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罗江半月大队有那些姓氏/陈姓分布在那个行政村 自然村村

【血脉】全国第五大姓——陈姓
作者:掌上滨江 微信公众号
【三思语】想念故陈建国老师,诸暨王家井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于绍兴师专中文专业。治学严谨,教学严格,多次独领教诲。陈,宛丘,舜后妫满所封。从阜(上半),从木,申声。——《说文》陈,姓。胡公满之后,子孙以国为氏。——《广韵·真韵》当前全国新百家姓中排行第五,5436万人,号称“半天下”。血缘祖先
舜帝,陈胡公古代名人 陈完陈胜陈平陈霸先玄奘陈友谅近代名人陈寅恪陈赓陈云陈毅陈诚重要政权陈国、南朝陈、越南陈朝,后陈朝姓氏起源 中原姓氏之一(淮阳)家族显赫 义门陈(天下第一家)富豪榜 陈光标陈丽华陈发树陈卓林割据称帝历史上第一位自称女皇帝陈硕真郡望堂号颍川郡三恪堂历史发展▉起源●妫姓改姓黄帝系列,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南)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并将女儿姬元嫁给他。公元前479年,楚国灭陈,陈国子孙以国为姓,改妫为陈。这支陈姓有2400多年历史。另一支,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姓为田。齐景公之后陈完的后裔世代为齐国重臣。公元前410年,悼子简历田姓齐国,但到公元钱221年,田姓为秦所灭,齐王建的第三子田轸在齐国灭亡后投奔楚国,厨卫楚国令尹,被封为颍川侯(今河南长葛市北)。封侯后他改回陈姓。这支陈姓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陈姓支派。。●少数民族改姓、赐姓等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地区(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在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迁徙●早早南迁,迁出一个“纯种陈”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陈姓流布到湖南、江苏、山西、山东。西晋之后,中原动乱,中原大姓纷纷渡江南迁,到陈朝时,陈姓已经进入福建的四大姓之一。南朝时颍川派陈霸先在南京建立陈朝,史称陈武帝。南朝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对陈姓在南方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唐初,高宗李治总章年间,以河南固始人为助理,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58姓经江西攻入福建。陈政祖孙四代都在漳州地区 做行政长官,后人尊奉我“开漳圣主”,并建南山寺奉祀。陈姓南徙较早,北方动乱对陈姓危害较小,外族进入陈姓的血液也少,所以陈姓基本上只有一个姓源。在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五省繁衍最盛,成为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宋仁宗主持分流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于陈氏族人过度集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压力,有碍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经朝中的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合议,宋仁宗准奏,决定采取双分流的办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列为291份,将陈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16个省125个县市,入住的田庄达290余处,致使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人口分流和远距离的动迁行动。这些陈氏徙居新址后,家家门口都挂起“义门”灯笼。▉分布宋朝陈姓人口约300万,福建就占了20.8%,成为陈姓第一大省;分布比较集中的还有江西、浙江、四川四省,占陈姓人口的57%;其次分布在河南、广东、江苏、湖南四省,又占26%。明朝陈姓人口发展到420万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省,合占全国陈姓人口的55.4%,浙江成为当时陈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在广东、安徽、山东、湖南四省合占全国陈姓人口的24.6%。当代陈姓人口自5436万,主要集中在广东、四川、福建三生,合占陈姓人口的33%,广东成为陈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五省,合占全国陈姓人口的30%。陈姓以长江为界南多北少,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和江苏、浙江两个高密度区。传统文化台儿庄的三恪堂,俗称陈家大院▉郡望堂号陈姓的郡望有颍川、汝南、广陵、下邳、东海、河南六个,主要发迹在河南长葛(古颍川郡),堂号“颍川堂”。与陈姓同为颍川郡望的还有钟、赖、邬、干、拓跋等姓。其他主要的堂号还有: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夏禹之后封于杞,商汤之后封于宋,虞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德星堂、德聚堂:源自太丘长陈实子侄,同以孝贤闻名,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岁星,岁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为堂号。▉姓氏图腾陈姓图腾的形象:两侧旌旗招展,中央山丘前是列队待发的战车,战车上有手持戈戟列队以待的三军。陈姓图腾的产生,先从陈字说起。陈字的含义之一是阵列。陈字在古代与阵字相通,故古代陈字意义之一为阵列,即旌旗之下,战车、士兵列阵于国土待战出征。史载:是黄帝发明了古代高轮车,高轮车成为黄帝部落的象征,故黄帝又称轩辕氏。而陈氏是黄帝后裔,自然与车有关;加之陈姓形成那个时代,即陈国建国初期,陈胡公是周武王乘龙快婿,陈国与周王朝关系甚密,陈国军队常被周天子派遣,去征战入侵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和周王朝内反叛的诸候国,干戈扰攘,征战不息。旌旗飘扬、鼙鼓声震、战车辚辚、战马萧萧、兵士整装持戟、车马列队待发之场面,成了陈国象征性的壮景。陈姓在这个时期形成,陈姓图腾也就此产生。▉文化遗产●陈胡公陵园世界陈氏恳联谊会副会长、世界陈氏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华昱机构副总、阿凡达旅游公司总裁陈仕燕,世界陈氏企业家联谊会副秘书长陈卫国,应淮阳县委县政府领导邀请,来淮考察三孝文化基地建设项目。图为考察期间到始祖陵园敬谒。陈胡公陵园位于淮阳县风景秀丽的龙湖岸边,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海内外8000万陈姓子孙的精神家园。这里与淮阳县城近在咫尺,但曲径通幽处,已没有了城市的喧嚣。通往陵园的甬道两旁垂柳依依,秀美的龙湖环绕着巍峨的大殿,神圣、庄严。因为陵园正在修建前殿,当天这里没有游人,却有着一份难得的宁静、自然、和谐。走过高大的石牌坊、前殿、大殿,就到了一座墓前,黑色墓碑上“陈胡公之墓”几个大字金光闪闪。“我昨天刚把坟上的干草清理干净,你看现在上面都泛绿了。”顺着陈家增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高大的陵墓上已被绿色覆盖。据史料记载,陈姓始祖陈胡公是陈国的开国始君,是舜帝的后裔,谥号胡公,生于殷纣王七年十月十五日,卒于周成王九年正月十五日,享年56岁。陈胡公筑陈城,兴百业,使陈国雄踞十二大诸侯国之列,卒后,葬于陈(今淮阳)。陈胡公去世的时候是“墓而不坟”的年代,所谓“墓而不坟”,就是只打墓坑,不筑坟丘。但是对于王侯和德高望重的文武重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考古专家根据考古发现证实了胡公的墓建在水下,而地上的拜殿已经不复存在。明朝进士王良臣在诗中写道:“巧铸铁棺藏水底,光留玉叶照人间。”据史书记载,胡公墓是用铁汁浇铸而成,又称陈胡公铁墓。现在的这座胡公墓,是新加坡著名企业家陈永和先生于1995年捐资修建,只是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墙砌成了铁墓的颜色。
