个图:
  我问老大:你看第一幅图,有几个正方形?
  老大:1个,
  我:几乘几等于1?
  老大:1&1
  我问:第二幅图有几个正方形?
  老大:4个
  我问:如果用一个算式表达该怎么说?
  老大:1+3=4
  我问:几乘几等于4?
  老大:2&2
  我问:那我们现在看了几幅图了?
  老大:2幅图
  我继续问:那第三幅图如果用算式表达可以怎么说?
  老大:1+3+5=9
  我问:几乘几等于9?
  老大忽然跳起来,高兴的说:“爸爸!我明白了!1+3+5+7+9+11+13+15+17一共有9个数字,所以9&9等于81!”
  我很欣慰。所以就是这样,这就是数学思维过程,它存在于数字的关系中,变化中,需要我们去想象。
  真正让我们家长感到焦虑的,是我们对孩子学习结果的关注,而不是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当我们把视线关注在“是什么”,排除掉“为什么”,数学就被降格为一个空壳子,思维的发展再也无从谈起。
  实际上,真实的学习和数学历史上的进程非常相似,特定的技巧和方法会在过程中自然产生,公式、解题方式、概念是非常和谐的关联在问题的背景环境中,并且自由生长,好像一棵棵植物。
  英语老师知道在阅读和写作的情景下学习拼写和发音最为有效;历史老师知道如果拿走背景故事,人物和日期就非常无趣;音乐老师同样明白脱离旋律、乐章,单讲音符和乐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如果把让解题技巧成为数学思维教育的主要内容后,数学教育认知就会变得割裂,缺乏乐趣,并且狭隘。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曾说过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老师要我把下面的句子背起来: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该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该两个数乘积的两倍。”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一点概念也没有,而我无法记住这些字句时,我的老师就把书扔向我的脑袋,虽然书砸在了头上,但这并没能激发我的智慧。
  到如今,我们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和19世纪可有不同?
那么回过头来,
在数学思维的建构过程中,
如何帮助孩子呢?
您也可以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免费体验一节培飞思维数学的优质课程!
培飞思维数学体验课
  体验地点:
上海虹梅校区(上海闵行区虹梅路3211号泰豪大厦412室,电话:)
上海花木校区(上海浦东新区锦和路80号B座402室,电话:)
上海碧云校区(上海浦东新区碧云路1112号2F,电话:)
北京朝阳望京校区(朝阳区望京SOHO塔1-B 座17层1710,联系电话:010--)
北京海淀金源校区(北京海淀区远大路1号世纪金源购物中心B1层U街区21号,联系电话:010-)
北京朝阳富力校区(北京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名敦道北100米京运盛通大厦3层2308,联系电话:010--)
北京朝阳青年汇校区(北京朝阳区佳亿青年汇商场3层3106,联系电话:010-)
  体验时间:
  每周三~周日,点击“阅读原文”提交报名表后,工作人员稍后会与您联系约定具体时间。一节课体验40分钟,课后讲解与分析10分钟。
  体验形式:
  一对一(家长可旁听)
  体验内容:
  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段,老师将准备不同的内容,围绕数学及思维,和孩子展开一对一的游戏。在体验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游戏操作,为家长直观地展现孩子的思维发展情况,课后老师将与家长进行课程讲解及孩子目前数学思维及综合能力方面发展情况的沟通。
  特别福利:
  报上“爸爸真棒”的名号,还能领取一份神秘礼物哦!
赶紧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报名吧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怎样教小朋友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 相关的站内帖子
怎样教小朋友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
怎样教小朋友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
宝宝就要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了,想在家里先教起来.想问问论坛上的爸爸妈妈怎样教才比较好呢?谢谢了!.
回复 1楼小宜她爸 的帖子
多大的宝宝学十以内加减法?
在学习十以内加减之前,首先要帮助宝宝建立数和数字的概念,数概念清楚之后再教,会轻松很多。年龄小的宝宝,从具体到抽象还是有个过程的,最好在平时的游戏中蕴藏这些知识进去。.
金币5831 枚&违规0 次&活跃度5 0%&
回复 2楼我是鱼儿 的帖子
我们已经快要六岁了,会是会的.就是慢.想说如果有好的方法,借鉴了,那么再学20以内的时候就容易些..
回复 3楼小宜她爸 的帖子
六岁孩子学加减法,先要熟悉数的分与和,比如:6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6,然后再熟能生巧.
金币5831 枚&违规0 次&活跃度5 0%&
我女儿快5岁了,学会了用10个手指头和1个脚趾头做11以内的加法,颇为自豪。但开始教减法了,死活学不会,不管怎么解释都按加法来算。突然有一天开窍了,掰着手指头算出10以内的减法,让我大喜,继而再复习下加法,问她,那么4+2=?“等于2!&,3+2=?“等于1“,2+3呢?她瞪大眼睛很诧异地问我,“第一个数字怎么比第二个小啊?不能做的!” .
