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亭中心2016年小学几点放学学

枫亭学士社区_百度百科
枫亭学士社区
学士街位于南部(建设南路),距镇政府1公里。北邻兰友街,南与耕丰村南岭横断山岭界,东靠霞桥港口北岸,西接泉港区天马山山麓。境内一条蓝溪横贯中部。唐宋时期,建造一座石桥名曰蓝麓桥,今改为水泥桥,人称台斗桥。蓝溪发源于天马山中部,溪水自西向东流入霞桥港,汇入湄洲湾。溪上有有两山横向形成的坡谷。1957年间,用人工修筑的一个小型的田中水库,灌溉中,下游农田。蓝溪溪畔有宋代端明殿大学时之母卢夫人的一块洗衣石,由书法家林肇棋亲笔撰写的诗词并雕刻,现今镶在桥南新店土地庙的墙壁上。学士街土地面积总面积8.6平方公里,有一片410亩天马山山麓后垅自然村的山林。其中:耕地450亩,园地318亩,山地1060亩。下辖11个,设16个居民小组,有889户,总人口3460人。
枫亭学士社区历史沿革
学士街在民国前隶属唐安乡连江里管辖,本街名龙兴宫太平社,包括耕丰村的南岭,长坝里得百分6个村民小组。但是,人们爱叫学士里,不叫太平社。清来及民国初期,也被人称为南市尾。民国中期,定义为学士。是几年蔡襄大学时住居地而命名至今。民国25年(1936年)设立保甲制度称为学士保,(先设五个小保,后合并为一保),枫亭区公所和镇公所,均设在本辖地东岳庙。土地改革时。南市坪广源号布庄曾作为三区人民政府(枫亭区)办公楼。1958年,称学士大队。1984年底,改称学士街居委会。
枫亭学士社区商贸简介
学士街地处湄洲湾溪北岸结合部,莆。仙,惠交界处,水陆交通便利、水路 从霞桥港口搭船,可通往台湾,厦门,广州,福州,宁波,上海等地。陆路是枫亭驿必经之要地,要各地货物的集散地,商家云集。生意兴隆。其时,各行各业开设的店铺与商行,有大布庄,大药行,大钱庄兼当铺。杉木行等。
清至民国初期。水路仍然畅通,学士里是福厦路必经要道(霞桥新桥未建),在新店自然村设立福厦汽车运输站枫亭长途站。抗战期间,公路破坏,改为福厦
货物运输站,并附设货物、运储仓库等。民国初期,学士街是枫亭政治,文化中心和宗教圣地。国民党政府在学士设区公所、镇公所。南岭海关、查缉所、盐兵队、税务所和三青团服务社,当时的商会设立在与兰友交界的杨氏宗祠。有私人开业的寿民医院和卫生院。教会办的学校有铸青小学,培青小学,培元小学和公立连江里小学,后改为国立枫亭中心国民小学。民国14年(1925年)由枫亭商家和绅士倡导筹办私立枫亭枫江中学,后改为枫江职业学校,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改为枫江财经学校。1954年改为仙游六中,现名为枫亭中学。
枫亭学士社区历史名人
学士街地灵人杰。唐代朝议大夫、南岭行军总管陈政及其子正议大夫、中郎将陈元光率部入闽征伐,将家眷安置在学士街陈庐园;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和母亲卢氏、元代状元林亨都在学士街居住,元顺帝为蔡襄读书所在的学士御书“大魁天下”四字;南宋末幼帝赵口曾驻骅学士街天王院。明代进士徐樨、兄弟两解戴震雷、戴震亨以及清代著名国画家林肇棋皆出于学士街。[1]
枫亭学士社区陈政 陈元光简介
陈政,唐岭南行军总管、副诸卫上将,字一民(616~677)。
陈元光,陈政之子,首任漳州剌史、威惠灵著王、开漳圣王,字廷炬(657~711)
陈政父子原籍河南固始,唐高宗时受命率府兵三千人并将士眷属来到泉潮之间的蛮荒地带,平定动乱和从事生产开发,
父死子继,经过三代人努力,终于奏请朝廷在漳州、漳浦设立州县,陈元光首任漳州剌史,历代追封为威惠灵著王、开漳圣王等。
据宋代《威惠庙集》和南宋《仙溪志》所载,来闽后长期以枫亭为后方基地,安家陈庐园。陈政墓在枫亭赤湖,陈庐园中有灵著王古庙,宋南康郡王陈洪进是陈政在枫亭的十一世后裔。
枫亭学士社区蔡襄简介
蔡襄(),字君谟,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奸相蔡京的从兄。原籍福建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ZF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枫亭学士社区卢氏简介
卢氏,赠侍郎蔡琇妻,学士襄母也,襄为讲读时,仁宗遇之甚厚,尝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特赐冠帔以宠之。初卢惠安人也,其母家在泉。卢方妊襄数月,归泉,将过万安渡,渡故支海,风波不测,常数日不可渡。一夜舟人梦神告,明日在渡者,有蔡姓人,方可开渡。至期果同济者甚众,而舟不得渡,舟人称所梦神语以告同舟,维卢系过蔡门之人,已有身,舟人因向空启白,而波平,渡得济。卢亦因是有祷:举男异时得志,愿建此桥梁。后来万安渡石桥之造,皆其母夙愿,而襄有以成之。后人因题