此后,便常有陈姓后裔前来祭祖。祖先墓前,一杯薄酒,几炷清香,既寄托了对先祖的景仰思念,也延续了跨越时空的血脉亲情。●南山寺南山寺在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国务院于日把南山寺列为全国142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陈邕原籍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公元705~706年)进士,任太子李隆基的老师,李隆基登基(即玄宗皇帝),封为太傅。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因与奸相李林甫不合,被贬谪到福建,先居福州,后迁兴化,最后迁居漳州。他看中九龙江南畔丹霞山麓这块山水秀丽的地方,兴建府第,因为建造形式类似宫廷,且有五个大门,违犯规制,被人密告到朝廷,说“陈邕兴造皇宫,阴谋造反。”皇上派钦差前来查办。消息传来,陈太傅谎了手脚,心想大祸临头,苦无对策。在危急之时,他的女儿金娘含泪请求父亲舍宅为寺院,让她削发为尼,以保全家性命。陈太傅只得应允,即日请来法师,为金娘剃度为尼,并把她的闺房改为“修真净室”,依隋唐以来献宅田为寺院习俗,将府第改为“报劬院”。钦差大臣来到,见所建是寺院不是皇宫,据实复旨,陈太傅免予问罪。▉钱文忠解读“义门精神”【三思语】陈姓“人民公社”办“大食堂”,有(道)礼有(规)矩!
讲到陈姓,就特别要讲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曾经支撑了中国上千年的文明。什么精神呢?义门精神。唐代中期,有一个叫陈伯宣的人带领子孙迁居到了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所以这一支被称为江州陈氏。在这一支里,就出现了“义门独著,百犬同牢”这样了不起的事情。据文献记载,义门陈氏初创时只不过父子几人,到了宋朝初期,已经有740多口人。等到仁宗时期,人数已多达3700余人。这一门为什么这么了不起呢?因为他们从没有分过家。3700余个陈姓的人同灶而食,专门有管做饭的,一开饭就是300多桌。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食堂了。义门陈氏还有家规。按照辈分,长幼有序都坐好了,人都到齐了才能吃。在义门陈氏,没有你的我的、你家我家这一说。耕田,壮劳力全部出动,一起下地。甚至“百犬同槽”——几百条狗在一起吃饭,用一个槽。因为他们太符合中国传统里的仁义之说了,所以人称“义门陈氏”。义门陈氏延续了整整十九代,跨越三百多个春秋。宋太宗曾经为此赞叹:“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居五百年天下无双。”历代名人陈姓人才辈出,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的陈姓名人1218人,主要的历史名人有: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陈胜(?-前208),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陈汤,汉族,西汉山阳瑕丘人,汉帝国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保卫西汉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陈寔(104-187),东 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陈琳(?-217),汉末文学 家。字孔璋,东汉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陈宫(?-198年),字公台,东 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大将,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陈群(?-236),三 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陈寿(233-297),西 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 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著《三国志》。陈霸先,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保卫了汉文明和汉文化,让饱经战乱的南国大地脱离了水火,有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阶段开创了我国江南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动乱时期。陈霸先受到重用不久,就遇到了“侯景之乱”, 是梁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的一场反叛梁朝统治的战争。公元549年,侯景攻入了梁朝都城建康,梁朝皇帝被困饿死。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 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陈伯之,南朝梁大将。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陈硕真(620—653),女,唐代睦州雉山梓桐源田庄里(今浙江淳安县梓桐镇)人,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的起义军的女首领。自称文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尧叟(961—1017),四川南充人,字唐夫,陈省华长子。端拱二年(公元989前)已丑科状元,授光禄寺丞、直史馆,历任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朗,升广南路转运使、广南安抚使。陈尧佐(963—1044),四川南充人,字希元,陈省华次子,端拱元年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知朝邑、真源诸县。陈尧咨(970—1034),四川南充人,字嘉谟,陈省华第三子。咸平三处(公元1000年)庚子科状元,历任将作监丞、通判、团练副使、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工部郎中、永兴军节度使、安国军节度使、武信军节度使等职。陈文龙(),莆田人,莆田玉湖陈,宋代抗蒙古军队民族英雄,保卫莆田,陈文龙全家殉城,满门忠烈,其从叔陈瓒、弟陈用虎,族人陈吊眼皆忠贞不屈,为国捐躯。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东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之誉。陈瓒,莆田人,男,宋代抗蒙古军队英雄。陈亮(),南宋思想家。宋代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定,福建人 ,男,元朝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和军事将领,参加平定 福建 福州 、莆田、泉州等地的亦思法杭兵乱。陈亮,元末明初诗 人。字景明。陈明遇(?-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陈洪绶(),明末清初画家。浙江诸暨人。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陈确(),明清之际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刘宗周。陈永华(?-1680),郑成 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陈子龙(),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陈忱(约1613-?),明末清初小说家。