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cn期刊是什么意思期刊

长安大学学报_百度百科
长安大学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汽车工程、工程机械、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基础科学等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论文,同时刊载公路交通科技动态方面的简要评述和通讯。坚持开放办刊,竭诚欢迎校内外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赐稿。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安大学学报学报简介
刊名: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主办: 长安大学
周期: 季刊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CN: 61-1391/C
邮发代号:52-272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曾用刊名: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时间:1999
主要刊登本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发表部分校外学者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本刊坚持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注重学术性、理论性的同时,注重刊发关心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本刊的主要栏目有:政治、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办 刊 宗 旨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出版法律法规,主要反映交通运输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科研创新,兼顾文、史、哲、法等学科的发展动态,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发 展 历 程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原刊名为《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半年刊。
2001年刊名变更为《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主管单位变更为长安大学、教育部。国内统一刊号CN61-1391/C,版式改为标准大16开。2001年底召开了学报第一届编委会,确定了办刊宗旨和主要报道方向。
2005年6月学报召开了第一届二次编委会,决定以交通运输与经济、交通运输与管理为重点报道栏目。
长安大学学报主要栏目
经济学研究
管理学研究
图书与信息科学
语言学研究
长安大学学报编委会
第 一 届 编 辑 委 员 会
主任委员: 雷 达
副主任委员:杜向民 杨 琦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振华 白 华 刘吉发 李 刚 杨 琦 李广成 李民权 杜向民 宋美红 吴群琪
周国光 孟德勇 贺宏斌 郗恩崇 段联合 郭聪慧 彪晓红 曾乐元 谢军占 雷 达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安大学学报学报简介
本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双月刊,她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公路交流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 本刊以繁荣公路交通科技为己任,促进公路交通科技交流和转化。她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隧道工程、汽车工程、筑路机械、交通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基础学科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论文、同时刊载公路交通科技动态方面的简要评述和通讯。 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师生、公路交通科研人员、公路交通管理决策人员、公路交通领域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及工程设计人员。
长安大学学报主要栏目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信息与控制
地球科学[1]
长安大学学报获奖情况
交通部一等奖
陕西省一等奖
教育部二等奖
长安大学学报数据库收录
本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鉴定的中国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EI(PageOne数据库)固定刊源,国际道路科研信息(IRRD)书目文献数据库固定刊源,中国道路文献服务中心(CRDS)核心报道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多次获国家交通部和陕西省奖励。  复合影响因子:1.202综合影响因子:0.890[2]
长安大学学报发展历程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1年,其前身为《西安公路学院学报》。1995年西安公路学院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公路学院学报》随之变更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报》。2000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从2002年起变更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由国家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承和发扬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的办刊宗旨和优良传统,立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以长安大学具有雄厚实力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为主,兼顾基础学科,全面反映长安大学科研实力,促进长安大学学科建设。创刊20多年来,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交通部、陕西省奖励,被10余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二、三、四版认定为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在公路运输领域形成了权威的学术地位。[3]
长安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1、来稿均要求有中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3-8个)。
2、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及主要著作(论文)等。另外,请注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3、各类参考文献,均要求统一按标准的编写格式排列于文末,具体情况如下:
(1)中文专著、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刊P.其他文献Z)
(2)中文期刊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号).