端明赞曰:庆诞育之不偶兮,动夜号之鬼神,逆浪滔天舟子惧兮,赖母腹之宁馨。襄守泉时,母年八九十,迎养于黄堂,邦人异之。襄外任凡两守福州,两守泉州,中迁福建转运使,及后守杭州,母氏皆来就养,端明于是有献寿仪帖于杭州时。其年仲春,端明生辰,因献母寿,为诗曰:慈亲是时九十二,称觞献寿于膝下,曾孙满前侑以词,慈颜强馀至酒所。是年之十月,母卒于馀杭官舍。卢氏封长安郡太君。太君生少疾病,老而耳目聪明,食生饮寒如壮者。其卒也,丧自馀杭归,闾里亲戚迎哭有过乎哀者,自述夫人德于我焉。欧阳修作墓志,称其于五福不阙一,天下为人子事亲,莫不以夫人为祝,以不得如夫人为恨。不知夫人有诸已者厚,故能致福之偹也。百馀年后,朱晦翁南来,跋端明献寿仪帖曰:昔之君子,所以事其亲者如此,其爱且敬也。太君葬本里蔡坑平井岗。
枫亭学士社区戴震雷简介
  戴震雷,字徲默,号悟留。七岁能文,初应童子试,与兄震亨同受知于邑宰梅公,有一渊两蛟之叹。天启丁卯乡荐第一,以亲老乞氊,授归化教谕,时二丁无用鹿,例索猎户折价,震雷却之,是年秋忽二鹿跃入庙门,遂取以祭,人咸异之。课士暇著有《横经吏事》、《镜楼章》若干卷。秩满升江西崇仁知县,崇故刁邑,豪族輙聚众击斗伤人,设法惩之,刁风稍变。民多逋赋,作劝征歌谕之,民自急输。崇值屡荒后,前任以赈致乱受黜,震雷设法,多立粥场,又一人给一月粮,以息其劳,其粥场凡三十有六所。邻邑民有因迫为乱者,寇发,宪檄勅三县会勦,震雷曰:此民也,铤而走险耳,吾当单骑乘之。二邑皆为之惧,震雷挺身独往,谕以利害,贼感激,随而就抚。宪司嘉其能最上。以丁外艰归,清风两袖,囊槖萧然,遂隠不仕,自号陶园跛人,卒年五十四。自题绝句曰:两无媿已君亲谅,一偶如人中外知。所著有《读礼初编》,《四书解》等书。仕迹。
枫亭学士社区戴震亨简介
  戴震亨,初名震元,字贞生,号求一,父洪恩,家产千金,尽为震亨兄弟读书费。震亨食饩郡庠,崇祯三年庚午乡荐,授瓯宁教谕,讲课寒署不辍,秩满升铅山知县,民馈遗动以百计,却不受。铅之河口称巨镇,年得税艮数千,例入官槖,又典铺年例输官四千金,震亨悉罢之,铅民颂德。会计吏或劝震亨,以厚赀营之,震亨曰:吾饮紫溪一横水,何敢以此污当道哉。常语家人曰:民吾子也,吾何忍家视子而邑视民耶。丁外艰归,会山寇啸乱,巡抚张某亲勦,震亨措饷佐筹,获渠魁四十馀人歼于社,寇遂平,邑士民制幛以纪其绩。卒年五十有六,从祀乡贤祠。仕迹。
枫亭学士社区徐徲佳简介
徐徲佳,字元孺,号尊孩,枫亭园坪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乡荐举人,十六年联捷进士,官拜行人司。凡为富贵三十余年,不置媵妾,不蓄徘优,人服恬淡,以孝称。
枫亭学士社区林肇棋简介
林肇棋(1868---1930),号蓝麓樵者、摘斗山民、颐道人、寿庵氏、介人氏、鹤也、鹤野老人,后又号半痴、巨痴、跛鹤、跛道人,斋名可竹居、梅花书室。福建仙游枫亭人。  他幼年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兄长又早逝,由寡嫂苏氏培养成才。在处境十分艰难中,他疾志学习书画。成名于清光绪年间,先于李霞、李耕驰名画坛,成为我国东南画派主要代表画家之一。擅长山水,师法古而不泥古,笔法多变,娴雅脱俗。李霞观其山水画作后感慨:“观寿庵氏山水,吾当退避三舍。”兼善走兽、花鸟。走兽画风受乡前辈杨舟的影响,又参徐渭笔意,简练、荒率。其画作在闽台、日本为收藏家所珍视。今仙游枫亭麟山宫还遗留他的墨迹,有水墨“龙”、“虎”、“猴”、“鹿”
、“鹰”、“鹤”、四大天王等画。
林肇棋于绘事之外,兼善诗、书、金石刻画。其书于题画、石刻间可窥见欧阳询、李北海气息;其诗或抒发高士情怀,或重现民间疾苦,尤为可观,如“依之临江结草庐,朝朝暮暮读我书。书声透出
烟霞外,惹得渔人问买鱼”、“深山观泻瀑,洗却趋炎心”、“云壑徘徊不我欺,萧骚短发带霜垂。诗人贫似秋山瘦,病骨枯藜强自支”等题画诗,体现了画家穷且益坚、独善其身的清高情操。
林肇棋一生淡泊名利,清淡过日,上奉寡嫂,孝如母亲;下养子女(妻早逝),课督丹青,诗礼传家,怡然自得。现存有《家训》木刻:“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暗中休使箭,乖里放些呆。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枫亭天中万寿塔前有林肇棋手书石刻一块,上书“溪海双流会,乾坤一塔峨,讲经成底事,孤月系松萝”诗一首,气势雄浑,意境清幽,传为蔡襄诗作。
