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苏之间会发生冷战热斗 知乎 知乎

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从1955华约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让两大郑营对峙37年的原因,是社资之间国家性质不同导致的阶级矛盾?还是美苏之间各自的国家利益?
以及在今天美俄矛盾持续加剧的情况下,冷战局面有可能再次上演嘛?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中国美国以后可能会向苏联美国那样冷战么?
网上不少人说中美关系这么差,肯定会冷战。
泻药中美之争跟当年美苏冷战的格局终究是不一样的!美苏之间更多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并由此引发的各自同盟国之间的对立。但中美之间其实倒没这样的问题,纯粹是为了争霸而已。何况中国的外交政治环境其实远比前苏联恶劣得多,中俄之间是纯地缘利益的结合,谈不上忠诚的盟友关系,至于跟其他国家就更是不“铁”了。即便跟天朝关系最好的巴基斯坦,也是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的,真要中美对峙起来,站哪边还真说不准。不过倒没必要对中美关系太过悲观,因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其实也是很暧昧的。以美国政坛的尿性,民主党倾向抑制中国的力量,但当轮到共和党上台时,又会为了笼络中产而缓和中美关系。至于美国军方的态度就更不用太细看了,虽然有着不少“中国威胁论”,以及各种对付中国的预案,但不见得就只是针对中国一家。一战到二战之间的间战时期,美国海军可以搞出针对每一个潜在对手的“彩虹计划”,当中不仅有针对日本、德国这些在意识形态或者立场上存在明显敌对竞争关系的,同时也包括美国的亲密盟友英国和法国。何况世界相互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大量的移民当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后,会慢慢影响到政治外交方面的决策,而这会进一步降低两国彻底关系对立的可能!
邓选里写的很清楚了,我觉得目前没有人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和预测可以超过他老人家。
怎么冷战呀,中国就像美国体内的癌细胞,美国要么化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要么坐等自己慢慢衰弱,无力回天
对国家游戏里,相同战略是没有更深效果的,好吧这句话是(づ??????)づ宝宝说的。(说美国问题应该不会被删),今天已补完剩余。虽然对冷战没有过深研究,但是冷战作为杜鲁门主义和雅尔塔体系的指导性产品,在政治,经济,军事的诱导下才出现了宝宝经常称为的奇观现象。也就是归根于,当时意识形态的对抗,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政治因素,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在经济上都基本相互独立的经济因素,以及因为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至上导致只能大力发展军备的军事因素。事实上这三种条件在如今根本都不具备:1.关于经济:经济竞争是如今主权国家体系造成的必要行为,也就是国家从武力对抗削弱对方,逐渐的走向通过经济战争,资源战争削弱对方。然而随着欧洲的衰退,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中东能源大量产出等等,经济一体化现在成了主流,经济战争虽然是现在主权国家的对外方式,但是在整个趋势下各个国家又被经济问题连接在了一起,大国之间也相互依存于经济体系下,而美国与中国经济在一个真正全球化的经济体系里紧密相连,华盛顿或北京都不能在不同对方合作的情况下达到国家追求目标。苏联为什么能遏制,如前文所述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经济是相对独立,冲击苏联对美国影响并不大,但是如今,几个欧洲国家稍微制裁下中东影响都颇为显著,而中国已完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美国要遏制中国等同于遏制自己。2.关于政治:中国与美国绝对是战略互不信任的,无论怎么说,主权国家都很难相互信任。但是问题在于发动冷战,双方能不能有效的建立当时一样的政治同盟。如果说美国尚属可以,依旧可以连接欧盟与北约,那么中国就完全没有当时苏联的能力。对于苏联而言,上世纪中后期是社会主义阵营迅速扩张的时代,意识形态冲突严重,战后秩序混乱,而苏联又依靠老牌社会主义大国的威望,和二战后最为战胜国所获得的特权,自然可以揭竿而起。但中国根本没有这些基础,冷战在政治层面是集团对抗,事实上北京方面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对于军备竞赛等等的并不感兴趣,只是近年来南海问题升温,才有所重视。而且北京方面解决国际问题热衷于外交与政治博弈,并且乐于与美国探索一种新的均衡。寻求新的“暂时妥协”(modus vivendi)。如两国积极参与的东亚峰会,都是美国与中国建立具建设性和可预测性关系的有效补助途径。3.关于军事,水平有限没有办法谈。但是有调查报告分析,美国想做到在军事上完全遏制中国需要至少200万军力,而美国运用的冷战思维,动用的空海一体战虽然有一定遏制能力,但非常低效。所以冷战在如今条件下,显得极不合适,事实上就算动用效果也不显著,也会遭到其他很多强国的浑水摸鱼,这一点美国是深信不疑,而中美寻求的新均衡可能是双方互相遏制的一种新途径。
可能性不大,因为目前不存在敌对性的意识形态冲突
