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教育部研究生学制博士学制究竟是几年

苹果/安卓/wp
积分 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自定义头衔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本帖最后由 36981 于
10:16 编辑
去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河南省某高校就职。在省厅进行工龄计算的时候,据说国内
博士学制是3年,因此我读博5年半的时间只能按照3年计算工龄。因为日本的文科博士
学位很难拿,所以读了5年半才取得博士学位。事实上,很多人甚至在最长6年课程时间
内都不能拿到学位。因此,想问问教育部有没有关于博士学制时间规定的正式文件?
读博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太高,实在是伤不起,烦请知道相关政策的朋友告诉我,不胜感激。
载入中......
本帖最后由 人潮汹涌 于
11:57 编辑
难道不是两年吗& && && && &
大部分应该都是2-3年额 各个专业不一样吧
国内因为有硕士,所以博士阶段应该是三年。不过工龄很重要么?应当从你大学毕业工作时算起。
mj2012 发表于
国内因为有硕士,所以博士阶段应该是三年。不过工龄很重要么?应当从你大学毕业工作时算起。和现在的工资关系不大,但关系到退休工资分档。据说按照工龄合计每5年算一档。
博士只要没毕业,就不算工龄
除非你在职读博的
另外,教育部规定的三年只是读博的下限
现在国内高校博士四年(不是硕博连读)的不少
dynare301 发表于
博士只要没毕业,就不算工龄
除非你在职读博的因为省里说必须以教育部的相关政策为准,而不能以个别学校特例来计算。而在国外,3年内拿到博士学位几乎很少见。所以,我想请大家帮忙找找教育部的相关政策。
<font color="#981 发表于
因为省里说必须以教育部的相关政策为准,而不能以个别学校特例来计算。而在国外,3年内拿到博士学位几乎很 ...国外硕士还不读3年呢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核心提示:博士生究竟要读几年才能够毕业:近日,媒体纷纷曝出南开大学28名博士生因未达到毕业要求只拿到结业证书一事。博士生在规定学制内无法毕业而延期,是高等教育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均存在师生已经司空见惯的博士生“积压”现象。
博士生究竟要读几年才能够毕业:近日,媒体纷纷曝出南开大学28名博士生因未达到毕业要求只拿到结业证书一事。博士生在规定学制内无法毕业而延期,是高等教育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均存在师生已经司空见惯的博士生&积压&现象。记者在南开本想采访到这28名博士生中的几位,了解他们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原因和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学校考虑到这些学生的特殊情况,出于保护他们的考虑,婉拒了记者的要求。但记者还是从校方了解到一些最新的情况。
28名博士生的反应
当记者坐到南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面前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学校的《关于超期未毕业博士研究生的处理决定》出来后,这28名拿不到毕业证书的同学的反应。佟院长说,这些学生如果对学校的决定不服,可向学校的申诉委员会申诉。但到目前为止,尚无学生提出申诉和表示不满,只是有个别同学来为自己求情,问学校是否能再宽限一些时间将论文做完。佟家栋表示,其实淘汰这些学生并不是一时的决定。一年半之前,学校发现有100余名左右学生仍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博士论文时,就通过导师告诉他们,其中有近40名学生在这一年半里完成了博士论文,但仍有28名学生没有完成。
佟家栋说,这些学生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9年,最早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入学,已经在学校读了十几年,其中既有全日制博士生(),更多的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占70%。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博士生在读时间如此漫长?
佟家栋说,这事情有很多原因。导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不导是一个问题;主体不努力同样是一个问题。对这件事情的处理也告戒了所有的导师,如今,博士生毕业难度的提高,也给博士生导师敲响了警钟。佟家栋说,学校严格博导的评聘制度。导师的质量意识显著提高,如果认为自己指导的学生没有达到毕业要求,导师首先就不同意学生答辩,而不必等到论文答辩委员会或学位委员会的质疑。佟院长认为,我们宁可树立制度的威信,而不是过多追究个人责任有多少。
据佟家栋分析,研究生教育过去经历一个扩招的阶段,特别是热门学科的扩招。其中人群来源并不是封闭的,各阶层和各年龄段的人都有发展的要求,有的人是兴趣点和责任心追求不强烈,也有的人因为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太多而不想读、不想做了。也有的是认识能力上的原因,实际上,南开的博士&不好混&,有些人考博士的年代,觉得自己能力还可以,但真正在读才发现由于长期疏忽,自己跟不上了,逐渐对自己丧失了信心。
曾有求情者对佟家栋讲,有的学生是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教师。能不能政策宽松一下?佟院长这样回答:这要反问一句,他是优秀的学生吗?一定要搞清楚,不要把个人背景和学生身份联系起来,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靖也说,原因很复杂。这些学生每个人都有很复杂的个人情况。
2005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提出:学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由学校规定。《南开大学研究生学则》规定: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3~4年,最长不超过6年。据了解,在国内,北大等同类学校的博士生培养年限均为3~6年。然而,对于这些近十年甚至十几年仍做不完毕业论文的&积压&博士生究竟该作何处理,南开大学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提供了一种答案。
在读博士生对此反应平平
针对南开大学颁布的这个决定,商学院博二学生李零说,&整个这件事情对于我个人来说,反应平淡,周围生活的人也是反应平淡,我们更相信这个制度只是针对极小一部分人,而不是对一个整体。&
他认为,这个制度很有必要建立且向全国推广。比较一下美国或西欧一些国家,金融专业有二分之一的博士生拿不到学位被淘汰,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的这种制度还有待完善,南开做这件事,实际上是一种示范作用。
从一名博士生角度来讲,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没有真才实学,毕业后能做什么?如何跟别人竞争?李零认为,学校这种做法是把无形的东西转化成有形的东西,把无形的压力转化成有形的制度。对那些拿不到学位的人学校是对其他的博士生一个警告,让他们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南开的学位没有那么好拿。
记者了解到,美国的博士生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在一到两年内通过包括笔试和口试在内的博士资格考试,成为&博士候选人&,再经过学习、通过论文答辩后,才能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资格考试只有一到两次补考机会,否则只能申请硕士学位,甚至一无所获。美国名校的博士生淘汰率高得惊人,比如印第安纳大学经济系每年约录取20名博士生,最终能拿到博士学位的仅半数。大多数学校的大部分研究生都在5年内读完博士。
佟家栋强调,高等教育的规范必须得到尊重,必须要恢复高等教育的尊严。为了规范研究生学籍管理,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学校对各年级延期毕业博士生进行学籍认定并分阶段作出相应处理,今后还将成为长效机制,加强管理。这意味着,这28人不会是唯一一批被淘汰的南开博士生。据统计,南开大学现有延期博士生469名,每年约有半数博士生未能在3年内毕业。学校曾于2004年规定,允许7年以上的博士生再次延期一年,这28名结业博士生是再次延期后仍未达标者。
但博士生无限期延期终非长久之计。佟家栋说,延期的成本让各方不堪重负。每延期一年,国家、学校和导师就要增加一年的培养费用,学生则多付出一年的求学成本,自费生的压力更加沉重。南开大学此次不但将对&积压&的延期博士生分批处理,佟院长还强调,2005年9月入学的博士生必须严格按照学则规定的学制要求,学习年限一律不能超过6年,6年期满就进入淘汰程序。
佟家栋说,南开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维护研究生制度的威信。希望能够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既拥有学术理想和潜质,又适合和乐于从事学术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博士生的培养事关整个国家。
来源:志天网-本页网址:
博士几年相关资讯
在线咨询Online consultation
300所高校授权网上报名中心 | 志天网 | 365天免费在线咨询Copyright@ 2007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6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7383|回复: 12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6 小时寄托币186 声望15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68UID2613860
初级会员, 积分 1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 积分
声望15 寄托币186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各位,请问香港的博士都是几年学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5 小时寄托币3092 声望2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5帖子精华1积分2950UID2222762
特级会员, 积分 29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声望27 寄托币309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3 yr for student with re
4 yr for who without research master.
note. master in mainland is regarded as research degree
相信梦想,一直坚持
07: Final Decision-CUHK
08: Apply-2,&&Offer-HKU/CUHK
& && &Finally, CUHK again~~
09: One step further...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寄托币51 声望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6UID2547420
新手上路,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声望0 寄托币51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master in mainland is regarded as research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50 小时寄托币2439 声望5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168UID2143053
高级会员, 积分 21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8 积分
声望50 寄托币2439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3 yr for student with re
4 yr for who without research master.
note. master in mainland is regarded as research degree
solar1437 发表于
每个学校都是这样的吗?
看到这句觉得阳光灿烂啊~~~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05 小时寄托币643 声望2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1积分465UID2566310
中级会员, 积分 4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5 积分
声望26 寄托币643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每个学校都是这样的吗?
