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谈恋爱的好处恋爱管理是什么

当代大学生恋爱特征及疏教建议_大学生管理论文_秘书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范文
当代大学生恋爱特征及疏教建议
摘& 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恋爱特征的复杂性,并对其产生背景进行了剖析,由此提出相应的疏导和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特征&& 疏教对策
我国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据有关调查,6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有恋爱经历,约40%有过性行为。由大学生恋爱引起的情感纠纷和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逐年增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恋爱情感问题不可小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深入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恋爱、情感问题的特征,有针对性地研究疏导和教育对策,对高校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的放矢的服务、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
1、恋爱观的多元化。
恋爱观是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与之相配套的恋爱观。当代大学生由于其价值观的多元化而导致了多元的恋爱观。恋爱的目的本应是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恋人,为将来成家立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以及实现自身价值打基础,是人生的一个严肃问题。然而,部分大学生恋爱时讲究更多的却是实惠和享受,追逐名利的“拜金主义”、满足个人生理、心理需求和虚荣心的“个人主义”、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等恋爱观盛行。表现在恋爱目的上,是为寻找感情寄托、赶时髦、打发空虚和寂寞的时间,甚至是积累“性经验”,认为“在大学期间不谈恋爱大学就白读了”,或是为了找一个经济上的靠山,解决家庭的贫困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表现在恋爱过程中多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性强,不严肃、不负责任,“不求长相厮守,只求曾经拥有”;表现在选择对象时常以金钱多少、权力大小、门路多少为衡量恋人的杠杆……,看对方人品、道德少,看权力、地位多;对未来长远规划少而及时行乐多;责任意识少而自我意识多等。一些女大学生热衷于当“二奶”、做“三陪”、被包养;男学生公然征婚“富婆”,急功近利,道德沦丧,价值观、恋爱观扭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想通过艰苦努力而快速达成目标。
2、恋爱行为的公开化
大学生不文明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不争事实,部分大学生恋爱时往往对公共场所中应该共同遵守的道德秩序熟视无睹。本该是充满读书声和浓郁学习氛围的大学校园,随处可见相拥而抱的男女学生,在教室、宿舍、走道,草坪以及各种公开场合,一些大学生公然无视旁人的存在,极尽打情骂俏、亲吻搂抱之能事,无视社会公德,影响和破坏着社会文明和校园文明,严重破坏了公共道德秩序。
3、恋爱情节的复杂化
受西方“性解放”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稀少到普遍、相对隐蔽到公开,恋爱情节也日趋复杂。有的大学生不能区分好感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体验,误把好感当爱情;有的学生由于孤独感、寂寞感使然而陷入恋爱中,相互解闷,弥补内心空虚,既不考虑责任,也不承担义务;有的过分追求爱情,成天沉迷于卿卿我我中,一旦失去爱就悲观厌世,不能自拔。恋爱的双方也从同学之恋,到与社会上忘年之恋;恋爱的区域跨校、跨区、跨省;恋爱对象也由二人恋发展到三角、多角恋,脚踏多只船、充当二奶、第三者。有的学生把社会上的不良人士带进校园和宿舍,严重扰乱了大学生活的正常秩序。
4、恋爱过程的信息化
恋爱对象不再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单一固定模式,而是通过网络,QQ聊天,电话、手机短讯,实现恋爱过程的信息化,快速度、高效率,一聊定情者、一夜托终身者时有其人。同时,在网上更容易实现一人同时与多人“恋爱” 的事实。网络为思想空虚,企图寻找刺激的青年学生提供了场所和空间。
以上特征使得大学生恋爱呈现出分散、复杂、不确定性等特点。 同时,恋爱的学生一般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有事情羞于对别人说,希望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抑制了他们与人的正常交流,导致学生一旦出了问题不易被迅速发现,管理起来十分困难,这给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挑战。
二、大学生恋爱特征的背景分析
大学生恋爱之所以表现出以上特征,与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生在80年后,他们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为我们创造物质财富、改善生活条件、带来新思想和看问题的新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东西: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意识形态、功利主义思潮等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独生子女时代的大学生们,从小生活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缺乏锤炼,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少,是非分辨能力差;加之信仰丧失,在应试倾向严重的教育中,缺乏基本的理想信念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耳濡目染的更多的是物欲和功利,缺乏人文内涵的、修养道德的东西,没有学到多少做人的道理,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过去我们崇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变成了钱本位、官本位的拜金主义、实惠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多元价值观的交融。在这种多元错乱的价值观下,大学生恋爱观发生严重畸变,从而导致大学生恋爱情感和方向的迷失。
