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月与安生百度云的运用的语用学角度有哪些呢???或者是语言学方面的

语用学(pragmatics)和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语言学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吗?还是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科?以及,双语交流(bilingual conversation)是语用学的一部分吗?谢谢~!
————14/06已全面更新————先简单回答一下吧,到了电脑上再补,因为一半涉及到我自己的专业,而之前刚好科普做过类似的内容,回答一个问题一了百了。两者在内容上略有重叠,但是是两个独立的语言学分支。语用学里的一些理论内容在为社会语言学的分析服务,而社会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在影响着语用学的讨论。我不是特别明白题主所说的bilingual conversation的定义,所以按照普通的双语内容理解了。目前理论语用学以普适理论为基础,不特别讨论双语现象;语用学的某些分支讨论跨文化交流的内容。社会语言学讨论双语者的语言选择的社会影响因素;心理语言学讨论双语者的语言习得机能以及语言选择时的心理机制。————14/06已全面更新————既然说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对比,那么先把两门分支的定义都认真地梳理一下吧。Pragmatics is a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and semiotics which studies the ways in which context contributes to meaning. 语用学是研究普遍的“语言使用”的学科,发轫于语言哲学,后来逐渐往理论语言学方向靠近,不过至今还是理论语言学的边缘人。在当代语言学的范畴里,语用学和语义学相对;语义学研究语言片段独立于语境的含义,而语用学研究语言片段在语境内部的含义。简而言之,语用学讨论的是“字面之外的含义”,研究“那些我们想表达却没说出口的话,那些让我们犹豫‘你这句话到底是几个意思’的话,那些有时说出来字面上没有意义但是在仪式中有着重大意义的话,还有我们习惯用的梗、流传开的笑话”。在语用学里,“普遍的人”是研究的重点;没有“人”的因素的话,语用学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Sociolinguistics is the descriptiv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and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use on society.社会语言学更像是社会学和语言学交叉之后出现的学科;顾名思义,这是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双向影响、双向关联的一个学科。我们都知道,社会的不同群体里,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比如地区性、种族性的方言口音,年龄层、性别集合的语言倾向,双语者的语码切换等;同时,社会也会以一系列有形或者无形的规则来影响语言的使用,有形的规则比如“推广普通话”,无形的规则比如我们常见的语言禁忌等。这些都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在社会语言学里,虽然“人”的因素也至关重要,但我们所研究的并不是“普遍的人”,而是“集体的人”,是人类群体在一种语言中的共同表现。从定义里,我们就很容易地看出来,语用学是普适的,对于健全成年人来说是不分研究对象的,是无视社会群体、性别、种族、地域的(之所以这里没说年龄,是因为在实验语用学的研究里,3-7岁是一个重点,过了7岁基本上大家就都一样了);但是社会语言学是有群体性的,即使研究对象都是健全成年人,但还是需要考虑到社会群体、性别、种族、地域、年龄、生活背景的。所以,这里可以解答题主的第一个问题: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社会语言学的很多研究成果,是以社会现象、社会结构为基础的,在不同的结论基础上取其相同之处,做出归纳性质的理论。社会语言学内部可以被分为几个大型分支,比如专门针对地区性、代际性、社会阶层性的语言和方言调查的,比如研究濒危语言记录保护的,比如研究双语或者多语现象的,再比如研究国家地区语言政策的;它们的内部差异很大,有些分支之间可能很难产生交集,也有些分支之间会有牵扯和影响,但不管如何,它们都无法脱离开“语言在社会里”这一基础现象。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手段里,经常会有源自语用学的内容;比如,社会语言学现在也采用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社群间不同成员、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交流时的语言使用倾向,看看它们是不是受到了社会的影响。比如说,有研究表明女性更能容忍和别人一起说话,而男性则更喜欢去抢人家的话;一般在对话的时候,上级的语气更不客气、更喜欢打断下级的陈述——这些结论都是通过话语分析拆解出来的。而话语分析本身是语用学的一大手段(详见Levinson的《Pragmatics》第六章)。这就是我之前说的“语用学里的一些理论内容在为社会语言学的分析服务”。在目前常见的研究里,语用学的理论基本是普适的,也就是说,不管你说的是什么语言,你会几种语言,你所有的语言运用机能都是一定的,是会随着你使用的不同语言、出现的不同语境而转移的。比如说,举一个语用学最经典的例子scalar implicature:“我吃了盒子里的一些饼干” / “I ate some cookies in the box”,在很多语言里都有着同样的一种内涵义:我没把盒子里的饼干全都吃掉。这种scalar implicature是普遍存在的,至少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大家还认为它并不因为语境、文化、社会群体而发生明显的转移。所以我们经常说,“语用学的理论对于所有正常人都是适用的”。(当然,就scalar implicature来说,也有人免疫,比如我;所以我在硕士班的时候被同学开玩笑说“你不正常”……)当然,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的学者加入了语用学的研究,所以语用学内部“在语境内考虑文化因素”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感到很自豪。在Anita Fetzer的语境归类里,就已经归纳了一些社会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的研究了。实际上,在一些情况下,的确会因为社会语境的不同而导致内涵义出现明显的不同,这点在修辞里尤为明显。不能多说了再说我博士论文就没法做了(。这就是我所说的“社会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在影响着语用学的讨论”。