看到这句觉得阳光灿烂啊~~~
吃布丁的小猪 发表于
据我所知,不是这样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890 小时寄托币21430 声望65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4积分39621UID2215888
声望656 寄托币21430 注册时间精华4帖子
这种题目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extension
有问题请在论坛共享,PM发问恕不回复,谢谢。
本人从未发表名为“语言学博士的修养”的文章,该标题为某微信公众号侵权转载且篡改标题的结果。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620 小时寄托币7477 声望42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2积分8096UID2493948
长老一袋, 积分 80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04 积分
声望426 寄托币7477 注册时间精华2帖子
不一定,我导师硕士毕业在CUHK呆了5年才PhD毕业。
得看专业以及论文程度吧。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5 小时寄托币793 声望1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530UID2547848
中级会员, 积分 5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 积分
声望17 寄托币793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我是大陆的硕士生,今年7月毕业,但是拿到的HKU的不是conditional offer,而是offer,是4-year, full time PhD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1 小时寄托币484 声望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456UID2609167
初级会员, 积分 4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 积分
声望0 寄托币484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这个要看什么时候“才能”毕业,读7,8年的大把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0 小时寄托币12578 声望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1643UID2278805
长老二袋, 积分 116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57 积分
声望0 寄托币12578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这个因人而异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5 小时寄托币3092 声望2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35帖子精华1积分2950UID2222762
特级会员, 积分 29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声望27 寄托币3092 注册时间精华1帖子
sorry guys~ what i said is abt the infomation of phd in cuhk.
actually this is just normative period, usually students will graduate one or two years later.
but for the extension time, no studentship will be awarded
相信梦想,一直坚持
07: Final Decision-CUHK
08: Apply-2,&&Offer-HKU/CUHK
& && &Finally, CUHK again~~
09: One step further...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890 小时寄托币21430 声望656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4积分39621UID2215888
声望656 寄托币21430 注册时间精华4帖子
sorry guys~ what i said is abt the infomation of phd in cuhk.
actually this is just normative period, usually students will graduate one or two years later.
but for the extension time, no studentshi ...
solar1437 发表于
Yup, but basically it would not be difficult to find an RA job or sth on campus...so far as I know...
有问题请在论坛共享,PM发问恕不回复,谢谢。
本人从未发表名为“语言学博士的修养”的文章,该标题为某微信公众号侵权转载且篡改标题的结果。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433 小时寄托币46394 声望241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75帖子精华10积分27707UID2580535
声望2410 寄托币46394 注册时间精华10帖子
嗯 大陆好多研究生也给的4年,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是这样
4年也不错了,万一三年没做完延期就没钱了,还得自己交学费
1.初到港版,请务必认真阅读,最基本问题请参照其中的
2.充分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港版沉淀着无数精华,相信google一下,你要的答案都会找到
3.非隐私问题,请不要PM斑竹。斑竹不是百科全书,也不了解所有学校申请情况。
4.当你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记得说声谢谢。不要让礼貌
Aries白羊座
Aries白羊座
【版主】退休版主
QQ联合登录
【全站】QQ捆绑登录
Sagittarius射手座
Sagittarius射手座
港澳资深筒子
【港澳】资深筒子
港澳申请助理
【港澳】申请助理
Golden Apple
【长老会员】奖励所有长老会员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全站】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广州九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G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关于严格执行博士研究生学制和学习年限规定的通知
】 浏览:6727次
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按照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研究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及学位信息上报注册工作要求,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严格执行博士研究生学制和学习年限的规定。针对我校目前所存在的超期博士研究生管理问题,根据《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中关于研究生学制和学习年限等相关要求,现作出如下规定:一、继续严格执行学籍管理文件中关于博士研究生学制及学习年限的规定,即脱产学习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不脱产学习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所有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二、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处理意见:1.对于即将于2015年12月达到或已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须于2015年12月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届时仍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研究生院将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其终止学习、取消博士研究生学籍的处理,对符合肄业、结业条件的由学校颁发相应证书。2.&从日起,研究生院不再受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的答辩申请。3.对于超出基本学习年限的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再为其安排学生宿舍。4.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需自行承担因超限可能带来的不能进行网上学位及毕业信息电子注册的后果。三、有关工作要求1.各培养单位要尽快向博士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传达本通知精神,敦促博士研究生导师对超期博士研究生加强指导,抓紧完成学业。2.各培养单位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尽快查清本单位已超期(含超过学制、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情况,落实相关事宜。特此通知&&&&&&&&&&&&&&&&&&&&&&&&&&&&&&&&&&&&&&&&&&&&&&&&&&&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4年12月&