不会冷战,中国是比美国更加资本主义的国家,而美国的医改等证明美国比中国还社会主义。而中美关系就是斗而不破,中国需要美国,但美国更需要中国(农民工)。总言之,言总之,就是大象打架,踩死的都是蚂蚁。中国经济不会死,因为中国经济体量够大!1、国内的情况:前面的内容自行脑补。毁人三观,孜孜不倦。建议大家看我的收藏夹------小短篇。这一章节应该是第两万零三十章。你们以为我会说:由于人民币贬值、全球股市暴跌、日本二季度经济大幅萎缩、美国钻井数量、原油库存的持续增加,导致国际油价延续震荡下滑走势。我要说的是,今天中国的能源市场改革就像一个赌场,输的人最后分文不剩。人民币的汇率其实很简单,就是煤炭价格,但发改委不容许煤炭降低价格,而且还出面维持这种情况。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能源价格出现暴跌就会向制造业、种植业、服务业务传到压力。我不知道中国高层的权利分配是怎么样的,反倒是中石油一个劲的赔本打压中国油价。从中国一贯的门派、集团、群体那个什么那个来看,应该是中石油恶心发改委,向社会释放压力,向国家电网、煤炭企业、发改委倒逼改革压力,反正我表示太乱,看不懂。(数据图没有找到,找到会上传)中石油的态势应该是,过两天要破四,给社会和发改委做出一个姿态,你看汽油都能破四,超跌70%(这里可以有联想),对不对,你看你那个烂大街的黑金,根本不值一提吗。于是一脚就把价格改革的球踢给了发改委。我说中国人民币要贬值30~60%,而贬值30%基本没什么用,国内的大宗交易商品还是价格高过国际很多,所以人民币必须贬值50%,中国才能遏制大宗交易商品(粮、煤、棉等)的进口。假如贬值60%,国家可以获得调整汇率、经济政策、金融外交、货币战争的更多的主动权。假如中国能解散发改委,那以发改委为龙头的电力、煤炭价格垄断集团就会瓦解,那中国的煤价就会暴跌,中国的电价就会暴跌,那人民币贬值30~40%就能打住,但是你懂的改革不是嘴上随便说说。题外话:(路人:煤炭已经快跌到成本价了,怎么可能暴跌?)答:你说的的确是是事实。但市场经济煤炭价格要美国说了算(最低哪家说了算!),美国14年7月到岸动力煤价格30美元。假如中国能减税、增加新能源的补贴,那中国花一百个亿,就能撬动一千个亿的能源市场,通过增加供给,减少支出来实现打压国际油价的目的。煤制油的成本只有2.7元,但是发改委不愿意减税,也不愿意增加补贴。我表示搞不懂,应该说他们穿的是一条裤子啊。假如中国能解散发改委,附加减税、增加新能源的补贴,那人民币贬值20~30%就能打住,但是你懂的,嘴上说的是触及灵魂,其实还有半句没说,那就是不能触及利益。明朝的死活和崇祯皇帝的老丈人没有任何关系。页岩气革命。假如中国能把中国划分为二十多个区块,然后向社会招标,拍卖给地方政府,然后通过地方政府和外资合资的形式开采页岩气,你先不要管到底能采多少气,光是气势就能让国际油价退避三舍。但是你懂的,发改委因为中石油开采页岩气不力,还弄虚作假,罚了中石油伍拾万元,这种行为艺术表演的太过于逼真。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不能碰,所以只能从人民币贬值着手。这就是政治。人民币汇率不过是一个符号,关键的是符号背后的利益博弈和暗流涌动。有人问:人民币贬值30%行不行?答:不行。美国到岸的包邮、优质、动力煤(大宗交易商品)是我们劣煤价格的几分之一。而能源价格决定了市场价格,其中包括大宗交易商品价格,你高一分钱都不行。建议大家自行百度粮、棉收储。2、国际的情况:政治面前无经济。大宗商品后期走势是需要全球经济变好才涨么?大宗商品后期走势要看后期美国政府的政治需要!举例说明,08年,奥巴马把华尔街一干人等喊去茶话会,第二天就金融危机,这是巧合?大量资本向美国转移,奥巴马新增了700万人的就业机会, 那奥巴马为了美国经济一定要降息、降准,对不对?可事实呢?事实是美联储要加息,加息你就悄悄加,谁还没有加过息,美国大张旗鼓的加息,并提前告知。美国想搞什么?美国要从金砖四国抽取资金,那要抽取多少资金呢?答:十万亿美元。假如你问美国,你抽走十万亿,金砖四国可就垮了,中国的GDP一共才十万亿啊。美国会不屑的说:关我屁事。这就是美国,用杀敌一千,自损五百的方法打压新兴国家,维持自己的世界霸权。当年,美国就是这样狙击英镑,就是这样用广场协议击垮日本经济,就是这样导演东南亚金融危机,现在的美国只有两个选择,先从欧盟下手,还是先从天朝下手。关于大宗交易商品,美国的能源价格最低,美国怎么可能让大宗交易商品的价格高涨,从而放欧盟和天朝一马。奥巴马的台词:你们欧盟、中国的死活和我们美国的国家利益一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啪~你死了。中美争霸,中国是军队不给力,美国是资本不给力。假如打起货币战争,要消灭或者说摧垮中国经济,美国要消耗自身大量的财富,中美货币战争的结局就是日本、欧洲失去控制。关于这件事情,我已经在朝鲜战争中推演过,美国不会和中国鱼死网破的!!!哈哈哈。中国的情况是,假如、万一美帝脑子抽风和我们干!货币战争!那中国的局面就是经济管制。而美国则不一样,此次美股暴跌,美国最大的反对派华尔街就会非常愤怒,你们知道美国有多少总统是被自己人咔嚓的吗?堡垒的问题还是内部攻克。So,中美争霸,我还是持乐观态度。
会的,但是不像冷战这么明显一旦某一领域中有两个强国,那么他们必然对抗争夺领导权,19世纪普奥争端,欧盟中法德暗中较劲,甚至移动和联通,智联招聘和51job,人人网和开心网,滴滴和快滴,都是这样的。即使美苏没有意识形态的问题,美俄对抗也是自然而然的,只是苏联为它增加了类似宗教圣战的意识形态斗争表面,骨子里还是国家主义之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意识形态之间,比如美国扶持共产主义的南斯拉夫,支援了共产主义,打击了苏联,美国的敌人是苏联,而不是共产主义。冷战主要是美苏国家争霸伴随着意识形态的争端,尤其是以苏联输出意识形态要统一世界引起的,即使到了玉米时期,也是以体现自己优越性埋葬对方未目的,即使没有意识形态之争,美苏作为两个强国照样会有各种明争暗斗,就如同德意志的普鲁士和奥地利一样。别看某些粪坑论坛如国际观察大喊超过美国,突破岛链了,都瞎扯谈,连最拥护中国的香港现在也看不惯北京当局了,台湾更是遥远。