(3)中文报纸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导]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4)外文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与中文文献的格式相比,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中多了[原作者国别]和中文译者,具体如下:[序号][原作者国别]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中文译者. 中文本的出版社所在地名:中文出版社或中文报刊名,出版年、或年卷期号或出版年月日(版次)。
(5)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编写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主要题名.[100].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电子文献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年月日/引用的日期(任选其一)(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服EB;电子载体类型及代码为:磁带MF、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笔耕期刊网[引用日期]
.58期刊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长安大学(Chang'an University)座落于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四部一省&共建,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成员高校,是最早招收留学生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试验场。 日,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原与原、原三所部属高校合并组建并更名为长安大学。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2个教学区、2个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设有21个教学院(系),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8个本科专业;有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基地。有全日制学生34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10000余人。
所属地区 中国 陕西 西安
外文名称 Chang`an University
主要院系 公路学院,汽车学院,机械学院,经管学院,地测学院,建工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 5
明德 笃学 创新
硕士点 118
创办时间 1951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工科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
知名校友 、冯正霖、常心泰等
学校代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1
博士后流动站 8个
发展定位 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招生电话 029-334099(传真)
电子邮箱 zsb@
院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
男女比例 2.56
毕业生去向
2005年,学校大力整治校园环境,先后投入近5000余万元用于校园环境建设,拆除了旧房和临时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修幽径、设拱桥、造湖亭、建广场、塑雕像,先后建成了雁塔文化广场、朱雀花园、南苑花园广场等一批绿化广场、校内花园、休读园林和富含教育意义的标志性人文景观。翻新了设施齐备、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大型体育馆,新建了8000平方米的灯光球场和180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新建了雁塔学生活动中心,建成了2个陕西省高校标准化食堂、1个陕西省高校标准化公寓。对校医院、附属中学、幼儿园等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建了五座总计建筑面积达101000平方米。长安大学在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北侧征地2100亩,规划建设渭水新校区,使学校总占地面积达到3800亩。渭水新校区一、二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学生20000人。渭水校区的设计理念先进,建设标准一流,教学、科研、生活、服务设施完备,其中,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的主教学楼、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的图文信息中心以及面积56000平方米的标准体育场。
长安大学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于日合并组建而成,其历史沿革包含了三所院校共同发展的历程。1951年,共和国成立伊始,百业待兴。一批新中国的开拓者,怀着"车行无阻,货畅其流"的理想,在兰州市郊的一片荒滩上,创办了西北交通学校,奠定了长安大学的第一块基石。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西安地质学校和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西安建筑工程学校先后成立。
1952年,西北交通学校东迁西安,更名为西安公路学校,1955年再次更名为交通部西安汽车机械学校。1958年,共和国迎来第一个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国家将北京公路学院筹备委员会的教师和设备调往西安,在交通部西安汽车机械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西安公路学院,成为亚洲第一所专门培养公路交通高级人才的高等学府,这也是学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所学校历经风雨,但师生胸怀建设祖国、扎根西部、奉献社会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艰苦奋斗,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础建设人才。同时,学校还承担了援外建设和教育任务,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批外国留学生。 日,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和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划归教育部管理,开创了学校发展和建设的新纪元。学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统揽教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积极发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对外影响日益扩大,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根据2014年10月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拥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3个、住房与城镇建设部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2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桥梁结构安全技术长安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与装备长安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西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名称所属高校公路大型结构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道路铺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长安大学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国土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长安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实验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给水排水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名称所属高校公路桥梁与隧道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环境保护水土污染与修复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名称所属高校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称所属高校综合运输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长安大学
“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能力快速增强,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土资源调查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3800余项,七年总额突破29亿元。获得国家专利370项,发表学术论文9900余篇,SCI、EI、ISTP收录论文2700余篇。2006年以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1项,其中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奖励14项。国家级科技奖项一览项目名称负责人(参加人)获奖时间获奖等级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周绪红(主持)、刘永健、周天华200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系列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马建(主持)、赵祥模200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汤中立200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折学森2007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认知与非欧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马江洪2007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胡长顺、马骉、窦明健2008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理论、多指标控制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沙爱民(主持)200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徐岳200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及运营管理关键技术谢永利2010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刘洪海20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王文科20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