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自家孩子手上写小孩爱骂人怎么办的话怎么怎样处理

骂人的危害与预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骂人的危害与预防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查看: 15|回复: 0
小学生记录爸妈陪写作业:“发火、骂人、大叫”
主题帖子积分
陪孩子写作业的话题,这两天又在网上热起来。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0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7.1%的受访家长每天都会陪孩子写作业,44.2%的受访家长平均一次陪伴时间在30分钟-1小时。84.0%的受访家长因陪孩子写作业而头疼……
那么,在小学生眼中,爸妈陪写作业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杭州一所公办小学小调查
爸妈陪写作业的占25%
昨天,记者在杭州一所优质公办小学五(4)班同学中,针对父母陪写作业,做了一次随机调查和访问。
这个班34位同学,昨天实到32位。从同学们的情况来看,身为5年级小朋友,父母经常陪写作业的比例较少,只有8人,占25%。不过这些小朋友也说,父母陪写作业,在一年级时比较多,占50%。到了二、三、四年级,爸妈还在陪写作业的学生,人数在8人左右。
在陪写作业时间上,大部分时长1小时左右。也有同学说有3个小时的,那是在解数学难题的时候。
一年级的同学,爸妈陪写作业时,科目比较多,有教绘画、拼音。到了三年级,教得最多的科目是数学。很多同学在外面参加了数学培训班的作业,也就是奥数题目,需要爸爸妈妈回家教。
回忆起爸妈陪写作业的情景,很多同学在现场七嘴八舌,“义愤填膺”。
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同学举手发言:“我数学题目做不好,妈妈会发火骂人,揪我的胳膊,有时候都能揪出乌青来。”
坐在中间的一位男孩子手举得很高,接上话茬:“我妈妈是学霸,爸爸是学渣,我作业做不出来,妈妈急起来都会说我怎么这么笨。我只好说,我像我爸爸呗。”引来同学们一阵大笑。
说到要不要爸妈回家陪写作业时,全班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不要!
“我很烦恼妈妈陪做作业,有时候写错一个字,妈妈就马上大叫起来。”
“只要我做错一道题目,我妈妈就惩罚我再做一张试卷,太可怕了!”
同学们不断“控诉”着陪写作业的爸妈。
一位小学校长说:
一味地怒吼没什么用
昨天,我们还采访了几位常常陪孩子写作业的老师,看看他们有什么妙招。
有着10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朱老师说:“平时看到学生半天写不出一个字,作业拖拉,也会很火,但发火没有用,所以还是哄,还是鼓励他们。轮到给自己儿子辅导作业的时候,看看儿子的口算速度不如别人,还是忍不住会怒。后来请教了数学老师,才发现是我方法不对。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方法不对,或者人为拔高了要求。写作业时,不要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我有时候尽量夸儿子,比如我儿子字写得不好,但姿势很端正。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树立学习的信心很重要。”
另一位老师说,他发现很多家长平时难得关注孩子学习,偶尔有空关注一下,发现孩子做错题,就会大怒,发到朋友圈,其实这样也不好,发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家长最好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关心孩子成长。
杭州一位小学校长说,跟孩子交流更要有方法,一味地怒吼,孩子都要被吼蒙掉了,一点用都没有。建议家长要多向资深老师请教教育孩子的办法。最起码,要有耐心和恒心,这总是你自己的娃。另外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自己也要做好榜样,孩子做作业时,绝对不能玩手机。
昨天,我们从“爱写作的狮子”平台,选取了部分作文(摘选),来看看孩子们眼中陪写作业的爸妈——
妈妈是张晴雨表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五(4)班 芮佳辰
那天晚上,家里的灯光暖暖的,床上的被子粉粉的,一切都是那样宁静、和谐。
我自觉拿出口算认真地做了起来,妈妈顿时笑成了一朵花,我眼睛的余光看到妈妈晴空万里的脸上闪过一丝欣慰的喜悦。忽然,她瞟到了我一个低级离谱的错误。脸上顿时拉下三条黑线,变为“晴转多云”。她用手轻轻拍我的肩膀,悄悄地说:“这一面有道题错了,检查一下。”
我漫不经心地说:“哦,稍等一下,我会改的。”五分钟后,妈妈见我无动于衷,开始“多云转阴”,对我吼道:“第三列有个错误,赶快去检查!”我还是满不在乎地瞥了口算题一眼,打算全部写完再纠正,没想到老妈的脸顿时又“阴转小雨”了,她絮絮叨叨地从细节的重要谈到失误的可怕,再谈到我这条可怜的口算。我嚷嚷着:“不就是少一个零嘛,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吗?”
这时小雨终于转成了暴风雨!老妈大声喊道:“少一个零?少一个零房屋就倒塌了,少一个零火箭就升不了空……”(此处省略500字)
最后被紧箍咒箍得脑瓜生疼的我,不得不无奈而迅速地提笔加上了那个该死的“零”,她这才暴雨转晴,一切又归于平静……
同学,你那里下雨了吗?
“河东狮”变了
杭州市九莲小学四(3)班 张庭硕
在我家,只要不是写作业,我妈对我非常宽容。趴在地上打弹珠弄得衣服脏兮兮,我妈也就笑笑说“小脏孩”;我想在斜坡的草地上打滚,我妈也会让我尝试……
可是,一到写作业,我妈就像变了个人。
笔握得低,我妈一看到就冲我大声叫嚷:“你不会拿高一点吗?”一讲到火大的时候,还要弹我脑瓜崩,搞得我很紧张;刚写几个错别字,我妈就使出了她的“狮吼功”,在我耳朵边大吼一声,把我吓得直哆嗦;作业做得慢了,我妈又开始唠叨,就像“唐僧念经”一样,我只好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免得我脑袋里的“知识”被这只“河东狮”冲走。有时候我也很生气,一点都不想给妈妈看作业。
但是,现在我们俩都变了。
我妈检查作业的时候,突然温柔了很多。有一次,我课文背不出,我妈居然没有骂我,而是和我一起读,后来我提议我读第一自然段,妈妈读第二自然段,我读得越来越顺,想起蒋老师教的背诵方法,突然觉得背诵变简单了,就想着跟妈妈比赛谁先背出来,就这样课文很快背出了……
我很好奇,我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妈妈给我看了家长会那天我给爸爸妈妈的“留言”,她说,家长会那天听了蒋老师的话,还有看到我的留言,让她很感动,所以她要和我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妈妈再也不是“河东狮”了!
子不教,父之过
杭州夏衍教育集团夏衍小学五(5) 班 童黄鑫
“黄鑫,一回家不要马上爬到床上去,快下来!”“哦。”只见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床,麻利地把一本本回家作业和书本从书包里拿了出来,开始了我的作业旅程。
“黄鑫,快坐端正,你没有坐直!”“哦。”我应了声,本打算把这道题写完了再来纠正坐姿的。“啪!”只听见一声清脆的声音,我便放声大哭起来。“呜呜呜呜……”原来有人打了我,此人不是别人,而是我的父亲!