苏联当时,按小胡子的话说是军控了东欧几个国家,所以世界上还是有一帮基本听话小弟,而中国基本上是单打独斗,台湾也不像蒋介石那样热衷大中华民族主义,历史上封贡的小弟朝鲜越南都还如不满清时期依顺中国。外交形势是历朝最差。当年自己饿死人养肥的几个如阿尔巴尼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北越、北棒,基本都是白眼狼,领情的少,反目的多。如果说苏联还带了一帮小弟,那么中国等于是被美国和国际犹太势力完全孤立,孤军奋战。中美的争端不像美苏时期那么含有宗教/意识形态味道,但是争端仍然是争端,我觉得更像一战前的英德,两次南海危机是中国的摩洛哥,当然没当年这么严重。中国像当年德国那样孤立,现在的俄罗斯是当年的奥地利/奥匈。苏联解体后美国和犹太人一直在用尽各种手段打击俄罗斯,这不是意识形态的争端了。美国吃自己人,吃英国人法国人的事也不少,那也不是意识形态。之所以冷战有意识形态因素只是因为苏联当时自以为自己得到的是宇宙真理,把意识形态看得太重,自己甘当救世主十字军。二战以前的英俄对抗、英德对抗、英法、法德对抗,并没有什么东正教、天主教、英格兰教会之争。从很早起,宗教(包括共产主义拥有宗教内核)早就该让位于国家利益了。后清已经不怎么坚持意识形态,现在为维护意识形态往往是出于维护正统性,薄文革这种狼子野心的原教旨已经在执政八旗子弟中早已不得人心。如果美国愿意,中美可以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但中国除了人口和中小学教育,各方面不如美国的太多,尤其是廉洁效率和民族凝聚力(中国不少少数民族要求独立,反对政府),而且很有分裂的种子,我认为美国稍微有些有魄力的领导人,不会放弃削弱中国。这种和平只是表面上笑脸相迎,背后依旧能捅一刀必定要捅。就像一个公司或班级里两个人互相仇视,但是也不好当面打架,只好背后互相下阴刀。
苏联是最大石油输出国,货真价实的石油大王,中国根本不能这样做
中国目前还不够格。美苏当年起码也是任我行对左冷禅,所以任才把左列入“不佩服的三个人”。余沧海,连进入“不佩服的三个人”这个名单的资格都没有。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有没有什么类似二战中日本犯的死抱大炮巨舰主义的错误?
我比五大流氓聪明系列
10月23日更新:&br&战略方向不敢乱讲,就说说武器。&br&先讲个前提,任何武器设计出来都是有目的的,所以除非目的本身被证伪,否则没有哪个会是绝对的错误,而假设是目的本身的问题,那我们反而很难归咎于武器设计。所以下面的这些“坑爹货”应该理解成缺乏实战意义,而不是说奇葩。&br&事实上,很多奇葩的武器事实上是存在非常重大的实战意义的,比如最近被炒的很红的M29核无坐力炮。事实上核无坐力炮是美军五群制原子师中很重要的一环。这样的东西就不能视为错误。&br&===========================&br&1、坦克导弹化&br&50-60年代兴起,结果是产生了一大批导弹坦克,或者以导弹为主主炮为辅的坦克。&br&代表产物诸如苏联的IT-1,美国M60A2,MBT-70&br&&img src=&/d37c3b1b13ea3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d37c3b1b13ea3_r.jpg&&IT-1(想象图)&br&&img src=&/9fdb9dbfab863f012e10a7a88fe0fa5d_b.jpg& data-rawwidth=&746& data-rawheight=&4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6& data-original=&/9fdb9dbfab863f012e10a7a88fe0fa5d_r.jpg&&M60A2E1&br&结果,大家发现:&br&(1)纯导弹不靠谱,主炮很多时候比导弹有用得多,而且当时导弹的可靠性也不那么好。&br&(2)导弹为主主炮为辅也不靠谱,况且主炮兼容导弹发射的结果就是出现“死区”,也就是炮弹最大有效射程和导弹最小有效射程之间的间隙带。谢里登就明显有这个问题。&br&(3)&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MGM-51_Shillelag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橡树棍&i class=&icon-external&&&/i&&/a&是个坑,装谁谁坑,谢里登,M60A2,MBT-70,死的一个比一个快。&br&双方主战坦克的研发遂回归正轨。&br&====================&br&2、防空无控火箭&br&二战之后,美国陆军从德国那里搞来了二战末期搞防空技术的专家。当时对该用什么替代防空炮大家都不清楚,美国陆军提出搞无控火箭防空,于是就有了“洛基”(Loki)。这种火箭的初速度比高炮弹丸更高,所以理论上射高能够更大,况且火箭可以齐射,能够达到很高的瞬时发射密度,对敌方轰炸机群进行覆盖。美国人为了研制这种防空火箭颇费了一些精力,结果后来发现,在“洛基”火箭、“奈基”导弹(当时是效率极其低下的最原始型号“奈基-埃阿斯”)和传统的大口径高炮之间,无控火箭表现最差。项目遂被腰斩。&br&&img src=&/38d774e37fd9dacbcfa434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38d774e37fd9dacbcfa434e_r.jpg&&&br&洛基火箭。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火箭后来被改造为探空火箭,大受欢迎,一直使用到现在。&br&====================&br&3、核动力轰炸机&br&50-60年代确保相互毁灭战略时代的产物,双方都追求战略力量的长的续航时间。为此双方都想到了把核反应堆装上轰炸机的妙法。其结果就是实验性的NB-36H(看这名字就NB)和图-95LAL或者叫图-119。这两架验证机都只是验证反应堆装车的可能性,所以反应堆其实是不给发动机供能的。