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里的萧蔷 里的导师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武则天--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
007版:洛浦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武则天
本报记者 张亚武
  王双怀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武则天的一生和洛阳有着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评价女皇武则天?19日,武则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洛召开期间,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兼博士生导师王双怀谈了他对武则天的认识,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武则天。  在洛生活30多年  “武则天活到82岁,在洛生活了30年210天。”王双怀曾经编写过《武则天评传》和《中华日历通典》,对武则天有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对她在洛生活的时间有过准确的统计。  王双怀介绍,武则天在洛生活的前10年,主要是辅佐高宗处理国政,由于当时还是两京制,她和高宗频繁来往于长安和洛阳之间。后20年,武则天独揽朝政,不仅长期居住在洛阳,而且改唐为周,改洛阳为“神都”,把洛阳的地位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截至目前,在全世界所有做过都城的城市中,能够被称为“神都”的仅洛阳一座。  为何改洛阳为“神都”  王双怀认为,武则天改洛阳为“神都”,不仅仅是对洛阳名称的改变,它的背后蕴含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在武则天看来,当时洛阳的地理位置在分野上与天上的太微垣星座相对应;嵩山则与天上的紫微垣星座相对应;洛水贯都,与天上的银河相对,故洛阳具有上天所赋予的神力,以洛阳为都乃是天意。木星停在太微垣,表明女性应当主政,故自己当政也是天意。因此,武则天以洛阳为神都,不仅是要说明“君权神授”的道理,而且说明她是神圣之人,具有统治天下的能力。  将洛阳城市建设推向顶峰  武则天称帝后,她曾向洛阳一带大量迁移人口,使洛阳的人口超过百万。她认为,洛阳城的结构与天庭是相同的,为使洛阳城能够符合天象,她在当政期间在洛阳兴建了一系列大型工程,如686年铸大仪,立于洛阳北阙;688年毁乾元殿,在原来的位置上建设明堂;后来又铸九鼎、建天堂、立天枢、修天津桥等,将洛阳的城市建设推到了新的顶峰,其中不少建筑的名称中都有“天”字。  据王双怀研究,当时,洛阳城的面积虽不及长安城大,但建筑规模要超过长安城。尤其是武则天时修建、铸造的明堂、天津桥和天枢等,规模更是无与伦比。武则天修建的明堂是洛阳城中最宏大的建筑,折合成如今的尺寸,周长约88米,高约87米,相当于如今二三十层楼房的高度。天枢位于端门外,是由当时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提议并捐资铸造的,折合现在的尺寸,高度约31米,直径约3.5米,共用铜50万斤、铁330万斤,形状为八棱体。同时,武则天还铸造了“九鼎”和“十二神”。九鼎共用铜56万余斤,其中最大的神都鼎高约5米;十二神“皆高一丈(约3米)”。  史料记载,九鼎铸成后,武则天令宰相、诸王率南北牙宿卫兵10余万人及仗内大牛、白象自玄武门外作坊拉入宫城。九鼎体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遗憾的是,武则天时期修建的这些宏大工程,在唐玄宗时代先后都被毁坏了。其中仅熔化天枢,就用了一个月时间。  多才多艺的武则天  当时,武则天注重学术创新,洛阳一带的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王双怀介绍,武则天本人就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女文学家和书法家,善于写飞白书和行草,她所写的飞白书堪称一绝,如今矗立在偃师缑山之巅的升仙太子碑,就是武则天用飞白书撰写的。  当时,武则天经常组织“文学沙龙”,仅在洛阳就留下了“香山寺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在她的倡导下,武周时期的诗歌、散文有了长足发展,成为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出现了“文章四友”和“初唐四杰”等一大批诗人和散文作家。同时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书法家、画家、音乐家和舞蹈家等,使唐代的书法绘画摆脱了魏晋南北朝书画风气的影响,形成了唐代书画风格。  在王双怀看来,武周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疆土辽阔,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融洽,呈现出一派盛唐气象。  为武则天“正名”  王双怀说,在唐代和以后很长时期,人们对武则天一直持赞赏的态度。