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起重机在气温低于于15还会潮湿吗?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大环境的影响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CO2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在20世纪,全球平均近地面气温上升了约0.60℃。近年来,我国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我国平均地面气温也已显著变暖,变暖幅度约为1.10℃,明显高于同期全球或半球平均增温速率。这种变化对我国大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我国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沿海处于全球生成台风最多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年平均每年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27.3个台风中,有22个在我国登陆,居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各国之首。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每年10—15个,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增水,若与天文大潮相遇,将形成严重的风暴潮灾害。  国家海洋局在《一九九五年中国海平面公报》中指出,总的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存在趋势性的上升,全国沿海年间海平面比常年(年)平均偏高2.3cm。目前,我国沿海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仍以排入江河入海为主。海平面上升,潮流对入海河流的顶托作用增强,河流水位被迫抬升,导致城市自流排水发生困难,泵站抽排效率降低,市面积水时间延长,积水加深,防洪标准降低。可以预见,随着未来海平面的上升,这种影响将更为显著。此外,伴随海平面相对性上升,还会引起海洋咸水入侵。长江口咸水入侵现象,是由于长江枯水期径流减少,涨潮时咸水上溯长江口内,进入黄浦江,甚至还会沿长江上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长的大陆岸线和14000公里长的岛屿岸线,沿海地区包括辽宁等12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5%。1992年沿海地区人口达4.75亿,占全国人口的41.2%,而其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的60.2%.54.7%和53.9%,外贸进出口总额则占到全国的90%。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气候变暖对沿海的影响势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气候变暖对我国非沿海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量.温度以及由此引发的综合效应。随着气温的升高,我国最低气温小于0℃的霜冻日数明显减少,尤其是近几年来减少更多,北方寒冷季节变暖更为明显,无霜期进一步增长。气候变暖将直接影响到降水和冰雪的变化,近30年来,北半球平均雪盖范围减少了约10%。我国降水量趋势变化虽不明显,但降水形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黄河流域.海河降水量出现下降趋势。长江中下游多数地区暴雨日数明显增加。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发大水,而北方及黄河流域却旱情加剧。  但由于地区差异,气候变暖不一定都表现为不利的方面。例如,作为河西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形成区的祁连山区,由于降水较丰富,气温远低于周边地区,未来的几十年后气温的升幅不会很大,并且伴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量亦有所增加,出山径流仍将按目前的自然规律与趋势缓慢变化,因此全球增温对本地区出山径流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小题1: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CO2等温室气体所造成的。B.自古至今,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只是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气候变暖的现象才变得明显。C.在20世纪,全球平均近地面气温上升了约0.60℃;后半世纪,我国平均地面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0℃。D.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大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在增温方面的影响大于对同期全球或半球的影响。小题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大环境产生的影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每年生成的台风越来越多,每年27.3个台风形成的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B.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河流水位被迫抬升,导致城市自流排水发生困难,市面积水时间延长,积水加深,防洪标准降低。C.伴随海平面相对性上升,还会引起长江口咸水进入黄浦江,甚至还会沿长江上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D.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我国降水形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江中下游多数地区暴雨日数明显增加,而黄河流域.海河降水量出现下降趋势。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的影响绝对都是负面的。B.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干旱的地区更干旱,湿润的地区降雨更多。C.全球气候变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远远大于非沿海的内陆地区。D.气候变暖使得北半球近30年来平均雪盖范围减少了约10%。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大环境的影响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CO2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在20世纪,全球平均近地面气温上升了约0.60℃。近年来,我国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我国平均地面气温也已显著变暖,变暖幅度约为1.10℃,明显高于同期全球或半球平均增温速率。