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间康熙字典惜字炉楚江

湖南城步县发现保存完好的“惜字炉”
“惜字炉”近景。雷学业摄
惜字炉及对联。雷学业摄
中新网城步9月10日电 (通讯员 雷学业 记者
李俊杰)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易家田村,至今保存着一座完好并具历史、文化、教育、艺术和民族价值的清代“惜字炉”。
“惜字炉”位于该村巫水河西岸田垅边,座北朝南,塔边河水潺潺,古木参天,景色宜人。全炉三层式格局,分为底层、亭座、亭身、云盖、亭顶五部分,全炉呈六面形,基础层为正方形,四面各宽140cm;主体第一层至第三层每面宽度分别为70cm、60cm、50cm。顶层为3个宝葫芦。
该炉建筑精美,造型古朴,构造大方,雕工精湛,立意高远,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历史和教育价值。第一层正面为“惜字炉”主旨部分,即焚字炉炉口,穹形门洞上方雕饰扇形门额,门额内精雕了“惜字炉”三字。炉门两侧雕刻有对联:“斯文宜未坠,道器自常存”;右侧注明建筑年月:“建于大清道光贰拾叁年岁次癸卯太簇月榖旦日立”;左侧注明捐资建塔人和石匠姓名:“信士陈进谦、陈进诗同置,石匠罗安富兄弟造”。字体为行书。
“惜字炉”又称“惜字亭”、“敬字炉”、“敬字亭”、“孔圣亭”、“字纸亭”等等,各地称呼不一。古时候读书识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人们对写有文字的纸张充满敬畏与尊重之情,不能任意扔弃,必须用火焚化,将之送达天界。修建“惜字炉”的意义,在于劝喻人们尊重文字,尊重知识,敬惜字纸,增加福禄,以保仕途顺畅,家庭美满。
明洪武年间,陈汉彪公三兄弟自江西迁至湖南,在湖南新化、绥宁、城步各居住一处。陈汉彪沿巫水河而上,居于巫水河西岸的城步羊石田。汉彪公第十六世孙陈通福再沿巫水而上,迁居至易家田。乾隆甲午年(1774)二月,通福公之第七世孙陈进谦诞生。进谦共三兄弟,即进谟、进谦、进诗。道光年间,进谦三兄弟决定修建“惜字炉”,以尊重知识,崇拜文字,启迪苗胞心灵,提高苗族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长兄进谟居河东益家湾,他单独捐资在河东修建了一座砖木结构四层高的“惜字炉”;进谦进诗两兄弟居河西岸易家田,合资修建了全青石构造的“惜字炉”,石匠为当时宝庆名匠罗安富兄弟。
事后,易家田“惜字炉”虽受到一些冲击,但被陈定淮、陈公奇等老人舍命保护,未遭损毁,终于完整保存至今。
除此之外,在城步县城儒林镇八角亭社区,至今还保存有另一座“敬字炉”,但其高度、质地、艺术质量和完好程度远远不如易家田“惜字炉”。(完)
湖南城步县发现保存完好的“惜字炉”
惜字炉及对联。“惜字炉”位于该村巫水河西岸田垅边,座北朝南,塔边河水潺潺,古木参天,景色宜人。事后,易家田“惜字炉”虽受到一些冲击,但被陈定淮、陈公奇等老人舍命保护,未遭损毁,终于完整保存至今。
“惜字炉”近景。雷学业摄
惜字炉及对联。雷学业摄
中新网城步9月10日电 (通讯员 雷学业 记者
李俊杰)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易家田村,至今保存着一座完好并具历史、文化、教育、艺术和民族价值的清代“惜字炉”。
“惜字炉”位于该村巫水河西岸田垅边,座北朝南,塔边河水潺潺,古木参天,景色宜人。全炉三层式格局,分为底层、亭座、亭身、云盖、亭顶五部分,全炉呈六面形,基础层为正方形,四面各宽140cm;主体第一层至第三层每面宽度分别为70cm、60cm、50cm。顶层为3个宝葫芦。
该炉建筑精美,造型古朴,构造大方,雕工精湛,立意高远,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历史和教育价值。第一层正面为“惜字炉”主旨部分,即焚字炉炉口,穹形门洞上方雕饰扇形门额,门额内精雕了“惜字炉”三字。炉门两侧雕刻有对联:“斯文宜未坠,道器自常存”;右侧注明建筑年月:“建于大清道光贰拾叁年岁次癸卯太簇月榖旦日立”;左侧注明捐资建塔人和石匠姓名:“信士陈进谦、陈进诗同置,石匠罗安富兄弟造”。字体为行书。
“惜字炉”又称“惜字亭”、“敬字炉”、“敬字亭”、“孔圣亭”、“字纸亭”等等,各地称呼不一。古时候读书识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人们对写有文字的纸张充满敬畏与尊重之情,不能任意扔弃,必须用火焚化,将之送达天界。修建“惜字炉”的意义,在于劝喻人们尊重文字,尊重知识,敬惜字纸,增加福禄,以保仕途顺畅,家庭美满。