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陈贞慧(),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陈名夏(),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陈玉 成(),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陈维崧(),清文学家。江苏宜兴人,明左都御史陈于廷之孙,陈贞慧之子。陈恭尹(),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陈潢(),清水利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陈廷敬(),清代政治家,原名陈敬,顺治帝赐子"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人。顺治年间进士,选庶吉士。陈明智,清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陈宏谋(),清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陈端生(),清文学家。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陈修园(),清医学家。陈豫钟(),清篆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陈鸿寿(),清篆刻家。陈寿祺(),清经学家。陈文述(),清诗人。陈沆(),清文学家。陈连升(?-1841),清抗英将领。湖北鹤峰人。陈奂(),清经学家。陈立(),清经学家。字卓人,陈乔枞(),清经学家。闽县(今福建闽侯)人。陈澧(),清学者。陈介祺(),清末金石学家。陈开(),清末天地会首领。陈得才(?-1864),太平天国将领。陈坤书(?-1864),清太平天国将领。陈湜(?-1896),清将领。湖南湘乡人。陈启沅(约1825-约1905),清末资本家。广东南海人。陈阿林,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即陈亚林。陈宝箴(),清维新派。陈虬(),清改良派。陈炽(),清末改良主义者。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修治:近代名医,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自幼随泉州蔡宗玉习医,对中医医理医术均有长足进步。陈化成:()是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吴淞,英勇抗英著名将领。其他陈姓名人有西汉将领陈立;南朝陈皇帝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北朝北魏大臣陈建;唐画家陈闳;明画家陈淳;清学者陈启源,诗人陈訏等。陈独秀(),安徽怀宁人。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人和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陈济棠(年),陆军一级上将,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绍宽(-),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陈少白(1869——1934)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与孙中山、尢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1895年入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为了宣传革命,他还成立了“采南歌”、“振天声”、“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遗作有《兴中会革命史要》 、 《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文献。陈铭枢(),字真如,广东合浦曲樟(今属广西)客家 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将领。从军而信佛。任民国政 府军事委员、广东省政府主 席、代理行政院院长,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系民国时代国民党上将,铁四军的元老。民革的创始人之一。陈果夫(),名祖焘,字果夫。浙江吴兴东林镇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内右派。1926年,陈果夫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陈三立()江西义宁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国学大师陈寅恪和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陈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兼任副总理。陈赓(),湖南湘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陈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副总理,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锡联99.6.10,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北省红安县人,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陈再道(1909年-1993年),湖北麻城人,上将军衔。武汉军区原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是中央军委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委员,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陈再道回忆录》。陈士榘(-995.7.22) ,湖北省荆门市人。中国共产 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现代国防工程的奠基人。陈奇涵(),号圣涯,江西省兴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陈光( - )原名陈世椿,湖 南宜章县栗源堡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代著名将领。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为修水)人。国学大师,中华民国时期就是全国著名的教授、历史学家、诗人、学者。曾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 师;解放后,陈先生曾任中山大 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著有《陈寅恪集》等。陈素真(日-日)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陕西富平,曾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当代传承三孝文化西南行忠孝传家,三千年不改颜色;耕读为本,九千万步调如一。为了推动中国陈氏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基因在全国陈氏宗亲中快速“转录表达”、落地生根,中国台湾致公党主席、世界陈氏恳亲联谊会会长、世界陈氏企业家联谊会会长、中国陈胡公文化研究总会会长陈柏光宗亲欣然作为期5日的“三孝文化”西南行。陈柏光于5月15日启程前往贵州,16日早上前往贵安新区与贵阳的陈氏宗亲恳谈,宣传“三孝文化”的理念,呼吁大家行善尽孝,号召大家团结一心,传承祖先孝道,由己及人把孝的种子更加广泛地播撒,以期结出大爱之花。下午,继续赶往贵州毕节,次日晚在毕节同陈氏宗亲深入恳谈。他与毕节结缘已久,这块神奇的土地是他第二次造访,对毕节的陈氏宗亲文化推广和宗亲平台建设,进展很快,他很欣慰。他希望毕节陈氏宗亲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忠孝传家、耕读为本的陈氏传统,让孝文化在全市宗亲中茁壮成长,给全国宗亲做出榜样。18日,陈柏光一行转道四川宜宾,前往考察“义门陈”酒业,并与西南地区的宗亲代表恳谈。他强调,孝文化的推广落实,意义深远,他愿意做“三孝文化”的践行者,随时为其背书,“义门陈”正是陈氏优秀孝文化的结晶,义门精神就是孝义精神的有力补充,希望与会宗亲能够人人为“三孝文化”背书,切实践行,奋力在西南地区推广“三孝文化”,让家庭更和睦,社会更和谐。19日,陈柏光一行离开宜宾,“三孝文化”西南行圆满结束。柏光主席的此次“三孝文化”西南行活动,意义重大,影响广泛,标志着“三孝文化”建设在西南陈氏宗亲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预示着更美好、更和谐、更向上的新时期陈氏宗亲文化正在逐步形成。杭州滨江·三思屋创业生活互动平台责任编辑:袁三思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陈姓在里面排名第五,是个很大的姓氏。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会浓墨重彩。以往,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者,族谱上也只录其姓名而已。你们对陈姓有多少的了解呢?下面由网为您提供精心整理的陈姓起源,陈姓的来源。
