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诗歌练习的诗歌 自创 歌颂生命

怎样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现代诗歌?求方法,最好有例文!
搜索关键词:“新诗技巧二十讲”看看吧托物言志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第一讲 诗歌中的习俗性规则:从比与意象叠加说起艾青有一首题为《给乌兰诺娃》的诗,开头有这么几句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更游行.读后,人们都会为乌兰诺娃的优美芭蕾舞姿惊叹不已,多么生动的比喻啊!如果我们再看另一首题为《姑娘》的诗,虽只有两句:颤动的虹采集飞鸟的花翎不禁感到茫然,虽然标题是明确的,但诗句中所说的“颤动的虹”与“采集飞鸟的花翎”究竟有什么联系?对前一首诗为什么一看就明白,人们会答道,它不是比喻吗.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姑娘》不也是比喻吗?我们认为虽然也是比,但它却有一个逐步扩展的过程.在诗人看,处于花季的少女是美丽的,但美到何种程度,诗人头脑中捕捉到第一印象便是挂在天边的颤动的彩虹,然而它分明又是诗人此时头脑中闪现出的种种飞鸟的羽毛,接着又有众多的羽毛编织出鲜艳夺目的花翎,实际上是一个意象叠加在另一个意象上.虽然这首诗的传达手段仍落实在“比”上,但它基本技巧便是意象叠加,而且是瞬间的印象复合.在中国古老诗歌传说中,意象说源远流长,它植根于悠久的诗歌创作.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行.”胡应麟在《诗薮》里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评杜甫诗说:“意象大小远近,皆会逼真”,沈德潜在《说诗睟语》中评孟东野诗是“意象孤峻,元气不无斫削耳”.而意象叠加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常用的技巧.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方面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同样如此.诗歌中的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作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物象相凝聚的具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意与象融合过程作了真切的描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 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 草虫之韵;皎日 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他的意思是说诗人在被外界事物的感动情况下激活了自己的想象,因而心灵就与物象一道活动,正是在这种互动的心理活动中,各种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就勃然而生.此时的“意象绝非比喻,后者与所指间的关系是‘相似’,而前者(意象)与所指间的关系不是相似,而是等同,是一体.在意象中已失去能指与所指的区别,能指即所指,二者已合为一个复合体,感性与概念(知性)完全凝聚丰收一体,它就是一个充满难以言尽的图象.”①一首诗很少是一个单一的意象,而是一系列意象的组合,它的多重组合就如同电影蒙太奇(montage)手法.所谓蒙太奇是指“用一连串画面并置形成不见于任一画面的一种抽象观念.”②诗歌中的意象叠加就是意象组合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意象的上投影着另一个意象或多个意象渗透交融成一体,如一位国外的诗歌理论家所说的“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③这种意象叠加在唐诗中可信手拈来.如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熟悉了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叠加的当代诗人更是得心应手.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此诗是诗人为1979年在此京举办的《星星画展》而写的.《星星画展》的画家与朦胧诗的诗人们几乎是同步崛起于当时文坛与画坛的,他们不约而同地各自地在媒介物展开对“文革”的非人化的反思.画家们的大但创新与强烈的批判意识震撼当时画坛,因而遭到当时一些人的非议是显而易见的.有鉴于此,诗人江河便写了这首诗为画家们仗义直言,诗中的主旨如乐曲中的固定乐曲反复出现:如果大地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在诗人看,“文革”十年恰如漫漫长夜,何时是尽头,此时人们多么渴望光明,即使星星点点的光明也是好的;“文革”十年更如万物萧疏的冬天,它的冷酷更使人们渴望春天能早日到来,于是诗中使了以下象征春天的意象叠加:谁不喜欢春天鸟满枝头朦朦胧胧象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多么美好的春天,它呈现出由听觉、视觉与嗅觉的和弦,虽然这首诗被说成朦胧诗,但人们并不觉得它是因朦胧而不可解.原因不就在于人们因熟读了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叠加认识早烂熟于心.然而们们也应看到,同为意象叠加的一些新诗,却被人说成“令人晦气的朦胧”呢?如顾城的《弧线》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少年在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它显然与人们所读新诗的思维定势有关,通常人们认为意象之间的叠加必须是它们的相似,可是在《弧线》中,四个意象之间的喻体与被喻体是如此迥然不同.可是从格式塔心理学家眼光看,这种相似应该更为宽泛,那就是尽管外表不同,仍就可以认为是相似,用他们的话说,只要是双方“力的式样”产生了同形对应,如宋词人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此时感受到的“愁”的高级神经运动力的结构与“一川烟草”的凄厉迷朦,“满城风絮”的无端困扰,“梅雨时节”的寂芜寥落等对自然界物在大脑是引起的力的式样,就产生了同形对应,这更是一种本质上的相似.在第二讲,表现与表现性的扩张中已有所述及就不再赘言了.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弧线》一诗中的四个意象,它们共同之处都是一种“弧线”.如果将它置于“文革”背景之下,诗人所要告诉我们的,那就是“文革”中的残酷与恐怖,它使人性极大地被扭曲了,人们之间除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之外,什么爱与亲情都不要了.这外在扭曲(弧线)与内在的人性扭曲,其“力的式样”岂不是同形对应.如能对因“同构”而产生的相似作上述理解,人们对北岛所写的《古寺》一诗就更体会到它的因意象叠加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了:消失的钟声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扩散成一圈圈年轮没有记忆,石头空濛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石头,没有记忆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龙和怪鸟也飞走了从房檐上带走喑哑的铃铛和没有记载的传说墙上的文字已经磨损;仿佛只有在一场大火之中才能辨认荒草一年一度生长,那么漠然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残缺的石碑支撑着天空也许会随着一道生者的目光乌龟在泥土中复活驮着一个沉重的秘密爬出门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托物言志诗第二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托物言志诗第二讲
||暂无简介
总评分4.2|
浏览量59309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有关托物言志的诗歌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清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步出夏门行 曹操
艳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
漫谈诗歌中的“托物言志”
《尚书·尧典》上说:“诗言志,歌永言”。《诗·毛氏传》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由此看来,“托物言志”早就是诗歌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了。有首诗《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为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物言志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