明洪武年间,陈汉彪公三兄弟自江西迁至湖南,在湖南新化、绥宁、城步各居住一处。陈汉彪沿巫水河而上,居于巫水河西岸的城步羊石田。汉彪公第十六世孙陈通福再沿巫水而上,迁居至易家田。乾隆甲午年(1774)二月,通福公之第七世孙陈进谦诞生。进谦共三兄弟,即进谟、进谦、进诗。道光年间,进谦三兄弟决定修建“惜字炉”,以尊重知识,崇拜文字,启迪苗胞心灵,提高苗族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长兄进谟居河东益家湾,他单独捐资在河东修建了一座砖木结构四层高的“惜字炉”;进谦进诗两兄弟居河西岸易家田,合资修建了全青石构造的“惜字炉”,石匠为当时宝庆名匠罗安富兄弟。
事后,易家田“惜字炉”虽受到一些冲击,但被陈定淮、陈公奇等老人舍命保护,未遭损毁,终于完整保存至今。
除此之外,在城步县城儒林镇八角亭社区,至今还保存有另一座“敬字炉”,但其高度、质地、艺术质量和完好程度远远不如易家田“惜字炉”。(完)
[责任编辑: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湖南城步县发现保存完好的“惜字炉”
  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易家田村,至今保存着一座完好并具历史、文化、教育、艺术和民族价值的清代“惜字炉”。
  “惜字炉”位于该村巫水河西岸田垅边,座北朝南,塔边河水潺潺,古木参天,景色宜人。全炉三层式格局,分为底层、亭座、亭身、云盖、亭顶五部分,全炉呈六面形,基础层为正方形,四面各宽140cm;主体第一层至第三层每面宽度分别为70cm、60cm、50cm。顶层为3个宝葫芦。
  该炉建筑精美,造型古朴,构造大方,雕工精湛,立意高远,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历史和教育价值。第一层正面为“惜字炉”主旨部分,即焚字炉炉口,穹形门洞上方雕饰扇形门额,门额内精雕了“惜字炉”三字。炉门两侧雕刻有对联:“斯文宜未坠,道器自常存”;右侧注明建筑年月:“建于大清道光贰拾叁年岁次癸卯太簇月榖旦日立”;左侧注明捐资建塔人和石匠姓名:“信士陈进谦、陈进诗同置,石匠罗安富兄弟造”。字体为行书。
  “惜字炉”又称“惜字亭”、“敬字炉”、“敬字亭”、“孔圣亭”、“字纸亭”等等,各地称呼不一。古时候读书识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人们对写有文字的纸张充满敬畏与尊重之情,不能任意扔弃,必须用火焚化,将之送达天界。修建“惜字炉”的意义,在于劝喻人们尊重文字,尊重知识,敬惜字纸,增加福禄,以保仕途顺畅,家庭美满。
  明洪武年间,陈汉彪公三兄弟自江西迁至湖南,在湖南新化、绥宁、城步各居住一处。陈汉彪沿巫水河而上,居于巫水河西岸的城步羊石田。汉彪公第十六世孙陈通福再沿巫水而上,迁居至易家田。乾隆甲午年(1774)二月,通福公之第七世孙陈进谦诞生。进谦共三兄弟,即进谟、进谦、进诗。道光年间,进谦三兄弟决定修建“惜字炉”,以尊重知识,崇拜文字,启迪苗胞心灵,提高苗族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长兄进谟居河东益家湾,他单独捐资在河东修建了一座砖木结构四层高的“惜字炉”;进谦进诗两兄弟居河西岸易家田,合资修建了全青石构造的“惜字炉”,石匠为当时宝庆名匠罗安富兄弟。
  事后,易家田“惜字炉”虽受到一些冲击,但被陈定淮、陈公奇等老人舍命保护,未遭损毁,终于完整保存至今。
  除此之外,在城步县城儒林镇八角亭社区,至今还保存有另一座“敬字炉”,但其高度、质地、艺术质量和完好程度远远不如易家田“惜字炉”。
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官方微信
中国文物网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中国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发件人问题类型问题纠正&&&&&&&&投稿咨询主&&题正&&文湖南城步县发现保存完好的“惜字炉”(图)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郝魁府
  “惜字炉”近景。 雷学业 摄
  惜字炉及对联。 雷学业 摄
