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驰车福在全国怎么样有多少人叫罗钧驰

全国有多少人叫罗正好_百度知道全国有多少人叫罗丙乾_百度知道全国有多少个人叫尤忆钧_百度知道您当前的位置: >
岳麓山风景区
发布时间 15:07:52 点击量:
&&&&& &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
&&&&&&&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5.20平方公里,包括麓山景区岳麓山风景区、天马山景区、橘子洲景区、桃花岭景区、石佳岭景区、寨子岭景区、后湖景区、咸嘉湖景区等八大景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范围以外的外围保护区面积22.68平方公里。截止到2012年,已经建成的有麓山景区和橘子洲景区,天马山景区景观建设已基本完成。橘子洲景区和麓山景区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被正式评为国家AAAA(4A)风景名胜区。2012年1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成功晋级国家AAAAA(5A)旅游景区。
&&&&&&& 岳麓山海拔300.8米,连峦叠峰数十公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长沙市区西面。主峰云麓石骨苍秀,廊殿楼阁依山畔石。凭栏远眺,湘江如带,桔洲浮碧江心,双桥飞架东西,古城新廓尽在紫气青烟之中。
&&&&&&& 岳麓山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集儒释道为一体,革命圣迹遍布且植物资源丰富。白鹤泉、禹王碑、舍利塔、飞来石、自来钟、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山中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其中晋朝的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时香樟、明清枫栗均系千年古树,老干虬枝,苍劲挺拔,高耸入云。枫梓、松栗,虬枝曲干,蓊郁青葱;山涧泉流终年不涸,颇有清幽之感。每到秋冬之交,红枫丛林尽染,红桔满挂枝头,麓山更加艳丽。
&&&&&& 坐落在山中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冠;古麓山寺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山顶有道家的二十涧真虚福地云麓道宫;地处青枫峡的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建于清乾隆57年,为风景绝佳之地,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常来岳麓山聚会,留连于爱晚亭、清风峡等外,研讨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
&&&&&&& 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称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三亿余年。
&&&&&&&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的。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宋以后,碑被士所掩。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全国各地有10余处禹碑,据说都是由岳麓山禹碑复刻的,由此也可见它的珍贵。
&&&&&&&& 岳麓山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三绝碑&在中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法大师,如苏、米芾等都沿袭其法。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自古至今,许多著名文人游览岳麓山时都特意来观摩此碑,宋代的张、明代的李东阳等都留下了吟咏它的诗篇,可见其对后人影响之大。
&&&&&&& 唐代是诗的盛期,当骆宾王、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著名诗人往来吟咏古长沙时,湖南本地的俊杰之士王磷、李群玉等也才华毕露,撰文作诗,联句竞对。
