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能在猪粪污染水中生长的植物吗

疑受猪粪污染 鱼塘成片死鱼|排入|排放_凤凰资讯
疑受猪粪污染 鱼塘成片死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海都讯 前日至今,短短两天,福州闽侯竹岐乡竹岐村的这片鱼塘,忽然就漂满了死鱼,粗估了下,有四五千斤。这些养了一年多的鱼,本将于端午前后上市,不料竟遇如此意外,痛心之余,塘主林先生认定,塘边一家养猪场所排粪水,是大面积死鱼的原因。
原标题:疑受猪粪污染 鱼塘成片死鱼看着一池死鱼,林先生愁云满面N海都记者 陈颖旭/文 黄启鹏/图海都讯 前日至今,短短两天,福州闽侯竹岐乡竹岐村的这片鱼塘,忽然就漂满了死鱼,粗估了下,有四五千斤。这些养了一年多的鱼,本将于端午前后上市,不料竟遇如此意外,痛心之余,塘主林先生认定,塘边一家养猪场所排粪水,是大面积死鱼的原因。 林先生所说的这家养猪场,距离闽江300多米,处于畜禽禁养区。竹岐乡政府有关负责人承认,禁养区内部分养殖场因“比较隐蔽”或“不配合”而未能拆除,其表示,将争取在5月底前,拆除全乡禁养区内的全部养猪场。现场:鱼塘百米外养猪场藏身竹林中事发鱼塘位于竹岐中心小学附近,距闽江300多米。记者昨日下午至此,发现鱼塘中成片的死鱼仍未清除,已散发出恶臭。塘主林先生说,这些鱼是去年年初投入塘中的,多为草鱼和鲢鱼,另有少量鳗鱼。早在前日上午,他就发现少量死鱼,至昨日上午,死鱼成片出现。 据林先生估计,死鱼有四五千斤,原打算端午前后上市出售。痛心之余,他认为,鱼塘旁一家养猪场的大量粪水排入鱼塘,是导致死鱼的主要原因。根据他的指引,记者在百米之外的竹林中,找到了这家养猪近百只的养猪场。 据林先生说,该养猪场虽设有化粪池,但因池小,其中所积猪粪会随雨水冲入鱼塘。在化粪池与鱼塘间的山涧中,记者确实看到,此处沉积有猪粪。对此,养猪场主郑女士称,猪场粪水经化粪池处理,“我们养猪八九年,粪水一直是这么排的,从未出过状况”。她认为,鱼塘死鱼是天气反常导致鱼儿缺氧。调查:涉事养猪场在禁养区鱼塘主林先生说,“鱼塘距闽江只有300多米,粪水最终会流进闽江。”养猪场主郑女士也坦承,养猪场距闽江太近,“这批养完,我们准备把猪场关了”。 竹岐村委会负责人说,鱼塘大面积死鱼后,村委会即介入协调,他们推测死鱼与养猪场排放的粪水有一定关系,但具体原因尚需相关部门进一步认定。在竹岐乡政府协调下,下周一,村委会将组织人员对这家养猪场进行拆除。 距闽江300多米的这家养猪场,实际处于畜禽禁养区,它为何多年未被拆除?闽侯竹岐乡政府一名相关负责人称,去年以来,该乡已整顿拆除闽江流域畜禽禁养区内养猪场16户,拆除面积共计22000平方米,但“有些比较隐蔽,有些是不配合”。该负责人称,竹岐乡将争取在今年5月底之前,拆除乡里畜禽禁养区内的所有养猪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09232
播放数:1578442
播放数:133130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超级罗非鱼养殖技术
【字体: 】
超级罗非鱼养殖技术
超级罗非鱼养殖技术
  一、简介
&&& 罗非鱼(Tilapia),又称非洲鲫鱼,原产非洲,遍及非洲大陆及中东、大两汁沿岸,属热带性鱼类。温度对罗非鱼的生存和生长是极为重要的条件,罗非鱼生存水温为8-40℃,最低临界温度为6℃,最高临界温度为42℃,最适生长水温27-30℃。罗非鱼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是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性广,对环境适应性强,抗病性能好,群体产量高,肉味鲜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优良品种之一。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福寿罗非鱼以及广泛养殖的杂交奥尼罗非鱼等。&&& 为了加快罗非鱼的生长速度,降低饵科系料和养殖成本,使其快速长成国际市场急需的大规格商品鱼,联合国ICLARM机构联合菲律宾、挪威等田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四个非洲原产地直接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 (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四个亚洲养殖原产地直接引进的尼罗罗非鱼品系(以色列、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经综合逐代选育扶得的优良尼罗罗非品系超级罗非鱼,目前,超级罗非已选育到第17代。在世界各国的养殖试验显示,超级罗非鱼每向下选育一代,超级罗非鱼每向下选育一代,其生长速度就加快6-12%。养殖六个月可长到800克以上,饵料系数为1.1,每市斤叫降低成木0.3-0.5元。&&& 超级罗非鱼从亲鱼的挑选到种苗的培育,都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和管理制度,从而保障鱼苗纯度高、规格一致、雄性率99%以上等特点。&&& 超级罗非鱼还具有如下优点: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饲料利用率高、病害少、起捕率高。经过养殖推广,已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和青睐。  二、鱼塘建设及准备&&& 鱼塘要求:1、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无工农业污染;2、底质最好为砂壤土(泥砂质);3、池塘面积五亩以上为宜;4、水位深浅适宜,鱼塘的水深1.5米以上为好,内陆地区自然越冬池至少需2.5米;5、池塘的形状最好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周围无高大树木和高楼大厦。 &&& 池塘经过养伍之后,池底沉积了许多残渣污物,因此&&& 在放苗前必须清塘消毒。排干塘水,除去过多的淤泥,让阳光暴晒池塘至少一周,用生石灰清塘。生石灰的用量为200丸/平方米(133公斤/亩)。一周后,立即放水(注:不管是进水还是出水,都要用筛网过滤,网日至少要40日,土要目的是防止野生罗非鱼的进入)、施肥。有机肥虽然来源很广,肥效快,但是很容易带入病菌,耗氧呈大,且用量不宜掌握。所以建议用无机肥料,一般情况下土要施氮肥和磷肥,施肥量为每天氮肥(如尿素)280克,复合肥(氮:磷:钾=15:15:15)500克,碳酸钙为1000丸。施肥时间是有太阳的中午,阴天减半,雨天不施。施肥方法是把肥料用水溶解后,均匀泼洒在水面。直到水的透明度为30-40cm时停止施肥。如果水质较肥,可以减少施肥量或者不施肥。当水质变绿且PH值稳定在6.8~8.0时鱼苗即可下塘。放养密度主要看水源是否充足、水质变化、池塘的深度及培氧设备等决定,一般为每亩尾。正常情况下,每个池塘(约5亩)设置1马力(相当于0.75千瓦)的增氧机两台,其中一台只在晚上工作。
  三、养殖技术
&&& 罗非负养殖技术的关键主要表现为对水质的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方法、病害防治三个方面。
&&& 1、水质
&&& 养殖用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在水中溶解了各种离子分子,包含各种微生物、浮&& 游生物及
其它水生生物。这些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具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水质的好坏,对水生动物养殖有着巨大的影响。
水质控制主要包括检测和水质调节。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素有:水源、换水量、增氧设施、放养密度、施肥、投饵量、底质等。水质要求如下:
(1)溶解氧:3~7mg/L,虽然罗非鱼可耐1mg/L以下的低氧,但是溶氧长时间低于3mg/L时,鱼的状态将不太正常,容易发病。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溶氧昼夜起伏,正常天气情况下,溶氧最高点出现在中午2-3时,上层的溶氧多处于超饱和状态,最低点在凌晨3点左右,但是如果水过深,池底白天也叫可出现缺氧现象。
& (2)透明度:通常情况下,水的透明度是由浮游生物量的多少决定的。因为罗非鱼可以很好利用和消化浮游植物,因此,养殖水体中要保持一定的浓度,特别在养殖早期,如水质过于清澈,最好施加无机肥,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cm。
& (3)水温:生长温度为15~32℃;适宜温室度为26~32℃;最适为28~30℃。罗非鱼长期处于10℃以下,易受冻致死。另外鱼对温差也有敏感,放苗时,温差不肯超过2℃。
& (4)盐度:正常要求在10%,当处于10~25%时,生长速度会减慢。30—40%时,很易发病。
& (5)氨氮:0.1~0.3mg/L,当氨氮过高(大于1mg/L)时,溶氧再高也没用。
& (6)碱度(CaC03):100~200mg/L;硬度30~150mg/L;PH值:6.8~8.0;一般情况下,在养殖之前应对水源作全面的监测并评价,对养殖户来说,要经常测定水温、透明度、Ph值、溶解氧等水质条件。如果有条件还应检测碱度和硬度。另外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水质的稳定性,换水时不要大排大灌,要少换多次,塘水和新水不要有太大的差异。
  2、饲料及投喂
&&& 罗非负的食性很广,能吃食几乎所有商品饲料,如糠麸类、饼粕类、水陆生植物及动物性饲料(如蚯蚓、蝇蛆、小昆虫等),这此饲料来源很广,价格低廉。但是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水质污染,加快生长速度,特别是半精养、精养池塘中,应该投喂饲料系数低、质量好的配
合饲料,并培养好天然饵料(浮游植物以硅藻、绿藻为好,也能摄食蓝藻类)。如果在15分钟内饲料不能吃完,那么下一次投喂暂停,直到鱼正常进食为止。在池塘边设一饲料台,饲料的投喂量应该以投饵的数据为基础,并根据鱼情动态、天气情况、水温、水质
情况等作适当凋整。饲料的投喂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投喂太快会导致饲料的浪费和过多的污物,投喂太慢会导致种鱼之间的争斗,容易引起鱼鳍和眼睛的损伤。另外,不正当的投喂方法会引起群体规格出现较大的差异。投喂开始时应快一点,然后减慢,并观察鱼的行为,一方面根据食欲适当增减饲料量,另一方面看鱼是否有异常行为(如摇头、浮头、游泳不正常等)。每次投喂时间为15~30分钟,每次的投喂量以及鱼的吃食情况要做好详细记录并保存。
饲料的投喂要做到“四定”,即定时:每天的投喂次数、时间要确定,投喂的时间误差不得超过30分钟;定点:在负群经常山没的地方设饲料台作为投喂点,饲料不要全部放在饲料台上,随着鱼群的增大,投饲范围要在饲料台附近逐渐扩展,饲料尽量撒开。如果池塘较大,可通过敲桶、击水、拍掌等声间对罗非鱼进行驯化;定量:除了雨天、闷热天气、鱼不正常活动等特殊情况外,每天的投饲量要相对稳定,随着鱼的生长,投饲量逐渐增加,不要相差很大;定质:饲料要保持好的质量,不要投有异味、变质的饲料,同时选定一个品牌的饲料后,除特殊情况外,不要随意改投其它品牌的饲料。