&br&&img src=&/7d7dc92e0_b.jpg&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2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0& data-original=&/7d7dc92e0_r.jpg&&NB-36H和一架似乎是B-50的伴航机&br&&img src=&/88db45c2de_b.jpg&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1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88db45c2de_r.jpg&&图-95LAL&br&一番测试之后双方得到了共同的结论:这条路走不通。飞机不是天生就会飞的,即便飞在天上没什么问题,可总得有一天下到地上(要么降下来,要么被打下来,要么自己摔下来),而下来的这个过程实在受不了。再加上潜射弹道导弹的出现让空基战略核武器长航式巡航的意义骤降。&br&另提一句,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出现就立马判了一大批此前正在服役或者研发的战略武器(战略型的潜射巡航导弹SLCM、空射弹道导弹ALBM、洲际巡航导弹ICCM等等等等,这些概念在50-60年代都很红,但自打ICBM和SLBM出现以后就全都销声匿迹了)的死刑。这些东西倒不能说是谁走错了路,更好的描述是“时代的眼泪”吧。&br&&img src=&/e90e30c6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90e30c6f_r.jpg&&AGM-48空射弹道导弹,因北极星服役而下马&br&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导弹坑掉了英国的空基战略核打击体系,此后英国人不得不靠美国人提供北极星维持战略核打击能力。&br&&img src=&/59dd91dcb745ca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2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59dd91dcb745ca_r.jpg&&RGM-15潜射巡航导弹,因北极星服役而下马&br&&img src=&/44dbaf6159bbfe449fccf9f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44dbaf6159bbfe449fccf9f9_r.jpg&&&纳瓦霍&空射巡航导弹,美国空军的洲际巡航导弹一共发展了3代五六个型号,然而在“宇宙神”和“大力神”可用之后就立刻被淘汰了。&br&=====================&br&4、“冥王星”SLAM&img src=&/88a99d380c02bd770ce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这可能是冷战时期最丧心病狂的创意之一了:采用核冲压发动机的导弹携带几十枚核弹头低空环绕全球飞行,可以根据要求在全球任意地点投下核弹。由于是核发动机,所以理论上航程是无限的。而且不仅核弹能造成杀伤,核发动机喷出的放射性物质、3.2马赫巡航速度产生的巨大激波都会给沿途造成重大破坏。简直是完美的核末日武器。&br&后来美国人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导弹该怎么试射呢?&br&计划遂终止。&br&(当然实际情况比这个复杂,这个东西的更致命问题是洲际弹道导弹的出现使得洲际巡航导弹失去了实际意义。事实上《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订就意味着美苏双方对涉核兵器的态度已经比之前十几年谨慎多了。)&br&=================&br&5、美国空军的战略侦察气球,&br&&br&
侦察气球倒不是什么特别糟糕的创意,这东西能上榜纯粹是因为美国空军的运作水平太蠢,实在太蠢,蠢哭了。&br&
以下引自本人的一篇投航空知识未遂,现在已无投稿意向的文章(悲剧……),描述上比较长,但是可以当一个很长的笑话来看:&br&&br&&blockquote&&p&……就在不久之后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被苏联爆炸原子弹所吓到的美国人开始认真地假设苏联向西欧的进攻问题。由于对欧洲的常规军力局面十分没有信心,所以出于军事目的,美国对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本身的侦察的重要性迅速上升。尤其是从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派出了大量侦察机在边境线上(尤其是远东地区的朝鲜-苏联边境线和海岸线上)徘徊,甚至还有几次越境侦察行动,苏联国土防空军毫不客气,仅在1950年就击落了10架美国侦察机。美国人很快发现,使用RB-29、B-24、B-26、P-51一类的飞机对苏东国家进行侦察无异于飞蛾扑火,因为以逸待劳的苏联人可以在雷达的帮助下坐等着美国侦察机落网,而一旦被击落,飞机残骸和飞行员都会成为苏联的口实,尽管美国人往往会拿出“导航故障、偏离航线”一类的借口,可飞机上的照相机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在如山铁证面前美国人往往只能装傻。更糟糕的是,这种方法即便成功也只能探查到边境线内很近的地方,可苏联新兴的原子、导弹试验场和基地则普遍坐落于广袤的西伯利亚。那些远远超过了B-29航程的地方美国只能望而兴叹。&/p&&br&&p&
