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剖旋转到的su 线 投影到面上面上有结构,怎么办

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图文】旋转剖视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旋转剖视图
上传于||文档简介
&&旋​转​剖​视​图​课​件
大小:43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一、学习目标:
掌握三视图,剖视图的基础知识,能看懂零件图纸。
二、技术内容
(一)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1、三视图的形成:在绘制机械图样时,机件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机件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通常反映机件的主要形状特征,称为主视图;机件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俯视图;机件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表称为左视图。
2、三视图的特性:
主视图反映机件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机件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机件的宽和高。由此可得出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特性):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前后对应这个特性不仅适用于机件整体的投影,也适用于机件局部结构的投影。三视图的对应关系,俯视图的下方和左视图的右方,表示机件的前方;俯视图的上方和左视图的左方,表示机件的后方见图4―6―1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其它视图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机件,用两个或三个视图尚不能完整,为清楚地表达它们的内外形状时,在原有三个投影面的基础上,再增设三个投影面组成一个正六面体,这六个投影面称为基本投影面,后增的三个视图分别为右视图、仰视图、后视图。
在实际绘图中,根据机件的复杂程度,又出现了斜视图、局部视图、旋转视图(见图4-6-2)
具有倾斜结构的机件,由于其倾斜表面是正垂面,它在左视图的长及俯视图的长均不能反映实形。从面上投影,才能得到倾斜表面的实形,这就产生了斜视图。在画斜视图必须用带字母的箭头指明所要表达的部位和投影方向,并在斜视图上方注意“×向”。
2、局部视图
将零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采用局部视图时,必须用箭头指明局部视图表达的部位与投影方向,并在局部视图上方注明“×向”。
3、旋转视图
假想将机件的倾斜部分,旋转到平行于某一基本投影面后,再向该投影面投影后所得的视图,称为旋转视图。见图4―6―2
见图4―6―2
摇杆的旋转视图
当零件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时,在视图中就会出现很多虚线,影响图形清晰,也不便于标注尺寸。为了清楚地表达零件的内部形状,在机械制图中常采用剖视。假想机件沿剖切面剖开,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留下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剖视图。
1)、剖视图的种类:
按照剖切面不同程度地剖开机件的情况,剖视图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 全剖视图: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
半剖视图: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上投影所得的图形,可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另一半画成视图,这称剖视图称为半剖视图。
局部剖视图:用剖切平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2)、其它几种剖视图:斜剖视图、旋转剖视图、阶梯剖视图、复合剖视图。
根据机件各部的复杂情况,用全剖、半剖、局部剖都不能清楚地表达其各部位形状,依据视图就产生下面几种剖视图。
斜剖视图:用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采用斜剖视图应标明“×―×旋转”。
旋转剖视图:用交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的两相交剖切平面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采用旋转剖时,在剖切面的起迄和转折处用相同的字母标出。
阶梯剖视图:用几个平行的剖面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
复合剖视图:用组合的剖切面剖开机件的方法所得剖视图,利用复合剖画视图,可采用展开画法,此时应标注“×―×展开”。
(三)剖面图和其它图
用剖切平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称为剖面图。
剖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剖面图只画出机件的断面形状,而剖视图除画断面形状外,还要画出机件留下部分的投影。
1)、移出剖面:画在视图外的剖面称为移出剖面。
移出剖面的轮廊线用粗实线绘制,并用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用箭头表示投影方向,注上字母“×―×”。
2)、重合剖面:画在视图内的剖面称为重合剖面,采用重合剖面应在剖切符号处画上箭头。
2、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
1)、局部放大图:将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比例画出的图形。
2)、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
对于螺纹、齿轮、花键、弹簧、轴承由于其结构在装配图中一般采用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这里就不具体说明。
三、相关知识
(一)、公差与配合
1、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1)互换性:从一批相同的零件中任取一件,不以修配,就能立即装到机器上,并能保证使用要求,这称零件的互换性。
2)公差:在制造零件时,为了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并不要求零件的尺寸做到绝对准确,现实生产也达不到,而只要求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即允许偏差,这个偏差范围就称为公差。
