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的日本h2火箭技术术到底谁更强

  日本:  氢氧机:有分级燃烧, 开式膨胀燃烧, 且推力更大,是中国YF77的一倍。比冲比中国的好看。  煤油机:没有  固推:
有  甲烷机:没有。  中国:  氢氧机:有闭式膨胀YF75D, 燃气发生器YF77,推力比日本小一些,比冲差一些。  煤油机:有大推力分级燃烧煤油机(这次长六成功的),  固推:有试验品,但有洲际导弹可以证明固推没问题。  甲烷机:有YF77改的甲烷机,50吨推力。  总结:  氢氧机》 日本优于中国  固推
》 日本略优于中国。  煤油机》 中国远优于日本。  甲烷机》 中国有起步,日本没有。  未来规划,或者正在实验中的发动机&&中国推力更大,种类更多,规划更丰富。  总体说起来,两国火箭发动机技术半径八两, 10年后应该中国远超日本。  部分愤愤说中国火箭发动机不如日本,然后推导中国航天不如日本的历史已经彻底结束。  中国不但在火箭发动机技术上和日本旗鼓相当, 长5后,推力讲大于日本, 在载人航天技术,  卫星导航技术, 反卫星技术, 空间站技术, 都优于日本。  而日本只在深空探测,以及卫星技术上略占优势。  可以说, 如果今天美国航天得分100的话,中国大概有60-70分, 日本大约为50分。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更多
  长六成功,可以说, 让中国一举拥有高大上的大功率的液体助推器  这个东西还是比较高大上的。  YF100虽然不是最厉害的煤油机(RD170,180系列最强)  但是怎么说它也是一个推力超过100吨, 且采用最先进的分级燃烧技术,而且室压也达到了18, 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  以后谈火箭发动机的时候,五毛傻粪们可以骄傲一点  对美分傻粪来说,则是个悲剧。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已经开始全面落后中国。  当前航天技术, 美国第一, 俄国第二, 欧洲和中国可能差不多在第三, 日本和印度则到了第四和第五的位置。  如果说以前日本和中国在争抢第三第四的话,今天日本已经落后。
  @goodman966
15:56:00  日本:   氢氧机:有分级燃烧, 开式膨胀燃烧, 且推力更大,是中国YF77的一倍。比冲比中国的好看。   煤油机:没有   固推: 有   甲烷机:没有。   中国:   氢氧机:有闭式膨胀YF75D, 燃气发生器YF77,推力比日本小一些,比冲差一些。   煤油机:有大推力分级燃烧煤油机(这次长六成功的),   固推:有试验品,但有洲际导弹可以证明固推没问题。   甲烷机:有YF77改的甲烷机  —————————————————  不得不说,长征系列火箭稳定性极强,完全可以排在世界前三  
  鷹会不会阉割盆子,毕竟太快了鷹睡觉也不安全!?
  美国有本事独立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再来吹牛逼吧!!    美众议院批准法案 禁止进口俄罗斯火箭发动机    
  美国现在不但没能力送人上天,竟然连发射卫星都做不到。  美国真是太有趣了。
  日本的火箭技术,其实就是买的美国德尔塔公司的技术,人家欧美对中国技术封锁,所以中国什么都买不到哦!  还有,日本的国家发动机真不是他们自己的,应该是美国的!
