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分类导航
关于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叶朱萍(靖江斜桥中学,江苏泰州214500)摘要:新课改的提出以及不断深入对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当前素质的大环境下保证高效的学习效果是当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3)-04-0007-01当前我国大的背景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在保证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基础上,促进其他方面的全方位的发展,而高中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保证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继续接受全面的教育,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本人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从课堂教学,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课堂教学(一)课前备课要充分任何知识在进行传播前都要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到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总结,对每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课前疏导,保证在课堂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整个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其内容繁琐,各个章节的联系也较为紧密,因此在备课阶段尤其要注意这种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每一部分知识都不是独立的,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这样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回顾。(二)课上讲解要精练、新颖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少说废话、空话,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影、音的多种体验感受,由于高中数学的特性,图形多,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任务时可以采用图形化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进行课堂教学,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利用图形教学很容易揭示问题的来龙去脉,尤其在数学的几何教学方面,图形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解题思路的正确,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触,在进行几何解题时,一旦辅助线加对了,这道题就很容易解出来,也就是说解题的关键在于辅助线的添加,这也正是图形教学的意义所在,通过将问题转化成图形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二、课堂提问目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联系就来自于课堂提问,这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大多数的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并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因此如何在短短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提问时机要恰当,切勿为了提问而提问当前数学教学课堂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课堂气氛低迷时,教师会采用提问的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这就导致了错误的提问时机,也就是提问出现了随机性,并未有针对性的,这样非但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还可能会破坏教学思路。(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的思索时间不够,数学教学逻辑性较强,同时计算量一般较大,短时间根本无法让学生做到全面合理的思考,也就找不到一套完整的做题思路,这样的提问显然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根据不同的提问时间,对学生的思考时间予以调整,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提问效果。(三)提问人群稍显狭窄教师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有时会有其局限性,一般提问的是学习好的学生,或者是上课走神的学生,前者是为了得到榜样全班的作用,后者则是起到提醒全班的作用,这样的提问回答方式往往无法让班级大多数的学生得到锻炼,因而在进行提问时要采用灵活的方式,例如随机学号答题,这样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三、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是检验教学成果以及考察学生学习接受度的一个很有力的工具,作为高中数学来说更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已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新课改更是要求要给学生减压,减少作业的布置量,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及讲评作业时更要有针对性,既满足教学需求又不增加学生负担。(一)布置作业不仅仅是课后习题目前很多老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就简单的选取课后习题作为作业,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课后习题一般较容易,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既要考虑对课本只是的巩固同时又要适当的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延伸,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精挑细选, 在大量参考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对学生最最有效的作业习题进行布置,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批改作业不仅仅是只看对错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往往只注重结果的正确与否,因而会忽略到对错误问题的分析思路,以及可能存在的抄袭现象。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在每一步的解题思路中都渗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学生作业不仅仅是关注正确性,而更要对错误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分析是自己教学原因还是接受问题,找出学生知识的漏洞,在后续的教学中予以弥补。(三)讲评作业不仅仅是列列公式教师在讲评作业时,一方面要对出现错误的习题本身进行详细的讲评,对每一个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防止同类的事情再次发生;另一方面要由问题本身进行延伸,将整个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于易于出错的知识点加强联系,对于同一类型的题进行变化,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四、总结数学教学本身是对逻辑思维的锻炼以及塑造,而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以上三个环节,因而教师要在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因人而异,提出适合自身学生的一套教学体系,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崔菁.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2]严听.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6.[3]李柏青.让教学更自然、简明、有效[J].中国数学教育,2009.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10:38:08
网友评论《关于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想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明确教学目标,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把握课堂提问的原则,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立新型的课堂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方面,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具体探究,以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
【所属期刊栏目】
(2013年23期)
【DOI】10.ki.issn13.23.183
【分类号】G633.6
【被引频次】1
【下载频次】54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
浏览历史:
下载历史:中学数学课堂的 有效性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的 有效性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研究  摘要:有效性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地位愈是突出,它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关键词:数学教学 有效性 提高 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所关注的焦点,这些关注逐渐被一个新的名词所涵盖,那就是“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美国鲍里奇教授指出,有效课堂教学应体现五个特征[1]:  (1)清晰的教学思路;(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3)任务导向明确;(4)学生的投入;(5)成功率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的协调发展,最核心的一点是看是否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有学者把课堂教学效率界定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量。高效的课堂教学意味着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两项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只注重效果,不考虑达到效果的途径和时间,必然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应本着“照顾差异、分层提高”的原则,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所区别,使之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提高课堂效益。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数学教师自身的有效教学策略[1]  1.有效备课策略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整个数学教学“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实施依据,我通过对照课程标准与过去教学大纲研究发现他们有诸多质的不同,例如课程标准不仅为我们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对教师在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学法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的、实用的建议,从理论到结构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我们必须做到:  1.1备课应研究知识点的连贯  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同一知识不同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影响,这在二期课改课程推广的初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反函数”内容教学之前,教师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学习、研究、细化,对反函数内容的地位有了明确的认识,即反函数是高中函数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作为知识的一个交汇点,可以把函数与方程(包括曲线与方程)的一些重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联成一个网,为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提供了一次机会,为研究具体函数的反函数做了准备。  1.2备课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要在认真备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认真备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学习需求,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备课稿的设计和例题的选择中要体现出学生的层次性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有内容可学,在点滴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3备课应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例如:在教学后对教与学活动的思考,对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再思考、再认识,教后有何感想、心得,教学应做哪些调整等等都是教学反思的内容。  2.有效参与策略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主体性及潜能的挖掘,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实际教学中除了在备课上加以区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予以呈现。  2.1关注学生的全员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行为,更是学生行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认真对待课堂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要有吸引力,范围要适当,问题的难度要适中等。同时,“学史可以明智”,向学生介绍历史、数学家的故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他们今天所讨论的课题就是当年困扰千万人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2.2关注学生的参与情绪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数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须让我们教师所关注。情绪和信心的建立可能来自于教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和蔼的笑容,一个肯定的眼神  2.3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感知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理解是认识过程的中心环节,巩固是知识联系的加强,应用则是学习的继续和深入。数学教师应了解和利用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的主、客观规律,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开始学习概率统计时就有必要对已学过的内容概率进行回顾和小结,以达到“承前启后”的效果。又如在高三复习时必须对整个高中数学知识来一次梳理、重组(特别是函数)找出其联系和区别。数学教师如能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应用到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3.有效提问策略  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核心、是灵魂。“教学的艺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有技巧地引导学生作答”。只有有效的问题及有效的提问方式,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应遵循六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顺序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问题更有效:(1)抓住兴趣点问题;(2)抓住疑问点提问;(3)抓住分散点提问;(4)抓住难点提问;(5)抓住矛盾点提问;(6)抓住模糊点提问。为了使课堂更有效,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含量  提问应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技能结构以及认知能力出发,有的放矢,让学生  有所思有所得,因此提问要有所创意,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及生产思维的驱动力;提问要负荷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原理,给学生提供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性。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定义时,教师可以提问等差数列的定义。  3.2问题的设计要适量适度  提问的数量要具体分析、周密计划、精心预设,既不能满堂问,也不能满堂灌,提问要切中要害,就必须少而精,应抓住关键性本质性问题进行提问。讲授新课时,围绕教学重点提问;复习课时,从知识的规律性方面,从易混淆的知识点提问;习题讲评时,要思考方法,解题规律上提问。  3.3问题的提出要适时适生  课堂提问既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又要立足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更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如当教学到达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提升处时,当教学到达矛盾处时,都是呈现问题的好时机。  4.有效探究  4.1分散教学难点,探究知识获得过程  Ausubel曾经说过:影响学习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有些问题学生独立解决比较困难,可以把它分解为一系列相对容易一点的问题,也就是设置适当的教学铺垫,通过解决这一系列铺垫来达到对原有问题的解决。  这样,教师分层解决教学中难点,把知识获得的过程清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在师生的互动中,化解了学生的认知难点,提高课堂的效率。  4.2学会知识迁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  迁移是数学学习中一种普遍现象。正是由于迁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才能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并能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作用。加强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产生和促进知识迁移的关键。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不同分支和不通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部分知识内容尽可能地结合。  4.3强化反思训练,探究知识掌握策略  教学理论认为,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在人们的认知框架中主体的自我反思是构建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条件,新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反思与探究。  二、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策略[2]  1.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性建设  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道德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建设的关键。