这种变化对我国大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我国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沿海处于全球生成台风最多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年平均每年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27.3个台风中,有22个在我国登陆,居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各国之首。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每年10—15个,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增水,若与天文大潮相遇,将形成严重的风暴潮灾害。  国家海洋局在《一九九五年中国海平面公报》中指出,总的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存在趋势性的上升,全国沿海年间海平面比常年(年)平均偏高2.3cm。目前,我国沿海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仍以排入江河入海为主。海平面上升,潮流对入海河流的顶托作用增强,河流水位被迫抬升,导致城市自流排水发生困难,泵站抽排效率降低,市面积水时间延长,积水加深,防洪标准降低。可以预见,随着未来海平面的上升,这种影响将更为显著。此外,伴随海平面相对性上升,还会引起海洋咸水入侵。长江口咸水入侵现象,是由于长江枯水期径流减少,涨潮时咸水上溯长江口内,进入黄浦江,甚至还会沿长江上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长的大陆岸线和14000公里长的岛屿岸线,沿海地区包括辽宁等12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5%。1992年沿海地区人口达4.75亿,占全国人口的41.2%,而其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的60.2%.54.7%和53.9%,外贸进出口总额则占到全国的90%。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气候变暖对沿海的影响势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气候变暖对我国非沿海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量.温度以及由此引发的综合效应。随着气温的升高,我国最低气温小于0℃的霜冻日数明显减少,尤其是近几年来减少更多,北方寒冷季节变暖更为明显,无霜期进一步增长。气候变暖将直接影响到降水和冰雪的变化,近30年来,北半球平均雪盖范围减少了约10%。我国降水量趋势变化虽不明显,但降水形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黄河流域.海河降水量出现下降趋势。长江中下游多数地区暴雨日数明显增加。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发大水,而北方及黄河流域却旱情加剧。  但由于地区差异,气候变暖不一定都表现为不利的方面。例如,作为河西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形成区的祁连山区,由于降水较丰富,气温远低于周边地区,未来的几十年后气温的升幅不会很大,并且伴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量亦有所增加,出山径流仍将按目前的自然规律与趋势缓慢变化,因此全球增温对本地区出山径流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小题1: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CO2等温室气体所造成的。B.自古至今,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只是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气候变暖的现象才变得明显。C.在20世纪,全球平均近地面气温上升了约0.60℃;后半世纪,我国平均地面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0℃。D.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大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在增温方面的影响大于对同期全球或半球的影响。小题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大环境产生的影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每年生成的台风越来越多,每年27.3个台风形成的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B.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河流水位被迫抬升,导致城市自流排水发生困难,市面积水时间延长,积水加深,防洪标准降低。C.伴随海平面相对性上升,还会引起长江口咸水进入黄浦江,甚至还会沿长江上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D.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我国降水形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江中下游多数地区暴雨日数明显增加,而黄河流域.海河降水量出现下降趋势。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的影响绝对都是负面的。B.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干旱的地区更干旱,湿润的地区降雨更多。C.全球气候变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远远大于非沿海的内陆地区。D.气候变暖使得北半球近30年来平均雪盖范围减少了约10%。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大环境的影响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CO2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在20世纪,全球平均近地面气温上升了约0.60℃。近年来,我国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我国平均地面气温也已显著变暖,变暖幅度约为1.10℃,明显高于同期全球或半球平均增温速率。这种变化对我国大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我国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沿海处于全球生成台风最多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年平均每年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27.3个台风中,有22个在我国登陆,居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各国之首。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每年10—15个,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增水,若与天文大潮相遇,将形成严重的风暴潮灾害。  