之前说过,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在讨论范围内有着稍微的重叠,这个重叠就是“跨文化交流研究”(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刚好这段我之前科普的时候写过一点,在这里放出来好了,原文参见:当我们真正开始交流行为的时候,语言将不再是重点,而是退化成了交流中的手段之一;除了单纯的语言使用之外,交流还会在各个方面进行展开,包括非口头的“语言”内容,例如姿势、手势、动作,以及“语言背后潜藏的意思”,也就是文化背景下的内涵义。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就具有不同的内涵义,一个被艺术化夸张的例子就是日丸屋秀和的漫画《黑塔利亚》里的日本的拟人形象——一个会说出“欧美人的思考逻辑真是不可思议啊”的人,在他的用语里,“会妥善处理的”、“下次再议吧”、“容我三思”这样的话,其实都是在婉转地表达一个含义,“不要”。如果无法理解他的背景文化中的含蓄意味,那么在交流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误解和错误。在一些情况里,即使双方的背景文化并没有过分的含蓄,也会因为生活方式习惯的不同而产生分歧。在我们的语用学的课上,曾经出过这样一件事:我的导师给出一组对话,让我们谈谈对这里所表达的含义的理解,对话里面甲问“你一会儿要和我一起出去逛街吗?”乙回答说“我在洗头”。结果,英国的同学很明确地表示,乙就是随便找了个借口想敷衍一下甲,实际上不想和甲一起出门;而中国的同学则感觉乙是在拜托甲等他一会儿,洗完头之后一起出去。听完这样的说法,两方都对对方的理解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但是却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己就会这么理解。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样的差异,在实际对话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时,将会造成明显的交流偏差。在跨文化交流里,我们经常会划分不同文化之间的特征与差异,从而在语言和行为上同时注意不给对方造成困扰。目前一个很常见并且很全面的划分方式来自于荷兰社会学家吉尔特·霍夫斯特德,当他在IBM工作的时候,开发出了一套分析不同文化特征的系统,协助这个国际化的大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开展工作。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六个不同的维度,分析了人们对于权力不平等的容忍度、对于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倾向、男性或女性化的倾向、长期或短期规划的侧重程度,以及对冲动和欲求的控制程度。这一套文化分析系统最早用于商业项目的规划、国际雇员的培训,以针对不同的国家进行不同的市场投放策略,后来则广泛应用于跨文化交流里,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外国朋友打交道的时候也可以巧妙地应用;事实上,如果对这些文化特征不了解,在一起学习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更大的问题。还是要说回我本科外出交流的时候,曾经和班里的西班牙同学一组一起做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她们总是磨磨唧唧地直到最后一刻才把所有的事情做好,而且经常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搞得我当时很慌张。到后来我才了解到,这就是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我当时习惯的香港的文化非常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必须把一切工作按照时间顺序排好,而我的同学所习惯的文化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相当高,时间非常灵活,所以也难怪对“截止日期”不怎么看重。正是因为文化之间的特点不同,在一起交流工作的时候,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不是熟练掌握外语就能解决得了的:我们的英语说得都还不错,可是理念不同,照样会起冲突。跨文化交流是语用学边缘范畴里最接近题主所问的“双语交流”的分支;除此之外,在语用学里,一般就没有太多有关双语的研究了。不过,在社会语言学里,双语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对象,研究情况包括双语选择、语码转换、双言制现象、双语政策推广等,主要研究的是双语现象形成的社会原因以及相关的社会政策等。至于双语习得的问题,这就是心理语言学和SLA关心的了,和社会语言学、语用学都没什么关系。大概就这样吧,再有细的我就再更新就是了。
我来at你了!
作为研究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方向的应用语言学PHD狗一只,不请自来。赞同大部分
的回答,尤其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关系方面。不过我想补充一点,就是题主所提的bilingual conversation应该就是指的bilingual/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这个的确是SLA的重点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对这个现象也是有很重要的联系和研究的,但不仅仅是conventional sociolinguistics那样大范围的涵盖式讨论。推荐
查阅下更新的、非Labovian理论的社会语言学研究(e.g., Jan Blommaert, Patricia Garcia,Suresh Canagarajah-我导师的说。。。安利一下) 。目前post-modern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包含了一些跟Labov所提倡的很不一样的理论(e.g., translanguaging),code-switching和code-mixing现在已经被批评的不少了。而这些新的理论很有可能能够解释
为什么会被别人说不正常的原因。。。:-)
简单来说,语言学的两个分支,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中语境中的语义。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语用学第一章绪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从语用学的角度解读英语幽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从语用学的角度解读英语幽默
上传于||文档简介
&&语​言​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从语用学角度看中国影视剧中的流行用语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博弈语用学视角下的汉语歧义现象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博弈语用学视角下的汉语歧义现象分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月与安生电影百度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