“不要哭,再哭我就再打你一巴掌!”一道严厉的话语传入我的耳朵,我以0.001秒的速度马上收回了眼泪,心想:为人父亲的,怎么能乱打人?等父亲回了自己的房间后,我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了起来,越想越憋屈,只不过没坐好而已,有必要动手打人吗?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我的心慢慢地平复了下来,才知道家里人这时已经都吃完晚饭了,由于没有人叫我吃饭,我便自己出去吃了。我边吃边想:这件事到底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其实扪心自问,应该是我错了,是我没有听父亲的话,用正确的姿势写字,他对这个坐姿已经说过N遍了,我总是不把它当回事。他呢只不过是脾气“臭”罢了,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我是不是应该和父亲道歉,这次确实是我错了!我直步走到卧室门口,敲了敲门便进去了。
当我还在考虑怎么跟他道歉时,父亲竟然对我说:“对不起儿子,是我错了。我作为你的父亲,应该好好地跟你说,而不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不,是我错了!”我低着头说,“我应该听您说的话,及时改正问题!”我们两个会心地笑了。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站点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本站点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本站点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论坛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Powered by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心中有课标&
眼中有学生& 手中有方法
------------关于小学生习作的指导与评价策略
一、小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与实际感受。
有人随机抽取456名四年级学生,就作文的方方面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作文表示不喜欢的占77.8%。
这个数据对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来说,是一件高兴不起来的事,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能我们的孩子能流畅、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口写文章,用字写文章,这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可能有的老师认为:教作文最麻烦,学生不喜欢写,老师不愿意教,取消写作教学或让专门的老师教作文该多好啊!何况改一次作文又是那么辛苦!这最多是我们埋怨时的一句玩笑话而已。作文教学可是我们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必须要写,我们老师必须要教。
通过对456名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发现54.6%不大喜欢作文的学生表示,对某一次作文愿不愿意写时,取决于这次作文要求写什么。会写、能写的学生尚可,反之则不喜欢。在456名学生中,喜欢自由命题的高达54.2%。问及作文存在哪些困难,无内容可写和材料无新意的共占60.1%。在作文指导方面,希望老师启发和让学生讨论的共占67.5%。
上述调查表明,不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占多数,而找不到合适的习作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学生喜欢写自己想写的,希望采用教师启发和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作文指导。
如何改变学生对习作的态度,让孩子们慢慢不再害怕作文,继而喜欢上作文呢?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们都要深刻思考:作文教学必须要改进,作文指导也必须要创新。
二、小学生习作反映出来的问题。
& (一) 胡编乱套,缺乏真实的内容。
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而是在记忆中搜索曾经看过的类似文章,没有自己的发现和观察。
不少学生在作文中描绘孩子外貌,不是“苹果似的脸蛋”,就是“大大的眼睛”,犹如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描摹春景,或是“和煦的春风”,或是“柳树绽出了新芽”,似乎春天的景色处处一个样;写“好人好事”,不是捡到钱包,就是打扫卫生;写读后感,一般是“读后,我的心里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等等。再比如说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都会写长头发、大眼睛、和蔼可亲的人物形象,好像这些妈妈都长得一模一样。有一句诗是许多学生喜欢引用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其实有些学生连梅花的味道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
(二)随意发挥,一味抄袭,缺乏生活的经验。
“元旦放假,下了好大的雪,我凿开家门前小河上的冰,钓了几条鱼给妈妈煮汤,妈妈夸我很能干。”
这段话选自昆明市一个小学生在三年级时写的作文片段。因为失真,还被老师画过两条横线,打了一个红色问号。其实,当年元旦昆明根本没有下雪,更别说大雪,况且小韩家门口也没有小河,这篇作文最后被当做反面教材。小韩告诉记者,作文要求写500字,自己每次都是编一点,或者找作文书东拼西凑。“班上不少同学都是这样做的,也不是什么秘密。”
再如写春游,说是看到了“满池荷花”;写盛夏的田野,说是见到了“绿油油的麦苗”;写校园的秋色时,粉红的桃花给校园带来勃勃生机。其实,谁都知道;荷花应该在夏天开放;麦子是越冬作物,只有在春天才能见到“绿油油的麦苗”;桃花在春天绽放。可见,要写好作文,除了要有鲜明的主题、健康的思想和一定的写作技巧外,还应当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否则就会闹笑话。
请老师们看一篇学生习作:
家庭趣事——打老鼠
一个星期日的中午,爸爸和妈妈都在家看书。我在沙发上休息,突然一个东西的尾巴从沙发底下露了出来,我急忙用脚踩住它的尾巴,把它拉了出来,原来是一只老鼠。我吓了一跳,老鼠趁着我被吓到的时候,立马从我的脚下跑了出来。这是爸爸看见了这只老鼠,拿起旁边的扫把向老鼠冲来,我拿起了玩具手枪对准了老鼠。
爸爸用扫把把老鼠前面的路挡住,把它扫进了一个死角,我立马向它开了一枪,“当”的一声,我自认为老鼠被我打中了,可是它却安然无恙,我一看原来我忘了装子弹。这时老鼠早就跳出来死角,爸爸急忙追赶,最后还是没有追上老鼠,老鼠转头一看,这时爸爸已经没有力气了,它竟然在我们面前“散步”起来,我气极了,向老鼠连发了三枪。“吱”的一声它被我打中了,我拉着它的尾巴,把它放到了袋子里,这下它无路可逃了,爸爸跑过来拿起袋子向沙发上乱砸。把老鼠抖出来一看,早就不省“鼠”事了,我和爸爸得意的笑了。
这一次打老鼠真有趣,其实,只要你回想家里的每一件事,每个家庭中都有数不尽的有趣的事。
&&&&&&&&&&&&&&&&&&&&&&&&&&&&&&&&&&&&&&&&&&&&&&&&&&&&&&&&&&&&&&&&&&&&&&(华中科技大学附小学生作品)
(三) 假话、大话、空话泛滥,缺失个性化的表达。
本来孩子嘴里最容易出直言,可我们学生的习作却失去了自己个性化的儿童语言,模仿的成人化腔调,无法如实体现他们的年龄特点、心里特征和童真童趣。
& 1、◆“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红领巾。”
◆“买东西的时候阿姨多找了2角钱,我低头看到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就退回去了。”
◆“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的心里惭愧极了……”
◆“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
◆“五子登科: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上坡帮人推车子,公交车上让位子,起风下雨关窗子。”
2、“1998年高考作文题是《战胜脆弱》,鼓励当代中学生自主自强,坚毅有为。结果很多学生写自己从小残疾或患小儿麻痹症,断臂歪腿的。象日本的典子一样,咬笔写字,练脚趾缝衣裳;又有很多学生写父母双亡(或无父无母),从小孤苦伶仃,在苦难中成长,一边拣垃圾、拣破烂,或种地喂牛羊,一边自学苦练,考上高中。河南开封有个考场,十八位考生写成父母双亡或父母一方已故的。我们下去一查,全都是双亲健在,家庭和美的。考生们不惜作文作践双亲,目的是瞎编故事便于烘托并获取同情分。而诅咒自己残疾的考生,实际残废的只占0.5%,胡编乱造,真让人吃惊。”