&&&&&&&& 宋代,岳麓山产生了一则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不断南侵,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左,执掌朝柄的秦桧等人畏敌如虎,一味妥协投降,胡寅目睹国家的内忧外患,心急如焚,对南宋朝廷极为不满,对秦桧之流深怀憎恨,他愤而辞去京官,请示归回湖南和父亲胡安国、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一次,胡寅正在长沙岳麓山游览麓山寺,突然听到秦桧党羽刘旦来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气愤,便挥笔在墙壁上大书&是何南海之鳄鱼,来作长沙之鸟。&南海鳄鱼的比喻,来唐代韩愈的《祭鳄鱼文》。传说韩俞初任南海边潮州刺吏,知道恶溪中有鳄鱼把百姓的牲口几乎吃光了,便写了《祭鳄鱼文》投入恶溪命鳄鱼限日离开潮州迁往南海,否则将弓矢捕杀殆尽,结果鳄鱼惧怕潜走,以后潮州永无鳄鱼。刘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将他比喻成了那凶残虚伪的潮州鳄鱼,又到长沙来为害百姓了。刘旦见了这题句,知道是在讥讽自己,便向秦桧告状。胡寅因而落职,20年不再做官。这表现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学派创始人一样,节操凛然,一身骨气,为岳麓秀山增色不少。
&&&&&&& 民间传说岳麓山东麓有座岳麓书院,早在宋代就是全国有名的四大学府之一。书院的主讲人叫山长。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名叫罗典的人,在这里做了二十七年山长,很有名气。罗典是位经学家,为人清高傲慢,有些古板。他不但认真教那些书生死啃八股文章,还每年拿出自己的俸金,增修书院,岳麓山的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风荷晚香、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等八景,都是他亲手指点加工修饰的。为了欣赏秋山红叶,他还在书院后面的清枫峡口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红叶亭。
&&&&&&& 有一年秋天,江南的著名才子袁枚到了长沙,许多人仰慕他的名气,都赶来会见他。只有罗典不加理睬,他说袁枚这个人有官不做,到处游山玩水,生活放荡,写诗作文又标新立异,违背圣贤之道,特别是袁枚收女学生,更使得罗典看不惯。他不但不进城去会袁枚,还怕袁枚找上门来,就在书院的牌楼上贴了副对联:&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请退之。&子路姓仲名由,是孔子的学生。子又是对人的客气称呼,就是现代语中的您。上联的意思是说:&我不是和您一条路上的人,有什么理由见面呢?&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谥文公。下联的意思是:&你袁枚不是韩文公一样有真才实学的人,请打回转吧!&
&&&&&&&&& 过了两天,袁枚真的过江来了。他看了罗典的对联,摇摇头,笑了笑,还是到了书院门口,递了拜帖。这时,罗典正在书院里整理文稿,接过门人递上的帖子,连忙叫他传话说:&山长病了,不能相见,请自便!&袁枚碰了一鼻子灰,也不在意,便自管游山去了。袁枚走后,罗典叫人挑来几担水,冲洗书院门前的台阶,说是要洗净异端邪气。
&&&&&&&&& 袁枚到了清风峡,只见这里三面环山,枫叶红的像火,中间开阔处有座亭子,石柱子,琉璃瓦,飞檐高挑。亭子的匾额上写着&红叶亭&三个大字,柱子上刻了一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种得,峡云深滴翠,一双驯鹤待笼来。&袁枚看了对联,不住点头,望望匾额,好像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来。他离开了清枫峡,参拜了麓山寺,观赏了白鹤泉,登上了 云麓宫,才兴尽下山。
&&&&&&&&& 袁枚在长沙住了几天,写了很多诗,才到别的地方去。说也奇怪,他对岳麓山上的景物都写了诗,惟独在《红叶亭》题目下,只抄录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如二月花。&分明是一首人人都背得出的诗,不知道他为什么把第三句还抄脱了两个字,变成了&停车坐枫林&了。
&&&&&&& 这件事引起了长沙人议论纷纷,不久就传到了岳麓书院。罗典听了,脸红到了颈根,连声说:&惭愧,惭愧&&&,马上吩咐学生把&红叶亭&的匾额取下来,又亲笔提写了一块&爱晚亭&的新匾额挂上去。(少了&爱晚&两个字,袁枚的意思是罗典不爱护晚辈)
&&&&&&& 此后,罗典再也不傲慢了。每有文人上山,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熟悉不熟悉,总是客客气气地接进书院,热情相待。
&&&&&&&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并称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爱晚亭几经沧桑,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均相继进行过修复。其中宣统三年秋,湖南学监程颂万先生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刻在亭柱上,&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次修复爱晚亭之事还刻在石碑上记载下来。世人称为《放鹤》石刻或《二南诗刻》,两首诗为宋代张南轩和清代钱南园两位大文人游岳麓山的七韵诗。石刻后移至清枫桥南端的六角茅亭中。解放前,亭破败不堪,四周荒芜。解放后,党和政府曾五次修复。