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叶老师老人大学任教老师

字体:大 中 小
老教师海岛任教32年
  台海网1月3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蒋全德&通讯员&许燕妮/文&蔡建东/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名言,是宋文评职业生涯的最好写照———&这位50岁的老教师,从师专毕业起就在大嶝中学任教,已坚守这所海岛中学32年,培养的学生超过5000人,“从大嶝走出去的学子,近2/3在我的班读过书……”
  宋文评是大嶝人,出生于1963年,因为家庭贫穷,交通不便,到上大学以前,他竟然从来没有去过同安县城,更别说厦门岛了,“从初中开始,我就有个理想,将来要当教师,改善家乡的学习条件”。1981年,他从集美师专毕业,回到大嶝中学当化学教师。
  刚毕业那会,海岛的条件让他几乎没有与别人交流或学习的机会,他就自力更生,边实践边摸索,如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后,他任教的化学科第一次参加中考就取得均分32.82分&(满分40分)的好成绩,超过同安县均分4.8分,勇夺全县第一。此后连续4年,他任教的班级参加中考,化学科成绩均是同安第一,书写惊人的5连冠,就此奠定了大嶝中学化学科的强科地位,宋文评也因此在厦门教育界小有名气。
  一位海岛中学的教师,是如何做出这骄人成绩的?宋文评的回答是八个字:兴趣第一,因材施教。每次给新生上课时,宋文评不是讲深奥的理论,而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会教他们自制汽水、自制葡萄酒,让他们觉得学好了化学,可以做出很多东西来……许多学生就是从第一堂课开始迷上化学的!”另外,他还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我眼里没差生”。
  正是因为这“八字方针”,让宋文评成了大嶝中学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教学质量连续多年保持高水准,2007年、2008年两届任教班中考化学科成绩居翔安区第一,他本人也多次获得市级“园丁奖”。2013年1月,他成为翔安区首批“拔尖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宋文评年轻时也想过离开大嶝,因为城里的条件更好,但看着孩子们的求知欲,他选择了坚守。而今,随着岛内外一体化的到来,宋文评把坚守当成了一种享受,“我对这片土地,真的爱得很深沉”!同安一中首届十佳班主任先进材料;本人李宏伟,1988年8月分配到同安一中任教至今;以下这几个方面总结自己在班主任方面的工作态度:;一、全面了解、制定计划;每学年开学初,我都要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二.德育工作首先是以“心”换“心”;抓住学生的心: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关爱学生,注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教育条件和经济;三.人尽其才,建设和
同安一中首届十佳班主任先进材料
本人李宏伟,1988年8月分配到同安一中任教至今,教龄22年,1995年被评为同安区教坛新秀,1998年―2003年担任学校工会委员,2001年起担任同安区物理中心组副组长,同安一中片区教研组长,同安区兼职教研员。2002年起担任厦门市初中物理中心组成员,2002年起担任同安一中物理教研组副组长,2003年被确认为厦门市物理骨干教师,2003年被市教科院选送参加福建省中考命题培训,2004年六月参加厦门市中考命题。担任9年的班主任,均是接受学校安排中途接替其他老师。所接班级大多因纪律、秩序需整治、或成绩落差大,拖年级后腿需迎赶、或班级“刺头”学生多难以管制、或班级溜生多、辍学生多及需改变状况。在任班主任期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工作勤勤恳恳,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爱生敬业,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人师表,用一颗恒心,一种爱心,满怀信心,制定目标,倾心打造班级,用心逐项工作,力争最终成为先进班级。
以下这几个方面总结自己在班主任方面的工作态度:
一、全面了解、制定计划
每学年开学初,我都要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班风、学风,了解整班的优缺点并分析原因所在,了解家长的普遍文化层次,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班级的最终奋斗目标;实现目标要分几个阶段走;每一阶段要做的主要项目(纠正哪些不良风气,要先找哪些同学;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种类型,要先解决哪些事和物),及时反馈和总结完成的情况。
