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业困难学生学业评价进行教育

英媒推荐四种方法助学生克服学业困难|英国学生|学业困难_新浪教育_新浪网
英媒推荐四种方法助学生克服学业困难
  英国《独立报》推荐四种方法,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与个人兴趣相悖的作业,轻松克服学业困难。
  文章称,通常我们根据个人兴趣选修课程,这不仅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满足与成就感,也增加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但即使这样,学习当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与自己所学课程完全无关的作业,或许你会因此抱怨并对所学专业产生质疑。但这一现状将迎来改变,不要再为此烦恼,运用以下四种方法可以轻松帮你完成与兴趣相悖的学术作业,优异成绩不再是梦。
  第一,列清单。通过制定清单,列出学业所需的全部资料,让学习更加具有条理性。如果你仍在为那些繁琐的作业烦恼,至今还在试图逃避,我们向你推荐另一种清单,通过制作“当前首要任务清单”,将亟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归入其中,这虽然不能帮你立刻完成作业,至少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寻觅知音。每人都需要一个肩膀来依靠,如果你可以在班内找到一位知心朋友,他或许可以给你带来有益的指导。同时,你也需要适当从工作中脱身,抽空和朋友相聚,这可以让你长远受益。
  第三,管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尽可能将浪费的时间弥补回来。
  第四,寓教于乐。时刻保持轻松平和的心态,不妨将娱乐的元素融入作业当中,使作业更加具有趣味性,这也将助你迈向成功。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3166人已测试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90后大学生成了学校本科生的主体,而大学在我们心中的含金量也大不如以前,不再是社会精英的聚集地,而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地。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度的实践和研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深度辅导和帮扶,最终使学生学有所成,更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性格融入社会。
【分 类】
【关键词】
【收 录】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文档列表
作者:杨薇
 单位: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陈生 吴旭东
 单位: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陈武哲 张璐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系
作者:王晶晶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郑晓星
 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婷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王昕明 钱靓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吴佳进
 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作者:王宁
 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作者:张志宏
 单位:福建工业学校
作者:曹祥英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马晖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杨绪光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娄丹
 单位:湛江财贸学校
作者:钟莉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宁宁
 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作者:丁谌
 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李玲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作者:吴美瑾 刘苏闽 郭静 丁娟芳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
作者:谢祈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何非
 单位:中共临沂市委党校文化科技教研部
作者:高翼
 单位:湖北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刘秀平
 单位: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作者:刘艺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翁婉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作者:杨进
 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
作者:张璐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李方阳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周姝
 单位: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
作者:闫欢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顾艳艳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徐彩霞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作者:王子勤 何春梅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作者:刘凯
 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徐敏
 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
作者:孙颖
 单位:永城职业学院文化艺术系
作者:李典才
 单位:广西桂林市龙胜县民族中学
作者:陈杏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作者:张慧敏
 单位:南通大学
作者:岳蓓蓓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作者:刘运玺 何兰红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宋勇
 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陈小威 王凤姿
 单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第100-101页
作者:宋莹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作者:李滔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第106-107页
作者:何柏略
 单位:广州商学院
第110-111页
作者:蒋雪梅 盛群
 单位:遵义医学院
第112-113页
作者:张锐 王维东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作者:谢丽琴 郑珠仙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刘果 罗迈钦
 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125-126页
作者:张春华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
第128-129页
作者:陈玉伟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民检察院
第131-132页
作者:朱寒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第134-135页
作者:蓝淑华 黄桂钦 方鑫
 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作者:李彬 傅荣颐
 单位:郯城县人民检察院
第138-139页
作者:陈丽敏
 单位: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
作者:董茜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
作者:贺广琰
 单位:宿迁学院
作者:李金辉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作者:王莹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外语系
作者:徐俊霞
 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叶绿素 马丽清
 单位:景德镇学院
作者:顾菲
 单位: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156-157页
作者:向红 严昊旻
 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第164-165页
作者:李冰清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作者:林美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马奕颜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郑睿 薛程宇
 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作者:董锦红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第172-173页
作者:段惠芳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第174-175页
作者:何威
 单位:黄淮学院
第176-177页
作者:施林颖 黄绍华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180-181页
作者:陈广锐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作者:荆宝坤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
作者:梁虹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
作者:刘峰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
作者:潘滴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
作者:沙影 彭小凤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佘海舟 周洁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作者:田勤奋 饶久平 庄建东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作者:王俊琪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
作者:夏振国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
作者:鲜楠莹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
作者:朱琪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冯巧丽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198-199页
作者:雷萌 余志科
 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00-201页
作者:黎丹
 单位:南宁学院
第202-203页