其中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校长李达专函请毛主席题写了&爱晚亭&亭额。1969年,岳麓山公园重修,刻毛主席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于藻井内,更为古亭增添了光彩。在国际交往中,爱晚亭的知名度也与日俱增。长沙市与日本鹿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后,爱晚亭作为古城长沙的象征,按其规制仿建于鹿儿岛市,以纪念中日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因为这个缘故,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致书毛主席,请求提书亭名,毛主席愉快地接受了请求。
&&&&&&&& 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
&&&&&&&&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
&&&&&&& 麓山寺亦称&岳麓寺&、&慧光寺&、&鹿苑&、&万寿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碧虚山中。寺前为清风峡,此山为南岳衡山延伸到长沙的山脚,所以叫做岳麓,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拔295.7公尺,面积约8300亩。
&&&&&&& 麓山寺系晋初古寺,是佛教人湘最早的一所大寺。明神宗时 更名为万寿寺,民国初年复名,古麓山寺。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用&寺门高开 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诗句称颂殿字宏大。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于1944年被炸毁,仅存山门和观音阁,现已修整一新.山门上有&古麓出寺& 的横额,两旁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对联,门外古枫参天,浓荫覆盖,门内园圃百花争艳。
&&&&&&& 观音阁为砖木结构,1955年曾加以修葺,1980 年再次修整恢复原貌,并在厅堂神龛中置观音像。阎内常举办小型书画展览。
&&&&&&&&在岳麓峰顶。系道家第二十三洞虚福地。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嘉靖(公元年)间长沙太守孙复与道士李可经主持加修。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张殿元再修。时有关帝殿、玄武祖师殿、三清殿三进,明末毁于战火。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重修祖师殿。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两次续修。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巡抚吴荣光、布政使惠丰重修前殿。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毁于兵。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武当山太和官道士向教辉募资重建。本世纪四十年代遭日军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由道士邬云开、吴海明筹募修复。现存吕祖殿、祖师殿、三清殿三进。吕祖殿中置汉白玉浮雕吕祖仙师真像,并刻吕著《百字铭》,八十年代对宫宇进行了修葺,1989年春正式对外开放。前厅竖关帝神像,三清殷按道家规制竖像三尊。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
&&&&&&& 新民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位于长沙市荣湾镇新民路,西傍岳麓山北门,东濒湘江西岸,于1983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按原貌复建。邓小平、陈云同志分别为旧址题写&蔡和森故居&和&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
&&&&&&&& 现旧址核心保护区约5000平方米,为小青瓦、木排架、竹织壁结构的清代农舍,竹篱香樟环绕,内有古井、&沩痴寄庐&槽门、周公墓等。新建陈列室以全新的&新民学会&建党先声&陈列展览,用场景再现、浮雕等形式表现了新民学会三年的历程:以74名会员中的精英形象,突显了湖湘无产阶级先锋的群体形象。成为广大青少年及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一处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
&&&&&&& 舍利塔&&原来所建的舍利塔早已坍塌了,民国初年有信佛教的子弟寻塔原址再建石塔。建国初对舍利塔进行了修整,全部以花岗岩琢砌而成,外表很像僧帽,塔分三层:底部是塔基,作须弥座式;中间四角作蕉叶状,浮雕力士像五尊,含有守护宝塔的意思;上层顶端形状就像是僧帽宝顶。塔西方塑有石碑一通,正面隶书阴刻&隋舍利塔&,字迹俊秀。碑阴有&共建菩提&石刻,就是佛语&觉悟&的意思。
