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的经济学phd PhD 们都有着什么样的申请经历

知乎上的经济学 PhD 们都有着什么样的申请经历? - 知乎1174被浏览45701分享邀请回答/forums/phd-economics/ 这里有你想看的profiles and results。如果你提供自己的资料,论坛里的人也会很热心的给你做estimation43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7 个回答被折叠()研究生出国读经济学,就业前景如何呢? - 知乎552被浏览136152分享邀请回答81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申请读硕还是PhD? - 知乎677被浏览144509分享邀请回答60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78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文章首发于公众号
&a href=&///?target=http%3A///lisansuib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李三随笔&i class=&icon-external&&&/i&&/a&&/p&&p&谢谢你的喜欢,欢迎来找我玩呀~&/p&&p&........................................................&/p&&p&坦白说,我并不想读什么博士。&/p&&p&但好像也没什么其他更好的选择。&/p&&p&做科研,真的是一件孤独的事,无关寂寞。&/p&&p&内心很孤独,沁入骨髓的孤独,孤独的让人抓狂,却无人说,也无法解。&/p&&p&今天是周末,可我没什么休闲娱乐,一直很少。早上起来在食堂买了点早餐,拎着去机房,因为最近学习上的事和生活上的一些事堆搅在一起,很烦闷。&/p&&p&胸口始终有点喘不匀气的感觉。&/p&&p&走到机房楼下,想到一天又将在里面一个狭小的机位度过,压抑感来的更加猛烈。&/p&&p&我顿了顿,右手猛地锤了两下胸口,给自己说:没事,都会过去的。&/p&&p&然后沉默的走进了实验室。&/p&&p&&br&&/p&&p&只在研一初始阶段,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的时候,导师指导的多一点。但也只是在大方向上指点,对结果的一个评判。技术上的问题,基本没有交流。&/p&&p&事实上这情有可原,因为一篇科研论文的诞生,可能会涉及很多学科知识,包括一些复杂的公式和软件。&/p&&p&没人是无所不知的,老师也不一定会,所以细节性的东西,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交流。研一还是基础方向,出了问题还能和师兄探讨,到了研二,方向更加细化,整个中心,基本都是每人有每人自己的方向。埋头做自己的事。&/p&&p&科研真正的难点在于,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但是要知道,这必须建立在通读本方向国内外近几年所有的文章基础上,刚刚进入科研领域的毛头小子,怎么可能达到这个水平,有时候一周都不能看完一篇外文文献,而一篇博士文献的完整,至少要读200篇国内外文献专著。你不能用一年的时间去读书吧。&/p&&p&&br&&/p&&p&在研二,导师还给了一个具体的课题,切入点有了,我只负责解决技术的问题就行了,仍然忙活了大半年。现在是研二暑假,开学博士。这半年,我基本都在读文献,你看这样的公式真是的让人心碎,偏偏还不能越过去,好歹得弄清楚这是干什么的。&/p&&img src=&/v2-dc99accccfaa7d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v2-dc99accccfaa7d_r.jpg&&&p&&br&&/p&&p&读了很多文献,仍然找不到切入点,直到暑假才找到了下一个研究目标,现在在一步步尝试,不知道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毕竟人家做的是几个中心几所大学几十个人的研究小组做出来的,每人负责一部分就行。我的选择要么就是只做我方向的,或者自己学习其他所涉及的学科知识。&/p&&p&&br&&/p&&p&很难。&/p&&p&&br&&/p&&img src=&/v2-d852d013c537c70a6fa1c7_b.png& data-rawwidth=&262& data-rawheight=&8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2&&&p&&br&&/p&&img src=&/v2-273e57af6799e11ffab4cb4_b.pn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v2-273e57af6799e11ffab4cb4_r.png&&&p&&br&&/p&&img src=&/v2-e92ad4dee05_b.pn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v2-e92ad4dee05_r.png&&&p&&br&&/p&&p&这是我研一时候的每周汇报,我觉得其实我也算是努力,但无奈的是,知识水平真的差的太多,努力有时候并没有那么有效。&/p&&p&而从研二下半年开始,老师和我基本就没有什么学术交流了, 都这样,到现在了,老师也不知道你研究哪了,只能你做出成果,我们开会研讨一下,成果的可靠性和能达到的期刊水平。&/p&&p&&br&&/p&&p&往往,你参考的文献的一句话,会涉及很大的知识点,偏偏文献里不会详细描述,这是最痛苦的地方。&/p&&p&多数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卡住的,无从下手,但如果解决不了,一点进展都不会有。&/p&&p&很心烦,很愤懑,但环顾四周,找不到一个可以说的人。&/p&&p&所以很孤独,沁入骨髓的孤独。&/p&&p&人最怕的就是迷茫不知所措。&/p&&p&看不到出口,又哪里来的力气站起来继续往前走。&/p&&p&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为什么要读这个博士?&/p&&p&但就跟高考报考志愿,本科毕业考研一样,有点莫名其妙,有点糊里糊涂,又好像是顺其自然,命中注定。&/p&&p&这应该是绝大多数普通学生的想走的路,只不过有的人没有走到这一步。不知道为什么,但觉得好像这么走是没有问题,有问题,就是错的,没有问题,那就是对的,这么想好像是正确的。虽然总觉得不严谨,但也找不到纰漏。&/p&&p&我想大部分的通过考研到读博的学生,可能都有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目标吧,到了博士这一步,本科非211 985 的就稍显的弱化了,不像硕士,本科院校的影响仍然很大。&/p&&p&如果你觉得读博会飞黄腾达,会年薪几十万,你就大错特错了。甚至大部分的人远不如硕士出去的薪水高。现在无人机的领域火热,年薪约有30万,但抛去七七八八,再看看目前的房价,你也会绝望的。&/p&&p&越往上,越会看清楚这个社会的阶级本质,往上走,看不到出路,往下偏安一隅,也会不甘心平庸虚度。这个时代就是这样。&/p&&p&那么读博意义到底何在?其实我也说不清,我也很迷茫。&/p&&p&毕业要29了,这三年里除去奖学金和其他一些零零散散的奖励,每个月我大约能有&a href=&tel:&&&/a&左右的补助,活, 是够了。当然结婚买房买车之类的别想了。还不算现在一到节日同学朋友扎堆的结婚,一个至少500,两个就捉襟见肘了,三十而立,立的很窘迫。&/p&&p&要说哪一瞬间想要读博,哪一瞬间都没有,真的。&/p&&p&&b&但也没有后悔过,一如这些年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和选择的路。&/b&&/p&&p&若说好处,也有一些吧。&/p&&p&当不在为温饱问题奔波劳碌之后,或许从我这一代开始,家庭也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了。&/p&&p&哪怕穷酸一点。更多的是家风的改变和传承,惠及后人吧。&/p&&p&会对孩子教育,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而不是只生不养,养出一个熊孩子。会从小给孩子树立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p&&p&对大大小小低级到弱智的骗局有清醒的认识,对形形色色的投资理财有理性的分析,研究过流传较广的骗局,也多少知道些投资的风险和回报。所以从没上过当。&/p&&p&开始广泛的涉猎各类学科知识,人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说王小波也谈王尔德,看看川普的新政,说说创造新党的法国马克龙上台的影响。&/p&&p&更加关注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是天天的娱乐爆点,量子通信、室内导航,嫦娥工程,极地科考,深空探测。。。&/p&&p&&br&&/p&&p&当然,其实这些显得并不是那么紧要。&/p&&p&真正重要的是,越来越认清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联系,越来越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p&&p&往上看不到出路却并不绝望,往下舒适安逸,却不会选择甘于平庸。&/p&&p&可以有底气按自己想要的生活来过。而不是终日奔波,稀里糊涂。&/p&&p&能看到最顶尖的科学,了解人力之无穷。也能看到众生如蝼蚁,举步维艰。&/p&&p&学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p&&p&做不到君子见机,达人知命。&/p&&p&至少看得开冯唐易老,也放得下李广难封。&/p&&p&希望自己老了不会成为争夺广场舞地盘倚老卖老大打出手的老头子,&/p&&p&希望每日的生活不是任听身边的伴侣碎碎叨叨的张家长李家短。&/p&&p&也不是每日浑浑噩噩搓麻遛弯混吃等死。&/p&&p&希望老了仍能和年轻人一起谈谈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p&&p&能跟孙子孙女聊聊小王子,史努比,华盛顿到底砍没砍树?牛顿那个苹果到底怎么砸下来的?&/p&&p&也能和相伴一生的枕边人谈谈陈后主和张丽华,侯方域和李香君,说说再生缘,说说西厢记,说说游园惊梦里面的才子佳人。&/p&&p&在摆弄几盆花花草草,有一间书房幽静雅致最好。茶余饭后,静静看会书,说会话。&/p&&p&从莱茵河罗蕾莱的眼泪说到康桥河畔的金柳,从瓦尔登湖的小木屋说到西伯利亚的明眸--贝加尔湖,从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到杭州的西子湖畔...也许还会读读年轻时候给你写的几笔文字,或者放一段舒缓的曲子,跳一段探戈。&/p&&p&这样的生活是我向往的,也是我在努力的。我想这大约是我读博的动力吧。&/p&&p&&br&&/p&&p&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br&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br&&/p&&p&
—岳飞《小重山》&/p&&p&&br&&/p&&p&&br&&/p&&img src=&/v2-52d34ea1bc6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v2-52d34ea1bc6_r.jpg&&&p&&br&&/p&&p&新建了一个公众号:李三随笔&/p&&p&写点科研生活和日常随笔,&/p&&p&希望与诸位多多交流。&/p&
