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为大家的事例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作文1000字左右.
禽兽放开水果a8
理想信念是什么?它是盲人手中的拐杖,它是引航的灯塔,它是人的一生中衡量是与非的标尺.如果没有了理想信念,那么我们人生的轨迹便失去了方向.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 ...    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如果一个人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信念,那么对于他的未来就多了一点光亮,那么他的心中也就有了理所当然要奔跑的方向.一但有了奋斗目标的引导,便可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也可忍受曲折和困难、阴云和暴雨.而一但有了理想信念,便可忽略一切阻碍,提前看到胜利的曙光.    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有了目标,当然要为之努力奋斗,这便有了一种前进的力量,那么理想信念便是人的生命中的能量.有了这种能量,便成就了古往今来的这许多的英雄们,也成就了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精神力量.如果在人的生命中缺少了这种能量,人类的历史、文化便会停滞不前.    理想信念可以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类生活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体.如果信仰理想信念,那么便是更高一层次的生活理念,便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便可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于是生活有了色彩.但凡屏弃理想新年,则会感到空虚和迷茫,度日如年,生活也就失去了本应有的光泽.    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社会对于自身的一种期望.因此,理想信念对于自身的提高和改造起发挥一种导向作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然而,对于社会的需要,理想信念便引导大学生武装自身,培养自己成为“四有”新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在大学期间,人们会面对较多的人生问题,要想解决,就要树立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做人原则.在这一时期所树立的理想信念不仅对于现在也是对于未来的发展道路有很大的影响.它会影响你的发展进程和对发展时机的把握等.因此,要树立理想信念,走出一条充满理想,载满信念的大路来.     理想信念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深层核心.有无理想信念,就像一道分水岭,既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又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生需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还应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社会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腐朽、消极的东西,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这种社会生活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使人们对现实政策的评判、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蚀.    
独生子女性格特点独特.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过多家庭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体现为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    理想就是前进的目标.只有自信没有理想,就像只有动力汽车,在行走中却没有目标,结果有可能会南辕北辙,离我们的美好人生越走越远.有了理想,你每走一步,就会离目标接近一步,越走越近.    
著名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那年,在一张白纸上一口气列举了自己的127项宏伟愿望,如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参观月球等等.他将这些愿望命名为“一生的志愿”.而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其中的106个愿望.有人问他是凭什么将许多“不可能”踩在脚下的,戈达德笑着说了一句话:“凡是我能够做的,我都想尝试.”而在同学们现在这个年龄,如果没有理想,如果就已经觉得自己好多事情都不能够做的话,那你这辈子就有可能什么也做不成了.    人生是需要理想的,它是一种精神粮食,使生活更加完美.人生的理想有小有大,都能从不同角度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人活着,要有所追求,有所梦想,要生活得开心,快乐,这才是理想的人生.上天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来到世间走一遭,我们要珍惜,因为生命是如此的短暂,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它将很快的逝去,到头来我们将一事无成.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人生中的追求,理想是对人生的考验;理想是一种能让人上进,而又让人落泪的东西;理想是黑暗中的火炬,在黑暗中闪放光明,为迷失自我的人生指引道路;理想是天空中的雄鹰,无所畏惧 知难而进,为自己的人生树立榜样;理想是高飞的风筝,越飞越高,努力向上.  
理想是心中的灯,是指路的太阳,理想应该具有崇高的性质.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并非尽是乐事.”当你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一定会遇到挫折与失败,然而没有理想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只有克服挫折与失败,才能踏进理想之门…… 人生恰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生恰似时针一般,其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人生恰似杯子里的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就不会可口;人生恰似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上一阵子…… 在失败的染色体上,往往蕴含着成功的基因!    培根说:“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是啊,有理想的人才能临危不惧,越挫越勇.理想对于大学生更为重要,都说大学很松,实际上这是在培养你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拥有一份信念,拥有一份持之以恒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是自己更加丰富,使知识更加充盈起来,我们才能够成长为有用的人才.知识改变命运,理想创造辉煌.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很多,我们必须保持着崇高的理想与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只有这样,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才能够成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_论文_百度文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教育管理/1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摘 要:团队精神是21世纪最显著的时代精神之一。当代大学
生亟需培养团队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发挥主观作用,通过积极的引领、教导和疏理,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团队精神;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43-1027/F(-01作 者:岳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岳阳,414011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团队精神有时也指团体、集体精神,美国有关学者指出,团
队就是集体,它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所有成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机融合。它的基础是目标一致,它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它的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得到充分发挥,它反映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个人意志与集体意志的统一。团队精神是组织团队的动力和源泉,良好的团队精神能有力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能促进团体成员和团队的共同发展。
根据这一定义,团队精神有着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目标一致。有的学者提出,观念一致,目标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观念,共同的奋斗目标,一致的奋斗理念,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合力;二是善于合作,或者说,协同一致。这是团队精神的必然要求;三是顾全大局。以集体和团队利益为重,克己奉公,舍小家为大家;四是勇于奉献。团队成员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团队就象一堆沙土,经受不起任何风浪。这是团队精神的显著特征。