国家海洋局在《一九九五年中国海平面公报》中指出,总的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存在趋势性的上升,全国沿海年间海平面比常年(年)平均偏高2.3cm。目前,我国沿海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仍以排入江河入海为主。海平面上升,潮流对入海河流的顶托作用增强,河流水位被迫抬升,导致城市自流排水发生困难,泵站抽排效率降低,市面积水时间延长,积水加深,防洪标准降低。可以预见,随着未来海平面的上升,这种影响将更为显著。此外,伴随海平面相对性上升,还会引起海洋咸水入侵。长江口咸水入侵现象,是由于长江枯水期径流减少,涨潮时咸水上溯长江口内,进入黄浦江,甚至还会沿长江上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长的大陆岸线和14000公里长的岛屿岸线,沿海地区包括辽宁等12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5%。1992年沿海地区人口达4.75亿,占全国人口的41.2%,而其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的60.2%.54.7%和53.9%,外贸进出口总额则占到全国的90%。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气候变暖对沿海的影响势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气候变暖对我国非沿海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量.温度以及由此引发的综合效应。随着气温的升高,我国最低气温小于0℃的霜冻日数明显减少,尤其是近几年来减少更多,北方寒冷季节变暖更为明显,无霜期进一步增长。气候变暖将直接影响到降水和冰雪的变化,近30年来,北半球平均雪盖范围减少了约10%。我国降水量趋势变化虽不明显,但降水形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黄河流域.海河降水量出现下降趋势。长江中下游多数地区暴雨日数明显增加。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发大水,而北方及黄河流域却旱情加剧。  但由于地区差异,气候变暖不一定都表现为不利的方面。例如,作为河西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形成区的祁连山区,由于降水较丰富,气温远低于周边地区,未来的几十年后气温的升幅不会很大,并且伴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量亦有所增加,出山径流仍将按目前的自然规律与趋势缓慢变化,因此全球增温对本地区出山径流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小题1: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CO2等温室气体所造成的。B.自古至今,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只是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气候变暖的现象才变得明显。C.在20世纪,全球平均近地面气温上升了约0.60℃;后半世纪,我国平均地面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0℃。D.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大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在增温方面的影响大于对同期全球或半球的影响。小题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大环境产生的影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每年生成的台风越来越多,每年27.3个台风形成的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B.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河流水位被迫抬升,导致城市自流排水发生困难,市面积水时间延长,积水加深,防洪标准降低。C.伴随海平面相对性上升,还会引起长江口咸水进入黄浦江,甚至还会沿长江上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D.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我国降水形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江中下游多数地区暴雨日数明显增加,而黄河流域.海河降水量出现下降趋势。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的影响绝对都是负面的。B.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干旱的地区更干旱,湿润的地区降雨更多。C.全球气候变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远远大于非沿海的内陆地区。D.气候变暖使得北半球近30年来平均雪盖范围减少了约10%。科目:最佳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D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您(@)目前可用积分:313611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贴]地球发烧:国人会是下一批气候难民吗?
1322 次点击
14:01:16 发布在
今年入夏以来,中国江西、湖南等地连日遭遇暴雨袭击,而华北、黄淮、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在上海,持续高温打破了136年来最早入夏的纪录,种种迹象,是不是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呢?气候越来越怪异,坊间的相关议论总将其归罪于“全球变暖”,事实上,不止中国人,全地球人都试图找到“怪异”的成因以及应对之策。今年6月16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影响》报告。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政府部门公布的首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也被英国《卫报》视为美国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研究全球变暖对美国影响的报告。奥巴马试图通过此举,在气候变化立法上争取更多大众支持:他想让美国公众知道自身面临着什么威胁,从而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出抉择。报告说:到了本世纪末,全美平均气温或将上升2.2―6.4摄氏度。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夏季可能延长到100天甚至更多;西部变得更加干旱;中部地区可能比其他地方都要热;北部更加潮湿,一些寒冷地区可能会迎来暖冬。上升的海平面将威胁到低洼地区,强风暴、风暴潮会波及墨西哥湾、大西洋和阿拉斯加地区……几乎是在同时,英国环境部长希拉里?本(Hilary Benn)公布了《2009英国未来气候预测》。该预测利用最新资料详细地阐述了英国正面临的气候威胁,也得出了相似的观点――夏季气温不断升高、极端天气更加频繁、海平面上升……而且比以往的政府预测更加悲观。