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实验操作会产生严重的微生物气溶胶的特性

病原微生物BSL—3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病原微生物BSL—3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blueski推荐&[]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不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主要是从事病原微生物基础研究、检测和鉴定、疫苗和治疗药物研发等工作的场所,也是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性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即实验室获得性感染。许多实验室感染与实验操作环节产生的有害的微生物气溶胶有密切关系(见表1),工作人员吸人感染性的微生物气溶胶便导致感染。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被感染、防止病原微生物逃出实验室、保护实验对象的本性,必须建设BSL—3实验室,同时还应加强对BSL—3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表1 可产生各种严重程度微生物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
1 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危害程度的分级
1.1 生物危害 生物危害是指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生态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这是广义上的生物危害。有害生物因子是指那些有能力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作用的生物因子,如病原微生物、来自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毒素和过敏原、来自高等动植物的毒素和过敏原、基因改构生物体等。狭义生物危害是指在病原体实验室研究过程中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2 生物危害等级 根据微生物对人造成的危害后果严重程度,可以将微生物的危害分成四个等级:
1.2.1 生物危害等级I 这一类生物因子对健康成人没有致病作用。例如: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犬肝炎病毒等。
1.2.2 生物危害等级Ⅱ 这一组生物因子与人类的疾病有关,但不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一组生物因子的疾病,可通过接& 种疫苗预防,或用抗生素治疗。这一组生物因子种类较多,& 如: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伤寒沙门杆菌、腺病毒、&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1.2.3 生物危害等级Ⅲ 这一组生物因子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感染,能够引起人和动物严重的疾病或致命的后果,也可能引起严重的经济后果;但通常不会通过偶然的接触发生人到人的传播感染。可以通过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治疗。例如:炭疽杆菌、布氏菌属所有种、结核杆菌、鼠疫杆菌、Q热立克次体、荚膜组织胞浆菌、汉坦病毒属、裂谷热病毒、黄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狂犬病病毒等等。
1.2.4 生物危害等级Ⅳ 通过能够引起人和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或致命后果,通过气溶胶传播,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发生人到人、动物到人的传播感染;通常无药可治。例如刚果—克里米亚出血热病毒(我国称之为新疆出血热病毒)、Ma·chupo病毒、Sabia病毒、Marburg病毒、Ebola病毒、蜱脑炎复合体(包括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疱疹B病毒、猴痘病毒等。
2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生物安全是与生物危害相对应的概念,它与危险评价是密切相关的。根据不同危险等级水平要求不同的生物安全水平。
2.1 生物安全水平-1(BSL—1) 符合以下特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称之为生物安全水平—1:
2.1.1 实验室不需要与建筑物内的普通通道隔离;
2.1.2 在使用标准微生物操作的前提下,可以在开放的工作平台上进行试验操作;
2.1.3 不需要,也不使用特殊的防护设备和特殊的设施设计;
2.1.4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程序方面需要特殊培训,必须有微生物或相关学科的专家监督。
2.2 生物安全水平—2(BSL—2) 符合以下特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称之为生物安全水平—2:
2.2.1 适用于生物危害等级Ⅱ的病原体;
2.2.2 实验室工作时,要限制人员进入实验室;
2.2.3 对污染的锐器要采取极端的防护措施;
2。2.4 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或飞溅的某些操作程序,要在生物安全柜(Ⅱ型)或其他物理防护设备中进行操作;
2.2.5 配备适当的灭菌消毒装置。