3、生长速度及饲料投料表
在平均水温26℃、水中浮游生物丰富、养殖密度尾/亩的情况下,鱼的成活率可达96%以上。首先要测定水深0.5~1米处的水温,然后根据估算的鱼种重量计算出实际投喂量。如果水温在15℃以下和32℃以上时要停止投喂。
附表一:超级罗非鱼投饵参考表
以10000尾为例(水温24℃~30℃)
总重(斤)
六朝(1.5~2cm)
鳗鱼饲料蝌蚪粉料(肥水)
七朝(2~3cm)
八朝(3~4cm)
九朝(4~5cm)
十朝(125p/斤)
膨化饲料(种鱼料)
5 p/斤(100g)
膨化饲料(成鱼料)
600g(1.2斤)
700g(1.4斤)
800g(1.6斤)
说明:1、本表各项数据仅供参考,在投喂过程中灵活掌握。
&&& 2、本表的饲料系数大约为0.9左右。
&&& 投饵表推荐使用的是膨化饲料,在中、小型水库和其它大水面散养罗非鱼或在大型水库中网箱养鱼比较适用,因膨化饲料便于管理、避免浪费,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但膨化饲料也有不可克服的弱点,饲料经过高温膨化后维生索等多种营养成份遭到破坏,不能满足罗非鱼的正常生长需要,我们建议在投喂膨化饲料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索、氨基酸等其它营养成份,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在中、小水面养殖罗非鱼最好使用沉水饵料,投饵量在上述投饵表中投料比的基础上增加0.5%~1%的比例计算投喂量。使川沉水饵料最好使川投料机投饵,避免人工投料时因责任心不强而造成饵料浪费,污染水质。
在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我们建议在饵料中经常添加大蒜素、多种维生素,定期添加上霉索等药物喂养罗非鱼,可以有效提高罗非鱼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四、病害防治
负病防治也是养鱼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因此要认真贯彻“全面防治,积极治疗,防重于治”的方针。鱼病的发生是由环境、病原体、鱼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要预防疾病就心该凋节好水质,控制病菌的传播与繁殖,合理的饲养管理,增强鱼的体质。
罗非鱼很少有爆发性疾病,当发现鱼有不正常行为时,应立即凋查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鱼病的发展。在用药方面,要对症下药,不能滥用药物,杜绝使用易被鱼体积累和污染环境的有机物、农药、重金属、抗生索、呋喃类、磺胺类等药物。
  I、细菌性鱼病
  1、烂鳃病
&&& 病原是鱼害粘球菌。这种病流行季节长,每年从3月开始延长至11月,5至7月流行高峰。病鱼的症状是:鳃丝腐烂、尖端软骨外露、常常有黏液和污泥。严重时,鳃骨盖内表面充血,有时被腐蚀成一个个小孔,病鱼往往离群游动,体色变黑,头部更加明显。
&&& 防止方法:(1)发病期间可用漂白粉挂篓或按池水1.2—1.5ppm的浓度全池泼洲。
  (2)川桉树叶2-3捆,每捆25千克放在食场附近。(3)全池泼洲大黄液或鸟柏叶2.5-3.7ppm。
&&& 2、肠炎病
&&& 病原是肠型点状单孢杆菌。每年4-10月为流行季节,如投饲不均匀,或饲料变质,带有病原体或池底残渣淤泥等有机物增多,细菌大量繁殖,都会引起此病,病鱼的症状是:肛门红肿,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呈红色或紫红色,严重时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或血脓从肛门流出。病鱼不能吃食,游动缓慢。
&&& 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按“四定”投饲,防止池负时饥时饱;(2)土霉素,每
公斤饲料用0.5-1克投喂6天;(3)大蒜每公斤饲料用10-20克,加食盐0.3-0.4克投喂3天;(4)漂白粉1-1.5ppm全池泼洒;(5)生石灰20-30ppm。
&&& 病原足水霉菌,全年都可以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病鱼鳞片脱落,皮肤损伤,伤处灰白色,有棉絮菌丝。鱼体发黑,焦躁不安。 防治方法:尽量避免鱼种人为机
械性损伤、冻伤、虫鸟咬伤。(1)用以万分之八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2)全池遍洒亚
甲基蓝,使池水成2-3ppm浓度,隔2天再泼1次。
  4、爱德华氏菌病
&&& 病原是迟钝爱德华氏感染所致。病负体色发黑,眼球突山或混浊发白腹部肿大,肛门红
胀,腹腔积水,肠道充血,肠道内有水亲物积聚,肝肾、脾、鳔等内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的
病灶并发生恶臭,生殖腺有出血现象。病状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暴发会引
起大量死亡,但多数病例屈慢性型,逐渐死亡,发病时间较长。在水温较高时容易发生。诱
发致病的原因是养殖密度过大和池底污泥过多。因此,要特别注意养殖密度的合理性,加强
饲养管理,经常清理残饵和粪便。适当增加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新。
&&& 防治方法:(1)按每100千克罗非鱼用盐酸土霉菌(或四环素)10克,每天一次,连喂5天;(2)福尔马林25-30ppm全塘泼洒,浓度保持8小时。(3)每公斤负体重用20毫克氟哌酸拌料投喂,连用3天。(4)全池泼洒漂白粉1.5ppm。
  5、链球菌病
&&& 病原为链球菌所致,病鱼游动缓慢,浮于水面;体色发黑,鳃贫血,眼球允血、肿大、
凸出;肛门红肿,肝脏肿大、出血,胃肠积水,肠壁发炎。病鱼或间断性犴游,或腹部向上,
流行于夏季,一般为慢性疾病,逐渐死亡,发病时间较长。
&&& 防治方法:首先停止投喂饲料,一、二天后:(1)红霉素每公斤鱼每天20~50毫克
拌料投喂,连喂3~7天。(2)土霉素每公斤鱼每天拌料50~75毫克,连喂10天。
& (3)强力霉素每公斤鱼每天20~50毫克拌料投喂3~7天。(4)磺胺嘧啶每公斤鱼每天
& 0.2克拌料投喂,连喂10天。同时要进行水体消毒:全池泼洒生石灰1.5ppm或用强氯精全塘泼洒。
& 6、竖鳞病
病原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感染所致。病鱼体表粗糙,部鳞片向外张开成松球状,鳞片基部水肿,内积半透明或带血的粘液,以致鳞片竖立。若稍压鳞片,粘液即补挤出,水肿消失,鳞片随之脱落。病鱼常有烂鳍,鳍基部和皮肤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胀大等症状,严重时鱼体呼吸困难,活动迟钝,最后身体失去平衡。连续2-3天后死。对病鱼的治疗按每千克鱼用50毫克氯霉素或盐酸土霉素与饲料混合,第二天起用量减半,连用4-6天。
  Ⅱ寄生虫病
  1、斜管虫、车轮虫病
&&& 病原由这些寄生虫生于鱼鳃和皮肤所引起,针体组织分泌大量粘液,鳃组织腐烂,体色发黑。
&&& 防治方法:可用每立方米用0.5克硫酸铜加0.2硫酸亚铁溶化(最好用温开水)后全池泼洒,也可用
每立米水用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苦楝树叶30公斤/亩煮水全池泼洒。
&&& 2、指环虫、三代虫病
&&& 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的鳃、皮肤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全部或局部呈苍白色,鳃盖难以闭合;鱼体发黑,消瘦,游动缓慢,不吃食而死。
&&& 防治方法:清除塘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针种用15-20ppm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全池遍撒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成0.3-0.7ppm。
&&& 3、鱼鲺病
&&& 病原由日本鱼鲺寄生引起,病鱼不安,狂游,群集水面做跳跃急游行动。
防治方法:敌百虫(晶体90%)每立方米体水用0.25-0.5克。
附表二:常用药物全池泼洒剂量表
0.2~0.5 ppm
10~25公斤/亩
五、养殖模式:三级分养模式
超级罗非鱼养殖技术----养殖模式:三级分养模式
为了充分利用鱼塘水面,提高资金周转次数,从而使单位亩产最大、收益最高,达到高产高效的养殖目的。我公司根据华面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多年的养殖实践,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三级养殖模式:
1、鱼苗标粗根据自己的养殖面积定标粗池水面的大小。单口鱼塘面积5-10亩最好,无需太深,一般有1.5米左右即可,标苗水深在0.8-1.0米为益。放苗前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清除野杂鱼及有害物质。进水时一定要用40目以上的细网过滤,放苗前还要肥水培育有机微生物,以利提高种苗的成活率。投放2-3厘米的鱼苗,每亩以不超过5万尾为宜,投喂鳗鱼饲料或蝌蚪粉料,约一个月可长到5厘米以上(十朝),若水温适宜,不需一个月也可达到5厘米以上。这时候要分塘到下一级养殖了。
11、鱼种培育
鱼种养殖总水面以鱼苗标粗塘的五倍大小即可,单口鱼塘以10-15亩为益。水深1.0-1.5米。每亩投放5厘米以上鱼种一万尾左右,同时每亩投放花鲢(大头鱼)15-20尾,其它鱼种最好不要再投放了。投喂“0号”饲料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即可长到100克以上。在此阶段的饲料投喂比例,前期以5%-7%,后期以4%-5%为宜,早晚各一次,要定时定点投喂,此阶段的饵料系数在1.0以内。
Ⅲ、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鱼塘越大越好,以每口20-50亩最理想,至少有10亩以上。水
深在两米以上。鱼种养到100克以后就要翻塘到成鱼养殖塘中。每亩放养的密度以每立方水体一尾鱼为宜,即水深两米的鱼塘每亩投放尾即可,不可过密。在此段投喂浮水性膨化饲料,前期投喂粒较小的中鱼饲料,投料比3%左右,待鱼长到200克以上时改喂成鱼饲料,投料比为2%左右。若使用沉水颗粒饲料要适当提高投喂饲料的比例。在成鱼池塘养殖大约三个月,即可达到800克以上。
在种鱼从前一级分塘到下一级池塘后就要把原塘清干消毒,大约在一个月左右从新投放下批鱼苗,具体间隔时间要根据成鱼的销售时间来计算,不要间隔太短造成“堵车”现象。
从投放2-3厘米的鱼苗开始计算,到养殖成800克以上的成鱼,整个周期大约需六个月,即鱼苗标粗1个月、鱼种培育2个月、成鱼养殖3个月,因此三级分养模式也称“123养殖模式”。