公称尺寸:机件的指定尺寸。
偏差:极限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分为上偏差和下偏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公称尺寸
下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公称尺寸
如:φ30+0.018+0.002
公称尺寸φ30;上偏差0.018mm;下偏差0.002mm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如:φ30+0.1-0.2
公差=30.1-29.8=0.3mm
3)精度等级
公差数值的大小表示对零件尺寸准确程度要求,这种尺寸的准确称为精度,在国家标准中规定把精度划分为12级,其中1级精度最高,也就是尺寸最准确,公差最小;其余依次降低,1-7级用于配合尺寸,8-12级用于非配合尺寸。
4)配合的基本概念
公称尺寸相同的轴和孔结合在一起的装配关系称为配合,配合处的尺寸称为配合尺寸,;配合处的表面称为配合表面,配合表面称包容面和被包容面,不限于圆柱面,也可以是平面或其它曲面,在公差与配合制度中,凡是包容面都照“孔”处理,被包容面都照“轴”处理。
依照零件工作实际要求,国家标准把它们分成三类:
(1)动配合
孔的实际尺寸大于轴的实际尺寸,配合时孔与轴产生间隙,轴在孔中可以自由转动,当孔加工到最小极限尺寸时,仍比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小,这样的配合称为动配合,其“D”表示孔,“d”表示轴。
孔的极限尺寸大于轴的极限尺寸,两者之差称为间隙,孔的最大极限尺寸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称为最小间隙。
根据间隙的大小不同,动配合又分为六种,它们的间隙数值,依次递增,并用汉语拼音字母a、b、c、d、e、f顺序表示种别。
(2)静配合
轴的实际尺寸大于孔的实际尺寸,配合时孔与轴之间产生过盈,轴在孔中不能产生相对运动,装配时需要打入或压入,当轴加工到最大极限尺寸时,孔径比轴径小,这样的配合称为静配合用代号“J”表示孔,用“j”表示轴。
孔的实际尺寸小于轴的实际尺寸,两者之差称为过盈。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与孔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称为最大过盈;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与孔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称为最小过盈,根据过盈的大小不同,静配合分为六种,它们的过盈数值依次递增,并用汉语拼音字母a、b、c、d、e、f顺序表示种别。
(3)过渡配合
如果轴、孔的公差,使轴的实际尺寸可能大于或小于孔的实际尺寸,这时孔与轴之间可能存在间隙,也可能存在过盈,将孔做到最大极限尺寸,轴做到最小极限尺寸,孔与轴之间有间隙,配合在一起较松;如果把孔作到最小极限尺寸,轴做到最大根限尺寸时,孔与轴之间有过盈,装在一起就较紧。这种介于动配合与静配合之间的配合性质,称为过渡配合,其代号用“G”表示孔,用“g”表示轴。
根据过盈或间隙的大小不同,过渡配合又分为四种,它们的过盈数值依次递减,间隙数值依次递增,同样用汉语拼音字母a、b、c、d、顺序表示种别。
(二)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1、看标题栏
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画图的比例、重量,其中关于材料的牌号可参考有关手册,同时联系典型零件的分类,对这个零件有一个初步认识。
2、分析视图,想象形状
看懂零件的内、外形状和结构,是看零件图的重点,从基本视图看零件的大体的内外形状。结合局部视图、斜视图以及剖视图剖面图等表达方法,看清零件的局部或斜面的形状,从设计或加工方面的要求,了解零件的一些结构的作用。
3、分析尺寸和技术要求
了解零件的定形、定位及总体尺寸,以及注写尺寸时所用的基准,还要看懂技术要求:如表面粗造度,公差与配合等内容。
4、综合考虑
把看懂的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标准和技术要求等综合起来就能比较全面地盾懂了这张零件图。
有时为了看懂比较复杂的零件图,还需参考有关的技术资料,包括该零件所在的部件装配图以及与它有关的零件图。
(三)看零件图举例
图4―6―3为一壳体的零件图。
壳体零件图
按下述四个步骤看图:
1、看标题栏
零件名称是壳体,属箱体类零件。由ZL102可知,材料是铸造铝合金,这个零个为铸件。
2、分析视图,想象形状,
该壳体较为复杂,采用了三个基本视图,都采用剖视和一个局部视图表达它内外形状,主视图采用单一的正平面剖切后所得的A-A全剖视图,表达内部形状,俯视图采用阶梯剖后的B-B全剖视图,同时表达内部和底板的形状,采用局部剖视的左视图以及C向局部视图,主要表达外形及顶面的形状。由形体分析可知:该壳体主要由上部的本体,下部的安装底板以及左面的凸块组成,除了凸块外,本体及底部基本上是回转体。
再看细部的结构:顶部有φ30HT的通孔,φ12的盲孔和M6的螺孔;底部有φ48HT的台阶孔,底板上还有锪平4-φ16 安装孔4-φ7。结合主、俯、左三个视图看,左侧为带有凹槽的T形凸块,在凹槽的左端面有φ12、φ8的台阶孔,与顶部φ12的圆柱孔相通;在这个台阶孔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有一个螺孔M6。在凸块前方的圆柱形凸缘(从外径φ30可以看出)上,有φ20、φ12的台阶孔,向后也与顶部φ12圆柱孔贯通。从采用局部剖视的左视图和C向视图可看到:顶部有六个安装孔φ7,并在它们的下端分别锪平成φ14的平面,通过这样的看图就可以大致看清壳体的内、外形状。
3、分析尺寸和技术要求
通过形体分析,并分析图上所注尺寸,可以看出:长宽基准,宽度基准分别是通过壳体的本体轴线的侧平面和正平面;高度基准是底板的底面,从这三个尺寸基准出发,再进一步看懂各部分的定位尺寸和定形尺寸,从而理解图上所注的尺寸,就可完全确定这个壳体的形状和大小 。更多公众号:dongchaoweishang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
用和平与宽容来看待周围的人事,
用知识和技能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用理性和判断来避免人生的危机,
用主动和关怀来赢得别人的友爱!最新文章相关推荐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工程制图知识要点,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图文】第二章机械制图基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二章机械制图基础
上传于||文档简介
&&化​工​工​艺​制​图
大小:8.8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影变换 旋转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