&&&&&&& 禹王碑&&岳麓禹王碑高1.7米,宽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计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很难辨认,很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们伪造的。但远在1200多年前,即为韩愈所闻及,还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并留有诗记。即使是唐宋时的赝品,作为纪念大禹治水之丰碑,也是十分珍贵的。全国有十风处镌立禹碑,据说皆由岳麓禹碑模本复刻。
&&&&&&&& 赫曦台&&赫曦台是岳麓书院文化中的一处人文胜地,对我国古代文人及近代湖湘名流,都有一定的影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以及毛泽东等人都留下了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今刻于此台屏风之上。
&&&&&&&& 印心石屋&&印心石屋石刻 位于白鹤泉西南、登临云麓峰石径的右侧,又名&御书亭&,今亭废石刻仍存,系山墙上嵌的一巨幅汉白玉石匾,高0.93米、宽2.88米,中刻楷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端庄朴雅,笔力遒劲。匾左刻&道光乙未秋月&,右刻&御笔&,&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臣陶澍谨领恭摹&,正中上方刻有&道光之宝&的御玺篆章。周围装饰着二龙戏珠的花纹。
&&&&&&& 麓山忠烈祠&&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下方(湖南师范大学内)。建于民国28年(1939),为纪念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抗日阵亡将士而修。坐西向东,有花岗条石台基,平面作长方形,面阔3间,进深2间,建筑面积206平方米,花岗石柱,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有脊饰,正脊中立宝瓶,两端以兽吻收尾。祠内现存"久武且仁"额,为刘建绪题,谭延闿书,正面檐柱镌联。忠烈祠,为历代褒扬忠义精神,建祠追祀为国殉难忠臣烈士之处,祠名&忠烈&。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下方(湖南师范大学内)。忠烈祠原为纪念岳飞的岳王庙,民国28年(1939年)改建为忠烈祠,全称是第四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
&&&&&&&& 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位于清风峡一处洞穴内。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了三次会战,在第九军区长官司令薛岳的指挥下,中国军队积极组织防御,使日军惨败,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
&&&&& 长沙会战纪念碑&&长沙会战纪念碑,日由陆军上将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立,记述了1939年9月陆军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勇抗日的悲壮事迹。当时,日寇以18万之众,兵分六路进攻长沙,全体将士浴血奋战,忠勇用命,人民协同,合围设伏,取得歼敌3万的胜利,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盖碑原置于云麓宫前坪,有亭护碑。长沙会战纪念亭于上世纪50年代被拆毁后,其亭内&长沙会战纪念碑 &废置路旁;记录了九战区各参战部队士兵(名录)的纪念碑石,成了云麓宫前坪围栏的栏板。
&&&&&& 穿石坡景区位于岳麓山半山腰之上,距云麓峰也不过二、三十米高,七、八百米的距离。因景区内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有名的穿石坡景点,景点内修建了一个亭子,上面写有穿石坡三个大字。据景区标牌介绍:穿石坡,是岳麓山东南幽谷中的自然景观,此处林壑清幽,巨石横亘,山涧清溪自云麓峰经穿石坡直下山脚的枫林村,终年不竭,尤以溪流穿越巨石而过,叹为观止。 相传西晋时期,陶侃射杀蟒妖后,遵照白鹤姑娘的遗愿,相约在50年后再相见。耄耋之年的陶侃因政务耽误了相约之期。陶侃在相约之处苦苦守候了九九八十一天,精诚所至,终得以见。菩萨为阻断白鹤姑娘再生思凡之情,便叫陶侃从石门离去,陶侃被迫穿石而出,转身仅见一堵石壁矗立在眼前。故而称之穿石坡。
&&&&&&& 穿石坡湖景区即在原有景点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很早这里(穿石坡湖)仅有一个水塘(还算不上像样的水塘),后来将此处平整(挖了一个大坑),用作预制场,浇捣建筑工地用的预制块,闲置了很久后才慢慢引水进&坑&,&坑&边筑起了坝,后来又在坝上修建了休息长廊和亭子,湖西岸边修建了一座两层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的楼阁,一层为茶室,二层为观景平台。