三级分养的优点:
1、充分利用鱼塘水面,避免浪费水体。根据种苗的大小确定投放的数量及使用鱼塘的面积,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2、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在鱼苗阶段,利用小面积鱼塘培育幼苗,无论在肥水和投喂饲料等方面都便于管理,因幼苗还没有养成集群吃食的习惯,需要全塘泼撒饲料,小池塘培育的鱼苗成活率较高,规格整齐,大水面就很难做到。
3、便与科学管理,避免浪费。在翻塘时,通过称重计数,掌握放苗的确切数量,准确确定饲料的投喂比例、做到科学投喂,避免盲目投料造成浪费。
4、还可有效促进鱼种生长,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表明,鱼种通过翻塘或加注清水措施,能有效的促进生长。翻塘也起到拉网锻炼的目的,提高鱼种对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
5、三级分养可以做到一年四季有商品鱼销售,全年的良机尽在自己手中掌握。
6、三级分养的最大优点在于大大提高单位亩产,提高收益。在海南岛通过该模式养殖罗非鱼,一年可养殖三造,两广及云南、福建部分地区可以做到一年两造。全年亩产可以达到斤,年亩产值可以达到20000元以上。
要达到以上三级分养殖式的养殖效果,前提条件是使用我公司的超级罗非鱼苗,接受我们的技术指导。同时您的鱼塘条件(如单口鱼塘面积、水深等)、自身的管理水平等也要很重要当然气侯条件(主要指水温)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要求水温在24℃-32℃之间。
由于各养殖条件差异较大,不能采取“三级分养”的养殖场,特别是中小型水库等水面养殖罗非鱼,我公司建议采取另外一种养殖模式:根据自身鱼塘条件鱼苗标粗规格尽量大一点,然后就投放到成鱼塘养殖,
放养尾数以每亩尾为宜,等到成鱼长到500克(1斤)左右时,捕捞部分较大规格商品鱼出售,也就是捕大留小的办法,每亩水面留下1200尾左右,然后再精养一至两个月即可全部清塘出售。采用这种方法既能充分利用鱼塘水面,也能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同样也可达到高产高效的养殖目标。
新闻录入:s 更新时间:日9:58
海南冠海良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制作维护:罗非鱼养殖,水质调节是关键 - 养殖技术 - 中国养殖网
罗非鱼养殖,水质调节是关键
  罗非鱼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能力强等优点,而且易,市场好,因此在我国养殖比较广泛,是许多地方渔农及养殖单位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目前,罗非鱼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活跃,集约化养殖方兴未艾。  但值得注意的是,集约化养殖逐渐带来一些问题。不少养殖户因片面追求产量,不断向养殖水体投放过多的及肥料等,使水质不断恶化,鱼类生存环境每况逾下,时常发生鱼的大量死亡以及因卫生问题遭遇市场壁垒等现象,给养殖经营者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养殖中水质管理成为罗非鱼养殖成败的关键。  慎重选择水源  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水温在18~38℃能生长,最适生长的水温是28~32℃,能耐低氧,在溶氧低于0.7毫克/升的水体中仍能摄食,水中溶氧在1.6毫克/升时能生长。可在淡海水中生长、发育和,能在pH值4.5~10的水体中生长。  1.池塘养殖  在池塘养殖中,水源是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方面,它决定着水质条件和养殖成败。一般水源的要求是水源稳定、充足、清洁、卫生,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无任何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同时要求注、排水方便,且单注单排。  在注、排水口处要建好拦鱼网具,既避免敌害生物及野杂鱼入池,又可防止逃鱼。水源进入养殖池前,要在蓄水池中过滤和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全池泼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敌百虫药液(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2.  时,水温必须常年在18~38℃之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源稳定且无污染源,水源地不可有工业或农业污染水流入;冬季不封冰,水面开阔,避风向阳,光照充足,环境安静。  严格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可杀灭水体致病因子,使良好的水质条件得到保证。在投放苗种前,新旧池塘都必须清整、消毒。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只保留底泥10厘米即可。放养鱼种前10~15天用药物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养殖水体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干法清塘  干法清塘时,可按每亩使用生石灰75公斤左右或漂白粉4~5公斤。  2.带水清塘  带水清塘时,每亩可用生石灰150公斤左右全池泼撒,尽量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拌匀,以彻底杀灭寄生虫、病原体及野、杂鱼等。  时可使用药物挂袋的办法进行消毒,新网箱下水前要充分浸泡、消毒。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责任编辑:ChinaBreed
文明上网 理性评论罗非鱼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罗非鱼,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丽鲷属一鱼类物种,现为丽鲷科内一族鱼类的通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又名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吴郭鱼等。原分布于温带、印度热带和热带国家等。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可以存活于在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鱼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
起源信息该鱼原产于非洲,最早于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台湾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先称“吴郭鱼”。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又名“越南鱼”。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体型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罗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习性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罗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引进品种引进湖北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是1972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是1979年由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科技成果印度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罗非鱼)的廉价技术, 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
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次是、和少量。耐低氧: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不耐低高温: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罗非鱼最高约40℃-4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繁殖强: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大水面积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鱼,怀卵量多在粒左右,繁殖期间,雄鱼有美丽的婚烟色彩,腹部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口,挤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鱼腹部有3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水温18℃-32℃,成熟雄鱼具有“挖窝”能力,成熟雌鱼进窝配对,产出成熟卵子并立刻将其含于口腔,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水温25℃-30时4~5天即可孵出幼鱼。幼鱼至消失并具有一定能力时离开母体。
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我国目前主要养殖的品种有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各种组合的杂交后代等。
尼罗罗非鱼
原产于非洲东部、约旦等地。背鳍边缘黑色,尾鳍终生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呈垂直状;喉、胸部白色,尾鳍末端不达臀鳍的起点,体侧具有8~10条横带纹,尾柄背缘有一黑斑;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尼罗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个体大、产量高和肥满度高等优点,因而在我国许多地区可单养或作杂交亲鱼用。