枫亭学士社区文化教育
枫亭学士社区枫亭中学
枫亭中学位于湄洲湾畔、莆仙惠三县交界处、莆田市南大门的枫亭镇。学校所在地为北宋名臣蔡襄故里——学士里。这里面海靠山,风光旖旎,历史文化悠久。   学校创建于一九二五年,前身是“私立枫江公学”、“私立枫江职业学校”、“私立枫江财经学校”、“枫江中学”、“仙游第六中学”,1969年正式定名为枫亭中学。   学校初建时,仅设两个初中班,二十多名学生,五名教职工。教学规模小,条件十分简陋。经过八十年的奋斗,学校规模不断壮大,至今已拥有四十二个教学班,二千六百名学生,一百八十名教职工;且占地面积一百一十亩,建筑面积六万平方米,成为省内外知名中学。
  1985年,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摸索总结出的“完中带附中”办学经验,受到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重视,被誉为“枫中模式”,在全省农村中学推广,《中国教育报》发表专文介绍这一做法和经验。   1998年,学校被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取得全省重点中学地位。   从“私立”到“公立”,由“职业”变“完中”,再由“普通”升格为“重点”,这八十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饱含着各界人士的多少关爱和历届校友情系母校的拳拳眷意;承载着枫亭人民重视文化教育和办学的无限热情;更凝聚着几代校长、六百多位教职员工为之付出的心
改革开放后,我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为主的   素质教育,致力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创建新的办学特色。所以多年被市、县评为“教育先进单位”、“文明建设单位”、“培养尖子学校”。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单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学校就向大专以上院校输送了近五千名合格学生;更有参与人造卫星等高尖端研究的科技英才,有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精英,还有众多的教授、学者、企业家、政界名人和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   现在,学校环境优雅静谧,校园绿化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是莆田市“花园式学校”。教学设施规范化、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音响系统、
电脑室、语音室一应俱全;2003年,千兆光纤接入我校,全县首家实现“校校通”;2004年,学校完成四百米标准操场征地、平整工作。良好的教学和音、体、美等设施为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4年8月,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树立“清正廉洁、公正开明、求真务实、诚实守信、潜心事业”的形象,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原理为指导,提出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学校持续发展为本”的办
学理念和“内求团结、外谋发展,内铸素质、外树形象”的办学原则,坚持走“科研兴校、特色立校、品牌树校”的发展路子,制定出以创一级达标学校为主的五年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   如今,学校全体行政领导团结一致,认真“管好一个部门、下好一个年段、蹲好一个教研组、教好一门课程”;全体教职员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品德修养,以主人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争创一流、齐树品牌的信心,为学校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