2.3 生物安全水平—3(BSL—3) 符合以下特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称之为生物安全水平—3:
2.3.1 适用于生物危害等级Ⅲ的病原体研究工作;
2.3.2 在建筑内,要求功能上和结构上与建筑物内的其他部分完全隔离,自成一体的独立系统;
2.3.3 实验室要有向内的定向气流(即三级负压,由外向内);
2.3.4 实验室由外向内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区与区之间通过缓冲间相连结,即“三区两缓”;
2.3.5 排除实验室的空气必须经高效过滤器过滤;
2.3.6 污染区内必须配备Ⅱ—B1型或三级生物安全柜;
2.3.7 在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必须有跨墙的双扉高压灭菌器;
2.3.8  配备适当个人防护装备和其他物理防护装置。
2.4 生物安全水平—4(BSL—4) 符合以下特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称之为生物安全水平—4:
2.4.1 这是可用的、最高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适用于生物危害等级Ⅳ的病原体研究工作;
2.4.2 实验室建筑物要求是独立的建筑单元;如果是在同一建筑内,则要求在功能上和结构上与建筑物内的其他功能区完全隔离,自成一体的独立系统;
2.4.3 实验室要有向内的定向气流(即三级负压,由外向内);
2.4.4 实验室由外向内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区与区之间通过缓冲间相连结,即“三区两缓”;
2.4.5 在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的缓冲间内,设置化学消毒喷淋装置;
2.4.6 排除实验室的空气必须经过双高效过滤器过滤;
2.4.7 污染区内必须配备Ⅱ—B2型或三级生物安全柜,在Ⅱ—B2型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时,作人员必须穿戴正压服;
2.4.8 污染区内必须配备高压灭菌器;在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必须有跨墙的双扉高压灭菌器;
3 病原微生物BSL—3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和原则
3.1 目的 保护工作人员,保护实验室外环境不受实验生物因子的污染,保护实验对象的本性。
3.2 原则
3.2.1 BSL—3实验室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GBl9489《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要求。
3.2.2 BSL—3实验室是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检测等相关工作的必备条件。
3.2.3 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和研究工作实际内容,设计 BSL—3实验室的大小和规模。
3.2.4 根据研究工作性质,确定BSL—3实验室的操作和技术。
3.2.5 根据工作中所接触的病原体的危险度来决定BSL—3实验室相关防护设备的配备。
4 BSL—3实验室的管理
4.1 建立本单位的三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或检测的单位应该建立三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即单位的生物安全委员会(BiosafetyCommittee,BC)、BSL—3实验室主任、课题负责人共同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在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成员中,必须有40%的外单位专家。
4.1.1 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职责& 评价该单位所研究的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防护措施、人员培训、审查在BSL—3实验室内进行研究的课题内容和操作程序、协助该单位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等。
4.1.2 BSL—3实验室主任的职责 协助BC登记或更新登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情况;有责任协助 BC对相关课题进行生物安全的评估;有责任监督各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执行生物安全规定的情况;协助生物安全官员的日常工作。
4.1.3 课题负责人的职责 制定本课题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向BC提交一份确定的研究计划;对课题组成员应说明研究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危害和采取的预防措施;有责任向BC提出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的要求;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保证要求的安全操作和技术得以执行;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应立即向生物安全委员会和BSL—3实验室主任报告,并停止试验,重新调整相关的I生物安全措施。
4.2 制定BSL—3实验室的基本管理规章制度
4.2.1 实验室的危险管理 为了提醒实验室操作人员和限制其他人员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实行挂牌制度。