同时,大学生们接触社会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日俱增,不健康的小报、黄色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极度泛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2亿,其中有5000万学生,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超过2000万,在犯罪青年中有80%是由于受网络有害信息的影响而走上了犯罪道路。而据统计,目前互联网上的色情网站超过3.7亿个,每天约有两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青少年网民正在遭受色情网站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这对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的青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涉足爱河,有的甚至偷尝禁果,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上陷入迷惘。
&三、关于大学生恋爱疏教对策的思考
青年大学生渴望爱情,是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然而,恋爱毕竟是人生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其复杂性和深刻性也要求每一位恋爱者心理、思想的成熟。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还不能深刻地理解爱、正确地把握爱,他们对恋爱的困惑大量存在,迫切需要学校教育给予正确引导,而不是压制或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入分析和思考相应对策,并充分重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教育和辅导,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强化几个方面的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根本
1、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她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中国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具有深刻而悠久的历史底蕴。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的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在21世纪的人才培养中,应当认真地加以弘扬。中国封建时代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虽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要求,但这种精辟地概括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规范,上千年不变,使之深入人心并逐渐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这种教育方法在现在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大学阶段是传播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在大学教育中强化传统文化的教育,对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培养有中国特色的人才,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过度,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扩张,在满足我国百姓对普通高等教育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学校市场化气氛较浓,偏重理工科或实用技术教育,淡化人文教育,更忽视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国内有深刻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学相比缺乏应有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底蕴,导致培养的部分学生不仅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而且思想空虚、道德扭曲,责任意识淡漠。
西方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1988年,当代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得主聚集于巴黎,会上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4年我国教育部官员在访问韩国时,韩国总统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说,“面向21世纪,韩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是:经济上学美国,但文化上要保持东方传统”&1&。中国大学人更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作为重要推进力量,不断发展物质生产,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培养人、塑造人。
2、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冲突,在人的道德面貌和行为上,也会表现为相当程度的“自行其事”,每个人按自己确定的标准行动,甚至否定任何道德规范的必要,其后果轻则导致社会合力的削弱、人心涣散,重则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犯罪行为急剧增长&2&。要想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除了法律教育与纪律教育之外,更应该搞好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教育,即要求学生懂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应当自觉遵守起码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是中国乃至人类几千年道德文明发展中积沉下来的基本观念与行为准则,是社会群体和个体发展所必须的。在当今社会中,其最基本的是个体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履行职责的行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相统一的对己和对人的态度;以及把“法律”、“制度”、“纪律”等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自觉遵守的意识与行为。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首先应是合格的公民,更应该懂得遵守公民应有的道德规范。这其中,当然也应该包括恋爱道德规范。