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把目前世界范围内温室气体的排放界定为中度排放,到21世纪80年代――我们子孙辈生活的年代――英国将面临以下问题:夏季平均气温将升高2―6摄氏度,对南部城市特别是伦敦来说影响明显;东南部夏季平均降水量减少22%(这一地区现已出现水资源紧缺问题);西北部冬季平均降水量将增加16%,出现洪灾的可能性增大;海平面升高36厘米……再把视线转向中国,它的气候现状和未来是怎样的画面?根据联合国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报告,中国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国家之一。冰川融化、土壤沙漠化、地表温度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高正给中国带来洪灾、干旱、农作物减产、家畜饲养不稳定、海岸线破坏和森林退化等一系列灾害。这些灾害又将导致食物和水资源匮乏、疾病多发和传播以及移民等问题。比如,亚太地区的台风北移将导致相关省份(如福建省)面临更强、更频繁的台风。我国曾在2007年2月首次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当时研究发现,最近5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摄氏度,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流域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今年入夏以来,中国江西、广西、湖南、福建等地连日遭遇暴雨,尤其广西柳州遭受重大洪灾,而华北、黄淮、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在上海,持续高温打破了136年来最早入夏的纪录,还出现了入梅晚、出梅早的“非典型”型黄梅天。种种迹象,是不是气候变暖作怪?“最近好多人都很关注这些问题,但是具体从科学角度来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很复杂,不管是洪涝还是干旱,都不是单因素造成的。如果没有气候变暖,气候仍然会有波动,洪涝干旱等灾害仍会出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全球碳计划北京办公室主任徐明博士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提出,不能简单把极端气候事件归结为最近气候变化造成的,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出现极端气候的概率在增加。徐明解释说:“在目前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全球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全球包括海洋、陆地在内的能量分配重新改变。气候是由能量驱动的,能量改变,气候就要重新波动,造成不同地方的气候在空间、时间上出现错位和变化,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但也不完全(是增加),有些地方是减少的,例如高温地区热浪出现频率增加,而北方冷冻、寒潮等低温灾害是在减少的。对极端天气的长远预测,现在技术还远远不够。我们正利用各种模型对未来50年甚至到21世纪末的全球气候进行模拟预估,但模型之间差异大,存在不确定性。当然,存在不确定性也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坐等观望,这是个风险管理的问题――不像是投资股票是个小规模风险管理,影响的只是个人――而是对整个地球的影响。所以,不见得说现在的气候波动一定会在将来导致某个具体的灾难性事件,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承受住这个变化趋势带来的逐渐加大的风险。”徐明提醒,极端天气不只是高温极端,还可能出现另一个极端,就是突然变冷,“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去年年初我国发生的冰雪灾害就被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这就关系到在适应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怎么防灾:既要防洪又要防旱,既要防暑又要防寒,难度高,成本大。从人类历史上看,真正危害人类文明的并不是气候变暖本身,而是变暖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变冷,具有毁灭性。”根据2007年评估报告的预测版本,205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2.3―3.3摄氏度,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增加5%―7%。华南地区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显著,预计到2100年的上升范围是60―74厘米,这将对珠江三角洲等低洼地区带来严重影响。2010年,我国将正式发布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把每个国家的未来连接起来,就得到地球的明天――G8峰会召开前夕,旨在救援全球饥贫人民的国际乐施会组织称,由于气候变化会导致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改变降雨规律,部分主要作物生长将受影响,“上百万农民将不得不放弃种植传统作物”,数百万人可能因此受灾,饥饿或将酿成本世纪的人类悲剧。乐施会项目研究员约翰?马格雷说:“农民们都在说着相同的事情:季节不像以前那么分明;降雨量愈加不可预计,而且降雨时间在减少;反季节的风暴、浓雾和暴雨现象越来越频繁。”世界上最重要的两样农作物――大米和玉米――产量会下滑。2020年,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非洲地区和印度大部的玉米预计减产15%甚至更多。与此同时,气温攀升还将影响到工厂生产作业,工人需要更多休息时间,户外工作者更容易口干舌燥。处于热带地区的城市会变成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热岛效应会使热带城市夜间气温上升达10摄氏度,给当地居民带来痛苦。乐施会的报告估计,到2050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因高温引发的死亡率将是现在的6倍,伦敦是5倍,加利福尼亚可能是2―7倍;现在在印度德里,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当地人口死亡率就增加4%,泰国曼谷为6%。这不是恐吓。全球变暖,离我们不远。谁是下一批气候难民?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至少有2亿“气候难民”,许多非洲国家将是重灾区。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13厘米。长江三角洲地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70厘米。撰稿?邵乐韵(记者)气候难民何去何从去年10月,穆罕默德?纳希德当选了马尔代夫的新任总统。41岁的年轻总统身上担子不轻。马尔代夫,这个常住人口不超过40万的亚洲岛国正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据联合国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预测,今后一个世纪内海平面将上升60厘米,马尔代夫近1200个岛屿中的大多数将会消失。