&&&&&&& 穿石坡湖景区建成已有多年了,建成后的穿石坡湖景区风景更加优美,环境更加优雅,四季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是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中一主要景点,是游客游岳麓山必去的景点之一,这里,一直是娱乐、休闲、观景的好去处,游人众多。博主就居住在岳麓山脚下,经常登山到此处欣赏美景,晨练,散步。 
&&&&&&& 在麓山寺后,古树环抱,有泉从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白鹤泉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对仙鹤常飞至此因而取名白鹤泉,有趣的是以泉水煮沸沏茶,蒸腾的热气盘旋干杯口,酷似白鹤。曾有寺僧砌石为井如鹤形,刻&白鹤泉"三字于崖上,并建有一石碑。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粮道夏献云在泉上建亭,抗战时被毁,解放后又新建一亭,碧瓦朱栏,颇见风雅。现泉侧建有茶室,用清冽的白鹤泉水沏茶,供游客品尝。
&&&&&& 明代《岳麓书院志》说:&泉出石中,甘洁不枯&,又说&常有白鹤飞止石巅&。清代《新修岳麓书院志》也说:&泉出石中,甘冽绝伦,尝有白鹤守之,刻石记其上&。故称为白鹤泉。在白鹤泉的南侧,山形险峻,绝壁悬崖,中有一断裂的巨石,古人称之为笑啼岩。在笑啼岩所处的位置,两峰夹峙,形成瓶颈,加之坡陡路急,林木茂盛,每当山风拂过,天地万物嗖嗖有声,似喜似悲,若啼若笑,好像是从断岩中传出来的一样。
&&&&&&& 在禹王碑北面的一个幽谷中。蟒蛇洞在西晋以前叫&抱黄洞&。相传宋祥符年间(公元年),,有个叫张抱黄的道士,在岩下修炼,丹成升仙而去,&"抱黄洞&由此而来。据传张道士升仙后,洞被蟒蛇盘踞,故有蟒蛇洞之名。蟒蛇洞之成为名胜,出自一个神奇的故事。据说蟒蛇经过千年修炼,每年7月15日都要出洞为害。它从洞中吐舌为桥,越过湘江架到河东白鹤观,一双蛇眼圆瞪像灯笼,口中发出美妙动人的音乐。人们看到湘江上突然出现彩虹般的仙桥,以为是引渡凡人上升天界的。有一位道士率先踏上&仙桥&,但有去无回,葬身蛇腹。当时荆江二州刺使陶侃以他敏锐的观察,见&天门&外悬的天灯寒光逼人,疑是妖孽作怪,便一箭射去,顿时天灯熄灭,桥也无影无踪。后来派人按血迹寻找,在抱黄洞内,发现有一大蟒被射死了。从此,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为了感谢陶侃为民除害,将他立足发箭的射台,称为射蟒台。
&&&&&&& 岳麓山兰圃辟建于蟒蛇洞下方谷地,原名道乡村(今呼稻香村)。附近有道乡祠遗址,或唤桃花洞。原兰圃在麓山寺内,1987年建成迁入现址。
&&&&&&& 全圃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6平方米,包括温室、花房、展览曲廊、荫棚、接待、会议室、管理用房等。
&&&&&&&& 兰圃与清风峡相毗邻,仅一山脊相隔,亦属双峰夹峙,左边呈慢坡谷地,呈东南向,可背避北风,此间稀疏乔木形成漫射阳光,为陈置兰草理想之所;谷中水源承苍莨谷(蟒蛇洞)之源素,涧溪清流终年不涸,与邻近清风峡之兰涧竞相媲美,为培育兰草最佳基地。&麓山春兰&久负盛名,花呈单株,淡绿色,素雅而幽香。
&&&&&&& 响鼓岭雅名叫步虚岭。据《新修岳麓书院》解释,是因为&履之(脚蹬地)空洞有声&。响鼓岭地势高亢,怪岩林立,风光独秀,历代为佛、道两家所重视。佛教曾在此建法华塔,后来被毁。现建有石亭,供游人歇憩,亭子由麻石建造,六条斜边使得亭子方正敞亮。亭旁的巨石上刻有今人周翰陶书&响鼓岭&三字,另一巨石上刻有&观枫台&三个字。亭的北侧有日竖立的&长沙会战碑&,碑高225米,宽1米。碑文记述了1939年9月国民党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勇抗日的悲壮事迹。当时,日寇以18万兵力,分六路进攻长沙,经过将士的浴血奋战,歼敌3万,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碑阴刻有记事诗十首。
&&&&&&&《岳麓旧志》上曰:&石飞崖外,如伸螭首&。传说中的螭是一种蛟龙,也有人说是山神作兽形。&飞来石&石顶宽阔,纵横大约一丈左右,石上平坦,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也可以躺在上面小睡片刻。以前在石上有人用花岗岩琢石柱,砌了一座石亭,据说还供奉了真武祖师的神像,在当时是香火十分旺盛。亭上悬有&寄岳云&额,是衡山太守聂铣敏所题,后来亭子倒塌,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可以看到石上刻有&飞来石&三字,及今人刘世善所书的宋代御史赵忭的《飞来石》诗:&片石倚中天,云深鸟道闲。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因为这里视野开阔,可遥望南岳而拜,因此古人又称它为&拜岳石&。诗中的&登此拜南山&一句,南山是指南岳衡山,南岳山上黄帝岩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寿岳&二字,站在云麓峰&飞来石&上可以默默祈祷,遥望而拜,祈求多福多寿。