然而,现实生活中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上,尤其是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十分薄弱,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见利忘义、利欲熏心等问题普遍存在。大学生中无视社会公德,不讲恋爱道德者大有人在。大学校园里违反校纪校规,打架斗殴、不文明恋爱现象常有发生,恋爱时不讲诚信,不负责任,玩弄欺骗对方感情者依稀可见,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基础道德教育没跟上。早在1995年,国家教委就已将公民教育纳入了《中学德育大纲》中,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公民教育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同时,我国道德教育过于强调“高尚”道德的培养,忽视“低层次”的人格教育、基本的“做人”教育,使得有的学生在一些基本的道德素质培养上出现空白,影响了更高道德层次的形成&3&。如果高校继续放松或忽视基础道德教育,那么高等教育要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3、加强性卫生知识教育
青年心理学家王积盛说,我国的性知识教育应从儿童时期五岁时开始。他认为家长应该尽早告诉孩子,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怎么来的,这有助于消除他们日益膨胀的对“性爱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理是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是青春期的自然反应。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青年一代都必然要经过恋爱婚姻过程,尤其是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校园爱情是他们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课,恋爱是很自然的事。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他们正确恋爱,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然而,过去由于受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我们很少对孩子说道这些。到初中高中该接受教育的时候,少得可怜的生理卫生知识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点到即止。可以说,青少年学生在进大学前的十多年教育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性卫生知识教育。如果在大学期间,我们还不为青年学生补上这一课,告诉学生们必要的性知识,给他们打上“预防针”,撕开这层神秘的面纱,遏制他们对性的好奇心,增加他们对性的认识和抵抗力,那么,随着他们生理上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面对这个充分“开化”了的社会,他们就会带着好奇心,放开情感的野马,在虚拟的网络上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任凭驰骋,越走越远!一位美国母亲在女儿15周岁时,给女儿的生日礼物是一合避孕套,她告诉女儿,成年时应该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保护自己,无论在任何时候。这是生存之道的教育。
(二)、树立两类典型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关系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例子可以证明,恋爱对大学生学习和事业的作用具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恋爱关系处理得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二是恋爱关系处理不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这种恋爱过程中的积极与消极现象,从表面看似乎直接与恋爱有关,但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恋爱者自身的品质、修养和思想意识水平。
大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爱的意识,渴望爱情的愿望是青年期正常的心理反映,但需要爱情未必懂得爱情,未必能够把握爱情。当代大学生由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的关系,大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能对爱情作出正确的抉择。但是,那些心智发展较为成熟,能够摆正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恋爱观的学生,是可以获得真正的爱情的。真正的爱情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给人创造出工作上、学习上的良好条件和有利环境,不断推动学习和事业的顺利发展。
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看到这一点,积极寻找出在那些在恋爱中成功和失败的典型学生,深入分析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总结出其规律性,在新生入学教育时,结合相关的心理课程,对其进行恋前教育,以警醒和告戒为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辨别问题、解决问题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尽早对他们进行积极的疏导和教育,一方面告戒他们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道德、恋爱与友情的关系。而不是事前不关心,事后瞎担心,出事后追悔莫及,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构建疏教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如前所述,既然大学生恋爱情感无法避免,而大学生情感危机又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甚至是引发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但有关大学生恋爱情感的教育管理等问题却一直得不到高校的重视。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理念相背离。有学者提出,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教育看作是他生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去策划对他们的教育,使教育成为对整个人的健全教育,而不是只关注某一方面发展的畸形的教育。不言而喻,恋爱婚姻则是他们生命发展中更为重要的一环。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确实可行的、完整的有关大学生情感、恋爱、婚姻心理等问题的疏导教育和管理体系。首先,各高校对大学生恋爱一直以来都是含糊其辞,态度暧昧,既不提倡,也不反对。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放任自流,逐步由比较隐蔽到公然放开,完全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其次,很少有高校开设专门的关于大学生情感恋爱婚姻方面的课程。