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哪些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
[内容摘要] 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获得知识技能,从而培养数学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应用能力、思维方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能力&&& 培养
&&&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其自身具有传输的网络化,信息呈现的多样化,信息存储的光盘化等特点,让我们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方案,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同时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可以说,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所在。
本文试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活动和实践,谈谈在实施信息技术过程中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数字化教学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知识建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试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孩,他们还处在无意识的注意中,要使他们能自主地去发现,探究,必需要有使他们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因此,如果我们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实施课程教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就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使得数学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快捷化。同时,信息技术的介入,将抽象的原理、公式具体化,并宏观的展现出来,使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动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创造出一个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数学情景,从而吸引学生、产生兴趣,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如:“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用传统教具很难讲清楚。在授课时,把这一内容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如果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电脑课件动态演示:先把直立放着的圆柱倒过来,显示出圆柱的底,把底面的圆平均分成8份、16份等,一直往上分割到另一底面……,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感兴趣,吸引他们认真观察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分割后会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是长方体吗?有了这样的学习目标,就会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研究并促进学生完成由假设到求证的自主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数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在信息化的环境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切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合作交流的环境,使他们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发现更多的知识,在合作中证实并发现自己的能力,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互相交换他们,结果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互相交流它们,结果,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从中隐藏着许多新异的思维,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
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中,能很好地完成合作学习过程。如:在教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如果是传统的教学,学生学习范围只限于课本所给的几个数,教师教学生怎样读、写,学生学起来枯燥,虽然很快的撑握知识,但这样教学目标单一。在实施“整合”教学时,课前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数学网站或书目,同时教师也准备与数字有关的资料。上课时,大量的信息来自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学生争相发布自己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如:全世界土地面积大小,观看NBA球赛的人数有……等等。通过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不再感到读数、写数的枯燥,整个活动中,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师生之间的交互协作学习方面提供了一个可控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人机交互,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环境,使学生很快完成新课的学习。整个课堂的氛围也让学生尝到了在信息化的环境和资源里合作学习的好处,从而培养合作意识。
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三、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吉林省教育学院彭景廉教授在其论著《数学,将给孩子的明天留下什么》中写道:“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是学习数学的本源。”
用数学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单只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教给学生怎样运用数学观点、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里,把数学知识进行信息化处理,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并能建立虚拟学习环境的特点,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巧妙结合到学生生活中,用学生身边的事来解释数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同时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知识后,用网络模拟商店购物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商品买卖交易的小游戏,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这样既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深入生活。
又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多媒体电脑屏幕上显示甲方到乙方的公路示意图,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甲方和乙方相向而行,在乙方站标出:至甲方2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130千米;在甲方站标出:至乙方26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经过1.5小时相遇。然后教师提出:从刚才的情景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下来,让学生从模拟的环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加强了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及知识的应用。
四、在信息化的环境里,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即从不同的角度、方面、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教师善于利用教材、信息资源,挖掘教材资源中创造性的思维因素。在学习指导中,教师设法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不让固定的观念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改造、深化,使学生感到问题的“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摆脱传统、固定的思维模式的约束,做出与从不同、富有创见的设想和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好解法。从而开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整合"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定与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它拓展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习思维的闸门,它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接触电脑网络的机会,更使学生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今天,掌握了一种学习的工具,增强了学习的能力。
例: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使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有透彻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和思维的信息化环境,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制作填分母、分子、分数的题目,通过网络发布到学生机上,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出表示的意义;同时,课前我结合分数意义这方面的知识通过互联网收集具有创造性因素的信息资源,存入网络教室建立的虚拟网站上,让学生进入网站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从多方面去思考,进行练习,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的变通性、独创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不仅能够能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提高数学综合能力,而且还能够发挥个性,培养情感,为发展创造提供了可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文章录入:bsxxmjp&&&&责任编辑:bsxxmjp&
【】【】【】【】【】
上一条文章:
下一条文章: 没有了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广西百色市教育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百色市城北二路33号 邮编:533000 编辑部电话: 投稿邮箱: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例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例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5|
上传日期: 00:24:1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例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官方公共微信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3年
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摘要】:正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课题,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创新特点的新型教学形式。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有效地改进课程教学、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5【正文快照】: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课题,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创新特点的新型教学形式。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桂英;;[J];职业;2010年05期
张新祝;;[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年02期
罗爱玲;;[J];科技资讯;2010年01期
庄惠芬;;[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李小娟;;[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2期
王桂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04期
徐光昕;孙有才;;[J];中国农村教育;2010年02期
狄富娣;王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王彦荣;;[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2期
苗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晓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雷少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罗德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张勇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唐廷祚;李晓霞;;[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刘洁民;;[A];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邓玫;;[A];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方艳溪;;[A];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钟卫稼;;[A];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洪双义;张焱;杨之;;[A];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柯进;[N];中国教育报;2010年
四川省大邑县韩场镇学校 胡铜 姜栋财;[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邵芳卿;[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杨晋文 杏花岭区第一中学 原太原三十四中;[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张玉萍;[N];伊犁日报(汉);2010年
刁成莉;[N];伊犁日报(汉);2010年
谭志勇 通讯员
董瑞;[N];人民公安报;2010年
安勇 徐亨通
杨贵硕;[N];科技日报;2009年
李鹏;[N];北京科技报;2009年
泰州市大冯中心小学 张晓明;[N];江苏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世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郭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魏佳;[D];西南大学;2009年
张辅;[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李淑文;[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范文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朱华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彭智勇;[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顾继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姚静;[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喜玲;[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赵娱;[D];扬州大学;2009年
马艳;[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左鑫睿;[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赵园园;[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张旭梅;[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张帆;[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任晓峰;[D];苏州大学;2009年
钱炎;[D];苏州大学;2009年
艾艺红;[D];西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