奥利亚罗非鱼
原产于西非尼罗河下游和以色列等地。喉、胸部银灰色;背鳍、臀鳍具暗色斜纹;尾鳍圆形,具银灰色斑点,奥利亚罗非鱼比尼罗罗非鱼耐寒、耐盐、耐低氧、起捕率高;特别是它们的性染色体为ZW型,与尼罗罗非鱼杂交可产生全雄罗非鱼,故常用作与尼罗罗非鱼杂交的父本。
莫桑比克罗非鱼
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纳塔尔等地。它与尼罗罗非鱼的区别在于:尾鳍黑色条纹不成垂直状;头背外形呈内凹;喉、胸部暗褐色;背鳍边缘红色,腹鳍末端可达臀鳍起点;尾柄高约等于尾柄长。因引进过程中忽视提纯育种工作,造成品种退化,只用作福寿鱼杂交鱼的母本。
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种间杂交后代,它身体具美丽的微红色和银色小斑点,或偶有少许灰色或黑色斑块。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生长速度较快的一种,杂食性,繁殖力强,广盐性,疾病少,个体大,体色美,肉味鲜,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很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
奥尼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雄鱼和尼罗罗非鱼雌鱼的杂交种,外形与母本相似,生长快,雄性率高达93%,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且起捕率高,现正成为罗非鱼主要的养殖品种。
莫桑比克罗非鱼雌鱼和尼罗罗非鱼雄鱼的杂交种。具有杂食性、疾病少、生长快和产量高等优点,但因体色黑和含肉率低影响其养殖的发展。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尼罗罗非鱼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 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 0.1毫克, 0.12毫克。罗非鱼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蛋白质,在日本,称这种鱼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
池塘养殖1.池塘条件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为1.5~2米,池塘底泥厚度为20~30厘米。每口池塘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2.清塘施肥在鱼种放养前,要清塘消毒。一般在4月上中旬,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清塘,7天后加水至1米深,然后每亩施腐熟的粪肥300~400公斤,可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3.鱼种放养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放养冬苗。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鱼种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与其他鱼混养时每亩可放养200~500尾。4.饵料投喂罗非鱼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9时和下午3~4时。5.日常管理要注意日夜巡塘(1)每天早、中、晚测量水温、气温,每周测1次pH值,测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2)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30厘米。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畜粪肥150~200公斤。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3)坚持健康养殖,按规程操作,预防鱼病。苗种下池前用5%的食盐水或每升0.1毫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每隔10~15天,每亩用15~20公斤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值呈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开增氧机。稻田养殖鱼、稻共生,能获得双丰收。稻田套养罗非鱼时,应注意科学饲养。1.放养准备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放养前2周,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化水泼洒在鱼沟及田块中消毒,次日将沟及田底耙1遍,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放苗前1周施入发酵过的畜粪肥进行肥水,每亩用量200公斤,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2.放养时间一般在水稻插秧后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时放养。有的地方为了增加鱼类生长期,在5月中旬便将鱼种放入鱼沟中饲养,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鱼沟放鱼入田,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3.放养方法鱼种宜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伤病、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每亩可放规格为5~6厘米的罗非鱼鱼种200~300尾,搭配草鱼、鲤鱼等150~200尾。具体的放养量可根据稻田条件、水质环境、排灌条件及管理水平灵活掌握。4.放养操作鱼种入池前要进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10分钟。放鱼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鱼。5.投饵施肥稻田养殖罗非一般不投饵,全靠摄取天然饵料生长。但稻田中天然饵料有限,适宜投喂一部分饵料能加速其生长,提高产量。每天投饵2次,投喂量可掌握在饵料2小时吃完为宜。养鱼的稻田对施基肥和农家肥无特殊要求。用尿素、硫酸铵等追肥,则应少量多次,一次施半块田,切忌直接在鱼沟中施肥。网箱养殖罗非鱼在网箱中可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鱼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50克。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时,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3~20公斤。流水养殖罗非鱼是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养殖池不宜过大,养成鱼一般以30~50平方米为宜,维持池水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集约化养殖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以30%左右为宜。日投喂5次~6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3%。养殖方法水源 农田灌溉排水养罗非鱼鱼池水源为灌溉农田排放的水库表层水,水体水温高,溶氧充足。池水流量根据水库农田灌溉排水量进行调节。在农灌高峰期(夏插、夏灌期),尽量加大进水量,增加池水交换次数。污物排放每周进行1次。养殖方法 放养时间5月19~20日,放养量及放养规格见表。鱼池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并根据鱼生长不同阶段的生理营养需求及时调整饲料配方见表。配合颗饵以当地饲料源黄豆、玉米、菜籽饼和麸皮为主,并加入一定比例的鱼粉和蚕蛹。鱼种投放情况 不同生长阶段饲料配方的营养成分 投饵量和次数,根据天气、水温及鱼体大小灵活掌握。5月份日投3~4次,6月份日投6次,7~8月份日投7次,9月份日投5次。日投饵率2.3~3.0%。投喂时间每次每池10~15分钟。投饵点设在进水口附近,采用手撒法投喂。定期测定水温、溶氧和鱼体生长情况。水温每天测定1次,溶氧每周测定2次,并保证出水口每升水体溶氧不低于3毫克,每月随机抽样测定鱼体增重情况。鱼种运输时,用10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浸泡消毒。鱼种入池后,用3‰的食盐溶液全池泼洒,同时每周在进水口泼洒漂白粉溶液。奥尼鱼 为了控制罗非鱼类在养殖池中过度繁殖,造成鱼池中群体过密和充分利用罗非鱼类的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特点,采用纯种奥利亚罗非鱼作父本和纯种尼罗罗非鱼作母本进行杂交,可获得雄性率高,超双亲优势的子一代——奥尼鱼。杂种优势表现 雄性率高,90%以上;生长快,平均个体增重比父本奥利亚罗非鱼快17~72%,比母本尼罗罗非鱼快11~24%。当年繁殖的夏花鱼种饲养4个多月,个体可达150~300克,放养隔年越冬鱼种,个体可达300~400克,最大500多克;群体产量高,平均产量比父本奥利罗非鱼高41~85%,比母本尼罗罗非鱼高18~37%;抗寒力和父本奥利亚罗非鱼相似,比母本尼罗罗非鱼耐低温2℃左右;容易捕捞。两网次平均起捕率为65%,比母本尼罗罗非鱼高2.7倍,略低于父本奥利亚罗非鱼。含肉率和父母本相近,蛋白质含量比父母本分别高0.36%和0.85%,脂肪含量介于父母本之间。杂种优势机理 罗非鱼类中存在着两套性的遗传机制,即XX♀~XY♂型和WZ♀~ZZ♂型。奥利亚罗非鱼为WZ♀~ZZ♂型,雄性配子同型(ZZ),尼罗罗非鱼为XX♀~XY♂型,雌性配子同型(XX)。罗非鱼类的性别决定牵涉着两个雌(W、X)和两个雄(Y、Z)性染色体。杂交时,XX♀~XY♂型的尼罗罗非鱼雌鱼(XX)产生一种(X)卵细胞,WZ♀~ZZ♂型的奥利亚罗非鱼雄鱼(ZZ)产生一种(Z)精子,精卵结合,其杂种奥尼鱼为没有染色体Y和W参加的XZ型雄鱼。从理论上说应是100%雄性鱼,但在生产上很少获得全雄鱼。主要是与亲本不纯有关,常染色体对性染色体的修饰或异源基因渗入也有一定关系。纯种亲本选择 要稳定和巩固奥尼鱼杂种优势,必须重视亲本纯度的选择,避免亲本混杂。生产上选择纯种亲本主要根据其外形特征来鉴定。尼罗罗非鱼体色为黄棕色,背鳍边缘黑色,喉胸部淡棕色,尾鳍终生有黑色垂直条纹。