【】【】【】
【】【】【】数学博士在博士阶段都在干什么?
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博士阶段差别大吗? ps,题主现在大一本科,打算大二选数学专业,想了解了解数学博士的生活。
曾经有一篇看了感觉十分贴近生活的文章,虽然年代可能有些久远,但是填补了我对研究生初期到讲能带学弟的博士后师兄再到教授的生活经历的了解上的一些空白……最初于几年前见于,实为2003年南大的一位数学系学长总结自己5年来的研究生与博士生活,其经历似乎能够给予一些启示。其中既有日常生活的各种趣事,也有作者对问题的思考还有解决,也有个人感情经历,也有学生和导师之间的交流和问题,还有作者周围其他的研究生的不同生活,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的讨论……还有作者如何发表paper……最重要的是,谈到了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成长的,如高考阅卷从普通人员变成了副组长,如从上课听不懂到给学弟开讨论班……当时看后感觉到仿佛陪作者度过了这五年……下为原文转载,作者为数理逻辑方向,现在想必应该也是一位教授了。(侵权即删)第一年()1998年的夏末,我来到了南京。踏上南京的第一步,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淡淡的有些忧郁的没落贵族气质,还有公车上的ppmm.我几乎已经预料到自己以后的生活肯定与这个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不过刚见到老板时,还是有些失望。偶总以为偶的这位老板应该是穿着中山装,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表情严肃的老头子。可是。。。可是他却完全跟我想像的相反,松松垮垮的衬衣,乱糟糟的卷曲的黑白相间的头发,说话时不停地变换姿势,比如一会儿抓抓袜子,一会儿又挠挠头发。但还是有一些比较令人兴奋的事情,除了3个师兄外,还有3个师姐,虽然资色平平,但偶在同学间师姐是最多的,老板这倒是给偶赚足了面子。数学系那时研究生比较少,偶们年级总共才16个,其中2个女生。偶宿舍里的5个全是基础专业的,论年龄偶竟然排行老二,真的很ft。 开学交一大堆表时看到了一个巨pp的mm,至今难忘。然后开班会,辅导员有点婆婆妈妈,但是个不错的人。没过几天,系里让我们买教科书,胶印盗版,10元一本,黑得一塌胡涂。第一学期开了两门课一门是现代分析,Rudin的书,另一门是近世代数,Jacbson著。书都是很好的书。上分析的是刚毕业的博士w,当时系主任的得意弟子,因为有点瘸,背地里有人说他像heros 3里面的僵尸,后来我们一玩这个游戏时,就想起了他。此公讲得如何,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偶基本就没有听过。书里的东西基本都是本科学过的,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偶尔上习题课时跟此公较量几个回合(偶还因此在系里成了一个小名人,这倒是很意外)。代数是我们系年轻有为的老师d,此公讲课简直让偶ft到家,从上课到下课,课本从来没打开过,口若悬河,照本宣科,速度奇快,仿佛在放鞭炮。布置作业更绝,他可以不打开书然后说题目在书上哪一页哪一行。此公的课偶更是没听,偶的听力一直很差,一直以为代数乏味得很,d的课更是把这门课推向了乏味的极至。然后偶强烈要求老板给偶开专业课。于是老板给偶一本Shore & Nerode写的Logic for applications.两个人是师徒关系,都是大牛,据说Shore比较委屈,Nerode 只给这本书写了一页,而且Shore还没有采纳,但仍然挂了他的名字,谁让人家是师父捏?这本书是写给CS的学生看的,通俗易懂,而且用CS观点写,比较有意思。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书的附录,里面列举了97年以前所有的逻辑读物。Shore的认真确实让人佩服,他几乎对每本书都做了评论,偶以后看的文献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本书的建议做的。但这个书是门Introduction性质的,偶花了一个月,匆匆看完,然后要求老板再找一本。老板好像有点不耐烦,让偶看Cutland的computability。这又是一本写给CS的学生看的递归论入门读物。书确实写得很好,CS味道很浓,而且写得也很严谨,看这本书感觉非常轻松。因为早就对集合论有了兴趣,因此忙里偷闲,按照Shore的建议找了Kunen的set theory来读。现在想想,有点后怕,当时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Kunen的书是极好的,但是对于一个几乎没有什么逻辑背景的来说,看他的书几乎是看天书。里面的绝对性,相对性弄得我晕头转向,看到一半就没了力气。但是第一章里面的appandix以及穿插在书中的一些remark却深深吸引了我。作者是很注重集合论的哲学背景,并且将集合论的方法的发展写得非常有条理,行文细腻。这个学期我看了这本书两遍,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倒是对Plato的哲学有了些兴趣,到处找他的书看。自己还找了C.C.Chang & Keilser 的 model theory 以及 Takeuti的proof thoery来读。前一本是模型论的经典读物,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后面几章因为涉及大基数,几乎无法看懂(一个感觉,逻辑只要涉及集合论,就不会那么轻松)。但因为偶对模型论没有很大的兴趣,因此也没有花很大的气力去研读它。后面那本的作者是日本人,借来后,没有细看,匆匆翻了一边,不知道做证明论的为什么总是跟cut规则过不去。学期末的时候,老板让我看Rogers的Recursively enumerable and effective......(书名很长),这是递归论中极为经典的一本书,只是年代太久。里面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除了递归论,还有能行描述集合论的内容。老板说,有些人做了一辈子递归论也没看懂这本书。就这样,一个学期过去了,考完试的那天,正好发了这个学期改成人高考试卷的钱,晚上大家买了酒菜到宿舍吃。那是非常疯狂的一个晚上,几个光棍一直吃到半夜,对面宿舍也跑过来一起吃,一直把菜吃玩,还有不少酒,这时候外面已经没有菜卖了,于是大家连花生皮也不放过,偶依然记得自己用筷子夹花生皮吃的情形。一直喝得2个家伙烂醉,还有一个上了医院。以后再也没有这么疯狂过。这个学期,l师兄毕业,留校.过年是高兴的也是无聊的,盼望着开学。第二个学期,只上一门课:代数拓扑。上课的老师是c,此公年近60,腿有些跛,拄着拐棍,每天由夫人送着来学校,风雨无阻。课讲得倒是认真,只是水平太差。基本上是照着书念。于是偶逃课。开始看Rogers的书,这本书的前面几章现在看来仍然没有过时,作者把递归论的本质讲的非常透彻。然而书没看多久,老板让我看Soare的recursively enumerates and degrees.作者是个大牛,书倒是不怎么样,虽然已经成为标准的教科书。书中的内容很狭窄,几乎只讲优先方法。这本书是极难读的,但却是递归论的必读书。看得很累,0',0''还有0'''.没有人教,只管自己看,有问题就去问l师兄,然后师兄直骂偶笨。但总算踉踉跄跄地把0'''看完了,前后2个月的时间,老板大吃一惊,说我是不是在看小说,哪有这么快的。期间还看了了Lempp写的关于树方法的一个草稿,非常好,至少比Soare的好一些,但是一样的难看。现在回想,这个稿子不适合初学者看的,里面的一些方法过于tricky,很多东西只有对递归论有了非常深的理解后才能看懂。 再看Kunen的书,第三遍。这一次感觉好多了,找到了看书的感觉。对定理的证明,尤其是forcing, 有了直观的印象。但是对于inner model还是不太懂。这个学期看的书不多,但是花了不少力气。这个学期也是非常热闹的一个学期,师兄z博士毕业,3个师姐一个师兄硕士毕业,大吃大喝,偶也跟着蹭饭吃。第一学年的生活是枯燥而充实的,以后再也没有像这个学期那样玩命地看书了(除了在中科院的那段时间)。每天花在看书上的时间至少9个小时。宿舍里4个半光棍(那半个处于若即若离的分离状态),仅有的娱乐是打牌。偶的牌技又极臭,所以也不愿意打。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怀念那段时光,很佩服自己能够耐得住那么大的寂寞,一心看书。学期末的时候,斜对面宿舍买了一台机器,平生头一次看了片,颇值得纪念一番。后来我们宿舍自己盘算着凑份子买了一台,偶是2股东。这台机器彻底改变了偶以后的研究生生活。。。。。第二年()暑假改高考试卷。第一次,有些紧张。组长是Kolmogorov,刚毕业的博士。改这种卷子很累,开始大家还比较谨慎,改的比较慢,几天后人就成了机器,目光在一张卷子上的停留时间不超过5秒。没几天我们组就抓到大错,一个中学老师卷了铺盖滚蛋了。当年偶们的卷子也是这样改的吧。在家里住了大概一个月,知道一个本科同学自杀了,吓了一跳。然后回南京,玩heros 2,还有三国群英传 II。老板出国了,于是我一直玩到国庆以后。老板回来了,问我这几天干了些啥?偶连哄带骗,说找了一个题目来做。题目是Jockusch的一个几十年的猜测:是否存在一个非平凡的low的c.e.度跟任何一个low的c.e.度的join仍然是low的。看上去很简单,后来才知道无数人做过。没几天,以为自己做出来了,赶紧告诉老板。然后当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做错了,第二天醒来,一想,真的错了。这件事还被同宿舍的同学告诉偶了师兄,很ft.然后继续做。