  (1)红牌:当实验室正在进行有毒操作、正饲养着带毒动物或]实验室发生严重污染时,必须挂红牌。禁止所有非本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戴高效防护口罩,穿正压服严格防护后方可进入。
  (2)黄牌:实验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但尚未彻底消毒时挂黄牌。禁止所有非本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戴高效防护口罩、穿隔离防护服后方可进入。
  (3)绿牌:无有毒实验或实验室已经彻底消毒后挂绿牌。穿普通防护服便可以进入。
  (4)生物安全标志:在进入P3的人口处必须有生物安全标志,要设置在醒目处。
4.2.2 进入BSL—3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
  (1)实验前要对参加实验的人员进行相关血清抗体的检测,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要定期进行复查,检测结果要存档。
  (2)进行强致病微生物的实验前,如有疫苗可用,参加实验的所有人员都要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没有疫苗可用,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实验期间,每个参加实验的人员每天都要测量体温并记录在档,发现体表有炎症或皮肤有破损时,不得继续参加实验。
  (4)实验前课题组要准备足量的救护药物,并有专人值班。
  (5)对可疑感染的人员要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护治疗措施,上报所领导。并对其他参加人员进行仔细检查。
4.3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实验前,课题负责人要召集课题所有人员和实验主任,认真研究实验过程中的有关操作,对参加实验的人员进行一次生物安全教育和有关操作的培训。特别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实验的新手,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向所科技处和所生物安全委员会通报实验全部内容、实验时间和参加实验的人员名单等。
  (3)通知有关后勤保障部门,实验期间必须保障供电、供水、供气等。
  (4)全面检修所有实验用仪器设备,负压室各项控制参数必须达到正常,并逐项做好记录。
  (5)仔细检查生物安全柜的密闭情况。
  (6)准备好实验用的工具和器材,并逐项登记。
  (7)准备好动物笼具,往安全柜中放人一定量的饲料和饮水及卫生清扫用具等。
  (8)准备好消毒液、喷雾器和消毒巾等。
  (9)根据实验内容,把实验步骤和操作内容一步一步地写下来,便于实验当日和实验过程中的正确操作,确保安全。
4.4 实验结束后的处理
  (1)实验结束后,要对所有工作台面、实验器材、废弃物、动物:笼具和生物安全柜等进行全面的消毒。
  (2)采集负压室空气样品进行分析。
  (3)对负压室进行空气消毒。
  (4)对实验废弃物进行高压灭菌。
  (5)清洗实验器材和动物饲养器材,并登记核对。
  (6)实验记录要经紫外线照射消毒后才能拿出负压室。
  (7)结合实验记录,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总结经验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与动物疫病的预防
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与动物疫病的预防
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与动物疫病的预防微生物气溶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极大影响,全球因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率高达20%,世界上约有五百多种致病菌, &经气溶胶传播的至少有100多种(hedenl967),占首位。我国院内感染亦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最近曾肆虐全球的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又名sars病毒)引起了who的关注。此是最典型的微生物气溶胶传播。微生物气溶胶不仅在社会感染,在医院感染中亦具有极大作用?&& &多年来人们对微生物气溶胶的知识十分缺乏,因而对于sars病毒形成的气溶胶传播认识不足,防护不够,致使经验丰富的医护工作者有的也难于幸免。有的防护过度,影响正常操作.下面介绍微生物气溶胶感染与控制,并用微生物气溶胶学的观点去预防“非典”。&& &气溶胶是指固体或\和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的气体介质称为连续相,通常为空气;微粒(Particle)称为分散相,其成分复杂,大小不一,其粒径一般为 μm,是气溶胶研究的对象。微粒为液体的称为液体气溶胶,即气象学上的雾;微粒为固体的称为固体气溶胶,常简称为气溶胶。团体微粒按大小分有三个界点,分别是1μm、2.5μm和10μm。粒径小于lμm的称为烟;粒径大于lμm的称为尘;粒径小于2.5 μm的称为细颗粒;粒径大于25 μm的称为粗颗粒;粒径小于10 μm的由于能被人和动物呼吸系统吸入称为可吸入颗粒,又由于其重量轻,在空气中的飘浮时间长而称为飘尘;粒径大于10μm的因其重力作用可迅速下沉而称为降尘。大气气溶胶粒子的组成既有生物物质,也有有机(POM)和无机的化学物质。微粒中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生物物质的称为生物气溶胶(bioaeroso),其中含有微生物的称为微生物气溶胶(ndcrobial aerosol)。在动物集中的地方,由于动物打喷嚏、赅嗽、鸣叫等产生的以唾液、粘液等为主要成分的气溶胶特称为飞沫,飞沫中的水分蒸发后剩余的粘液蛋白、微生物等,称为飞沫核。飞沫有90%以上的直径小于5 μm,飞沫核的直径一般为1~20m,均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是引起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动物舍内的气溶胶颗粒含有微生物及饲料碎屑、毛屑等生物物质相对较多。