背鳍条12~13,臀鳍Ⅲ9~11,胸鳍14~15,纵列鳞31~33。奥利亚罗非鱼;体色为兰紫灰色,背鳍边缘红色,喉胸部灰白色,尾鳍终生有淡黄色斑点,但不形成明显的垂直条纹,腹鳍、臀鳍暗兰色。背鳍条11~13,臀鳍Ⅲ9~12,胸鳍11~14,纵列鳞30~31。采用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正反杂交,分析子代性比是否正确(即尼罗罗非鱼雌鱼与奥利亚罗非鱼雄鱼杂交,子代全部是雄鱼;奥利亚罗非鱼雌鱼与尼罗罗非鱼雄鱼杂交,子代为1雌比3雄),选出子代性比正确的组合中的同种异性别个体进行繁殖,以得到纯的尼罗罗非鱼雌鱼和奥利亚罗非鱼雄鱼。选取的纯种亲鱼,要有专池隔离养殖,防止混杂。春繁技术罗非鱼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2~23℃,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自然产卵。为抢季节,充分利用光、热与饵料资源,以提高养殖产量,必须采取人工增温,强化培育,提早春繁,使罗非鱼在4月中旬产卵孵苗。具体措施如下。1.亲鱼选择与培育选择成熟度好的亲鱼在3月中旬放入产卵池内加强培育,产卵池可选用越冬池。一般每平方米产卵池放养6尾亲鱼,雌雄比例2∶1或3∶1,同时要定期换水。2.增温与饲养管理池内水温应控制在23℃以上,水质要求肥、活、爽,投饵量可依水温、水质和鱼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静水池每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流水池为3%。同时,要经常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性腺发育程度,做好各项记录。3.产卵罗非鱼雌雄鱼体色有明显的区别,发情的雄鱼在池边游动,寻找地点做窝。窝的形状为锅形,直径30~40厘米,深度10厘米左右。窝建成后,雄鱼不时到雌鱼群中逗引,并拦截雌鱼入窝配对。当水温达到22~23℃时,雌鱼便能产卵。产卵时,雌鱼腹部靠近窝底,雄鱼守卫在窝旁,雌鱼产卵后,立即将卵吸入口内,下颌鼓突呈囊状。雄鱼随即入窝排精,雌鱼又将精液随水吸入口内。卵子在口腔内受精。4.孵苗罗非鱼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孵化,并随着雌鱼的呼吸而翻动,既得到母体的保护,又具有很好的孵化环境。水温在30℃左右时,约4~5天孵出鱼苗;25℃时则需7天左右。关键点在众多的罗非鱼种苗中,比较公认的是利用罗非鱼种间杂交繁育出的种苗,这些种苗因具备杂交优势而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耐寒性好,雄性率高等特点,而得到养殖户的普遍认可。其商品名称主要有:奥尼、奥杂、吴郭鱼、单性罗非等。而各个鱼苗生产单位所产的种苗,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养殖户应从众多的品种中,通过养殖筛选一个生长速度最快,雄性率最高的种苗放养。我国所生产的单性罗非鱼在内,客观上都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雄性率。在养殖生产中,或多或少都有劣质后代产出,加大了饲养密度,消耗大量的饲料,更达不到商品规格(其价值只有正常产品的20%左右,被称为猫鱼),而严重影响到罗非鱼养殖生产的产量效益。处理这一问题,有以下措施:1.实行标粗配套分级养殖。养殖生产者要配备足够的二级种苗标粗塘,一级种苗标粗到20~50克左右,二级种苗标粗到200~400克左右,再分拣雄性鱼下塘养成商品鱼。这样既可以解决繁育“猫鱼”过多的问题,又可避免养殖前期的水面浪费问题。2.人工定期清除劣质后代。根据罗非鱼幼苗具有集群游边的特性,在其繁育季节每隔2~3天,用手抄网在塘边收集清除所繁育出来的劣质幼苗。3.适度放养肉食性鱼类。罗非鱼种苗放养后,适度放养一些南放大口鲶,河鲶,斑鳢等凶猛肉食性鱼类(放养规格以不能捕食放养的罗非鱼为度),以捕食罗非鱼繁育的后代。高州市养殖户如每茬都清塘的,一般每亩混养20尾大口鲶,如不清塘的,则混养20尾斑鳢。4.分批养殖,收成后清塘。除了山塘小水库确无法干水清塘外。一般的养殖池塘改变传统的抡捕抡放的方式,实行分批养殖,收成后清塘。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不少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首先考虑的是饲料的价格而不是质量。选用廉价的劣质饲料,往往不但不能降低饲料成本,反而会降低生产效益。养殖罗非鱼的配合饲料,总体上要求就是除了按各个生长阶段保证其粗蛋白的含量外,关键要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否则轻则影响鱼的正常生长,重则造成鱼类大批死亡,而导致生产的减产减收。从高州市养殖户的长期实践了解到,饲料对养殖罗非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饲料霉变,二是配合饲料含有较多带有毒素的菜籽饼。高州市罗非鱼养殖池塘发生死鱼现象的绝大部分就是以上原因。尤其以投喂含20%左右菜籽饼的饲料发生大量死鱼的最为普遍。通过对这些罗非鱼进行解剖跟踪观察,随着投饲时间的增长,鱼的肝胆不断增大,颜色变浅,到死亡时肝脏已变成粉红黄色,胆变成浅黄色透明状,肝胆增大2~3倍。对出现死鱼的鱼塘转投不含菜籽饼的饲料和解毒药物饲料后,死鱼现象逐步消失。我们认为,由于菜籽饼带有较大的毒性,在生产上不经脱毒或脱毒效果不佳,导致罗非鱼摄食后出现毒性积累。当肝胆的解毒能力达到极限时就会导致鱼的死亡。为此在养殖罗非鱼生产中,应注意不要使用霉变的饲料,不用或少用含菜籽饼的配合饲料。要使罗非鱼养殖获得高产高效,除了放养优质的鱼种,投喂优质的饲料外,还要使鱼类有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才能使其正常快速地生长,其关键的就是保证水体的溶氧供给。过大的放养密度将会导致水体溶氧供应不足,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和消化吸收,因而生产者要根据养殖池塘的水体容量(池塘深浅),水源供给,是否配备增氧机等条件设定放养密度。放养量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水体1~2尾左右。最适的放养量,要养殖户在生产实践中把握。使鱼类达到起产规格时段时,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能摄食体重2%左右的投饲量为度。
许多地方积极实施罗非鱼基地化生产战略,大力推行大水面主养罗非鱼,将池塘养殖罗非鱼高产高效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模式应用到大水面的深度开发,彻底改变了过去大水面粗放粗养、低产低效的生产状况,生产潜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大水面主养罗非鱼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水体稳定,租金较低,只要不是作为饮用水源及其它用途,科学开发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现将大水面主养罗非鱼的几个技术要点简述如下:清塘除害此项工作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养殖户忽视,其作用是杀菌消毒,清除敌害,改善养殖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型凶猛鱼类对养殖品种的伤害,减少野杂鱼与放养鱼类之间对饲料与水体空间的争夺。水源好、易排水的大水面尽可能将水排干,干法清塘效果最好,用生石灰50~75kg/亩兑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曝晒一段时间后注水;水源差、排水难的大水面可以带水清塘,尽量降低水位后,水深1.0m时施用茶饼40~50kg/亩全池泼洒,清塘效果也很好。实际操作中,注意要将死鱼及时捞起远埋,以免影响水质。培育水质
包括养殖前期培育水质和养殖后期培育水质两个阶段。养殖前期是指主养鱼类平均尾重在0.25kg以前,通过肥水增加鱼类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降低养殖成本。
过去,养殖户对大水面养殖的投入估计不足,单纯依靠投喂饲料养殖鱼类,开始还可以应付,但随着鱼体的增长,鱼类摄食量的增加,资金不足而难以满足鱼类正常生长的摄食需要,产品上不了规格,出现亏损;
近几年来,为应对起伏不定的水产品市场,我们大力推广肥水与投喂饲料相结合的养鱼模式,确保了渔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大水面养鱼资金周转大,辅以肥水养鱼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抵抗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肥粪,包括禽畜粪便、绿肥、糖厂滤坭等,施入大水面之前都应进行必要的除菌、消毒,并实施无害化处理。尤其是禽畜粪便,还必须经过发酵腐熟,再用1%~2%的生石灰水消毒,并在禽畜饲料、药物、添加剂等源头环节加以控制,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粪便影响水质;
糖厂滤坭是一种新的渔用肥源,含有大量的有机碎屑,既可肥水又可供鱼类直接食用,效果好。
养殖后期的培育水质,即在鱼类起捕前3个月内,不能追加施用有机肥,水源好的大水面通过多注换新水,水源不便的大水面可以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物,降低氨态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稳定水体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水体溶解氧,使水体保持鲜、活状态。同时,可以集中资金加强后期投喂,促使鱼类快速生长上市。选用良种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奥尼罗非鱼以其耐寒、生长快、雄性率高等优点已成为高州市第一主养鱼类。
奥尼罗非鱼繁育技术要求高,生产体形好、高雄性率的鱼苗较难,如果奥尼罗非鱼鱼种的雄性率不高则放养4个月后就大量自繁产仔,养殖密度迅速加大,大量仔鱼耗氧耗料抢占空间,导致养殖进退两难,因此,选养优质高雄性率的奥尼罗非鱼是大水面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确保奥尼罗非鱼鱼苗的质量,养殖户应该到已取得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群众普遍反映试养效果好的罗非鱼繁育单位选购鱼种。在实际生产中,要使奥尼罗非鱼鱼苗达到全雄性是不现实的,应对办法是可以放养一些肉食性鱼类进行捕杀清除,如放养100~300尾/亩淡水白鲳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合理放养