原创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 谢谢你的喜欢,欢迎来找我玩呀~........................................................坦白说,我并不想读什么博士。但好像也没什么其他更好的选择。做科研,真的是一件孤独的事,无关寂寞。内心很孤独,沁入骨髓的孤独…
&p&中午休息时间在笔记本上最后一更吧,我知乎上其他回答基本没超过过100字(基本不用手机之外的设备上知乎),这篇赞数真的受宠若惊了。&/p&&p&1. Ph.D.读的是CS没错,本科评论也没猜错是C9(学校就都不讲了,不然真的不熟的同学也要知道我在这里犯二了,熟人就算了),机缘巧合大二开始和一个非CS的教授做的一个项目中的模拟部分(自然是无金钱报酬的,通过我们系一门课的老师问的,我不是第一个被问的,其他人都没肯干,问到我时,我想着自己也没啥事儿,就干了,一下子干了2年),接触了CS的一个小方向,而这个小方向也成了Ph.D.申请时的目标,当然也是现在工作的本行(具体是哪个就不写出来了,因为其实并不高端,职位也并不多,写出来怕误导正在读书的CS同学们,我选择自己想读的方向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就业,而是单纯依靠兴趣,我也相信,如果有兴趣在智商正常的情况下,付出100%的努力,哪个行业都会成功)。&/p&&p&2. 申请Ph.D. 的时候是2009年,那时候申CS的难度并没有现在这么大,我也不是同系里面结果最好的,我同系的上3届还有全奖去了CMU和CalTech的,我当时GPA综合3.6,专业3.8,全系第6,GRE分数一般1340+3,TOEFL更一般没上100(当时很多学校甚至要求80分就行,还有甚至只要69分的),而且当时口语极差,这个直到来美国才开始正式练习口语,有一篇SCI论文(非一作二作,非CS,就是大二的那个项目的结果,只负责模拟,其他的部分做的很少,也不是主笔)。考试申请甚至后面机票的钱,都是一个铁哥们出的,因为家里当时反对出国,认为前途太不明朗,所以过程基本都瞒住了家里人,(护照还是高考之后,考了全校前3,小城市里一个旅行社奖励去新马泰旅行办的护照)后来第一次回国找哥们还钱他也不肯要。&/p&&p&3. Ph.D.读书期间,老板是一个快退休有title的教授,功成名就,一点都不push(我反而自己投会议时天天push他给我改),但是给与的指导基本句句一针见血,毕业也一帆风顺,系里也有非常push的老师,看到的身边很多同学的经历,让我慢慢打消了继续走学术道路的想法(当然还是因为懒吧)。&/p&&p&4. 硅谷实习去了两家大公司(一次500强的硬件公司,一次前4互联网巨头),也认识了很多创业的朋友,硅谷地区的生活节奏快,overtime虽然比不上北京多,但是依然存在,房价也见识了一个师姐115万美元的学区小黑屋(建于196X年,3室1.5卫整体使用面积100平米多一点,学区7 8 8),也“享受”了San Jose/Milpitas 巨型垃圾场一个月持续一周的味道,当然还吃吃吃到了人生体重巅峰。&/p&&p&5. 找工作其实还是打算海投的,题刷得不多,大概投了10多家的时候,拿了实习时的2个return offer,也不算少了,结果现在的东家给的面试,职位完全符合Ph.D.的方向,基本可以说是为我而设置的,当时已经相当心动了,心想只要给到比较低的return offer的80%,就可以接受,结果面试的大老板说了句会给我一个“&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SeldwfOwuL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 offer you can't refuse&i class=&icon-external&&&/i&&/a&”(链接是youtube教父的情节),我也很震惊,HR报给我是比较高的return offer的150%!那还废话什么,等大老板往我的床上放个马头吗?(Godfather即视感有没有?)&/p&&p&6. 转眼工作已经3年,人也被安逸的生活快养废了,我考虑着去周边的大学选一门晚上的non-degree课,再学点东西(网课实在学不进去),不然和评论区一位说的,不要走Nokia中国员工的老路,话说健身也要坚持,刚过了30岁各个零件都感觉有异样的感觉。&/p&&p&7. 留学专业选择,虽然前面说了选择自己的兴趣,但是如果想留美,OPT H1B的限制太多,非STEM专业是真的会差一些(STEM是什么,Google一下你就知道,百度一下也行吧...),妹子读的是文科,她的学习能力是我比不了的优秀,英语我甚至可以说比大多数美国人还强,然而找工作时的纠结和痛苦,我只能用心疼两个字来形容了,但是她也在我没有找到工作之前,就搞定了自己的H1B(她毕业早),所以再次硬答了100%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专业方向不是。&/p&&p&————最后一更的分割线—————&/p&&p&两个评论问了,父母养老的确是个大问题,快毕业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妹子上有哥哥下面有弟弟(而且不是扶弟魔,大舅子小舅子都非常给力,尤其是大舅子,基本全出了妹子第一年没有奖学金时的留学学费,结婚回国时,说别操心她爸妈,有他足够了)情况好得多,我是独生子,这是很多一代移民中独生子女的大问题,只给父母买房子显然是完全不够的,再买几套也解决不了问题,现在趁父母还算年轻,自己能做的首先是先赚钱,这样至少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妹子的建议是我先公民后,给我父母移民,美国的医保虽然贵但是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入籍并不是首选,我依然希望保留自己的身份;我父母另有想法,规划了退休后一系列的生活,自己还去考察了一堆一个月大概&a href=&tel:&&&/a&人民币的养老院。这个问题还在持续思考,希望能尽早找到答案做下一步的规划,真要回国也是没办法的事情。&/p&&p&刚刚看到轮子哥也在这个题底下答了,120%同意,经历了金融危机国内找工作时的一团糟,phd毕业时正好创业大潮+失业率超低,的确没几个只图安稳的人想回去。&/p&&p&第一个赞过1k的帖子,然而已经好几个比较近的朋友看出来并微信调侃我了,这个工资对于我能干的活而言,我自信是公司是愿意出的,的确人是在铁锈带,评论区中推理能力赛高,享受了低房价的福利(学区还行,8 8 10 ,虽然还没计划要下一代,纯粹喜欢在林中对着湖的感觉才买了这个区),不是大城市,但是30分钟能开到Costco这点也没差了,中餐也有,做得比妹子好就知足(悄悄说)。&/p&&p&工作环境不差,开车大概5分钟到公司,跑步去不现实,的确地处偏僻,基建堪忧,中间有大段的原始森林边上没有sidewalk,万一被浣熊啃一口就不好了。&/p&&p&前半年偷懒不锻炼,回家就打xbox的tf2,结果背痛得要命,在公司伸展拧巴了几下,被巡视的风控看到,报告了上去,结果老板当天发邮件强制我回家休息约物理治疗,过了周末来公司,办公室和被人洗劫了一样,桌子被换成电子升降的,可以站着办公,椅子被换成了HM Embody,然后风控的大婶过来说“very expensive, take care&,我说“you bet&, 然后她说“I was talking to ur furniture& 我...&/p&&p&临上床才看帖子,居然赞同都快过千了,我其实跑题了,没回国只是个人没有什么奋斗目标,只求不重复2010年毕业就业时的噩梦就好。CS现在年景的确好过其他专业一些,但是忧患意识一刻也不敢丢,新的技术出来该学还是要学,该做的投资也有一些。知乎潜水多,基本回答都是自己专业的,基本也没啥赞同,其他的很少答题,只是写着写着勾起了大学毕业时找工作的回忆,一下手机码字就不停了,妹子刚刚还问咋今晚人看着这么heavyhearted...还是不取匿了吧,虽然认识的朋友一般看见我说上海1500基本也知道我是谁了,见笑了。&/p&&p&2010老牌985本科毕业,上海一公司开价1500人民币一个月,我说有点少,HR嘲笑我一番说让我找个比他多的试试。(质疑这个1500的,后悔当年没假意答应了留份合同给大家开开眼,&a href=&tel:&&&/a& 就业市场真的难以想象得糟,也许当年挺过没走过一年也赶上风口了,然而人生没有重来和假设)&/p&&p&美国Ph.D.瞎申请的offer正好到手,1800美元一个月,外带免学费,这算找到了比他多的吧。然后HR电话过来催促接受,我说找到比你多300的(逗逗他),对方开始大谈情怀(那时候还不流行情怀)。&/p&&p&4年不到顺利毕业,老板年纪大了,我和另一个美国同组算他的关门弟子,完全不push,顶会有一篇,就毕业了,而且还在硅谷实习了2个暑假。话说硅谷的小黑屋和圣何塞喵必达的垃圾场味道是我最后没在硅谷找工作的次要原因(主要原因当然是我懒啦~)。&/p&&p&现在税后15万美元一年,朝九晚五非常安逸。&/p&&p&划重点注意“非常安逸”,不是硅谷,全新独栋房约合2年税后工资(已买),本人的确无远大理想,9点上班够早了,4点半下班也常有,我同学里有phd后归北京创业成功的大佬,也有在硅谷一年25万的Uber初创员工,知乎这地方还有国内直接不用花时间刷学位就能翻墙的大牛轮子哥&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ecc0ec035f& data-hash=&ecc0ec035f& data-hovercard=&p$b$ecc0ec035f&&@vczh&/a&,自然无法相比,但是我想说的是,美国这地方适合镀金适合奋斗,当然也适合安逸度日。&/p&&p&每天早上跑步遛狗,然后开车到公司认认真真做到4点,和老板吹吹水,顺便上yelp搜搜和妹子去哪里晚餐,周末看电影、举铁、爬山、兜风或者偶尔去小酌一下,每年假期全球选地方。&/p&&p&对于我这样小城市工薪家庭出身,凡事只能靠自己的懒人而言,在国内过这样的生活很难做到,更别提工作第2年结束,还能给父母在房价刚刚抬头时买套好点的房子了。&/p&
中午休息时间在笔记本上最后一更吧,我知乎上其他回答基本没超过过100字(基本不用手机之外的设备上知乎),这篇赞数真的受宠若惊了。1. Ph.D.读的是CS没错,本科评论也没猜错是C9(学校就都不讲了,不然真的不熟的同学也要知道我在这里犯二了,熟人就算了…
就我所见,美国基础学科的PhD最终能拿到tenure-track AP的大概不超过百分之十,当然当上AP以后评tenure也是有很大压力的,不过除了少数牛校,AP评tenure的淘汰率不是那么高。当然难不难也要看方向,应用物理、应用数学某些方向博士毕业就可以直接AP,去牛校做一两年博后是为了镀金去更好的地方。搞生物的不做个五六年博后,手里没有几篇大文章和一定的基金,当faculty的门都没有。如果限制在中国人这个范围内,由于语言、交流能力、关系网的欠缺,这个比例大概还要除以个2到5。现在光一个哈佛就有2万多博士后,不少基础科学专业随便一个三流烂校一个tenure-track位置都是上千人在抢,每个能拿到面试的人的背后都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如果你选了个火坑专业,在美国当faculty的难度可想而知。&br&&br&在美国当不上faculty的出路就五花八门了,工科的直接去工业界不用多说;自己做的还可以只是因为方向冷门、英语不好、人脉不广等等原因和faculty失之交臂的人海归回国的比较多;搞物理的可以去当矿工(quant)或者码工;搞数学的矿工、码工、油工均可;英语水平接近母语的可以去小的teaching school教书;国内医学院毕业的可以考board想办法在美国当医生。当然上面说的这些都还算是前途光明,更惨一点的还有大批30多岁拖家带口从头开始再读一个master的,有快四十岁熬到一张绿卡转行干护士的,自杀的或者杀人的说起来也不是没有。更多的人是在博士后这个烂坑里面温水煮着青蛙,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br&&br&说起来postdoc这个职业最可怕的还不是收入低、压力大,其实AP的收入也不高,压力也很大,但我从来没见过有人忽悠着AP们业余时间学java学数据库转码工的。可怕的是海量的基础学科postdoc们活的没有前途、没有尊严。对学生nice,关键时刻愿意帮学生一把的老板其实是很多的,说大了学生是你学术家族的成员,学生将来混得好了你脸上有光,说小了培养学生是评tenure的重要指标;而且学生年纪小充满选择,push太狠了人家就退学了。而大部分的postdoc其实都是些disposable assets,混的不好对你没有任何坏处,混的好了没准将来还可能会和你抢资源。第三世界国家来的postdoc如果不是名校大牛的学生的话,可以说是没有前途又没有退路随你怎么push,话说我听说过有中国老板让自己的博后在走廊里面踢正步的,真不敢想象30几岁有博士学位的人被这么羞辱是个什么感觉。顺便说一句,听说过有实验学科的国人AP是这么起家的:拿启动资金从国内招一个老黄牛型的博后,给最低工资,拼命画大饼,往死里push。一年以后摊子铺开,有了一点数据,赶紧一脚踢开。然后招一个学生,能招到minority最好,然后用博后搭起的架子帮他毕业,这样可以保证评tenure之前有学生成功毕业。。。。。。&br&&br&我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出来读PhD的时候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选了个不那么坑爹的方向。但是每次出去开会都会碰到不少年龄比我还大的postdoc,孩子都五六岁了连个固定住处都没有,每两三年换个地方,谈起前途都是一脸迷茫,想想真的很感慨。。。。。。想当年这些人都是同龄人中精英里的精英,都是一心想为科学献身,立志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一千年后的每一本教科书的。
