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的橡皮筋嗡嗡作响是什么物体在空气振动发声声

博客访问: 1054005
博文数量: 301
博客积分: 8708
博客等级: 中将
技术积分: 3759
注册时间:
IT168企业级官微
微信号:IT168qiye
系统架构师大会
微信号:SACC2013
分类: 嵌入式
振动发声的原理1、&声音:声音来自因空气中压力变化而产生的振动。声音的产生是由某个物体或物质振动产生机械波引起的。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我们以鼓声为例来进行说明。&当我们敲鼓的时候,鼓面就会产生振动。鼓面的振动带动鼓面周围的空气不断起伏形成了空气的波动。空气的波动传到我们的耳朵中,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这种空气的波动,我们称之为“声波”。由声源产生的震动不断的使周围的空气形成波动,这种波动会以每秒340米的速度扩散,这和向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石头形成的水纹是一样的原理。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媒介进行传播(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2、&传播速度: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米/秒。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因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T表示温度,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出在当时环境下声音传播的速度:音速=332+0.6T(m/秒)二、&&&&&&&&&&&&&声波的传递传播媒介:声音须通过某些介质才能传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这些介质能传递振动,人耳所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和颅骨的振动传播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其强度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一是由于声波向四周发散,距离越远声能越弱;而是由于介质的分子间的摩擦,部分声能被介质吸收转变为热能而衰减。点状声源发出的声波在均匀介质中的声强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绕射:声波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前进,此现象称绕射,亦称衍射。但这种障碍物的尺度必须小于或不大于前进声波的波长,才能不发生声影而得到绕射。实验证明300赫的声波无论从头的那一方面来,都不会影响对侧的听力。但对于高频,特别是16,000赫的声波,头部可引起声影而妨碍声音传到对侧耳。这是双耳选配助听器的一个理论基础。2、反射:障碍物比较大(一般讲它的尺度至少比声波大5倍)时,可发生比较明显的反射现象。这时前进波从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去,障碍物的反射表面越大,则反射的效率越高。透射声波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的过程中,通过界面时,一部分声波要在界面反射而回到第一种介质,这种过程称透射。声波在界面被反射的程度决定于两种介质的声阻抗比。声阻抗相差越大则反射程度也越大,声阻抗相同的两种介质则反射程度越小。3、混响时间:混响是指在室内声场达到稳定的情况下,声源停止发声,由于声音的多次反射或散射,而使其延续的现象即为混响。混响时间:一个房间(例如播音室),从某一频率的声源停止发声后,到声音能量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60分贝)所需要的时间。在混响时间短的房间内讲话会感到声音干巴, 在混响长的房间讲话, 会感到声音含混不清。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暖和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这几个音的相互关系,除3 4、7 i 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标记:1 2 3 4 5 6 7 i&唱法:do ri mi fa sol la si do&音色又名音品。音色的不同取决于不同的泛音,每一种、不同的人以及所有能发声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除了一个基音外,还有许多不同(振动的速度)的泛音伴随,正是这些泛音决定了其不同的音色,使人能辨别出是不同的乐器甚至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每一个人即使说相同的话也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可以根据其音色辨别出是不同的人。需要把音色和区别开来。音质的含义是什么?“音质”这个词,一般笼统的意义是声音的品质,但是在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声音的音高,即音频的和;声音的,即的或每秒变化的次数 ;声音的音色,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音轨就是你在软件中看到的一条一条的平行“轨道”。每条音轨分别定义了该条音轨的属性,如音轨的音色,音色库,通道数,输入/输出端口,音量等。双音轨技术那就是让乐队单独演奏,并用录音设备录下来,只是录在单独一条音轨上  然后让歌手带上耳机,听着乐队的伴奏录音演唱,  并录下来,录在另一条和伴奏音轨平行的音轨上  如果歌手唱错了,需要重新唱,只要把伴奏录音重新放就可以了  这种技术就是双音轨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把多种声音混合的录在一起,实现各种美妙的音效  其实我们唱的就是采用了音轨技术声道(Sound Channel) 是指声音在录制或播放时在不同空间位置采集或回放的相互独立的音频信号,所以声道数也就是声音录制时的音源数量或回放时相应的扬声器数量。Mono  是比较原始的声音复制形式,早期的声卡采用的比较普遍。当通过两个扬声器回放单声道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声音是从两个中间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这种缺乏位置感的录制方式用现在的眼光看自然是很落后的,但在声卡刚刚起步时,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Stereo  单声道缺乏对声音的位置定位,而技术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声音在录制过程中被分配到两个独立的声道,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声音定位效果。这种技术在音乐欣赏中显得尤为有用,听众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各种乐器来自的方向,从而使音乐更富想象力,更加接近于临场感受。立体声技术广泛运用于自Sound Blaster Pro以后的大量声卡,成为了影响深远的一个音频标准。时至今日,立体声依然是许多产品遵循的技术标准。  声卡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录制声音的时候采用单声道,而放音有时是立体声,有时是单声道。采用这种技术的声卡也曾在市面上流行过一段时间,但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人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立体声虽然满足了人们对左右声道位置感体验的要求,但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家逐渐发现双声道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由于PCI声卡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其中发展最为神速的当数。三维音效的主旨是为人们带来一个虚拟的声音环境,通过特殊的HRTF技术营造一个趋于真实的,从而获得更好的游戏听觉效果和声场定位。而要达到好的效果,仅仅依靠两个音箱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立体声技术在三维音效面前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但四声道环绕音频技术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规定了4个发音点: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听众则被包围在这中间。同时还建议增加一个低音音箱,以加强对低频信号的回放处理(这也就是如今4.1声道音箱系统广泛流行的原因)。就整体效果而言,四声道系统可以为听众带来来自多个不同方向的声音环绕,可以获得身临各种不同环境的听觉感受,给用户以全新的体验。如今四声道技术已经广泛融入于各类中高档声卡的设计中,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已广泛运用于各类传统影院和家庭影院中,一些比较知名的声音录制压缩格式,譬如(Dolby Digital)、DTS等都是以5.1声音系统为技术蓝本的,其中“.1”声道,则是一个专门设计的超低音声道,这一声道可以产生20~120Hz的超低音。其实5.1声音系统来源于4.1环绕,不同之处在于它增加了一个中置单元。这个中置单元负责传送低于80Hz的声音信号,在欣赏影片时有利于加强人声,把对话集中在整个声场的中部,以增加整体效果。相信每一个真正体验过Dolby AC-3的朋友都会为5.1声道所折服。  千万不要以为5.1已经是环绕立体声的顶峰了,更强大的7.1系统已经出现了。它在5.1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中左和中右两个发音点,以求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由于成本比较高,没有广泛普及。