水产品要求优质优价,这里所讲的优质主要指产品应上规格、上档次。近几年,罗非鱼的购销主要分为四个规格档次,分别是平均尾重0.5kg以下、0.5~0.8kg、0.8~1.1kg、1.1kg以上,且与之相应有四个档次的产品价位,每个相邻的商品价位差价大约为1元/kg。
就生产情况来看,单纯投喂饲料生产出平均尾重0.5kg以下的产品要亏损1元/kg左右,因此,进行合理放养,大幅提高产品规格是水产养殖生产的迫切需要。
我们推荐的放养密度是罗非鱼尾/亩,淡水白鲳100~300尾/亩,鲢、鳙50~80尾/亩,鲩30~50尾/亩,适当套养一些鲮鱼。如果养殖条件较差,主养品种罗非鱼不宜超过1000尾/亩。实际生产表明,疏养产量并不比密养产量低,疏养后许多大水面的亩产都达到2t以上,产品规格及养殖利润都得到同步提高,一般亩利润都在2000元以上,最高亩利润达到4000多元。科学收获
大水面养殖的起捕收获非常重要。前几年,有一个面积为几百亩的水库,其主养品种奥尼罗非鱼整体已达到商品规格,由于间歇性起捕的时间过长,起产的收入又要用于存塘鱼的饲料投入,出现存塘鱼吃掉上市鱼的情况,最终严重亏损。
实践证明,1天捕鱼,鱼类3天不摄食,1周内摄食不正常,即使有鱼体摄食,也出现耗料不增长的情况;况且长期的拉网起捕容易造成鱼体损伤,甚至死亡,鱼体逐渐消瘦而减值,因此,时机成熟时快速起捕才能确保养殖收益。
要做到这点,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求尽量一致,均匀喂养,确保绝大部分个体同时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二是选准捕获点,投喂饲料的地点要设置在容易起捕的地方,以确保起捕区鱼类密集,缩短起捕周期;三是留意市场信息,争取在旺价期间及时收获。连养模式
两茬罗非鱼连养模式:分级标粗大规格罗非鱼苗种,在成鱼养殖池搭配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鲢、鳙鱼以及植食性草鱼,肉食性青鱼,一起纯投料养殖。
待罗非鱼达到上市规格后捕捞出售,搭配养殖鱼类视规格大小决定是否出售。不干塘立即放养第二茬大规格罗非鱼种,养殖到罗非鱼达到上市规格出售后进行干塘,以上所说的就是两茬罗非鱼连养技术是根据茂名高州市罗非鱼养殖户养殖吉富罗非鱼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养殖模式,养殖两茬罗非鱼才清一次池塘。
这种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约养殖时间、资金回笼快、产品符合出口健康养殖标准、并且能提高混养鲢、鳙等配养鱼的经济效益,相对降低罗非鱼养殖池塘租金成本,提高罗非鱼单位面积养殖产量,是茂名高州市罗非鱼纯投料养殖户的首选养殖模式,据有地方特色。一般具备罗非鱼能自然越冬的气候,专业的捕捞队等条件就能利用这一养殖模式并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此种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一、两茬连养的前提条件1、罗非鱼苗种选择罗非鱼苗种可以是吉富罗非鱼、也可以是奥尼罗非鱼,但是要求生长速度快,雄性率高,起捕率高,最适合两茬连养的是吉富罗非鱼。为了保障罗非鱼苗质量,养殖户最好选择信誉好的罗非鱼苗场苗种。2、成鱼养殖池成鱼养殖池不要求很规则,淤泥在20厘米以下,面积5~40亩,水深1.5~4米,池底平整、易于捕捞的池塘或者小山塘均可,一般要求5~10亩水面配有2~3kW增氧设备。成鱼养殖池池底条件如淤泥深浅、池底是否平整对于罗非鱼的起捕率影响很大,如池底坑洼不平则难以达到较高的起捕率,会留下大量第一茬罗非鱼,从而不适合两茬罗非鱼连养。3、分级标粗培养大规格罗非鱼苗种
罗非鱼养殖分级标粗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节约池塘租金,另外也易于饲养管理。两茬养殖一般分一到三级标粗,把1.5~3厘米的罗非鱼苗养到100~200g/尾的大规格罗非鱼种,苗种培育池与成鱼养殖池面积比例为1:3~1:8,大规格苗种一般在成鱼养殖池放苗前2~4月进行培育,从而保证成鱼养殖的大规格苗种正常供用,标粗放养密度根据要培育达到的苗种规格、培育池的大小、培育条件而定。
一般放养密度在尾/亩,培育方法与一般的罗非鱼苗种培育相同,最好是肥水培育鱼苗,保证小苗下塘后有足够的开口食物,提高苗种成活率。苗种培育池不足或没有的养殖户,也可直接购进大规格罗非鱼种进行成鱼养殖。4、纯投料成鱼养殖方式
两茬连养养殖模式适合纯投料罗非鱼养殖。其他立体养殖(利用禽畜粪便养殖)因禽畜、鱼产生排泄物多,易造成水质恶化,罗非鱼生长速度慢,每茬养殖周期过长,罗非鱼自繁小鱼过多而不适合两茬罗非鱼连养的模式。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茬放养前7天,用80~100kg/亩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确保池塘罗非鱼或者其他鱼全部死亡,三天后用60目网袋过滤进水1米以上,水质pH值在8.6以下即可以投放大规格苗种,成鱼养殖不需肥水后放鱼种。三、苗种放养
罗非鱼成鱼池放养密度根据鱼塘的条件而定,一般不宜过密。茂名地区这种养殖模式一般的放养密度是罗非鱼尾/亩,鳙鱼在20~50尾/亩,鲢20~45尾/亩,草鱼5~20尾/亩,青鱼3~5尾/亩(鳙、鲢如果养殖一茬就起捕则需放养大于500g/尾的鱼种,数量也要控制在每亩20尾以下才能达到相对大的上市规格)。四、投喂管理
投喂管理是罗非鱼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节省成本、减少病害发生有重要的影响,茂名地区两茬罗非鱼连养投喂管理情况如下:罗非鱼1、投喂方式
不论是浮水料还是沉水料都适宜用投料机,投料机可以节省劳力,又达到罗非鱼摄食均匀的效果。一口5~15亩的池塘设投料机一个,15~40亩的池塘设二个以上投料机,使投料覆盖面积足够大,以保证罗非鱼摄食均匀,这样就不致造成鱼规格两极分化,鱼出塘规格也就相对整齐。2、投喂次数与投喂量
一般投喂次数一天两次,每天投喂时间为早上8:00~9:00时,下午15:00~17:00时,投喂量占鱼体重的0.8~6%之间,一般根据天气、鱼的规格、水温、水质、摄食情况、鱼价的走势而定。阳光充足、风力足、风向好、水温适宜、水质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喂足;低压、低温、阴雨天、台风来临前、水质不好时候少喂或不喂。总之,投喂要做到既能保证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又不浪费饲料而造成水质污染。投喂率(投喂与鱼体重百分比)根据水温与鱼体规格而定,罗非鱼养殖投喂率如表1:罗非鱼养殖投喂率
由于不同的罗非鱼品种摄食强度不同,水温在16℃时,吉富罗非鱼还正常摄食,但是奥尼罗非鱼摄食节律很低,因为低温时罗非鱼的消化率不高,养殖户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投喂量。高州罗非鱼养殖户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在正常的水温、天气、水质条件下,200g以上的罗非鱼每天投喂8~12g饵料。3、饲料选择
成鱼养殖饲料一般要营养全面、新鲜。茂名地区罗非鱼养殖大户的饲料一般是自配加工料以保证质量。五、管理与病害防治1、水质管理
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一般在天气良好情况下每天中午及凌晨开增氧机2~4小时,天气不好或者水质差的情况下增加开机时间,每天开机4~10小时。保持溶氧24小时均大于4mg/L。每月换(注)水10~40厘米,保持池水“活、肥、爽、嫩”,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或者寒冷的冬天,水深保持2~3米为宜,每月按每亩生石灰10~15公斤泼洒石灰水一次。EM菌、底质调控剂等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2、罗非鱼二代苗控制
罗非鱼长时间养殖都会出现自繁,小苗多造成浪费饲料的问题,可在第一茬养殖中期每亩放养30~40尾30g/尾生鱼解决罗非鱼自繁小鱼过多的问题,并确保第二茬罗非鱼养殖成功。3、鱼病防治
茂名地区罗非鱼养殖密度不大,两茬连养的模式很少发生病害。注意做好放养前的水质调控、清塘消毒、投喂管理工作等情况下一般不发生大病害。罗非鱼链球菌病暴发频繁,可用恩诺沙星拌料投喂:按每天每千克鱼体重10~20mg剂量用药,一天一次,连续用药5天,水温在18℃以上,休药期为10天。六、第一茬罗非鱼捕捞上市
罗非鱼养到上市的规格,适当降低水位(1~1.5米),进行初次捕鱼上市,再次降下水位(0.5米),尽可能捕捞罗非鱼上市,一般罗非鱼捕捞率达九成以上,其他配养鱼如鲢、鳙如果规格不达上市要求,则继续在原池养殖,生鱼继续养殖,第一茬罗非鱼上市捕捞最多只花四天时间,大大节约了养殖的时间。七、第二茬罗非鱼下苗与养殖管理
第一茬罗非鱼上市后,即日可以进水入塘,水位达到0.7米以上即可放养大规格罗非鱼,放养密度与上茬相仿或者少一些,配养鲢、鳙视情况而定,如果上茬鲢、鳙鱼没上市不用再放养,罗非鱼养殖管理与常规一样。病防经验
随着出口量的增加和人民群众生活质素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日趋重视,对无公害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开展罗非鱼标准化健康养殖势在必行,而标准化健康养殖的重点之一在于病害防治,笔者将从化州罗非鱼养殖实践中总结来的经验整理成文,供参考。
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主要采取严格控制放养密度、调节养殖水质、投喂营养全面且新鲜的饲料、定期抽样对鱼进行体表及解剖检查等措施预防。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请水产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症下药治疗。一般措施为:
彻底清塘消毒;
鱼苗、鱼种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
鱼苗、鱼种下塘后,以1克/立方米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半月后用1~2克/立方米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一次;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呈微碱性;
死鱼应及时捞出,消毒后埋入土中;6.在病鱼池中使用过的用具要浸洗消毒,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防止夏季链球菌发生,夏季炎热可以定期使用生石灰消毒,每亩使用20~30公斤生石灰,根据水位深浅适当加减,在感染链球菌后不可投喂饲料这样会增加死亡率!如果有优质的水源鱼塘可以进水,导致链球菌发生主要是气温高加上塘低淤泥经过高温散发出来有害气体污染水质导致罗非鱼长期缺氧和抗病能力降低!