当时自己想到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技巧,可是仍然不能攻克这个问题。偶一直认为这个猜想是错的,但老板和l师兄认为是对的,并且鼓动我从正面考虑。师兄也隔三差五announce他证明了这个结论。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整整一个学期花在这个题目上,一无所获。看Kunen的书第四遍。一个研究生同学因病死了,我们这台机器还是托他买的。至今还记得参加追悼会时看见两个很时髦的小子匆匆赶到会场(看装束他们似乎不在邀请之列),躲到走廊的小角落里掏出两分崭新的计算机杂志,用打火机点燃,然后摸着眼泪哭的情形。这个学期,偶经常去机房了,看到总是有人盯着黑压压的屏幕,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觉得有趣,于是也看。这是偶第一次接触bbs。当时什么也不懂,用guest身份登陆,然后写了一大段不知什么东西要发表的时候,屏幕弹出匆匆过客没有发表文章的权限的字样,当场ft至死。后来就申请了这个id,只是一直看,没有发过帖子.学期结束了,又回家过年。过完年回到学校,打算继续上个学期的题目。发了一个email给Jockusch,问他这个猜想是否解决了,然后他告诉我Cholak, Slaman他们已经否定地解决了。找了他们的paper来看,大ft.很多思路几乎跟偶一样,一个关键的把link改为connection的0'''技巧竟然跟偶不谋而合,但是他们成功地把一直困扰偶的对于outcome的猜测的问题攻克了,因为这个偶曾经一度认为用现在的0'''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从此以后,偶对老板的直观再也不相信了。heros 3出来了,疯狂地玩。然后重新找题目,找到了一个Downey83年提的一个问题,关于wtt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比较无聊的,但因为自己要直博,想先把南大的指标完成然后干其他事情,于是开始做这个问题。Downey是个思路极快的人,如果能用他的老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肯定早已解决。现在回想,我那时还不知道怎么写论文。仍然想用pinball machine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是一无所获,只得到一个半路子结果。戏剧性的是,发现以前l师兄的一篇被数学学报接受的但没有发表的论文的主要结果竟然可以用3句话推出来。写完后,老板让我投Acta Math Sinica,那是这个杂志已经被Springer收购,档次已经提升了。偶觉得中标的希望很渺茫,或者很有可能被打到中文版发表,但仍然投了。这时候我跟老板说了想去中科院学集合论的希望,老板答应了,并且开始跟中科院的冯琦联系,那边答应让我下个学期过去。这个学期偶直博了。5月份,来了一个做模型论的华人,跟偶们讲了现代模型论发展的一些方向,偶的任务就是陪他玩。这个学期颇为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情是:偶第一次在bbs发帖子。第三年()第二次改高考试卷,这次南师大提供的条件好多了。7月下旬在南大开了一次全国数理逻辑会议,见到了冯琦。会议的档次比较低,宣称证明了连续统假设的人没来参加会议,有个南开的老头在大会上宣布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当一个人的年龄是素数时最容易出成果,一个盐城师范的老师证明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定理。这次大会上,老板当选为数理逻辑学会理事长。在家里住了一个月,回到学校。疯狂地玩heros 3,一直到八月底。带着一大箱行礼来到北京。住在中科大研究生院旁边的88楼,发现很多行礼没必要带,托运行礼被人狠宰400大洋。住进宿舍的第一天,就想着赶紧回南京。在北京的日子是寂寞的,经常一整天除了跟打饭的大婶说一句话外,基本上把自己做哑巴。冯琦是个大忙人,数学所副所长,不是办公就是出国,很难见到。他让我看Devlin的constructibility,inner model的入门读物。十天后偶告诉他偶看完了连续统假设。他不相信,让偶证明给他看。结果他吃惊不小,说我怎么看得这么快,偶没有告诉他Kunen的书偶已经看了四遍了。然后继续往下看。这时候从中山大学来了一个人,哲学系的,也跟冯琦做集合论。冯琦也招了一个博士生。两个人的基础基本上是没有,冯让我开讨论班给他们上Jech的set theory。开了两次,中山的那个就没来了,然后偶自做主张cancel了这门课。中山的那位跟偶一个宿舍,很有意思,昼伏夜出,跟偶相反,这样互不干扰,倒也不错。然后偶花了2个月时间看了Devlin的书的大部分,其中Covering lemma已经可以自己证明,Jensen分层及其应用也知道了,但morases以及Silver machine我想听冯琦讲,却找不到他。在中科院的那段时间恐怕是偶研究生阶段最用功的时间,刚开始每天除了看书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事情可以做,数学所图书室的管理员都认识我了,偶几乎每天都是来的最早的。有些烦人的是数学所的研究生们喜欢在图书馆开party。然后偶又看了Jensen & Dodd的core model,不是很明白,急切地想让冯琦讲,但他出国了。后来自己还试图看Shelah的proper and improper forcing,看到第五章就没办法往下看了,作罢。冯琦回来后已经是十二月了,偶已经无法忍受数学所的寂寞,找个借口说要参加英语考试,回到南京。结果这次考试失败了。这个学期开始迷恋上bbs,数学所的极度无聊的生活迫使我从网上打发时间。开始上西祠的聊天室,然后是bbs。那时的bbs在线一般200人左右,最多时也就400。那时刚看完连续统假设,于是在bbs上发连载证明,权当检验自己学的如何。开始是不灌水的,甚至不屑于去D_maths。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D_maths跟一个数学系的mm吵架,然后就无可救药的灌水了。灌得很厉害,曾经一度被封过ip,幸好那是web方式不完善,仍然可以上。因为这个id曾经被封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于是申请了那个臭名昭著的马甲。回到南京后更加疯狂地灌水,英语考试的前一天还在看碟,打游戏,把在数学所瘀积的寂寞统统发泄出来。这个学期偶和冯琦的关系不是很好,我给人的感觉总是不是很尊敬的。后来才知道冯一度曾想让我回南京,但是老板还是把我留在了北京。中山的那个回去后就没有再来北京了。回家过年,然后直接去北京。到北京的那天下很大的雪。冯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却是个现实主义者。冯让我在所里跟他读博士,说南大的文凭不要算了。我却盘算这如何在这个学期把论文写出来给南大交差。冯很不高兴,但还是依着我。我自己找了个题目,关于用game研究Boolean代数的,冯给了我一篇明尼苏达大学的一篇paper,我很快解决了里面的一个open problem,但冯说没意思,让我做另外一个题目,那个题目他早年做过,但没有结果。后来偶上网去查,发现Shelah & Jech已经解决了。然后偶就想回南京。偶告诉了冯琦,冯很不高兴,但也没有挽留。于是我像出笼的鸟儿一样回到了南京。到了南京,疯狂地灌水,并且本年级的同学在偶的带动下也都开始玩bbs.一个同学在机房指指点点地告诉我那个是谁,那一个又是谁。但是也不敢怠慢论文的事情。在Slaman的主页上找到他和李昂生,杨跃合作的一篇论文,里面的一个open problem吸引了我。于是去做。像以前一样,一段时间以后,以为自己解决了,后来发现错了,于是反过来看他们的论文,发现好像也有同样的问题。于是发email给singapore的杨跃,杨开始没看懂,于是偶更加坚信他们的证明是错的。回信。终于杨跃看懂了,承认了这个错误,但是认为可以改过来。我却很悲观,认为很难改。但最终杨跃以几乎是rape的方法把错误修正了,他的方法破坏了整个树的结构,强行从左边跳到右边。偶没有找到错误,但不敢相信他的证明是正确的。他们的审稿人也许跟我有同样的想法,这篇论文投至math journal of Isreal,至今没有消息。我自己的论文也有了一个结果,证明了一个高的度下面必然有noncuppable的高度,老板想投JSL,JSL的主编Downey说这个结果Harrington已经证明了。于是偶又修改,发现偶的结果远比Harrionton的强,强得偶老板几乎不太相信。后来我们把稿子投到了中国科学,并且推荐了几个审稿人,都是老外,因为我们信不过国内的人审稿。这个学年显得有些疯狂,也有些凄凉。因为硕士时的同学要毕业了。这个学年我们疯狂地玩星际争霸,人人对战显得那么刺激。学校还有了ftp,每天盘算着看什么片子,快乐得一塌胡涂,以至于都不想毕业。但终归都做鸟兽散了。很多同学要么出国,要么工作,剩下几个没出息的都在国内读博士。还有一个比煤球还霉的家伙四签不能过,留在国内待业。我也搬到了博士生公寓,这才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博士生了,不能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地在同学间胡乱开玩笑了,开始伪装自己,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跟杨跃的交流,老板趁热打铁,向NUS的副校长C.T.Chong推荐偶去他们那里访问一段时间,Chong很快答应了。接下来的一年是我的研究生阶段出现转机的一年。。。。。 第四年()01年暑假,我无可救药的网恋了。一个数学系的mm,还是老乡刚毕业,毕业前远远地只见过几次。开学后,忙着办签证,本来计划在Singapore一个月的,因为上海搞什么大型活动,签证办的很不顺利,拿到签证时只能在Singapore住18天了。去Singapore之前,偶跟杨跃已经定下了要做的题目:给出第四个可定义的理想。几十年来递归论中所知道的只有两个可定义理想:cappable 和 noncuppable。Shore问是否有无穷多个可定义的理想。Nies证明了可定义集合生成的理想必然是可定义的,但这并不能解决Shore的猜想,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集合生成的理想是否相同。