二、当代大学生在团队精神上的基本表现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属80”后和“90”后。应该说,当代的大学生在勇于探索、展示个性、富于创造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特别是历经“512”大地震后,人们对当代大学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们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受到了如潮的好评,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是大学生时代精神的主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四二一综合症”,“小皇帝”是对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的形容,也表达了人们对计划生育制度上独生子女现象的某种忧虑。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单一,成长的环境单一,成长的模式单一,成长的选择单一,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因而更注重个人的发展,更关心个人的利益。表现出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性格孤僻、缺乏沟通、不善于合作、不会谅解等等。这与团队精神的要求相背离,这与团队发展的要求相背离。“马加爵”事件、大学生自杀事件等等,都暴露出独生子女心态,团队精神的缺失带来了种种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三、引导疏三管齐下,着力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11通过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唤醒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老师都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知识、人格、做事方
法、对事物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也无不蕴含着对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当前,要改进“两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能非常乐意的方式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
21通过政治教育活动的教导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情感。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还可以开展户外拓展训练,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他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大学校园中,一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31通过校园文化的疏理作用,树立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现在有的高校学生活动纯粹为“活动”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使得学生认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不能对学生品质养成形成有力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要精心的组织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能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团队建设,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设定、扶持、发展一批大学生社团,以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及其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责任编辑:谢 嵩)
贡献者:维普资讯网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对大学生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对大学生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09-12-06 &匿名提问
看看这篇文章,也许对你有帮助:       论中国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摘 要:人格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其具体的内涵和修养的方法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大学生;传统美德;人格培养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色,以人为中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属伦理型文化。中国的伦理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对于中国人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培养,对于中国家庭、社会的稳定,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都曾起过历史的积极作用。中国文化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伦理学说和人生哲学,这些伦理学说和人生哲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系统的美德,这些美德在封建社会被称誉为“君子之德”。所谓“君子之德”就是中华民族古代理想人格所必备基本品德、基本素质。我们对于这些传统美德给以创造性的转化,给予现代的科学解释,使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就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美德,从而也就成为我们今天培养21 世纪大学生的理想人格的基本追求、基本素质。一、人格的内涵所谓人格,既是伦理学概念,也是心理学概念,它是对人的气质、涵养、价值的一种概括,其基本内容包括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知识结构等重要因素。毫无疑问,人格是以一定的文化与伦理为基础,渗透着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精神与导向,而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与交往关系中。所以,人格与人类的活动,与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与推进人类文明息息相关。二、中国传统美德概述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美德,这些优良的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概括起来主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理想和境界,境界也就是理想、儒家为中华民族设计了“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和“天下为公”的理想,道家设计了“道法自然”“、小国寡民”和“无君论”的理想,墨家提出厂“兼爱非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想。秦汉以后,中国的有志之士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或者用时代精神解释了这些理想,或者提出了新的理想。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就是为了在中国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他认为他所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就是符合大同理想的。毛泽东也很欣赏“大同”理想,他把共产主义称作“世界大同”,并为在中国实现“大同”理想奋斗终生。人各有志,都应当建立一个远大的理想,憧憬一个美好的境界。(二)加强修养,发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美德。注重人身修养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自律性、反躬修己的性质。孔子提倡:“君子求诸己,小求诸人。”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经常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修养的人,才苛求别人。所以他又告诫人们:“躬自厚,而薄责二十人,则远怨矣! & “躬自厚”,是多做自我批评,“薄责于人”,是少批评别人多做自我批评,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减少对立面,减少怨言。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把孔子严以律己、注重自己身心修养的思想总结成一条指导人生的格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梁漱溟在论述中西文化的区别时说道: 中国文化是向内用功夫的(强调自我修养) ,西方文化是向外用功夫的(提倡认识物性) 。重视人生修养不但是中国文化之特点,也是中华民族之美德。普通的人通过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才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中国文化总是把做人、修养放在首要位置。(三)强调关心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以人民利益为先孔子的仁学,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墨家的兼爱非攻,都是以爱他人,关心他人利益为重。按照“忠恕之道”,主张“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对待别人的慈爱之心,也就是“推己及人”,亦即平常所谓“群体和谐”精神。北宋开明政治家范仲淹更把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概括为脍炙人口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芳数百年,激励开明政治家去关心人民利益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也以此为高尚的道德标准,为民兴利,为国除害。(四)坚持发愤忘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国文化始终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对自然的积极主动精神,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周易乾卦传•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说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法天,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正是《周易》所反映的中国文化精神,也是数千年积累起来的传统美德。孔子正是遵循这种精神奋斗了一生,把自己铸造成为人类的伟人。