作者:李琴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第204-205页
作者:杨亮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海洋与生化工程学院
第210-211页
作者:姚玉香 苏媛媛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212-213页
作者:易崇英 刘易莎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第214-215页
作者:于坤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
第216-217页
作者:张静 张露茜
 单位: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分院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18-219页
作者:张彦霞
 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第220-221页
作者:孟庆霞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224-225页
作者:徐红梅
 单位:昌吉学院外语系
第227-228页
作者:张蕾 路璐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第233-234页
作者:韩远飞 谭莉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外部
第236-237页
作者:周树会
 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240-241页
作者:郭素英
 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42-244页
作者:唐昕心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李青梅
 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作者:龚红燕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第251-252页
作者:宣晓娜
 单位:吉林财经学校
第254-255页
作者:丁贤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第257-258页
作者:钟瑷琳 毛健萍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第260-261页
作者:霍思光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第263-264页
作者:杨元超
 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第266-267页
作者:杨静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269-270页
作者:王一帆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第272-273页
作者:薛海霞
 单位: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复旦大学中文系
第275-276页
作者:苏泽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第278-279页
作者:蔡长青 张永山 汪大洋
 单位: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第281-282页
作者:田红亮 田戚可人 戚江艳
 单位: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葛洲坝实验小学 三峡大学学生工作部教育管理中心
第284-285页
作者:王欣欣 敬晓芸
 单位:陇东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环县电力局
作者:赵新富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张宗杰
 单位:琼州学院理工学院
作者:刘颖
 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第290-291页
作者:陈潇潇 刘洋 邵赫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作者:杨鑫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作者:王励冰 王超杰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河南永城市高级中学
作者:韩利利 梁洋
 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作者:黄练基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作者:李科伟
 单位: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
作者:林文慧
 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作者:宋小琴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唐甜甜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张芷瑜
 单位:渤海大学
作者:左琳
 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蔡维
 单位:仰恩大学
第310-311页
作者:郭艳玲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第312-313页
作者:闵梅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学院
第314-315页
作者:沈丽娜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第316-317页
作者:孙霄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318-319页
作者:王阳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第320-321页
作者:丁宁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孙悦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曹月秋
 单位: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
作者:蒋琍
 单位:南京财经学校
作者:车雪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基础教学部
第326-327页
作者:韩丹
 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
第328-329页
作者:刘晓慧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
第330-331页
作者:许锴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第334-335页
作者:李蓉华
 单位:井冈山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作者:王君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
作者:常军芳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第338-339页
作者:陈永婷 卜虎堂
 单位:淮阴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淮安市淮海中学
第340-341页
作者:罗向阳 陈洁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344-345页
作者:王冬莉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第346-347页
作者:向治国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第348-349页
作者:张艳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352-353页
作者:邹舒远 郑丹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
第354-355页
作者:李颖
 单位:巢湖学院
作者:章容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第360-361页
作者:黄玉虹 陈隽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
第364-365页
作者:陈玲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第367-368页
作者:李丹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第373-374页
作者:顾丽
 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作者:伊力米热·伊力亚斯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第386-387页
作者:万阿平
 单位: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孟颖 缪丽珺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第390-391页
作者:刘剑
 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393-394页
作者:申秀云
 单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第402-403页
作者:马芳 国华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安晓红
 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第409-410页
作者:徐嘉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412-413页
作者:吴海燕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第415-416页
作者:程鑫颐 李燕 赵玲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第418-419页
作者:何丽敏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421-422页
作者:刘梦琳 迟庆云
 单位: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426-427页
作者:胡显芹
 单位:江西省吉安师范学校
作者:王万里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医学系
作者:李雪梅
 单位: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第436-437页
作者:高岩
 单位:延安大学
第439-440页
作者:张治远 陈婷 杨峥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地方税务局
第442-443页
作者:齐大伟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
作者:王永辉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作者:陈勇
 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第446-447页
作者:杨虹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第448-449页
作者:钟金德
 单位:中共泉州市委党校
第450-451页
作者:林桂珠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作者:林颖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
作者:苏晓玲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会计学系
作者:王玥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作者:陈绮
 单位:黎明职业大学人事处
第456-457页
作者:王晨辉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第462-463页