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Nies证明了nonbounding是新的可定义理想。但是他遗留了一个问题,是否cappable跟noncuppable的交是非平凡的。如果不是,那么就有第四个可定义理想。Slaman,李昂生,杨跃的论文中有个构造noncuppable度的强有力的技巧。我们打算用他们的技巧攻克这个问题。开始杨跃列了一个大纲,他想用他那个极为丑陋的jump技巧,我觉得不行,建议改成link,果然使难度降了很多。但中间有个小问题绊住了我们,杨跃想到一个办法,但我认为行不通。所有这些都是在去Singapore之前做的。启程,去Singapore,因为我报错了航班,害得杨跃在机场从下午等到晚上。杨跃果然疯狂,我们坐在出租车里就开始讨论那个问题,一直到我的住处,讨论到半夜,终于有了一个结果,那个问题克服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仔细地检验证明,证明是庞大的。在Singapore玩的地方不多,只去了Orchard road和bird park,Orchard road是偶这样的穷人不应该去的,bird park倒是不错,看到了以前从没有看过的动物。Chong请偶吃了一顿豪华的晚饭。突然gf(敲下这个字时手有些颤抖)要跟我分手,不知所措,后面什么也干不了了。突然伊又说等我回南京的时候她要去南京看我。女人的心,天上的云。我回到了南京,论文写了一个草稿,我们觉得结果太单薄了,想投个好一些的杂志,但是JSL正在严打local理论,估计很难中,于是我们announce了一下这个结果,按住没发。伊来南京过生日,我把在Singapore挣的一点钱都花了进去。但像所有网友见面的情况一样,失望。伊觉得偶没有网上那么坏,我也觉得自己在伊面前有些萎缩。不欢而散。后面的日子好好坏坏。这时候,杨跃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问题,是否noncuppable 和 nonbounding生成的理想严格地小于cappable的理想。题目看上去很难,因为有些Global的味道,优先方法处理这类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杨跃好像也没有把握,只是问了一下。但我却开始着手证明。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我在北大楼门前徘徊,考虑着这个问题。现在偶都惊讶于我的直观如此强,感觉这个东西一定跟构造同时具有cuppable 和 cappable 性质的度有关。找了Shore当年的论文来看,发现那个技巧果然可以用。大喜,告诉杨跃,杨跃对这个技巧不熟,但也很高兴知道可以解决。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在北京他仔细推敲了我的建议,认为是正确的。很高兴,毫不犹豫地投了JSL,Downey收下了稿子,转给了审稿人。这个学期有个同学结婚了,娶了一个安徽的女孩儿。大家跑到合肥去喝喜酒。当我在Singapore的时候,Nies来到南京访问。他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方向,算法信息论。我在Singapore从师弟那里知道Nies讲的内容,问杨跃这个方向如何?他告诉我有很多人在做。回到南京时Nies早已经走了,老板把他留下的手稿给我。我被Slaman和Kucera的结果深深吸引,随机性竟然这么奇妙,而且还有Komogorov,Solovay这样的一代宗师从事过随机性的研究,引发了我的好奇。当时最先考虑的一个问题是Downey的sw的完备性问题,开始Downey宣称他证明了sw有和Solovay度一样的性质,即Kucera-Slaman定理,我觉得很奇怪,就发email问他。然后他说证明是错的,并且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最大的sw度。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在去老板家的车站上等车时,想到了一个方法,结果应该相反的,没有最大的sw度,而且甚至应该有更奇怪的性质。我发email把想法告诉了杨跃,杨跃对这个方向丝毫不懂,并且告诉我这个方向的容易做的东西基本上做完了。于是我决定一个人做。但是突然重感冒,回家,过寒假。开学,回到学校,继续做。这时候我已经陷入了困境,发现我的最初的想法很困难。于是又想从正面证明,一无所获,几乎要放弃。我感觉可能要用到一些组合优化的结果,于是找了一些组合学的书来看。半个月以后,我重新回到了这个题目上来。我先用计算机验证我的想法,发现了一些很奇怪的现象,比我预计的要好的多。于是坚定地认为我最初的想法是正确的。半个月以后,我把证明写出来了。告诉老板。老板开始也很难相信。为了讲我的结果,老板和师兄每周2次讨论班,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相信我的证明是正确的。很高兴,毫不犹豫地投了JSL。这是我当时最得意的一个结果,以前的东西基本上都在整合别人的技巧,这一次却是原创的。Downey后来评价说我的证明是original的,但却unreadable的,很难看懂,审稿人一年后才告诉Downey说他相信证明是正确的。这个学期,一个师兄,一个师弟毕业。师兄x是个有趣的人,做过副县长,有村干部的风度。但是很用功,佩服得很。他的同龄人中很少见到这么用功的。师弟去了美利坚。已经在bbs成为老油条,几乎到了人见人恨的地步。最后终于决定跟伊分手。8月底在重庆开亚洲逻辑会议,着手准备。第五年()02年的夏天改了最后一次高考试卷,竟然还做了副组长。这个暑假看了李昂生给我带来的两本书Moschovakis 的 Descriptive set theoryKechris 的 Classical Descriptive Set Theory都是descriptive set theory的经典教科书。8月底,参加重庆的亚洲逻辑会议,这是ICM的一个卫星会议,档次比较高。可惜的是Jensen和Slaman取消了旅行计划,没有来。Woodin在北京匆匆做了一个报告后回了Berkeley.但还好有Gonchanov, Downey撑场面。在重庆见到了C.T.Chong,冯琦,杨跃,李昂生,还有从未谋过面的师兄s,相言甚欢。杨跃一见到我立即告诉我Downey去了一次NUS,把他生生拽入了算法信息论领域。我们围着西师的校园边走边聊,他还是那么疯狂。要感谢杨跃和李昂生,他们在报告对我的结果的引用引起了Downey对我的兴趣。在重庆之前,我和老板有打算让他为我写做博士后的推荐信,因此很高兴他注意到我的工作。我自己也做了一个十五分钟的报告,非常失败。做完后Downey问了一个问题,我的糟糕的听力导致我根本没听懂他说的,杨跃赶紧出来救场,向他做了解释.然后是玩,Downey像个小孩儿,最后一天,大家看重庆的夜景,Downey突然拉肚子,可能是重庆的火锅起反应了,开始强忍着,最终还是跑回旅馆了。第二天见到他,他赶紧问我去哪里玩了,晚上几点回来的,好不好玩。我故意逗他,说很好玩,很晚回来。他不停地摇着他根本没有几根头发的头颅,做叹息状。离开重庆前,冯琦问我愿不愿意跟他做inner model,我高兴地说当然愿意,但是这个学期不行,我要申请博后,他很失望。Downey在重庆给我出了一个题目:有多少个随机的H-度?他只要求我构造出两个。这个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Solovay的75年手稿,他构造了2个,但是方法非常tricky,不可能改进。后来Kucera-Slaman说c.e. 实数中只有一个随机的H-度。不难证明Chaitin的随机数下面有连续统多个H-度,因此有多少个随机的H-度很不明朗。当时,算法信息论中H-度的结果都是围绕着c.e.实数展开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一般的实数中有多少个H-度,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陷于停滞。当时已经没有了论文的压力,数学学报和中国科学的论文都已经收到接受函。写论文已经变成一种娱乐,而且对游戏也不再感兴趣(老龄化的结果)。现在回想,也许只有在这种心态下才能作出这个结果来。偶坚定地认为有不可数多个这样的H-度。开始想用优先方法构造,可以证明任何随机数H-复杂性都会在某一段掉下来,也可以证明任何随机数的h-复杂性都会在某一段升上去。一个自然的想法是对于任何一个随机实数,砍掉掉下来的部分,用升上去的部分补充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实数。然而失败了,有限方法对此无效。放弃了一段时间,看了一些算法信息论方面的论文。国庆以后,再次回到这个题目上来。突然想到,随机性是不可把握的,而递归论中的优先方法具有很强的构造性,根本不可能用这个方法得到想要的结果。于是采用测度论和集合论的办法,每个实数可以看成一个自然数集合,对它们赋予一种度量,就有了测度。现在问题的焦点在于在H(n)和Log(n)之间找到一条缝隙。如果有了第一个这样的实数,那么用测度论的办法可以攻克这个问题。如何找到一个这样的实数?测度论的办法太粗了,根本无法找到。最终又回到优先方法上来,用优先方法,发现Chaitin的随机数就有这样的性质,搞定!然后偶直接送给了Downey,刚开始他没有看懂,说有几个引理好像不对,dazed。我再检验,发现表述有问题,修改后再给他看。很快,Downey回信对这个结果大加赞赏,在我的博士论文评语中,他称这个证明是genuine的。我告诉他我准备投SIAM J on Comput.他怕我因文害意,帮我重新写了一遍,充实了一些内容,把自己放在第三作者。这是我研究生阶段最好的结果,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作出这样的东西来。但是有多少个H-度仍然没有解决,我只证明了存在不可数多了,但是否有连续统多个,仍然不清楚,Downey猜测极可能是连续统多个,但是我却希望有个独立性的结果出来。此后的生活有些堕落,疯狂地见网友,听了无数报告,自己也做了不少报告。但这个学期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最终要的是神情博士后,当时考虑的有:Berkeley,Wisconsin, UIUC。需要推荐信,Slaman说对我的工作不是很了解,但是答应写一个recommendation给Berkeley的委员会,Wisconsin的Lempp和UIUC的Jockusch对我的工作兴趣较大,答应帮我申请。