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不舒服很早就被切除了,感觉肝不舒服是怎么回事

胆囊切除后还会长出新胆囊吗
江苏省沛县中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刘加升
来源:健康报
  问&题   我今年52岁,半年前因患胆囊结石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一周前因右上腹疼痛再次到医院复查肝胆CT,结果报告胆囊仍存在。手术医生说,当时胆囊绝对完整切除,但看过CT片后也有点纳闷,说我的情况有点特殊。请问,像我这种情况,是医生没有切干净胆囊,还是胆囊切掉后又长出了一个新胆囊呢?&一位读者      答&复   胆囊切除后是不会再长出一个新胆囊的,如果半年后复查CT确实在胆囊的位置又看到胆囊的影像,肯定事出有因。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原切除的胆囊因解剖变异,可能呈哑葫芦形状,外形好像是两个胆囊串联在一起,而胆囊结石恰巧又长在游离的底部胆囊内,加上手术时可能局部感染水肿较严重,解剖结构不清晰,医生误把胆囊体部缩窄处当做扩张的胆囊管予以结扎处理,实际上还有近胆总管端的一部分胆囊未予切除。此种情况,如残留胆囊反复发炎或结石复发,仍需再次手术治疗。   2.原切除的胆囊可能因胆囊坏疽、穿孔或包裹严重,已形成胆囊周围脓肿。手术医生为了防止误损伤以及胆囊创面渗血不止等情况,术中可能采用比较稳妥的胆囊大部切除方式,目的是尽可能地保证手术安全。此种情况在术后短期内复查,因局部感染渗出未完全吸收等因素,有可能在原胆囊的位置再现类似胆囊的包裹性阴影。此种情况,胆囊管大多会硬化闭塞,被包裹的残留胆囊随炎症控制逐步粘连、纤维化,很少需要再次手术。   3.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瘤形成有时也酷似又长出一个胆囊。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瘤又称胆汁漏、胆汁潴留,属于肝外胆汁瘤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假性囊肿。其病因可能与胆囊床毛细胆管漏或肝胆管损伤有关,如果胆囊切除术中常规放置腹腔引流,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发生率将会显著降低。遇此情况,应密切观察随访,如胆汁瘤体积变大,可在超声引导下局部穿刺引流,大多效果颇佳。   鉴于上述几种情况,建议这位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所谓的新胆囊变小了,最好继续定期复查,有可能“新胆囊”会慢慢“吸收消化了”。如果“新胆囊”变大了,最好请肝胆外科专家进一步检查,从而选择更为恰当适宜的治疗方法。&&&&胆囊切除手术右上腹不舒服是什么原因?
胆囊切除手术右上腹不舒服是什么原因?
基本信息:女&&42岁
病情描述及疑问:胆囊切除手术右上腹不舒服是什么原因?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普外科、骨伤科、计生保健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河北省威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检查看看有无胆囊窝积液、局部粘连、肝功能异常等情况,目前对症治疗,饮食上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低脂饮食。
什么是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不可以少吃多餐,什么是不能吃的?
饮食上要少量多餐,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牛奶等,肥肉、油条等食物不要吃。
什么是容易消化的食物,不锻炼有没有原因,难不难少吃多餐?
缺乏锻炼对于消化道功能恢复也有一定影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牛奶等,饮食上要少量多餐,
手术后两个月个,是不是吃的东西太硬,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术后三个月内一定要控制好饮食,饮食不节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规范治疗不一定影响身体。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胆囊切除术并发症--一个不容忽视的外科问题
文章来源:肝胆胰外科杂志2000年第12卷第1期&&&& 文章作者:崔健 余云&&&& 发表时间: 14:20:00
关键字:&&
  自1882年Langenbuch首次施行胆囊切除术以来,开腹胆囊切除一直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虽近年来腹腔镜外科的兴起使一部分病人接爱腹腔镜胆囊切除,但开腹胆囊切除仍是大部分医院最经典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开腹胆囊切除术虽不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均很低,但其并发症往往给病人带来灾难性后果,这是一个并非所有外科医生都认识到的问题,往往是并发症出现了,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下面结合作者实践和文献再谈一谈这个简单而 又复杂的论题。