陈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五大姓氏,在广东、福建、台湾地区最有影响。在当代陈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总人口的4.63%,陈姓总人口大约在5800万。
  陈的名义和图腾
  陈,本义陈列,为国名专用,即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为西周初封舜后妫满之地。陈,由阜和东组成。东为日在木中,观察太阳活动的神木称扶木或扶桑,阜为土山,扶木所在的地方称为陈,是古代帝王诸侯观察天文的地方。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是先祖观察天文之中心。所以,专执观察天文神职的氏族又被封干宛丘之地则成为陈氏族,进而形成氏族的族徽和国名,最终产生了姓氏。
  陈姓的来源与演变
  相传黄帝与西陵氏之女生有三子:昌意、玄嚣、龙苗。昌意之孙为高阳氏颛顼,接黄帝之位;玄嚣之孙为高辛氏帝喾,继颛顼为帝;龙苗之后南移为南蛮之祖。帝喾娶陈锋氏之女,生子放勋。放勋继位后称尧。舜的部落居于山西永济蒲州镇南的妫水旁,舜氏族以河水之名姓妫。公元前2070年,禹继舜而建立了夏朝。夏王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古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称有虞氏,后称虞国。现虞城西有商均墓村,是商均的墓地。而居于妫水旁虞乡的舜的后裔虞遂,被夏王远封于遂,故地在今山东宁阳西北。商朝时,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陈,古城在今河南淮阳东南。陈所处之地为帝尧的母亲氏族陈锋氏部落的故地,冈而称为陈.妫姓陈国诞生于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以取代亲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陈国。陈国在西周时期是十二诸侯之一,国势和地位仅次于&五霸&,东周之后国势急剧衰落,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楚惠王最终灭了陈国。陈国子孙遂以国为氏,河南淮阳是陈姓的发源地,至今淮阳仍冠有&老陈户&的别称。陈姓得姓由商朝的陈国算起,至少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以后,陈完后裔世代为齐相重臣。公元前410年,裔孙悼子建立田齐,公元前378年姜姓齐国灭亡。公元前221军秦始皇灭田姓齐国,统一中国。齐王田建的第三子田轸,在齐国亡国之前投奔了楚国,出任楚相令尹,封为颖川侯,封地在今河南长葛市北,并恢复陈姓,陈轸是颍川陈姓的始祖。这支陈姓成为当代陈姓中最重要、最大的支派。颖川派后裔东汉名臣陈宸的故居在河南长葛东古桥乡陈故村。2000年来没改过村名。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二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加入陈姓大族的最重要的成分是:西汉初期的匈奴,南北朝的鲜卑族的改汉姓,明初的蒙古族的加入,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中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陈姓。华北地区的陈姓含有匈奴族、鲜卑族的基因,东北地区的陈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陈姓的来源之迁徒分布
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陈姓的足迹已踏上了湖南、江苏、山西、山东。
  西晋末年,中原动荡,居民纷纷南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已经是陈姓主要的迁回迁移的地区。同时,中原地区大姓林、黄、陈、郑率先进入了福建,到南朝时,陈姓已经成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主要是颍川派陈宸的后裔。陈宸十世孙陈霸先,到南京建立陈朝,史称陈武帝,南朝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长江与珠江之间,为陈姓在东南地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朝初,以河南固始人为主力,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攻入福建,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后人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后裔成为闽、粤、台地区和南阳诸岛陈姓的主要派系。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大批中原陈姓再一次移民福建,从此,陈姓成了东南地区的第一大姓。
  宋朝时期,陈姓大约有30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9%,为宋朝第六大姓。陈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20.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浙江、四川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河南、广东、江苏、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6%。全国形成了以闽粤赣湘、苏浙、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陈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陈姓大约有4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5%,为明朝第四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陈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纯增长率高达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55.4%,其次分布于广东、安徽、山东、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4.6%。浙江为陈姓第一大省约占陈姓总人口的20%。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皖鲁、赣闽粤湘两大块陈姓人口聚集地区,陈姓聚集重心开始裂解,向东、向南分离。
自陈国内乱后,陈氏有几次外迁,分别为陈留、阳武户牍乡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
  1、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政卒后,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局势后,设置了漳州郡。因之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