枫亭学士社区枫亭中心小学
枫亭中心小学位于枫亭镇学士街陈庐园,其前身是铸青小学,创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由湄洲人马明月创办。民国4年(1915年),改为县立南区第六小学。该校占用枫亭街太平桥头观音亭的两间护厝为教室,设3班,学生几十人,教员4人,首任校长黄章鋆,采取复式教学。民国17年(1928年),更名为县立连江小学。民国26年(1937年),与培青小学合并,改名为枫亭中心国民学校。民国33年(1944年),
改称枫亭第一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复设枫亭中心小学,在校学生增至500多人,分12班,教师20人。1951年秋,增设幼儿班,招收幼儿25人。由于学员猛增,校舍从王祠大厝扩大到临近的天主教堂和岳帝庙。1959年秋,枫亭中心小学与枫南小学(前身为铸青小学)合并。“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枫亭小学。1975年附设初中班两班,在校学生达1453人。1978年,复名枫亭中心小学。1979年,撤销初中班。70年代,学校制定“诚实、勤奋、守纪、进取”的校训。80年代,学校提出“德育首位、教学中心、质量第一”为宗旨。90年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枫亭学士社区民风民俗
元宵:正月十五日,俗称“上元节”,也称为“灯节”。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正月十五这个节日起初是由灯引出来的。西汉以前,皇宫中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宫灯,汉武帝在创造《太初历》时,就把正月十五日作为一个重大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宫里的所有灯盏都要大放光明。当时,元宵节玩灯、赏灯只仅仅局限于深宫禁苑,并没有形成一种民间风俗。到了唐朝,皇帝把宫内的花灯搬到大街展览,并且亲临观赏
,由于皇帝的带头,皇亲国戚们争先恐后随着炫耀。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允许人们尽情观游,直至天光大亮。这样一来,元宵节的玩灯、制灯、观灯,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的风俗。同时,孔子《论语》上有“乡人傩”的记载,“乡人傩”即迎神赛会。为此,枫亭地区在正月十五前后几天中,既有夜晚闹花灯,也有白天抬出菩萨出游举行迎神赛会。 枫亭晚上游灯,白天下午出游,这种历史究竟起于何时,没有文献记载,据传是蔡京第二次回家(1106年)做“十”(本地的方言,做寿)时,蔡京父子教群众游灯,当时是草索灯,
以后演变为“灯蛇”形式,迄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了。枫亭的元宵,各村各宫的时间不同,各村各宫的元宵是从把菩萨从殿上抱下来装在菩萨轿时,通过游灯和出游后,规定一个日子把菩萨从轿上抱回到菩萨殿上,此时,这个村及宫的元宵才算结束,用本地的方言说,叫做“银烧”了。  霞桥三薛十三暝游灯,挂“独占枫江第一春”,十四日下午出游;霞溪十四暝游灯,挂“天官赐福”,十五日出游;鱼街十五暝游灯,十六日打街不出游;十六暝学士游灯,十七日出游;北门兜十七暝游灯,十八日出游;十九日鱼街出游。这样,此规定延续四百多年,形成了定制。  2008年6月枫亭游灯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枫亭学士社区古迹胜景
学士社区保留有古刹建筑天王院、浩义堂、东岳庙、徐樨佳祖祠、国家林肇棋故居;宋端明殿学士蔡襄母亲卢氏“洗衣石“,上雕刻林肇棋题写的诗文,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建筑风格独特的”九向张“三进王厝古民房。[1]
枫亭学士社区天后行宫
枫亭学士天后行宫,亦名龙兴宫。位于枫江下游南侧的锦屏山麓之东北。锦屏山来龙蜿蜒,起伏连绵,秀丽若屏,故曰“锦屏山”。古时,树木葱茏繁荫,禽鸟飞鸣,绿草怀珠,山川钟灵毓秀,风光旖旎。有诗云:“锦屏山麓好徊徘,满树芳梅次第开;霪雨昨晴帘卷后,一轮红日照青苔”。可谓景物之美矣。  自唐以来,锦屏山麓为南北通衢要冲,地理优越。何、杨、蔡、陈、卢、黄、许诸 姓族人先后迁徙于此,繁衍生息,居然成聚。居民均操农耕、采樵及经商为生。贾商云集,成为繁华闹市中心。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适逢天旱不雨,禾苗枯萎,卜居在田岭脚一何氏,