就我所见,美国基础学科的PhD最终能拿到tenure-track AP的大概不超过百分之十,当然当上AP以后评tenure也是有很大压力的,不过除了少数牛校,AP评tenure的淘汰率不是那么高。当然难不难也要看方向,应用物理、应用数学某些方向博士毕业就可以直接AP,去牛校…
谢邀!本期走近科学,Haojun来给大家讲述一千个CS PhD不去找教职的理由。&br&1. 找好学校的教职难!有多难?就好像在女厕所找坑位一样难。&br&&img src=&/v2-d8d94c552d202eb04ce20a0c7f6d992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d8d94c552d202eb04ce20a0c7f6d9927_r.jpg&&(请用心感受)&br&&br&2. 找到后呢?好学校,意味着大牛多,大牛多意味着AP(助理教授)不好抢学生。之前有个MIT CS的AP跟我抱怨,说好几个学生都中途转到其他大牛的实验室了。来都来了,还不抱个大腿?&br&&br&4. 没学生,成果就少,随之而来的就是经费紧张。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申经费的时候怎么写预算?如果还是个做理论的,真是不知道该怎么伸手要钱。&br&&br&8. 好学校的tenure(终身教职)竞争激烈。很多学校给的AP远多于tenure的数量,不少人都在拼了五年命后被淘汰。远的不说,Yale EE这几年招的AP全部都没拿到tenure。Yale工科还不算强的都已经这么残酷了,强校可想而知。&br&&br&16. 那差学校呢?很难招到好学生。我老板前几天跟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是去了差学校当老师,一定要学会招“偏才”,我就呵呵了。&br&&br&32. 工作强度呢?基本全年无休。要忙着备课、答疑、申经费、写论文、审论文、带学生、开会、组织会议。。。反正年轻AP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前几天和一个女AP吃饭,她基本是边说边哭。最不能忍的是她有次当一个会议的chair,竟然连酒都得自己去超市买。一个女生开着车,扛了三箱酒回来,活活累成了傻逼。&br&&br&64. 收入情况呢?刚毕业的CS PhD在硅谷的薪水至少是教职的三倍,更不要提hour pay了。&br&&br&128. 另一半的问题。如果夫妻两人是相同专业的PhD,几乎没法找到同一所大学的教职(注意是相同专业,不同专业可以打包处理)。很多时候一个系就一个坑,夫妻俩还得互相伤害。&br&&br&256. 如果只是一方找教职呢?不少好大学都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另一半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一个人的理想,牺牲另一人的理想,真的值得吗?&br&&br&512. 除了钱,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如果顺顺利利的话,找到教职大概30岁。如果中间耽误了一下,比如读了个硕士、博士延期了、做了几年博士后,一般就奔着35岁了。找到后还要再拼命5年评tenure,转眼就要不惑了。即使评上了tenure,这些年也会对家庭有所亏欠。谁来照顾老人孩子呢?又要牺牲另一半?&br&&br&1024. 如果在美国找到教职后又想回国了怎么办?凉拌!年轻老师回去被各种排挤。猝死的青年千人就不谈了,我听说一个海龟老师刚评上长江学者,第二天就被举报了,反正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有资历的老师回国,容易高不成低不就。北美都拿到tenure了,国内的教授职位肯定不够啊!可是其他的行政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空降个所长、系主任的道理?&br&&br&以上,就是一千个CS PhD不去找教职的理由,真要写起来还能再写几页。&br&。。。&br&。。。&br&。。。&br&不过我明年春天可能也会去找找教职,虽然机会灰常渺茫。&br&理由呢?&br&&img src=&/v2-b8eaae9dec905dba0e03ae6a509bb731_b.png&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3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
谢邀!本期走近科学,Haojun来给大家讲述一千个CS PhD不去找教职的理由。 1. 找好学校的教职难!有多难?就好像在女厕所找坑位一样难。 (请用心感受) 2. 找到后呢?好学校,意味着大牛多,大牛多意味着AP(助理教授)不好抢学生。之前有个MIT CS的AP跟我抱…
(更新在最后)&br&&br&我在一个podcast上听到的一段话,送给题主。原文是英语,我大概翻译一下&br&“如果你注定要做个平庸的人,那么做一个平庸的科学家。如果你是个平庸的艺术家或音乐家,那还不如不做。但是科学最需要的就是平庸的人,因为科学是一个集体活动,而且科学是依靠努力一点点前进的。”&br&不要被那些所谓大牛的故事所蒙蔽,绝大多数科学贡献都是无数“平庸”科学家的成就(想一想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背后有多少人?这还是不算那些设计制造对撞机的工程师。)&br&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被讲了多少遍,越讲越离谱。当然他的确是天才,但是他也不是自己在深山老林里冥想出结果的。他GR的数学模型差点就被一个数学家抢先了。&br&何况要是没有那六个等日蚀帮他实验的团队,他的理论也只能停在理论层面而已。&br&本来就不该为了出名而做科学。&br&我觉得你要是喜欢,就该继续去做。你做的事肯定很有意义,但同时也要意识到科学的意义本就极难被大众认可。&br&&br&————————————————————&br&最近不知为啥陆陆续续涨了许多赞(一百对于小透明来说已经是很多了),也是默默混知乎一来第一次被人实名反对,觉得还蛮有趣的。&br&有些人的阅读理解也是挺逗,我接到私信说不太赞同我的观点,因为觉得国内读博待遇太差,吓得我赶紧跑回去重读了一下回答,看看我有没有一不小心说出“然后国内读博待遇这么好凭什么不读”这种话=-=&br&&br&Anyway,为了避免真的有阅读理解不行的小白兔看了我的回答(和别人的评论)以为读博非常乐观而跑去跳坑,我的观点是这样的:&br&&br&我认为选择不读博有很多理由:待遇差、想挣大钱、想成家立业、读到一半没兴趣、导师同学人品不好、想搞大新闻但是运气不好搞不出来(我觉得运气大于智商)等等,都是非常合理的理由。&br&不过:“似乎无法成名因此做的东西没意义”并不是一个好的理由。我的回答也是想表明,没有成名并不表示做的东西没意义。&br&当然如果你的态度是“可是我读博就是想成名”,那么因此而不读,我觉得也非常合理。只不过题主似乎是担心自己做的事没有意义,所以我想告诉题主有很多有意义的事都是不成名的。&br&&br&还有一点,我说的“平庸的科学家”,指的当然不是“智商在平均线上下浮动以至于博士估计都考不上的平庸人士”……就像下面有回答反对这点,说平庸的人博士都读不下来。你们到底是怎么理解“平庸”的啊?平庸就是“average”,就是大部分人,我认识的人基本都是“平庸”的(当然包括我自己),其中大部分都在读博,少部分已经读下来了。也有第一年就找到教职的大牛,但是从历史角度上看也是没有希望冲击诺奖的“平庸”人士,不过每天都在做很有意义的事。&br&&br&倒数第二点:认为诺奖得者说“90%的论文都是垃圾”就表示大部分科学家做的事都没有意义的,应该是不太了解科学宏观上讲是怎么运作的吧→_→&br&&br&最后一点:我写这个答案,其实是因为不希望大家读博期间一遇到困难就说“兴趣不够,天赋不足,早就不该来”。我认为并不是从始至终从来没有过质疑的事才算是“做对了”。同理,并不是只有在恋爱期间从来没有过一次分手念头的恋情才是“正确的恋情”。既然你不会因为某次小吵而立刻和恋人分手觉得“当初找错了人”,也不应该因为某次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就立刻决定“选错了人生,早就不该读博”。仔细想一想到底为什么会有这种怀疑,怀疑的点在哪里,是不是justified,然后再决定现在退出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才是更为理智的做法。如果你的疑点在于“待遇差”,我的答案不仅帮不了你,你要问我估计我也会说“那还是不要继续了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只考虑待遇的,(也不是每个系待遇都差=-=),随随便便说出“读博待遇差而且做的事也没意义,千万别读”,我认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件事。
(更新在最后) 我在一个podcast上听到的一段话,送给题主。原文是英语,我大概翻译一下 “如果你注定要做个平庸的人,那么做一个平庸的科学家。如果你是个平庸的艺术家或音乐家,那还不如不做。但是科学最需要的就是平庸的人,因为科学是一个集体活动,而…
&p&现在phd毕业的,应该当初跟我差不多时候本科毕业的。那个时候经济危机,就业环境一团狗屎,工作都找不到。然后跑到美帝来了,现在毕业,到处都是泡沫欣欣向荣。如果有了这样的印象的话,多半是不怎么会想回来的。&/p&&p&国内好好把空气治了,实现租售同权,取消户口本,别的什么都不用做,估计愿意回来的人会多一大堆。毕竟我国发达地区的生活成本比起美帝发达地区要低,基建水平超越了美帝一个世代,哪怕工资也低,只要你可以不买房(不管是小孩上学还是为了户口),那活着要比美帝爽多了。&/p&
现在phd毕业的,应该当初跟我差不多时候本科毕业的。那个时候经济危机,就业环境一团狗屎,工作都找不到。然后跑到美帝来了,现在毕业,到处都是泡沫欣欣向荣。如果有了这样的印象的话,多半是不怎么会想回来的。国内好好把空气治了,实现租售同权,取消户…
