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生活明远教育书院大学的什么明远教育书院是李欧梵教授

传统书院教育理念与我国现代大学教育改革--《唐都学刊》2016年05期
传统书院教育理念与我国现代大学教育改革
【摘要】:我国现代大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21世纪前后,人们开始讨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试图从大学制度与管理的层面解决当前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十多年过去了,效果并不是太好。原因在于比制度与管理更重要的是理念问题,即要关注人的成长。传统书院教育中的以教育为乐、以人格教育为核心的理念、以学术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等可以为现代大学教育改革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G649.21【正文快照】:
这是一个改革的时代。而改革的基调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和制度,来改革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各领域存在的问题。大学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然而,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与制度果然就先进,果然就足以解决我国当前大学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粟品孝;[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03期
赵旗;[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侯宏业;;[J];教育与职业;2004年20期
李才栋;[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李才栋;[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09期
王伟康;[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郑万祚;;[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肖永明;[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河边;;[J];中国考试;2006年04期
李兵;朱汉民;;[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方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丁钢;;[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杨晓斌;黄新宪;;[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杨龙;;[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丁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顾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董茸;;[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方彦寿;;[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徐心希;;[A];闽都教育与福州发展[C];2012年
陈时龙;;[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文全;[N];乐山日报;2009年
朱文全;[N];乐山日报;2009年
周武现;[N];九江日报;2009年
魏明;[N];人民日报;2012年
陈珏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程方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罗敏;[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王鸣琦 本报实习生
丁茜;[N];陕西日报;2007年
柯昌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朱文全;[N];乐山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劲松;[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何丽波;[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春榜;[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胡定鸿;[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陈吉良;[D];湖南大学;2009年
叶其声;[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吴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吴丽娟;[D];吉林大学;2007年
张晓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黄泽良;[D];西南大学;2008年
王坤;[D];苏州大学;2008年
蒋紫云;[D];湖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伍宜孙书院_百度百科
伍宜孙书院
伍宜孙书院(Wu Yee Sun College)是九家书院之一。书院由伍宜孙慈善基金会捐助,以创办人博士的名义建立。[1]
书院秉承中大的优良传统,与校内各专业学院和学系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全人教育和全面辅导,为社会培养才德兼备的公民和领袖。[2]
伍宜孙书院校舍坐落于及之间的士林一巷,毗邻敬文书院,可容纳六百名宿生,另服务六百名走读生。[3]
伍宜孙书院历史沿革
随着香港教育改革的推行,亦重新开办四年制大学课程,大学的学生人数将在2012年急升。故此,中文大学在2006年起开始筹建新书院。2007年,中文大学获伍宜孙慈善基金会捐助1亿7千万元,成立伍宜孙书院。[2]
伍宜孙书院鸟瞰
按原定计划,三所于2007年成立的书院均获分配士林路的土地兴建,但最终只有伍宜孙书院及采纳方案在上址建校,位于士林一巷的伍宜孙书院,毗邻及和声书院。[5]
伍宜孙书院在士林路西段的旧大学宾馆原址建校,并于日举行奠基典礼。[2]
2012年,随着新学制正式于大学推行,伍宜孙书院录取首批学生约三百人。[2]
因书院尚未建成,首届学生第一学年入住国际生舍堂。[6]
2013年夏,伍宜孙书院校园正式落成启用,六百余名学生入住书院学生宿舍。[7]
伍宜孙书院书院文化
伍宜孙书院院训
伍宜孙书院的院训为“博学笃行”,取自《》第二十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书院希望通过均衡的通识教育,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各项文化和海外交流活动,力求拓宽同学的视野(博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笃行),为贡献社会和丰盛人生奠定稳固基础。[8]