作者:朱国庆
 单位: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第464-465页
作者:蒋舟俊
 单位:中共宜兴市委党校
作者:马燕萍
 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第468-469页
作者:付兆锋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作者:王文君
 单位:农一师党委党校
第472-473页
作者:张强 臧晴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管理学院
作者:邹辉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476-477页
作者:贾人卫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第479-480页
作者:吴丽健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第482-483页
作者:刘珊珊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汪英姿
 单位:常州大学图书馆
第488-489页
作者:黄禛
 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王俊 刘华伟 齐平
 单位:黄淮学院
第497-498页
作者:何斓
 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潘振华
 单位: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熊景强
 单位: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作者:沈艺雅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中职业中专学校
作者:王雅萍
 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
作者:郭磊磊 闫倩
 单位:商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李凌敏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张涛
 单位: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处
作者:张韧韧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作者:傅荣颐 李荣晟
 单位:郯城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任俊
 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陈玉伟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李永伟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薛超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杨勇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作者:巢居鹏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付亮 郑琴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胡立琴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黄威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张柏萍 王寅枚 王勤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吴伟斌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作者:闫博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作者:刘炜超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作者:曹庆慧
 单位:山东临沂言西早文化中心
作者:郭琳琳
 单位: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
作者:祁芬
 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
作者:李扬扬
 单位:福州大学
作者:沈麟
 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王宪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
作者:苏伯英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作者:张智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李海菊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肖群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作者:杨柳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作者:郑佳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作者:陈鹭升
 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作者:陈洪东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刘浩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作者:周路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姚学敏
 单位: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作者:孔俊强
 单位: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佳木斯教育学院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23-1130/G4
邮发代号:14-215
创刊时间:1984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088
综合影响因子:0.048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蜀ICP备号-13 公安部备案:如何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教育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如何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教育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句话本身更合理的说法是“小学生课业 负 担过重是以来困 扰 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句式杂糅。比如,“我来晚的原因是因为……”就属于这种情况。 你说的那句话应该改为: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或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来困扰着我国的基础教育。 给分吧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学业不良学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 罗惠敏个人博客
要: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学生。这些学生具有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易集中;善于机械记忆和不善于逻辑思维等。这些学生智力虽然是正常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学习成绩远远低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实际上,只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学业不良学生是完全可以教育转化。为此,可以通过培养学业不良学生明晰的学习动机,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帮助处理好同伴关系,加强心理辅导,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逐步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教育转化。
关键词:学业不良学生
Abstract: Learning Disabilities Students should refer to those intellectual level of a normal, due to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nfluence academic achievement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obviously falls sho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required level of students. Underachievers is a relative concept, nor is it immutable. This can be done by developing Underachievers clear motivation to learn, the creation of greater chance of success, to help deal with peer relations,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xercise a good will, gradually transforming the education Underachiever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he correct definition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from the students, what the performance of everyday life, what are the reasons behind it, how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in such areas as some sort of superficial
Key words:
一、学业不良学生的定义与日常生活表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到事业发展,关系到祖国兴衰。但是,不可回避也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学业不良学生,他们让父母焦虑,让老师头疼。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些学生,真正走进他们心里,了解他们的情感真实状态,研究学业不良的成因,探寻解决的对策和办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本文重点从怎样正确定义学业不良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梳理。
(一)、问题的提出