但是他们告诉我竞争非常激烈,美国现在就业形式不好,做博后的越来越多,Wisconsin已经连续2年招了递归论的博士后,UIUC的模型论势力非常大,递归论在那里只是一个小方向。形式有些严峻。需要几分强有力的推荐信。于是自然找到了Downey,要求他给我写推荐信。Downey回信说: you are in lucky now.NZ正好有一个面向全球的博士后位置,薪金非常高,问我有没有兴趣。只字不提推荐信的事情。觉得不好办,问老板,老板建议我答应下来。此前Lempp和Jockusch也建议我考虑一下Downey那里,并且考虑到美国签证形势的严峻,我最终答应了去NZ那里。然后Downey要求我尽快拿到学位。于是着手准备毕业论文。论文的评审分为2部分,一部分给研究生院看的,老板随便发给国内几个人,其实根本没人能看懂。一部分自己留着有用,老板想让Nies, Lempp, Jockusch, Downey写评语。Nies没有回信(正常的很),Jockusch写了简短的几句好话,然后说自己很忙,没有充足的时间看。Lempp写得有些过誉了,我自己看得都不好意思。Downey写得比较中肯,说我的毕业论文中的语言糟糕成度是appalling的,应该找一个英语为母语的家伙帮我重写(如果找他,不知道会不会答应)。并且早期的在数学学报中的一个结果被他近期的一个结果涵盖了。然后开始忙着毕业,正好碰上Chong来南大谈NUS跟南大学术交流的事情,邀请他做答辩主席。很遗憾的是答辩时没有带相机。答辩结束后,Chong私底下跟我说了三个字“很不错”。感动至死。老板请Chong和系里的头头在古南都吃了一顿豪华的晚宴,那是我吃的最高档的一次。到这个学期为止,我的研究生阶段就算结束了。然后开始准备签证。突然系主任问我是否留校,开始答应下来,后来发现如果留校,签证,薪金都有问题,于是连哄带骗,让系主任签字给欧放行,逃离南大。这个学期的生活是非常堕落的,还曾经试图追过一个mm,失败得很。回家过年,因为以后很难有机会在家里过年了,这次在家的时间特别长。返校后,开始忙签证,手续很多,但总算比较顺利。这个学期的生活是悠闲的,有机会把递归论各个方向都看了一边,还看了Kanamori的The Higher Infinite。期间还给师弟们上过讨论班,现在的学生很让我ft。老板还让我带一个师妹做论文,累得偶吐血。Chong和冯琦都安排了计划来南京,该死的SARS使得所有的计划都cancel掉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上个学期的那篇论文中的一个推论可以彻底解决随机数中H-度的问题,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写好了。再一次Downey帮我修改了稿子。投至Proceedings of AMS,一个月以后收到了录用函。疯狂地见网友,听报告,偶敲榨报告的水平在这个学期大有长进。学期快要结束时,有个快要读研的小兄弟问我研究生生活是怎样的。这才想起要写点什么。5年的生活比看上去要短得多,日子不经意地在自己的手中溜过。来南京的第一天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车窗外道路两旁的郁郁葱葱的树木,高低不齐地透出一丝没落贵族般的建筑,还有公车内的ppmm..... 最后的注记事情闹大了,看来这个跋很有必要。五年研究生期间,得到了不少人的指点,从国内到国外,l师兄,老板,冯琦,杨跃,李昂生,R. Downey, T. Slaman, S. Lempp.....我一直以为老板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譬如有的老板对研究生管得很严,要求学生必须在他的领域内做东西;有的老板却不闻不问,让研究生自生自灭。偶很幸运,老板给了我一个宽松而优越的研究环境。他给我做的具体指导不多,但是给我定了一个大体的方向。但即使在这个大方向上,我还是走了出去。我不是很听老板的话,喜欢自己找些书来看。老板原谅了我对于集合论的痴迷,让我去中科院跟冯琦学了8个月,这在于某些老板来说可能是大逆不道的。然后老板又抓住机会让我去了Singapore,使得我的整个研究出现了转机。老板促成的Nies的访华是我的整个学术的转折点,然后是重庆会议上的推荐,申请博士后时的大力推举。在国内整体研究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老板能提供的学术条件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惜这样优越的条件不是每个老板能提供的,我是非常幸运的一个。冯琦的水平恐怕国内没有几个人比得上的,只要看他最近在J of AMS的文章就能说明问题。他是个外冷内热的人,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有些不顾实际。譬如他劝我放弃对于学位的追求,“死”掉几年,潜心修炼。他说曾经有人对他说学集合论要花至少十年的时间打基础,有些恐怖。如果我遵从他的建议,也许能有更好的成绩。但我是个功利主义者,我想要的是学位。这恐怕也是国内研究人员的通病,也是国内研究水平低下的原因。在重庆,他再一次建议我做inner model时,我非常高兴。我一直以为这个领域只有超高智商的人才敢踏入,活跃在这个领域内的人物都是大名鼎鼎的集合论学家:Jensen, Neeman, Woodin....可惜我的再一次功利导致我放弃了这个机会。离开重庆的前一天,看着冯琦欲言又止的样子,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也许中国不适合他这样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人,他现在的环境有些尴尬。杨跃是个热情而聪明的人,当年北大的高材生,师从大家Shore,对人热情有加,初期受了他不少帮助。李昂生是个类似于陈景润的人物,恐怕没有人认为他很聪明,然而他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可惜他来南京访问的时间太短,没有机会得到他的太多帮助。Downey对我的研究生涯起了关键的作用,很多的工作都跟他联系在一起。他是个精力充沛的家伙,反应极快,五十岁以后还能开辟新的研究方向。Slaman是当今递归论的毫无争议的第一高手,他的触角遍及递归论的所有领域,所到之处,尽是original的结果。Lempp的热心是有口皆碑的,事无巨细,他都会很仔细的去办。研究生阶段,正是受到他们的热情帮助,才有了Chong的那三个字——“很不错”。今天早上,老板突然找我谈话,告诉我系里对我有意见,因为我的帖子涉及到太多的人。如果我对某些人有些不恭敬的语气,我很抱歉。我并不是想出什么风头。我觉得我的五年研究生生活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我的一些师弟读到博士了还不知道怎么写论文,我看到很多人整天闭门造车,连email也不会发,论文的题目等着老板给,不知道怎么对外交流,不知道新的研究方向。。。。我想我的这些经验会有用。还有,我本来想更多地写一些学术以外的事情,但不自觉地还是把学术的写得很多,然而今天早上的谈话,看来我又走运了。作者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数学系教授,也已经开始自己带研究生了。(请不要随意泄露其个人信息,我想其一定不想被打扰)其实数学家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循环,也就是这种研究生和博士的模式不断把结论向前推广,得到更好的结果。我在上课时时时会想,台上这位书写着各种图像和公式的三四十来岁的老师,十或二十年前是否和我一样,也如此懵懂无知呢?当时他发生的趣事,想怕是埋在了时光的记忆中了吧。当时他也会看过不少GTM吧,也可能在同年级成绩排名靠前,然后就迎来了研究生生活……当时他也会和别人争论一个问题的对错吧,当时他也看了很多很多paper吧,当时他也被导师夸过或指出错误过吧……这篇文章就感觉让我穿越了到了十年前,而现在的情景又和过去有许多相似,我也遇见过许多受不了研究生活的学长研究生转了系……不过十年后再看这篇文章和自己当年的一些文字和无知的观点,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感受呢?路漫漫,与君共勉。
除了少数应用性很强的小组(比如计算数学的一些方向)可能会和工科一样做项目,其他大多数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方向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只是相比应用来说,基础做文章更难。生活中的“正事”就是日复一日地为文章而奋斗,包括为“写文章”服务的看书、看文章和讨论班交流等。平时的时间很自由,想做什么都可以自己安排。但文章的压力会让你的大脑时时处于高速运转中,事实上基本没有双休日或者寒暑假的概念。想放松一下的话,可以给本科生上课作为调剂。一般来说研究生做助教上习题课的机会是每个学校都有的(特别是国外,全奖往往有强制性的助教任务),在某些缺老师的学校还可能有主讲的机会。最后,数学是条不归路,你可以在网上搜到大把的博士辛酸故事。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写文章和上课,不要轻易上了贼船。
差别大,也不大。。。纯数博士常常是在思考问题却想不出来,时间自由却愁得睡不着。应数博士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儿,万年赶deadline赶到没时间睡觉。反正都是黑眼圈,你随便选一个就好。
先说几句有点逼格的话。如果你要读基础数学的博士,包括以后你从事基础数学的研究的话,那就是自己要挑战你自己和其他同行。你要战胜你自己的懒惰,还要去突破你自己脑力的极限;与此同时,还要跟其他同行进行竞争。读博士就要做研究,你要做出其他人不曾做过的并且大家都认为有意义的研究。这就要求你总得有一些过人之处。凭什么你能做出来别人做不出来,这还是需要两把刷子的。而且基础数学跟应用学科不太一样,它不需要什么高端设备和实验积累,完全就是靠自己的头脑。再来说几句实用的。我很赞同我一个老师说过的一些话,他说硕士阶段就应该多看书,多积累基础性的专业知识,博士阶段多读论文,这个阶段你去想要系统的学一门新课程已然不太现实了。所以博士阶段基本就是读论文,寻找新的先进的idea和好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间上是很自由的,你完全可以没日没夜的拼上三个月然后一年里剩下的九个月都休息,只要你那三个月的工作足够好。不过更可能的情况是三个月之后你会根本停不下来,继续没日没夜的拼。我个人觉得学数学是会上瘾的,很辛苦但是很充实。如果你还想了解关于博士生活某些具体的方面,我们可以再交流。
