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电院学生 学生 教职工各多少

统计资料-上海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最新新闻
上海交大举行教职工爱心助学金发放座谈会[图]
[发布时间]: 日
  12月1日中午,上海交通大学教职工爱心助学金发放座谈会在闵行校区行政B楼418室举行。副校长张安胜、校工会主席贾金平、学生处副处长胡薇薇出席座谈会。会上,校工会代表全校教职工向100位大一新生发放了爱心助学金。座谈会由校工会副主席张杰主持。
  贾金平向与会大一新生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教职工爱心助学基金&设立与发放情况。教职工爱心助学金设立于1995年,其宗旨是关心帮助家境贫困的一年级新生度过进校初期的困难阶段,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学习、报效祖国。这份承载着全校教职工对学生关爱之情的助学金自成立以来,共资助了2246位学生,发放金额近140万元。
  胡薇薇介绍了学生系统帮困助学工作的情况,就新生&助飞计划&、&绿色锦囊&、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绿色爱心屋、各类困难补贴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学校为困难学生打造了立体、多元的帮困体系,&不让任何一位被录取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不让学生因贫困影响学业。&知识改变命运&,她勉励大一新生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自强自立,不断实现人生价值。
  去年获得爱心助学金资助的学生代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余金同学作了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大一生活、学习、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工作经历的点点滴滴,&点滴爱心,成就美好&,希望学妹们不畏困难、奋发学习,同时将这份爱心传递给他人,将爱心的阳光温暖整个校园。接着,来自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张瑶同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岳晓雨同学作为受资助的新生代表分别分享了自己的心情,&除了感恩,没有其他词汇能诠释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只能通过以后的行动来表明我的感恩心情,愿意用我们的双手来拼搏&,&作为开学来发放最早的助学金,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老师们的关爱,也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贫困不会成为阻碍我们不断成长的绊脚石,恰恰相反,贫困教给我们坚强自立,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生活&,充满真情实感的发言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张安胜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此次凝聚全校教职工爱心的助学活动和工会在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同时肯定了三位同学饱含深情的发言。对于受助学生,张安胜用三个词对在座的同学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一是&珍惜&,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份凝聚了全校教职工关怀与期望的爱心助学金,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克服眼前困难,争取早日成才;二是&创造&,贫困不是使人消沉、阻碍前进的障碍,在很多情况下是创造生活、实现非凡的动力,希望同学们靠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三是&传递&,希望大家将爱心通过实际行动永远地传递下去,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创新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交大学生,真正做到&今天我以交大为荣,明天交大以我为荣&。
[作者]: 王华博&
[摄影]: 王华博&
[供稿单位]: 校工会热评上海交大讲师“悲剧”--观点--人民网
推荐参考&&
摘要:在功利社会,大学精神正在经济大潮的冲刷之下慢慢地缺失,这是一个不好的症兆。有位网友这样形容他的大学生活,我认为颇有意思,姑且照录:“大学从我身上下来,边系裤子边说,青春留下,你走。那一刻我才明白,不是我上了大学,是大学上了我”。这样的文字诉求令人读出其中调侃意味之外,其实很可以告诉我们一些悲怆的东西。上大学为什么?难道仅仅为了拼尽财力让年轻一代镀上一层金,以应付越来越激烈的职场之争么?如果教育的功效堕落到这样的地步,那就不仅仅是莘莘学子的悲哀,试问,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还能拿什么去强于世界之林?&&
摘要: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当初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理念和不拘一格延揽人才的胸怀,我们不但将失去胡适、梁漱溟等大师通家,也将无缘承泽余韵百年的北大精神和中国现代大学传统。
热评上海交大讲师“悲剧”
& &&&&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3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千余篇学生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老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
热评上海交大讲师“悲剧”最新 400 条 第18条 - 第1条&&&&&&&&&&&&&&-& [日19:50]
-& [日19:43]
-& [日19:41]
-& [日19:39]
-& [日19:37]
-& [日19:13]
-& [日13:57]
-& [日08:29]
-& [日08:22]
-& [日16:07]