得一奇梦,梦见一位头戴九龙八凤皇冠,身着华丽五爪金龙皇袍,年轻俏丽美貌神姑对他曰:“我是湄洲妈祖,此方百姓对湄岛居民粮草供应恩泽,特来指点在村东头打口水井 ,取水灌溉禾苗,以解燃眉之急。”何氏醒后,觉得蹊跷,把梦语告知村民,发动里人挖掘水井,果真一股(龙)泉涌滚而流,取名曰:“龙井”。为敬谢妈祖灵验惠泽,在村里建造庙宇,曰:“妈祖宫”,亦叫龙井宫,塑一尊妈祖奉祀。
据传,在锦屏山之东,早年有陈、卢、黄三姓居住(今曰陈庐园、枫亭中心小学周边),是蔡襄之母故居,时襄母卢氏已育一男二女,又妊娠襄数月。卢氏泉州探亲归家 ,将过万安古渡,时有海风浪涛不测,常数日不可渡。一夜舟人梦神姑告明:明天渡者中有蔡姓之人,方可开渡。次日渡众甚多,舟仍不得渡。斯时,舟人把梦语告同舟者: “今有卢氏适蔡门之人,已身有孕而可渡。”这时有人向天祷告:“祈求神姑庇佑”。 一时风平浪静,舟楫平安渡济,卢氏心亦暗祷祝:若能举男成器,定要建造万安石桥。 卢氏回枫亭后,偕同里人到湄洲祖庙焚香膜拜许愿,奉回妈祖神像,在陈庐园建庙曰: 兴慈庙,奉祀妈祖。(后庙废神像移至岳帝庙,龙兴宫建后再移至龙兴宫)。
历史沧桑,岁月悠悠数百年。龙井、兴慈两庙宇几度兴废。明万历年间,里人何仕敏、何景东等人,在南市尾原欲建盖何氏宗祠的宝地,重要一座规模壮观的宫宇,取原两宫庙首字,号曰“龙兴宫”。重塑妈祖神像供奉。后来龙井、兴慈两宫庙,年久失修 ,倒圮尽废,便把两尊神像一并移至龙兴宫神龛里供奉。至今,神龛里有三尊妈祖神像 ,同时还供祀陈公圣侯(陈应功)和司马圣王神位。  清康熙廿三年(1684),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龙兴宫的妈祖是直接由祖庙分灵奉祀,故易名曰“天后行宫”。在神案上方梁上悬挂着康熙御赐“神昭海表”匾额。  如今,天后行宫是1982年华侨台胞捐资修葺的,新颜焕发,勃勃生机。门前石柱镌 刻“学士里居文占虎变,神天海宇时见龙兴”和“旧地文明图出马,新宫赫濯瑞兴龙” 的两楹联。整座宫宇金碧辉煌,雍容大方,五彩缤纷,又庄严协调,一番无比高雅豪华 、巍峨绚丽的非凡气派。  每年正月十六日,天后行宫都举行盛况空前的妈祖祭祀庙会和元宵游灯活动。
枫亭学士社区古天王院
天王院,位于枫慈溪南隅锦屏山麓之东。锦屏山来龙蜿蜒,起伏连绵,秀丽若屏。古时,树木葱茏繁荫,禽鸟飞鸣,腴草怀珠,为枫衢后岫之屏,故曰“锦屏山”。  锦屏山麓古为驿道,山上樵木相率休息于山林。路上商旅往来不绝,居然成聚,烟火万家,荔荫十里,上通郡省,下接泉漳,鱼盐辐辏之区,官司过往之地。  仁王古刹院宇,是后汉高祖乾佑元年(948年),由普惠、契泽倡建的。释僧众多,香火鼎盛,闻名枫江。宋末益王同帝 南迁时曾驻跸于此,遂改为“天王院”沿用至今。  南唐鄂国公,晋江王留从效,由永春定居仙邑慈孝里赤湖留宅村(今枫亭东宅留宅自然村)游览天王院,舍田、捐资重建院堂。有山门、广场、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僧舍,规模之大,颇为壮观。雕塑佛像、十八罗汉金身,香火旺盛一时。  明宣德三年(1428年),院堂遭火厄,化为灰烬。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明正德四年(1439年),由薛瑞献等人,募缘重建,在广上建造四座石塔,其中一座较大的石塔曰“天王塔”。有五层(含塔刹),高一丈八尺,是“枫亭八塔”之一。  明成化十年(1474年),由陈亨、陈德通及比丘文庆等,再次募资扩建大雄宝殿和整修其他院堂。自山门进入,高耸的院堂,气势磅礴,殿楼嵯峨、飞檐重阁、雕梁画栋,鎏金烫彩,金碧辉煌,气派非凡。时贡生郑策赋游观赏天王院,流连忘返,留下赞美诗篇云:“古刹南山下,曾经幼帝过,天王名未改,佛子意如何。沧海半腰月,浮生转 波,须知清净理,永世不消磨。”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8年),时任潮州通判的薛益返乡祭祖,游览此院,捐巨资,舍田地,在天王院之东侧,建造关帝庙,奉祀关公,成为神佛杂处之地。清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薛章献舍良田三亩四分,作为供奉释迦牟尼佛事场所。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在天王院西侧建盖“三贤祠”,奉祀蔡襄、陆秀夫、林兰友,春秋致祭。