本人目前还并不是一个PHD,不过是一个正在考虑要不要攻读PHD的正在美国就读的master,所以我也做了一些功课,收集了一些PHD毕业后找教职的信息,供题主和其他正在打算或者有此想法的筒子参考。&br&1. Faculty的薪水?&br&美国的公立大学教师及工作人员工资是公开透明的,放在网上供所有人查询(因为他们也算是政府雇员)。题主和其他感兴趣的筒子可以在网上搜搜看。&br&比如加州系统的公立学校,可以在这里&a href=&///?target=http%3A//ucpay.globl.org/index.php%3F%26s%3D%26p%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cpay.globl.org&i class=&icon-external&&&/i&&/a&看到。哈哈,头几名不出所料的都是球队教练:)。&br&教师的工资基本上分为两部分,base pay就是你的基本工资,extra pay一般情况下跟你能申到的funding有关。&br&通常情况下同等LEVEL私立大学的工资会比公立大学高一点,但是这也跟很多因素息息相关,例如你的个人情况,你谈判薪水的能力,等等等等。&br&关于faculty的收入情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faculty有很多隐性的福利是没有计算在薪水之内的。例如&br&(1)一般faculty的薪水是以九个月计算的,如果你申请到足够的funding的话,可以自己雇自己,给自己发另外三个月的工资。&br&(2)如果你在大学工作满足一定年限的话(一般是5年),你的子女配偶的可以免费或者以很少的钱就读你供职的大学。如果你的子女去其他学校读书,学校会补贴子女的学费。这一条具体细则因学校不同而异。&br&(3)大学会提供比较好的员工及配偶,子女保险(美国不同保险可能天差地别,有的可能全部报销,有的可能几千块以上才能给报销个一小部分),很多大学还有优惠的小孩DAYCARE等(不要小看这条,保险和DAYCARE是很多美国人负担非常大的两处开销)&br& (4)拿到终身教职之后的职业稳定性(但不是万无一失的),而且只要自己能干,可以一直干下去不会被迫退休。&br&(5) 其他,比如个人时间安排比较自由啦,有很多人全世界飞来飞去开会的机会啦等等,看个人选择了。&br&最后附上一些美国大学教授的平均工资,我特意没有找那些顶级名校(金字塔顶的情况不能代表一般情况),仅供参考吧。&br&&p&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 $66,000&/p&&p&George Mason University, $92,800&/p&&p&Hampden-Sydney College, $69,700&/p&&p&Hollins University, $66,200&/p&&p&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69,300&/p&&p&Longwood University, $61,400&/p&&p&Old Dominion University, $78,100&/p&&p&Radford University, $68,100&/p&&p&Randolph-Macon College, $66,300&/p&&p&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 $67,700&/p&&p&University of Richmond, $99,100&/p&&p&University of Virginia, $109,400&/p&&p&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78,500&/p&&p&Virginia State University, $69,300&/p&&p&Virginia Tech, $89,400&/p&&p&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101,800&/p&&br&&br&总体来说,在美国,大学教授算是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维持个中产还是没有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普通美国人的几大负担(孩子daycare费和大学学费,全家保险,旅游,退休基金等)减轻了不少。(请不要拿Google,Facebook等公司的收入和大学教授比,它们只能代表一个特定领域,跟涵盖了包罗万象各个学科的大学教授没有可比性)。&br&&br&2. 终于到正题了,这份工作好找吗?&br&
我只能说看专业,有的专业竞争很激烈很激烈,有的比较激烈,有的一般激烈。当然,没有不激烈的。除非你是天才,想不辛苦不努力就找到教职的,基本不可能。&br&
有的专业因为你招学生什么的必须自己出钱,所以funding就是一道紧箍咒,特别是有些公立学校比较穷,就指着拿funding养人呢,可能在你找工作的时候几篇牛论文还抵不上别人一个大funding的分量。有的专业系里自己就挺富裕的,给教授发个工资再给教授的PHD学生几个TA当当完全不成问题,对你的要求及相对单纯一点主要看牛论文和教学相关经验了。有的专业不做POSTDOC也能顺利找到牛校教职,有的专业不做POSTDOC能找到教职的概率约等于零。&br&
所以请不要相信任何的道听途说,有人也许会拿某个条件不咋地的PHD找到好教职的例子来给你打鸡血,但是转述的人也许并不知道这个PHD所做的细分方向正好同这个学校招人的需求完美契合。有人也许会拿某个做了N年POSTDOC科研不错的牛人一个OFFER都没有的例子来打击你,但是这个“牛人”可能沟通能力很差情商太低而被刷掉(这与教职招聘的特殊环节有关,我后面会详述的)。&br&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去各个大学的网站里找到你所读专业的assistant professor名单,找到最近两年毕业的那些人,看他们的简历,哪个大学毕业,导师是谁(一般导师就是那个与他合作最多的人,导师也一般会在个人主页上列出他所带的学生,可以交叉印证),发了什么级别的论文,研究方向是什么,拿过什么奖项等等,十几个人看下来,你心里自然多多少少就有底了(请注意,黑人有加成,理工科领域女性有加成。特别是黑人女性有极大加成,完全不值得参考)&br&
写的好累啊。。。。。。先发上去,接着写。。。。&br&3. 怎么让工作更好找?&br&我所讨论的是“一般情况”,就是资质还不错也挺努力想奔个好前程找个还成的学校教职的,不包括天赋异禀一路名校一把牛PAPER在手学校任我挑的那种。&br&找到一个好的专业,举个例子,如果这个专业一年培养PHD 500个,assistant professor的职位只有5个,赶紧放弃直奔工业届不回头。&br&找到一个热门的方向,找找各个大学的招聘启事,启事上会列出来他们需要什么研究方向的。&br&找到一个靠谱的牛导师。请注意,不是“大牛导师”是“靠谱的牛导师”,靠谱是第一位的,只要靠谱,中牛甚至发展前景好的小牛也可以考虑。靠谱就是不压榨你,不强制你的研究方向,不对你放任不管,和你保持定期有效率的良好沟通,尽心帮你改论文并且把一作给你,找工作的时候积极帮你联系寻找机会。&br&名校有当然最好了,但是千万别是一个在名校混着(近期无论文或者论文都是炒N年前冷饭)做偏门方向的导师(见过有人在名校读到一半导师忽然跑了并且完全失去联系的情况)。所以名校不是必须条件。&br&paper这些大家都知道,不赘述了。&br&别让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情商拉分,因为大学招聘faculty一般会让面试者用一整天的时间和系里老师啊,学生啊,领导啊等等做充分沟通的,比如一起吃饭啊,一对一交谈啊等等。主要就是看看你是不是一个好合作的人。&br&&br&4. 做决定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br&是否适合做科研?我见过不少人天生简直就是做科研的料,点子多执行力强手也快,投PAPER一投一个准,教职找的顺顺利利。也有人不适合吃这碗饭,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就是出不来东西。这一点只能自己试了之后才知道,如果适合自己又有这个目标,那就冲一冲,反正有公司保底也没什么损失。如果真的不适合就不要执着了。&br&自己的另一半是否愿意做出一些牺牲?教职一般都是要全国范围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找,一般你的另一半如果已经有了自己稳定的工作的话,十有八九要跟着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找工作了。&br&工业界和学术界工资差距有多大?如果真的差很大,那就别跟钱过不去了。如果差距不是特别多,考虑到我上面那罗里吧嗦的一大堆假期之类的加成福利的话,可以再仔细想想看。&br&是否愿意接受从一个领域转到另外一个?一般来说,美国从学术界转业界相对容易,但是如果PHD毕业后在业界工作了三年以上再想转学术界,就非常难了。&br&当然难不是绝对的,我也见过很多人在业界混成大牛之后去学术界安享晚年的,也很不错哦。钱,成就感,稳定什么的都有了。&br&&br&恩,就说这么多了,总之我尽量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可能不符合科研的”崇高精神“哈哈,但是我一贯的想法是要达到理想与现实的调和,不是说搞科研就是要牺牲掉个人生活,或者我有个人理想但是因为现实所迫就放弃掉了。如果早作准备,仔细分析,做好功课的话,就可以不让这样的遗憾发生,既做了适合自己的决定,又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本人目前还并不是一个PHD,不过是一个正在考虑要不要攻读PHD的正在美国就读的master,所以我也做了一些功课,收集了一些PHD毕业后找教职的信息,供题主和其他正在打算或者有此想法的筒子参考。 1. Faculty的薪水? 美国的公立大学教师及工作人员工资是公开…
1.想继续做科研的,最后大部分都找到位置了,但是确实很难,而且越来越难。但是社会哪一条路是简单的呢?如果上面的大神找到简单轻松的路,请告诉我,谢谢!&br&2.转行的大部分是主动而为的,并不是实在没有位置了。当然转行的原因就太多了。&br&3.无论转行以后或者没有转行的留在学术界的,大部分还是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悲剧的人有,不多。&br&4.任何行业的待遇都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正如前面有人说的,基础科学确实现在问题很大,但这是必然趋势,不是情况变坏,而是变正常。&br&5.极好的或者极坏的例子往往能震撼人,人们也愿意拿这些例子出来说事,但是这并不代表大部分人的生活。&br&6.基础科学也只是一种行业,不高不低,而且私以为并不会因为你选了一个“好”行业从此就飞黄腾达,也不会因为你选了一个“坏”行业从此就落魄潦倒。你的性格,天分,努力,你的家庭资本以及说不明白的运气才是决定你未来的因素。如果一个行业真的如上面某些人所说的一无是处,早就没人去这个行业了,根据供需关系,这个行业的待遇会大大提高以吸引人才,而现实相反,基础科学的待遇其实是在降低的。&br&7.人生很短,选择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行业,只要自己性格没有太大问题,智商不是太低,都会得到你想要的,都会成功。社会也会相应的给你物质的回报。不假思索,一头扎进别人认为的“好”行业,才是真正的不明智。&br&8.即使是所谓的黄金行业,想要做到顶端,那要比基础学科难很多倍。反而基础学科想做到行业顶尖,“相对”是比较容易的。所谓的黄金行业往往只是底线比较高一点儿(其实未必,上面有人说基础学科的有杀人的自杀的,金融行业自杀的猝死的多的多了),然而几乎所有人,即使是没有任何资本任何学历的人考虑行业,都不会想做到行业的底线。&br&9.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认定了一个方向,还能走下去就走,到没路的时候再说,也不会有遗憾。&br&10.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以自己的幸福标准来评价别人幸福不幸福,那么你看到的世界都是假象。
1.想继续做科研的,最后大部分都找到位置了,但是确实很难,而且越来越难。但是社会哪一条路是简单的呢?如果上面的大神找到简单轻松的路,请告诉我,谢谢! 2.转行的大部分是主动而为的,并不是实在没有位置了。当然转行的原因就太多了。 3.无论转行以后或…