在这种背景下,1950年7月,通用磨坊公司的查尔斯·B·摩尔(Charles B. Moore)用“天钩”进行了4次携载照相机载荷的飞行,从而向美国空军展示了照相机气球的概念。这种气球可以借助超高空的强风(所谓“急流”)飞越苏联,高度超过了苏联防空力量——就当时来讲也就是各种截击机——的拦截范围。1950年11月美国空军正式启动了秘密工程MX-1594“金花鼠”(Gopher),研发气球侦察系统。这种气球可携载225千克的载荷吊篮在21000米高度飞行至少16天,这高度是当时苏联的米格-15完全无法达到的——确切的说,当时的实用有人飞行器还达不到这个高度。&/p&&br&……&br&&br&&p&虽然“金花鼠”的成果很令人失望,可在1953年6月美国空军还是准备把气球侦察系统投入实用。计划中的实用系统名为“孙子”(Grandson),很快又改为“灰背”(Grayback),空军计划代号武器系统(WS)119L。1955年WS-119L开始进行试飞,一百多只气球飞到回收位置的只有三分之一,这其中能成功半空回收的又只有三分之一。可是空军此时已然拒绝了洛克希德的高空侦察机计划,中情局所采纳的U-2尚在研制,苏联的导弹技术和核技术突飞猛进——形势非常严峻。艾森豪威尔在这一年向苏联方向提出了“开放领空”倡议,即两方的侦察飞行器都可在对方领空自由飞行以证明双方没在备战。苏联人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先不说主权不主权的问题,那时候苏联人有几架能飞到美国本土再飞回家的飞机用10个手指头就能数出来,可美国人却在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地都有基地,开放完全是不对等的。苏联人不想暴露自己的软肋,可美国人却恰恰因此觉得一定是有所阴谋。吃了闭门羹之后,艾森豪威尔终于在1956年1月批准了WS-119L的作战行动,名为“神殿”(Genetrix),对外宣称则是探索北半球高空的“莫比·迪克·高”。由于艾森豪威尔本人对气球侦察系统的可靠性是很怀疑的,美国空军便进行了一次飞越美国本土的试验“白云”(White Cloud),实验进行的非常不错,成功打消了总统的疑虑。看来这种气球还算是比较适合实验的,或许也是因为美国人对本国上空高空气流的变化掌握的比对苏联上空的好得多。&/p&&br&&p&
美国空军建立了5处WS-119L发射场,分别位于苏格兰、挪威、西德(2处)和土耳其。气球从这些地方释放,借助平流层的急流从西向东飞跃苏联和中国,在太平洋上空回收。不过,气球的飞行高度被限制在16800米(55000英尺,128TT)和14000米(46500英尺,66CT)——在苏联人拦截的范围之内,据说是为了不刺激苏联人在U-2出现之前就着手研发高空截击机和地空导弹,可这也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气球吊篮被苏联人击落。虽然随便想想就该知道这是个很荒唐的逻辑思路——难道没有气球苏联人不研制高空截击机和地空导弹了?但空军既然拍了板,气球的研发部门只好照做。由于对外宣称是大气学科研活动,从1956年1月到7月美国人从夏威夷、冲绳岛和阿拉斯加释放了总计30只研究气球来表明自己没有居心不良,此时似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可惜美国空军的大员们的确是没有动脑子——&b&既然明知到很多设备&/b&&b&可能会落到苏联人手里,要是苏联将这一切公之于众该怎么办?而且苏联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公布这些?&/b&&/p&&br&&p&
日,美国空军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气球战略侦察活动:美国空军第1110空中支援大队从土耳其和西德释放了总计9只气球(土耳其8只,西德1只),其中有3只被成功回收。之后几天的气球活动效果也都蛮不错,自此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气球释放。2月4日苏联人总算明白过了味道来,葛洛米柯对气球活动提出了严正抗议,宣称这是“对苏联领空的赤裸裸的侵略”,两天后艾森豪威尔被迫暂停了行动。截止此时,美国人一共释放了516只气球,其中448只是侦察气球,照相机吊篮成功回收46个,而能提供有用照片的只有34个,总成功率不到6.6%——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前两周获得的成果,因为后两周释放的200多只气球大部分都被紧急行动起来的苏联国土防空军击落,经常是数日不会有一个气球抵达太平洋。首先,不少气球刚一升空就出了故障,或者干脆就飞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在成功抵达了苏联领空的约380只侦察气球之中,超过300只要么被击落,要么因为故障和压仓物损耗而过早落地;剩下那些不成功的气球好歹算到达了回收空域,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不应答回收机的释放载荷的无线电信号)没能被成功回收,还有一些哪怕成功回收,却因为照相系统的故障而没法获得照片。“神殿”的照片只涵盖苏联和中国领土面积的一小部分(8%),大部分覆盖了西伯利亚南部和中国北部。由于气球的漂移路线不定,高纬度的特别令人感兴趣的地带根本没能覆盖到。愤怒的苏联人向世界媒体展示了其缴获的吊篮——它们只装着侦察照相机,根本没什么大气学设备。美国人低劣的谎言没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先机和便宜,反而让艾森豪威尔在国际上抬不起头来,因此又成了气球侦察的怀疑论者。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神殿”行动的最大成就竟然是大气学科研问题上的——北约通过用雷达跟踪这些气球,对高空风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这对当时仍在研发的U-2工程恰恰有着不小的帮助。当然,这不是美国军方第一次对公众撒谎,也不会是最后一次。&/p&&br&&p&