具体地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大胆探索,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调控和管理。21世纪的数学教师应该是学习型的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了解不同年代教学对象的特点,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学的经验和不足,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学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和要求。  2.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人际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在相互平等、共同发展的和谐环境中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创造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提出多元化的要求,给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正确选择数学教学方式。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化、符号化,使得来源于客观的数学问题变得深奥难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以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情境,引出教学内容,再通过提问启发、合作指导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学会新知识。最后,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数学信息的传递、接收和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过程,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语言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景下,学生自然会很乐意地接受各种知识信息,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  3.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应服务于一定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为此,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首先解读和细化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适时地营造出具有良好外在效应的教学环境。其次,要把握运用课堂教学过程的即时情境,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心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数学信息的传递与接收、师生的态度与心境的作用下,会产生的一些偶发的,短时存在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果对这种体验把握和处理得积极有效,将会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形成乐观愉快的数学学习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有适时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应急能力,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即时性问题要做到及时而机智的处理,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心向,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最后,要及时有效地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评价。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会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活动过程、问题反应等方面,反馈各种信息,适时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能够通过评价来肯定学生的学习结果,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增强学生参与度策略[3]  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并不是学生在形式上和表面化的参与活动,而是内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为了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 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行为转变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学生获得必须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得到基本素质的培育和提高。”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严重忽视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行为上作一下改变:  1.1注重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引入,如“一张纸能折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古印度棋盘谷粒问题”、“铁片移位问题”等,曾激起了一代代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轻松愉快地获得相应的知识。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在新知识的引入时尽量设置一些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探究能力的背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善于诱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善于创新的人总是以挖掘过去来应对未来,创新思维所需的思想材料均来自现实和传统。因此,创新表面上是从无到有,实际上都是从有到新。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的材料和经验中挖掘创新的元素对学生加以诱导。例如我们开展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梯形面积公式的联系,直角坐标系与斜坐标系的迁移的探索等都能激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1.3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借鉴青浦“顾泠沅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小组”提出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教学模式中四大要素“动因、内容、方法、结果”,而不是采用“引而不发”、“开而弗达”的方式,组织部分内容的教学,诱导学生自行探究得出结论。例如,在讲二项式系数性质及其应用时,教师只列出二项式系数表,让学生去找出数表中数的规律,学生通过探究找出了各种各样的规律,教师只完成整理的步骤,进而诱导学生自行解决这些规律出现的必然性(即完成性质的证明),从而能使学生灵活运用。  1.4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情感反馈是青浦教改实验的经验之一,情感教育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模块。在此,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体现之一为渗透美育;体现之二为关注学生情感。审美教育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徐利治教授倡导的“数学美”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还很难认识到“美”的存在,更无从谈及“美”的感受和创造,从而使数学学习变得单调枯燥、乏味难懂,这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立足学科特点,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本质及规律的体现,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观点与意识、二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与方略,是数学的精髓,对它的灵活运用是数学能力的集中表现。高中数学中主要体现在方程与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化归、归纳演绎及建模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相比,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够使人“终身受益”。另外,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打下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的知识灌输,而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中最本质的东西,而数学思想和方法统率具体知识和问题的解决,借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3. 挖掘非智力因素,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间的差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身产生的自卑感,使之陷入了学习的恶性循环,即“成绩差自卑学习欲望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成绩差”,从而使他们失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是学校、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和态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引起的。缩短这种差距,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分析研究比直接从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去分析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4. 