伍宜孙书院使命
书院以“彰显创新志业、承担社会责任”为使命,鼓励同学在亲切融和与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创新志业精神:热衷于发明和创造,追求新事物、新理念,锲而不舍。这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更要造福人群。[9]
伍宜孙书院院徽
书院院徽主体以松树盆景为素材,既隐含树人之意,又取松树凌霜傲雪之特性(《》:“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达坚贞不屈的精神。院徽中空,状似玉环,寓意君子虚怀若谷;亦如古钱,回应伍宜孙博士所从事之行业。[10]
伍宜孙书院别名
书院的别名是The Sunny College,它既从伍宜孙博士的“孙(Sun)”演化而来,也寓意书院朝东,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太阳东升的朝气与光芒,有活力有热诚,矢志追求理想,造福人群。[2]
伍宜孙书院教育模式
伍宜孙书院教育方针
伍宜孙书院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年青学子的创新志业精神及社会责任为蓝图,让同学广博见闻、掌握科技才能、感悟艺术及保持心康身健。[11]
通过师友计划及书院论坛,同学从各界翘楚身上体会各种人生挑战;实习计划鼓励同学汲取前辈的经验之余,亦提供个人创意突破的空间;交流计划助同学拓展视野,为全球化时代作准备;服务学习计划让同学以创新意念,贡献社会,服务人群;书院亦通过不同范畴的艺术活动,引导同学领略生活的美。[11]
同时,书院特别鼓励学生主动发掘可行和有益社会的创意计划,不管是社会服务、文化发展或其他考察项目,书院将尽力支持,拨款资助,并提供指导。书院现正推行的“创出我天地!”学生资助计划便是一例。[11]
伍宜孙书院创意实验室
创意实验室 (c!ab) 作为伍宜孙书院的标志性设施,让同学能跨学科探索新思维、满足不同的好奇心并将趣味融于学习当中。这里是同学们孕育创新意念的园地。c!ab位于伍宜孙书院校园的中央,代表书院的决心提供一个亲切融和与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意及创新精神,对新事物新理念的追求,锲而不舍。[12]
c!ab配备轻巧工具及视听设备,墙身涂上ideapaint,让同学能动手创作,实现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未来书院将添置更多实用器材,协助同学实践创意项目。书院亦将于新学年举办更多工作坊及创意活动激发同学思考,引发更多创意点子。[12]
伍宜孙书院通识教育
世界级的大学教育除了着重专科训练外,还应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和文化意识,后者更是现代及未来世界公民的特质。是学士课程重要的一环,兼融中国人文理想和西方,均衡而多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达至全人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由大学通识和书院通识两部分组成。[13]
伍宜孙书院大学通识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令他们认识不同学科的理念和价值。不同教学部门提供超过200个课程让学生选择,课程分为以下4个必修范围:
(一)中华文化传承
(二)自然、科学与技术
(三)社会与文化
(四)自我与人文[13]
由2012年开始,现行的课程将增加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所有一年级学士生必须修读此课程,让同学透过经典,反省人类恒久关注的问题。课程以阅读和讨论经典为主,分为两部分:探索科学与知识世界的“与自然对话”和反省理想社会与美好人生的“与人文对话”。[14]
伍宜孙书院书院通识
书院教育是的一大特色。各书院按其文化背景及理念,为同学提供各具特色的书院通识教育课程。除了正规的书院通识教育科目外,更着重书院生活教育,强调同学的参与、分享及交流。
伍宜孙书院同学须完成六学分的书院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志业及社会责任”(三学分)、“专题讨论”(三学分)及“书院聚会/书院论坛”。
一年级的“创新志业及社会责任”科涵盖四个范畴:(一)个人、社会与大学(教授);(二)社会问题及议题(教授);(三)市场经济中的创意、社会福利及社会企业(邝启新教授);(四)思维心理学与创意(李雅言教授)。
“专题讨论”科中,学生将组成小组,拟订一项具创意,并对社会有实际裨益的行动计划。
除以上学分课程外,学生须每学期参加书院聚会及书院论坛各一次,透过与各界杰出学人交流,以增广学生之见闻。
伍宜孙书院并提供多种通识教育活动,如定期讲座、服务学习、学生自发活动等,使学生于四年的书院生活中,持续积极参与以院训“博学笃行”为基础和以“彰显创新志业、承担社会责任”为方针的学习活动。[15]
伍宜孙书院环境设施
创意实验室
创意实验室(Creativity Laboratory)乃伍宜孙书院独特的学习设施。
实验室墙身涂上IdeaPaint,鼓励同学跳出框架,孕育无边创新意念;同时配备轻巧工具,让同学能动手创作,实现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4]
让伍宜孙书院引以为傲的学习设施包括全日二十四小时开放的共享学习空间、憩静的自修室及多用途小组研讨室,其精心的设计乃为达致有效学习为目的,希望同学在此构思个人课业或进行小组讨论,皆可事半功倍。[4]
书院鼓励美育发展,特将大堂规划作书院艺廊,同学甫步入校园即可欣赏不同形式、风格的展品,真正让艺术融入生活。艺廊展览形式多样化,除艺术品外,同学的见闻分享及创意产物亦为校园倍添生气。[4]
书院演艺厅设有一百五十个座位,同学在此出席课堂、讲座、典礼之余,亦可好好利用特设的舞台灯光,表现于不同艺术门类的创意及成果。[4]
书院的健身室不单设备完善,还可饱览吐露港优美景色,让同学身心皆得以舒展;邻近的多用途体育室亦可用作其他体育及学生活动。[4]
平台花园及中央庭园
书院的平台花园与周遭的自然环境融合,并设有多处供阅读、闲谈的地方,让同学于群山在望、水天一色的景致下学习交流。中央庭园及户外广场更是校园核心,在此举办大型活动,不但能聚合在场参加者,身处宿舍的同学亦可俯瞰庭园,犹如身置其中,加倍热闹。[4]
伍宜孙书院宿舍及饭堂
书院宿舍提供双人房间三百间,可容宿生六百人。宿舍房间配备冷气及接驳校园主干网络之计算机插座,宿舍范围内亦可使用Wi-Fi服务。宿舍各层设有露台的休息室,与五楼的露天花园皆可眺望怡人景色,是学生交谊的理想环境。[16]
书院走读生可到面向辽阔海景的走读生舍堂休憩,亦可参与及筹划舍堂活动,携手建立自己的第二个家。[16]
书院设有学生饭堂、教职员饭堂及咖啡阁,供书院及大学员生使用。[17]
伍宜孙书院书院院长
伍宜孙书院个人简介
2011年8月,教授获委任为伍宜孙书院创院院长。
李沛良教授
李教授在196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1968年获美国博士学位,随即返香港中大任教,1984年晋升为社会学讲座教授,并曾任社会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学系系主任、教务会体育委员会主席、管理委员会主席及专业进修学院咨询委员会主席等多项行政工作。他在1994年至2004年的十年间出任崇基学院院长,对中大书院制的意义及使命至为推崇。