&&&&&&& 自来钟位于云麓宫前侧,夹在一株高十多米的唐代银杏树的树杈中,树粗数围,树杈将钟抱在怀中。钟是道家用于作息的信物,激越清扬,传响四方,游方道士闻声归来,故叫&自来钟&。又因钟悬于数十米的高处,山风吹拂嗡嗡作响,所以又叫&自鸣钟&。原钟在清代中期被毁,同治六年(1867),重铸安放在宫的左侧。钟口直径为四尺五寸,上铸&大清同治六年造&。光绪年间又被毁坏,民国时期,再次重铸,悬挂在树上。&文革&期间再次被毁,现钟为1978年仿制,钟口直径尺余,上铸&明万历四年造&字样,&万历四年&即公元1576年。
&&&&&&& 万景园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内有温室、花房等生产管理车间及一些游览性建筑。万景园除了植物盆景,还有山石盆景,桂林山水、张家界石林、黄山绝壁迎客松长年在园中安家落户。
&&&&&&& 万仞高山浓缩于盈尺之地,不失巍峨险峻;而老干曲虬枝,竟然绿叶丛生,尤觉生意盎然、几案陈列一景常引人无限遐想,故称盆景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深受人们喜爱。岳麓山盆景园建成后,经园林处设计室进一步加工策划,凿池,建亭,完善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完善,且辟游览公路直抵园址。
&&&&&&&& 长沙鸟语林坐落于全国闻名的岳麓山风景区内,占地40亩。园内征集了中外珍稀鸟类近200个品种约5000只鸟,其中 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红腹锦鸡等,还有国外的金刚鹦鹉、黑天鹅、鹈鹕、火烈鸟等珍稀鸟类。
&&&&&&&& 鸟园注重园林造景艺术,突出鸟类表演,融驯养、保护、繁殖、观赏、科普宣传为一体,是湖南省唯一的大型鸟类观赏、鸟艺表演乐园。
&&&&&&& 漫步鸟语林,既可尽情观赏自然环境中五彩斑斓的珍禽异鸟,增长知识,还可观赏鸟艺剧场诙谐的鸟艺表演,又可感受亲手喂鸟的乐趣,真可谓&走进鸟语林,不乐都不行&。
&&&&&&& &南泥湾生态休闲连锁山庄&2001年4月在湖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支持下组建,&山庄&发扬当年八路军大生产运动中359旅在南泥湾艰苦创业的精神,由小到大逐步发展成多个集游园、娱乐、运动、垂钓、会议、食宿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好去处。这里地处城郊,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空气清新,满目苍翠,既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又有市民休闲的城市绿洲,还有淳朴的乡间风情。闲暇之余,您置身其中,暂别城市的喧嚣,忘却工作、生活中的烦扰,亲近自然,放松自我,怡然自乐。&山庄本着&为您着想、为您开心、为您服务、为您节省&的确经营理念,提供包括接、送在内的一条龙服务,热忱欢迎您步入生态休闲的乐园&&&南泥湾&。
超大规模、装饰典雅、独具特色的集演艺舞台、餐饮于一体的厅堂,既让您在享受物超所值的同时,又深深为场面的热闹和气派所陶醉。
烈士墓碑烈士墓碑
&&&&&&& 禹之谟墓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北侧,与陈天华、姚洪业墓上下毗邻。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河西岳麓山麓山寺北侧。  
&&&&&&& 1912年10月,自双峰迁葬于此。占地面积约29平方米。墓呈三级台阶状,长方形,平顶,长245米,宽1.45米,高0.8米。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汉白玉碑三通。  
&&&&&&&& 主碑刻&烈士禹之谟墓&六字,高1.47米,宽0.5米。左右附碑分别刻墓主禹之谟遗作《告同胞书》手迹和朱杞、颜昌尧所撰墓志铭,均高1.27米,宽0.43米。墓前有石案、 石礅、拜台及护栏等设施。
&&&&&&& 黄兴墓位于云麓峰北侧小月亮坪上方,座西朝东,俯瞰着英雄的长沙城。脚下湘江环绕,似依依罗带滔滔北去,桔子洲绿草如茵,像长蛇蜿蜒江心。地势开阔,&极目楚天舒&,衬出了先烈生前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壮烈气势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豪情。  墓由花岗石建成,底座双层方形,十分高大。底座上矗立着11米高的四棱形整块花岗石墓碑,形状如长剑直指云天。《黄公克强之墓》的碑文镌刻在墓碑东向镶嵌的紫铜板上。墓的四周有石柱和铁栏围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非常庄严肃穆。
&&&&&&& 蔡锷墓位于黄兴墓下,白鹤泉旁,周围松柏环抱,十分清幽肃静。蔡锷墓为花岗岩圆形基座、尖顶塔式墓,形制貌似将军头盔,底部周长12米,通高9.1米。墓碑方形,高4.8米,东向正面嵌紫铜碑心,楷书镌&蔡公松坡之墓&, 墓塔平台基座四周以环以石栏围护,石护栏崁有湖南、湖北等省省长兼督军所献铭文石刻,东辟入口。整个墓地为花岗石铺砌,墓前石坪上有石桌、石香炉各一,石鼓两对。墓区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
