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屋面没有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图集和圈梁,可以用钢柱和钢梁加固吗?

既有砌体建筑后增圈梁、构造柱及钢拉杆的抗震加固方法
既有砌体建筑后增圈梁、构造柱及钢拉杆的抗震加固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砌体建筑后增圈梁、构造柱及钢拉杆的抗震加固方法,属于抗震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方法为:在既有砌筑建筑横墙外侧架设钻孔设备在拟设钢拉杆部位通过在墙体内长距离水平钻孔,然后孔内穿钢拉杆,然后在孔内注聚合物砂浆,最后进行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及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钢筋绑扎,浇注混凝土。本发明能增强墙体整体性,减少地震力对上部结构造成的破坏,不入户实现对砌体抗震性能较大提高,而且施工简单,造价低,且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实心砖墙、多孔砖墙、空斗砖墙、空心砌块墙、条石砌筑墙、毛石墙。
【专利说明】既有砌体建筑后增圈梁、构造柱及钢拉杆的抗震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震加固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既有砌体建筑后增圈梁、构造柱及钢拉杆的抗震加固方法,属于抗震加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中国既有住宅、农宅抗震加固开始启动,在既有居住建筑加固期间,百姓不愿意让入户施工,这使得目前部分工程所设计的外套加固技术(外墙外侧对横墙增加附加钢筋混凝土外套圈梁构造柱)所需穿楼钢拉杆等需入户加固施工技术难以实现,钢拉杆的缺失严重影响外套加固技术的整体性。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墙体内后增钢拉杆抗震加固技术一既有砌体建筑后增圈梁、构造柱及钢拉杆的抗震加固方法。其无需破坏外貌、室内装饰,无需入户施工,全部外部作业形成外套加固技术所需钢拉杆杆件,保证既有砌筑建筑外套加固整体性效果,能够大幅提高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避免了传统钢拉杆占用室内空间、影响美观、室内操作等一系列为住户所不愿意接受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既有砌体建筑后增圈梁、构造柱及钢拉杆的抗震加固方法,包括原纵墙和原横墙,在所述原横墙中设置有通长水平钻孔,所述钻孔内穿设有钢拉杆,所述钢拉杆与所述通长水平钻孔间灌注有聚合物砂浆;所述原横墙的两端的原纵墙上设置有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层所述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顶部、靠近楼板的底部位置连接设置有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所述钢拉杆两端伸出通长水平钻孔外并通过钢拉杆端头埋件锚固在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及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内,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对既有砌体建筑原纵墙和原横墙进行鉴定,设计钻孔位置、孔径大小、钻孔距离以及钢拉杆的规格直径、及内部聚合物砂浆强度,钢拉杆选取位置靠近楼板,现场测量标记钻孔位置;
[0007]步骤二:搭设脚手架后搭设施工平台,选择钻孔设备,由顶层开始由上至下逐层进行钻孔施工;
[0008]步骤三:顶层钻孔完毕后穿入钢拉杆,将钢拉杆架立居中,将钢拉杆端部锚固部分架立支撑;
[0009]步骤四:在钻孔两端封口,架设高压注浆机向钻孔内注聚合物砂浆,水平注聚合物砂浆时应注意两端不要漏浆,注聚合物砂浆完毕后对注浆口处进行封堵,安装钢拉杆端头埋件;
[0010]步骤五:待聚合物砂浆终凝后进行下一层钻孔、穿入钢拉杆、注聚合物砂浆以及安装钢拉杆端头埋件的施工步骤;
[0011]步骤六:待所有层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及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钢筋绑扎,由下至上逐层进行施工,一层内钢筋绑扎全部完毕后进行支模、浇注混凝土,浇注顺序为先浇注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再浇注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从而将钢拉杆两端锚固在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及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内;
[0012]步骤七:所有工程完毕后对施工内容进行验收。
[0013]进一步地,所述钻孔直径为40mm至15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钢拉杆位于钻孔横截面正中,所述钻孔位于原横墙横向居中位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钢拉杆为钢筋或钢绞线,特别是,所述钢筋钢拉杆之间的连接采用搭接或焊接的形式。
[0016]其中,孔内注聚合物砂浆,聚合物砂浆采用高压注浆泵注入,需孔内饱满,聚合物砂浆强度根据设计选取。同时,钻孔位置及截面大小根据设计确定,且钢筋或钢绞线规格型号由设计确定。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发明能增强砌筑建筑外套加固整体性效果和实现远距离免入户构件间拉结。地震时将约束墙体裂缝开展,增强墙体整体性,减少地震力对上部结构造成的破坏。本发明不入户实现对砌体抗震性能较大提高而且施工速度快,施工简单,造价低。本发明应用范围适用于实心砖墙、多孔砖墙、空心砌块墙、空斗砖墙、条石砌筑墙、毛石墙。本发明实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后增圈梁、构造柱及钢拉杆布置平面图;