  日本没自己的核心技术,三级残废一个。  
  喜聞樂見~
  @goodman966   卫星技术领先中国,你能不那么搞笑吗?他们每年制造并自己发射几颗卫星。一个手的手指头应该都多了。  中国一年制造发射多少卫星,加上脚趾头够吗?  就不说种类了。全世界也就美苏(不是俄罗斯他一直在吃苏联老本)的种类,总数比中国多而已。
  日本的膨胀氢氧机好像室压不够,还不如欧洲的发生器氢氧机
  打楼主脸 昨天发射了固体火箭了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5天内“梅开二度”。昨天9时41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快速发射的跨越,这意味着未来我国能在24小时内实现卫星快速发射。
  查下长征11,再来说固体火箭  
  固推力小控制性比不上液推
  @goodman966 固推你应该肯定了,刚发射一颗一带三的固推快星。24小时就可发射一颗。
  东风31 长征11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你的位置:
中国大推力火箭技术已被日本大幅超越
现在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可谓举世瞩目,虽然美俄欧等航天大国仍然对中国采取技术交流或转让限制,但是都无法阻止中国在该领域崛起的步伐。众所周知,无论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还是北斗系统建设,以及各门类卫星,都离不开航天运载火箭技术。中国目前的大推力运载火箭虽然还没有达到美俄水平,但是赶超趋势已经确立。
  从公开的媒体报道得知,中国最大推力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已经完成了发射场合练,并将于今年9/10月份在海南发射场首飞。据悉长征五系列三种型号运载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分别达到13吨、23吨。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说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就,就不得不提中国航天在90年代遭遇的困境。九十年代,长征三号乙等火箭的首飞,中国完善了火箭体系,但同时老旧的长征火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再加上九十年代后期各航天强国火箭升级,中国火箭技术逐渐“丧失了在世界航天界第二集团的优势地位”。 由于数次发射失败等火箭问题以及九十年代末美国通过的“国际武器交易规则”使中国丧失了大部分原有的世界商业发射市场份额,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空间站以及其它大质量卫星的发射需求也超过了当时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
  这个时候性能稳定的大推力火箭的需求变得相当紧迫,火箭研制工作启动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预研工作早已开始。其中长征五号使用的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YF-100于2000年获得工程立项。不过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技术基础来自哪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就是苏联的RD-120发动机,当时中国设法获得了2台RD-120进行研究,所得关键技术奠定了YF-100的成功基础。
  201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了YE-100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引起世界广泛关注。这一成就令美俄欧等传统航天集团明白,中国的航天技术和国际航天发射竞争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必然会给三大集团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但同时有一个国家的名字也令他们恨得牙根痒,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军迷最熟悉的乌克兰。2013年底,乌克兰“南方”设计局的工作人员来华访问,令美俄欧确信了乌克兰运载火箭技术上对中国的援手。
  美欧的智库研究报告指出,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是苏联最大的火箭、导弹研制和生产机构,擅长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及运载火箭技术,其代表作是RD-120液体火箭发动机和与其配套的RD-8姿态控制发动机,而RD-120就是中国新型“长征”5运载火箭YF-100主发动机的原型。另外中乌两国在航天和导弹技术方面的合作目前仍然在继续。中国和日本的火箭技术到底谁更强_网易军事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25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中国研制的这一全新中型运载火箭,代表了中国近60年运载火箭研制领域的最高水平。此次发射刷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纪录,开始了中国运载火箭发展的新篇章。然而在这期间,中日火箭谁比谁强的话题被再次腿上风口浪尖。
中国和日本的火箭技术到底谁更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中日火箭技术水平谁更强?