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外用泼洒药及内服药的用法及用量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的规定。流水越冬鱼种放养
养殖罗非鱼使首先将水池洗净,并用漂白粉进行消毒,使池水呈2ppm浓度。下药后应堵住进水口,使药液在池中浸泡24小时以上。放养时,打开进水口,让流水冲淡池中药液浓度,待池水交换1次以上后,方可放养鱼种。鱼种放入流水池前用2%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用8~10ppm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0~15分钟。
放养规格每尾以25~100克重为宜,而且在放养时应把不同规格的鱼种分开放养以利于投饵和管理。放养密度依据温流水的供应量和计划养成的产量来定,可根据公式来计算:W=(A1-A2)·Q)/(R·V·C)。W为每立方米水的放鱼量(千克/立方米);A1为注入水的溶氧量(克/立方米);A2为维持罗非鱼的最低耗氧量(克/立方米)Q为注水量(立方米/小时);R为鱼耗氧量(克/千克/小时);V为流水池体积(立方米):C为计划增长的倍数。罗非鱼最低耗氧量A2为1.12克/立方米,R取0.256~0.4克/千克体重/小时。日常管理
做好防寒、投饵和水质调节等工作。水温保持在18~20℃左右,低于18℃鱼类容易冻伤,活动迟缓,进食量很少,不利于越冬;水温高于22℃以上时,罗非鱼运动活泼,摄食量增大,温度过高增加管理上的麻烦,也不利于越冬。
在越冬期间,主要通过人工饵料来补充能量。罗非鱼刚进入流水池时,由于对环境的不习惯,食量很少,3~4天后,食量开始增加,这时应该及时增加投饵量,每次投饵时,要用声响来进行诱导,待鱼集中后开始投喂。
为了观察罗非鱼的吃食情况和减少饵料的浪费,可在流水池里设置饵料台,饵料台的数量根据流水池的大小来定,一般每15平方米设置1个0.5平方米的饵料台,饵料台离水面35~40厘米。越冬期的投饵量,主要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和鱼种规格的大小来掌握。
天气晴朗,水温在16℃以上就应该开始投饵。每天投饵2次,投饵量以30分钟内能吃完为度,另外,每天应投喂适当的青饲料(红萍、黑麦草等),青饲料掌握在池鱼体重的0.3~0.5%左右。饵料最好是采用颗粒饵料,粗细要根据不同规格的鱼种来定;原料一定要新鲜,饵料贮存时间不要超过15天。每隔3~4天应把流水池的排污底阀打开,进行彻底排污。
一般做法是将池水排至八成干,通过鱼的活动和水流的冲刷,污物集中到排污口,把污物排走。排污最好选择在晴天进行,并且尽量避免弄伤鱼体,结合排污可以观察饵料的利用情况和鱼的生长情况。排污的同时测定鱼的生长(每半个月测定1次),从鱼类的生长情况来计算下半月的投饵量。坚持早、中、晚巡塘,测量、记录早、中、晚的水温变化情况;观察鱼类的活动情况;检查拦鱼栅是否破损,以及捞除病死鱼等。鱼病防治水霉病
整个越冬期都有发生,鱼体鳞片脱落,皮肤受伤,加上冬天水温较低,水霉菌侵入鱼体而引起。病鱼体表上可见大量棉絮状的菌丝体,呈黄白色,病鱼离群,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消瘦,最后导致死亡。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越冬期间一天内的水温变化应该相对恒定,越冬池在放养前应清整消毒。罗非鱼入池时要用食盐水或孔雀石绿浸洗。流水池发生水霉病,可将池水排浅,用孔雀石绿溶液全池泼洒,按池中水量,使池水呈2ppm浓度,让鱼体浸洗20分钟左右,再将池水加至原状连用2天。小瓜虫病
是由小瓜虫大量侵入鱼体而引起的。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泳缓慢,食欲减退,最后消瘦死亡。水温18℃以下时,此病尤为严重,而且死亡量大。流水池一旦发生小瓜虫病后,应立即处理,将池水排去2/3,然后用硝酸亚汞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呈2ppm浓度,浸洗1~2小时(视病鱼的忍耐程度)然后加满池水至原状,第二天用同样药量再施1次。
肠炎病是由投喂不新鲜饲料和投饵量不正常引起的。病鱼体色变黑,粘液增多,肛门充血,挤压腹部有浓血状粘稠物流出,解剖病鱼可见肠内无食物,肠壁发炎呈紫红色,病鱼最后消瘦死亡。池中如发现罗非鱼发生肠炎病,应立即停喂不新鲜的饲料;投饵量应根据池中鱼重量来计算,做到定时、定量保证池鱼吃的均匀。在饲料中添加1%的畜用土霉素或适量磺胺类药剂,可预防此病发生。饲料中毒罗非鱼
投喂霉变饲料引起。池中可见病鱼离群,行动迟钝、眼球突出、充血,腹部膨大,鳃丝贫血,解剖病鱼,可见腹腔内充满血水,肝脏失血呈苍白色。病鱼死后沉于池底。池中一旦发生这种病死鱼,应立即停喂饲料,改用另一种配方。原料一定要新鲜。饲料贮存时间不能超过15天,一般更换饲料3~4天后可停止死鱼。谨防冻害
罗非鱼繁殖快,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成本低,产量高,是农家奔小康致富的好门路。但是,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抗寒力弱,在冬春季节里,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则会被冻死。因此,在冬春季养殖罗非鱼时要注意防治冻害情况发生。
在室外池塘自然越冬的罗非鱼,在冬季低温期及寒流来袭时,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可在池塘上大棚,覆盖塑料薄膜保温,防止冻害发生。
具体方法是:大棚首先以竹木搭建成“人”字型棚架,从池底到棚顶距离约4米,然后自顶部向塘边拉钢丝绳并用短木桩固定,所拉钢丝绳要保持平行,间距在25厘米左右。最后盖上0.8毫米的白色聚乙烯保温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个密封的保温罩,并用绳索加固,以防大风揭开,在薄膜与塘基相连处要留排水沟,防止冬天的冷水渗入塘内。另外,池边周围设上几个活动窗帘,供工作人员日常进出。
除了在越冬前和寒流来临前要加强投饲外,越冬期间也应根据天气和罗非鱼生产情况适当投饲,保证罗非鱼不掉膘,一般每天每千尾鱼要投放花生麸1公斤左右于土池内,但水温在20℃以下时因罗非鱼摄食能力较低,则应停止投喂;天气晴朗暖和时,可将窗帘打开,以调节、交换池中空气;当气温下降,寒流来袭时,要做好以下工作:(1)薄膜要加厚,尽量选择品质好的薄膜并提高薄膜的规格。并且在北面迎风面拉两层薄膜以增强保温能力。(2)温棚的基柱要加粗,固定的木桩要加长到1.5米。(3)钢丝干线最好拉密一些,并且要将薄膜拉紧绷平。(4)在冷空气来临时要加注地下水,保持水深在2米以上,因为地下水水温高并且稳定,可以提高养殖池水温以防鱼冻伤。(5)越冬池内增设火炉,当水温下降到13℃时,用铁锅把水煮沸,使蒸汽直接通入室内,火炉的烟囱围绕越冬池壁四周,以提高室内温度,从而控制水温。或在越冬棚内用电热棒加热池水,或用热水器加热自来水喷洒水面等,这样罗非鱼就能安全越冬了。在越冬期间严格做好以上工作,能为罗非鱼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防止冻害的发生,提高养殖收益。
广东省茂名地区属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市年平均气温23℃左右。从上世纪50年代引入罗非鱼养殖,通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全市罗非鱼养殖面积22万亩,约占全市淡水养殖面积的58%,年产罗非鱼18万吨,产量占全省1/3,全国1/6,年产值超15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罗非鱼产区。2010年1月,茂名市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罗非鱼之都”称号。茂名罗非鱼产业稳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引进试养阶段罗非鱼
1959年,高州、化州两县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试养成功,继而在两县推广“混养密养,轮放轮捕”的高产技术。1961年9月,茂名市郊引进推广莫桑比克罗非鱼养殖。1979年重建化州县国营鱼苗场,从海南引入中国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的苏丹尼罗罗非鱼7000多尾,翌年产卵育苗成功,逐步推广养殖。普及推广阶段
1981年6月,高州县淡水养殖试验场利用雌性非洲鲫鱼与雄性尼罗罗非鱼杂交,繁殖福寿鱼成功,该成果获广东省水产厅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福寿鱼显示出杂交优势,雄性率达70%~80%,比自然繁殖的雄性率提高20%~30%,生长比亲本快,耐寒力比亲本稍强,且肉质好,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第二年在高州县推广养殖,成为“四大家鱼”之外的主要养殖鱼类品种。