[0020]图2为图1的Ci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的ΕξΩ=剖视图;
[0022]图4为图2的?处放大图;
[0023]图5为图3的⑧处放大图。
[0024]图中,1、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3、钢拉杆;4、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6、聚合物砂衆;7、原纵墙;8、原横墙;9、钢拉杆端头埋件,10、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一种既有砌体建筑后增圈梁、构造柱及钢拉杆的抗震加固方法,参见图1至5所示,包括原纵墙7、原横墙8,还包括原横墙8中水平钻孔、孔内穿钢拉杆3、孔内注聚合物砂浆6,所述在既有砌体建筑外部架设钻孔设备在拟设钢拉杆3部位通过在原横墙8内长距离水平钻孔,然后孔内穿钢拉杆3,然后在孔内注聚合物砂浆6形成钢拉杆3约束杆件增强砌体建筑整体性的抗震加固技术。水平钻孔采用专用设备,钻孔位置位于原横墙8横向居中,钻孔大小需根据设计确定,在40mm至150mm之间。孔内穿钢拉杆3,若使用钢筋则采用搭接或焊接,长度为与孔纵向长度相同,钢拉杆3位于钻孔横截面正中。孔内注聚合物砂浆6,聚合物砂浆6采用高压注浆泵注入,需孔内饱满,聚合物砂浆6强度根据设计选取。最后形成钢拉杆3约束杆件增强砌体建筑整体性的抗震加固技术。在原横墙8的两端的原纵墙7上设置有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1,每层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I的顶部、靠近楼板10的底部位置连接设置有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4,钢拉杆3两端伸出通长水平钻孔外并通过钢拉杆端头埋件9锚固在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4及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I内。参见图3和图5,所述钢拉杆3为钢筋或钢绞线。
[0026]钢拉杆3端部通过钢拉杆端头埋件9锚固于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4内,其钢拉杆端头埋件9型号以及尺寸依据设计而定,参见图4。
[0027]其具体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0028]步骤一:对既有砌体建筑原纵墙7和原横墙8进行鉴定,设计钻孔位置、孔径大小、钻孔距离以及钢拉杆3的规格直径、及内部聚合物砂浆6强度,钢拉杆3选取位置靠近楼板10,现场测量标记钻孔位置;
[0029]步骤二:搭设脚手架后搭设施工平台,选择钻孔设备,由顶层开始由上至下逐层进行钻孔施工;
[0030]步骤三:顶层钻孔完毕后穿入钢拉杆3,将钢拉杆3架立居中,将钢拉杆3端部锚固部分架立支撑;
[0031]步骤四:在钻孔两端封口,架设高压注浆机向钻孔内注聚合物砂浆6,水平注聚合物砂浆6时应注意两端不要漏浆,注聚合物砂浆6完毕后对注浆口处进行封堵,安装钢拉杆立而头埋件9 ;
[0032]步骤五:待聚合物砂浆6终凝后进行下一层钻孔、穿入钢拉杆3、注聚合物砂浆6以及安装钢拉杆端头埋件9的施工步骤;
[0033]步骤六:待所有层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I以及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4的钢筋绑扎,由下至上逐层进行施工,一层内钢筋绑扎全部完毕后进行支模、浇注混凝土,浇注顺序为先浇注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1,再浇注后增钢筋混凝上圈梁4,从而将钢拉杆3两端锚固在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4及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I内;
[0034]步骤七:所有工程完毕后对施工内容进行验收。
[0035]以上是本发明的一典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不限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既有砌体建筑后增圈梁、构造柱及钢拉杆的抗震加固方法,包括原纵墙(7)和原横墙(8),在所述原横墙(8)中设置有通长水平钻孔,所述钻孔内穿设有钢拉杆(3),所述钢拉杆(3)与所述通长水平钻孔间灌注有聚合物砂浆(6);所述原横墙(8)的两端的原纵墙(7)上设置有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I),每层所述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I)的顶部、靠近楼板(10)的底部位置连接设置有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4),所述钢拉杆(3)两端伸出通长水平钻孔外并通过钢拉杆端头埋件(9)锚固在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4)及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I)内,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既有砌体建筑原纵墙(7)和原横墙(8)进行鉴定,设计钻孔位置、孔径大小、钻孔距离以及钢拉杆(3)的规格直径、及内部聚合物砂浆(6)强度,钢拉杆(3)选取位置靠近楼板(10),现场测量标记钻孔位置;
步骤二:搭设脚手架后搭设施工平台,选择钻孔设备,由顶层开始由上至下逐层进行钻孔施工;