&&&&&& 蒋翊武墓位于长沙市岳麓山半山亭上方、麓山寺正门下约20米处。1916年9月,护国战争胜利后,蒋翊武的遗骸自桂林归葬长沙岳麓山,湘人为他营建汉白玉墓塔,墓区为一空旷平地,占地约400平方米。墓冢居中,花岗石砌平台四级,上方有方形顶碑塔,高约4米,花岗石琢成,中嵌汉白玉墓碑,高2米,宽0.7米,碑心朝东,楷书&蒋公翊武之墓&六字。墓前有片石山道导入。墓后青松赤枫。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高耸于岳麓山腰的汉白玉墓塔,至今仍在不断地向人们讲述英雄的革命业绩。
&&&&&&& 将士公墓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上方。抗日战争期间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第73 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该军所属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及将士,第77师、193师、50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  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俊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公墓由忠义观、陵墓、墓碑、石阶、墓庐等部分组成,均以花岗石铺砌。从山坡下到墓区约百余米台阶石级。  墓呈正方形,二级基座,墓座居中,墓碑方柱平顶,立于其上,正面向东,中刻楷书:&陆军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另一面碑词&精神不死&为蒋介石所书。碑阴及两侧分别刊&凛冽万古&,&碧血丹心光耀天地&,&名山忠骨万古长存&。  墓后为存放阵亡将士骨灰处。门洞三个,中门上额题名&忠义现&,两侧对联:忠昭大麓;义塞苍冥。  左侧门题名&履义&,右侧门题名&蹈仁&。忠义观由阵亡将士骨灰按部队番号分别安放。墓后山上多层排列着73军所属官兵之坟。公墓于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年久失修,2001年经长沙市政协委员提案,市政府拨款修复。
&&&&&& 陈天华、姚宏业合墓岳麓山上有几座合墓,陈天华、姚宏业墓就是其中之一。墓建在麓山寺的左后方,分冢共茔,各以花岗石砌成石棺,并列于坟茔之内,外以石砌围护。因碑上有&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字样,想来碑石应为葬后而立。墓前另有民国辛酉年(1921年)曾继悟等人为颂扬烈士伟业而刊刻的碑文。  陈天华()湖南新化人是辛亥革命前著名的革命宣传家,著有《猛回头》和《警世钟》两本通俗小册子鼓吹革命。姚宏业()湖南益阳人。二烈士均因忧愤国事,感伤时弊而先后在日和1906年清明日,一于日本蹈海自尽,一于黄浦江投江而殁。陈烈士死时年仅30岁,姚烈士更年轻,&仅二十有四&。
&&&&&&&& 五轮塔当年,两烈士分别蹈海、投江的书生意气,振聋发聩,引起了国人的强烈反响。日,二烈士遗骸运抵长沙,民众不顾当局阻挠,于29日(阴历闰四月初七日)公葬二烈士于岳麓山&以彰义烈&。是日,长沙全城学生出动,送葬队伍几万人,长达10余里。&送葬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观之,全山为之缟素&。&清朝官绅咸为属目,以为民气伸张至此,其祸至足以沦宗社&。五轮塔又名纪念塔,曾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为恢复其原貌,日前经过专家们的精心设计和修复,五轮塔已游客们全面开放。五轮塔位于岳麓山爱晚亭一侧的山腰上,是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于1924年修建的,但在文革期间惨遭破坏。这座五轮塔高11.18米,分五层,由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和圆点等5种几何图形构成,造型奇特,极为壮观,塔身每一层都有金书梵文。五轮是指地、水、火、风、空,其形即地方、水圆、火三角、风半月、空圆点。意为世界由地水火风空构成,表现了世界是由物资构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这座塔也是国内唯一的一座五轮塔。
&&&&&& 百年前,在湖南这片热土,涌现了数以万计的辛亥革命志士,孙中山曾如是&夸赞&湖南人:&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根据史料记载,先后有55名辛亥革命志士入葬岳麓山。
&&&&&& 地理位置
&&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
建设全国地名网站官方门户&树立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典范
中国&地名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驰车福全国分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