  中新网城步9月10日电 (通讯员 雷学业 记者李俊杰)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易家田村,至今保存着一座完好并具历史、文化、教育、艺术和民族价值的清代“惜字炉”。
  “惜字炉”位于该村巫水河西岸田垅边,座北朝南,塔边河水潺潺,古木参天,景色宜人。全炉三层式格局,分为底层、亭座、亭身、云盖、亭顶五部分,全炉呈六面形,基础层为正方形,四面各宽140cm;主体第一层至第三层每面宽度分别为70cm、60cm、50cm。顶层为3个宝葫芦。
[责任编辑:郝魁府] 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更多公众号:hvillage旨在探寻中华民族文化之源,追踪精英文化之根;发现一方水土的民俗、风物和各类民间文化样式,展示民间艺人的绝技绝活,以及他们鲜为人知的艺术人生;遥望家乡、坚守故土……|WX号:hvillage最新文章相关推荐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湖南城步县惜字炉,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湖南城步县发现保存完好的“惜字炉”
“惜字炉”近景。雷学业摄
惜字炉及对联。雷学业摄
  中新网城步9月10日电 (通讯员 雷学业 记者 李俊杰)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村,至今保存着一座完好并具历史、文化、教育、艺术和民族价值的清代“惜字炉”。
  “惜字炉”位于该村巫水河西岸田垅边,座北朝南,塔边河水潺潺,古木参天,景色宜人。全炉三层式格局,分为底层、亭座、亭身、云盖、亭顶五部分,全炉呈六面形,基础层为正方形,四面各宽140cm;主体第一层至第三层每面宽度分别为70cm、60cm、50cm。顶层为3个宝葫芦。
  该炉建筑精美,造型古朴,构造大方,雕工精湛,立意高远,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历史和教育价值。第一层正面为“惜字炉”主旨部分,即焚字炉炉口,穹形门洞上方雕饰扇形门额,门额内精雕了“惜字炉”三字。炉门两侧雕刻有对联:“斯文宜未坠,道器自常存”;右侧注明建筑年月:“建于大清道光贰拾叁年岁次癸卯太簇月榖旦日立”;左侧注明捐资建塔人和石匠姓名:“信士陈进谦、陈进诗同置,石匠罗安富兄弟造”。字体为行书。
  “惜字炉”又称“惜字亭”、“敬字炉”、“敬字亭”、“孔圣亭”、“字纸亭”等等,各地称呼不一。古时候读书识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人们对写有文字的纸张充满敬畏与尊重之情,不能任意扔弃,必须用火焚化,将之送达天界。修建“惜字炉”的意义,在于劝喻人们尊重文字,尊重知识,敬惜字纸,增加福禄,以保仕途顺畅,家庭美满。
  明洪武年间,陈汉彪公三兄弟自江西迁至湖南,在、绥宁、城步各居住一处。陈汉彪沿巫水河而上,居于巫水河西岸的城步羊石田。汉彪公第十六世孙陈通福再沿巫水而上,迁居至。乾隆甲午年(1774)二月,通福公之第七世孙陈进谦诞生。进谦共三兄弟,即进谟、进谦、进诗。道光年间,进谦三兄弟决定修建“惜字炉”,以尊重知识,崇拜文字,启迪苗胞心灵,提高苗族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长兄进谟居河东益家湾,他单独捐资在河东修建了一座砖木结构四层高的“惜字炉”;进谦进诗两兄弟居河西岸,合资修建了全青石构造的“惜字炉”,石匠为当时宝庆名匠罗安富兄弟。
  事后,“惜字炉”虽受到一些冲击,但被陈定淮、陈公奇等老人舍命保护,未遭损毁,终于完整保存至今。
  除此之外,在城步县城儒林镇八角亭社区,至今还保存有另一座“敬字炉”,但其高度、质地、艺术质量和完好程度远远不如“惜字炉”。(完)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街谈巷议微信微信号:xinminwangshi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一场强沙尘暴继续袭扰中东地区,中东...
申城连日来空气质量优良,天空是纯净...
南京江宁有一段数百米的铁路,铁路两...
2015年上海旅游节23辆花车9月...
当地时间日,俄罗斯...
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光年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