大学生恋爱问题仅仅是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有很少的章节,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也只占少许分量,这对发育成熟、情感丰富、又有许多困惑的大学生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他们难以得到比较全面的、系统的学习和指导,一旦碰到问题,常常是冲动多余理智,困惑、彷徨、不知所措。再次,学校没有为此专门设置相关的教育疏通机构或类似的服务窗口。由此看来,成立相应的有关大学生情感恋爱的心理辅导和教育疏导机构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恋爱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各高校应充分重视,建立健全相应的辅导、教育、疏导和管理体系,并组织专门的人、财、物对其进行落实,确实担负起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责任来。
&1&周远清,季羡林.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㈠. 周远清.代序
&2&叶谰.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钟启泉,金正扬等.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10 月(7-9)
&3&张秋良.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6)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 发布时间: 12:57:28& 阅读人次
&&原创文章搜索
&&相关栏目导航
?&&&?&?&&&?&?&&&?&?&&&?&?&&&?&?&&&?&?&&&?&?&&&?&?&&&?&?&&&?&
&&热门文章列表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7]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推荐文章列表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导读:浅谈大学生恋爱的压力管理,摘要:大学生正值生命力旺盛时期,而大学生虽然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在处理恋爱问题时难免有不当之处,他们会感受到自身以及周围的人等给他带来的压力,本文主要从恋爱的成因以及特点、恋爱中的压力来源、解决这些压力的办法等方面来探讨大,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压力、压力管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诺1943年在《人类动,大学生恋爱是正当的需求,大学生
浅谈大学生恋爱的压力管理
要:大学生正值生命力旺盛时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是人生旅途的黄金阶段,我们在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同时,难免会对异性产生好感,从而陷入爱河。而大学生虽然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但是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在处理恋爱问题时难免有不当之处,这时,他们会感受到自身以及周围的人等给他带来的压力,本文主要从恋爱的成因以及特点、恋爱中的压力来源、解决这些压力的办法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这个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压力、压力管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诺1943年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社会需要,既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对爱情、友谊、亲情的需要等。爱情是人类道德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生经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而且体现着人类文明进步程度以及社会道德发展水平。大学生恋爱是正当的需求,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学生恋爱族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一道新的“风景线”,而其“两人世界”更成为“风景线”上的一个个“景点”。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使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改变,这些也使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们在自己的爱情道路有了一些遭遇了各种压力,也出现了不同的偏差。同时,随着校园外在环境、内在氛围和学生心理的变化,大学生恋爱不管从方式、内容,还是从心理反映的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对大学生恋爱中的压力给予适当的干预与管理,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恋爱的成因
自身心理生理因素
大学生恋爱的生理因素为生理发育成熟。性成熟之后的冲动会使大学生对异性产生一种
强大的渴望心理,这种渴望心理会使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恋爱欲望强烈,积极构思配偶的理想模式,并试图付诸恋爱实践。这就是大学生恋爱的生理因素。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可分为情感需求、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方面。大学生已经经历过初高中教育,自我形象逐渐清晰,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情感需求渴望满足;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等都会使其有一种想被他人呵护、安慰的需要,这也是一种情感需要。一些男女大学生虽暂时没有谈恋爱的需求,但因同宿舍的同学谈恋爱,看到人家亲亲热热,自然会激发起恋爱意识和行为。而大学生由于心理还不成熟,再加上大学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竞争心、攀比心严重,大学生在决定做事之前往往不经过慎重考虑, 常常为了攀比, 满足虚荣心而行动。