先教加法,用凑数法,先凑5,再凑10。1+4,2+3,0+5,1+9,2+8,.........
回复 5楼vivianli1 的帖子
嘿嘿,你女儿蛮聪明的,有前途!我女儿每次教她数学我就觉得我火气很大,教她用脚趾头数也不会用。你是咋教的?.
回复 1楼小宜她爸 的帖子
用扑克牌学习,也是其他爸妈教的,大致方法如下(引用非原创):
首先,孩子在引入计算之前先要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从1开始会顺序数到100;要会数实物,点着实物从1件数到30件;会从20、19、18依次倒数数到1;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会运用实物数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如篮里放5个苹果,加进4个,数出篮里有9个苹果;盘子里放8块饼干,吃掉3块,能数出还剩5块);能正确地比较10以内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只要孩子认识达到了这个水平,就可以进行10以内的加减了。
& &一、 凑10法熟悉加法交换律
& &把扑克牌中的K、Q、J和大、小王抽去,每副剩40张牌,每张牌上都有点子,成人和孩子各执一副。游戏时家长先出一张牌,例如“2”,要孩子拿出一张“8”凑成“10”,就算孩子赢了,给奖;要是凑不成“10”就错了,重凑。如果孩子先出牌,成人有时要故意凑错,让孩子来纠正。通过几次游戏,孩子对2+8=10、3+7=10、4+6=10、……8+2=10、9+1=10都很熟练了以后,再用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训练;让孩子回答1加多少等于10,2加多少等于10……9加9少等于10;待孩子都会熟练地回答以后,再提问“几加几等于10”、“10等于几加几”两个问题。如果孩子回答两个未知数有困难,还要提示孩子从1+9=10到9+1=10一直到回答两个未知数完全熟练为止,“凑10法”就完全地掌握了。这时候孩子已知10是2和8加起来的,自然也知道10减去一个2,还剩有8,或者减去8还有2……
& &熟练掌握了1+9=10,2+8=10……8+2=10,9+1=10之后,只要告诉他被加数同加数可以互相调换,孩子对“加法交换律”也就熟悉了。
& &在教孩子做游戏学“凑10法”时,要随时引导孩子从100到1的倒计数训练;数11到20或更多的实物数量,还要教会孩子知道两个10是20,三个10是30……十个10是100,十个100是1000等等,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 &10以内加减法,实际上完全是一个熟练问题,孩子会数苹果、会数饼干,自然也会数扑克牌上的点子,尽量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在牌上游戏数点子就行了,这里不再赘述。.
回复 5楼vivianli1 的帖子
呵呵!本不欲回复,从字里行间看到孩子那种诧异,就禁不住要回复了:孩子很可爱啊!.
金币12626 枚&违规0 次&活跃度4 0%&
回复 8楼YUERJIACHENG 的帖子
这个方法只是一种机械记忆,并不能算是学会了的!、、、计算的本质解决源动力是记数规则、、、、.
金币12626 枚&违规0 次&活跃度4 0%&
回复 8楼YUERJIACHENG 的帖子
好方法啊!我要去试试,谢谢了!.
回复 5楼vivianli1 的帖子
我们一遇到减法就开始慢半拍,加法倒是尚可。唉,好是郁闷呐。.
数数要很熟练,然后教孩子加法就是挑一个大的数,然后在心里往后数,7+1,就是7往后数1,等孩子理解了之后,可以通过
其他游戏加以巩固.
引用:原帖由 阿艺 于
09:59 发表
嘿嘿,你女儿蛮聪明的,有前途!我女儿每次教她数学我就觉得我火气很大,教她用脚趾头数也不会用。你是咋教的? 我一般是晚上睡觉前教一点。最开始买了那种翻翻书,上面有图画的,几个梨加几个梨之类,后来干脆就叫她自己数手指头。两个手都要用来数的时候,她就用嘴唇去点着数,有时考到11,手不够了,她就干脆用嘴叼起她的大脚趾头。很好玩,我录下来了,以后在她婚礼上放。
回复 10楼全职 的帖子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后来我想明白了:
现在长大了如果你做加减法的时候,其实也是个熟练记忆,如果做6+4,你脑子里还会出现6个苹果+4个苹果的画面,然后再出现10个苹果的画面?
刚开始的时候是理解数的概念,知道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如何得出答案,真正开始练习加减法的时候,其实就是个不断熟悉不断记忆不断重复的过程,公文数学的原理应该也是这个吧
用扑克牌在游戏中学,总比天天在纸上做题目要好吧
我们家的是愉快教育,今年大班了才开始学加减法,只是不想让她产生厌学情绪,不知以后读小学是否跟得上,纠结中。。。。。。.
