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是怎么进行的

各国就新的全球气候协议谈判文本达成一致- Micro Reading
各国就新的全球气候协议谈判文本达成一致
&&来源:&&作者:聂晓阳、刘美辰
[提要]&&(记者聂晓阳、刘美辰)为期6天的今年首轮联合国气候谈判13日结束,有关各方已达成一份正式的全球气候协议谈判文本,为在年底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新气候协议奠定了基础。“谈判文本的成型为国际社会如期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提供了可能,但这种可能性也并非板上钉钉,”菲格雷斯说。
   原标题:各国就新的全球气候协议谈判文本达成一致
  据新华社日内瓦2月13日电 (记者聂晓阳、刘美辰)为期6天的今年首轮气候谈判13日结束,有关各方已达成一份正式的全球气候协议谈判文本,为在年底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新气候协议奠定了基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表示,这一进展为“一个关键的里程碑”,会谈期间各方所表现出的建设性态度和工作效率“令人感到鼓舞”。然而,原定在此次会谈中要压缩的37页文本草案最终反而增加到86页,反映出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各方的博弈也许会更加激烈。
  “谈判文本的成型为国际社会如期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提供了可能,但这种可能性也并非板上钉钉,”菲格雷斯说。
  目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强制性量化安排的协议只有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其第二承诺期将于2020年到期。这意味着,今年年底能否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新协议将直接影响2020年后全球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来源:中国军网)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坚定支持全球气候谈判
(原标题:坚定支持全球气候谈判)
南方日报评论员
当地时间2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法国首都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充分表明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法国办好巴黎大会的有力支持,将为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作出中国贡献。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尽管国际社会早已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了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但遗憾的是,全球气候谈判近年来未能取得实质进展。今年是气候谈判多边进程中的关键一年,巴黎大会更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因为它肩负着对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作出新安排的历史使命。大会最后能否达成一份有力度、有雄心、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不仅关系着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也考验着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的责任担当。
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大国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发表讲话支持巴黎大会。10月,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愿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11月,在同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奥朗德会谈时,高度评价法方为筹备巴黎大会作出的巨大努力,希望推动大会取得全面和均衡的成果;29日,在巴黎会见奥朗德时再次表达支持,“坚定支持法国办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坚定支持大会达成一项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习近平主席这一系列铿锵有力的话语,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坚定支持”的中国立场。
中国的坚定支持,首先是立足自身,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多年来,中国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已分别下降29.9%和33.8%。今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在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的基础上,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国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的决心。这些成绩和行动本身就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支持力量,中国堪称国际社会的表率。
中国的坚定支持,还体现在放眼全球,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积极参与公约框架下有关谈判,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气候外交,分别与美国、欧盟、法国、英国、南非、印度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布了多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全球合作注入积极因素。同时,中国在气候治理问题上积极推进南南合作,2011年以来中国政府累计安排2.7亿元人民币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今年开始,中国在原有基础上把每年的“南南合作”资金支持翻一番,并将提供600万美元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今年9月,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这些都是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的实实在在努力,充分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中国承诺、中国决心、中国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也为全球气候谈判注入了最坚定的支持力量。我们期待参会各方聚同化异,相向而行,共同推动巴黎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南方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2月7日,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落幕。这次会议主要讨论的话题是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期计划。自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各国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已经进行多次。每次都是旷日持久但进展很小。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与这些世界主要国家仍然有些距离,对谈判的根本目标,各方都缺乏根本的利益驱动。