直到宋代理学兴起之后,讲究君臣父子、男女有别等,认为武则天的行为不符合纲常伦理,有意“丑化”武则天,才在武则天身上加了许多不实之词。  任用酷吏、滥杀无辜是后人为武则天列的一大“罪状”。为此,王双怀曾经专门撰写过《武则天与酷吏》一文加以说明。他认为,武则天参与政治50年,独揽朝政21年,而她使用酷吏的时间前后累计仅有四五年。武则天任用酷吏不过是打击政敌的工具,但她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因此,用酷吏问题来否定武则天是不恰当的。  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是后人指责武则天的“第二罪状”。王双怀说,建明堂、天堂、天津桥,铸天枢、九鼎、十二神等,武则天确实在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但洛阳是当时的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可能没有一些标志性建筑,而且武则天从事这些建设也是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  选用面首、污秽宫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武则天的又一大“罪状”。王双怀说,武则天登基时,已经67岁,她对男性会有多少生理方面的需求?根据史料,做过武则天面首的不过六七人,而中国历代男性皇帝后宫佳丽少者上千,多则上万,为何无人指责?王双怀认为,人们对武则天这方面的指责,主要是站在男权社会的立场上进行的。  王双怀说,当然,武则天一生也有过很多过失。但她的这些错误和过失,与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排除万难,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  希望加大对武则天的宣传力度  王双怀说,洛阳作为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洛阳城的鼎盛时代却是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武则天对洛阳的大规模建设,改变了古都洛阳的面貌,使洛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  武则天本人虽是女子,但果敢刚毅、胆识过人,做了很多前人不敢做的事情,具有“大丈夫”气魄,郭沫若先生称其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千古一帝,武则天受之无愧!  武则天是如今洛阳可以发掘的又一极其宝贵的“财富”,希望洛阳能够重视对武则天的研究,加大对武则天的宣传力度,促进洛阳经济发展。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武则天的帝王术是谁教的?她的老师说出来很吓人武则天的高智商、高情商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当皇帝不光要聪明,还需要技术和经验。她十四岁入宫,即使之前学习再好,也积累不了多少治国理政经验。而正常的宫女、嫔妃是没有机会在政治能力方面得到锻炼的。那么,武则天的“帝王师”又是谁呢?在揭开这个答案之前,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才人”的意思。“才人”作为皇帝姬妾的称号,开始于汉代。到隋唐时,后宫设置“才人”9名,享受正五品的待遇,地位不高不低,中等略偏下。才人虽然地位不高,但要求特殊。她除了美貌、聪明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能明史习礼,这是因为才人职责重要。才人不但要记录和汇报妃嫔们的饮食起居、养蚕纺织等情况,还要参与皇帝接见大臣等公务活动,并负责会议记录,还要代皇帝起草手谕。像后来的大才女上官婉儿也当过才人的。说白了,才人就是皇帝的内廷机要秘书!在这里,武才人接触的是核心机密、精英论谈、高层决议,亲眼目睹了一代英主李世民的运筹帷幄和杀伐决断,近距离感受到了名臣良将的气度风范和思维方式。如果说学习政治,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课堂和老师了。更何况,武则天志向远大,聪明天纵,心机深沉,善于体悟,举一反三!十几年的不太受宠,对一个平常女人而言,早就把意志消磨掉了,但这对于武则天,则无异于一次大充电、大培训,为她将来称后称帝、执政临朝打下了坚实基础。据史书上说,武则天的失宠源于她主动要求用刀、鞭训服宝马的“师子骢事件”,据小编看来,这个推论不太靠谱。相反,训马事件倒隐约表现出了李世民对武则天的欣赏之情。而真正引起太宗警惕的,恐怕是武则天对政治的痴迷与擅长!但不管怎样,是李世民把武媚娘带进了“政界”,并几乎是“面对面”、“手把手”地教给了她“帝王之术”、驭国之道。说武则天的老师是李世民,不为过吧?[责任编辑:李超]
热门新闻更多
相关新闻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
武则天的帝王术是谁教的?她的老师说出来很吓人
字号:&&&&
  武则天的高智商、高情商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当皇帝不光要聪明,还需要技术和经验。
  她十四岁入宫,即使之前学习再好,也积累不了多少治国理政经验。而正常的宫女、嫔妃是没有机会在政治能力方面得到锻炼的。
  那么,武则天的“帝王师”又是谁呢?