需要处理好的四种关系  教学准备主要反映在备课上,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和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在备课时主要应做到协调如下四种关系:  4.1基础与发展的处理  数学知识的体系框架是连结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发展学生主动性与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谷超豪教授曾提到数学是最为严谨的科学,是各门科学的可靠工具.因此基础教育中要教会学生严格和熟练遵循正确法则。不引入主观臆想,故针对不同内容要选择好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处理。另外对一些拓展内容不受“应试”影响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对所学其他知识起到巩周作用。如“抽屉原则”的教学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二分法”的教学可使学生对函数的各种性质认识有了综合性的提升。  4.2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处理  即变“因材施教”为“因才施教”。真正做到定位于课程目标而不拘泥于教材。针对学校生源情况,对一些必修内容作授课顺序和课时数的适当调整,例如认识几何体时将多面体和旋转体一起介绍,补充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形式等,根据目前配套练习跨度较大的特点,教师还要做精选习题和例题的工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3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系的处理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次实践可以说明信息技术在课程中使用的必要性。就以多媒体为例,它的直观,涉及到图形的美丽、精确都是手工板书所无法比拟的,能在多方面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在整合的过程中。应遵循信息技术服从于课程特点,真正达到优化教学目的而进行。例如在讲空间点、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时,多媒体优势显而易见,动画显示函数y=Asin(ωx+φ))图象是由y=sinx进行各种变换后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对理解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但从教学反馈中却存在学生作图能力低于传统教学效果的弊病。因此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中不能抛弃传统教学的精华,例如数学中涉及到逻辑推理过程用板书演示其效果就优于媒体,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两者关系。  4.4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关系的处理  促成学生思维主体性的形成,小组交流与探讨是一种很好的能力培养途径,对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培养也很有利,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保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针对一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及时做好“放”和“收”的关系,尤其不能做一些无谓的探究。  四、把握好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三个度”[4]  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好用足课堂的40分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数学,一直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实习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有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应把握好三个“度”。  1. 挖掘教材要有深度  新教材从表面上看内容较少,降低了知识难度,但需要挖掘的隐性知识较多,也就是给教师留有很大的课程开发空间,需教师认真把握。  1.1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绝不是为了完成教案文本而去履行的“公事”,而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的必不可少的设计。教师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失之笼统;既不能将三个维度的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机地整合三维目标。  1.2合理重构教材,活化教学资源  教材虽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但教师在充分研究、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灵活地处理,大胆地改造,从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维难度,增加教学密度,提升教学效度,使教学资源更加优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2.了解学生要有广度  有效教学,除了教师教得有效,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得有效,也只有学生学得有效,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高效,所以有效教学必须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2.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主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有时对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外部传递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必要弄清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有些教师往往将成人的生活经验误认为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有必要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实践,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童心童趣。  2.2熟悉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教育就是针对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设计时,我关注以下两点:一是采取分层教学法,课堂提问难易适度。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提得是否适当,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提问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将问题设置梯度,分档提问,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二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评价。评价是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差异评价是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应不同。对同一问题不同类别的学生的不同回答,应作出不同的评价。  2.3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  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不应忽视。  3. 教学过程要有效度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积极有效的教学过程必然带来丰硕的结果。教学过程组织的有效性,需要教师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3.1抓住数学本质,体现数学味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激发学生求  知的欲望,可以先声夺人,引人人胜,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是,现实课堂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件演示游乐场情境引入角,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了很多他们喜欢玩的或看到的,时间耗费得不少,可是学生发现的都是与角无关的特征。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导入新课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在备课时没有下工夫,或没找到合适的方法及时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到怎样找角,没有抓住数学的本质,突出数学味。  3.2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何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全心全意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在不断的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3.3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是一种能及时地把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的教学,它能把教学的触角恰当地深入到具体的问题和周围的生活中去,让手握知识的学生面临问题,经历一个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在学习、运用的良性循环中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和积累终身受益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翠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76.  [2]阙建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研究[J].陕西咸阳师范学院,.  [3]倪明.增强学生参与程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J].上海教育科研,.  [4]彭中仁.构建有效数学课堂要把我三个“度”[J].学术研究,2011(4):47-48.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