3、“中国教科书有了‘事实核查员’”这篇新闻报道中,谈到的是浙江有3位语文老师专门给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挑刺的事情,其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如人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一个苹果》,讲述了一个连长和7个战士在一个防炮洞里,互相谦让,谁也不肯吃仅有的一个苹果的故事。文章最后说,“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实施核查员”却认为,战士们之所以没吃那个苹果,并不是出于友爱,而是因为“领导还没吃。”因为文中有一句话:“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课文中,当那个通讯员冒着生命危险送来弹药的时候,他把唯一的苹果给了连长,而不是最需要它的通讯员或者伤员。这是“战友情”吗?当我们的孩子已经看过美国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拯救大兵雷恩》这样描写战场上战友间情谊的作品之后,再来读这个故事,会怎么想呢?这不是一个讲述战友情的好故事。
4、前几年媒体曾经报道过这么一件事,我国第一位“引进”的洋厂长——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格里希卸任时,有人让他谈谈在中国几年的感受,洋厂长说有两个感受最深:一个是人人有饭吃,一个是人人说假话。他说,这么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10多亿人都有饭吃,真是难能可贵;许多人讲话不愿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往往心口不一,真是不可思议。想一想社会上是不是流行这种做法:一说学雷锋,大家一窝蜂地上街做好事,而冬天自己门前的雪都不愿意打扫;一有什么卫生宣传日,医疗部门就上大街开展义诊,而谁真有了病找上门,医务人员却是爱理不理。
(四) 语句枯燥,缺乏鲜活与生趣。
有些学生的习作,词语贫乏,常常在一篇文章里,甚至在某一小段里,总是使用同一词语。教师批改这一类习作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枯燥乏味,感觉就像咀嚼一根放置了很长时间的甘蔗,既没有水分,也没有甜味。
呈现的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占有素材的不丰富,对习作态度不端正,受教科书的影响,社会容忍假话存在等客观原因,主观上也有我们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和评价引导上的欠缺。
三、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与策略 &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我们必须要大力改进作文教学,而改革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的总目标是: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清楚、具体、通顺;表达方式必须让学生运用顺手)
《课程标准》中关于高年级习作的分目标:
&&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从对一个即将毕业的小学生的作文要求来看,整体难度比我们小时候的写作要求全面降低,没有“中心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语言优美”等高标准、严要求,但是,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强调内容的具体和感情的真实,突出了以学生生活为根本的习作训练宗旨。同时,在字数上提出了基本标准,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至少400字,上不封顶。)
(二)帮助学生拓展习作的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可是我们现在的学生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面对着一大堆的作业,没有生活的体验,没有活动的乐趣,没有观察的兴趣,没有发现的时间,哪有心思和时间去积累素材,表达真情又何从谈起?于是,只能在习作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面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想想我自己的童年,真的是五彩斑斓,打鱼摸虾抓青蛙,不到天黑不回家。再看看我们的学生,“踩水玩火挖泥巴”都成了一种奢望。每年春节,我的孩子都要回乡下老家,他并不差吃穿,唯一的嗜好就是点燃一堆野草,看着熊熊的大火,欣喜若狂。想来,那些没有乡下亲戚的孩子的确可怜,就像《少年闰土》中叙述的一样,他们长时间看到的只是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作为老师,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帮助学生在现实条件下发掘习作素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习作的素材。
&& 1、潜入书海,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趁着提早结束课文学习的时机,少做几套《密卷》和《正卷》,让学生用老师教的阅读方法,读更多的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分门别类积累妙词佳句。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老师要引导学生背诵其中的精彩片断,通过阅读→模仿→内化→创作的途径,在阅读中感悟习作之法,从优秀名篇中积累语言,积淀情感,提高素养,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 2、联系生活,在体验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万花筒,老师要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细腻品质,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生活的喜怒哀乐,捕捉生活的朵朵浪花。用满腔的热情观察、体验生活,把习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让学生买一次菜,经历讨价还价的过程,记录其中的感受;让学生做一次饭,体验初次使用液化气的忐忑不安;让学生当一次班主任,体会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等。
3、亲近自然,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冬去春来,云蒸霞蔚,鸟语花香,云舒云卷。江山如此多娇,自然万般美妙!只要用眼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生活处处皆素材。
4、接触社会,在实践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习作资源。我们附小曾经开展了《童眼看“家”》主题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接触、采访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院士、年轻教授,写出了许多真实感人的优秀习作。
5、创设活动,在情境中积累素材。
学生不出校门,照样可以开展活泼有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素材。除了给三毛画鼻子、踩气球、表演成语故事等活动,还可以将班级开辟成一个跳蚤市场,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玩具、用品、书籍等,模拟市场开展买卖活动,回顾活动情境,成为习作素材。
(三)优化习作的指导过程
目前老师比较注重阅读课教学的探讨,缺乏习作指导的交流与研究。在习作指导方面,我们老师还是显得比较茫然。在习作指导方面一般存在三种状况:1、没有指导,根据习作要求,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期待守株待兔式的收获。2、指导不细,老师讲一点操作层面上的方法,诸如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写好细节等术语,然后念几篇范文,学生开始写。3、指导太细,将习作的大部分情节或内容限制住,再让学生填鸭,写出来的作文有模有样,却没有了个性的表达。
到底怎样的作文指导才有效?