自明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飘摇,院宇兴废重叠,释僧无庇身之所。由员生薛黄扳花、陈永坤、陈居仁、开斌等人,于是年仲冬重新修葺,耗用二千两白金,使院堂重现风采,古色古香,典雅别致庄重。竖立重修《天王院石碑》镌刻该院建造伊始与历次重修建的过程。
1945年秋,抗日胜利,天王院迁址于陈庐园(今枫亭中心小学后面)重建,规模比原来小。1963年又遭厄运,夷为平地。1974年始,又复建院宇和楼房,重塑佛像,供尼众诵经念佛。如今,诸多善男信女,焚香膜拜,游人络绎不绝,再显当年风貌
背景资料:
天王院,原名仁王院,在枫亭锦屏山南麓,上下共有九座,系后汉乾祐元年由普惠契泽倡建。赵昺南渡时驻跸于此,因而改为“天王院”。天王院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失火烧毁,后由薛瑞献、陈享等人募捐重建。  明万历未,天王院东建关帝庙,西设三教祠,前有石塔、山门。现在东边的关帝庙尚在,三教祠已翻建为宿舍,石塔不知去向,山门已辟为操场。今保留下来的天王院是原来的第二座,院宇为土木结构,地基砖石古色古香,院宇宽敞大方,古朴庄重。
枫亭学士社区蓝麓桥
蓝麓桥位在登科山南岭脚北侧今学士社区新店,跨七宝街两自然村,古称“坑边桥,”南岭号叫“蓝岭”后又叫“蓝麓桥”,民国时期至今改称为“台斗桥”。当霞桥没有架建桥梁之前,它是福厦必经之要道,它的溪水发源于天马山脉隶属仙游县连江里古院龙天寺门前的一坑垅俗称水头白的“鲤鱼跃龙门,”其坑水潺潺流入霞桥港,成为溪海会流,它的上游曾是古驿道上通省、郡、府,下通泉、漳。坑边有一座驿舍,其时人们叫它后垅驿厝里。随时势交通道路的演变,路改下游蓝麓桥为要道。中游于1958年由学士社区干群修建一座名曰“田中水库”。库水灌溉学士全境上、下两洋的农田作物。
枫亭学士社区蓝溪捣月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里人著名国画家林肇棋,倡导重修蓝麓桥(今改名学土台斗桥)。动工后的一个下午,在溪流南侧挖到一块近似三角形的绿豆色石,平滑耀月,石的总面积约二千五百平方厘米。据父老相传,系是端明殿大学士蔡襄之母亲卢氏夫人夜间寻月的洗衣石。肇棋先生喜得绿宝瑰石,亲笔撰写文与诗并精心镌刻,书以“蓝溪捣月”四个大字撰文:“父老相传蔡端明母卢太君未字时寻月捣衣于此,甲寅夏日重修蓝麓桥,堤增一扶梯径长九仞,勒诸施者名,并题怀古一石
云:‘陈庐圆畔 蓝溪头,古月还留一勺湫,蔡母捣衣声已渺,何妨涤砚溯前流。’”落款为颐道人两个图印章。石刻草书笔力雄健。时人赞“石头、文、诗、书法、刻工”五绝。这块《蓝溪捣月》石刻一直镶嵌在学士社区新店自然村“会龙境”土地庙里的墙壁上,供各方游人参观欣赏。村人为了防盗,将庙门两边用铁栏杆并铁门加固,由专人负责加锁管理。东海镇东沙蔡襄纪念馆的理事们曾经多次欲以高价购置搬到蔡襄纪念馆内陈列,却都被新店村民谢绝。蔡家后裔子孙常将此绿宝瑰石的文与诗摄照作为纪念,仙游县文物馆也只能依样塑雕陈列。
枫亭学士社区状元林亨墓
枫亭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林亨  林亨,初名林绦,字蒙亨。元世祖八年(1291年),生于仙邑唐安乡连江里秀郊村(今枫亭麟山)的农民家庭,小时聪颖伶俐,事孝双亲,随父母卜居学士里南市坪。在锦屏山麓之东的螺江别业书院攻读四书五经,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虽屡试不第,却自负其才,曾作《螺江风物赋》,赞颂枫亭山川秀丽、人杰地灵。他在赋时写道:“其勤苦而难成就,知夫一鸣而人可惊,一飞而天可冲,有大摧折必有大成就……逢时来乎,乡人改观愚夫发蒙。”寄托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生活所困,林亨多年以执教为生。元至正元年(1341年)腊月廿八,学馆放假,他满心欢喜带着半年的薪俸,从惠北回家与妻子团聚过年。当天下午细雨霏霏,四九寒冬,路上行人甚少,路遇一位中年妇女哭泣欲去投水,林亨见状上前拦阻,问明缘由,得悉她夫婿外出经商三年未归,家贫如洗,债主索债,追于无奈才自寻短见。林亨闻后心生恻隐之心,他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于是假装地说:“我跟你丈夫同在杭州经商,你夫主一批货物尚未售出,先托回银两于你过年,好好把两个女儿抚养照顾好,待货售后即回家。”竟把自己半年执教的酬金施赠于她。那妇女信以为真,接过银两,感慨万端,连声道谢而去。  林亨慷慨赠银后,思绪万千,身边无银,怎能得回家,何颜见妻子。他行至