  检索1998年1月~1999年10月国内有关胆囊切除文 献共有337篇,其中79篇是有关开腹胆囊切除并发症的问题,占23.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科医生对胆囊切除及其并发症的重视。从此79篇文献中随机选取35个单位的35篇文献,作者单位来自于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时 间跨度为年,基本可代表国内开腹胆囊切除的现状。35篇文献中共报告开腹胆囊切 除术24095例,54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前5位并发症分别为胆囊切除术后问题(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占0.92%(222/24095),肝外胆管损伤占0.81%(195/24095),胆汁瘘占0.21%(50/24095),胆囊残株炎并发胆总管结石、黄疸占0.15%(35/24095),心脏骤停占0.08%(19/24095),其他少见并发症有肝十二指肠韧带横断、肝功能衰竭、术中肝门曲张静脉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坏死性筋膜炎、十二指肠损伤等。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并无一个明确的概念,其泛指胆囊切除术后仍出现上腹部隐痛、恶心、饱胀、反酸、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多或稀便、厌油腻、发热、甚至黄疸等术前即存在的表现。1995年Nahrwold 提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一种误解,以“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的称谓替代似乎更为合理。胆囊切除术后问题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胆道疾病本身,也可能与胆道疾病毫不相干。胆囊切除术后问题中最为明显的症状是术后腹痛,文献报道70%以上的腹痛原因与胆囊切除无关,这包括术前就可能存在的胃食管反流,应激性肠道综合征、胃十二指肠溃汤、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等疾病症状在胆囊切除术后继续存在。部分病人胆囊切除术后腹痛与胆囊残株炎、医源性胆总管结石及术前术中未发现的胆总管结石有关。胆囊残株炎多见于胆囊大部切除时,由于在Hartman囊处切断胆囊,使得剩余部分日后逐渐扩张而形成小胆囊。部分病人可再次出现结石及慢性炎症。部分胆囊颈结石在胆囊大部切除后可有结石残留或操作不慎将结石推入胆总管,术后出现结石性胆囊炎症状或胆绞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表现。从我们经验来看,胆囊大部切除术并不是值得推荐的术式,只是在肝外胆管因疤痕组织粘连致密,解剖关系难以辨认时或合并肝硬化肝门门静脉丛屈曲扩张时不得已而为之。而且行胆囊大部切除术后剩余胆囊粘膜应以碘酒、石炭酸涂抹或电刀烧灼彻底处理以防止术后小胆囊出现。胆囊切除前应仔细触摸胆囊及胆囊颈部,确定有无结石,如有,术者应耐心解剖,将粘连纤维组织剔除一部分,以便暴露胆囊管,看清胆囊管后轻轻触摸胆囊管有否结石,结石大小、数目,胆囊管粗细,特别注意勿挤压过猛将结石挤碎或挤入胆总管。分离出胆囊管后在结石下方结扎悬吊标记,防止结石残留或滑入胆总管。
  胆道系统解剖关系复杂,而且变异较多,在胆囊切除术中任何疏忽和失误都可造成胆管损伤。肝外胆管及胆囊管出现明显变异者约占10%~15%,最常见的四种情况为: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两根右肝管引流右肝叶;胆囊管与胆总管融合并开口于近端;胆囊管绕过胆总管并开口于内侧近端;胆囊管与胆总管有较长的并行段。其中第四种情况同时有较大结石位于胆囊Hartman袋内或合并胆囊管-胆总管内瘘时,即为Mirrizzi综合征。关于开腹胆囊切除时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和预防已有诸多文献,这里不再赘述,只提出两点:(1)提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为从国内外文献看,胆囊切除的三种主要方式即常规开腹胆囊切除、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发生率最低,而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损伤发生率最高;(2)提倡开腹胆囊切除采用顺逆结合方式,分离胆囊三角显示胆囊管后并不切断,而用丝线先予以结扎标记,然后在自胆囊底开始逆行切除胆囊,最后两端会师,确定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三管会合关系后,再切断胆囊管。此外,在手术极度困难时,可先剖开胆囊,从胆囊腔内找到胆囊管开口内外结合进行处理,或通过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明确肝外胆道关系后再进行手术操作,对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有重要作用。
  胆囊切除心跳骤停的原因是一个综合因素,它与麻醉、机体本身原有疾病及手术操作密切相关。在正常状态下,病人术前即存在的心肌缺血、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或糖尿病等不易被临床医师所重视,一旦麻醉后胆囊切除时,心脏负荷增加,这些病易发生心跳骤停意外。年龄越大,胆囊切除心跳骤停发生率越高,这与心脏的储备功能减退有关。此外,从本文统计的国内35家医疗单位胆囊切除情况来看,心脏骤停多发生于县市级医院,而在省级以上医院及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较少见,这可能与采用的麻醉方式密切相关。由于技术原因,很多县市级医院麻醉医师乐于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而不愿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病人交感神经阻滞所致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迷走神经张力相对亢进,兴奋性增高。胆囊切除时,手术刺激反射性血压大幅度降低,心跳变慢,心肌缺血缺氧,极易发生心跳骤停。而气管内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干扰较轻,可充分供氧,对保护心功能有益,且一旦发生心跳骤停,便于抢救。手术操作中,在牵拉提夹胆囊时,通常术中心电图提示心率变慢,血压下降,S-T段不同程度的下降,T波变平。分离胆囊颈时更显著,提示手术操作是心跳骤停的重要原因之一。胆囊切除术中一旦发现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关键是麻醉师及早发现循环变化和心跳骤停的先兆,迅速作出心跳骤停诊断,立即进行抢救,手术者经腹腔行心脏按压,麻醉师立即经气管插管给氧,进行正压呼吸。早期发现及时抢救成功率可达70%以上。如果麻醉者观察不细,或手术者忙于操作,对心跳骤停先兆未察觉,一旦心跳骤停,措手不及,忙乱无序,复苏失败,病人将不可避免地死亡或成为植物人。