-& [日15:59]
-& [日15:56]
-& [日15:32]
-& [日12:39]
-& [日09:28]
-& [日09:17]
-& [日08:54]
-& [日08:18]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三年级学生本学期《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的第一次课程,由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讲授。张杰说:“这不仅是因为我非常喜欢为本科生上课,更因为按照学校规定,这是教授必须完成的任务。”
  自2010年以来,上海交大实行了一系列教学激励举措,重筑教师体系,提升教学标准,通过制度激励教师回归教学本质,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
  上海交大对长聘教师都有教学数量和质量的基本要求――长聘教师每年首先要为本科生上满一定学分课,并且在评教中必须得到优良。院士、讲席教授、特聘教授也必须上本科生讲台。
  “要让最有创新思维的教师与最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互相激发,教学相长,从而产生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这是张杰对研究型大学本质的诠释。
  薪酬体系改革为回归教学本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从去年新学年起,上海交大开始实施聚焦教学质量的教师评价体系,这得益于在过去近10年间逐渐建立起来的学术荣誉体系和长聘体系。
  大学教师尤其是大牌教授不重视教学,曾被人诟病为大学教授不负责任,而其根本原因,其实在于薪酬体系不完善――
  在原有的薪酬体系下,教师年收入中的80%左右来自科研绩效,只有20%来自学校提供的基本薪酬。久而久之,对教师来说,争取各类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就变得非常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自2010年起,上海交大启动分类发展改革和薪酬体系改革,连续对工资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使教职工的人均收入,2014年比2009年提高了63.6%。
  目前交大教师的收入中,已经有80%来自学校,只有20%来自科研奖励,大部分教师不再需要通过争取科研经费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
  交大的长聘教职体系明确规定――
  新入职长聘教轨的助理教授前3年教学工作量可以减半,以确保这些年轻人在学术起步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新的科学研究;
  3年后想获得晋升长聘教职的资格,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达到每学年一定学分的教学工作量,并且在评教时应达到优良。
  长聘教职的副教授晋升为教授,也要满足授课课时和质量的要求。
  张杰说,若专任教师连续三年在教学方面不能达标,不管这位教授是什么大牛,我就要找他(她)谈话了。如果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目标,那么请转研究员。
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教授正与致远学院学子交流
  营造良好生态,激发老师教学荣誉感
  对于大学教师来说,上课是基本工作任务。任课教师的收入取决于课时数,但对任课教师的资质却并无严格要求,应该说,目前高校对教师的执教能力缺乏评价依据。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上海交大2014年出台了专任教师基本工作规范,为专任教师设立最低标准的教学要求。比如,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每学年至少讲授64学时课程,其中至少包含32学时本科生课程或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必须“优良”。
  同时,通过一系列举措把执教能力提升和教学效果评价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所有新进青年教师都必须经过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授课效果不理想的老师,则必须到教学发展中心“回炉”,达到优良的成绩后,才能重登讲台。
  “教师教学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沟通技巧与方法。”张杰说:“年轻老师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技巧和方法,才能为优秀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上海交大依托致远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实施“致远荣誉课程计划”,明确只有优秀教师才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方向的“荣誉课程”。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崇尚教学的内在动力。
  据介绍,致远学院的学生们在三年级即开始选择研究方向,而任课老师的研究方向,自然有可能成为学生首选。而且,未来学生要进入哪些实验室,跟随哪些老师进行研究,教授们都必须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即使在张杰的课堂上,学生也将参观他所在课题组的实验室。
  张杰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教授们必须上讲台的一个教学生态系统和文化氛围”,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遇到好老师是一种幸运。但对于教授们来说,将优秀的学生吸引进自己的实验室“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更是一种享受,也是教授们的一种动力。
  本帐号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并请注明《文汇教育(ID:wenhuieducation)》!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宿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