时变分析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周绪红20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隧道含水构造等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定量识别及其灾害防治关键技术李貅20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安地裂缝成因与减灭关键技术彭建兵(主持)、张勤、黄强兵等20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环保型路面技术体系、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沙爱民(主持)20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盐渍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高江平、杨晓华20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长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王春生20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冯忠居201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汽车制动与ABS多工况整车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发马建、赵祥模201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10月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藏书227万册,其中期刊合订本94591册;中外文现刊3170种,超星、北大方正等40.77万种电子图书。万方数据资源、中国期刊网(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IEEE 、Ei(工程索引)、 UMI(美国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数据库)、CSA剑桥科学文摘等四十一种国内外中外文数据库系统。学术期刊长安大学编辑出版《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汽车驾驶员》等8种全国性期刊,其中2种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3种Ei数据库收录期刊,4种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期刊名称主管部门主办《中国公路学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长安大学、中国公路学会《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教育部 长安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教育部长安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教育部长安大学《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教育部长安大学《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部长安大学《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交通部 长安大学《汽车驾驶员》 交通部长安大学
根据2014年11月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2个教学院(系),7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学生31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9000余人。院系设置二级学院专业科类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理工类理工类理工类交通工程理工类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理工类工程管理(公路工程管理)理工类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理工类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理工类交通运输(交通安全工程)理工类市场营销理工类热能与动力工程理工类汽车服务工程理工类物流工程理工类工程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工类机械电子工程理工类交通建设与装备理工类工业设计理工类经济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管理)理工类工商管理理工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工类国际经济与贸易理工类电子商务理工类物流管理理工类会计学文史类理工类经济统计学理工类财务管理理工类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交通信息与控制)理工类自动化理工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工类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工类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理工类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工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理工类电子信息工程理工类通信工程理工类软件工程理工类网络工程理工类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地质工程(工程地质)理工类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理工类勘查技术与工程理工类地球物理学理工类地理信息系统理工类测绘工程理工类遥感科学与技术理工类安全工程理工类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地质学理工类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理工类资源勘查工程(油气)理工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理工类土地资源管理理工类矿物加工工程理工类地理信息系统理工类旅游管理文史类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理工类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管理)理工类工程造价理工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理工类给水排水工程理工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理工类化学工程与工艺理工类生物工程理工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工类环境科学理工类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理工类建筑学院建筑学(五年制)理工类城市规划(五年制)理工类艺术设计艺术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道路工程材料)理工类理工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工类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文史类思想政治教育文史类法学文史类公共事业管理文史类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广告学文史类新闻学文史类汉语言文学文史类戏剧影视文学文史类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工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工类工程力学理工类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史类日语文史类体育部社会体育体育类(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根据2014年11月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9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教授、副教授1060余人,博士生导师150余人,硕士生导师780余人;有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位,80余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交通运输部、陕西省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两院院士姓名所属类别专职/兼职院士汤中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院士李佩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院士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院士周绪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院士杨元喜中国科学院院士兼职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姓名所属类别所属高校赵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安大学长江学者姓名所属类别所属高校路中长江学者长安大学蔡宜长长江学者长安大学
根据2014年11月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二级重点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地质工程省部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车辆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岩土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化学结构工程地质工程古生物学与地质学市政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构造地质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第四纪地质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桥梁与隧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交通新能源与节能工程地球化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质工程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构造地质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第四纪地质学地学信息系统工程机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建筑安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油气田地质与开发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资源与环境遥感水工结构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资源与深部地球物理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结构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市政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环境科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桥梁与隧道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计算结构力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交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建筑学工商管理机械工程水利工程哲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公共管理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根据2014年11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共计1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所属高校车辆工程教学团队马 