背景:本科从应用数学转纯数现在刚跑到美国读纯数博士。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差别主要是在研究课题方面。你如果要研究概率、统计、数值分析、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这类比较“接地气”的课题的话,就该走应用数学。要是研究分析、抽象代数、拓扑等等抽象的课题的话,就应该走基础数学。两者之间的差别等你选修几门课之后就知道了。纯数的博士阶段,按照众学长学姐的教导差不多是这样的:第1~2年还需要上课,打好基础(念到研究生还在打基础是不是很让人无语……),然后你得参加一个资格考,资格考依照不同学校的不同规定,基本上是在第一年后就需要考掉,内容包括代数分析拓扑一个都别想跑。然后你会再选选课,或是自己看看书,过上一年不到,过了自己的高阶资格考。这个高阶资格考是仅与你想研究的课题有关的,比如我想研究几何,那么高阶资格考就不会考我分析。然后就是选导师,跟着读paper,和导师沟通心得,读paper,和导师沟通心得,读paper……直到自己写出一篇paper。后面博士怎么毕业没打听过,据说得扒一层皮。一般来说前两年数学系研究生需要做TA,teaching assistant,给本科生辅导微积分啊多元微积分啊啥的,外加批卷子。第三年起可以选择做更高阶的课程的TA,或是自己选择开一门比较基础的数学课。休闲时间有,但是多寡得看具体情况。我本科时候听说有一门研究生课简直谁都听不懂,除了教授本人。然后这门课也没有作业,没有期中期末考,教授打成绩的方针是只要来了就给A。但是我现在上的课里也有要求每周都交作业的,感觉比本科生还本科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投入多少时间给数学全看拖延症的严重程度、自己的规划以及有多想早点毕业……寒假暑假双休日还是有的啦,目前看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新————————————大概隔了有一年半,更新一下吧。现在开始跟导师读paper了!读不懂!30年前的paper在导师口里算老古董但我还是读不懂!高阶资格考通过之后就是真正做研究的时间了。根据导师风格差别,以及你自己对未来职业的预期,导师可能会给你规划出一条很确定的路(这是以后打算转行走工业界,来读phd为了拿高薪职位的),或者会任由你扑腾(以后打算留在学术界必须见多识广)。当然人生规划什么的是可以改的,与博士毕业比起来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预期。我导师是不怒自威的放养派。然后顺带提一下,根据方向不同,真正准备开始挑战一些具体课题之前,没准自己还得再入入门。比如我导师是做代数几何尤其是algebraic surfaces,但我对那个不怎么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李代数,但是我导师对现代表示论的发展不熟,所以过去五个月基本上我都在恶补代数几何,然后我导师从他博大的知识储备中给我推荐一些方向……但现在我们还是没能找到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准确的说是我的知识储备不足以找到一些适合我做的研究课题。这也是学术生涯里会发生的事情,导师和你互相在学术上并不是那么熟。据说这个现象其实挺普遍,至少我身边也有同年级的人以及学长学姐遇到过这种状况。还有一些别的事情,比如你好不容易想到一个点子上网一搜发现一个大神20年前写过paper啦,或是看着别人三四年前写的paper觉得其实自己也写得出啊,读博不仅考验学术能力也考验心理调适力,我自觉自己算是耐受力非常强悍的人,但偶尔也招不住心态失衡。在读paper之外还有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和座谈会。有些特高端,比如今年在盐湖城召开的10年一度的代数几何会议;有些就平易近人一些,比如地方上的、一般有一个特定主题的会议和座谈会。在保证自己能理解一部分内容的情况下,我还是挺推荐参加这些会议的,因为往往在这些会议中paper的作者会用1个小时平易近人地把他们研究成果的主线勾勒出来,这种助益之大在自己读paper之前是没法想的。比如说,我要自己啃一篇paper,视其抽象程度、和我的研究领域相关程度,运气好一小时大概能看掉2-3页。一篇paper长度大概在20页左右,那就意味着我光看掉它就得花大约10小时;但是看完了我没准(十有八九)无法理解这篇paper究竟想干嘛,或是作者的推理路线是怎么样,那就照样没什么卵用。运气不好的情况下,为了读懂一篇10页的paper你大概得找一个40-50页的介绍性lecture notes,大概就是得自学掉一学期一门课的工作量。所以用1个小时平易近人地把他们研究成果的主线勾勒出来简直是造福我等菜鸟。学术会议什么的不怕开个会胖三斤的话就多多参加吧。希望更新对你有帮助~
补一张数学家的……
对于一个读博士的学生来说,一天的科研工作可以从早晨八点开始,直至深夜,但是以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心情来进行这一天的科研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通常来说,在办公室就有一个坑,一个专门坑PHD的时间陷阱,而挖这个陷阱的往往就是自己。一个PHD可以在早晨8:00起床,洗漱完了之后就可以在8:30左右到达办公室。走到楼下,去楼下的小卖部买了一个小面包就上楼了。到了之后,先去打一壶开水,去卫生间把昨天的杯子清洗一下,然后泡一杯咖啡放在办公桌前面。8:30这个时候通常都会不由自主的打开电脑,然后链接无线网络,心想:一天的工作开始了。但是打开电脑之后,第一个打开的往往不是LaTex或者Word文档,而是各种各样的浏览器。首先登录的就是自己的邮箱,看一看有没有学校发来的邮件,老板发来的邮件。OK,如果没有,那就看一下有没有各种打折促销的邮件。如果有,那就看一下各类网购的网站,看看有没有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在网上晃一下,就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9:30。这个时候facebook上面一个消息弹了出来,原来是一个朋友留了一个言,登陆上去回复一下,顺便更新一下自己的最新状态,并且回复一些朋友的新鲜事。这个时候看到了一个不错的新闻,登录百度搜索了一下,去网易,新浪上面看一下网友们的评论,顺便灌了一点水。坐了一个多小时,应该起来晃一下了,就哼着小曲去了卫生间,慢慢的洗了个手,就已经10:00了。这个时候,系里面的邮件来了,让大家后天交一份报告,于是慢慢的打开了Word文档。纠结了十分钟之后,不知道如何下手,突然想到Google是最好的老师,上去搜索了一大堆资料,储存在电脑硬盘里面,觉得先看一下再开始写自己的报告比较合适,于是已经过了10:30了。这个时候想到早晨自己起来得早,饭没有吃饱,就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今天的午饭了,不需要在早上科研了。这样理所当然的就觉得玩一会算了,就顺理成章的说服自己打开了Diablo 3,上去看了下自己过去的装备,今天没有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打造了一些新的装备,拆卸了一些没用的东西。好了,11:15到了,Office突然想起了敲门声,另外办公室的一个PHD来敲门了,喊大家去吃午饭,因为12:00的时候食堂里面人山人海。下楼吃饭,吃完饭了,12:00刚刚好,看着下面排队的人群,觉得自己提前下来吃饭非常的明智。回到办公室,觉得刚吃完饭,可以休息一下,不应该马上投入苦逼的科研工作,于是再次打开了电脑,点击了浏览器,输入了新浪的网址,看了一下最新的体育新闻,最新的NBA比分结果,最新的足球转会消息。看了新闻之后,觉得不满足,打开了YouTube,看一看自己昨天没有看完的电视剧。好,此时已经是14:00了。应该开始写自己应该写的论文了,打开LaTex,发现自己昨天思考的方法错了,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论文步骤。哎,还是翻一下别人遇到类似问题怎么处理的吧。再次打开GOOGLE搜索,搜了一会,发觉Google的功能非常的强大,搜到了自己需要的论文,但是如果没有登录学校的数据库,就没法下载论文。那就打开了学校的图书馆网址,填写了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ok,一切顺利,下载好了论文并且去打印室打印出来。15:00,突然瞅了一眼自己的日程安排,突然想起来这个时候是系里面的Tea Break,有免费的食物和咖啡,于是拿着自己的杯子就下楼,找到一些PHD同学,系里面的老师聊了一下天,吃了一些事物,谈论了一下最近的新闻。一个小时后,Tea Break结束,拿着自己的杯子返回Office。现在已经16:00了,突然觉得自己的桌子有点脏,于是拿着抹布去了卫生间,弄湿了来Office把自己的桌子擦拭干净。16:15,这个时候想起来,炉石传说每天新的任务就在这个时候更新。拿出了Ipad,打开了炉石传说的app,看了一下今天的任务,就觉得自己今天肯定能够完成,于是玩了几把炉石传说。在17:00觉得貌似可以开始下楼吃晚饭了,于是就喊上office的几位好友,一同前往楼下的食堂。在电梯里的时候,有人提议去外面吃一顿吧,改善下自己的伙食,在下面的食堂已经吃腻了。于是就去了地铁站,直奔外面的餐馆。吃完饭,就可以收拾收拾自己在office没有完成的工作返回宿舍了。其实在PHD的办公室中,一直都有这种时间陷阱,会让人有一种自己总处于很忙碌的错觉。看着自己电脑右上角的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但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一点都没有干。这种就是拖延症,让自己无法从这种状况下逃离,只能在一个漩涡里面越陷越深。