&&& &微生物气溶胶的概念比较混乱,有的称作“空气微生物”、 &“生物雾”,还有的称为“生物云团”等,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的单细胞或接近单细胞的生物,一般为0.1~30μm:从学科角度分为医学、工业、农业微生物学,从生态学的角度分为水、土壤和空气微生物学与人类生命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是空气微生物学。&& &气溶胶粒子在人体呼吸器官的沉积分布与其粒子大小有关。1~5μm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可直接入肺泡,最易感染人体:sars病毒气溶胶为近距离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初步分析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况。6~10μm易沉积在小支气管,10~30μm的会沉积在支气管,大于30μm的就沉积在气管。再大一些的就沉积到咽、喉、鼻孔等。通常在生物洁净技术中只考虑0.3、0.5和5μm的气溶胶粒子为洁净度的标准。1  气溶胶的来源  自然源气溶胶主要是海洋、土壤和生物圈以及火山等,人为源气溶胶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农业生产活动等。自然源气溶胶粒子以矿物成分为主,直接影响大气环境和气候;人工源气溶胶粒子多为污染所致,因含有毒、有害成分较多而对动物健康影响较大,其中影响最大、与动物关系最密切的是生物气溶胶中的微生物气溶胶。&& &生物气溶胶中的生物粒子种类非常多,包括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物的产生较多。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其它生物和生物性物质等如兽药、蕨类孢子、藻、花粉、昆虫及其碎片和分泌物。动植物源性蛋白、酶、各种菌类毒素等。  微生物气溶胶可来源于动物、植物、人体、生产活动及土壤和江、河、湖、海等水体组成的自然界,其集中产生的场所主要有:1.1  动物养殖场&& &现代化动物养殖场动物高度密集,舍内空气流动性较差,特别是由于饲喂、清扫和动物活动等产生大量的有机粒子,舍内空气湿度大,缺乏直射阳光,有利于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是微生物气溶胶种类多、含量高、难控制的重点场所。有报道,某一地面平养鸡舍,日消毒3次,其舍内空气微生物分析结果为,需氧菌含量3.12×104-9.01×105CFU/m3,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波动于20×103-3.3×104cfu/m3。某犊牛舍舍内及环境空气细菌含量,需氧菌总数分别为8 536~46 691CFU/m3和2 649-24775CFU/m3,厌氧菌分别为CFU/m3和661—4 122CFU/m3,距离犊牛舍100 m下风处,需氧菌高达650~839CFU/m3,厌氧菌160~1034CFU/m3各项均超过正常值10-15倍。某场乳牛舍舍内空气中厌氧菌总数达到2 098~4 295个/m3,需氧菌总数为2 050~18 094个/m3;在舍邻近(4m处)的环境空气中厌氧菌总数为239~2 282个/m3,结果证明舍内环境的细菌能向舍外环境传播。1.2  医院  医院是人员特别是病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微生物的产生较多一个正常人在静止条件下每分钟可排放500~1500个粒子,在活动时每分钟向空气中排放菌粒达到数千至数万,每次咳嗽或打喷嚏可排放104-106个带菌粒子。王亚平(1987)报道,某医院烧伤病房空气中细菌浓度高达2 032CFU/m3,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浓度为155CFU/m3。另有报道,某医院挂号厅空气细菌浓度为3 508CFU/m3。1.3  垃圾粪便处理场  生活垃圾和动物粪便都含有大量的细菌、寄生虫及其卵甚至病毒,垃圾处理过程能杀死其中的绝大部分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卵,但在暴露、翻动、分散和集中等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柴同杰(2000)报道,某生物垃圾加工厂供料厅空气微生物需氧菌总数浮动于4.62 ×103-9.55×105CFU/m3,厌氧菌为3.07×103~2.14×104CFU/m3。1.4  污水处理厂  城市生活污水,动物养殖场、屠宰、制革及洗毛厂等排出的污水都溶有大量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可随水花溅起和泡沫形成等过程形成气溶胶。余贵英等(1999)报道,1994年某污水处理厂厂前区空气细菌总数与场外对照区比差异极显著,并于厂区空气中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认为厂区空气已受到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1.5  屠宰场等  曾有报道,美国某屠宰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布氏杆菌,造成387例布氏菌病。美国一些毛纺厂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炭疽芽胞,曼彻斯特工厂工人每人每到、时吸入600-2 150个炭疽芽胞粒子。  气溶胶中的无机物质主要有两个研究重点,一是沙尘,二是硫酸和硫酸盐、硝酸和硝酸盐。沙尘粒子从裸露的地面表层产生,是对流层气溶胶的主要成分。据估计,全球每年进入大气的沙尘气溶胶达10-12亿吨,占对流层气溶胶总量的一半。我国沙尘气溶胶主要来源于新疆、甘肃、内蒙的沙漠以及黄土高原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溶胶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由空气中的SO2和NO2,主要通过非均相化学反应转化而来。