霞桥桥头,徘徊不前,这时家居住桥边的薛员外观其行动,邀他至家,问林亨何处人氏,有何心事,林亨不敢明言,只是叹气。当晚他夜宿员外家后才吐真言第二天早晨,员外叫林亨代写春联。下午员外背着林亨叫家人备办年货银两及春联送至林亨家,并附言,黉门有事,待到三十下午方能回家,望安心准备过年。  林亨回家时望到大门贴着自书的春联,觉得蹊跷,又见妻子满面春风道出收到年货和银两之事,这时林亨才知道是员外施恩。他只好把路上救人赠银与员外赠年货之事妻子叙述一番。夫妻表示日后一定要感恩图报薛员外。  后来,员外留林亨在家中当塾师,勉励林亨再次上京应试,求得一官半职,也不负十年寒窗。于是林亨边执教,边温习诗经。这年三月,拯救的妇女之夫回家,特地来寻找救命恩人林亨,回赠银两,并结成挚友,传闻乡里,大家都知林亨的为人。  
尔后,薛员外资助盘缠让林亨入京应试。元至正三年(1343年)林亨登进士及第,殿试一甲第一名,但时年53岁,居官朝请郎。顺帝被他已过知天命之年效忠朝廷的精神所感动。特赐他返乡“跑马圈山,谷皮镇海”,即马跑过的山地,谷皮退潮所至的海域内均划归他管辖收租,以度晚年朝廷。林亨把女儿嫁到薛员外家为媳,并把耕山权与捕鱼权作为女儿嫁妆随嫁员外家。
圣上还颁旨恩赐读书之所的螺江别业书院的学士里“大魁天下”四个大字,以显示林亨状元的荣耀。如今学士街每年元宵大放花灯时,把“大魁天下”作为牌彩灯昭示众人。
元末天下大乱,林亨为官六年,辞退返乡,隐居于仙游龙华宝幢山下直至寿终,享年70岁,墓葬锦屏山之后。明知县黄烂为林亨竖立状元坊在南市坪,并在故里秀郊建祠奉祀。
枫亭学士社区真耶稣教堂
仙游基督教主要来自美国的“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和英国的“中华圣公会”(安立间宗),还有华人创办的“中华基督教自力会”、“真耶稣教会”、“基督徒聚会处”、“耶稣自立会”等。其中最早传入仙游的是“美以美会”,后改名“中华基督教卫斯理宗——卫理公会”,其次是“中华基督教安立间宗一圣公会”。卫理公会又名美以美会。清同治七年(1868年)十月,莆田南日岛草湖村牧师林振珍首次来仙游县城传教。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林振珍又先后到象运、枫亭、石马、钟山、游洋、石苍、泉溪、度尾等地传教。光绪十九年(1893年)成立“仙游教区”,全县发展牧区7处,教堂11座,信徒404人。1917年,仙游教区分为“仙东”、“仙西”两个教区。1931年,两个教区复合为一。至解放前夕,全县教区16处,宴会57所,教牧人员31人,信徒2177人。文革期间,宗教活动停止。落实宗教政策后的1989年,全县有教堂29所,聚会点2处,信徒12228人。  圣公会译音为“安立甘”,故称“安立间宗”。清光绪六年(1880年),英国传教士胡约翰、罗为霖两人到仙游设堂传教。光绪十八年(1892年),莆田圣公会、英国安立间宗在仙游南门建立圣公会仙游支区总堂。民国三年至四年(年),又设石马堂、仙溪堂。1928年,南门总堂下辖有南门、枫亭、盖尾、六峰、大济、坑北、埔兜、上洲、三角埕、赖店、石马等堂。1949年后,人民ZF批准七级堂、南门堂及拱桥头为真耶稣传教之处。农村教堂全部停止活动。改革开放后,圣公会活动内容为信徒洗礼、举行圣餐、主日礼拜、敬老尊长礼拜等。  真耶稣教会。日,北京总派郑布道到仙游度尾仁洋村与安息日信徒联系,在郭金锁家设立传道所。1923年,总会派负责人张巴拿巴(山东人)到仁洋正式建立教会,当年10月,郭提摩太带张巴拿巴到县城拱桥头与唐坤、谢绍山等人研究传道事宜,发展信徒。1926年冬,福州陈见信,尤溪蔡彼得,莆田肖司提反等到枫亭传教,创办真耶稣枫亭教会。以后逐渐发展至盖尾、郊尾等地。1935年,真耶稣
教会日臻完善,成立了“真耶稣教会仙游分会”,至解放前夕,建立仁洋、后埔、拱桥头、枫亭、杉尾、沙溪、郊尾等7个教堂,发展信徒2900多人。
1951年,各教堂陆续停止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教会被禁止。1979年后,各地教堂逐渐归还,恢复活动。1981年底,仙游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重新恢复工作,走三自合一道路。1985年初,又增设仙游县基督教协会,指导各教派开展教务工作,过好正常的宗教生活。