  2、颖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为陈氏入台始祖。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
  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例如,陈臣留率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家。
先秦至晋代迁徙
陈国灭亡后,陈闵公的宗子剑,为避亡国之祸,改名为衍,称陈衍,逃到阳武户牖(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娶谈氏为妻,生二子,宗子叫陈琏,次子叫陈鸡,都在齐国做官,其后裔有西汉名相陈平;陈闵公的二儿子全温,逃难逃到晋国(在今山西境),其后裔陈孟琏,任固始(今属河南)侯相,因之移家于固始,其六世孙陈引奇为信都别驾,有德政,无子,于是以东汉时颍川陈宴为嗣,陈宴裔孙陈老皋遂遣其第五子陈达信于南朝宋时迁往寿州固始县,以继续固始陈氏基业。
在陈姓的早期迁徙中,还有一支是因避难而移居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到了秦朝末年,出了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作为屯长,衔命领着被征发的人去屯戍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路上碰到大雨,不能够定期到达,依照执法,失期者当斩首。陈胜和吴广被迫铤而走险,袭杀押送戍卒的校尉,率900名戍卒揭竿起义,天下群起响应,声势迅速壮大。进入陈县吟河南淮阳)时被下属推举为王,国号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他派兵四处攻城克池,占领了很多地方。后来秦军反攻,进逼张楚国都陈县,陈胜被迫率兵退却,行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时,被车夫庄贾杀死。他的骸骨葬于今河南省永都市北芒砀山西南麓。刘邦建立汉朝后,曾拨30户为陈胜守墓,每年祭奠。陈胜墓历经各代修葺,至今仍巍然屹立,四周松柏苍翠,墓前有郭沫若所题&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的墓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守卫单位。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频仍,各界人士纷纷渡江南逃,移居江南各省,有一批人迁至今福建省,其中即有陈氏。陈氏与林、黄、郑、詹、丘、何、胡姓人是中原移民最早进入福建者,此即《闽书》中所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隋唐五代迁徙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闽南少数民族产生动乱,攻城克池,斩将搴旗,把地方政权冲得七零八落,紧急文书雪片般飞向朝廷。高宗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兵3000多人前往讨伐,陈政招架不住,只得据城苦守。高宗见不能够取胜,加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固始58姓军校前去支援。不料陈敏、陈敷不适应瘴疠之乡的恶劣天气,先后染疾死去。一时军中无主,乱作一团,陈敏之母魏氏(据说是唐太宗宰相魏征之妹)适在军中,便挺身而出,统率军队,驻扎在福建云霄县。陈政于仪凤二年(677年)死于军中,由他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
其时元光正是z0岁的青年,他博览群书,通晓文韬武略,指挥军事,得心应手。经过9年苦战,终于平息战乱。为了开发闽南这片沃土,他奏请朝廷设立漳州郡,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元光不惮辛劳,亲身经营擘(b6)画,选贤任能,开垦荒田,招徕流亡,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设置学校,使南地面上无狼烟兵戈之扰,黎民立足立命,被人称为乐土,陈元光后来就长眠在这里。他祖孙四代一直担当漳州地区的行政主座,历时一个世纪之久,使这块荒凉偏僻之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陈元光的后裔也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本地的一支望族,分家在饶平、澄海等地,本地人称元光为&北庙&始祖,并尊称为开漳圣王,这个称呼是名副实在的。
陈元光的子孙称&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本地黎民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崇拜之情,很多地方建有陈圣王庙,福建有一百多座,台湾有53座,南洋诸岛也有20多座。闽南的几座&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其规模之大,香火之盛,不亚于内地一些大型的佛、玄门寺观。
唐朝中期,颍川陈宴后裔陈忠之子陈邕,为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玄宗时率家由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的裔孙陈洪进,福建仙游人,在闽主王廷政手下任统军使,以才勇闻,屡立战功。延政死后,陈洪进降南唐,并把延政之子绍镃送去做见面礼。南唐后主李煜大为兴奋,封陈洪进为泉南等州观察使。不久,南唐被北宋攻灭,陈洪进自知无力与宋朝抗衡,于是去朝见宋太宗,主动献出漳、泉二州,封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留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陈洪进的两个儿子文福、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和漳州刺史,子孙兴旺,后在闽南成长成为望族,以先祖陈邕官太子傅之故而称&太傅派&陈氏,并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隋朝大业二年(616年),一个叫陈迈的人领兵镇守莆田,后来归唐,出任开莆县令,此为陈姓入莆田之始。陈迈任县令期间多有惠政,因爱这里林壑优美,致仕后便卜居于此。他逝世后本地黎民曾立庙祭奠。他的后裔号称&十八陈&,已成为莆田著姓。陈氏族人在今县政府东侧建有祠堂,命名为&崇功祠&,其主体建筑尚存,留存有明、清建筑品格。
五代时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王潮,在王绪下属为军正,随军至漳州,后任福建观察使等职,死后由其弟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追随王氏弟兄入闽的有2了姓军校,第一即是陈姓。据刘球《陈公振行状》云:&陈之先,光州固始人,唐末之乱,有讳檄者,从王审知入闽。&
陈姓分之的迁徙
长沙陈姓:有的说是陈朝陈宣帝陈顼之子宜都王陈叔明之后。叔明因陈朝灭亡,迁居江州。他的九世孙陈旺又迁到义门地。陈旺的七世孙为陈崇、陈端。唐僖宗时,陈端与蒋良杰起兵招讨平寇有功,加封威烈将军,敕镇潭州(长沙市)。同光二年(924年),陈端年老辞官,卜居于长沙务阳乡(即清泰都)的大墉塘。江州义门分支时,陈真个后裔也迁到长沙大塘、金铿梅薮、敛田沧浪、税河力头、花灰浮潭、桑田庙、田师村;继而分迁到大埠田、檀山、青山、萤火桥、菖蒲塘、官桥西北市、本府烟雾巷、碧湘街;再迁水渡河,黄泥冲、洲湖、韶塘;又迁往赤条河、平塘、清塘湾等地。到了陈真个八世孙陈团这一代,生有11个儿子,分房时,大抵徒居长沙、平江、浏阳、湘阴等县,而长沙仍居首位。
也有人凭据其他长沙的陈氏支谱说,长沙的陈姓并非都来自陈端一脉,有来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的,有来自浙江仁和县(杭州市)的,有来自浙江会稽(绍兴市)的&&&但这都出自陈姓的支派,万支归宗,仍然要追溯到陈姓家族史的源头上去。
邵阳县陈姓:其始迁祖于唐庄宗同光二年平蛮,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至新化鹅塘村,再迁至邵阳县横阳山。子孙后代漫衍于邵阳县临津门、隆回、湘乡、武冈、溆浦等地,元至正时,其后裔陈叔甫又迁邵阳老鸭田。已传53代,人口达70多万人。