步骤三:顶层钻孔完毕后穿入钢拉杆(3),将钢拉杆(3)架立居中,将钢拉杆(3)端部锚固部分架立支撑;
步骤四:在钻孔两端封口,架设高压注浆机向钻孔内注聚合物砂浆(6),水平注聚合物砂浆(6)时应注意两端不要漏浆,注聚合物砂浆(6)完毕后对注浆口处进行封堵,安装钢拉杆立而头埋件(9);
步骤五:待聚合物砂浆(6)终凝后进行下一层钻孔、穿入钢拉杆(3)、注聚合物砂浆(6)以及安装钢拉杆端头埋件(9)的施工步骤;
步骤六:待所有层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I)以及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4)的钢筋绑扎,由下至上逐层进行施工,一层内钢筋绑扎全部完毕后进行支模、浇注混凝土,浇注顺序为先浇注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I),再浇注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4),从而将钢拉杆(3)两端锚固在后增钢筋混凝土圈梁(4)及后增钢筋混凝土构造柱(I)内;
步骤七:所有工程完毕后对施工内容进行验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直径为40mm至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拉杆(3)位于钻孔横截面正中,所述钻孔位于原横墙(8)横向居中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拉杆(3)为钢筋或钢绞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钢拉杆(2)之间的连接采用搭接或焊接的形式。
【文档编号】E04B1/98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董有, 甄进平, 吴保光, 郑方昊遐, 李薇, 杨娜茵
申请人: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建筑结构分区
查看: 481|回复: 3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0帖子
技术员,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mykfc 于
13:15 编辑
具体如图:
1.& && & 左侧为独立柱,右侧结构柱嵌在与垂直的一个承重墙中;
2.& && & 门框上方为与圈梁和左侧结构柱一体浇筑的;
3.& && & 现已将右侧承重墙拆除宽度1.2m,所有结构柱圈梁钢筋混凝土及左右结构柱均已露出;
4.& && & 此段圈梁约1.9m,承载的是与六楼(到顶)的预制板(约3m*0.9m)短边一侧,圈梁中心处是四块(左右各两块)预制楼板的交汇处;
5.& && & 左右两块楼板下各有一与圈梁平行且距离小于1m的非承重墙;
6.& && & 此段圈梁承载的楼板,一侧为卫生间,一侧为露台; 本人工科非专业,现在请教大神,所有不动的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
(81.38 KB, 下载次数: 1)
13:1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995帖子
五星工程师, 积分 19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5 积分
要做加固处理。你这个应该是砖混结构吧?那个叫构造柱,你把承重墙打掉,那么这个就不是圈梁构造柱的概念了,柱子和梁都要加固,包钢粘钢是一个意思,处理吧。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0帖子
技术员,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查了些资料,定了10米250mm宽的一级碳纤维和碳胶,准备碳纤维加固两层。下表面用钢板和H型钢顶住。然后钢材用瓷砖装饰后作为淋浴房隔断。圈梁上面是六楼卫生间和露台,只相当于半层负荷,这样处理应该差不太多了吧。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65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2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5 积分
顶啊 楼主这里软件最全了!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砖砌,要是只有圈梁,没有构造柱,这样的圈梁有意义么?_百度知道目前有个项目,砖混结构的,两层改造工程。现在设计院在屋顶四周现浇400*240的圈梁。在上面设计钢屋架,因为圈梁上要设计砖山墙,所以钢屋架只能与混凝土圈梁侧面连接,屋架采用 H 刚梁 250*125的。请问这种做法对混凝土圈梁影响大吗?跨度8.8米,间距4米左右。请各位大虾回复。谢谢
砖混结构采用钢结构加固已被多次采用,但规范没有对此作出规定,也没有什么研究结果可参考。本人觉得采用这种加层方法有以下两点应注意:
1. 砖混结构较刚,而加层钢结构较柔,地震作用下加层部分的地震作用会放大很多,不利建筑抗震。建议适当设置一些消能器,把加层变成“TMD”系统,不仅可降低加层的地震作用,还可以减少下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有可能的话下部结构可不作抗震加固。
2. 设置圈梁是较好的方法,但不应只沿四周设置,中间也应设几道圈梁。新设圈梁应与原结构构造柱和圈梁有可靠的连接,这样才能传递钢柱剪力。
谢谢楼上老兄精辟的回复。目前这个项目主要只做屋盖部分,屋盖为纯钢结构,没有其他夹层。我现在主要担心的一点就是因为不能在圈梁上设置钢立柱,况且屋面有坡度,所以屋架的一侧与圈梁的侧面连接,另一侧通过连接板与预埋在圈梁中的锚板连接。目前算出屋架支坐反力为3吨左右,偏心。这样的话对圈梁产生很大的扭矩,对圈梁危险吗?圈梁为现浇,240*400截面。或有没有更好的支坐处的处理方法。我现在是在连接板上增加两块加劲板,因为与梁连接的连接板有400高,为防止扭曲,所以加了劲板,现在所有连接板和加劲板均采用16厚的,这样做安全吗?谢谢回复!