&p&据我所知,刚毕业应该是拿不到15万的。以后的话15万税前差不多吧,平均的话。&/p&&br&&p&还有,我看LZ还问去高校要不要发文章。我跟你说,文章是硬性指标。而且不光是文章,你还有教学任务,你还有固定金额的项目要接,你还要去帮领导跑腿,你还要去做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我的朋友很多毕业去了高校,大部分都会给我抱怨来抱怨去。如果你想去学校混日子,我真觉得你找错地方了。想混日子应该回家躺床上收房租而不是去学校。&/p&&br&&p&上面还有人说高校是博士的最佳选择,我表示,你一定不了解行情。说反了,高校是绝大多数博士的最差选择。我只建议什么人去高校,就是你有优青杰青之类的那种水平的。这种牛B哄哄的去高校绝对是最佳选择,过去别人把你当宝贝一样。几百万的实验室,博士生,随便给。有这些,想要钱,那不是闭着眼睛都能拿到。随便和哪个企业合作一下,自己开个公司,每年100万那都是失败的,1000万勉勉强强算是及格。其他人,建议去企业。高校现在有再多福利,没有分房,其他的加起来一共几千块钱的福利也能叫福利?博士只要不是太垃圾,像我这种混日子的签了企业人家也给我30多万一年,一个人比夫妻两个都在高校的收入还高。而且企业想拿到100万也不难,比如我现在签的企业升两级还是一级就是100万一年,也就5,6年的事情最多。&/p&&br&&p&高校竞争太激烈了。特别是现在天朝人员的水论文水平那是越来越高。原来发个TOP学校可以给你挂横幅,估计某些顶尖大学的顶尖专业,过几年不发个TOP博士都不给你毕业了。所以高校这条路异常艰辛,因为你要和一群智商都不低的人竞争,太累,太痛苦,还没几个钱。&/p&&br&&p&顺便别怀疑我的话,我家里在高校的人比不在高校的多,我很清楚高校里面都是些什么鬼。20年前高校绝对是最佳选择,轻松,福利好的吓人,送房子。实际上20年前所有体制内的都赚大了,因为可以分房子。但是别指望高校现在会分房子了,比如南大仙林那个新校区,前面那个房子当初就是卖的,1万多还是2万一平方的我记得(现在4万了,而且周围也没地了,所以南大也不可能有钱再去搞新房子了,更不可能搞了新房子还送给新老师当福利)。我们家之前才把房子卖给了两个高校小夫妻,南理工的,加起来一共才8000的月收入,学校还是211,当时签合同的时候我妈叫我一起去的,听他们说他们的事情,听得我都想哭,太苦B了。&/p&&p&====&/p&&p&稍微总结一下。去高校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博士生。因为有了博士生,而且有好几个博士生,你就有了廉价劳动力,而且是会跟着你5年的廉价劳动力,你就可以用他们去给你干活,这样才能接很多项目,赚很多钱,出很多文章。&b&国内外皆是如此!&/b&我相信很多人都给老板写过基金,项目申请书,上面有一栏不是要填团队嘛?你说你一个人,怎么填?我们填,都是几个教授,十几个博士生,一拉拉一页,那团队真壮观,硕士有时候都不写的。这样才能接到项目嘛。&/p&&p&因此不是非常有本事的,你就要熬资历。但是熬资历是非常苦B的,等你熬出来了,你的同龄人早就升值加薪成CEO了。而且等你比如40,45混到了博导,你自己要把实验室搞的牛B起来,根据我的观察,哪怕你自己很牛B,也最少也要个7,8年。换言之等你到了50多岁才能享受丰硕的成果(还不一定),这是何苦呢?&b&但是如果你非常有本事,副教授学校就会给你带博士。有了博士,钱自然就来了。&/b&你们可能都认识一批这样的人,30来岁副教授就是博导,手下一群博士,自己有个实验室,每年十几篇SCI,一大堆TOP,混的那是风生水起。比如我们专业都知道的某人,现在混到了某知名公司下属的某某研究院的院长了,那钱一年没1000万我不信的。我就不指名道姓了,知道的自然知道我在拿谁举例子。在我看来,就像这种牛B的人才适合去高校混。否则去企业当个小主管手下不照样有一批人,也不要你付工资的。&/p&&p&所以为什么我在评论里会说,去二本学校就废了。因为去二本学校连个博士点都没有。就你一个光杆司令,给你30万一年,有什么用?还没我入职工资高。然后靠你一个光杆司令,人家好大学一年一个团队基金挂十几篇SCI都是弱的,你一年最多就2,3篇,这已经很不错了。到头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p&
据我所知,刚毕业应该是拿不到15万的。以后的话15万税前差不多吧,平均的话。 还有,我看LZ还问去高校要不要发文章。我跟你说,文章是硬性指标。而且不光是文章,你还有教学任务,你还有固定金额的项目要接,你还要去帮领导跑腿,你还要去做很多乱七八糟的…
我们都是读着爱因斯坦等天才的事迹开始学习物理学的。相比他们,我们都是平庸的;我们总能碰到理解物理概念超级快的天才同学,相比他们,我们也是平庸的。在学术界工作,发现自己的平庸,是&a href=&/p/& class=&internal&&认识自己&/a&的第一步。接受平庸的同时,继续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做一些小的题目,扎扎实实地做透。无法做出震动世界的工作,但至少能给这个领域有自己的贡献。学术就是由一群人做着看似平庸的工作,而积累出大进步的。实际上很大牛科学家,都有很平庸和苦逼的青年时代,见我的这篇文章:&a href=&/p/& class=&internal&&艰难的学术圈生存之道&/a&&br&&br&做学术并不是做短跑竞赛,不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结果来拿第一。选择科研是因为我们喜欢它,我们希望自己能够从科研中找到发现的乐趣。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年轻时没有做出重要的大工作就气馁,不要因为现在不在学术界的中心机构而放弃,不要以年龄大了作为借口来让自己离开科研。在我看来,&a href=&/p/& class=&internal&&四十岁可能才是学者最黄金的年龄&/a&。不断地做,沿着自己的思路做下去,拷问自然,把自己的思想逼迫到最极致,才有可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这种发现有大有小,但乐趣是无分大小的。&br&&br&扎扎实实的做研究,不断提高自己,就能有机会往更好的机构去学习或者工作交流,你可以看看中国物理学领军人物薛其坤院士的经历。旁人轻视的目光,相比从科研中得到的乐趣不重要,你肯定能够处理好这个小问题。你需要真心实意的喜欢自己的研究,才能去感染自己的家人支持你,去影响你的同行去欣赏的的研究。至于不相干的人,他们支持与否,无所谓。&br&&br&最后,觉得科研没有意思,坚持不下去要放弃,也是很正常的。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职业生涯更是只有三十年的时间,科研如果不能带来足够的正面反馈,不能养家糊口,也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
我们都是读着爱因斯坦等天才的事迹开始学习物理学的。相比他们,我们都是平庸的;我们总能碰到理解物理概念超级快的天才同学,相比他们,我们也是平庸的。在学术界工作,发现自己的平庸,是的第一步。接受平庸的同时,继续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做一些…
看了这个问题以及下面的回答,我竟然被噎的说不出话来。&br&&br&大家太高看知乎了,实际上我给我很多同事介绍过zhihu,他们基本礼貌性地来瞄一眼就不会再来。我觉得大部分原因是zhihu的平均年龄偏低,那些faculty觉得和小孩子有什么好玩的。只有我这种找不到好学校的CS Phd孜孜不倦的顶着锅盖给小朋友们讲人生道理,结果人家还不爱听。&br&&br&回答下上面两个问题:&br&1. 哪个专业进大学门槛都高,CS算不错的了,你试试看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各种文科。我见过的大部分PhD都想进大学,进工业界都是无奈之举。说句实话,读到CS PhD的人,一般对钱赚多赚少看的比较淡了。&br&2. CS PhD进大学的好处谁来谁知道。光是每年几次全球五星酒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吹牛的经历就让好多professor舍不得退休。
看了这个问题以及下面的回答,我竟然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大家太高看知乎了,实际上我给我很多同事介绍过zhihu,他们基本礼貌性地来瞄一眼就不会再来。我觉得大部分原因是zhihu的平均年龄偏低,那些faculty觉得和小孩子有什么好玩的。只有我这种找不到好学校…
根据自身感受来回答一下 &br&首先谈经历&br&1,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不仅仅是学术,声誉方面,还有人品。&br& 这点很重要,关系到你读博生涯的生活质量。拿院里差距最大的两位博导举例:W导师逢年过节给学生发红包,学生跟着出去做课题也有劳务费,教师节等日子自己掏钱请学生吃饭,明确告诉学生:你们不需要送礼物给我,我什么都不缺。 反观Z导师,每年学生要送三次礼物,导师生日,新年,教师节。大家合伙掏钱买完礼物了接着还要自己单独送,学生还要请导师吃饭,从来没发过红包,帮学生找的活还要克扣一部分工资。可能有人会说,学生请导师吃饭,送点东西不是应该的吗?可是,首先,博士的工资本来就没什么好不,就是养得活自己而已啊!而且送的礼物要高大上啊!曾经有个学生送了一套一百多的东西(为避免暴露身份,还是不写具体的东西了)给她,她直接说道:我不用这种东西,你拿回去自己用。那个学生出了办公室直接哭了。现在送东西吃饭,大家一次要凑3000多,自己个人送少于五百都拿不出手。每年三次送下来,就是说,你本来一年也就一万多点的生活费,可能送出去至少就有3000多。&br& 还有人品啊!很重要啊!导师跟院里其他人的关系基本就决定了你跟院里其他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啊!导师就是你的标签,他不好,会让人直接觉得你也不好!还有,导师能不能对你们一视同仁,会不会厚此薄彼,嫌贫爱富(类似于中南跳楼事件里的那位导师)直接关系到你们的团队的人际关系,学术氛围,你的心情。很重要好不好啊!还拿Z举例,喜欢两类人,1送钱送东西的,2能写论文的。第一点就不说了,第二点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要看学生的人品啊!为了争宠,赚钱,就陷害别人。整个团队氛围极差,大家都为了出论文抢风头争宠什么手段都使。&br&2自己要有强大的内心。答主和许多博士交流过,很多人都觉得最可怕的不是没钱,也不是课题挑战,而是读博路上深深的孤独感,因为你在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人来陪伴你。夜深人静,你独自写文章,做课题的时候,有时会觉得孤独的绝望。&br&3经济,如果条件不好,也能活下来,但是你要考虑到,你的本科同学,硕士同学这几年在赚钱,几年下来少也有几十万了,而你毕业后要重新开始。但是此时你已经不小了,买房,结婚,生宝宝,养老人,经济压力很大啊!&br&4成长,其实相对的,在学校里面也在成长,但是相比同龄人,社会经验确实不够,导致出了校门竞争力不强,如果遇不到一个好上司,同龄人的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分分钟搞死你。&br&&br&综上,读博是一种投资,也是在赌博,投资有风险,读博需谨慎啊!&br&突然觉得我写的满满的负能量,可能是我没有遇到W那样的导师,是的,我的导师就是Z。真是应了那句话:&br&&br&当初说好往上走,如今我却日了狗&br&&br&挖个坑,如果看得人多,我就补充点积极方面的和工作后的事情。&br&&br&=====================================6月18日补充&br&积极的方面,我觉得自己在读博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有两点:&br&1知识,相对的,研究生生活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很多的,而上专业课,从老师那里得到的知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你要提升自己,就好好阅读,不管是读书还是读文献。