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可以重新填报志愿吗

高考志愿填报 千万不要做这些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高考志愿填报 千万不要做这些事!
||暂无简介
高考圈()聚集全国高校优秀...|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6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8个典型错误千万别犯
发布时间: 10:40:24 &&
来源:合肥网&&
资讯标签:&高考志愿 填报指南
核心提示: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没有什么风险,因此,第一、第二志愿冲,第三、第四志愿冲,第五、第六志愿才和自己的实力差不多。
  不顾实力,盲目冲
  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没有什么风险,因此,第一、第二志愿冲,第三、第四志愿冲,第五、第六志愿才和自己的实力差不多。
  解读:针对填报志愿时如何排序六所高校的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建议,第一个和第二个志愿学校应是考生非常向往但依据往年分数报考可能有些悬的学校,可以&跳一跳&,努力冲一下;第三、四个志愿高校应是考生比较喜欢且依据往年分数录取问题不大的学校,可用来&稳一稳&;最后两个志愿高校是考生按照平时成绩完全有把握考上且自己又能接受的高校,可用来&保一保&。
  小编提醒:
  如果不知道哪些学校可以用来冲,哪些用来稳,哪些用来保,可以使用新浪高考志愿通&录取可能性测评&功能,看各院校专业录取考生的可能性分别有多大,圈定院校范围之后再去查询往年院校的录取状况,可以最大幅度提升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录取可能性报告中,标红的院校和专业表示符合意向地区与意向专业。新浪高考志愿通购买网址:http://zhiyuan./,咨询电话010--。
  录取可能性报告;图来自新浪高考志愿通
  院校之间梯度不合理
  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设置的梯度太小,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第三和第四志愿之间都只有几分的梯度。
  解读: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建议表示,6个学校间应有分数差,最好在10至20分,如果分数差只有5至10分,则两校录取分数线过于接近,可能录取不了。
  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
  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规则,一名考生投档到A志愿学校,由于分数较低(刚过投档线)、专业志愿填得较高(都选择学校较热门的专业)、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仍可能被退档,而退档之后将无法再投到之后的志愿。
  解读:为规避这一风险,很多高校承诺&进档即取&,但必须满足&专业志愿服从调剂&的前提,为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谨慎考虑服从调剂。
  只考虑分数,不考虑兴趣
  在实际填报时,有很多家长和考生只以分数为依据,根本不考虑兴趣,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对学校、专业不满意。
  解读:在填报志愿时,通常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实力原则&&&按实力进行定位;二是&政策原则&&&符合高考政策和志愿填报规则;三是&兴趣原则&&&结合实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只盯着本地院校
  近年来,很多考生在一本填报志愿时,选择面比较广,面向全国各高校。但在二本填报中,他们大多选择本地院校,而不愿意选择外地院校。
  解读:以上海为例:去年高考录取中,上海公布的二本线偏低,很多上海家长认为孩子上上海本地二本院校没有问题,在各校公布投档分后才发现,几乎所有上海高校的投档分都提高了,部分高校二本投档线反超一本最低控分线,投档线最高的高校甚至比二本最低控分线高出97分。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的信息,外省市院校计划比重上升,约占全部二本招生计划的1/3,而这些外地计划中相当一部分无人填报。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合理组合,把眼光放宽,不只盯着本地高校,增加高考的录取几率。
  重&热门专业&,轻&新兴专业&
  面对数以千计的专业,到底选择哪个?大多数考生或家长都会去选择当下的&热门专业&,所以造成了在同一个批次开设这些&热门专业&的院校,出现严重&撞车&的现象,导致分数同比往年一定会升高,使得一些考生会失利于这些专业,出现&退档&。
  解读:无疑,热门专业是学校的&拳头产品&,师资力量最强、软硬件设施最佳。在学习这些专业时,学生可以接触到学术的前沿,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到专业领域内的前辈大师。
  然而,在看一些新增专业时,比如说物联网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家长和考生去了解的范围有限,包括专业的学习、开设院校、师资力量、深造机会、就业情况参考的资料或是实证偏少;此外,重要的是没有以前的录取分数作为参照,考生和家长往往很难定位,就会造成好多人不考虑或是不愿意填报,所以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低一些,给了考生一个录取机会。
  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新增设的专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某些行业,为该行业缺乏专业人才而开设的。所以家长面对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慎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去学习与发展,把握住这些机会。
  重&录取分数&,轻&录取原则&
  很多家长与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只是看这个专业的往年录取分数是否和自己的分数相对应。有些考生和家长会将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认为分高的专业,在这个院校中就是好专业。分数低的就不是好的专业,但是这种对应能联系起来吗?