建长安大学公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沙爱民长安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建朝长安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地质工程交通运输机械电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车辆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名称负责人所属高校路基路面工程沙爱民长安大学GPS原理与应用张 勤长安大学道路建筑材料申爱琴长安大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称负责人所属高校Delphi计算机高级编程技术孙朝云长安大学交通规划王元庆长安大学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环境科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对外交流截至2011年,长安大学与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俄罗斯国立罗斯托夫建筑大学等成立国际大学联合体。长安大学合作办学协议签署单位统计(2002年--2011年)时间单位合作名称中交西安筑路机械公司战略合作徐工集团战略合作陕西建工集团战略合作青海省地质矿产局战略合作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宝鸡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陕西汽车集团战略合作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战略合作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战略合作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大学科技园陕西省测绘局战略合作中国新兴保信集团总公司战略合作中国公路咨询集团公司战略合作陕西省地矿局成人教育福建省地矿局办学、科技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全面合作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面合作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意向书甘肃建工集团合作群光实业(武汉)有限公司群光奖学金台湾蓝天集团合作武警部队联合培养国防生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表格参考资料来源:)学校1956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培养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坦桑尼亚、也门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000人,有在校留学生300多人。学校还是中国最早承担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主办、承办了“2010中国--泛俄地区交通铺面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国际学术会议”“欧亚国际地理信息论坛”、“高校领导与战略高级国际研讨会”、“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几十个国际学术会议。
长安大学赋
长安大学赋主要是对长安大学的描述和赞美,长安大学赋的作者,是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文学会会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组部优秀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四川省优秀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设计说明:长安大学的校徽由城墙图案环状包围,里面由繁体字“长”和“安”上下垒砌。其中城墙代表着学校位于著名古都西安,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长安”二字一是代表“长安大学”,二是形似一把钥匙,寓示着长安大学像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
《长安大学之歌》歌 词秦岭苍苍,八水泱泱,古城之南,有我上庠。特色立校,誉播四方。志士弘毅路修远,贤才明德天地长。激流千帆竞,长大当自强。黉宇辉辉,书声朗朗,渭河之滨,有我上庠。英才荟萃,海纳三江。一生笃学砺干将,矢志创新育栋梁。雄鹰蓄势久,展翅当高翔。
校长: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董小林、白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
党政校友马尔立陕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李爱民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全国劳动模范。王磊新疆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马天嘏新疆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小民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胡健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参加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获国家海洋局通报嘉奖者。徐张建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余秋生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宁夏“十大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部级校友刘鹤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孟宪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李登武陕西省军区原副政委少将。刘光中青海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成员。苏喜春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少将。樊根深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少将。高校校友代表魏志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梁金喜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梁乃兴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秦庆华天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郭小宏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仵彦卿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导。丁汉上海交通大学第四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关宏志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颜东煌长沙理工大学桥梁与结构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郝际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钢结构研发中心主任。(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在全国排名前五。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保研率在12%左右。是很有前途的一门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长安大学的道路桥梁方面在全国的实力是很强的,而且也是国家的重点学科。公路桥梁是全亚洲第一,有国内唯一公路跑道。而且这方面毕业的学生就业也很好。
交通运输是长安大学的王牌专业,创办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是我国公路运输行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与智力支持基地。就业方面也是很不错的,好的进研究所,一般有到交通部,交通管理所,还有就是企事业单位。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就业范围很广,就业率98%以上。各种汽车生产商、电器生产商、制造业都很喜欢该专业的人才,毕业生很受欢迎。
资源勘查工程
长安大学的资源勘查工程是陕西省名牌专业。长安大学也拥有其一级学科博士点。资源勘查工程师长安大学的的第二王牌专业,就业主要就是地矿局,就业很好.
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学校的重点专业,2003年被陕西省教委评为名牌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还可以从事土木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五年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院有社会各界设立的各类奖学金达百余万元。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拥有有长大仅有的两个院士之一李佩成,学术资源丰富。毕业生可在相关事业单位从事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勘测、规划、设计、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及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就业率较高。
交通工程是长安大学主打专业之一,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及高水平教学团队,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也是非常有名的,它的所有专业都非常有前途,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就业单位主要在行业大型企业及各省市地铁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保研率在17%左右。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力比较强,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特别是在工程车辆的设计制造和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工程机械方面是长安大学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是学校几大学科群之一,就业也不错,就业率95.7%。
车辆工程专业在汽车学院也是数一数二的专业,特别是在现在汽车在中国的前景蒸蒸日上的大前提下,专业前景一片光明。主干课程为机械、电子技术、汽车理论、设计等。主要培养汽车设计与营销、汽车制造企业设计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期刊号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