有时候,作为某方面的“专家”,看着他们写的一塌糊涂的论文,有一种看小丑的感觉,其实还是很有成就感的。&br&2人脉资源,作为博士,你是很有机会和行业里的高端人士接触的,也会经常和其他的博士交流,这些人以后很可能也会成为高端人士,所以,抓住这些人脉。他们会为你提供信息,资源,展示自己的平台,甚至就业机会,晋升机会。曾经有一个师兄(不同专业不同导师)帮另一个老总做论文,最终得到了梦寐以求但是力所不及的一个职位。有一次,我和几个本科同学吃饭,期间她们提到一个领导,语言间很是敬畏,后来我一听名字,晕,不是我博士同学吗?而且我们关系还很好。&br&&br&未完待续&br&@@@@@@@@@@@@@@@@@@@@@@@@@@@@@@@&br&6月21号补充&br&关于毕业后的影响&br&选择读博士,就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些岗位是需要有博士学历的人才能应聘,比如大学老师、有些机构的科研人员等,但是也有些岗位你读了博士之后就与你无缘了,不是那些岗位不要你,而是你的付出已经让你不能再接受那样的岗位,尽管说不清楚从事什么工作会更有发展。&br&博士学位对不同专业的人影响差别也很大。如果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博士毕业后进高校,可能远远不如本科毕业后就工作的人能挣钱。如果是理工科,进研究所或高校,博士是很有优势的,但是一般的企业单位就不招博士了,博士在这些企业也没有用武之地。 总之,选择读博士,就是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太好说是好是坏。&br&选择读博士还让你在科研这条路上付出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对你来说选择换行业或创业成本也就更高,所以学历越高的人创业的可能性也越小。
根据自身感受来回答一下 首先谈经历 1,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不仅仅是学术,声誉方面,还有人品。 这点很重要,关系到你读博生涯的生活质量。拿院里差距最大的两位博导举例:W导师逢年过节给学生发红包,学生跟着出…
刚开始读CS的PhD, 目前和导师汇报的职业目标都是学术圈(但是同时心里嘀咕我显然没那个天赋,而且我穷人家的孩子读PhD已经穷的要去开uber了,再找教职上哪里去找老婆)的来占个坑,陆续慢慢填。&br&&br&Jan 08:施工基本完毕......主要讨论的是CS方向的教职。&br&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看了之后找到教职,求罩求感谢求淘宝打五毛,如果找不到,那是因为你天赋不够 : P&br&&br&-------------------------------正文简介开始的分割线-------------------------------&br&难度上来说,前几名学校(例如CS的四大)正经在做研究的老师的学生能找到过得去的教职的比例不到一半。不过很少有人进了tenure track之后没有转正的,最近很多年CS的经费情况还不错。但是一般的惯例是PhD很少能找到本身学校同档次的教职,一般都要降1-2档。 &br&&br&非常牛的老板的非常牛的学生除外。我个人对非常牛的学生的定义:CNN报道啦,全美35岁以下杰出科学家啦,学生期间就是顶级会议分会主席啦,有世界知名的工作啦(10 years best paper)这些。(好难过,这些都是校友,现同学,甚至office mate,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大多了...)&br&&br&--------------------------------要get dirty rich不要做教职-----------------------------------------&br&&br&从经济上来说,教职是显然输给工业界的,谁不承认这个,谁就是不客观。&br&&br&拿CMU的教职和Google Research来比, 两边entry level的钱是一样的。但是教职往后就基本不涨了,Google几年后可能就翻倍了。。。 CMU的教职应该比Google Research压力大非常多,而且两边难度是完全不能比的。 &br&&br&如果是和去华尔街做quant或者搞高频交易更没得比,人家分分钟起薪二十万刀,CS的教职完全赶不上。&br&&br&如果是和拿了创业彩票的更没的比, 上学期隔壁办公室学长公司买了几千万刀,三个人分的样子,第二天人就不见了......... 当然很多人拿了tenure后会去创业挣钱, 这个就不比了.&br&&br&&br&教职经济上唯一的好处就是一般会带给家属的offer(根据家属工作决定是讲师还是行政),然后无论多少小孩上CMU都不要钱,其他学校似乎也能报销不少。如果都在CMU上个本科+两年master的话每个孩子就是4.4*6 = 26.4万美刀。 &br&&br&所以理论上讲如果猛生娃的话这钱还是能挣回来的?如果能一直保证有两个娃上CMU的话,那每年工资就多了税后8.8万了?感觉很不错嘛!&br&&br&&br&------------------如果看到这里还准备做教职的话----------------------------&br&为你的情怀点赞!&br&Step 1: 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选对专业和领域。要沉的大船上,没人能够幸免,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br&&br&如果是在最某些坑爹领域,具体是不是生物就不说了,由于PhD产出远远大于教职需求,工业界又没有很好的出路,不少人本科毕业不好就业读了研,研究生不好就业读了博,等到博士毕业了,积累的问题一下子还是解决不了,最后只能一期一期的Postdoc,辗转流离。随便一个差不多的学校的教职,一堆哈佛耶鲁的PhD来抢,还要规定不能做超过十年(!!!)的Postdoc才有资格申请。&br&所以首先要去你觉得不错的学校的教授页面上看看,如果各个都是超级名校,有着让人无法企及的金光闪闪的简历,N个Postdoc,但是只是在还OK的学校当老师的话。。。是不是要读这个方向的PhD就要好好想想了。。。&br&如果基本没什么人做Postdoc,也都是相差不多的学校的PhD,那这个专业就可以考虑。&br&&br&&br&然后,从现在(YES, RIGHT NOW)开始慢慢学着了解你的天赋和limit在哪里,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工作方式,和目标。&br&相信我,虽然很多时候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但是目标是教职的PhD里面,拉开差距的就是天赋。&br&有的人可以在正确的时间选到正确的事情去做,有的人可以很快理解复杂的数学,有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快一些(只指工作上的事情), 有的人可以每周高效工作80小时。&br&有志者事竟成的鸡汤好喝,但努力程度是有上限的,每周就只有那么多小时。相比同样的时间能做多少/多难的事情,人与人的天赋差距实在太大了。所以说能够更多地了解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事情,用对的方式去努力,是值得学习一生的能力。&br&&br&-----------------如果不是在坑爹专业的话-------------------------------------&br&Step 2: 本科开始就要养成规律作息,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往后十多年的高强度工作做准备。&br&同时努力,拿好的GPA,做科研发Paper,找尽量好的老师跟着混要强推,然后伸到能申请到的最好的组里读PhD。这里最好的组指的是导师名气+学校本专业名气的综合。需要选择时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因为PhD期间导师可以换,总体来讲更好的学校更可能找到更好的导师。&br&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但是是在沙子里容易发光,还是香榭丽舍大街的珠宝店里容易发光,就是另一回事。&br&&br&-----------------(4年后)恭喜拿下牛PhD Offer------------------------------------------&br&Step 3:相信这个时候你们学校就会有无数对应的资源告诉你往后应该如何做了。毕竟所有PhD项目的初衷都是为了培养教授的。大体上来讲,就是做好research,相对于Paper的数量来说,能不能有一些高质量的在一起成为一篇好的PhD Thesis更重要。很多篇灌水文,在找教职上不如一篇真正有影响力的工作。(有人靠一篇好paper就拿下了Caltech。)&br&&br&有了好的工作打底,就可以慢慢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去会议做报告,去其他学校/科研机构做报告(有学姐还没毕业,受邀去作报告,然后人家直接给了教职offer. “哎呀还要两年才毕业呢offer就来了。这还得补交申请材料,好麻烦那!”),通过学术交流和导师的人脉认识领域里各种大牛和同行。找机会做审稿,Meta-reviewer/PC member/Senior PC,分会主席(是的,有人PhD第三年就是分会主席了,满满的负能量!)。&br&经过5-10年不等的PhD学习(CMU可能是那个10......这不是玩笑!),毕业后,或者再加上几期Postdoc,联系各个地方拿自己的得意工作做Job talk。如果有地方给tenure-track offer,就搞掂啦。&br&&br&-----------------(5-10年后)膜拜有tenure-track offer的大神----------------------------------&br&Step 4:到了这个时候,相信你也知道怎么做了。我还要很多年才能毕业不要问我。。。&br&&br&我猜,大概是招到好的学生并指点好,继续做好的research(这个时候就要数量质量并重了),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然后,写无数的proposal,写无数的proposal,写无数的science fiction(啊一不小心说了实话)。然后一切顺利的话,6-9年不等(CMU是那个9......),经过1-3轮惊险刺激的过不了第二天就要走人的评估(CMU是那个3......),然后&br&&br&-----------------(6-9年后)恭喜你,tenure了!------------------------------------------------&br&从此人生赢家!此生只为兴趣做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世上只有自己(和老婆)是自己的boss,其他谁都管不了我了!!!想想做梦都会笑醒好么!&br&&br&到了这一步,学长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唯二需要提醒你的是:&br&1,不要抄袭;&br&2,不要和下属女/男学生乱搞男女/男男/女女关系。(我不是硬遍段子,某系聚会七八个女生只有一个喜欢男生这种事情又不是没发生过。)&br&&br&不过根据我的观察,似乎只有抄袭是谁碰谁死的红线......不少违反第二条的教授一样混的风生水起,丝毫不受影响呢!(当然离婚n次的那收入就只要乘以1/2^n了。)&br&&br&&br&&br&&br&----------------------------------------------未完待续--------------------------------------------------&br&&br&&br&教职的吸引力在哪里?&br&最大的吸引力是各种自由。按照我的个人喜好排序的话是:工作内容的自由,合作伙伴的自由,工作地点的自由,和工作时间的自由(这个是假的)。&br&&br&To be continued...