发射台上的中国长征五号火箭。央视新闻 图11月3日,中国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运载火箭运力首次跨入大型运载火箭的行列。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新技术的集大成者,它的研制成功为未来发展更大更先进的运载火箭锻炼了队伍、积累了技术经验。中日两国都是航天大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日本运载火箭的技术水平相对更高。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之后,中日运载火箭对比会发生改变吗?日本运载火箭的先进性日本于日抢先中国两个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8212;&#8212; “大隅”号人造卫星。该卫星仅重9.4千克,而中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重达173千克。当时日本航天专家也承认,日本火箭与中国火箭存在5年的差距。但在日本引进美国雷神-德尔塔火箭技术之后,日本火箭技术水平开始超过中国。日本在引进雷神-德尔塔火箭技术的同时,逐步开展国产运载火箭研究,最终研制出国产的H-II型高性能火箭。H-II火箭在商业上并不成功,但对日本运载火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H-II火箭的研制过程中,日本开发了先进的百吨级LE-7分级燃烧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LE-5A膨胀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这在当时火箭发动机中属于高端设计,性能相当出色。日本的LE-7发动机和美国的SSME、LE-5A、RL-10发动机也分别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两种分级燃烧循环氢氧机、膨胀循环氢氧机,堪称火箭发动机高端的G2。由于H-II火箭成本太高,日本随后研制了H-IIA火箭和H-IIB火箭,前者以H-II火箭为基础改进而来,使用性能稍逊但工艺和设计更可靠的LE-7A和LE-5B液氧液氢发动机,火箭运载系数相当出色。后者在H-IIA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芯级直径增加到5.2米,芯级使用双发LE-7A发动机,可将16.5吨载荷送入国际空间站轨道。H-IIB火箭是日本最大和最先进的运载火箭,但只用于执行HTV货运飞船的发射任务,而且由于发射费用较高,2020年后将退役。目前,日本正在研制新一代H-III运载火箭,其延续了日本偏爱创新的传统,火箭发动机设计同样十分惊艳。H-III火箭继承了H-IIB火箭的5.2米直径液氧液氢芯级,将使用新研制的LE-9大推力液氧液氢发动机。这是一种开式膨胀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通过开式膨胀循环的独特设计,实现了火箭发动机膨胀循环高可靠性和开式循环大推力的统一,在世界火箭发动机设计上自成一家。H-III火箭第二级初期使用LE-5B发动机,后期可能改用开式膨胀循环的LE-11发动机,这是一种推力约27吨、真空比冲467秒的液氧液氢发动机,堪称有史以来综合性能最强的上面级发动机。长征五号的大跨越中国现役主力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仍然基于20世纪60年代技术,无论火箭总体设计如何变化,也无法与使用20世纪90年代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本运载火箭一较高下。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样提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1世纪初火箭研制才步入正轨。2000年和2001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先后立项研制,2006年国家批准了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立项。长征五号火箭是一种“二级半”设计构型的火箭,这与日本的H-IIA和H-IIB火箭相似,更相似的是它们的一子级和二子级不约而同的都使用了液氧液氢发动机,不过长征五号火箭助推器使用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而日本H-II系列火箭使用的是固体火箭助推器。长征五号火箭的助推器基于120吨地面推力的YF-100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较高的比冲和总冲。尽管长征五号火箭的一子级使用的YF-77液氧液氢发动机和二子级的YF-75D液氧液氢发动机的性能,稍逊于H-IIB火箭的LE-7A和LE-5B发动机,但火箭运载系数还是相对较高,体现了长征五号总体设计的成功。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大型火箭,长征五号火箭长度56.97米,其中芯级部分直径5米,全部使用液氧液氢发动机,助推器配置为4个3.35米直径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形象地说,长征五号的助推器就有长征二号火箭那么粗,而芯级横着放就有约两层楼高。官方资料称,长征五号火箭起飞质量约879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14吨,在运载能力上远高于日本运载能力最高的H-IIB火箭,即使是未来H-III系列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的型号,运载能力也无法媲美我国的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五号火箭虽然在运载能力和运载系数上实现了对日本运载火箭的超越,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尤其是基础的材料和机械等部分落后于日本,长征五号火箭的技术水平和日本现役运载火箭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火箭发动机上差距比较明显。即使首飞时间比日本H-II火箭晚了20多年,但长征五号火箭的YF-77液氧液氢发动机仍然在推力和比冲两项关键性能上,还是落后于日本的LE-7液氧液氢发动机,长征五号第二级使用的YF-75D发动机在这两项指标上也略逊一筹。但是,长征五号火箭之后,我国还在研制220吨推力的液氧液氢发动机和25吨级、460秒真空比冲的上面级液氧液氢发动机,这将使中国火箭发动机技术上赶超日本,有助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全面超过日本。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haoyhu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016珠海航展 /1
《超大防务》正式上线!全新视觉展示最有营养的军事内容!全程参与本届航展为您带来新鲜资讯和精彩解读!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F1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h2火箭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