谢邀,在下博士是在法国和俄罗斯读的,同时在两边注册,奖学金是法国发的。在法国读博士的人相对多一些,俄罗斯就比较少了,这里基本上就是介绍俄罗斯的数学副博士倒底是怎样的情况。在俄罗斯要取得数学副博士主要是通过两关,第一关是学位考试,第二关是论文,按规定副博士学制是三年,要求在第一年通过学位考试,然后第二第三年撰写学位论文和准备论文答辩,此外还有教学实习和相关的教学方法的培训的要求。据说这和二战以前的哥廷根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等德国大学基本上是一样的,当然好像现在的德国,体制有很多变化,这点可以请现在在德国的说一说。不过苏联和俄罗斯,在我读书的时候,基本上还是保留了这些传统的体制。副博士学位考试包括外语、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专业课规定部分、专业课自选部分四部分。比如本人的方向是几何与拓扑。规定部分就是代数拓扑、整体微分几何、微分流形、黎曼几何、微分拓扑、示性类等等,这部分的内容是教研室规定的,对于整个教研室的所有研究生都是一样的,但也不是教研室随便定的标准,至少它要符合俄罗斯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大纲对于几何与拓扑方向副博士学位考试的最低限度要求。而自选部分是导师规定的,导师会给你一个大概的考试大纲及指定的参考文献,然后让你回去准备。我当时的方向是辛几何与可积系统,这部分的内容大概就是相关的一些课程,,比如同调代数、代数几何、辛几何、复几何、可积系统、动力系统等等,文献有书也有论文,因为论文题目是数学物理方面的,我还被导师要求去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额外考物理。考试都是口试,专业课两个部分,分别都要整整考一天。刚开始是一些定理的复述和证明,然后逐渐考官就开始从刚开始的问题引申到文献上没有提到的更深入的问题,这些问题,至少我觉得挺不容易的。准备学位考试和通过学位考试确实需要花不少力气,涉及范围太广,假如考试时第一轮对于文献上的定理的复述和证明稍有差错,就会马上被判不及格,所以所有文献都必须烂熟,而且还得刷题。如果通过学位考试,下面的任务就是撰写学位论文和准备毕业答辩了。撰写论文的过程和西方国家的博士区别不大。我们每周都要参加讨论班,还要向导师报告科研进度。写论文,选题是这个重要环节。我导师是老一代的俄国数学家,作风比较老派,第一天就告诉我,我是研究生,不是本科生(俄国本科毕业相当于西方国家的硕士或者德国的diploma),所以他不会给我题目,要我学会自己提问题找问题,说这是科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当然因为每周都会参加好几个讨论班,所以总会有问题冒出来,尤其我导师特别喜欢在讨论班上问问题。我刚开始读副博士的时候,因为之前科研经验不及我的俄罗斯师兄们,所以比较担心能不能自己找到合适的题目,不过后来实际上发现,自己找题目其实也不算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困难。当时的莫斯科数学虽然比起黄金时代已经差了很多,但是我所在的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每周定期举行的讨论班也有上百个,此外我们还会去俄罗斯科学院Steklov数学研究所、Keldysh应用数学研究所、Landau理论物理研究所、信息传输研究所等研究所参加他们那边的讨论班,这些研究所也有很多讨论班,特别是Steklov数学研究所,因为交通比较方便,而且很多莫大教授本身就是Steklov研究所的研究员,讨论班也放在那里,所以是大家经常去的地方。我们一般至少会参加导师主持的讨论班,还会根据需要参加好几个其他的讨论班,比如我导师在莫斯科主持的讨论班,每周都有一两个报告。做报告的,有外面来请来的人,也有本校的人,除了数学家,有时也会有物理学家的报告(我记得我至少听过Nikita Nekrasov和Alexander Belavin的报告),基本上是报告最新的工作。我每周都要向导师汇报,接受个别指导,如果导师对目前取得的结果表示满意,就会安排在讨论班上做报告。平常大家的生活就是看文献,参加讨论班,向导师汇报,有时候还会旁听一些课,基本上和其他国家的博士没啥太大区别。当然对于我来说,因为有法国的奖学金,日子挺好过,对于俄罗斯同学,当时正是俄罗斯经济最差的时候,情况就不怎么妙,教授们工资都很低,我导师基本上是靠每年在法国工作的那半年的工资来养活自己。至于学生就更惨了,研究生的工资实在是不够花,有些人家里穷,只好边读书边打工,教授们又不愿意放低标准,所以说起毕业率,那实在是个悲剧,大概就20%这样。至于教学实习,情况比较复杂。美国大学的习题课、改作业通常是研究生来做,但是俄罗斯的大学和法国的大学差不多,带习题课的通常是副教授、讲师之类,我还见过Fields和Wolf双奖得主亲自出马带习题课的,当然那是个实验班的课。起码数学力学系给本系学生开的课,很少会让研究生去带习题课,当然,有时候也会有,比如我带过“数学分析”和“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习题课。大部分的教学实习好像都是帮着导师指导本科生的学年论文或者带带外系数学课的习题课或者去莫斯科18中和57中教选修课之类,应该教学任务比美国的博士轻很多。当然,如果是带习题课的话,需要自己编写习题发给学生,这个比较费时间,但是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我当时带“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习题课时候,和另外一个带这门课的俄罗斯同学,经常一起在讨论怎么编点难题来折腾本科生,比如把我们看过的论文改造成习题之类。
答主现在是美国某高校数学PhD,基本来说这里的学生分三种:第一种的常规生活是:吃饭睡觉看paper证bound——他们是做理论的第二种的常规生活是:吃饭睡觉看paper建模型——他们是做应用的第三种的常规生活是:debug, debug, debug以及debug——他们就是跟答主一样做计算的有时候真的会质疑自己真的是数学PhD么(本文纯tx)
上面有知友说了在美国读博的情况,@申力立 也说了一些。他们说的都是对的。我再补充一些国内的情况。我是基础数学专业代数学方向的研究生,没有读博。数学约往深里研究,就越抽象。对于很多研究方向,依然是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做学问的阶段。因此,他们的生活差别不大。(吐槽一句,数学系的老师申请到的科研经费跟化学生物的老师申请到的经费,往往会差好两三个数量级。)我那些读博士的朋友们,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以下项目不分先后顺序。)1. 上公共课。这个很轻松的,只有两科,公共英语和哲学。然后就没有了。2. 上讨论班。讨论班,要么听别人讲课,要么自己讲课。通常是导师、博士生、研究生都一起上的,一周两到三次,一次半天。研究生可能会讲讲教科书,博士通常都是讲所研究方向的论文。讲的过程中,就要面对导师和其他同门的提问。要能经得起问,之前就要做非常多的功课。我以前每次上讨论班后就跟扒了一层皮似的,一本厚厚的教科书讲了三年还没有讲完。3. 自习。4. 研读论文。5. 寻找问题。6. 解决问题。7. 跟导师讨论。自习主要就是做后面几件事的。研究生还需要看教科书,博士基本上就是看论文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所有最新论文的研究课题,挑选重点一两篇深入研读(一般都是大牛写的)。研读就是一字一句去读,推导每一个步骤,直至得到作者文中的结论。这就是把论文读通。在读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大牛都会跳步,你要把这些补上。读不通的地方,可以跟导师或同门讨论,也可以拿到讨论班上和大家讨论一下。当然,在读通的过程中,自己也能提出很多问题。比如作者的结论能不能再加强;条件能不能再弱化;把条件稍微改变一下,又能得到什么结论;与现有的某些结论进行结合,又会得到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去思考,如果解决了,甚至可以形成论文发表。这个也是非常难的,如果很简单,作者可能就直接形成推论放在论文中了,要不就是实在太简单了,没有可写的价值。8. 写文章博士能否毕业就取决于文章的档次和数量。毕业的标准一般是符合某个级别的文章要达到多少篇。否则,延期。要不,就是先拿毕业证,什么时候论文达标了,再拿学位证。如果上述5.6做得比较顺,形成文章就比较容易了。形成文章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你。文章如何署名,导师要不要署名,第一作者是谁,通讯作者是谁?投到什么杂志?由于不能一稿多投,投到什么杂志,这个很有讲究。我一个师姐,一篇论文投出去一年半,才回复录用,她早已不报希望了。很多都是等三个月到半年,才给你回复。如果论文接收了,还好。如果拒绝了,又得重新选择杂志,再投。博士就三年,等着等着就毕业了。说起来都是泪。顺便说一句,这个等待时长其实跟导师在业界的声望和人脉很有关系。如果导师在名声或人脉比较好,杂志的编委自然不敢怠慢他的学生,回复就会快一些。否则,呵呵。真的很折磨人的。你会看到,有的同学论文已经很多了,而自己一篇都还没有。9. 参加学术会议。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还是不少的。去参加的目的有几个,认识同行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了解该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和大家的关注点,如果自己有内容讲也可以讲讲自己的文章。当然,还有一个,游玩。有的老师后面都不愿意参加学术会议了,因为全国都玩遍了,而需要了解的东西已经不需要通过学术会议来了解了。对于博士,学术会议后的游玩是难得的放松。10. 到本校或附近的科研院校兼职,教本科或专科数学,或者当助教。每个月学校给的补贴不多,实在不够花,尤其是对于已经结婚的,甚至都有了小孩的。11. 苦学英语。12. 出国交流。以上两条连着说。现在一些高校都有类似的招聘条件:有半年以上在国外交流或工作的经验。而高校中,博士出国交流的机会也还是不少的。因此不少博士会花时间学习英语,不考难的托福雅思GRE,就要考一个教育部的什么英语能力认证考试。出国交流,有很多好处,毕业就业有优势,认识同行的大牛,在大牛的指导下写一两篇文章。一时想到的就那些,后面想到其他再补充。另外,不要以为读到博士的人,就是喜欢数学的人。至于不喜欢数学,为什么却读到了博士,原因多种多样。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学制几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