阅读(3149) | 评论(0) | 转发(0) |
相关热门文章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请登录后评论。当前位置: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______,发出的音调越______.-物理-魔方格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______,发出的音调越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物体的振动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频率决定发出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答案为:高;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______,发出的音调越______.-物理-魔方格”主要考查你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如图)①实验器材:桌子、直尺②实验步骤:把直尺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外,拨动直尺使它振动,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观察每次直尺振动的快慢,听每次发出声音的高低③现象:直尺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④结论: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发现相似题
与“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______,发出的音调越______.-物理-魔方格”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6224218319281341137331284633214111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练习题 正文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练习题
篇一: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知识整理 教科版 第二单元《溶解》 知识整理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9、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不能用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2、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食盐、糖、小苏打、10、如果某种液体能够在水中溶解,那么水肥皂、胶水、洗发水、洗手液、酒精、醋、酱油、也能够在这种液体中溶解,(互溶现象)。 味精、高锰酸钾等。 3、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 4、分离方法:食盐、糖等一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后,能用(蒸发)的方法使其析出结晶与水分离。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5、【过滤装置图】6、过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 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边缘; ②导入漏斗的液体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②玻璃棒一头斜靠着三层滤纸的那一边; ③漏斗颈的底端紧靠烧杯内壁。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这种物质就是(高锰酸钾)。 8、高锰酸钾颗粒是(黑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
11、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胶水、洗 发水、洗洁精、酒精、醋等。 12、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液体)有:食用油、 水银、汽油等。 13、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洗洁精等),搅拌后会发现部分食用油被溶解了。这就是生活中,每次洗菜盘子放了洗洁精 之后容易洗的原因。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4、相同条件下(同样多的水、水的温度是一样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15、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跟(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溶解能力就越好,溶解的就越多;压力越小,溶解能力越差,溶解的就越少。所以在密封的注射器中的雪碧,在活塞往外拉时(压力减小),可以看到气泡增多。往里推时(压力增大),又可以看到气泡减少。 16、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汽水中的气体是指(二氧化碳)。 1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进行呼吸的。 18、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后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 而(降低)。 1篇二: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 1、通常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A、云量 B、降雨量 C、气温
E、风速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A、晴天
B、多云天C、雨天D、阴天 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A、雨 B、雪C、冰雹
D、雾 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A、积云
B、 层云C、卷云 D、白云 二、填空题。 1、( )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
)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 )来测量。 4、“( )”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
),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10、()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 )是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 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通常是灰色的。(
)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
)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
) 13、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
),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14、纤细的云状云是(
)。()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因为(
)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三、填表题。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四、判断题。 1、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 2、云在天空中是不会变化的。(
) 3、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 4、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5、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 6、风的速度是以风每分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7、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31个等级。(
) 8、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 9、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有大量的观测数据。(
) 10、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 五、看图回答问题。 1、在下图中标注出风向。51页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 2、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月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观察下图并标注天气状况。