  解读:当下,录取分数一直被炒作,似乎成为了公众感知大学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学生培养质量、专业优劣的指标,因此诸多名牌大学的优质生源大战也愈演愈烈。
  实际上,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一方面与该专业受关注程度高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门专业&;另一方面也与开设院校的专业实力强有关。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与专业的优劣联系起来。比如当下财经类专业在各所院校录取分都较高,但某些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实力却一般,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考虑是否能被某院校的某个专业录取,不仅要参考这个专业的往年录取分数,重要是要掌握这个院校的&录取原则&。
  比如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的院校,我们只考虑自己对专业的喜欢擅长度的高低顺序排序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专业级差&的录取原则下,就要考虑第一个专业的录取概率是否能满足,即要兼顾这个专业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或是自己能学习的专业),否则在下一个专业录取时,专业级差让考生的分数优势降低,录取概率大大降低,考生退档风险加大。
  所以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对于院校的&录取原则&的研究与分析,确保孩子能被自己满意的专业录取,避免专业调剂或是退档。
  &专业调剂无所谓&,押宝在入学后转专业
  在往年的填报中,有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考入&好&的院校,比如一定进入985/211院校,由于分数没有优势,所以家长们都借助于&服从专业调剂&来实现&帮助&孩子进入这些院校,牺牲孩子的优势专业。因为家长和孩子都期望入学之后,利用在大二时的&转专业&来扭转孩子这个&专业调剂&的局面。
  解读:家长和孩子们要注意,为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部分高校确实大幅增加校内二次转专业的机会,以抵消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
  一些高校有相关政策:允许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5%的优秀学生,根据学习成绩重新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利用这类政策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各高校转、换专业管理办法都有条条框框加以限定。但是这个政策目的在于激励,让品学兼优学生有满足转换专业愿望的机会,希望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要放松学业。
  因此,家长和考生们一定慎重自己的专业选择与填报上的研究,尽量让孩子在1~6个专业中被录取,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服从专业调剂&上。
  当然,如果被录取到不理想的专业,也并不等于判了&死刑&。很多高校也都有辅修专业或者第二学位可供选择,而且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弱化专业间差距。在本科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也是以&重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所以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区别不大,通过自学相关课程,也可以弥补专业间的差距。
【下载无线合肥客户端,很简单,两种方法都只要半分钟搞定】:
  1. IOS系统在APP Store、安卓系统在各类手机应用市场搜索&无线合肥&,然后根据提示、下载、安装、注册;(安卓系统已下载用户可点击&升级&);
  2.扫描下面的二维码下载安装注册。
责任编辑:吴晓雯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热门话题:广东高考能否先出分再填志愿作者: 收集于网络
  省招办有关人士表示,已注意社会呼声,但今年暂不变更
  本报记者 梁正杰 实习生 黄慧怡 程建兰