回复 16楼YUERJIACHENG 的帖子
数学就是空间感、对象感。这么举例大家就会明白了:脸是一个对象,眼是一个对象,鼻子是一个对象,口是一个对象,五管是一个对象、、、如果明白了这个基本原理后,计算就很容易操作了!试问哪个孩子不会画张脸还要画上眼、鼻、口呢?哪个孩子不懂闭上一只眼还有一只眼呢?这些大家可能说不是计算,但其实就是计算。计算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算,不算的基础就是对象共存:即爹是爹,娘是娘,爹娘是爹娘,爹娘与娘比多了个爹、、、先构画对象,然后才可能发生存在,就如我们与猴子相比少了根尾巴,一下子产生这个结果的条件就是对象存在、共存。没有共存,就没有计算!计算就是比较吗!没有对象,何来比较呢?大家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一是强化,二是建立对象感,无它,于是懂了。但走了很多弯路,可惜、、、应该说一万以内的加减法三四岁的孩子都可以轻易拿下来,但大家都认定它是困难的,呵呵,那就仰望吧、、、
[ 本帖最后由 全职 于
18:21 编辑 ].
金币12626 枚&违规0 次&活跃度4 0%&
我也在抓狂中,学习一下.
数学题就是多做,做多了印象深了,就会了。
正如上面的家长说的,从5开始,然后10,每天坚持做15-20道题,没几天肯定都会了.
引用:原帖由 全职 于
17:07 发表
数学就是空间感、对象感。这么举例大家就会明白了:脸是一个对象,眼是一个对象,鼻子是一个对象,口是一个对象,五管是一个对象、、、如果明白了这个基本原理后,计算就很容易操作了!试问哪个孩子不会画张脸还要画 ... 厉害啊!您真是高人,说的真好!可否说的更具体些?.
我们大班了,昨天晚上我问3+4等于几,答=8
我“呃”,好在还没发生《最近有点烦》当中唱的“女儿说6+6=13“
我不急,我看重的是孩子是如何计算的
这个推理过程要孩子自己完全掌握了熟练了
就触类旁通了,才学得牢固
另外我看重孩子一直对计算抱有浓厚兴趣,不厌学
这两点有了,其它慢慢来.
回复 21楼ldot 的帖子
我们看下来,对文字类的兴趣更浓厚一点.所以想着怎么才能让她对数学更感兴趣.唉,有点头痛啊!.
建议玩飞行棋,一个骰子,学数数,建立后继数的概念,懂得加減法原理的由来;两个骰子,学6以内数的加法。
玩雪花片(5片,6片,10片,记录不同颜色各有几片),学数的拆分。
我家小子四年级了,昨天作业做到一半,跑过来说借电脑查个资料,然后看到他上百度,查“为什么1+1=2”,呵呵,我和LG说,这应该算哲学问题吧。.
我有一个朋友送孩子去学了阶梯数学。
据说效果不错。
不过,我跟她的交流的结果是,多练。每天练。.
这个就是熟练工。多背10以内分成,多练,就会了。分成是基础。.
金币33005 枚&违规0 次&活跃度8 0%&
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中班开始教,今年大班了,我看她做10以内的加减法,33道,计时4分钟。有些个题目还要扳手指头。.
我们现在大班,从中班下开始教的,目前水平属于4分钟60道100以内加减.
用实物来学习比较好,比如6个苹果,然后拿掉2个,还剩几个;放进去2个是多少个等等
如果是农村里那有养鸭养鸡的,就把鸡,鸭赶进赶出算也可以.
引用:原帖由 lilyrabbit0317 于
14:38 发表
我们现在大班,从中班下开始教的,目前水平属于4分钟60道100以内加减 好厉害的,望尘莫及啊.
回复 29楼小宜她爸 的帖子
呵呵,这个不是厉害,孰能生巧吧。我们每天坚持做点,很快的,最多10分钟搞定。.
可以考虑用教具,比如数形宝盒,以及蒙氏数学宝盒、逻辑狗等等
数形结合,培养数感,这些东西并非只有计算。
理解了,也就是明白了如何来的,不用记忆,自然就会了。在此基础上再提高速度就容易了。.
金币164826 枚&违规0 次&活跃度10 0%&
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十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拆分的方法。.
金币164826 枚&违规0 次&活跃度10 0%&
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乘法口诀就是要背的。
背的方法有讲究,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背,孩子容易记住。有一段时间,我们每天用扑克牌玩钓鱼的游戏,训练他20以内加减的能力,孩子很乐意学。.
回复 20楼aochuanhui 的帖子
嗯,就冲着你的肯定我什么都招了!孩子多大了?现大数学水平?.