岳阳县陈姓:陈岳,宋天圣时,由德安迁岳州剪刀池(今岳阳市一中后),传32代,9万余人。其派行如下: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
续派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桑植陈姓:北宋时,始祖是陈之佑,从江西吉水县迁至桑植县陈家坪,子孙漫衍于慈利、大庸、龙山、永顺和贵州,共25代,5万余人。
安仁陈姓:宋景德年间,师祖是陈延宾,由福建迁安仁县青路、军山、凤城、熊峰一带,已传35代,达7万余人。于宋德佑二年,陈绍隆由茶陵县墨庄迁安仁县新梅,其后裔漫衍于右溪、松山、太平、莲湖、龙乐、熊峰一带,共有3万余人。
宁乡陈姓:陈昌建于后唐庄宗时,由江西吉安迁宁乡黄泥田,子孙漫衍于石泉西沙河与中池河,以及油坊沟、叶家坪、团山铺、葛藤坝等地。
石门陈姓:明代始祖陈祥,于征蛮受封为忠隘世袭百户。
至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年)始设台湾省。但早在明末清初,福建就开始大批向台湾移民了。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窃居台湾后,曾招募闽南沿海移民去台湾垦殖;明末郑芝龙设寨于台湾北港,曾多次招募漳、泉、兴化沿海居民渡海去台湾垦荒;崇祯元年(1628年)统治台湾的郑芝龙归顺明朝,在福建布政使熊文灿的支持下,招募沿海几万灾民,每人&给银三两,每三人给牛一头&,用船载运去台垦殖;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延平郡王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所带士兵连同眷属共三万多人都留在台湾开荒种植,这些士兵多是闽南、闽中人。与此同时,他还到漳、泉、兴化等地招募青壮年到台湾垦荒。这个时期漳州、泉州、兴化等地赴台者达15万人之多;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成功之孙郑克(王 爽)归顺清朝后,漳、泉、兴化沿海赴台又有几十万人之多;清朝康熙中叶,清政府放宽海禁,广东移民也大批迁往台湾。
闽粤地狭人众,谋生不易,只好向台湾成长(南安《蓝园陈氏族谱》);或因兵燹或民变而移居台湾(《龙浔鹏都陈氏族谱》);光绪末年德化陈拱反抗盐税失败遭牵连者(《丁溪陈氏族谱》)。
陈姓居民在横渡台湾海峡时,或死于海上,或死于瘟疫,或死于械斗者甚多。由于清朝政府禁止移民携眷赴台,陈姓移民只能把妻小留在家乡,待赚到钱后,衣锦还乡,与妻小共享晚年。未婚者赚到钱后,即返乡结婚,再把妻留在家乡,又只身赴台。这些移民们往往事与愿违,事业有成、衣锦荣归者寥寥无几。一些移民在艰难窘迫的只身生活中,逐渐淡忘了故里,而与本地土著女子结婚生子。
台北市宁夏路有一座&德星堂&,是全台陈氏宗祠,大殿内有一副对子:&箕裘全子,袍笏文孙,颍川郡凤毛世胄;南国旌旄,东宫衣钵,李唐时虎拜龙庭。&说明了台湾陈氏与大陆陈氏一脉相承的关系。其中的&箕裘&,出自胁l记》,比喻继续祖先事业;&袍笏文孙&,指陈宴裔孙、尚书令陈宠、陈国公陈弼等,他们都是官至极品,袍笏上朝;&南国&,指陈霸先在江南建立的陈朝;&东宫衣钵&,指陈后主陈叔宝的后裔;&虎拜龙庭&,指陈元光为上将军。
迁入琉球群岛
处于日本的西南部,在九州岛与台湾岛之间,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人口110多万(1970年)。
琉球群岛于我国明代初年,曾建立中山国,归附于明朝,成为一个藩属国。明太祖为了便于琉球的朝贡和相互的贸易往来,便赐给这个小国很多艘大海船,并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水手。&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这些姓氏即:梁、郑、金、蔡、毛、陈、林、曾、高、吴、李、阮、沈、魏、田、王、马、钱、翁、穆、韩、宗、昆、尹、查、伍、向、武、吉、英、陶等。
自明洪武、永乐年间所&赐闽人三十六姓,知书者授医生,以为贡谢司,习海事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明神宗实录》卷四百三十八)这三十六姓多为福建河口人,子孙优秀者念书南雍(太学),结业后即为通事,然后升为长史医生。何乔远也说琉球国&医生官、长史官、通事官。司贡者也,文臣也,以通中国书及闽三十六姓之后为之。&(《名山藏》卷一百三)
明代,出使中国、暹罗(泰国)、满刺甲(今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使者、通事的陈氏有:陈康、陈泰、陈耀、陈义、陈武、陈赋、陈继荣、陈继成、陈继章、陈继茂、陈贵、陈富、陈华、陈荣、陈浩、陈文鉴、陈爵、陈宜、陈诏、陈营等。他们在琉球国定居多年,并世代担当琉球国的大使、通事、医生、长史、火长等要职。所以《久米村系家谱&陈氏家谱》载:&陈氏之称闽人也,盖永乐年间迁中山国三十六姓唐荣,以备出使之先。
明代时,琉球是中国的领土属地,但是连续被日本人所窥视。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集兵于九州岛,计划先占朝鲜,作为跳板,由辽东入关,再将天皇首都迁到北京,坐镇中原,&以辖万国&。其时同安(今福建同安县)人陈申,正经商于琉球,闻讯后担心祖国受到侵害,即与琉球长史郑迥商议,委琉球遣往朝廷进贡请封的使节将情况禀告,不久他回到故里,再次将所获情况向巡抚赵参鲁申报。赵将情况转告兵部,由兵部移咨朝鲜王,为明政府联合朝鲜抗日本侵略争取了主动权。越南古称安南,与中国事比邻之国,两国在历史上虽然也兵戎相见过,但化兵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的岁月究竟更多,经济、文化的交流,为陈姓进入安南提供了契机
早在后梁时,就有一个叫陈文戒的人任交趾(即安南)德州刺史,这是陈姓进入安南之始。到了宋代,福建陈氏有很多人到越南并担当官职,慢慢成为大族。据史籍记载,在安南阮高宗、李惠宗时,达官显宦中陈姓甚多。虽然,最使陈姓人引为荣耀的,是当了安南至高无上的国王。据南宋人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当安南国王的人叫陈日照(又名陈照、陈京),是福建长乐人。他本名叫谢升卿,祖籍为浙江会稽郡山阴县谢姓,后南迁至福建长乐县,他因事改姓名。他容貌俊逸潇洒,才华非凡,但性格却不顾外表。由于杀人犯了王法而改姓名为陈京,逃到安南国。成了太尉陈承的义子,后在会试中荣登榜首,获得国王召见。在安南李氏王朝国王李惠宗召见陈京时,国王的女儿昭圣公主透过窗隙看到了他,心生恋慕之情,于是他便成了驸马。过了若干年,陈京之妻昭圣公主成为李朝女皇,称李昭皇。南守宝庆元年(1225年),陈京改名陈日照(亦称陈照),取代安南李氏王朝,建立了大越陈朝。大越陈朝是南宋的藩属国,传八世13王,历时175年,至1400年时,国位被大臣黎季犁所篡,改为胡朝,国号大虞。1407年,陈艺宗次子陈顾自立为简定帝,今后,大臣陈姓名门望族举要邓容复立陈顾之侄陈季扩为帝,史称重光帝。这个后陈朝,仅传二世七年,便于1413年被明成祖朱棣所灭。
移居东南亚从清代开始,有闽、粤、台等地的陈氏渡海远徙南洋诸国,并且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向海外迁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则是由于家乡地瘠民贫,生活难,生存空间窘迫,而东南亚(即南洋群岛)诸国则相对开放、发达,有较好的成长空间。于是,很多人便远赴海外进行开拓性的劳动,寻求生存和成长之路。
福建永春县岵田《陈氏族谱》说:&嘉靖间,闽之田里失丈&,&公虑及人无生活之所,窃恐坐食山崩,于是过洋谋生&;安南县丰山《陈氏族谱》说:&族之子姓发达后,陋于疆界,土地褊小,庐舍纵横,田园益蹙,食寡生多,故士农工商,维持生活颇费犹豫,于是驱驰外洋。&早期放洋,主要的运载东西为木船。小小木船,漂泊于海洋上,大风骤至,浪涌如山,稍不留意,便会船翻人亡。因此,早期放洋的陈氏子孙,有不少人死于海难。安南县《武荣诗山霞宅陈氏族谱》有这样的记载:&时贵公,生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年),往番失船&,&遂掌公,生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卒乾隆三年戊午(1738年)六月二十八日午时,在番失船。&&番&,旧称外国的或外族的,这里指南洋诸岛;&失船&即翻船产生倒霉的事故。晋江县安海《陈氏族谱》也有类似记载:&陈毓践,生崇祯癸酉(1633年),康熙甲戌(1694年),因吧回船沉于七洲(南沙群岛海域)。