担心家园一旦“沉沦”国人无处立足,上任后不久,纳希德就推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计划:从国家旅游收益中拨款,结合发达国家资金援助等,建立一个主权基金,以便能在别国购买土地,在危急时刻让国民有安身之处。印度和澳大利亚都是马尔代夫的考虑对象。但是,几乎没有马尔代夫人愿意就这样离开自己的家园,总统纳希德心中也清楚,动用主权基金搬迁国家是下下策。所以为了避免沦为气候难民,马尔代夫人也在想办法通过环境监测、减排技术等改善本国的气候环境。今年3月中旬,马尔代夫政府宣布,要在10年内成为世界上首个“碳中和”国家。对于孟加拉、荷兰等人口高密度的低洼国家,或许还能期待马尔代夫的“碳中和”研发技术能给它们带来参考。而对于巴布新几内亚外海的卡特里特岛上的居民来说,“10年”却是个奢侈的概念。卡特里特岛平均海拔只有1米,本身是座零碳排放的环状珊瑚岛(岛上没有什么现代工业设施)。可是,升高的海平面不会因为它是零排碳就特意绕道。20多年来,高涨的水面以及不断来袭的风暴正慢慢吞噬着这座仅2600人口的小岛。岛民们曾试图挽救小岛,但每年,海水仍会涌上岸来,冲倒房屋,污染淡水。去年底,卡特里特岛再遭惊涛拍岸,担惊受怕的岛民不得不做出搬迁决定:今年4月,岛上首批5个家庭搬到对面的布干维尔岛,为其他岛民打前站……无独有偶,据《纽约时报》报道,另一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已经与新西兰签订协议,全国国民将陆续“搬迁”到新西兰。据新西兰方面2007年透露的数字,已有5000多名图瓦卢人在新西兰安了家。IPCC研究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风暴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有增加趋势,这与热带海洋表面气温的不断上升有密切关系。联合国近日发布的一份全球减灾评估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超过6亿人(总人口的10%)居住在海拔10米以下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这些人中,3.6亿人居住在城市(占全球城市人口13%),2.47亿人生活在低收入国家”。全球平均每年有7800万人受到飓风、台风等海洋风暴影响,另有160万人受到这些风暴引发的风暴潮影响。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至少有2亿“气候难民”,许多非洲国家将是重灾区。气候变化催生的难民所面临的,还不仅仅是解决食物和栖身地的问题,正如《纽约时报》评论所称,还有在新的环境下文化及身份的认同问题。解决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不只是几个国家的责任,更是全体人类的责任。不过,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IED)人类居住研究项目的高级研究员塞西利亚?塔克里(Cecilia Tacoli)博士指出,对于气候变化和移民的关系,从科学角度仍需更谨慎地下判断。塔克里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现在提到“气候移民/难民”或“环境移民/难民”,大家似乎就假定环境变化与移民必有直接联系。这种观点将“气候移民”过于简化了,因为人类迁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非环境因素,而且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的预测尚存不确定性。“从以往经验中,即便已经有搬迁的例子,大多也是短途短期的,主要受制于干旱或土地恶化;至于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地区,真正实行迁移的例子和人数相对还是少数。主要还是取决于居民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国家整体的安置策略。当然,迁居不失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选择。”曾有新闻称,2006年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飓风侵袭后,约有25万受害者不愿再回到原来的住处,而在别处安家,对此塔克里分析说:“在卡特里娜飓风中受灾的人群不同,受灾程度也不同。当时尽管知道飓风要来,很多穷人还是没有离开新奥尔良,因为他们没有离开的工具,而且大多数(穷)人需要积攒周薪来凑够离开受灾地区的费用。后来没有再回到原来城市的人中,则包括那些无力重建家园、或失去工作的人。”特克里说,马尔代夫、卡特里特等例子的确都能表明气候变化和移民有关,见微知著,现在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谁已经开始搬迁了,他们有什么力量支持,没有能力搬迁的人将怎么办……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近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其中,上海为11.5厘米,天津19.6厘米。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13厘米。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人口稠密、经济活动活跃频繁的地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70厘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徐明博士说,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最直接威胁就是海平面上升,特别威胁到沿海地区,风暴潮等将给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特别是湿地系统带来破坏,也影响到航运工程。“对上海来说,海平面上升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海水倒灌――也不是说(海水倒灌)完全是气候变化造成的,它还与三峡水位运行管理、我们对长江上游水资源的管理调度有一定关系――但可以说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这个过程,或者说是这两个因素叠加造成的,那样损失更大。”徐明强调,河口存在的风险应该引起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的警觉,管理上要引起重视。一方面,加强长江上游的水资源运行调配,同时考虑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叠加效应,另一方面,要对沿海堤防进行加固,“以前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基本都不考虑这点,因为会增加成本,但是当初不考虑,将来如果堤防失去防护作用了再重新加固,风险损失会更大。例如这些年世界银行投资4个多亿在华北地区支持农业灌溉建设,前年项目基本快完工了,却发现因为华北出现干旱,降水减少、地表温度升高、径流减少,没水可饮了。原来设计的时候没想到这个问题,现在基本成型了也改不了了。这是个风险管理优化的问题。” 这是一次巨大的商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明确无疑的挑战,同时也将在下一个世纪里成为商业领域最强有力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是一个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机遇”,“如果科学家们预测正确,那么这也将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撰稿?