新抗震规范推出之后,抗震规范管理组曾经就许多问题做了逐一解答。其中有一条就是:在砖房总高度、总层次已达限值的情况下,若在其上再加一层轻钢结构房屋,此种结构形式应如何设计?
抗震规范管理组的回答是:因抗震规范中无此种结构形式的有关要求,两种结构的阻尼比不同,上下部分刚度存在突变,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设计时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执行,即需由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审定。
问题:1 原建筑什么年代建的?结构有没有圈梁和构造柱。
&&&&&&&&&&&2 原建筑屋面是现浇砼板还是预制砼板。
砌体房屋顶层加轻钢构,形成大空间。自重轻,一般问题应该不大。
其做法在原屋面浇一个圈梁,圈梁上预埋板,采用钢立柱,压型钢板维护应该好一些。楼主的意思用砖墙维护可能不太好。
&&这种做法,当然是在下部结构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若本身已经高度超限,那就不能在加了。
如果是下弦有水平杆的三角形钢屋架,一端作成简支即可。
如果是人字形的屋面钢梁,下弦应加拉杆控制水平推力。
2层的砌体+8.8米跨的轻钢屋架而已,不能想的太复杂。
楼主同学如果是只加轻钢屋面则没问题。如果要竖向构件也采用钢结构则超限,非常麻烦。工作需分两个步骤,其一,对相邻楼层(指原结构)抗震构造提高。其二,对原结构作时程分析,得到楼面谱,将此谱作为上部轻钢的输入。这就解决了新旧阻尼比不同的问题。
3楼的圈梁抗扭应该不予考虑,因为圈梁不是悬空的,下面有砖墙对其进行有效约束。
沪ICP备020910
版权所有.中华钢结构论坛.永久保留所有权利
[Processing Time] User:0.28, System:0.03, Children
of user:0, Children of system:0圈梁构造柱设置相关
圈梁构造柱设置设计专题简介
本专题为土木在线圈梁构造柱设置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土木在线论坛精心选择与相关的资料分享,土木在线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土木工程垂直站点,聚集了1700万土木工程师在线交流,土木在线伴你成长,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
圈梁构造柱设置
构造柱圈梁
所属版块:
本帖最后由 shende123 于
13:21 编辑 如图层高5.2m,窗台高0.9m,窗高1.2m 长17.93m,怎么设置窗上的构造柱,是采用吊柱吗 中间有两个柱子把窗户分成5m,8m,4m左右
所属版块:
在结构设计说明中经常有这样一句话“当砖砌体高度大于4米时,应设一道圈梁,当砖砌体长度大于5米时应增设构造柱。”如果有一面墙同时满足了以上的两个条件,应该怎样做?圈梁,构造柱都设还是择一即可。
所属版块:
高大墙体,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
所属版块:
当什么情况下需要设构造柱? 独立柱和它有什么区别?
所属版块:
本帖最后由 无间道 于
17:33 编辑 给大家转载一个不错的技术资料。这对设计人员一定是有帮助的。 第一个不能下载。要下载要第二个。
所属版块:
知道在楼梯间,以及砌体结构的墙转角处设置构造柱. 可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在框架结构的楼梯间中,楼梯间四角是构造柱. 那么构造柱是:(1)一层中从下层梁到上层梁之间设.钢筋分层锚固在梁内. (2)一层中上面一半设下面一半仍然是砌体墙.钢筋柱端锚固在梁内,柱根锚固在砌体墙内. (3)从一楼到顶楼贯穿设,
所属版块: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
所属版块:
框架、框剪及剪力墙结构的填充墙砌块中构造柱设置除满足《抗规》中13.3.3条及在挑梁上墙体端部设置构造柱外,还有没有别的要求? 本帖最后由 baowwhua 于
13:26 编辑 ]
所属版块:
请问各位,目前的轻集料砌块填充墙中构造柱的设置要求是不是:转角处、超过4m长度设置?还有其他什么特殊要求吗?
所属版块: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704430',
container: s,
display: 'inlay-fix'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圈梁构造柱设置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