金币12626 枚&违规0 次&活跃度4 0%&
回复 20楼aochuanhui 的帖子
现在数学水平、、、(打错了一个字“大”、、、我用五笔,点了两下D、、).
金币12626 枚&违规0 次&活跃度4 0%&
回复 34楼全职 的帖子
我孩子大班,数学学的很好,加减乘除都会了。我觉得你对数学的看法很新颖,很独特,所以我很好奇,希望你能多多赐教。.
回复 34楼全职 的帖子
能不能具体说说呢?
我也很头痛小女的数学,她现在大班,幼儿园里教的是公文数学,表面上看她已经能做20以内的加减法了,但我觉得她不明白加减法真正的意义,只是会做题目而已。.
回复 37楼jennyyukemama 的帖子
简例体验对象共存即会产生自动认知明白:
比如15-10=5这个意识明白,就需要三个对象:10,15,5共存。请拿出三张能画下三只手的纸,A4即可,我说过反面不能画吗?呵呵!如果有人帮忙,那就请一次把两只手放在一张纸上面让对方把手描下来,嗯,这张纸是10个手指对象,ok,完成一个。继续工作,另一张纸上只放一个手描下来(建议一个手,就排下版,放在中间,好看,对象感强一些哦),又ok一个,当然,这是另一个对象5个手指。不说你也明白了,第三张纸前二后一即可,于是,15对象也成功。好好好!道具有了!需要软件指令:请把5个手指的拿过来?嗯,很好,拿得很对!放回去!、、、、请把10个手指的拿给我?嗯,狠好(你可以声音真的狠一些哦),放回去!嗯,请把15个手指的拿给我?嗯,嗯,你这么历害?我要亲你了?!一个搂怀,一记响亲(不想亲不免强,你自己习惯行为!呵呵!)、、、在拿15对象时,要让知道下面还有一五个手指即可,可以提醒孩子看一下是否拿对了,让看一看,确定一下!那么现在三个对象是不是都有了呢?而且孩子也知道谁是谁了!可以接着问孩子把15个前面的10个盖起后15个还有几个?即15-10=5.有人说其实一张上面,即15那张纸就可以了?但不是这样的!因为在调用15时,参照系来自于另两张纸上的对象,去调前面的10时,这个10至所以为10,是因为三张中有一个单独的10(那两个手的那张),而这个10至所以为10,是又要参照15与5,是一个循环,瞬间接收支持的东西!嗯,有点神奇吧?中间的意识明白就是这样滴,希望我的叙述你能明白!嗯,就到这里,就到这里!!.
金币12626 枚&违规0 次&活跃度4 0%&
回复 38楼全职 的帖子
有点搞,慢慢体会,谢谢!.
10以内的加减法,不用搞得那么复杂吧。多做做就会了。.
回复 38楼全职 的帖子
听起来有点玄妙,体会中。。。.
儿子再过几个月满四周岁,感觉没刻意教十以内加减法,就是闲着时问问他:妈妈买了9个苹果,吃掉4个,还剩几个?,他脱口而出还剩5个,用减法,9-4=5。树上有6只小鸟,又飞来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回答:8只,用加法,6+2=8。没经历过扳手指的阶段,但一开始就加1,加2,减1,减2的小数字开始,现在做二十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基本比较熟练了。但一般都是创设情境的,讲讲算算!孩子很感兴趣,经常是我编几道,他算。再他给我编几道,让我来算!呵呵,尤其轮到他编题,他觉得当小老师很有成就感,我回答时故意说错误的答案,让他纠正!这样,表达和计算,一举两得!.
哦,我们用专门的加减法练习本,上面有图片的,点数就可以写出答案了。
慢慢的过渡到没有图片,只有数字的公式,他就用计算架数珠子做了。时常还有口手不一致的问题。
等到这个阶段过了,可以慢慢用拆分数字的方法来做吧。我们目前是第二阶段。.
小年龄孩子对数的概念是很具体的,桌上两辆小车,他会数,他也知道,但是两辆小车=2这个概念他不一定知道。最开始可以叫孩子对着东西多数数,他有具体的实物对照以后慢慢对数就有了概念。随后再从加法开始,也是用实物告诉他,一辆加上一辆等于两辆。也可以用图片,游戏的方式,孩子会慢慢过渡到对字面上数字的理解。“实物理解”这个过程一定不能跳掉。.
小女快5岁了,才开始数学,从5以内加法开始,数指头的。
接下来要10以内加法了。估计还是数指头。
数指头是她自己琢磨出来的,就随她了。
接下来减法,还在想怎么教,到时候再和大家交流。
弱弱地问一下,上小学前会20以内加减法是不是就够了啊。.
回复 45楼LiangliangMummy 的帖子
20以内熟练就够啦。学有余力的话也可以稍微多一点.
怎样教小朋友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 相关的站内帖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