二.德育工作首先是以“心”换“心”。
抓住学生的心:一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承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努力克服固执己见,偏激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心理运动空间;二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严爱优等生。优等生是班级的导航仪、风向标,若忽视、掩盖原谅、袒护优等生的缺点,会造成大的隐患,树不起正气;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严以律己,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卓越。“偏爱”后进生,不歧视他们,善于发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激励他们,经常深入他们当中,指导他们担当一定任务,促进他们一步一步自我完善。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自暴自弃。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都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种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始终如一的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关爱学生,注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教育条件和经济状况,准确抓住问题关键,有针对性解决学生的问题,在学生面前既要树威严、又要摆明道理,让学生既能敬畏,又能信服,明白努力的目标与方向,愉快接受我的建议,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日常工作。
三.人尽其才,建设和谐班级,民主管理班级,人人发挥作用。
在老师面前,学生人人平等,不姑息如何一个错误、一个歪风,不错失如何一次表扬和鼓励。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和个人特长,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建设者,和监督者,享有发表建议,批评指正的权利,树立荣辱与共,我以班级荣,班级也将以我为荣的意识,人人为班级增添荣誉,班级也因某个同学而
骄傲,班级建设人人有责。
四.狠抓养成教育
通过制定《班级章程》、《学生在校行为规范》、班歌、班级口号等,在学生中树立起客观、公正、公平、积极的形象;充分发挥班干作用,建立完全自主要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坚持不懈抓好常规工作:早读、集队、课间操、眼保健操、每天的准时出群、严格有序的请假制度、自觉有效的自习习惯、自觉佩戴校徽队徽团徽、卫生值日和保洁、保护班级财产(谁损坏谁赔偿)。积极利用主题班会和好的舆论影响、校运会、各种团队比赛对班级进行导向,培养分工合作和强的凝聚力,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组织全班同学参加课外活动和兴趣学习,增添学习气氛。
在22年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深受家长和同行与好评,也受到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获得一些表彰:
德育方面:
年任初二(1)班主任 陈泽斌同学获市优干
年任初二(5)班主任
年任初二(2)、
初三(2)班主任
班级中考成绩年级第一,获校先进班级 ,颜晶晶同学获市优干
年任初二(4)
区先进班级
初三(4)班主任
市先进班级
班级原本是年级双差班,经过努力,中考成为升学率、合格率、巩固率等指标均为百分之百的优秀班级
年任初二(5)班主任 市优秀班级
彭珍妮、李俊、张晓彤、张、林薇、蔡小可、李燕惠等17个同学中考上一中分数线,占年级上线4人数的近1/4,年级前10名,本班占8个人,分别是第1、2、3、4并列6、7、8、9、10并列
张同学获市优干
彭珍妮同学获市十佳少年称呼
年任初二(2)班主任 校先进班级
陈佳艺同学获市优干
郭华梁同学获市三好生
年任初二(5)班主任 班级纪律和风气明显好转,成绩凸显进步:期末市统考4人进入前12名,11人进入前30名,19人进入前60名。 教学方面:
年中考物理均分75.61分居全市第3名,庄方圆等16位同学物理满分80分。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三等奖:吴庆前、吴在书、陈弈华
省三等奖:张宜帧
市一、二、三等奖:叶哓欣、朱金麟等7个同学。
年中考物理均分82.1分居全市第3名,林泓域等9位同学物理满分90分。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三等奖:杜少崛、刘福生
省二等奖:曾清祥、杨帆
省二等奖:林雅恒、许葳箐
市二等奖:林泓域
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
全国一等奖:许志钦、郭学航
全国二等奖:李耀中
年中考物理均分59.94分居全区第1名,优秀率第1名。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二等奖:陈皙
市二、三等奖:林箫箫等5个同学。
2005年中考物理均分居全区第1名,一人获物理100分满分。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二等奖:李俊
市一、二、三等奖:张耀东等7个同学
2007年中考物理均分居全区第1名,多人获物理100分满分。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省二等奖:1人市奖多人
2009年中考物理均分居全区第1名,多人获物理100分满分。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二等奖:陈忱
个人方面:
执教《串并联电路》获省中学教改试验比赛二等奖。
2000――2001年校先进教育工作者
2000――2001年校先进备课组
2001年4月获第11届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年校优秀班主任
2003年被确认为厦门市物理骨干教师,
2003年被市教科院选送参加福建省中考命题培训
2004年六月参加厦门市中考命题。
2005年获第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校先进教育工作者。 2009年校德育标兵,获第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上过省、市级示范课:《串并联电路》《变阻器》《电学总复习》《磁场和磁感线》《热现象总复习》《液体压强》等。
《设计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初探》发表在CN刊物,多篇德育论文参与学校交流。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同安一中首届十佳班主任先进材料49等内容。 
 - 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河洲镇一中 王小容 我叫王小容,女,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河洲镇一中九年级(103)班班主任,九年级(103) 、 七年级(110)班数学教师。农村...  优秀老师先进材料(1)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严格要...年担任班主任的毕业班,其 中一名学生参加福州一中在南平市招收高中生的考试中,...  优秀高中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1_机械/仪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优秀高中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我叫张利芬,是武乡一中高 253 班班主任老师。从教 23 年来,我常年担任班主任...  龙 亭 中 学 推荐县级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二 O 一三年七月十九日 龙亭中学推荐县级优秀优秀班主任赵小龙同志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赵小龙同志,男,汉族,现年 34...  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我从事教育...1997 年 7 月毕业于厦门师范学校,同年 8 月分配至同安区吕厝小学任教至今。...  金沙一中钟远平同志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_其它_总结/汇报_应用文书。评选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用心交流 以“三心”“三明”与学生共鸣――金沙一中钟远平同志优秀班主任事迹...  