天主教,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西班牙神父万思源由莆田平海传入仙游。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县城“至喜亭”新建天主堂。年,先后传到枫亭、园庄、大埔、盖尾、杉尾、度尾圣头,并分别建立天主堂。1950年7月枫亭天主堂“圣母军”进行非法活动被取缔。文革期间宗教活动被禁止。1982年后,天主堂被准为开放,重新开展正常的传教活动。
各宗教团体在各个时期也兴医办学,创办各种福利事业。1992年,依法加强对宗教的事务管理,把宗教活动引向正常化和制度化,使宗教活动真正纳入宪法、法律的范围,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利用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为稳定社会和谐和发展经济服务。
枫亭学士社区古民房
学士古民居
建筑风格独特的”九向张“三进王厝古民房。
枫亭学士社区东岳庙
岳帝庙祀东岳注生帝,邑内岳庙有五,此为东岳,居其一焉。在南市尾街东大阜上,其地古名岳陇,有灵著王庙,对山数武逾沟而阜,为陈卢园,即王所居宅也岳庙徵仕郎王元欣等十一人倡修在乾隆间。
枫亭学士社区锦屏叠翠
锦屏山来龙蜿蜒,起伏连绵,秀丽若屏。古时,树木葱茏繁荫,禽鸟飞鸣,腴草怀珠,为枫衢后岫之屏,故曰“锦屏山”。  一座美丽的山峰,依傍枫亭古城西南,绿树成荫。层峦叠翠,如似锦绣画屏,为楼厦成群的枫亭古城市区添上了一幅大自然风景画,美称锦屏山。正是这座锦屏山,北绕碧波粼粼的“枫江”水,西伴岗峦苍郁的“卧龙岗”,东有山泉涓涓的“兰溪”流入太平港,锦山秀水之间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和故事。早在后汉乾祐元年,普惠、契泽选址山下建“天王院”,五代晋江王留从效“舍田”重修。宋端宗皇帝南渡,路过驻驿。宋员外郎郑仲温、元状元林亨先后读书于《锦屏精舍》《螺江别业》。明代尚书郑纪、参议陈迁创办的历史
上第一个诗社“耆乐社”以及秀才卷、陈卢园、东岳庙、三贡祠、状元坟等古迹,就在附近。清代著名画家林肇棋“可竹居”及其“兰溪捣月”石刻,仍保存在兰溪桥畔。历代名人读书致仕的故事,古今民间流传。具有九十多年历史的“枫亭中学和枫江中学、枫亭中心小学”等学校万余学子就读于锦屏山下,人才辈出。散步登临,曲径通幽,龙眼成林,鸟语声声,涧泉潺潺,放眼观看古城全景,只见山边有城,城边有水,水边有楼,楼在青山绿水锦绣画图中!  层峦叠翠,锦绣画屏;  曲径通幽,花果成林。  兰溪捣月,流泉诗韵;  状元作赋,天王为邻。
枫亭学士社区学士赋
学士赋唐宋元明清
  旧镇兮,沧桑学士里。处之镇南,古驿曾通泉漳;蓝溪横贯,入慈共汇湄湾。东至枫慈,霞桥隔溪相望;北邻兰友,同为古街老旧;西连天马,蜿蜒山道泉港;南接耕丰,横断山岭划界。此为学士,追源旧名,称其龙兴太平;耕田山地,合约千亩有余。  尝闻学士地灵,太平社名;始唐至清,皆曰宫庙龙兴;民国定名,忠惠学士住居情;共和改制,居委社区会学士。然者地灵自古多人杰;唐将陈政,入闽开荒,安家陈庐园;其子元光,创漳郡县,威惠灵著王。赵宋母子,蒙元林亨状元,皆居学士,故此留坊千古也。朱明鼎盛,进士元孺孝著称;戴氏雷亨,一科兄弟两解元。晚清肇棋,工翎毛,擅山水,兼诗书,益金石,刻绘全才乎。  至于古刹名景者,约有七八。五境会龙,忠惠母寻月捣衣,绿豆色石,颐道人书文并刻,名曰蓝溪捣月,今为县保也;天后行宫,亦称龙兴宫庙,学士大宫也;天王院矣,赵宋少帝曾驻跸,天王石塔,系枫亭八塔之一,怎奈今废,孤院独存也;东岳古庙,奉祀注生大帝,旧柱鼓石,遂成怀旧凉亭;肇棋故厝,可竹旧居,一染书室习气;蓝麓石桥,亦称台斗,飞跨蓝溪连南北;千年陈庐,百年铸青,中心校园育懵懂;枫亭中学,三级达标,八十余年播知识。诸此良景,时代古迹留情;莘莘学子,无愧学士居此。  若论之商贸风物,随兴衰之驿路。宋元明街,水陆皆便捷;货物集散,商铺百家长;清末民国,府衙之驻地,连江中心,学士光耀一时;古港后废,福厦路改道,集镇东移,学士故退市;今望学士,余铺寥寥,多于枫糕灯铺;枫中左旁,书店晨帆,更有小吃零碎,饭店快餐;再者枫小,亦有商铺数家,至后皆无矣。然古街虽淡,风俗依旧忙,游灯入遗,十六街游镇集;十七巡游,菩萨队伍长久。  赞曰:学士社区,枫镇旧集;忠惠住居,肇棋故里;少帝驻跸,状元安魂;顺帝御赐,大魁天下;两校学园,育智教子;古街冷淡,老屋留情。
.仙游县枫亭镇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小学几点放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