建议一: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国外作文教学十分重视素描练习。如,法国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的面部表情、外貌特征,以及天气、树林、道路来表现“快乐”和“忧愁”。还就某一事物,组织小组成员进行集体素描训练,几个人依次往下写,最后整理成文。前苏联十分风行素描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为学生提供的233个作文题中,写生性质的观察作文题有116个,占1/2。他们的观察作文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性的描写文,例如,《学校里的花》《晚霞》《春天的溪流》《树林里的冬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描写大自然的美景,可以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另一类是科学性的描写文,例如,《燕子筑巢》《小麦是怎样抽穗的》《湖与河的比较》《蚂蚁的生活》。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习作训练的初期,特别是在学生课外练笔时,提倡进行素描训练。
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
和国外小学生相比,我们的小学生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的水平并不差,差距最大的恐怕是进行研究性习作这一方面。我们从报章杂志上了解到,到美国读书的中国的10岁孩子,可以就《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个题目,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写成一篇介绍自己祖国的大文章,竟然打印成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可见研究性作文能力有多强。这种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至少需要以下两方面的支撑:1、比较大的阅读量,较强的阅读能力。如,美国二年级英语课本,一课就有六七页;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读25本书。2、有写研究性作文的传统,并有一套指导方法。首先,师生提出论题,大到《如何改进种族关系》《安乐死》《在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小到《以杂志的形式介绍一种动物》《有计算器还要不要背乘法表》,并确定具体的文章题目;而后围绕论题大量阅读,搜集资料,并对掌握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最后整理成文。在写的时候,要思考:我为什么要写(目的),写什么(题目、内容),怎么写(顺序及表达方法),为谁写(读者)。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极大地锻炼了阅读能力,对生活感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这种研究性作文是非常有用的,写研究性作文是很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建议结合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和当地实际,适当练写研究性习作,以便在这方面和国际接轨。
此外,结合阅读教学,不失时机地练习仿写(仿写句子、段落、篇章)、续写、改写、扩写、缩写,以及适当练习给材料作文(提供文字、图画、声音等),均有助于提高作文能力。
建议二: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很多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之中,需要在观察中发现;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里要平铺直叙,哪里要画龙点睛,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正如叶老所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的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功夫。”“还有一种功夫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叶老在这里强调,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先说培养观察能力。谁的观察能力强,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叶老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小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不强,要悉心培养。二要培养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三要培养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四要养成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写观察日记(可定点观察,可移步观察,可连续观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办法。有个小学生,学了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就捉了一只壁虎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天天观察。过了几天,他发现壁虎在吃自己的尾巴。这个同学根据观察中的发现,写成了观察日记。
再说培养思维能力。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想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熟称“打腹稿”,想明白了,往往就能一气呵成写下来。训练小学生“想心思”,可以指导他们拟提纲,用提纲帮助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
同样的内容,高明的构思,可以出人意料,出奇制胜。说两个绘画的例子。宋徽宗赵佶擅长绘画,他提倡建画院,网罗绘画人才。他往往摘取前人诗句做题目,让应考人构思作画。一次,他出的画题是“深山藏古寺”。应考人有的只画了深山,没画古寺;有的画了山,还画了古寺的一角;有的画了山中插着一根用作佛寺标志的旗幡……宋徽宗认为画得最好的是:画面上有深山,山脚下有小河,河边一个小和尚正在打水,一条石径从河边通往深山之中。这样处理,把个“藏”字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画人留有无限想象的空间。无独有偶,一次,老舍请齐白石用国画表现“十里清泉闻蛙鸣”的意境,但在画中不能出现“蛙鸣”。齐白石画了一条小溪弯弯曲曲流向远方,近处水草丛中一群蝌蚪顺流而下,互相追逐。观画人由溪流想到源头,由蝌蚪想到青蛙和蛙鸣。多么巧妙的构思!绘画与作文道理相通,我们从中一定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最后说培养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语言的表现力。这要靠两个积累:一个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一个是语言范式的积累。一定要多读多背,还要在课内外阅读中给学生“点化”。厚积必能薄发。多读多背多练笔,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建议三: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
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在作中指导,比较有效。
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
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我国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国外还有一种指导作文的方法叫“讨论法”,也叫“集体作文”。即在确定作文题目或范围后,学生分组讨论:要写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分几部分来写,每部分都写些什么,然后每个人分头去写。这样做,有利于后进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局限是搞得不好作文会大同小异。
我们国内也有一些指导习作的好经验。如,杭州市饮马巷小学王立均老师指导学生写《我的理想》,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生活与作文相结合。课前,老师让理想相同的同学分别组成小组,开展活动,主要是根据理想,采访相关人群,如,教师、律师、演员。采访后整理记录、录音等,准备在课上交流。课上,以不同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然后进行评议,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每个人分别起草习作,在组内交流,再听老师读“下水”文,最后修改、誊抄。这样的指导,使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来到了课堂上,教室里的天地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上来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有益的、最熟悉的内容来写。正如扶学步的小孩走路,立足于他自己走,“虽小心扶持,但时时不忘放手”。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建议四:写“下水”文,应当是备作文课必做的功课