WS-119L的成功回收率如此之低,除了那个年代电子设备和气象预测的不可靠性之外,最大原因在于气球的飞行高度是由U-2而非气球本身决定的。艾伦·杜勒斯试图借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教给柯蒂斯·李梅一个道理,即在对共产主义阵营的战略侦察任务中,空军只适合给中情局打下手。可惜中情局的好日子也没过几天。4年后的1960年,U-2在乌拉尔被击落,飞行员鲍威尔被俘,赫鲁晓夫举着U-2残骸的照片在联合国大会上羞辱美国代表,曾经吞噬了无数侦察气球的北极熊也拥有了捕获高空侦察机的利爪了。&/p&&br&&p&…………&/p&&br&&p&
美国军队是一个以内斗知名的体系,军种间因预算而产生的仇恨绝不亚于日本旧陆军旧海军间的龃龉。远有一日航母“合众国”号,近有JSF的各种讨价还价,陆军搞着天价的FCS,陆战队连远征队的军服都统一不了。正在空军被“神殿”搞得焦头烂额的同时,美国海军也在用“天钩”进行实验,甚至表达出了希望将其用于侦察的愿望。而当中央情报局作为一个“民事组织”加入战团之后,局势就变得更复杂了。日,U-2执行了对苏联的第一次侦察飞行,苏联人很不高兴但无可奈何。当然,同样不高兴的还有美国空军。1957年1月,总结了“神殿”的经验教训,美国空军的空中研究和研发司令部(ARDC)启动了一项新的气球侦察工程,代号WS-461L。新系统采用改进的气球,可以在30千米(100000英尺)高度飞行近一个月,超越苏联的任何防空系统所能覆盖的最大高度。目的只有一个:打倒U-2(以上划去)侦察苏联!新设备绝不是盖的,为了在该高度获得高分辨率照片,伊泰克(Itek)公司研发了新的HYAC-1全景照相机系统,其拥有12英寸(30.5厘米)焦距F/5透镜。借助绕轴旋转透镜,HYAC-1可获得120°视场的高分辨率照片。这种相机后来被用在了“日冕”(Corona)家族侦察卫星上。&/p&&br&&p&WS-119L气球借助冬季急流从西向东穿越苏联,WS-461L则使用更高的夏季急流,方向相反。就像“神殿”越境飞行中的WS-119L气球一样,WS-461L气球的载荷吊篮也借助无线电指令解脱。由于该系统有时会在WS-119L上失灵,新的气球还有可选备份方式,在固定时间之后解脱吊篮。&/p&&p&WS-461L在1958年春季准备好投入使用,在美国上空进行的试飞效果挺好。艾森豪威尔本人对气球照相侦察态度很暧昧,但是美国空军拍胸脯道:苏联人绝没有能力拦截这些气球(而事实也很快就证明了空军无与伦比的正确性)。由于在前一年苏联人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深深地刺激了美国大众和决策圈,艾森豪威尔终于向军方做出了若干妥协(注),WS-461L便借了这股东风。&/p&&p&注:在苏联人获得太空优势后,在美国许多过去不允许军方涉足的领域放宽了限制。比如在这之前美国决策圈对发射卫星得到的共识是:绝不能让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由军用导弹发射,不然就可能造成太空竞赛的军事化。因此陆军被禁止用其中程导弹进行一切相关试验,否则人类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就很有可能至少在1955年升空。充满讽刺意味的是,苏联人用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1号”的是一枚纯正的军用R-7'洲际导弹,而最后美国人发射“发现者1号”的则是另一枚纯正的军用“木星”C中程导弹)&/p&&br&&p&
WS-461L的最初计划是在1958年6月展开行动。总统犹豫不决,但是HYAC-1的高质量图片和对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工程的急切情报需求最终使得艾森豪威尔在1958年6月末做出了批准决定。也就是说,计划时间从6月调整到了7月。这次越境飞行行动名为“坩埚”(Melting Pot),气球从日本以东海面上的美国海军“温德姆湾”号(TCVU-92)上释放——这是一艘二战时的护航航母,被改装用于飞机运输。像往常一样,该行动被宣布为一系列科学气球发射。为了圆故事,没安装照相机系统的7只WS-461L气球(序列号S-423到S-429)在7月3日到11日间从太平洋的多个地点释放。在接下来的三天中,三只实用WS-461L气球(S-430到S-432)发射,随后又发射了3只“圆故事的”。侦察气球的飞行一切正常,显然是未受到威胁地通过了苏联领空。然而吊篮解脱时间被错误地设置成了400小时——因为假如乘着原定计划中6月的急流,气球可以在这个时间之内很轻松地达到北约空域,但是7月的急流明显弱了很多,气球的速度也降了下来,情况于是就完全不同了。最令人无语的是,&b&美国&/b&&b&空军的相关人员明明了解这个事实,可是就没一个人想到:要么撤掉计时器,要么在计划确认推迟之后哪怕稍稍延长&/b&&b&计时器的时间&/b&。结果气球运行一切正常,可惜在&b&波兰&/b&上空计时器就到了时间,三个“大礼包”坐着降落伞从天而降。&/p&&br&&p&
当苏联人宣布在波兰找到了三个美国侦察气球的吊篮的时候,觉得被老部下欺骗了的艾森豪威尔“发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火”。侦察行动泡了汤,让苏联人抓住了把柄在国际社会上好一番奚落,最新最尖端的相机落到了苏联人手中,美国空军愚蠢而僵化的官僚机制使得“坩埚”行动以最坏的结果收了场,而这也意味着美国气球相机侦察行动(至少在官方意义上)的完结。WS-461L于1961年正式终止,仍在封存的气球都被销毁,不过该工程在随后的多年间仍是高度机密——虽然苏联人已经宣传的路人皆知,但美国空军还是要保个面子,不然议员大人们的弹劾信就怕是要塞满五角大楼了。&/p&&br&&p&&img src=&/15c6ef661d9d050d68254bd_b.jpg& data-rawwidth=&451&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1& data-original=&/15c6ef661d9d050d68254bd_r.jpg&&WS-119L&/p&&p&&img src=&/cbededf7bff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WS-461L从“温德姆湾”号发射&/p&&br&&p&=======================&/p&&br&想到新的再补充。&/blockquote&