放洋的陈氏子孙,历尽艰辛,到达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或经商,或务农,多数要披荆棘,斩蒿莱,进行一番开创性的劳动。永春县岵山的陈臣留,于清乾隆丁丑年(1753年)游贾(经商)马六甲,后又牵引其亲戚朋友百余人,迁移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德化丁溪《陈氏族谱》记载族人在马来西亚从事经营及农业的事迹时说:&侨居之地,为英属(山 合)株吧辖、文律等处,经披荆斩棘之余,聚族而居,遂成乡村,迄今人口已达二百数十人,拓土已至数百万亩,财产有数十万,且有至百余万者。&
放洋的陈姓人,绝大多数都是男青年,他们在海外各地从事着种种百般的职业,辛勤劳动,积极奉献,和本地人民和睦友好:相处,很多人还娶本地的女子为妻,在本地安家落户,生息繁衍。陈姓历史名人历史名人
陈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念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
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
陈祎:唐僧的俗名陈祎,他是释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释教唯识宗的首创人,由于他的业绩,使释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撰有《大唐西域记》。
陈抟:宋初羽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
陈天华: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警钟&。
陈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酿成士族垄断政权的东西。陈姓字辈
福建安溪县美法村陈氏家族的字辈诗是:
&文章华国,诗礼传章&。
湖南岳阳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
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
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
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
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陈姓起源之郡望堂号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二、郡望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西汉置国。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武当郡:北魏置郡。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渤海郡:此支陈氏,宋太尉高琼之后。明洪武初,高谅入赘海宁城东陈明谊家为婿,其子荣遂承外家之姓为陈氏,而以父之高氏郡望为郡望,故称渤海陈氏,以别于外家原宗之颖川陈氏。
陈姓家乘谱牒陈姓家谱先容
陈姓族谱品级观念森严。对付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简略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有其他先容。
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接纳藐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经营有方,族谱上也是只录其姓名,不提成绩,更无赞誉之辞。同是死亡,因身份差别,称呼也就差别,有官者称&卒&,其他人不能够享受这一殊荣,只能称&死&或&不禄&。
重男轻女为陈姓族谱乃至所有族谱的配合点,男子的结嫡妻子叫&元配&,继娶者如系未婚女子称&继配&,所娶如系再醮之妇,则称&继娶&,不能够有一点混淆。夫亡不嫁者予以旌表,再嫁者受歧视。
&谱以传信,犹史也&(宣统元年己酉二修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族谱,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的修撰往往被视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由于它将记载这个家族的渊源、繁衍、荣衰升沉。一般来说,三十年左右即要修谱一次,从开始到结束,整个家族都洋溢着一派庄重与喜悦之情,祭奠局面的隆重,各房各支无论贵贱的慷慨捐资,建立种种机构的热闹繁忙,都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对付有关自己在内的生命史的高度关注,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寻根&意识的强化。
每修一次谱,都有一种缅怀列祖列宗的深刻内涵,对家族生命史作一种全面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举凡子孙的繁盛,显赫人物的表扬,家族成员的生与死的记录,都无不进入这部史册,这虽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同时,修谱还有一种纯洁同族族血缘的重要作用,确立嫡传,清录支派,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在伦常教化上,则严格地体现为明老小,定尊卑,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原则,使代代子孙恪守不悖。
这种修谱的神圣性,还体现在对&真实&的刻意追求。修谱机构&&谱局建立以后,即向各房发出版面通知,要求限日上交本房世系和今系的具体底稿,就连死去的人的坟茔位置也务必正确标明,&凡葬所注明左右东西者,俱以爬山坐势论&(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谱局的底稿写出后,通知各房房长来亲身校对,以免出现漏误。
在族谱正式印刊后,所有的老谱一律缴收,除存二册归公外,其余尽皆焚毁,防备有不肖子孙私售与人,贻为后患。各房发新谱一册,由房长妥善收藏。不得让外族人观看,不得在空缺处私自填写,并规定三年一核对,在祀祖的日子里,各房携谱人祠,看是否有损坏和损失,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湖南长沙《颍川陈氏续修支谱》中指出,上次修谱为光绪乙亥年(1875年),这次续修是宣统二年(1910年),时隔30余年。修谱经费是众人凑集的,挑选可靠之人专门经营。凡来修谱管事者,远道的可住一宿,近处的只管一顿饭,任何人不得借机耗费众人经费。凡要求入谱的陈氏子孙,各房须写明入谱人生卒娶葬时间,纂修者凭来稿注载,不妄加添改,倘出现失误,由送交底稿者认真。修谱用度,不分贫富,按丁摊收,经手人不得贪污中饱私囊。
长沙陈氏自明太祖朱元璋时迁入,到修谱时已达五百余年。谱中人物须以帝王甲子核对祖先年龄,虽从六世祖开始分支,但支谱须上溯始祖,以找出渊源所自。族谱强调陈氏子孙在外遵守国纪王法,在内要知孝悌。修谱时照例是长房在前,其余按顺序排列,以考始终而序昭穆。
找名人为族谱写序,是修谱者的多见做法,目的是为了进取该姓氏的着名度。族谱序的文字要求尽量优美,叙述内容绝对真实。序文可长可短,主要概述该姓的历史渊源和繁衍生息。的经过,一般在言简意赅的同时,还要对该姓做出适当赞扬,以使其后人感触荣耀。如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曾为陈姓族谱做过序,其中云:&陈氏先出妫姓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于陈,使奉虞帝祀。&短短几句话便说明了陈姓的渊源所自。在叙述陈姓历史名人时又说:&千流万派,总归一源,叶茂枝繁,不离一本。其名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宴(即东汉陈宴),其子元芳、季芳,世称&二雄&,百里挑一,岂虚语哉1元芳子群,美才懿行,历仕魏帝,清节驰声。传霸先梁祚下移,生灵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这一段话把陈宴及其子元芳、季芳、孙子陈群、南朝陈国的建立者陈霸先,一一作了赞扬。这些赞扬都接近真实而不离谱,既使陈姓后裔看了受到鼓动,又使外姓人看了觉得可信。
明代人称阳明先生的理学家王守仁,在为陈氏族谱写的序中说,陈姓子孙&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宽裕贵,有贫有贱,有智有愚,有贤有不肖,自祖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