邵乐韵(记者)“向大海里扔冰块”“伟大的政治家们想到了对抗全球变暖的便捷途径:2063年开始,我们不停地向大洋丢进一个巨型冰块,随着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投入大洋的冰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全球变暖问题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当然不是真的,只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开的一个讽刺玩笑。对抗全球变暖问题,不是臆想。需要改变现实的魄力。前不久在意大利拉奎拉落幕的G8峰会上,八国声明,同意和其他国家一起,在2050年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其中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并以工业化前的水平为基准,将全球温度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内。这份声明以宏大的减排目标向限制全球变暖迈出了一小步,却也招来质疑:环保人士批评,声明只是由去年“慎重考虑”转为达成“共同愿景”,实际上毫无进展。首先,八国集团未能就2050年减排目标的基准年达成一致;其次,上述减排目标仍然有待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同意。相比之下,发展中五国领导人划定的标准更明确些:发达国家应在2012年后率先进行减排,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至少25%―40%,2050年减排80%―95%。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2摄氏度”的共识表示欢迎,但是“为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通过新的减排协定,各国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如果今年各国(在这方面)没有进展,就会错过一个独特的、可能不会再出现的历史机遇”。巨大的商机潘基文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到“机遇”这个词,不光指限制气候变暖的机遇,也指走出当下金融危机的机遇――换一个角度看,金融危机不是最可怕的,比它更可怕的是气候危机!今年5月24日,一场云集了全球500多位商界精英的气候变化世界商业峰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当时潘基文致辞说,对于经济而言,应对气候变化不是拖累而是“再好不过的机遇”:“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明确无疑的挑战,同时也将在下一个世纪里成为商业领域最强有力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是一个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机遇”,“如果科学家们预测正确,那么这也将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潘基文呼吁,在节能、新能源和减排技术方面领先的与会企业要争当先锋,促使全球经济向“更清洁、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富人的游戏。在减排大趋势下,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经济转型中占据主导。小布什执政时期的美国政府曾以保护美国经济为由拒签《京都议定书》,现任总统奥巴马则说:“我就职以来一直在考虑如何看得长远一些,在眼前危机过后,寻找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7月底落幕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美两国达成了有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谅解备忘录,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表达了在美中节能技术方面开展合作的迫切愿望。在备忘录的框架下,一方面,中国可以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当作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美国也找到了振兴国内经济的新方向。中国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表现也受到了肯定。7月4日,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专栏撰文称,旨在生产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技术将是下一个巨大的全球性产业,中国已经参与进来,而且规模极大。你或许认为中国只对不顾污染追求经济繁荣感兴趣。这在过去没错,但现在不这样了。中国愈发认识到必须走绿色环保道路。“当中国开始大规模这样做,开始研发太阳能、风能、核能和节能技术时,美国人要当心了。美国将不仅仅从中国购买玩具,还将从中国购买美国的能源未来。”英国也在寻找经济复苏的支点。今年6月底,英国发布《通往哥本哈根之路》气候变化公告透露,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低碳技术和绿色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3万亿英镑,在英国从事低碳行业工作的人已达88万。英国首相布朗相信,发展低碳经济将是帮助英国走出当前经济低谷的关键:“如果我们愿意为未来投资的话,在经济复苏中,一种截然不同的经济类型将会出现。英国会有一个强大的成功的未来。”新能源主导未来许多国家也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新能源政策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比例的20%。撰稿?陈 冰(记者)各国“新政”在金融危机面前,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奥巴马指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是一套以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为内容的绿色能源战略计划,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增加就业岗位、摆脱经济衰退和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战略产业。他们计划在未来3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占发电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有分析人士预言,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或许会如同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样,将彻底改变了此后10-20年世界发展的面貌。美国的新能源战略将是世界能源革命的开始,由此催生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势必会给美国乃至世界能源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除美国外,许多国家也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各国则在能源供给安全、可再生能源、能源税、能源技术、市场自由化、能源效率和能源战略储备等方面陆续制定了大量法律规范条例。