  在揭开这个答案之前,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才人”的意思。
  “才人”作为皇帝姬妾的称号,开始于汉代。到隋唐时,后宫设置“才人”9名,享受正五品的待遇,地位不高不低,中等略偏下。
  才人虽然地位不高,但要求特殊。她除了美貌、聪明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能明史习礼,这是因为才人职责重要。
  才人不但要记录和汇报妃嫔们的饮食起居、养蚕纺织等情况,还要参与皇帝接见大臣等公务活动,并负责会议记录,还要代皇帝起草手谕。像后来的大才女上官婉儿也当过才人的。
  说白了,才人就是皇帝的内廷机要秘书!在这里,武才人接触的是核心机密、精英论谈、高层决议,亲眼目睹了一代英主李世民的运筹帷幄和杀伐决断,近距离感受到了名臣良将的气度风范和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高斯斯]
|||||版权申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一幅画里的清华国学院五大导师_yinliang055_新浪博客
一幅画里的清华国学院五大导师
九十一年前的1925年11月1日,因胡适的多次建议,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正式成立,此即被通称的“清华国学院”。它最初由吴宓担任主任主持创办,吴宓表示,研究院对于教授讲师,“务敦请国内硕学重望”,要求具备三种资格:(一)通知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二)具正确精密之科学的治学方法;(三)稔悉欧美日本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以此标准聘请了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教授、李济为讲师,此即该院历史上的“五大导师”。此后四年这些导师在清华国学院开设了专业基础课和专题研讨两大类课程。
在陈丹青为庆祝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所作的《国学研究院》大型油画
(187&223cm)&中,从左向右依次为: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棕黄色调酝酿了怀旧的浓郁气氛,同时也暗含了“五大导师”的各自境遇。(李济当时仅为导师,画中五位为拥有教授级导师,李济后来学问事工的成就不在吴宓之下)。
居中的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自沉的日子在阴历五月五日纪念屈原投江前2日)晚号观堂,胡适、顾颉刚等人推荐他担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王国维推而不就院长职,仅任教职。公认为“首席导师”,他一生献与学术研究,女儿回忆他没有“娱乐”概念。笔耕不辍的同时学贯中西,从日文转译的哲学著作中开辟了他的学术研究之路,之后在多个学术领域开疆拓土: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诸多领域成就卓著。主讲《古史新证》、《说文》、《尚书》课程。其著名语录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文学小言》一文中说到,“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王国维左侧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虽居侧,但身材宽厚、更向前靠,五人中占据最大的画面部分,他是近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文化启蒙大师,56年短暂生涯留下1400多万字的著作,涉及人文社科各个领域。主讲《历史研究法》、《儒家哲学》、《中国文化史》等课程。与王国维的开辟全新学术领域不同,梁启超的着眼点在于民智的提升,即使毛泽东、周恩来、胡适等都曾是梁启超的忠实读者。最早提出“近日最重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直接影响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文学观念,梁启超反复提及的名言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最能代表他的启蒙理念和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其后代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持续至今,应该说是他理念的的最具体体现。
王国维右侧的是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突出的家学渊源和世家子弟的傲气与才气让他重点研究领域生僻而跨学科,被称为“绝学”,主讲课程有《武则天与佛教》、《元白刘诗研究》、《古代碑志与外族有关系者之比较研究》。陈寅恪在“五大导师”中唯一的右手握书,可谓将不问政治、专一学术的学者本色坚持到底,最肃穆的神情代表了他最有历史洞察力的眼光。其著名语录是“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往往与道德标准及社会风习之变迁有关。当其新旧蜕嬗之间际,常是一纷纭综错之情态,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这句话对他自己、国学院的其他导师和民国时代的多少人可谓一语成谶!陈寅恪在岭南最后的岁月就是这个评语的最佳事例。
陈寅恪右侧颔首自顾而未前视的吴宓(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与陈寅恪早年共游学于美国哈佛等学校,多年潜心研究《红楼梦》,最早引入中西比较文学理论,被尊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之父。吴宓对于清华国学院的成立诸多事务、人事工作可谓事必躬亲,是左侧四位大师顺利研究授课的主要支持者。他1906年开始记日记,直至文革后期,千万字的日记是整个20世纪著名的私人观察史。其日记中有与陈寅恪的谈话记录称“若中国之实业发达,生计优裕,财源浚辞、则中国人经商营业之长技可得其用,而中国人当可为世界之富商,然若冀中国人以学问、美术等之造诣胜人,则决难必也。”可谓洞见当下。
画面最左侧的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4日)唯一西装革履者,清华国学院讲授《音韵学》、《语言学》、《方言学》、《中国乐谱乐调》课程,后1938年远赴美国任教,与其他四人国内后期际遇相反,无视卓越的天分将大部分精力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通课程教授,反而境遇最佳,终身锦衣玉食,安然在美国大学退休,得到善终。他的名言是“我对于艺术的兴趣仿佛是男人对女人的爱,热就热到出火苗儿的程度。可是热度减了的时候,好像就是离开了伊,也能够过似的;回头又想念伊起来,可是又觉得没有伊,我的生活全没有光彩似的了。”
未入画的李济(1896年7月12日-1979年8月1日),又名李济之,与徐志摩同船赴美,又同进克拉克大学,而且同住。作为中国第一位考古学家,曾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宣誓自己不买任何古物,提议故宫博物院职员私人不得购藏任何古物。学问之外的高风亮节更值得今人赞叹。
迈入二十一世纪之后,2009年11月1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曾低调宣布复建,它公布了由饶宗颐题词的新的院训“宽正、沉潜、广大、高明”,延聘当代知名文化学者陈来、刘东、李伯重、刘迎胜、姚大力为教授;它还延续梁启超创办“讲学社”的开放学风,设立了纪念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的“三大讲座”,邀约海外名师来清华园内授课。又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以此为依托开展了院史工程,但是不再招收任何学生,不设课程讲授。九十一年前的清华国学院永远成为了一段历史传说。不知在未来的2025年百年诞辰时,清华国学院能否在曾经的旧址再现一段传奇。
yinliang055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85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里的武则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