陈姓的家谱
陈姓族谱,也就是陈姓大家族里的子孙人等的资料汇总,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士的仕履生涯的简括提要,同时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生的翔实可靠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一手史料。诚然,如同国人各大家族一样,陈姓大家族固然也是讲求等级观念的,这无可讳言。所以,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会浓墨重彩。以往,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者,族谱上也只录其姓名而已。
陈(Ch&n)姓出自舜帝姚姓,舜帝,生于姚地,所以姓姚,后来舜帝部分子孙改为妫姓,为
陈姓名人,陈氏,家族网
陈姓名人,陈氏,家族网
虞舜之后裔。《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这就是沩汭的名称来历,所以妫姚二姓为同宗,曾经互用。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谥号称为胡公。他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名义上第五位,人口约七千万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5%。
起源主要有五:
①舜帝后裔,以国为姓,使用陈姓始祖:胡公满。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虞舜后人妫满于陈,封为陈侯,称胡公满,其后子孙以国为姓。
②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一支主系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为氏姓陈。据史料载:
陈姓始祖,陈氏祖先,陈姓
陈姓始祖,陈氏祖先,陈姓
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其二居阳武或颍川者,出自陈潜公之长子陈衍。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陈湣公次子温之后陈琏。
③少数民族陈姓。如北魏鲜卑族陈氏,乃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改;女真族陈氏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哈尼、侗、土家、布依、瑶、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高山、畲等民族均有陈姓。
④他姓改姓冒姓。如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陈氏之家,改为陈姓;西晋末年陈元达,原姓高,占因卜者说他生辰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隋朝时杨坚有一心腹干事陈茂,本是河东猗姓人,冒姓陈氏;隋将领陈永贵,原是陇右地区胡人,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姓氏;明初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对降明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名陈澄;刘矫后裔有改陈姓的,史称广陵陈氏。
⑤陈姓疍民与堕民。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
陈姓起源之
陈冠锟 & &陈冠鲲 & &陈子菡 & &陈汉珠 & &陈汉辉 & &陈汉兰 & &陈思扬 & &陈宛如 & &
陈建平 & &陈映平 & &陈希聿 & &陈希昱 & &陈伊山 & &陈亚军 & &陈子阳 & &陈方亮
陈建新 & &陈彦奎 & &陈政光 & &陈文晓 & &陈思渝 & &陈思远 & &陈国政 & &陈思妤
陈子全 & &陈思愉 & &陈红彩 & &陈华清 & &陈政良 & &陈炳寰 & &陈炳勋 & &陈建勋
陈星陪 & &陈海丞 & &陈昱廷 & &陈梓菁 & &陈秋函 & &陈帛岩 & &陈芳亮 & &陈廷鸿
陈俊锡 & &陈锡俊 & &陈万典 & &陈锡城 & &陈芳琅 & &陈芳良 & &陈亦孝 & &陈奕民&
陈志昆 & &陈威仲 & &陈德庚 & &陈锡广 & &陈蓓斯 & &陈蓓思 & &陈咣铧 & &陈松伶
陈艾兰 & &陈桄铧 & &陈寰默 & &陈光铧 & &陈鲁鹏 & &陈光华 & &陈建伟 & &陈叶媚
陈创华 & &陈若若 & &陈俊钻 & &陈梓民 & &陈铎日 & &陈志康 & &陈星俞 & &陈思谕
陈俊刚 & &陈俊镇 & &陈嘉钰 & &陈可仪 & &陈业媚 & &陈妃宸 & &陈志品 & &陈和玫&
陈文希 & &陈培果 & &陈培礼 & &陈星畅 & &陈思珊 & &陈婉柔 & &陈昱行 & &陈丽方
陈祝赢 & &陈昱劭 & &陈梓铜 & &陈文雅 & &陈果果 & &陈凯雯 & &陈塔婉 & &陈若萱
陈思言 & &陈紫灵 & &陈雄亚 & &陈亦灵 & &陈知言 & &陈星竹 & &陈柔晴 & &陈保安
陈姓起源之
陈紫媛 & &陈彩媛 & &陈雅丽 & &陈宵媛 & &陈素媛 & &陈姝媛 & &陈锦媛 & &陈梦萍
陈梦媛 & &陈雯媛 & &陈文媛 & &陈师媛 & &陈杭萍 & &陈雪莉 & &陈菊颖 & &陈娜芮
陈幼芬 & &陈煜颖 & &陈荣花 & &陈星妍 & &陈祖文 & &陈珂妍 & &陈汉萍 & &陈灵燕
陈赛婵 & &陈姝蓉 & &陈淑琴 & &陈育红 & &陈若萍 & &陈怡曲 & &陈妍曲 & &陈炫梅
陈王莹 & &陈兆颖 & &陈欣瑶 & &陈玲岳 & &陈雨嫣 & &陈思霞 & &陈莹洛 & &陈春颖
陈少芬 & &陈悦心 & &陈茜茹 & &陈隽怡 & &陈雨秀 & &陈素英 & &陈杨婧 & &陈叶玲
陈敏娜 & &陈叶琳 & &陈陶红 & &陈志颖 & &陈佳媛 & &陈李萍 & &陈含秀 & &陈沛秀
陈佩秀 & &陈沁秀 & &陈缘芬 & &陈心秀 & &陈倩彤 & &陈伟娟 & &陈飞丽 & &陈移芳
陈杰茹 & &陈巧梅 & &陈芙蓉 & &陈琴美 & &陈红芬 & &陈锐娥 & &陈恩红 & &陈国艳
陈颢悦 & &陈玲冰 & &陈凤萍 & &陈惠莹 & &陈慧莹 & &陈茹冰 & &陈卫霞 & &陈蕾玉
陈羽莹 & &陈诗琳 & &陈蕴妹 & &陈庆梅 & &陈湘文 & &陈燕羽 & &陈素萍 & &陈杨悦
陈圳悦 & &陈琼玉 & &陈怡蓓 & &陈雯燕 & &陈燕冰 & &陈郅瑶 & &陈昌萍 & &陈知瑶
陈胤蓉 & &陈至瑶 & &陈彤芬 & &陈依洁 & &陈末燕 & &陈霄燕 & &陈月悦 & &陈亚玲
陈彦洁 & &陈弈文 & &陈悦瑶 & &陈酝瑶 & &陈莞瑶 & &陈琬瑶 & &陈宛瑶 & &陈敬瑶
您还可以使用:强大的
浪漫的 好听的 精准的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起名网:)
将陈姓起源,陈氏的来源与大家分享:
文章陈姓起源,陈氏的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起名网热门服务
起名文章推荐
百家姓排行中,最早的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排名,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个...
2013年姓李的名字大全:姓李的男孩子名字好取?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颜姓起名,颜姓起名字大全:百家姓中颜姓父母您正在为给您的小宝宝取一个吉...
郝姓起名字大全:郝姓父母您正在为给您的小宝宝取一个吉祥如意...
陆姓起名, 陆姓起名字大全:百家姓陆姓父母您正在为给您的小宝宝取一个吉祥...
起名网热门文章
起名取名专题
声明:除外非本站所有,如有消费请谨慎。本站测算内容来自于传统民俗中的一些测算方法,并非科学研究,内容仅供休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1
免费起名网用心专注于在线起名服务。专注所以宝宝起名更专业!
起名网 免费起名字,取名字,姓名测试第一品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村 自然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