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想没想过,自己试过没有,自己写文章的能力又如何呢?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作文不写文章的情况,说:“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文章,其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谈作文体会。这种教师即使让他们用最完善的教法教十年,也是教不出东西来的。”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作文的经常动笔,十分必要。他语重心长地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我们看看身边的其他学科,数学老师要教学生某个定律、法则,必先自己解题;音乐老师教唱某首歌,必先示范唱上几遍,再一句一句领唱;体育老师教前滚翻,必先边讲解边示范,在垫子上滚上几个来回……惟独语文老师教作文,“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是不正常的。全国小语会搞过几次教师写“下水”文的比赛,就是想在这方面做点提倡、引导的工作。现在部分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写“下水”文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所起的重要作用,经常和学生一起作文,既言传又身教。但就全国来说,还不是很普遍。国外的作文教学,有的提出“教师是作家”的理念──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自己就要像作家一样热爱写作,不断进行写作实践。可见,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是一条捷径、一个规律。
在这方面,我国有的老师已坚持若干年,取得了成功经验。例如,前面提到的王立均老师,就是受叶老有关教导的启发,早在25年前就开始了用写“下水”文的办法指导学生习作的实践与探索。《王老师和同学一起写作文(写实篇.想象篇)》两册书,是这项实验经验的结晶。截止到出书的2000年,他一共写“下水”文100多篇,而他的学生的作文有100多篇获奖,800多篇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他的学生绝大多数成人、成才,成为成功者。我在给这两本书写的《序》中,谈了我对教师写“下水”文的认识:1.教师用“下水”文和学生交流,体现了对学生的真爱与尊重。学生在被尊重中萌生自尊,在被爱中学会爱人,进而爱老师、爱作文。2.“下水”文直言口说,既言传又身教。在“下水”文的影响下,学生一定会刻苦努力,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3.“下水”文对改进作文指导起到重要作用。教师经常动笔,深知学生作文的甘苦,就会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多激励,少批评,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清楚学生习作会遇到哪些沟沟坎坎,在指导上哪些地方要用力,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凭着“下水”的经验与敏感,在讲评时成绩看得准,问题说得透,做到切中要害,点醒有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透过“下水”文,学生不仅悟到写什么和怎样写,而且受到老师积极的人生态度、美好的情感以及执着的追求这些精神方面的熏陶,收到学习作文、学习做人的双重效果。为了提高自己、惠及学生,希望有更多的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作文。
建议五:加强课外阅读和平时练笔的指导
训练读写,一定要两条腿走路,课内一条轨道,课外一条轨道,双轨运行。
开展课外阅读,要做到时间有保证,读物有保证,展示、交流有保证。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推荐读物,指导读书方法(如,读报纸、杂志、整本书的方法,做读书卡片、做摘记、写读后感的方法),组织读书汇报会,分享阅读成果,还可以酌情利用家庭和社会力量,开展“亲子阅读”、阅读评比、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
加强平时练笔,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针对生活需要练笔,为了实际需要习作。如,低年级学生“每日一句”;在家中挂块小黑板或垂下小卡片,让孩子写留言;每逢节日、家里人过生日,自制贺卡送别人;练习写观察日记、成长日记。中年级写日记;办手抄报;把对身边人的思想、行为的看法写下来;设计提示语、广告牌;给远方的熟识的或不熟识的人写信。高年级写表扬稿、建议书;写读书笔记;为了某件事写启示、写公告;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读书、搜集资料,再写成文章或简单的研究报告。总之,生活有多么广阔,读写的用武之地就有多么广阔。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四)抓实作文讲评环节。
对于作文讲评,我们不少老师习惯的做法是,对本次作文的情况通过三言五的总结,然后选择一两篇写的好习作在班上读一读,并大加赞赏。被表扬的学生当然沾沾自喜,没有被表扬的绝大多数学生提不起兴致,仿佛这些不管他们的事情一般。如此往返,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兴趣越来越浓,不爱写作的学生越来越怕作文,班上作文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也越来越严重。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
“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苏霍姆林斯基)讲评的时候,既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又要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比如,在评语中予以肯定,在展示全班作文题目时予以肯定,在鼓励学生自己读出认为写得好的句、段时予以肯定。激励、表扬要面向全体,把老师真诚的赞美送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要偏爱差生。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作文讲评课欣赏。
一、大面积欣赏  师:我看了同学们的作文,作文中的句子,给我带来了语言的享受。
  她非常瘦,无论近看远看,她都是那么瘦。——谭思睿
师:看了这个句子,我发呆了两分钟。瘦有什么远看近看的呢,后来一想,有的人远看很苗条,其实不瘦,很丰满。谭思睿这么写,真把瘦写“绝”了。
我被爸呛得又掉眼泪又咳嗽。我腿后的小花狗,大概也享受不了这种气味,摇着头,跑到院子里去了。——邹蕾
师:小狗喜欢摇头摆尾,你认为这个“摇头”仅仅是“摇头摆尾”的摇头吗?邹蕾,你说呢?
  生:不只是写小狗,还在写爸爸的烟味让人太难受了。
妈妈正仔仔细细、一针一线地将我的毛衣织长。一阵风悄悄地吹在我的身上,我这才发现,客厅的窗户没有关好,妈妈平时最怕风了,有一点风她都发颤。——李海灵
师:你认为这里写“风”,仅仅是写风吗?李海灵,你说呢?
  生:不是,还想写妈妈不怕辛苦地为我织毛衣。
师:两位同学,都能用环境来写人,用得那么自如、贴切、含蓄,太有才了。
他跟我说:“表哥,我帮你捶捶背吧!”我没出声,他怎么会变得这么乖?这里面一定会有古怪。我的第六感探测到有杀气,是哪里呢?——黄天朗
师:这句话,将内心的感觉写出来。你想成为写作高手吗?告诉你一个秘诀,你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世界,用语言将它捕捉住,描述出来。
师:写作要有一种追求,别人写的,我不写;我写的,别人想不到。不追求与众不同,那不叫“写作”,那叫“写作业”。
我妈妈不是很朴素,时常照照镜子,又涂又抹,女人嘛,总会爱漂亮。——邵礼佳
  师:读到“女人嘛,总会爱漂亮”,大家笑,这是会心的笑。写作,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敢于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想整容好久了,我以前的样子帅得不得了,搞得全家围着我转。好像是以前有不乖的时候,常被老妈打,把脸给打扁了。哎,我一看到帅哥就羡慕得不得了,人家帅哥的女孩子多得从新西兰排到北极那么多,而欣赏我的没几个,失败,真是失败啊……——丘皓威
  (师逐句出示,众人大笑。)
师:我很纳闷,丘皓威为什么不说“南极排到北极”,而说“新西兰排到北极”,一查地图,明白了,新西兰是最靠近南极的国家,两个意思一样,不一样的是,丘皓威的说法,新鲜,有一种陌生感。陌生的,就是有创意的。写作,要追求陌生感。我还读到了丘浩威写作时的一个广阔的心灵的游走世界。你写自己想整容,居然会写到新西兰和北极。写作,需要这样一个广阔的心灵的游走世界。
  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小小的鼻子,可爱极了。像一块面包那样厚的嘴唇,那嘴唇是我最不喜欢的五官中的一个。——何加淇
师(先出示前面一句):我看到写“水汪汪的大眼睛”就生气,我是水汪汪的小眼睛。(生笑)但是你写“水汪汪的小眼睛”,我也生气:没有创意。我喜欢的是后一句。
师:写人的外貌,眼睛、鼻子没有必要。要写最富有特点的,哪怕是难看的、不喜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需要勇气。何加淇是有写作的勇气的。要我改,我会改为:你想认识我吗?到我们班,那个嘴唇厚得像面包的,就是我。(生笑。)
我爸爸什么都好,就一样不好,喜欢抽烟,一天要是没什么事,非抽上两三盒。不用看别的,只要看他那被烟熏黑了的牙齿,被烟缭黄了的手指,就知道爸爸的烟瘾有多大了。——邹蕾
师:她没有写爸爸的头发,没有写爸爸的眼睛,没有写爸爸的帅。只写了牙齿和手指,它们与爸爸“爱抽烟”密切关联。外貌描写,要与你写的那个人的特点有关联。没有关联,哪怕你老爸长得比刘德华还帅,(生笑)不用写。
师:特点一般写一两个。当然,不是说一定不能写几个、多个。请看:
小小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像救生圈一样的大肚子,和相扑手一样粗的大腿,从早到晚说说笑笑,没错,他就是我们班的“重量级”人物——钟炜奇啦,大家都挺喜欢他。——肖家峻
&&&师:肖家峻写了不少特点,都有用。为什么有用?看:
“你看我这么胖,腿又短,跑步肯定又是不及格啦。依我看,老师还不如搞个打滚比赛,我肯定能拿第一!”——肖家峻
& &生:前面写他胖和圆,才有这里的“打滚比赛”。
&师:对,肚子圆、整个人圆,要写。不写不行!我们有太多的同学就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太多的同学不明白,外貌和人的特点是有关联的。
(他)喜欢穿红色的上衣和黑色的短裤,看起来好像很喜欢运动。你这样想就错了,他最喜欢的不是运动,而是看有趣的故事。——朱洁蓥
&&&师:这里,穿着和特点没有关联,作者用一句话救了过来,你发现了吗?