他在晚年面对自己的弟子述说自己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时说:“其(指自己)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曾参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提出君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的观点。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从此,君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激励着数以千万的志士仁人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终生奋斗。(五)发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美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向来被认为是志士仁人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坚持理想与信念的高尚品质和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也在中华文化的史册上谱写了新的动人乐章。(六)发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美德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有人称中国文化是“孝文化”,这是有道理的。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孝道”,我们当然应该进行分析、鉴别。但是,孝敬父母的基本思想,则是数千年调整、和谐家庭关系所积累起来的伦理规范,成为中华民族历代所认同的传统美德,今天仍然应当继承和发扬。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另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向来有“天、地、君、亲、师”并列的提法,这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又说明了“尊师重道”的传统。四、借优秀传统,塑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具体的、现实的。儒家有儒家的理想人格,道家有道家的理想人格,墨家有墨家的理想人格,古代有古代的理想人格,现代有现代的理想人格,东方有东方的理想人格,西方有西方的理想人格。现代的理想人格,一定是在继承古代理想人格优秀遗产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西方理想人格的可取成分的条件下,融合、转化而成的。这是对古代理想人格的创造性转化,完成对古代理想人格的创造性转化,才能成就现代的理想人格。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志士仁人”的人格,成为体“仁”的人也就是理想人格,即所谓“圣人”人格。“仁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他能够做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能够“泛爱众”“博施于民”的人都是“仁人”。“泛爱众”“博施于民”就不容易做到。其中最重要的是“克己复礼”“忠恕之道”,“克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具体的要求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忠恕之道,要求做到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比,也就能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矜而不争”。这些理想人格的文化、道德素质,在古代看来已经很理想,今天看来就很不够了,它只是一个侧面而已。_道家的理想人格是能够“体道”的人格,也就是“真人”或“至人”的人格。所谓“体道”或“真人”的人格,即是能顺乎自然,“无欲”“无争”“知足长乐”的人格。这在道家看来己经是很理想了。但是,今天看来也是很不够的,都缺乏现代意识、现代精神。现代新型的理想人格,应该是既有传统的美德,又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又有现代科学及管理知识。现代意识与时代精神,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全球意识。实事求是地说,这四种意识都是中国固有传统文化所缺乏的。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造就新型的理想人格,必须在继承、发扬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与现代意识、时代精神相结合,掌握现代的科学与管理知识。在此条件下,建立新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历史观、审美观、这种人格,善于调处个人与环境、个体与整体、需要与奉献、欲望与现实等等的关系,既表现为自尊、自爱、白律、自信、自强、自进的精神,又具有开放、创新、竞争、奋斗品质,既有忧患意识,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既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又有“公天下”“天下为公”“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想。这就是我们要造就的21世纪理想人格。如何培养新型的理想人格呢? 也就是培养理想人格的方法问题。孔子称作“为仁之方”。他在《论语》中讲了许多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学习、笃行、内省三种方法,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借鉴与启发意义。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说:“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些都是学习好的品德的具体方法。孔子要求其弟子除了学习之外,强调实行,怎样实行呢? 他主张效法身边的榜样去身体力行。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已。”何谓“能近取譬”呢? 就是效法身边的榜样,以身边的仁人为榜样去实行仁德,这便是实践仁的方法。儒家最重视内省的修养方法,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下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儒家提倡做人要有修养,有修养的核心在于能经常用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去做自我反省。儒家的基本经典《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为什么这样强调修身呢? 《大学》一文解释得非常明白:“意诚而后心自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原来,修身可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效果。《中庸》一文则将这种修养方一法叫做“慎独”,所谓“君子慎其独也”。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修养的人,常做自我批评,自己扫除心灵上的尘埃。以上儒家的修养方法,今天看来,虽然有脱离实际之处,但是,它那种自尊、自重、自律的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教益,仍有启发。希望青年朋友们,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现代意识,造就新型的理想人格,站在世纪之交的制高点,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为推进人类文明多做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_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有利于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更是整个人类的一种精神美德。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郭居敬《二十四孝图》)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从汉朝一直流传至今的《孝经》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孝文化,在中国历代的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游子吟》)的动人诗句;广传着“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弟子规》)的经典话语,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君子也;“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此小人也。 感恩是一种人生境界、精神风貌、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只有用感恩之心回报他人的帮助,才会使我们所处的社会更和谐。2、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而主动去帮助别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美德教育成了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学会对生活感恩,对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感恩,进而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当前,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忘记了那些帮助过、照亮过、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亟需补上“感恩”这一课。3、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大学生作为高知识群体,不仅应当成为社会的知识精英,更应当成为社会的道德精英。马克思认为:“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这情中之一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所以开展“感恩教育”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关键环节。因此,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通过感恩教育,让大学生以“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为荣。以“不知感恩,不懂回报”为耻,帮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舍小家为大家的名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