10月23日更新: 战略方向不敢乱讲,就说说武器。 先讲个前提,任何武器设计出来都是有目的的,所以除非目的本身被证伪,否则没有哪个会是绝对的错误,而假设是目的本身的问题,那我们反而很难归咎于武器设计。所以下面的这些“坑爹货”应该理解成缺乏实战意…
谢邀。&br&如此excited的问题。&br&我先来说说武器方面的吧。&br&1、美国:&b&严重低估了苏联在新兴技术方面的追赶能力。&/b&&br&这一点在冷战前半段表现的特别明显。美国总是以原子能科技的开路先锋和航天科技的排头兵自居,杜鲁门甚至设想过只有美国垄断核武器的国际秩序。打脸的是,苏联在1949年迅速开发出了自己的核武器,这就使得美国的核武器垄断成了笑话。美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迅速展开氢弹研究。尽管美国在1952年比苏联人早一年成功制造出了氢弹,但是美国的这一工程完全不具备实战能力,使得苏联在1953年由萨哈罗夫主导研制的氢弹成为了第一个可供实战的氢弹。&br&&a href=&///?target=http%3A///view/1839503.htm%3Ffromtitle%3D%25E8%%25E5%E7%25BD%%25A4%25AB%26fromid%3Dtype%3Dsearc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i class=&icon-external&&&/i&&/a&&br&苏联的核武器发展尽管是和间谍活动分不开的,但是苏联深厚的科学基础和高质量的兵工体系是其得以在新兴技术领域赶超美国的根源。中国在核武器研究上的漫漫长路恰恰证实了间谍活动只能是加分项,而不是必备选项。&br&&b&打美国人脸的第二件事,就是弹道导弹了。&/b&&br&受制于苏联广袤的国土面积和相对薄弱的空军,冷战早期苏联对于美国侦察机进入苏联领空的侵略行为毫无防备。同时由于苏联自身航空工业的短板,苏联也缺乏像样的核武器投放手段(冷战早期投放核武器主要靠战略轰炸机,而苏联的战略轰炸机研究水平彼时还未能达到B-52的高度)。矛与盾的落后成为了美国人着力攻克的重心。B-52作为美国空中投放核武器的中坚力量,尽管被称作“同温层堡垒”,但还是存在被敌人先期发现并击落的风险。于是美国人决定开发一种能够快速突破敌军防空火力网的高超音速轰炸机,这就是XB-70“女武神”。&br&&a href=&///?target=http%3A///view/29699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XB-70轰炸机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fc696392ede5e73c5c3f74b4f30586a4_b.jpg& data-rawwidth=&441&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1& data-original=&/fc696392ede5e73c5c3f74b4f30586a4_r.jpg&&&br&“女武神”所代表的是美国人一贯的“先敌打击”思路,高达3马赫的速度和21500米的升限对于苏联国土防空军的米格系列截击机来说,毫无还手之力。然而美国人没想到的是,苏联导弹技术的发展让这架飞机成为了摆设。&br&1957年,苏联开发出了“警棍”洲际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导弹。尽管“警棍”还不完美,但是苏联借此获得了打击美国本土的低风险手段。防空导弹的问世更是加强了苏联防空力量。1960年,苏联击落U-2侦察机,使得在研的XB-70开始受到质疑。苏联导弹技术的进步,宣判了“女武神”的死刑,从此美国放弃了该项目,转而开发反导系统。&br&&img src=&/591a32fc6f8b27328aef8_b.jp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591a32fc6f8b27328aef8_r.jpg&&&br&&b&打美国人脸的第三件事,就是由导弹衍生出的空天技术。&/b&&br&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之前,美国人在空天领域一直是追着苏联跑。美国人在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轨道对接领域的竞争完败。这个就不必赘述了,因为美国人的许多太空活动明显是跟苏联比试还没超过对方。&br&&img src=&/05817dcb6f4ba6266ed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5817dcb6f4ba6266edb_r.jpg&&1953年发射的苏联”人造卫星1号“(”斯普特尼克1号“)该成绩比美国早2个月)&br&&img src=&/f006b9fec49dbe9bb79547_b.jpg&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1961年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比美国早2个月&br&&img src=&/4ea4b40bdacb442aae1883adf56c4446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4ea4b40bdacb442aae1883adf56c4446_r.jpg&&美国宇航员怀特在1965年6月进行了美国第一次太空行走,然而这时已经比苏联晚了3个月&br&2、苏联:&b&严重高估了自己在新兴领域方面的优势&/b&&br&&b&先抛结论:苏联常规武装力量发展全都走歪了。&/b&&br&由于苏联大部分赶超美国的科技成果都是在赫鲁晓夫时期取得的,因而赫鲁晓夫的国防发展观对于苏联军事的影响至关重要。赫鲁晓夫的国防发展观就是“导弹万能”论。在此基础上,苏联战略火箭军发展势头迅猛,导弹技术花式发展,搞得西方头晕眼花。