&&&生:用“你这样想就错了”,将它们连起来了。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没有这句话,这段描写是死的,有了这句话,外貌描写就活了!
&&二、真切的挑刺
&& 1.“关联”病
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是他很爱学习,次次都要考到100分才肯回家。
师:“个子高”和“爱学习”,没有转折关系呀?高个子一定不好好读书?(生笑)删去“虽然/但是”。
我的同桌是一个神经质的班长,但是他有很多长处……
师:神经质的班长,就没有优点?(生笑)删去“但是”。选一句读,通顺不通顺?
&&& 生:通顺。
师(板书“‘关联’病”,生念,笑):大家的作文里有不少“‘关联’病”,请你帮忙改一改。
虽然妈妈很注重保养,但我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美的人了。
她不但可爱,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开心果,天天都让我笑得合不拢嘴。
生:我改第一句,删去“虽然筑但”。
师:妈妈不注重保养,就不觉得妈妈“美”了?
生:我改第二句,删去“不但/而且”。
师:开心果和可爱,没有递进关系。
妈妈不但快速地答应了,而且无半句怨言。
我的同桌有一点烦,因为他整天说一些无聊的话题;有一点恶心,因为他整天都抠鼻子;还有一点自大,因为如果他考试得了一百分,就会嘲笑我。
师:大家读这两句,通顺不?
&&& 生:通顺。
(幻灯上,第一句删“不但/而且”,第二句删三个“因为”,一个“如果”。)
师:请你再读,通顺不通顺?
&&& 生:通顺。
师:不,你会感觉,更干净,更通顺了!请你帮忙,选其中的一两句,改一改。
虽然开门这件事很简单,但是要我做到天天准时,那就难喽!
有时,她也会说我,骂我,虽然我表面上是生她的气,但我心里很清楚:打是亲、骂是爱,妈妈还是为我好的。
生:第一句,删去“虽然/但是”。
生:第二句,删去“虽然/但”。
师:还要删去一个“我”。
师:请你任选一句,读一读删去后的句子。
师:这些句子,关联词可用可不用,这个时候,要尽量少用。这个病叫——
生:“关联”病。
2.“然后”病
陈咏琪看了一下要多少钱,然后对我说:“谭思睿,你是不是要?我让妈妈买了这个拓麻,然后,送给你。”
(她)穿上背心,扛着水枪,然后又拿出玩具小号叫我吹。
(幻灯,“然后”下画红线。)
师:机灵的同学一看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生:“然后”要删。
师:删去“然后”,你读一读。通顺吗?
&&& 生:通顺。
师:这就是全国闻名的“然后”病。念。
生:“然后”病。(笑)
师:记住了吗?(生:记住了)好,请你们帮忙:
只见她把国旗挂在自动晾衣架上,然后大声地说:“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
他把我新买的汽水喝得一滴不剩,可恨啊!然后,我跑到他书包背后,把他最好吃的一包零食给吃了,他竟然不知道,不过也对,他的零食也太多了。
生:第一句,删去“然后”。
生:第二句,删除“然后”。
师:自己找一两句,读一读没有“然后”的句子。
师:以后,用到“然后”,想想,一定要用吗?会得“然后”病吗?
三、有效的训练
师:挑了大家的一些刺,再欣赏大家两句话。
&&& 1.欣赏
“哥哥,快开门!”我转过头一看,红红的脸蛋,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一看就知道是我那诚实的弟弟。
我弟弟走了过来:“对不……起,那些……钱,是……我拿的。”
师:我喜欢黄升政的这两句话,里面的人物总算开口说话了。我们的作文中,有太多的“哑巴”。你们看——
&&& 2.病例
有一天晚上,我有一道题数学作业不会做,她就跟我仔细解题,但我怎么搞也搞不懂,妈妈就跟我一字一句地慢慢说,最终我们在11点前完成了。
师:妈妈“跟我仔细解题”“一字一句地慢慢说”,妈妈说了多少话呀,小作者说,不行,把妈妈的嘴巴封上!(生笑)哼,就是不让妈妈说半个字,让妈妈做“哑巴”!(生笑。)
一个明媚的上午,我忘记带笔盒了。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笔盒的影子都没看到。我问了在我身边的同学,他们都不借给我,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回我的座位。
师(来到一生身边):请你借我一支笔?好不好?
&&& 生:不借。
&&& 师:为什么?
生:我没有了,只有这一支。(众生笑)
师(向另一位同学):借我一支笔吧,我忘了带笔盒。
生:不借,我已经借给别人了。(众生笑)
师:你看,有多少对话呀,对不对?小作者说,不行,嘴巴封上,不许说!(生笑)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胡老师正在批改同学们的作文。胡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没交,就让他们下午放学写完了再走。下午,其他同学都走了,只有那几个作文没写完的同学留了下来。胡老师也在,细心引导不会写的同学,直到他们完全没有错误,才放他们走。
师:胡老师对你们那么好,不让她说话,把胡老师的嘴巴“封”起来。(众生笑)“让他们下午放学写完了再走”,要说话吧?“细心引导不会写的同学”,要说很多话吧?可作者就是不让胡老师说话。
&&& 3.示例
师:我班上有一位同学,也犯过这样的病,连标点,41个字。请看:
晚饭时,妈妈发现没有盐了,叫我去买。我在看电视,不肯去。妈妈非要让我去。我只好去。
师:我对他说,写作文,要写具体,写生动。简单,让“哑巴”开口说话。
生读:让“哑巴”开口说话。
师:他改了三回,改出了近四百字!请看:
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打开电视机,看《虹猫蓝兔七侠传》。“妈妈,我饿死了,饿死了!有没有吃的东西?”
“冰箱里有面包,你自己拿,我正在做饭呢!”正在厨房里切菜的妈妈喊道。
我打开冰箱,拿起面包,却见伶俐可爱的莎丽又遭马三娘陷害,毒药让她失去右手剑法,差点丧命。“这个坏三娘!”我气得从沙发上跳起来,“你再害莎丽,我杀了你!”
正在这时,妈妈从厨房里跑出来,说:“斌斌,家里没盐了,赶紧到小商店买袋盐。”
“我正看电视,我不去!”
“没盐不能做菜,你快去快回。”
“回来我就不知道莎丽怎样了!”
“你晚上要不要吃饭?”
“我就看电……”“视”字还没有说出来,妈妈拿起遥控器,按下红色键。我急了,喊:“我就不去,就不去!你把电视打开!”