李教授专于医疗社会学及社会调查,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他于1992年获香港政府委任非官守,1997年获英女皇颁授英帝国官佐勋衔,又曾任政府及多个公共组织成员,包括、社会福利咨询委员会、社会工作训练及人力策划咨询委员会、人类生殖科技管理局、医疗服务研究委员会、警察教育与福利基金管理委员会、、香港善导会、爵士纪念基金理事会、、律师纪律仲裁委员会等。2010年,李教授获中大颁授荣誉院士。[18]
伍宜孙书院院长寄语
“我期望在伍宜孙书院营造学术氛围,培育学生博学笃行的意志、创新志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书院的莘莘学子一起学习做人做事,并肩成长,日后在不同领域发挥所长,为己为人。”[19]
.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入读中大[引用日期]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伍宜孙书院[引用日期]
.香港中文大学[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倾情“书院式阅读”的大学教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倾情“书院式阅读”的大学教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现代大学制度与书院教育主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来源:创新学院
| 作者:马川/文 王妍稳/图
| 发布日期: | 阅读次数:
参会嘉宾分别作主题报告
  日下午,由创新实验学院承办的&现代大学制度与书院教育&研讨会在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北报告厅召开。我校右任书院于子桥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院务主任刘贻琦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华东师大、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陕西于右任书法研究会、陕西三原于右任纪念馆、校友会的嘉宾齐聚杨凌,共同研讨书院教育与现代大学教学改革。会议由创新实验学院院长陈遇春教授主持。我校教务处、学生处、各学院的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院务主任刘贻琦教授介绍了国内外著名高校书院教育的发展概况和香港中文大学书院教育的办学特色,对全人教育、关顾教育、持续师生间密切关系的书院功能作了细致的说明。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成书院党委书记吴薇介绍了全国首家面向师范生的书院&&孟宪成书院。孟宪成书院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与院系的专业学习环境不同而又与之互补的课外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的共享社区,着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塑造和行为养成,营造勤学乐学崇尚科研的良好学风。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党委副书记钟蓉戎介绍了竺可桢学院的管理模式和优秀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制度。竺可桢学院注重加强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形成有荣誉学院特色的精品文化,塑造有灵魂的卓越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院务主任苏玉波介绍了西安交大书院制建设的实践和内涵。彭康书院构建了便捷温馨的学习生活服务体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管理体系,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风范。
  据悉,我校成立右任书院是探索现代大学制度下本科人才培养体制的重要尝试,也是我校80年办学的历史的继承与发扬。右任书院的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各项教育活动也陆续开展,&执行卓越、师生共进&的书院文化日渐形成。学院将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人格养成教育以及跨学科教育有机整合,为学生创造全面健康成长的环境和自我教育平台,使之成为我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新阵地。
& & 终审:杨耀荣
Copyrigh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版权所有 TEL:029-  新闻E-MAIL:【书院讲座】美国的大学教育与校园文化--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书院讲座】美国的大学教育与校园文化
讲座类型:学术讲座
&& 发布时间: 09:49:16.157&& 阅读次数:650
讲座时间:& 19:30
讲座地点:唐臣书院楼(犀浦校区天佑斋21栋)2楼讲堂
讲座嘉宾:美国匹兹堡大学 何从周教授
嘉宾简介:
& &&现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及公共卫生学院统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BS)、匹兹堡大学数学与统计学系&(MS)、以及匹兹堡大学生物统计学系(PhD)。涉猎的研究领域包括艾滋病,心脏病,肝脏移植,老人医学,和急性重症疾病等。
& &&何教授现担任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期刊编辑,Circulation期刊的统计指导委员,和美国国防部医学研究计划审查委员。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许多有影响的论文。迄今已在国际会议及期刊杂志累计发表超过200篇以上的论文。由于她在统计学研究、教学、及教育推广上的杰出表现,2011年获得匹兹堡大学临床医学教学研究院杰出教学奖,2015年获得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杰出校友奖,以及2016年被美国统计学会选为匹兹堡年度统计学者。&
& &&何教授多年来也一直热心于统计教学及推动统计学的教育工作。由于她在统计学研究、教学、及教育推广上的杰出表现,2011年获得匹兹堡大学临床医学教学研究院杰出教学奖&(Excellence&in&Teaching&Award),2015年获得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杰出校友奖&(Distinguished&Alumni&Award),以及2016年被美国统计学会选为匹兹堡年度统计学者&(Statistician&of&the&Year)。
讲座内容:
美国的大学教育与校园文化
请感兴趣的同学提前20分钟到唐臣书院楼(犀浦校区天佑斋21栋)一楼登记入场
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院教育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