刚开始读CS的PhD, 目前和导师汇报的职业目标都是学术圈(但是同时心里嘀咕我显然没那个天赋,而且我穷人家的孩子读PhD已经穷的要去开uber了,再找教职上哪里去找老婆)的来占个坑,陆续慢慢填。 Jan 08:施工基本完毕......主要讨论的是CS方向的教职。 一…
额,以下是我曾经收藏的一个文章,仅作参考:&br&  “付昱,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年在比利时,加拿大等国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被受聘于东北大学,在理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工作,从事纳米超薄膜,高分子材料和超分子科学研究。&br&&br&  还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曾经帮助导师做过招收研究生的宣传工作,当时依据自己作为研究生的切身感受总结了研究生在选取导师时的注意事项。我觉得自己的宣讲还是比较客观的,不仅仅是在做宣传,也确实是有感而发。现在自己已经当上了导师,偶尔与学生谈起来他们考研时是如何选择导师的,发现许多同学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还是非常盲目的。导师的选择对于每一个求学者都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选择会使研究生生活充实丰富,毕业时工作成绩斐然,充分体现出研究生学习的价值,帮助大家更好的实现人生理想,而如果选择不当就会适得其反,辜负了我们考取研究生的一番心血和满腔抱负。为了帮助大家选取理想的导师,我就把当初做学生时的感受和现在当老师的体验一起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br&&br&  在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在同所大学或科研院所、同一专业下选取导师的问题。专业和学校选择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另外本人从事的化学研究,而每个学科甚至专业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还望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酌情处理。&br&&br&  首先要了解导师是否有足够的经费。“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做科研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经费是十分痛苦的,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记得我读研期间,有的同学老师经费不足,每次用食盐都得到处借,一不小心,多买了几瓶溶剂都得想办法卖掉或交换成其他试剂,严重地分散了工作精力和影响了工作效率。钱并不是越多越好,但选取一个有足够财力的老师是必要的。现代的科研是需要资金支持的,从实验试剂仪器到结果分析测试,都需要花费。资金充裕可以保证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接触到更多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试手段,这对以后的工作科研都有很大的帮助。&br&&br&  其次要了解导师的课题内容。许多同学很关心课题内容,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的课题,通常只是看了看题目觉得很炫,就直接选了,这样带来的往往都是失望。开个玩笑,比如一个题目“基于天然高分子原料的多孔材料”,看上去不错,可是实际上它的本质有可能就是做冻豆腐的,因此题目是靠不住的,“标题党”在学术界也是存在的。我认为了解导师的课题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搞清楚导师做的课题是偏理科还是偏工科。同样课题题目或研究方向,从工科角度入手和从理学方面研究是截然不同的。选择工科还是理科对个人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通常工科注重效果效益,与工厂、公司、军队等联系紧密,而理科注重创新独特,发表文章多是理科的优点。由于我自己是理学出身,因此可以举出很多理科的好处优点,但如果在这里一一列举这样对工科有失公允,影响大家的判断。总体而言,理科和工科是各有所长,单从就业角度上看,两者倒是区别不大。我本科和研究生学位都是理学学位,我的同学里有的研究偏工一些,有的研究偏理一些,但是他们的就业方向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偏工的也有在大学任职的,偏理的也有进公司工作的。其次要尽量选择一个研究水平高的课题。导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在一名高水平导师的指导下,不仅能做出高水平的论文,而且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平时的耳濡目染,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很多的提升。我就觉得从导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受益终身。衡量研究水平的高低其实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大家可以简单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衡量。一是导师发表文章的档次和数量,比如发表文章的SCI影响因子,被引用次数等。特别是偏理的导师,文章是一个关键指标。对于偏工的导师可以用发表专利的情况来判断。二是导师获得的资助情况。比如,国家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863项目,国家面上项目,省级市级基金,军工项目,企业的横向课题等。拥有的基金档次越高通常说明导师的工作水平和意义越高。项目的档次基本与基金发放部门的级别和资助金额的多少相一致的。比如国家级项目要优于市级项目,而几百万的大项目要优于几十万的普通项目。再次了解这个课题可以学习到得知识。几乎没有一个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会与你的后的工作内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主要是方法手段。哪个题目对学生的训练多,哪个题目应该越好。有的题目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到了实验阶段,工作中接触的实验内容简单,测试方法手段单一,这样的题目就不利于以后的发展。相反课题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广,实验表征手段丰富,实验操作复杂,有些甚至是独门绝技,可以成为看家本领,那这就是较好的课题。&br&&br&  再者了解导师的指导风格。读一个研究生少则两年三年,多则五年六年,而且是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谁也不想在不愉快中渡过。因此在你选择进入导师的研究小组之前,最好从各个渠道了解一下导师的风格和这个科研小组的氛围是否与你合拍。我把导师大致分为两个类型:“放养”型和“圈养”型。前者是指导师给学生的只有科研课题和方向而没有具体研究方案,导师会定期或在关键时刻给学生指导意见。相反“圈养”型的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比较细致具体,从方案设计到实验方法都予以安排辅导。“放养”型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极大地锻炼,而“圈养”的同学会能从导师那里学到更多的试验技巧。从研究小组的氛围讲,有的组像大家庭,平等合作,有的组像私企,竞争气氛浓厚。无论是指导风格还是组内氛围,都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在于个人的把握。在选择导师时,切忌导师腕儿越大越好。大的导师指导的学生多,宏观指导为主,而具体指导方式也会各有不同,有的是指定替他老师,有的是开组会定期沟通等等。大家选择知名导师时,一定先了解清楚这些情况。有些同学进入科研小组后发现指导工作的不是报考的导师而是其他老师,就会产生失落感,甚者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其实这种现象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是正常的,只是大家在报考前一定要了解相关的情况,以免不必要的烦恼。在一些情况下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有水平的年轻的导师,他们精力旺盛,工作欲望强,实验中也亲力亲为,而且学生少,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也大,这些对研究生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利的。&br&&br&  最后了解导师的毕业生去向。这是一个终极标准。现在毕业生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不完全是但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毕业生的去向在一个稳定成熟的研究小组里是比较有传统的。比如我当初的导师的学生在高校或科研院所里任教的就比较多,而我的理想也一直是想搞科研工作,这样的导师就恰好适合我。又比如我知道一名老师,他与宝洁公司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要选送毕业生到宝洁去,如果你的理想是进外企工作,那么显然这样的导师是再合适不过了。&br&&br&  要了解以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浏览老师主页,与师兄师姐,老乡等交谈,参观导师实验室,与一些老师长辈甚者导师本人交流等许多手段获得。每种方式都会有有帮助,不能偏信某种方式,综合在一起考虑才是上策。我发现许多同学就是找老乡聊聊然后就定了,要知道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见解是片面的,如果你只有找老乡的渠道,至少也要多找几个。如果有条件,在暑期或课余时间到感兴趣的导师那里去实习工作一段时间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我当初就是暑假在导师那里做实验,最后留下来的。现在回头看起来,这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额,以下是我曾经收藏的一个文章,仅作参考: “付昱,200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年在比利时,加拿大等国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被受聘于东北大学,在理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工作,从事纳米超薄膜,高分子材料和超分子科学研究。 