“你再跟我这样说话!”妈妈虎着脸,举起了巴掌,向我——
“我去,我现在就去,还不行吗?”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见妈妈真发脾气,马上软了下来……
师生配合朗读上文。
师:从41个字,便成372个字。要让“哑巴”开口说话。
&&& 4.练习
师:下面两个片段,你任选一个,让里面的“人”开口说话。
一个明媚的上午,我忘记带笔盒了。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笔盒的影子都没看到。我问了在我身边的同学,他们都不借给我,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回我的座位。
有一次,我被人乱登了好多名,我向老师反映。另外那位同学用假证明,但老师还是相信我,将那位同学“打入十八层地狱”。
生写后,选一位写得好的同学,朗读交流。
师:我想找黄金浩,他是病文的作者。
生:一个明媚的上午,我忘记带笔盒了。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笔盒的影子都没看到。我问了身边的同学,他们纷纷说:“没有啊,没墨了,不借给你。”他们都不借给我,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回我的座位。
师:怎样能让他的对话更多一些?
生:里面的“他们”有好多人,可以分开来,一个一个地写对话。
师:黄金浩,明白吗?
&&& 5.延伸
师:请上一位朗读片段的同学,读“求情”的句子。
生:“我上次拿修正带都没登名!”我的同桌帮我求情。
师:这个提示写得非常好。有了对话,就要关注写好提示语。——我们再看黄升政句子:
我弟弟走了过来:“对不……起,那些……钱,是……我拿的。”
师:这是谁说的话吗?
生:知道,是“我弟弟”。
师:上面没有说“我弟弟说”,你怎么知道?
生:“我弟弟走了过来”,就表示是“我弟弟说的”。
师:哦,提示语用人的“走”的动作来写,真好。
“哥哥,快开门!”我转过头一看,红红的脸蛋,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一看就知道是我那诚实的弟弟。
师:这话是谁说的?
生:是“我”。
师:上面没有写“我说”呀?
生:“我转过头一看”,就表示是“我说的”。
师:对啊,好的对话,提示语要精彩,一天到晚“我说”“他说”的对话往往不精彩。
师:今天回去,好好地看“马小跳”。不是叫你去学马小跳的调皮捣蛋。(生笑)去看看,看看杨红缨阿姨是怎么写马小跳他们的对话的。
师:看板书,读——
生:“关联”病、“然后”病、让“哑巴”开口说话。
师:不看板书,能读吗?
生:能。(再读)
师: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 &&
&指导修改,要循序渐进,具有可操作性。
低年级着重修改句子,中年级修改一段话,高年级修改整篇习作。无论是改句、改段、改文,都要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两方面修改,且在很多时候改内容和改语言是不可分的(如,一位演员将话剧《屈原》中的“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一句的“你是”改为“你这”,感情更强烈了,被郭沫若称为“一字之师”)。要结合修改,陆续教给学生使用修改符号。“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由句到段到篇,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最终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五)积极转变对学生习作评价的观念
我平时在和同事们交流学生为什么对习作不感兴趣,或者对习作深恶痛绝这一现象的时候,大家都承认我们老师本身对学生的习作有些不切实际的高要求,我们老师总是不知不觉地把眼光盯在了两三个优秀学生的身上,习惯拿他们的水平作为衡量班级学生作文的普遍标准,一次次地拔高作文要求,提高作文标准,而忽视了某些学生的独特发现和个性表达,导致学生害怕作文、反感作文、敷衍作文。
“我儿子上小学。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我们到阳台上去看,我让他用心观察,然后问他:‘雪从天空往下落时像什么?’儿子脱口而出:‘像天上在倒垃圾!’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说实话,在我内心深处对平凡的儿子,也是有着咏絮的期许的,即使不咏絮,撒盐也行啊,但他怎么就倒垃圾了呢?‘你不觉得像吗?妈妈。’我没有回答,重新仰头看天:天空阴沉沉地透着黯淡的灰黄,灰白色的雪花大的似锦团,小的似蚊蝇,铺天盖地、杂乱无章地铺面压来。我吃了一惊,天地良心!真得很像老天爷在往下倒垃圾耶!扑在地上的雪或许像盐、像糖,天空正往下落的雪是肯定不像的。我生长在农村,见惯了柳絮因风起,也绝不是这个样子!那些被影视镜头美化了的下雪情景,的确有着风起柳絮的诗意,但大雪纷飞时仰头向天,倒垃圾才是更为生动形象的比喻!后来儿子写作文时问我怎么形容下雪的样子,我回答:“你不是说了,像老天爷往下到垃圾吗?就那样写啊。”儿子笑道:“妈妈,那是我跟你说的,作文要是那样写老师会说我的。对了,我就说好像天空往下撒盐好了。‘我的儿子,已经进入了某种既定的轨道,童心让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脱口而出,而老师评点作文时有意无意铺设的轨道,让他不自信地抛弃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语言,去屈从别人的想法,一点点地丢掉了那点天真,真是可叹可惜啊!”
“作文要是那样写,老师会说我的”老师们,如果你的学生把下雪比作老天爷在往下倒垃圾时,你会怎样说他?会说他“心理阴暗”吗?会说他格调不高吧?
案例2:&& 我掉了两颗牙
& 今天,我掉了两颗牙。我对奶奶说:“我害怕。”
“别害怕!”奶奶说,“你掉的牙还会再长出来的。”
“爷爷只剩下了两颗牙,还会再长出来吗?”
“不会再长出来了。”
“为什么?”
“爷爷老了!”
&啊!人老了真可怕!
老师评语:结尾太悲观!应去掉!改为:“人老了,有什么可怕!爷爷虽然只剩下两颗牙,但那可是钢打铁铸的呀!”