2.2 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的心理形成往往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 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主要以经济为导向,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化的价值取向,赚钱多少成为衡量价值的标准,这对大学生价值观和恋爱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一个方面,新传媒的兴起、外来西方开放文化的流行、以及现在电视剧以及电影等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限制级镜头,促进了大学生对爱与性的需要、使原本含蓄的性变得更暴露,也是转变人们恋爱观,促进大学生恋爱的一个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学校更注重学习成绩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较忽视。教师没有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恋爱的动机,致使有的大学生因人际相处困难、学习考试、就业等感到很大的压力;有的大学生因对信念、价值和自我把握不定, 而产生茫然、沮丧和没有归属感的情绪。故而通过恋爱找人分担, 从而起到缓解压力和摆脱孤独的作用。
2.4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是教育环境中重要的一环, 但多数的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 或者工作太忙, 或者有的父母经常吵架等因素, 导致孩子很少或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交流, 由于家庭缺乏情感支持, 导致有的孩子会考虑通过恋爱来寻找感情支持。
3 大学生恋爱特点
3.1 恋爱现象普遍化,性观念开放化
今天,大学生恋爱现象已不再零星发现,其大众化、普遍化有了较大的发展,表现出当今大学生恋爱的明显特征。追其背景轨迹,至少源于两条。一是从学校维度看,对大学生恋爱的容忍度渐次宽松。二是从学生维度看,大学生主体意识和成人感增强。“钟情” 和“怀春”心理得到进一步认同,男生和女生交往的性排斥心理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从大量研究的结论看,大学生也不像改革开放前的一些传统的判断标准了,而是对性爱道德的极大宽容,性行为的发生率极大。
3.2 爱的权利增强化,恋爱责任降低化
大学生恋爱观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在这种口号的引领下,部分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还有部分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往往只注重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恋爱只存在于校园,一旦毕业离开学校这种恋爱关系往往立马结束。大学生只注重恋爱过程,强调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将来完成时”未免失之偏颇。
3.3 恋爱方式公开化,传统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而传统道德逐渐淡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传入,再加上大学生是一个信息来源渠道广、接受性很强的群体,开放性越来越强,这是导致现在大学里面恋爱方式公开化,光明正大,洒脱热烈,不再搞“地下工作”,甚至一些同学恋爱举止不文明, 在公共场所竟旁若无人, 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等现象的原因。同时,由于恋爱观的改变,甚至有多角恋等这样的事情发生。
恋爱感情盲目化,受挫能力减弱化
由于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气氛中学习、交往、生活,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的从众的趋向。据有关调查显示,41.8%的大学生原本是抱着在校期间刻苦学习,不谈恋爱的想法,可看到周围的同学纷纷坠入爱河,生活富有浪漫的情调,特别是节假日,看到恋爱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出去玩,而自己却呆在学校里孤独寂寞,心里不是滋味,为了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于是就匆匆加快了求爱的脚步,随意选择了一个,盲目跟从。
大学生由于个性不成熟,生活经验不足、考虑问题过于单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也导致很多现象的发生,有的同学失恋之后,
丧失信心, 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有的人一旦失恋, 就一蹶不振, 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以至于悲观厌世; 有的人视对方为仇人, 肆意诽谤, 或做出极端行为造成人身伤害。
大学生恋爱的压力来源
来自外界的压力
社会上各界人士对大学生恋爱这件事情大多数都是持反对态度,部分人持观望态度,只有少部分人给予了肯定,这是压力来源的一个方面。家长的不认同,同学的指指点点,或者陷入三角恋情,以及恋人之间的矛盾、猜疑等,给本来就脆弱的大学恋情及身陷其中的人,带来很多压力。这些都是外界带给陷入爱河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很多人在这种压力的胁迫下无奈放弃这段恋情。
4.2 来自情侣之间的压力
由于青少年的经历和经验十分的少,所以在处理问题上难免有失误之处,更何况是需要小心呵护的、一不小心就会像玻璃一样碎掉的爱情。情侣之间的小摩擦等一点小事件就会让两人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两人之间的不理解更是一段感情的杀手。而且大学生恋爱时都希望对方一直呆在自己的身边,没有考虑过对方的感受,忽略对方的生活;希望对方的眼睛里面只有自己,见不得对方和异性有较为亲昵的动作。这些原因都是情侣之间压力产生的根源。
4.3 金钱、学业和爱情
大学生基本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学费和生活费往往都是花父母的钱,而恋爱又是一件很花费金钱的事,对于经济尚未独立的大学生来说,是AA还是男生来买单?要现实还是要浪漫?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来到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深造,同时熟悉社会生活,在恋爱和学业之间,大学生难免需要作出一个选择。是偏重学业放弃爱情,还是选择爱情抛弃学业?我们举棋不定,陷入两难。
不理智的恋爱难免带来很多问题,这给陷入了恋爱中无法认清现实、没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的人带来了无限的压力。
大学生由于过大的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事情现在在全国都十分的常见,而其中发现最多的是因为失恋而自杀。对于情感真挚的大学生来说,当爱情的故事悄悄地开始时,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可是当爱情的故事结束时,失恋的打击又是那么的令人心碎,而由此
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旅游景点、考试资料、IT计算机、资格考试、人文社科、计划方案、外语学习以及浅谈大学生恋爱的压力管理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