同时,核武器当量不断加大,核武库膨胀式发展,搞得现在毛子都消化不了。&br&由于以核武器为一切进攻手段的中心,苏联的常规武器发展走上了一条邪路。海军水面舰艇发展远远落后于潜艇发展;作为世界发展趋势的信息技术,苏联始终贯彻着防核战的思想坚持电子管研究越走越远,凡此种种,不胜枚举。&br&&img src=&/46c5ae83c5d0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46c5ae83c5d0_r.jpg&&在阿富汗的苏联BTR-70装甲车,这种装甲车由于考虑的是核战环境,所以打起常规战争来心有余而力不足。&img src=&/e9ed96f563f_b.jp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e9ed96f563f_r.jpg&&苏联第一艘航母”基辅“号。发展航母已经是勃列日涅夫时代的事情了,然而该航母被苏联人称为”航空巡洋舰“,其自身战斗力远超携带的舰载机。&img src=&/e7326b88fabaeba99aa07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e7326b88fabaeba99aa07_r.jpg&&米格-25”狐蝠“是苏联航空工业的骄傲。然而其笨重的不锈钢机身和庞杂的电子管线路多少透露出苏联工业的无奈。&br&&img src=&/ade7f537c8e91f1c7c8e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de7f537c8e91f1c7c8ed_r.jpg&&毛子在魔改苏-27的道路上越行越远,除了证明这是一笔丰厚的遗产,也显示出苏联对战斗机未来发展方向的些许误判。&br&&br&然而由于美苏无法直接进行热战,新兴领域方面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不仅搞得常规作战畸形,而且新兴领域普遍出现吃老本现象,慢慢地就落后于美国的发展了。&br&好了武器方面的东西说完了,我们再来说一下战略方面的。&br&战略方面,苏联犯过的最重大的错误,也是美国现在正在犯的错误,&b&就是误把皿煮当成了自由的对立面。&/b&&br&某985高校今年政治学研究生校内直升考试试题:&b&皿煮和自由是对立的吗?&/b&&br&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由是前者的基石,没有这个,搞啥玩意儿啊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证明,当初苏联能够吸引欧洲左派知识分子,无非就是提供了个人发展更多的自由。后来斯大林上台以后,取消了自由,搞得之后的苏联只能沿着送民主的老路继续前行。但是——&br&&b&饭都不能好好吃,送民主有啥用?!&/b&&br&&img src=&/c218d7dc37a1ef20e554b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218d7dc37a1ef20e554bf_r.jpg&&(1958年匈牙利事件,布达佩斯街头的青年正在向苏联坦克投掷石块。苏联觉得是送去了皿煮,实际上连人家基本的自由都不给。)&br&这是今天美帝正在犯的错误,民主大军纵横世界,搞乱一波又一波。&br&然而答主并不是说,不支持皿煮。过于迷信熊彼特定义的那个民主,才是不正常的。&br&如果说战略上还有啥失败,那就是苏联陷入了官僚主义的泥潭,固步自封,停止改革,割断了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防止被和谐,我下面还要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r&&img src=&/1b377c3b22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3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1b377c3b22_r.jpg&&(坚实的同志之吻,有多少黑暗在幕后涌动)&br&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证明,割裂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踏社会本应拥有的法制,违背马克思主义要求和市场规律,官僚集团贪图享乐,必然走向失败。要说战略选择上的失败,早就在斯大林上台的时候就铸成了。这启示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继续深化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br&至于说意识形态,当然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引导社会文化,弘扬正能量。&br&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br&&img src=&/17e3bf601881bfbdfd16da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17e3bf601881bfbdfd16da_r.jpg&&
谢邀。 如此excited的问题。 我先来说说武器方面的吧。 1、美国:严重低估了苏联在新兴技术方面的追赶能力。 这一点在冷战前半段表现的特别明显。美国总是以原子能科技的开路先锋和航天科技的排头兵自居,杜鲁门甚至设想过只有美国垄断核武器的国际秩序。打…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天下第一能从那里抢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战 知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