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抚宁一中 薛赛 本人 2007 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现任教于抚宁县第 一中学,高二 9 班班主任,并担任高二 9 班、10 班物理科目的...  十佳教师事迹材料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十佳教师事迹评选材料郭令存...一九九九年他被分调到泥沟一中任教,担任中三英语教学、班主任,他 怀着满腔的...  2012年市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_总结/汇报_实用文档。2012年市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1999 年她获得同安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称号;xx 年 9 月,同安区人民政府...  12月22日上午,由厦门晚报社和市老年基金会联办的老年微信培训基础班第24期开班了,又一批对这个新玩意儿充满好奇的老年朋友来到电信文灶智慧小区便民服务站,免费学习微信。
  ■妻子与同桌切磋,丈夫伸长脖子旁听。
  互助“夫妻档”
  妻子学得快丈夫瞄着学,“学霸”一来就找老师要讲义
  班上的“同学”中,有好几对夫妻。
  62岁的杨道琼和妻子陈淑慧没有坐同桌,而是前后排分开。会用微信、懂电脑操作的陈淑慧学得很快,而杨道琼时不时伸长脖子,看妻子怎么操作。有时候她与同桌探讨,他就眼巴巴地等着。
  老师问杨道琼课堂上教的是否已经掌握,他淡定地说:“没事,她会了就可以,我回家再问她。”
  82岁的曾文彬和老伴美丽,早早就抢到了教室前排的“学霸专属区”。曾文彬是毕业于同济大学的高材生,对学习要求很严格,一来就找老师要讲义。“老了记性不好,学完回去就会忘记,步骤说明是必要的。”他说。
  已经会使用微信基本功能的曾文彬,会炫耀说:“这些孩子都教过,我会了。”每当这时,老伴就会瞪他:“谁说你都会了?还要再学!”她说,还想报提高班继续学,“微信很有趣,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呢”。
  最自信“学姐”
  “如果不是年纪大记忆力差,肯定是学得最快的好学生”
  83岁的黄松英是本期微信班中年龄最大的“学姐”,退休前曾在厦门大学历史系任教。退休后她也没闲着,到老年大学国画班上课,每天读报看新闻,很充实。由于女儿长期在国外,她还学会了上网,和女儿QQ视频聊天。
  作为《厦门晚报》二十多年的老读者,黄松英特别关注《老年周报》。“好像很多人都到微信班学习,效果不错,刚好最近买了智能手机,我也想来学学看。”她说。
  黄松英上课十分专注,虽然双手有些颤抖,仍一笔一划认真记着笔记。“年轻时给学生上课,现在自己当学生,就是年纪大了记忆力不行,听力也不大好,不然我肯定是学得最快的好学生!”黄松英不服气地说。
  一节课下来,零基础的黄松英学会了发送文字、语音和视频。“这个微信班办得好,老师讲得细致,还有小老师指导。”黄松英高兴地说,回家要跟家人分享学习成果。
  晚报“有缘人”
  20年前给晚报新员工上过课,听说培训免费很惊讶
  “请问在哪里交学费?”一进教室,75岁的黄清泉就找“收银台”。听说是免费培训,他很惊讶:“办培训班是知识的输出,要付出劳动力,应该收费。”
  黄清泉说,信息时代很多人都认为老人已经落伍了,想跟上时代老人也得学点新鲜东西。前段时间看到《老年周报》关于微信培训班的报名信息,他就马上来报名了。“学会微信,一定会有很大用处。”他说。
  得知是厦门晚报社免费为老年人开办微信培训班,他说:“我相信晚报,报道很贴近市民,还这么细心为老年人服务,真的太好了。”
  黄清泉说他不仅是晚报的忠实读者,而且与晚报很有缘分。《厦门晚报》刚创办时,时任市外商投资工作委员会主任的他,还给晚报新员工上过课,如今自己成了晚报老年微信培训班的“学生”。
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林珊 张靖玮 匡惟
  实习生 陈凯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同安一教师执教山村小学27年 上一趟课要走3小时山路-闽南网
同安一教师执教山村小学27年 上一趟课要走3小时山路
来源:闽南网
叶江南细心为学生辅导功课。(记者 陈立新 摄)
  叶江南,男,1967年11月出生,同安莲花罗溪村人。同安区莲花中心小学罗溪教学点及上陵小学负责人。自1986年师范毕业后开始教书至今,从教20余载,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劝回多名辍学学生。在他教过的学生中,走出大山考上大中专学校的有100多人,其中还有的考上了复旦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多次获得各级“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我们与叶江南见面时,他正巧来同安城区开会。领我们去罗溪的路上,叶江南几次停下来——他去了趟医院,又去了趟药店,还去了上陵小学,“难得下来一趟,有很多事要办。”他说。