近来对气溶胶中无机元素组成的研究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元素的来源及其意义和影响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有研究表明,铅(Pb)、溴(Br)、砷(As)等污染元素荒漠(干净)地区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另外,气溶胶中的无机物还包括石棉、金属颗粒及其化合物等许多随不同工矿企业而产生的不同颗粒。  气溶胶中有机物有数百种之多,据报道,北京大气中体积分数10-12量级以上的有机物至少有200种,苯类物质2除种,氯氟烃(CFC)20余种,含氧(O)、硫(S)和氮(N)等杂原子的有机醛、酮和胺类物质约20余种,其余100多种均为烷烃、烯烃和环烷烃等非甲烷烃。另有报道,大气气溶胶中含有多环芳烃、芳香酮、芳香醌、芳香多羟基酸等多种物质,以颗粒形式直接排放的一次有机气溶胶,也有由大气中的可挥发性有机物通过物恐化学吸附或化学优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气溶胶。一次有机气溶胶可来源于化石燃料如汽油、柴油、煤等的燃烧和某些工业活动如石油精炼、焦炭和沥青生产、轮胎橡胶的磨损等过程。&& & & & & & & & & & & & & & & &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与SPF动物养殖&&& &SPF动物的发展和应用作为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该领域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生命科学领域内许多科研项目的确立,成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SPF动物的质量。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生产的质量和提高实验动物的级别,本文研究了在动态环境下SPF动物房的微生物气溶胶的变化和微生物组成,以及SPF桑椹胚的冷冻复苏。本实验分为四个部分: 1 SPF动物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的动态监控本实验通过检测SPF动物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粒子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建立SPF动物舍内动态标准的可行性。分别检测不同动物舍内0.3μm和0.5μm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在一周和一天中变化。在一周的监测中,粒子浓度变化比较有规律性。不同畜舍间0.3μm粒子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兔舍与小鼠舍差异极显著(P&0.01);0.5μm粒子浓度除了兔舍与大鼠舍差异不显著外,不同畜舍间的差异极显著。一天中大鼠和兔舍内两种粒子的浓度变化不同,鼠舍内粒子浓度有一个峰值,兔舍内有两个峰值,这是因为这两种动物的饲养方式不同。粒子浓度变化与饲养人员的活动密切相...&&& &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浓度和粒径分布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采用MD8空气浮游菌采样仪和FA-1型6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人工湿地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数量和粒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进水前,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平均值较低,分别为64.0、126.0CFU/m2;进水后,细菌气溶胶平均值在6月26日达到最高,为2292.5CFU/m3,真菌气溶胶平均值在8月27日达到最高,为6200.0CFU/m2;易进入肺部的细菌和真菌(粒径为0.65~4.70μm)粒子数分别占粒子总数的22.2%~62.3%、54.2%~87.6%;空气细菌中值直径为1.88~4.13μm,空气真菌中值直径在3.00μm左右波动。空气细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明显多于革兰氏阴性菌,空气真菌主要为酵母菌、镰刀菌属、枝孢属、毛霉属、交链孢属、肉座菌属、枝霉属、青霉属和曲霉属。&&& &研究人工微生物气溶胶自然消亡率影响因素,以改进空气微生物检测准确性.方法在人工染菌条件用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采样检测方法,对微生物气溶胶自然消亡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结果 常温下喷雾气溶胶于1 h采样,染菌环境空气中相对湿度40%~50%条件下,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衰亡率最高达到85%;相对湿度60%~70%比较适合空气中细菌存活.细菌气溶胶介质中含蛋白胨30 g/L,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衰亡率最低58%,表明介质中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不同相对湿度之间,介质中不同蛋白胨含量之间,细菌气溶胶自然消亡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和微生物气溶胶介质的有机物含量对细菌气溶胶自然消亡率有影响;相对湿度为60%±5% ,微生物气溶胶介质中含30 g/L蛋白胨条件下,细菌气溶胶自然消亡率最低.