新能源政策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比例的20%。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新能源”变革之中。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中国进入开发“新能源”的快车道。国家能源局6月初表示,即将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光伏及核电运行的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5亿千瓦、2000万千瓦和8000万千瓦。同时,对众说纷纭的新能源概念,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也给出了解释,“关于新能源很难界定,各国的说法都不一。”而从能源科技的角度看,“替代矿物”能源的办法确实有很多种,中国此次写入新能源规划的有6种,它们被分为两大类,一个方面是关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另一方面,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说对煤炭清洁的高效利用,比如说车用新型的燃料,以及智能电网。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主要应用有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发电等。受限于原材料过于分散和制造工艺的缺陷,生物质能的成本一直偏高,并没有形成大规模效应。而且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加剧粮价上涨和贫困国家的饥荒风险,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因为生物质能尤其是能同汽油混合使用的乙醇和生物柴油主要从玉米、甘蔗、黄豆及油棕等农作物中所提取。当下的生物燃料行业早已没了前几年的意气风发。困扰整个生物燃料行业发展的问题是,除了国家补贴之外,目前似乎很难找到太好的盈利方式。截至目前,国内有5个燃料乙醇项目,分别是黑龙江华润酒精、安徽丰原生化、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和中粮广西木薯项目。即使是国内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之一丰原生化(由中粮控股),也必须依靠国家补贴才能勉力而为。在 “与民争粮”的争议声中,人们发现燃料乙醇消耗的资源(如土地、化肥、环境污染等)比其所能提供的还要更多――在我国一般是3.5吨玉米做1吨乙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0.6―0.8吨煤。据研究数据显示,用玉米制乙醇对能源开发和减排CO2贡献甚微。而中国玉米价格却在过去两年来上涨了40%。相关专家更是指出,只有在石油价格保持在80―90美元/桶的区间时,作为替代能源的生物燃料才会有优势。在摒弃了玉米、小麦作为乙醇燃料的初级阶段之后,人们又将视野投向了薯类和甜高粱。但与生产1吨燃料乙醇仅需3.3吨玉米原料相比,18吨甜高粱过高的成本运输令企业难以承受。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认为,燃料乙醇原料供应不确定,存在供应风险(价格上涨、供给的季节性、运输问题、种植结构调整等),刚性需求对应柔性供给。“传统非粮作物作为乙醇原料比较竞争优势不明显。”现在,人们又认为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纤维素将是燃料乙醇的发展方向。不过如何降低成本、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仍然是一个难题。太阳能毫无疑问,中国光伏发电潜力的确非常巨大。统计显示,中国现有大约40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屋顶面积40亿平方米,加上南立面大约50亿平方米可利用面积,如果20%安装太阳能电池,可以装100GW。此外,中国有着大片的沙漠、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沙漠化土地,总计约120万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安装40MW太阳能电池,2%的荒漠即可安装1000GW,是中国当前电力装机的两倍。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有关研究预计,2020年中国大型荒漠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将达到200MW。不过,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并未启动起来。核心问题还是发电成本太高,影响了大规模推广。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局限性导致了对电网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目前,全国已经建成100多个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但仅有2个项目在2008年6月份刚刚拿到4元/kWh的上网电价,光伏发电的审批程序和电价核准程序也还不明确;此外,电力部门还没有真正接受光伏发电,由于光伏发电不连续的特点,电力部门认为只是增加了发电量,没有增加实际可调度的电力装机。一个最具黑色幽默的例子是,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在自家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作为全中国目前唯一一个自己发电并且与国家电网实现并网的家庭,从2006年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电超过4000度。这种情形在全世界太阳能发电推广最快的日本并不鲜见,它已经有超过1/6的家庭变成了“绿色家庭电厂”,并且享受政府补贴。但在中国,赵春江却不得不“付费”向电网送电。因为电力公司为了防范窃电,安装的全部都是正向运转的电表。也就是说,不管赵春江是从大电网里下载用电还是将太阳能发的电上传到大电网,电表的读数都在增加。2008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约2600MW,占世界产量的32.9%,但当年中国的光伏安装量只有40MW,仅占全球安装量的0.73%,占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1.54%,这意味着,中国太阳能电池98%以上的需求都在国外。这个尴尬的结果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把清洁送到全世界,把污染留给了自己”。也许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将是太阳能大发展的一个契机。这届世博会将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按规划,世博会永久场馆中国馆、主题馆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电站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亚洲和中国总容量位居前列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电站,主题馆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系统规模可达2.5兆瓦,将是中国国内单体建筑上最大容量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系统,中国馆0.3兆瓦光伏电站则是结合具有传统中国特色建筑建造的BIPV并网电站。