  这一趟下来,叶江南确实做了不少事,他拿了药,买了给孩子们上化学课要用的无水酒精,还将之前的试卷和几本新华字典带到了上陵小学。
  车子停停开开花了近40分钟,我们才终于从同安城区抵达了终点站——罗溪小学。“再往前就能到长泰了。”叶江南指着前路说。
上一趟课走3小时山路
——砖搭灶台生火,就着咸菜吃饭,是他最美好的回忆
  莲花中心小学罗溪教学点在山上,是同安几个偏远教学点之一。叶江南所说的“下来”,就是从山上到市区。
  沿着狭窄的山间小路盘旋而上,满眼尽是绿幽幽的山里风光。这些,叶江南看了27年——1986年于厦门师范毕业后,他就再没离开过山村,也没有离开过教育。
  翻山越岭可谓是叶江南之前教师生涯的“入门考核”,刚毕业的他就被分派到只有两间破教室、离城区45公里的西营点圳上小学任教。往往天才亮,他就得带好一个星期的日用品和一些小食,出现在山间杂草丛生的小路上。走过孤独的三个小时、十几公里的路,他才能翻越到这座山的另一边,为孩子们上课。叶江南坦言,初次到圳上小学,恶劣的环境让他第一天就流下了眼泪,“屋前的茅草长得比人还高,当时最近的山村都有2公里路。晚上一片漆黑,只有大风刮得树木呼呼响和老鼠在房梁上追逐嬉戏的声音。”
  但叶江南很快就适应了环境,跟学生一起在教室走廊边的石柱旁,临时捡起砖头石块搭个简陋的灶台,生火做饭。这些就着点咸菜,解决温饱的场景,反而成为了他常提起的美好回忆。
平时“拉家常” 周末“打游击”
——他劝回了许多辍学的孩子,平时常摸黑走山路做家访
  1989年成为罗溪教学点的负责人,几乎耗费了叶江南所有的心力。欠佳的教学质量、简陋的校舍……被只有22岁的叶江南一手接过。他不停地掷入自己的金钱、时间、心力。
  硬件很快解决了:他多方筹款,将原本已成危房的校舍扩充起来,足以容纳全部学生。可招生时却遇上更严峻的问题——辍学。往往一个学期下来总会有三五个学生选择辍学回家。为了劝回一个厌学的女孩,一个学期叶江南不厌其烦地去她家拉家常,最后让她坚持上完了两个学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三番五次的“拉家常”,他劝回了许多孩子完成了初中的学业。
  1989年到1997年间每周末的两个晚上,叶江南及罗溪小学的六个老师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固定节目:“打游击”——一到夜晚,七个老师齐齐出动,走过昏暗的山间小路,走进学生们的家。通常一个晚上,叶江南可以走上30户人家,与家长聊天交流孩子的读书情况,监督孩子自觉学习成为家访的主要内容。
  叶江南说,自己有点太严肃,回来找他的学生不多,但去到外地,一定会有要请吃饭的学生。所谓桃李满天下,不外如是。
衣钵有传承 上阵“父子兵”
——父子一起教书,散步时一起聊聊教学
  曾经有人问过叶江南,为何他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市区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个问题让叶江南觉得匪夷所思,“在我们自己管理的学校,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放心,村民们又怎么能够放心呢?”现在,叶江南的儿子叶健锋也成了一名老师。
  如今,父子俩常常一起在村里散步,聊聊过去的时光,也聊聊教学的经验。
  在同事看来,叶江南是面飘扬红旗,有他在,就有踏实的感觉;在叶江南的学生看来,他不苟言笑,却认真负责。叶江南说,自己还会在教育的道路上走下去,“走着吧,一个萝卜一个坑。”刚与记者道别,他就匆匆赶去办公室,“管打铃的电脑坏了,我得赶紧修修。”(见习记者 何无痕/文 记者 陈立新/图)
【记者手记】
给孩子另一种未来
  一提到乡村老师,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就是风尘仆仆、满头白发的老师形象,但出现在我面前的叶江南身着简单的白衫黑裤,看上去倒神采奕奕。
  27年的守候,对于叶江南来说似乎不过是一段稍微漫长的时间。提起从前的难处,他都轻描淡写地略过。身为校长,叶江南却比普通老师还忙碌。电脑坏了得自己修,孩子东西少了得自己买,地板脏了得自己拖……“事无巨细”,他这么形容自己的工作范围。出于记者的本能,我们总习惯去多“打听”点采访对象的辛酸故事,但每回一提到“苦”这个字,叶江南就赶紧摆手,“这么多年过去,回想起来没觉得有什么苦。”
  叶江南似乎真的不觉得苦,他凭的不是热情,而是敬业。他坚持着做一件事,不知不觉坚持了27年,可这帮助很多孩子拥有了另一种未来。(见习记者 何无痕)
又是一年新生入学季,萌妹子身着迷彩服自成一道风景线,风光无限颜值爆表的校花学姐,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教老人手指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