“学业不良学生”是前苏联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术语。巴班斯基认为,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学生。这些学生具有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易集中;善于机械记忆和不善于逻辑思维等。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界有关学业不良的概念与定义还在讨论。如有的认为学业不良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这些学生智力虽然是正常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学习成绩远远低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业不良学生(Learning Disabilities)的问题长期以来倍受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社会性发展取向的兴起,这种趋势也逐渐渗透到对学业不良的研究中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学业不良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研究已成为许多心理学家讨论的热门课题,学业不良学生更是学校心理学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国外学者相关研究资料表明:(Margalit M & Almougy K,1991;Bogas SM,1993;Schreiner GB,1994,et al),学生中存在3%-28%存在某种程度的学业不良[1]。国内研究证实学龄学生学业不良的检出率为17.14%。尤其是学业不良学生在校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其检出率为6.5%-17.8%,小学生中的检出率为5. 41%,而初中生中的检出率为31.62%,小学和初中的平均检出率为8.76%[2],学业不良学生作为特殊学生的群体,所接受的是正常的学校教育。目前很多人认为,学业不良学生主要是指文化课成绩差,其实学业不良学生既涉及认知发展的滞后,也包括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障碍。尽管说法不一,但都说明学业不良学生是同伴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广泛关注。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顽症”,同时,学业不良学生对家庭、社会等造成了诸多的负面问题(例如辍学、逃学、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就“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而言,探讨学业不良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偏差特点,实施有效的教育干预,对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近百年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了研究,由于认识视角的不同,国外对学业不良学生曾提出过不同的称谓与解释。20世纪初,美国医学界人士对学生的阅读障碍、失语症,以及脑功能损伤进行了研究,并从学习障碍的概念出发,研究学业不良学生问题,如学习障碍学生、学习低能学生、学习失调学生、学习无能学生、学习失能学生等。这一称谓最早由美国柯克(Kirk S)1963年首次提出。美国学习障碍学生全国联合委员会于1981年较为完整地将“学习低能”这一概念表述为:“学习低能是一个总的称谓,它涉及由于获取并运用听、说、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学能力明显困难,而表现出种种异常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这些异常是个体内在本质的表现,它们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机能不良所造成的。[3]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困难学生,是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而在智力发展上有偏差的孩子。他们理解力差,反应迟钝,往往表现为缺乏求知欲和钻研精神。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于20世纪60年代,对学业不良的原因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从学业不良的概念出发,进入学习困难的研究领域。英国1981年教育法则将学业不良学生界定为:在学习方面比同龄学生有着明显而严重的困难,表现出学习能力低下,以致阻止或妨碍他在有关地方当局广泛提供给普通学校同龄学生的教学条件中进行学习,这个学生就是学业不良学生。[4]在我国教育界使用最多的一种称谓是“差生”,其含义很不统一。一般说来,人们分别侧重从“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差”“成绩、品行双差”三个方面来界定。我们认为,学业不良学生指的是智力水平正常,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育大纲要求水平,而需要采用特殊教育方式的学生。
(三)、研究现状
学业不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千差万别,特点较多,但是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动机模糊
学业不良学生往往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对读书目的性的认识相当模糊。国内研究者徐芬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对读书目的性的认识主要是,只是上学,不知为何上学,也可能是因为同学上学或父母的要求而上学,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甚至还可能出现对抗行为,如逃学、不服从教育等。
2、学习兴趣丧失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策略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等。据安徽师范大学教师桑青松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调查表明:27%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6%的学生是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13%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34%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干脆逃避或回避学习。
3、情绪障碍明显
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对学习有某些不良情绪或情感,这些情绪、情感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研究发现,情绪不适应问题在学业不良学生身上显得比非学业不良生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业不良学生与非学业不良学生比较,他们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焦虑;其次,学业不良学生有较突出的抑郁问题;再者,学业不良学生有特殊的孤独感。
4、意志品质薄弱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而学业不良学生往往意志品质相当薄弱。学业不良学生中许多人缺乏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所以做事情没有持久性、稳定性,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直接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诱惑,缺乏责任心。
二、学业不良学生成因分析
学业不良学生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大多是自身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不足、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欠妥、周围环境存在诸多负面影响等原因造成。
(一)、自身因素
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学习内容记不住,害怕数学应用题等。以上问题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获得知识的能力,对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任何一方面发展不足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问题,如视觉能力弱的孩子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对文字缺乏记忆;听觉语言能力弱的孩子可能出现听讲质量差,语言组织能力不高;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可能很会朗读,但不解题意,出现理解和认知的偏差;行为能力弱的学生则会坐不住,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纪律性。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不能凭主观臆断,正如传统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只顾单纯知识的传授,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认识普遍不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孩子真正该补的是他所欠缺的基本能力。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就像发动机对于汽车,如果发动机的功率不够,即使是你给它做了最好的保养,选了最好的燃料可它还是表现不佳。只有让学生“学会怎么学”,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的问
(二)、教师因素
教师的因素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特别是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教师高水平的教学会影响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说明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他最喜欢的老师所任的学科,因此,要使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只有教师教的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的好。
2、教师的自身素质会影响学生。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
3、教师的激情会影响学生。教师要注意自身激情的调控,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激情从何而来?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反相关。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
4、教师的教学手段会影响学生。夸奖式的评价,增强学习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于评价之中,会更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这种夸奖式评价,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情绪就很愉快轻松,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5、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会影响学生。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乐学”,在学习时专注投入,能自觉及时地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相反,丧失学习兴趣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苦学”,学习消极被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6、教师的学法指导会影响学生。教师的学法指导不仅对于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的自觉性,自信心和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和运用大脑,集中注意地进行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操作等,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注重了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环境因素