气候谈判陷入僵局,拖延多年进展不大
分歧发达国家出尔反尔,发展中国家更不愿承担太多
发达国家是《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缔约国。但它们现在都不太坚定。美国是对气候谈判最不热心的发达国家,它虽然在1998年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但美国参议院从来没有批准议定书,这也使议定书在美国国内一直不具备法律效力。当然美国也不愿背负骂名。美国希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一起承担减排责任。在2011年德班会议上,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则表示,除非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指标,否则美国不可能考虑强制减排。 &&&日,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得•肯特宣布,加拿大将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他表示,除非美国和新兴经济体都实施减排,加拿大才会行动起来。日本则拿2011年的地震海啸灾难做文章,以期获得对他们不加入强制减排队伍的同情。但这种说法,即便在发达国家内部也没有得到认同。 &&&一向是《议定书》发起者和坚定支持者的欧盟也提出了要其接受《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前提条件,即要在2015年前缔结一个包括美国和新兴经济体在内的主要排放国都承担减排指标的协议,并于2020年生效,把减排谈判推向了更加复杂化的过程。 &&&既然这些《议定书》的原缔约国本身都对第二期态度如此暧昧。那就更难以说服被拖进来的发展中国家很快答应他们的减排要求。自哥本哈根会议以来,气候谈判的僵局基本维持到了现在,在多哈也难有解决。[]
长期不能一致背后是各方都缺乏减缓气候变暖的强烈意愿
气候大会各方谈判的目的是共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但如果各国都对这个最终目的都不那么热心,也就缺乏足够的动力领导会议进程,协调各方利益。
美国经济发展的需求高于减排,对他国更不在意
美国从一开始就对《京都议定书》缺乏参与和实施的意愿。议定书谈判前,也就是日,美国参议院就以95票对零票通过决议,要求美国政府不得签署同意任何不同等对待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有具体目标和时间限制的条约,因为这会“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的危害”。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美国同时还利用科学界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变暖”的质疑作为拖延谈判的借口。&&&无论美国如何重申自己的减排意愿,无法掩盖美国的真实想法,那就是不愿意让减排责任过多影响自己的经济发展。既然自己都意愿不足,就更缺乏足够的动力推动其他国家参与谈判并达成一致了。
欧盟困于债务危机,无力促成谈判
欧洲一直是《京都议定书》及其他气候谈判最有力的推动者。但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欧盟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使其无力也无暇关注其他事务,失去了继续扮演推动者角色的激情,在气候谈判中不再发挥积极作用,仍然维持在20%的低目标。2012年,欧盟依然深陷债务危机而无力主导多哈谈判,也无法寄望于在德班会议险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虽然欧盟是少数几个同意签署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缔约方,但欧盟气候行动专员赫泽高力图保持欧洲在全球气候谈判先导地位的努力在国内外都受挫。同时,分欧盟成员国、重工业游说团体以及欧盟执委的支持者均表示,当前资金捉襟见肘的时期已无力承担过多的减排责任。&&&对于欧盟来说,提振经济走出债务危机是当前的首要目标,欧盟自己的减排承诺固然不错,但总的来说,欧盟受气候变化影响终归有限,其他国家暂时不能达成一致对欧盟的核心利益并无多大损害,因此欧盟的的推动意愿也不够。
发展中国家更在意公平而非最终减排效果
发达国家认为,不少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具有较大的经济规模,也理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而这些发展中国家认为,他们仍在经历现在发达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更多的减排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很大,同时片面讲排放总量也不公平。发展中国家提倡的是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发达国家理应首先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显然与发达国家的诉求存在差距。&&&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减排计划并承诺遵守。但对于和发达国家的分歧,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缺乏这个领导力和实力来促成谈判,更重要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他们的冲击同样不那么急切。[]
归根到底,缺乏基本一致的谈判根本不是谈判
松散整个气候谈判和承诺对各国的压力来自道德而非各方利益
从一开始,《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各方及以后的气候问题谈判就缺乏一个互相约束的机制。对于参与谈判的各国,无论是各国达成一致的减排计划或是单方面的减排计划、甚至是是否参与会议,都主要出于国际体系中的道德和责任考量,完成计划几乎仅凭各国的自律。而这种自律的保障是很不可靠的。 &&&而且这种约束机制也极难建立,原因仍然是利益。对违约方任何有强制力的制裁措施都会造成制裁一方的利益损失;而相对的,目前全球气候变暖仍然显得很遥远,各方都履约对各大国带来的短期利益都几乎为零。因此几乎没有国家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必然这样无欲无求的谈判,各方也并不害怕破裂
既然对于已经生效的议定书等文件,国际约束力都如此薄弱,那么对于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历次谈判,就更缺乏力量促使各方走到一起了。一个谈判,有分歧不是问题,谈判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相互交流,弥补分歧,寻求双方最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但如果谈判双方或多方缺乏根本的一致目标,那么双方各说各的、鸡同鸭讲就成了必然。对于大多数国家,气候变暖还很远,提高减排量的经济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就算谈判破裂又能如何呢?
假如现在科学家确定一个事实,如果10年内全球温室气体排量不能降低一半地球就会立即毁灭,想必不消一年,全球所有国家都会很快达成一致并厉行减排。和现在的困难局面相比,这会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
<div style="width:; margin:0">
留言板维护&
用户名&&&密码&&&自动登录
请您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气候谈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