56页图(不要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的温度最高,( )次之,()的温度最低。 A、焰心
B、内焰 C、中焰D 、外焰 2、()是一种经过特殊过滤装置,经过多层过滤的饮用水。( )一方面过滤掉了水中的各种有害的、有毒物质,但另一方面,也过滤掉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3、(
)一般指的是地下水。地表深层的水流经岩石时,能将岩石中的某些矿物质溶解在水中,这些矿物质有的对人体的新城代谢有促进作用。但是,大多数(
)中的矿物质含量比较单一。 4、近年来,随着倡导饮水健康,(
)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中含有多种与生命相关的元素,是人类健康的饮用水。 A、含“气“的矿泉水
B、纯净水C、矿泉水 D、生态水 二、多项选择题。 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
)等因素有关。 A、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
B、时间的长短
C、水的温度 D、是否被搅动 三、填空题。 1、()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
)的过程。 3、( )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4、()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 四、判断题。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 2、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 3、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 5、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 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 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也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8、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9、我们也可以用嘴灭火。() 10、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 11、如果把海水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可达3.7×10亿吨。(
) 12、许多家庭和学校用来供暖的能源都是来自石油的。我们用的能源越少,我们用的石油就越少,这样的溢油事件就会越少。 五、看图回答问题。 1、观察下图,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36页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
2、观察酒精灯的构造,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37页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 六、实验探究题。 1、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那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小组讨论,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1、音叉上有( )和( ),( )代表的是音调,( )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A、字母 B、音符 C、拼音
D、数字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耳朵是由(
)构成的,()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A、外耳 B、中耳C内耳D 耳垂 三、填空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是通过物体以(
)的形式传播,当(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
)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4、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物体。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
)的单位是分贝(dB)。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
)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的单位是赫兹(Hz),它表示的是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7、(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如果把玻璃罩里的(
)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能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8、在月球上,由于没有(
),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9、我们的耳朵里有一个( ),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10、()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11、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出现听力问题。一旦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配戴( ),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12、鼓膜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保护:( )。 四、连线题。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弱 振动的频率越快
声音就越低 震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强 振动的频率越慢
声音就越高 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 越长音高越高
越短 音高越低 五、判断题。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 2、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 3、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 4、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 ) 5、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不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或造成损伤,甚至导致听力下降。所以,我们可以尽情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如“随身听”、MP3、MP4等) 六、看图回答问题。 1、观察耳的结构,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57页右上图2、观察呼吸系统剖面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61页右上(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 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
)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A、头B、颈
C、躯干D、四肢 2、身体的肢体活动由( )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 )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A、骨骼
B、关节 C、皮肤
D、肌肉 3、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 ),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A、口腔
B、食管 C、胃
D、小肠E、大肠 4、( )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A、牙床 B、牙齿
C、舌D、唾液 二、填空题。 1、人体运动需要( ),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
)吸收血液,将()排出体外。 2、人体的运动量越大,消耗的( )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