1985年,茂名市三大商品与生产基地——化州县杨梅镇、高州县石鼓镇、茂南区城郊基地相继建成,普遍实行鱼、禽、畜、果结合,种养配套,综合经营,经济效益显著。全市淡水养殖产量迅速增长,达1.3万吨,罗非鱼作为“四大家鱼”的补充品种,主要采取混养和套养的方式,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1/10。发展壮大阶段
1986年始,茂名市淡水良种繁殖试验场先后引进了苏丹尼罗、莫桑比克、尼罗、埃及尼罗、奥利亚尼罗等罗非鱼品种,并利用两个不同品种进行杂交,培育了“奥尼鱼”。这种鱼最大特点是雄性率高达90%以上,可避免因过度繁殖而影响生长,其个体生长比亲本快11%~72%。“奥尼鱼”的选育成功,较好的解决了罗非鱼自繁能力强,生长规格不一等问题,提高了养殖的可控性,且生长快,产量高。原来兼养罗非鱼的养殖户逐渐转变为以罗非鱼养殖为主,兼养其他鱼类。1987年至1996年十年间,罗非鱼产量以年均40%的速度递增。至1996年,罗非鱼产量达3.8万吨,首次超过鲩鱼,成为茂名地区淡水养殖第一品种。黄金时期
2004年5月,茂名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建设茂名市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方案》,将本区域内高州的石鼓、镇江、宝光、金山、石仔岭、沙田、泗水;化州的杨梅、南盛、同庆、长岐、丽岗、石湾、东山、下郭、河西、鉴江开发试验区;茂南的金塘、公馆、新坡、高山、镇盛、鳌头等23个镇(街道办)建设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
在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带动下,罗非鱼养殖热潮一再高涨,各地养殖户纷纷推塘养鱼。庞大的罗非鱼产量,吸引了各方的商家加入到罗非鱼加工销售行列。
其中以长兴、佳辉、绿园为龙头的本地加工厂,年加工出口罗非鱼能力达6万吨。粤龙集团公司和茂名市食品集团公司冷冻厂以及一批水产品运输企业则主要负责对国内的销售,全年鲜活罗非鱼和条冻罗非鱼销往国内各地市场的销售量达4万吨。
另外,湛江恒兴集团以及珠海、阳江、汕头、广西北海等外地加工企业也纷纷到茂名采购罗非鱼作为加工出口原料,年采购鲜活罗非鱼约7万吨。整个罗非鱼销售逐渐形成本地外地加工流通畅旺,国内、国外市场互为补充的良好局面,较好地解决了罗非鱼的销售出路。
茂名市有罗非鱼种苗繁育场28家,其中在建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2家,在建省级罗非鱼良种场1家,年产优质罗非鱼苗9亿尾。建成一批罗非鱼全天候孵化车间和亲本保温大棚,实现了全年10个月出产罗非鱼苗。至2008年12月止,全市已通过无公害认证的罗非鱼养殖场(企业)有23家,面积达2.6万亩。罗非鱼出口原料备案基地面积12万亩。
大型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有佳辉食品、长兴食品、加力食品、海名威食品4家。此外,在建的茂名绿生园、高州龙利、化州群康等3家。2008年实现出口罗非鱼加工产品1.47万吨,创汇5,214万美元。全市罗非鱼养殖户达15,586户,创造了10万个就业岗位,从事罗非鱼加工、运输、销售的人数逾万人,年劳均收入2万元以上。罗非鱼产业已成为茂名市农民增收、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
茂名市罗非鱼产业逐步建立起企业自律、检验检疫部门监管、行业协会引导以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服务监管四级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同时坚持抓好罗非鱼认证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已建立了罗非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6个,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罗非鱼养殖基地23个;13个罗非鱼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8家罗非鱼养殖企业成为出口备案基地,出口备案面积12万多亩;4家企业6个产品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从而有力保障了罗非鱼的质量安全。
茂名市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罗非鱼产业发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行“企业+基地+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打造集养殖、加工、出口于一身的罗非鱼产业“金三角”基地,促进了罗非鱼产业集群发展。此外,茂名市还积极在招商引资、加工流通、技术推广、病害防治方面做好引导和扶持,组织企业参加渔博会以及国外考察等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把罗非鱼加工出口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产业基地,把茂名罗非鱼品牌推向世界。“新马罗非”
新马罗非鱼是广东增江水产养殖培育的新一代罗非鱼品牌,微红尾为一大特征,生长速度快,罗非鱼为一种中小形鱼。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含有多种和丰富的蛋白质,在日本,称这种鱼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
一般人群都可食用,老少皆宜,每次100克左右。罗非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骨刺少,没有肌间小刺,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味道俱佳。此外,也可做全鱼、鱼片、鱼丸,可蒸、煮、炸、烤、做汤或微波烹饪。
选购技巧肉质要有弹性。鱼鳃呈淡红色或暗红色。罗非鱼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观完整,无鳞片脱落之现象。无臭腥味者为新鲜的。烹饪技巧1、罗非鱼以红烧、清蒸为最好2、巧去鱼腥味:将鱼去鳞剖腹洗净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黄酒,就能除去鱼的腥味,并能使鱼滋味鲜美,鲜鱼剖开洗净,在牛奶中泡一会儿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鲜味吃过鱼后,口里有味时,嚼上三五片茶叶,立刻口气清新3、煎鱼技巧鱼,在烹调上是不太好掌握的材料,火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很多人煎鱼不是破皮就是粘锅,如果炸鱼就要油多而且够热才能香酥干爽,煎鱼得锅热、油少、火要温。
鱼入了锅就少动它,这是煎鱼的秘诀也是不二法门,如果怕它不熟而不停地翻,反而弄巧成拙,三两下必弄得皮开肉绽、面目全非。在此之前必须等锅热再放油,鱼也要擦干了再入锅,小火轻煎,别急着又推动又翻面。如果不是用平底锅,只要将锅身偶尔倾斜一下,让火力平均受热,控制火力别太猛就行了。
大约十分钟外皮定型了再翻面,此时肉已熟而中间的汁还能保留,若是锅铲接触都觉得结结实实的就过火了,其实有人怕不熟而事先在鱼身画刀口,并不是高明的方法,鱼肉一划开,汤汁便容易流失,干煎的鱼也不要太大条才好。红烧用料:罗非鱼、葱、姜、老抽、红塘、醋、盐、味精、蒜做法:把鱼洗净,划十字花刀(这样更能入味)。锅里放油,下入葱.姜.大蒜煸炒出香味。下入鱼略煎,加入老抽.醋.红糖.盐.水小火炖15分钟,收汤出锅。出锅后撒上葱丝,辣椒丝就好了。香煎用料:罗非鱼、蒜蓉、料酒、盐、酱油做法:罗非鱼宰杀干净,加料酒稍腌一会。下油锅慢火煎透。出锅前加些盐和酱油、蒜蓉再焖两分钟,即可。酱烧用料:罗非鱼 1条(约500克)、姜、蒜、黄豆酱2大匙、盐 少许做法:热油锅,爆香生姜罗非鱼用厨房纸巾吸干水分,放进锅里,慢火煎至金黄翻面,同样煎至金黄在鱼上面放上蒜白段,加入2大匙黄豆酱加入没过鱼身一半的清水加入1小勺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焖煮至剩少许酱汁装碟,放上蒜青丝,趁热吃
罗非鱼就是他们的最好的垂钓对象。(1)罗非鱼属底层鱼类,食性广而杂,常用的有:蚯蚓、面团、饭粒、红虫等。以红虫为是佳。(2)钓具一般以3.6米的手竿为好,钓线以0.3毫米-0.35毫米采线为宜,采用塑料立漂,鱼钩用6号以下的长柄钩。钓线长约3. 2米-3.5米,以操作方便为准。垂钓时要求坠的下头着地,上头悬起,使鱼钩朝天。(3)罗非鱼食量大,集群性强,所以用诱饵撒窝时要求量大,一般撒在离岸1米左右,成宽60厘米、长1.5米的带状。用量2千克-3千克。可用菜子饼、豆饼、鸡饲料为诱饵。罗非鱼吞钩后常不动,鱼漂只是由直立变斜侧。发现此情况,立即提竿,将鱼拉出窝点,再提拉上岸,以免惊动鱼群。垂钓罗非鱼不可沉钩、悬钩。此外罗非鱼口内有小尖齿,其臂鳍、腹鳍、背鳍坚硬,很易刺手,所以垂钩该鱼时应带手套以保护自身安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非鱼吃猪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