  胆囊切除术后黄疸虽并不常见,但确值得重视。结合我院资料,黄疸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术前病人合并有肝脏器质性病变如肝炎、肝硬化等,即使择期手术也可出现肝功能恶化、黄疸、腹水等,尤其由于急诊手术或术前忽视这方面检查,在手术打击下肝功能恶化,出现肝细胞性黄疸或肝内毛细胆管梗阻性黄疸,甚至可出现肝衰,这是胆囊切除的高危因素。(2)肝外胆 管损伤。(3)胆囊切除时胆囊内结石推入胆总管造成医源性胆总管继发结石,出现梗阻性黄疸。(4)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炎、胰腺炎,可致梗阻性黄疸。我们曾遇1例78岁高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行胆囊切除术,术前无黄疸史,B超及术中无胆管扩张,术后14天出现上腹胀,不适,黄疸,体温37℃左右,血生化为梗黄改变,B超示肝内外胆管均扩张,肝外胆管直径1.6cm,无结石影,胰淀粉酶增高,经按急性胰腺炎,胆管炎治疗10天,黄疸消退,B超示胆总管直径恢复到术前0.8cm。(5)术后肝门区粘连,瘢痕压迫肝外胆管呈现梗黄。因此即使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即出现梗阻性黄疸,也不能泛泛地认为是肝外胆管损伤。动态观察肝功能变化、血胆红素水平、肝胆B超,有条件可行MRCP,必要时可行ERCP,鉴别黄疸是梗阻性还是非梗阻性、肝内梗阻还是肝外胆管损伤性梗阻均有重要价值。
  术后肝功能衰竭,术中肝门曲张血管大出血多见于肝硬化病人。对肝硬化病人合并胆囊炎时,行胆囊切除是一个高危险手术。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胆囊床静脉丛及肝门部门静脉分支怒张,很容易破裂出血;加之肝功能储备差,凝血机制差,一旦出血,往往难以控制。对肝硬化病人必须行胆囊切除时,如必要可考虑施行胆囊大部切除或浆膜下胆囊切除术。
  作者简介:崔健(1970-),男,辽宁抚顺人,主治医师,外科学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肝胆外科。
  作者单位:崔健(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肝脏外科 200032)
  余云(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肝胆外科 沈阳 110003)
<a onclick=javascript:aclick(this,"27"); href='http://www.clinicmed.net/' target='blank'
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成都医学院学报》
CN:11-9309/R
CN:11-9147/R胆囊切除后几年肝部经常刺痛
来自于:福建|
提问时间: 15:19:26|
基本信息:
疾病 / 症状:
胆囊切除后几年肝部经常刺痛
病情描述:
男士胆囊切除后几年肝部经常是怎么了,做了彩超没有问题
相关疾病: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31198收到了:
你好,肝区疼痛引起因素很多。胆囊切除是因为胆结石切除的话,可能影响到肝胆功能。也可能胆管仍有结石存在,建议到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9515收到了:
病情分析:
经常的刺痛,有可能是腹壁神经痛,引起的原因有病原体感染,理化因素刺激,出现了腹部的疼痛,一般自行可以恢复的,不考虑是肝胆部位疾病引起的疼痛。
指导意见:
一般对身体影响不大的,疼痛严重时服用些布洛芬胶囊治疗,局部做个热敷,理疗等治疗,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35780收到了:
病情分析:
这个应该属于神经性不良导致刺痛感。多与胆囊切除术后。局部神经受到影响。肝胆管周围粘膜处神经受到影响导致相应不适。
指导意见:
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饮食。清淡为宜。可以适当服用消炎利胆片,谷维素,维生素b1调理看看。日常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好好调理日常生活饮食。祝健康。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835收到了:
病情分析:
胆囊切除术后,胆床与网膜横结肠可粘连,不当运动可出现牵拉性疼痛。
指导意见:
要排除肝脏病变如慢急性肝炎,肝脏囊肿等。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189收到了:
病情分析:
这种情况要先排除肠粘连,如果所有的检查都没有问题的话,那这是个功能性病变,属于中医的血淤
指导意见:
我建议可以吃些中药,这对这个病很有好处,另外注意调整情绪,不要熬夜不要饮酒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囊切除后能活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