不可否认,老师是在用心地批改学生的习作,但细细想来,老师的评语实际上是在努力发现孩子习作的“缺陷”,用心“磨”掉了孩子习作的“锈迹”。结尾的“悲观”变得“乐观”了,“黯淡”变得“光明”了,“平实”变得“豪迈”了,但是给我们的感受却是“孩子的话”变成“大人的话”了,“天真无邪”变成“少年老成”了。无形之中,孩子对习作的态度由“主动积极”就变得“消极被动”了。
如果我们变换一种态度对待这篇习作,让这个孩子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习作后,说上这样的评价语言:“掉牙”是他真实的经历,“害怕”是他真实的内心,“人老了真可怕!”是他独特的个人感受,文章多么朴实率真!大家要像他一样,勇敢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效果会截然不同,这样既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很好地保护了孩子创作的积极性。
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
激励由于欣赏,欣赏源于尊重。这个尊重,不是形式的,是骨子里的,真正把学生看作伙伴、朋友甚至是老师。
一堂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学生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学生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学生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其实,老师课前准备的答案是:“花儿开了,因为春天来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是,为了保护和褒奖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力,放弃了预设的“标准答案”。我们老师只有像你尊重最尊重的人那样尊重自己的学生,教学民主才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充分地释放出来。
有时,老师们在谈到学生练笔时的生活习作与交给学校检查的作文本上的习作时,颇有感慨,都认为学生平时的生活习作写得生动有趣,而抄写到大作文本上的作文却显得苍白无力,其实是老师本身对这两种形式的习作用了两种不同的标准来评判,因为是练笔习作,对习作表现的率真给与了宽容,而作文本上的习作,学校要检查的,不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的心态不知不觉地给学生套上了潜规则,考试中的作文必须中规中矩。所以老师说学生的练笔写得好,大作文不行,问题恐怕还得从老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反思反思。
我个人认为: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是对学生习作指导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讲,评价甚至比指导显得还重要,评价与学生的现实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它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判定。说你的作文写得好,学生自然心花怒放;说你的作文写得很烂,学生绝对会黯然神伤。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写道:“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段论述虽然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来说的,但它尤其为我们进行习作评价把准了方向。即课堂习作评价要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老师们可以反思自己,您是否将优秀的范文当做了学生每次习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评价功能上,由“纠错”向“觅优”转变,培养学生的习作自信。
在习作复习过程中,出于应考的需求,我们老师会要求学生不断练笔,尤其部分习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更加辛苦。每当他们完成一篇习作之后,内心特别渴望自己的创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赏识,他们的利益决定着我们习作复习指导的价值。因此,我们老师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小心翼翼地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变“纠错”为“觅优”,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生习作的动机,促使学生的习作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老师利用讲评学生一篇习作(一般是班上习作水平不很优秀的)的时机,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当老师读完这篇习作后,便开始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工作。
师:我们刚才读了&&&同学的作文,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这位同学的作文。
&& 生1:我认为这篇作文写得不够生动。
&& 生2:我认为这篇作文写得没有感情。
师:是的,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这篇文章的确像你们刚才谈到的那样……
接着,老师将问题再强化一遍,然后亲切地对该学生说:
师:&&&同学,你现在明白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了吗?
老师们,我们现在都来想一想,你们说该生在那样的情境下会明白什么?他只会明白一点,自己的作文写得不好,至于以后怎么把作文写好他仍然不明白。另外,要说还明白了什么,就是老师把习作评讲会演变成他个人的批斗会。为了避免下次出现这样的尴尬,从优秀作文选上抄一篇,会少惹一些麻烦。结果造成该学生对习作的进一步恐慌!
&假如我们换一种评讲的方式:
&师:我们刚才读了&&&同学的作文,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找一找,&&&同学的作文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1:我认为这篇作文把事情的过程写得比较清楚。
&生2:我认为这篇作文中有一个词语用得很准确。
在建立学生的自信后,再通过提希望,说建议的方式帮助他改正,他就会用感激之心对待大家的帮助,用心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的效果应该会好一些。
所以,请老师们在真心帮助那些习作有待提高的学生时,努力寻找他们习作中的亮点,肯定他们的亮点,这样的做法符合课标的精神,是对孩子的个性感受和独特体验的尊重,多肯定优点,给小作者以自信,千万不要好心做坏事,因为我们在评价过程中的引导不对,造成“缺点没有解决,优点反而丢失”的后果。
第二,评价过程上,由注重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我们老师由原先只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转变为对学生习作过程的评价,也就是将评价贯穿于学生习作的整个过程。习作前,要考察学生是否占有真实、丰富的素材,以及利用怎样的方法搜集到这些素材的。创作的时候,学生是如何独立构思,怎样表达出真情实感的。最后,还要留意学生修改习作时表现出的态度、过程以及方法。要真正做到把习作教学的全部过程变成提升为保持学生习作热情,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心路历程。有经验的老师,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方面,十分注重用学生教学生的手段,经常让学生讲述自己完成习作过程中的点滴经验与实际感受,借助学生的真实体会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的技巧,让学生有一种真切感和亲切感。在习作复习阶段,学生习作经验交流会尤其需要,能让学生有一种幸福感、成就感。
第三,评价主体上,由单向评价向多向评价转变,保持学生习作的主动性。
&&&&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是教育的最高理想,也是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以往习作批改、习作评价由老师包办代替的做法应该改变,要坚定地让学生、甚至家长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去。通过这些方法,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互相学习,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让他们在评价交流中,提高习作技能,达到教育自我的目标。你们如果有心去尝试一下,就会发现学生自己作文写得不怎么样,但是评价别人的作文时一套又一套。自己写作文时生怕多写几个字,给同学写评语时,文如泉涌,而且一丝不苟。
案例4:老师、小作者、小作者家长、同学、同学家长共同评价一篇习作的案例。
像这样用心地全力地做这件事,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远远不再是提高一篇学生习作水平层面的问题了,它会让我们的整个教育都变得生动光彩起来!
第四,评价标准上,软化“班级参照”和“竞赛参照”,突出“自我参照”,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创作潜能。
不光是过去还是现在,老师习惯于把班上尖子学生的作文和竞赛获奖作文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定得太高,是很多学生对习作灰心丧气的重要原因,严重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整体提高。因此,在评价的标准上,老师一定窑正确处理好“竞赛与平常”,“优秀与普通”的关系。
要软化“班级参照”和“竞赛参照”,突出“自我参照”。“自我参照”就是“个体标准”,“它以每一个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所确立的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关注的是学生本人的纵向比较,强调的是“我这次习作对比上次习作有了怎样的进步”。当评价的方向发生变化后,我们对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适当严一点,让他们永不满足;对水平低的学生可以松一点,让他们不感到自卑。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能较好地挖掘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创作潜能。其实在座的老师有了这样的认识,可能没有一贯的坚持。您不妨在习作复习阶段试一试,看看学生有怎样的反应。
虽然我们在这里探讨着习作指导与评价的方法,但是我自己也知道:真正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行为中,全面落实课标精神还是比较困难的,转变观念不是说转就立刻能转的。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已经异化成为了应试的工具。强调立意的正确,内容的健康,字数的要求等等成为了老师心中的潜规则。在这种潜规则之下,老师会不辞辛苦地传授技巧“造”作文。比如:要学生把开头的方式记几种,中间的部分背几种,于是诞生了一篇篇“伪作文”,当写作成为被动的任务时,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只能是一句空话。
为了让孩子能轻松习作,我们必须加强课标的学习,领会课标的精神,真正把学生习作的信心培养起来,真正做到让孩子自由表达,快乐表达!但愿我们的努力,让主动习作成为孩子们在小学时光中最值得留念的记忆!
&&&&&&&&&&&&&&&&&&&&&&&&&&&&&&&&&&&&&&&&&&
在全市毕业班教师作文指导研讨会上的专题发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骂人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