还是在读…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件事情大概是这样:&br&题主说:“我一学长本科毕业就进四大,很厉害哦!”&br&题主的化学phD朋友说:“不过是个做审计的,没有很厉害吧。”&br&&u&题主心理活动:&/u&你化学phD很了不起吗?!为什么看不起四大的?!&br&&u&题主的化学phD朋友心理活动:&/u&这关我屁事啊,擦,我上次合成那个分子怎么重复不出来了啊,表征出来的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那个破审稿人有没有认真看我文章啊就说我创新性不足,下周轮到我组会汇报了我PPT还没做好啊…我擦擦擦擦擦…&br&&br&人家只是不像你那么崇拜而已,没有贬低也没有看不起,更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br&&br&&br&利益相关:我是个材料phD,我连四大是干嘛的都不知道…难道不是律师吗?&br&&br&附答题时题目截图:&br&&img data-rawheight=&390& data-rawwidth=&640& src=&/6a94a28e776a6eea699d43ab6ebdb42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a94a28e776a6eea699d43ab6ebdb423_r.jpg&&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件事情大概是这样: 题主说:“我一学长本科毕业就进四大,很厉害哦!” 题主的化学phD朋友说:“不过是个做审计的,没有很厉害吧。” 题主心理活动:你化学phD很了不起吗?!为什么看不起四大的?! 题主的化学phD朋友心理活动:…
答主在本科的时候跟一位老师一同进行过金融法和破产法方面的研究,共同发表了两篇文章,而且答主母上大人是国内某211大学的硕士生导师。虽然我自身学术经历还很浅薄,但有过一定和老师合作的经验,也比较了解大学老师平时的工作状态,故来强答一下这个问题。&br&&br&1. &b&和寻找一段感情一样,要找到合适导师不能靠被动地“遇到”,而是要主动争取。&/b&很多同学可能不太留意老师的“officer hour”,觉得这就是考前答疑或者遇到具体作业有什么问题去求情的。其实大可以将其更好地利用起来,多谈谈自己在课程内容基础上想到的问题,和老师聊聊这个学科最新的进展。&br&&br&我记得和我导师刚认识的时候,每次在她的银行法答疑时间没有一堆人问问题,就会随意坐下聊聊感兴趣的问题,比如余额宝和银行争夺存款的问题学术界怎么看待,银行卖的理财产品违约了谁来管之类的问题,能了解很多学界研究的前沿动向。一方面可以拉近自己和学术圈的距离,另一方面,功利的角度来说,如果老师需要找研究助理或者准备带研究生,也是无形中混了个脸熟,证明了自己对这个领域的兴趣。&br&&br&&b&2. 感情中可能会遇到“坐在自行车上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的抉择,选择导师也是一样。&/b&知名教授、所在领域的翘楚,固然有很多资源,眼界也会更高,但和学生的距离一般来说也会远一点,很多和学生的交流是通过比较熟悉的“大弟子”或“二老板”间接进行的,直接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少。而且江湖名声在外的老师,一般对于写书、编教材、到处讲座比较感兴趣,对于发发期刊文章热情和精力有限,很多时候只是挂个名,主要工作还是大弟子带着一帮菜鸟在做,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br&&br&与之相反,年轻的老师虽然名号还没这么响亮,但与其深度交流的机会更多,也更重视学生的反馈。我的导师在聘用我做研究助理时仅仅是第二年任教,我是她的第一位助理,每周大概有四个小时的时间一对一交流一下工作进展。因为交流时间比较充裕,一些我不太成熟的想法她也不会断然否决,而是一起慢慢挖掘潜在的价值。比如有次我想用经济学上一个”辟谷税“(pigouvian tax)的理论来分析金融监管,因为表述能力有限一开始没说清楚,但老师会耐心自己看一看有没有相关文献,让我慢慢一点点解释,最后发现其实是能够适用的。换做那种十几个人围着一位导师叽叽喳喳的情况,很可能这个想法就会被一句话打回去了。 另外,年轻老师为了升副教授、教授真的很努力在发表论文,遇到我导这样的工作狂,一年发表三四篇国际期刊,三四篇国内期刊不在话下,作为学生的话,也更加有机会深度参与发表工作。 我在本科期间就承担了两篇国际期刊论文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工作量,在其中获得的锻炼比跟着一个大项目组做一颗螺丝钉相比,是更加全面的,也很早就体验了自己制定研究方向和计划的自主度。&br&&br&简言之,名教授的能提供很好的资源,作为大牛老师的学生也会自带一点光环,发表层次会高一些。但年轻老师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深入交流,由于手下带的学生人数少,个人的自主度和参与度也会高一些。&br&&br&&b&3. 和导师的工作与维持感情一样,要认真经营,共同付出。&/b&这里举一下我母亲带过的一位硕士生B君的例子(生物材料专业)。据母上大人说, B君是从“到底还是忘了哪个学校”考来的,一开始英文文献都看不懂,实验室的仪器也不认识,要看着说明书才会操作,有一次还差点把AFM(原子力显微镜)上的探针弄坏了。&br&当时我高三,按说我该是家里起来最早的,但往往是一推开卧室门看到我妈已经拎着包准备出门了。“XX(B君)也真行,怎么早到去实验室干嘛去呢,哎我怕他又出什么岔子,得早点回去看看...”&br&有时半夜复习完出来上个厕所准备睡了,看到我妈还在客厅对着笔记本屏幕,“哎你帮我下载XX电视剧第X集呗,刚看XX邮件,什么一套啊,没明白他什么意思,我还得找篇东西让他看看” &br&等我去外地上学了,有的时候半夜收到我妈邮件”哎你帮我看看这段英文摘要吧,B君写了刚发我的,这都什么一套啊四六不通的...你先帮忙改改语病吧“ &br&虽然看着是在埋怨,但能感觉到她老人家讲起B君的时候一般兴致还挺高的。&br&而且B君”还挺有骨气“,我妈担心他硕士毕不了业,打算帮他选个”之前我做过一段时间,觉得还算可行“的方向,结果B坚持要自己定题目,为此又是天天早起去实验室,晚上汇报读文献的发现。&br&至于同一届另外的学生呢,我真没怎么听我妈详细说起,感觉基本就是开题的时候“脑子挺灵活的”,中期的时候“嗯, 还挺像样,就是不太爱来做实验”,后来,放假回来去我妈实验室玩的时候,听到我妈很生气地打电话“你这个图怎么回事?我自己试了几遍,用你这个方法每次形状都不一样....啊?什么叫‘那次就是这个结果’?你不是告诉检验过好多次了么?你说实话,是只试了一次吗?&&br&哎,做实验偷懒被发现了,真是比被捉奸场面还难看...&br&哦对了,最近听说B君继续读博了,论文发到了很好的一个刊物,是这一届所在专业单篇影响力因子最高的。&br&我妈说,开始没想到他真能搞科研,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br&&br&&br&&b&4. 最后,感情生活不应只有柴米油盐鸡毛蒜皮,还应该不时有点情趣,跟着导师干活也不只是闷头搬砖,也可以多想想有什么有意思的方向可以探讨。&/b&我刚开始跟着导师做助研的时候,一般就是做些文献综述之类的工作,导师给个方向,自己就从数据库搬下来好多砖哭着看。但到后来,很多时候会自己提出一些方向,然后提议这个方法可以用于我们的研究。比如当时导师让我从法律移植(legal transplantation) 的角度看看中美破产法的比较研究,我自己开了开脑洞,提出还可以用博弈论里的alternative bargaining 来分析中美破产法中债务人和债权人不同的行为模式和激励因素,导师一看博弈论还有这个模型可以使用,觉得很新奇,龙颜大悦。&br&&br&以上是一些非常肤浅的个人见解,还请真正的学术大牛批评指正!&br&附上导师照片镇楼,欢迎大家报考清华大学法学院!&br&&img src=&/b5aea7047ddc8a6e7d0720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5aea7047ddc8a6e7d0720e_r.jpg&&
答主在本科的时候跟一位老师一同进行过金融法和破产法方面的研究,共同发表了两篇文章,而且答主母上大人是国内某211大学的硕士生导师。虽然我自身学术经历还很浅薄,但有过一定和老师合作的经验,也比较了解大学老师平时的工作状态,故来强答一下这个问题…
泻药,占坑回来答。&br&&br&——————回来了——————&br&其实这个事情要从清华悠久的历史讲起,甚至,它与诸夏四千年的命运息息相关。&br&&br&众所周知,我们桂枝是一个费拉民族。而我们的德性峰值,大约是公元前一千年上下的周朝。彼时的诸夏,是一个兼具民心、法统和自由的封建制国家。无奈历史路径的发展,却终究锁定在暴秦的大一统制度之下,从那时起,我们桂枝就彻底费拉化,不仅在历史上被北方勇武的游牧民族无数次地吊打,甚至不得不修建长城阻止民众叛逃到丰饶的北境。同时,我们进入了无休无止的治乱循环,持续至今,直到将来某天,盎撒神族率十万天兵来剿灭我们这坨文明的渣滓。&br&&br&但是在数千年的黑暗中,依然有零星的几点火花。譬如说,汉代的张骞,临危授命、出使西域,为汉帝国带回了良种马、葡萄、苜蓿等重大发明和技术,成为了续命学先驱;又譬如说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南来,带来了先进的印度文明——佛教,等等。然而如是种种并不能阻止我们桂枝滑向深渊。&br&&br&就这样,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来到了清末。庚子事变,是费拉市侩奋其私智妄图自救的一个事件,理所当然地失败了,结果导致了有名的庚子赔款。不过,正直善良的美国人那时还没看透费拉不值得拯救的本质,于是退还了部分赔款,兴建了清华大学。在一片德性的洼地上,清华(还有后来的协和)就像高山上的灯塔,熠熠生辉。清华成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证明了其价值。&br&&br&然而好景不常,随着大红龙席卷诸夏,经过那次著名的调整,仅剩下工科的清华,竟然一夜间从山顶落到了十八层地狱,瞬间来到了歧视链的最底层!不信你看,这么多年除了辉格之外还有谁能使清华的地板抬高哪怕一毫米?&br&&br&高先生,就如同张骞,已经深切意识到费拉已被锁定的毁灭,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进行些微的补救。刘仲敬先生,天降奇人也,通古今中西,有难得的大见识。如果能将敏锐深刻、著作等身的刘先生引入清华,那岂不是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所以我觉得这个所谓的爆料人非常无聊、无耻,缺乏健全常识,不能理解刘先生对清华乃至诸夏的重大意义。&br&&br&现在好了,如今刘先生远渡重洋,我们桂枝也实实在在错过了这个历史发展节点,怎么办?&br&&br&都怪你们。
泻药,占坑回来答。 ——————回来了—————— 其实这个事情要从清华悠久的历史讲起,甚至,它与诸夏四千年的命运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我们桂枝是一个费拉民族。而我们的德性峰值,大约是公元前一千年上下的周朝。彼时的诸夏,是一个兼具民心、法统…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phd申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