发表评论:
馆藏&1711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 - 免疫实验 - 生物秀
标题: 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
摘要: [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实验室的许多操作可以产生微生物气溶胶,并随空气扩散而污染实验室的空气,当工作人员吸人了污染的空气,便可以引起实验室相关感染。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飞沫核气溶胶,另一类是粉尘气溶胶。这两类微生物气溶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气溶胶…… [关键词:气溶胶 微生物 粒径 生物技术 病毒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安全]……
实验室微气溶胶的种类
实验室的许多操作可以产生微气溶胶,并随空气扩散而污染实验室的空气,当工作人员吸人了污染的空气,便可以引起实验室相关感染。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飞沫核气溶胶,另一类是粉尘气溶胶。
这两类微生物气溶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气溶胶的浓度、气溶胶粒子大小以及当时实验室内的微小气候条件。研究发现,粒径~100/xm的飞沫沉降很快,而粒径&50~m的飞沫在0.4s内就扩散开了;粒径&5/xm的飞沫核被人吸人后,可以到达肺深部的肺泡处;粒径&5/lm的飞沫核能够被呼吸道的粘膜捕获。
Kenny等曾用Andersen采样器测定了一些实验室操作过程中产生微生物气溶胶颗粒的大小。结果发现,在搅拌粉碎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中,粒径&5/~m的占98%以上。冻干培养物产生的气溶胶粒子中,粒径&5/xm的占80%。其他操作如收取鸡胚培养液、吹吸混均、离心、超声波粉碎、摔碎菌液瓶等所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平均粒径都&5/Am。
一般来说,微生物气溶胶颗粒越多,粒径越小,实验室的环境越适合微生物生存,引起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生物科普】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需遵循生命伦理原则
【生物科普】微生物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应用
【生物科普】如何面对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与社会问题
【生物科普】动物的受精作用所涉及的反应
【生物科普】生物技术专利与生物资源保护
【生物科普】动物胚胎的发育程序
【生物科普】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的伦理学问题
【生物科普】卵子的形态、类型及其发生过程
【生物科普】胚胎、克隆技术中的生命伦理问题
【生物科普】精子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过程
【生物科普】基因检测的伦理问题
【生物科普】生物命名的规约
【生物科普】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的负面效应
【生物科普】生物的分界系统
【会展信息】第一届中美临床病毒学研讨会即将在武汉召开
【生物科普】生物的分类等级
【生物科普】病毒和类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生物科普】几款免费的分子生物学软件
【生物科普】与疾病相关的生物信息(bioinformation)学
【生物科普】常用商业性分子生物学软件
【生物科普】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
【生物科普】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研究对象
【生物科普】安全防护防止气溶胶的扩散与吸入
【生物科普】中国生物技术研究的立法与技术监督
【生物科普】安全防护避免或减少操作中气溶胶的产生
【生物科普】外国生物技术研究的立法与技术监督
【生物科普】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
【生物科普】生物医学研究中利用动物的伦理学
相关热词:
..........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生物气溶胶的特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