预计这两座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可达260万千瓦时,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2550吨。此外,世博中心、南市电厂和沪上生态家等场馆都将建立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按目前规划,整座世博园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4.5兆瓦,预计每年可节电约42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4100吨。另外一个好消息是,拥有中国“太阳城”之称的山东德州将于2010年9月举办世界太阳城大会,进一步探讨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美好前景。这座不甚起眼的小城,不仅是中国的太阳能生产基地,还是太阳能综合利用的典范。城市中的建筑屋顶上布满了用太阳能采暖和提供热水的太阳能收集器。市区的公园、广场、道路交通信号灯,也大量利用太阳能光电灯。其中,占地1800亩的长河公园更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全部利用太阳能照明的景区。风能风电资源无污染且取之不尽,大力开发风电资源已在全球形成共识。去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7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2亿千瓦;其中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居全球第二。尽管近年来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以年均100%的速度高速发展,但目前我国风电开发主要集中在陆上,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则刚刚起步。6月29日在上海召开的“2009中国国际海上风电和传输大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施鹏飞首次正式对外详细发布了“风电七大基地的具体产能规划及相关情况介绍”。已确定的6省区七大千万级风电基地,包括甘肃、内蒙古、新疆、吉林、河北和江苏,其中内蒙古有2个基地。到2020年,七大千万级风电基地总装机量将达12600万千瓦。其中,河北规划1080万千瓦,甘肃(酒泉)1270万千瓦,新疆(哈密)1080万千瓦,吉林2300万千瓦,内蒙古5780万千瓦,江苏1000万千瓦。“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增至1亿千瓦。”施鹏飞称。中国拥有辽阔的海域,据估算我国沿海-20米水深以内风电可开发量约7.5亿千瓦,为我国陆上风电可开发量的3倍。因此海上风电也被视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眼下,我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安装34台国产单机容量3兆瓦离岸型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的上海东海大桥东部海域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第一批3台机组已于今年4月完成吊装,第二阶段吊装工作正全面展开。明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市民将用上东海大桥海上风电机组送来的清洁电。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指出,我国发展海上风电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由于海上风电为间隙性发电,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风险。此外,海上风电场发电运行效率低,真正满发功率的时间不足10%;无功消耗大、系统稳定性差;输电损耗大,海上远距离交流传输更困难;成本高昂,机组维护困难;国内尚未制造出适合海上风电机组安装的专用船舶和设备。2006年,“桑美”台风登陆浙江苍南县,其每秒78.1米风速对苍南风电场造成毁灭性破坏,28台机组中的20台不同程度损坏,其中不少被完全吹倒、风机桨叶折断。台风登陆尚且造成如此大破坏力,台风在海上的摧毁力将更加可怕。另外一个问题是,随着大型风电场的不断增多,占用的土地也日益扩大,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又成了能源界的一大困惑。有识之士已经指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个别产业甚至出现“井喷”的势头。有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产业近5年来每年增长近150%,风电增长也是翻倍。截至2008年,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第四大风电国。但是这种“繁荣”之下却有隐忧: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或者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或盲目跟风的前兆。以风电为例,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1220万千瓦,相比并网总容量的894万千瓦,这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风电设备被闲置。我国目前有近20个省份都在申请或已建立新能源产业基地,其中大多数打出太阳能和风能牌。这让人依稀看到了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盲目扩张,然后艰难调整产能结构的影子。这些基地有多少是顺势而为,又有多少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由此看来,新能源产业还未起飞似乎就蕴藏着折戟沉沙的可能。无论是生物质能、太阳能还是风能,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令人困挠的难题。但方法肯定会比困难多。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质能源代替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之路,注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本文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邵乐韵)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不要二分法]
[局里局外银]
[主义社论口号]
[希腊半岛]
[猴看天下]
[苏格登顶]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本版块主题总数:100572 / 帖子总数:2775832
今日论坛共发帖:25091 / 昨日发帖:2100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地球发烧:国人会是下一批气候难民吗?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均气温低于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