)。 3、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 )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4、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5、食物在()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6、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 )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三、填表题。 1、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 四、判断题。 1、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 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 3、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的血液运输更多的二氧化碳,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 4、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 5、牙齿有四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 6、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 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 8、一呼一吸算呼吸两次。(
) 9、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如果两次心跳的间隙是一秒钟,也就是一秒钟跳动一次。那么,心脏实际上在0.2秒钟就完成了跳动,剩下的0.8秒钟是休息的。() 10、在达?芬奇的眼中,人体的描绘既是艺术作品,又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11、常常保持正确的姿势、减少碰撞等,可以避免头部、脊椎骨等受到伤害,保证身体正常活动。( ) 12、空气从外界环境进入到肺部,通过了以下器官: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 五、看图回答问题。 1、观察手和手臂的轮廓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2、观察下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67页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
70页右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
3、观察人体消化系统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4、观察牙齿的分布排列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75页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
77页图(不要标注各部分名称) 答案 四年级第一单元 一、多项选择题。1、ABCDE
2、ACD 3、ABCD 4、ABC 二、填空题。1、气温
5、天气日历
天气日历 6、温度
11、雨量器 雨量器
12、层云 层云 层云 层云 雨层云 13、积云 积云 积雨云 14、卷云 卷云 卷云 三、填表题。1、参考55页表格 四、判断题。1、对 2、错
6、错 7、错
8、对 9、对 10、对 五、看图回答问题。
四年级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D B A 2、B B
4、D D 二、多项选择题。1、ACD 三、填空题。 1、溶解 2、可逆 3、水
4、水 四、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对 11、错
12、对 五、看图回答问题。 1、参考36页图2、参考37页酒精灯的构造图 六、实验探究题。1、参考34页研究计划
四年级第三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A D A D 二、多项选择题。1、ABC A 三、填空题。1、振动
2、波 声波 3、音叉 音叉
字母 数字 字母
数字 4、振动
5、音量 音量
6、音高 音高 音高
空气 8、空气 9、鼓膜
11、助听器
12、耳垢 四、连线题。1、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震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震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震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3、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五、判断题。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六、看图回答问题。 1、参考57页右上图2、参考61页右上图
四年级第四单元 一、多项选择题。1、ABCD 2、ABD
ABD 3、ABCDE 4、BCD 二、填空题。1、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2、氧气
心脏 4、消化器官 5、口腔
6、骨骼 骨骼 三、填表题。1、参考71页表格 四、判断题。1、对
4、对 5、错 6、对
9、对 10、对11、对
12、对 五、看图回答问题。
1、参考67页手和手臂的轮廓图
2、参考70页图 3、参考75页人体消化系统图
4、参考77页牙齿的分布排列图篇三:(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没有漂浮、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2.食盐倒入水中,很快看不见食盐了,过滤时滤纸上没有食盐,说明食盐溶解了;而沙子倒入水中,沙子沉到杯底,过滤时在滤纸上留下沙子,说明沙子不溶解;面粉加入水中,慢慢沉淀,呈现牛奶状,过滤时在滤纸上留下面粉,说明面粉不溶解。取用药品时必须用小匙 2.过滤实验的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实验时,在往漏斗中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3.过滤时一贴指滤纸贴住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三靠是指溶液烧杯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三层滤纸一侧,漏斗底端靠住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时沉降路径上出现紫色飘带状条纹,水底的高锰酸钾周围出现环状深紫色团纹,高锰酸钾在水中,慢慢扩散最后溶解。 5.胶水进入水中时,以液滴的形式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沉入烧杯底,再慢慢扩散溶解 6.醋、酒精等进入水中迅速扩散溶解,食用油不溶解,浮在水面上。 7.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糖、盐、味精、小苏打、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等,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8.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要强。溶解能力强是指相同条件下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物质多。 9.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水中的动物或植物就是靠水中溶解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0.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办法有:加热、搅拌、粉碎。 11.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相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 12.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3.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14.分离食盐和水用的仪器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15.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最低,我们通常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体加热。 16.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用完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7.分离食盐与水的装置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等。 18.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9.“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声明:该文章系网友上传分享,此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经验或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若未进行
原创声明,则表明该文章系转载自互联网;若该文章内容涉嫌侵权,请及时向蚂蚁网投诉!
推荐范文百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号靠什么振动发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