在现代教育中,学习环境对知识学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用脑率,并且可以延缓和消除脑力疲劳。
1、校园因素。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成绩差,往往与学校教育不当有关。一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在强势学校学习和薄弱学校学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原因,这就引起了近年来的择校热潮。
2、家庭因素: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许多家长只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找原因,往往忽视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孩子在认识问题和思维方式上形成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导致不良学习习惯。
3、社会因素:就社会环境而言,学生所处的社会制度、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化习俗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四)、家庭因素
和学业优良学生的家庭心理环境相比,学业不良生更多地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氛围中,他们比一般学生承受着更多地指责、批评;严格要求以及惩罚、干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享受着远比一般学生少的情感投资,在父母相互矛盾的教养中生活。家庭经济和生活困难,生活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
三、解决学生学业不良的对策和措施
(一)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抑制。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含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个方面:
1、外部动机激发首先,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要与学业不良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但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其次,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由于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因而更容易诱发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应通过建立合作的课堂学习的方法,如改进评分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2、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主要包括:
1)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它有利于学业不良学生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德威克指出习得性无能学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自主性学生则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不够或策略不对,两类学生的归因倾向与他们的目标和信念有关。
2)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学业不良学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嫌弃儿”的角色。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相反,如果采取像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辅导老师这样的角色,要求他们课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某种辅导,这样,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测验焦虑等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极改变。
3)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学业不良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4)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同学习优良学生比较,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如果将其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对学业不良学生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二)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调查表明:27%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6%的学生是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13%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34%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或回避学习,或者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学业不良。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垂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诸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奇思妙想等,以期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
4、及时帮助学主解决学习困难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甚至会感到味如嚼蜡。难点或关卡是学生兴趣和成绩的分化点。此外,应当与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扎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由有趣、乐趣变为志趣。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等,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学业不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的形成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系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利于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克难关的习惯。
在学业不良的学生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鼓励的话,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总之,在辅导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要帮助学生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之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其次,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四)学业不良学生不良情绪的排除
学业不良儿童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
排除的方法是:
1、克服焦虑与恐惧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其中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干扰学习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情绪。
2、避免产生逃避或回避心理由于连续的失败,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心或自尊心,因而不愿上学或逃学,回避学习课程,由此使成绩越来越糟。为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帮助他们减少逃避或回避心理的产生。
3、减少对抗或抑郁学业不良学生由于长期的成绩不良或学业失败,损害了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以致有的对学校、教师、家长产生敌视对抗心理,或者出现某种程度的抑郁状况,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这种对抗与抑郁的心理又会进一步造成学习的退步。因此,应设法防止和消除对抗或抑郁的产生。
(五)学业不良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
1、树立自信心学业不良学生往往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缺乏,多数是由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家长或他人过多的责怪与批评等造成的。因此,教师、家长要特别注意关心、鼓励他们,使之树立自信心。
2、增强意志品质不良的意志品质是学生产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做事情没有持久性、稳定性,遇到小问题便退缩,对自己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诱惑,缺乏责任感等,都会对学习有不良的影响,严重阻碍学习的进步。要鼓励他们积极地迎接困难,鼓起克服障碍的勇气,懂得怎样去排除障碍,征服挫折。为此,要经常为孩子设置一些他们能够克服的障碍,以培养其意志品质。
3、提高适应能力有些学生由于从小受父母呵护过多,造成个性及性格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行为幼稚、不成熟,不愿意与同伴和教师接触、交往,在学校活动中退缩等,由于一时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学习效果差,由此造成学业不良。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家长休息日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活动,使之多与外界接触,鼓励他们与同龄伙伴交往,为他们提供独立办事的机会,不强迫他们做其害怕的事情;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温暖等。
[1] 李艳红,高桂英.学业不良学生的孤独感刍议[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56-58.
[2] 武杰.关注学习困难的中小学生——来自北京教科院的调查分析[N].现代教育报,.
[3] Dworkin PH.Learning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school children[M].Philadelphia,PA:WB Saunders Company,1985.14.
[4] Diane Montgomery.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M].Lond-on:Cassell Educational Ltd,1990.2.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业困难学生帮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