  按广东省考试中心的安排,本省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时间为5月15日-25日,很多家庭现在已经开始为如何填写报考志愿忙得团团转。记者近日接触了一些高三的考生和家长,他们认为一模、二模的成绩并不等同高考的最终分数,总有人将填报志愿比作一场赌博,为猜分是否准确、分数线会是多少以及孩子成绩在全省考生中的位置等等问题日夜焦心,很多人发出疑问:“广东为什么不像其他省一样,等高考成绩出来再填志愿?”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填报志愿的安排主要有三种:高考之前填报,高考之后成绩公布之前估分填报,高考成绩、分数线公布之后填报。全国有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吉林等5省市采用第一种,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16个省市区采用第二种,河北、内蒙古、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海南、西藏、青海、宁夏10个省区市采用第三种。
  面对社会上报志愿程序日益高涨的改革声音,省招生办有关人士表示,已经关注到社会上的呼声,但今年仍会沿用往年填报志愿的程序,即先填志愿再参加高考。
  学生说法
  广东籍学生
  暨南大学中文系学生小陈:
  高考前根据自己的模拟成绩和平时成绩去填志愿,风险是很大的,所以“失手”跟“黑马”的说法才这么流行。填报志愿就像填彩票号码一样,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高考完估分后再报志愿肯定比高考前就填好,如果广东省高考计分法由标准分变成原始分,操作起来会更简单一些。如果等到高考成绩跟各批录取分数线都出来了再填志愿,风险肯定就更小,学生也会心里比较有底。但可能要考虑到生源分配的均衡问题,操作起来可能也不简单。
  填志愿时的服不服从分配,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填了服从,我高三时学的是物理,就是因为服从分配被分到中文专业来了。不过也没有太后悔,因为如果不服从分配的话我可能只能上第二批的学校了。如果志愿的服从分配能再细化一点当然最好,比如分成“服从所有文科专业的分配”、“服从所有理科专业的分配”和“服从所有分配”三种,就已经是不错的了。
  广东商学院国贸学生小苏:
  当初填报志愿就是出现问题,所以只能上第二批的学校。我第一批第一志愿报的是中山大学,第二志愿报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但我高考的分数比中大录取线差了十分,过了广外的必录线但因为是第二志愿所以没被招到,最后只能上第二批的第一志愿。感觉挺遗憾的,只是因为志愿报得不好。考后估分也不准确,等成绩跟录取线都出来了再报志愿可能会更好一点,志愿填好了,复读的人就少了,放在复读生源这一部分的师资也就可以省下来了。
  服不服从志愿分配感觉影响不大,毕竟服从专业分配也是多一个进入那所学校的机会,但也要考虑清楚,因为现在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名牌学校的冷专业不如普通学校的好专业,所以要不要服从还是要看具体情况的。
  外省籍学生
  广州体院新闻专业大一学生小杨:
  我是河南省2005届的考生,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标准答案就出来了,就可以进行估分,估分结束后学校会到处打听消息,然后猜测各批的录取分数线,学生就可以按自己估的分数进行填志愿了。
  可以估分比直接在高考前就填志愿好,起码风险就减少了。河南用的是原始分计算方法,要估分也比较容易。但广东用的是标准分,就算答案出来了,也还要看整体的考试情况才能知道考多少分,要估分比较难。
  另外,等高考成绩出来了再填志愿也不一定就好,大家都知道分数再填可能会出现很多人集中报同一所学校的情况,因为都觉得自己的分数能上这间学校,所以都去报了,就可能使得这间学校的录取分突然变得很高,同样也就有很多人录取不上。
  对于填志愿时的服不服从分配,只是针对同一学校不同专业之间的调配而已,并不是说不同学校之间的调配。当时我们老师跟我们说填了会保险一点,要不可能中间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填了服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大一学生小殷:
  我是2005届的甘肃考生,估分后再报志愿让高考像一场赌博,考完了比考试还紧张、激烈。毕竟考试的时候,自己哪些会哪些不会都是知根知底的,自己心里清楚。但估分就不同了,就算你估分的时候很确定,但与同学一比较,老师父母再“好心”提醒一下,到头来搞得自己非常不确定,“我的分数是不是估高了?也许应该减点。”就这样,自己把自己的分数降下来了,搞得在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前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的。知分填志愿当然好啦,那样知道了自己的分数,报志愿的时候把握大多了,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估分失误而复读了。
  我有一个朋友湖北籍考生小刘,2001年高考后估分570多分,报考了武汉理工大学,实际分数640多分,足够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系大一马同学:
  我觉得估分填志愿对自身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而且不知道那些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到底是怎样的,风险系数很大。当初我们考完后都自己估了一下分数,最后发现我们好多人的估分与实际分数都差了30多分甚至更多。理科生都这样,那文科生就更惨了。
  湖北从2004年开始知分数才报志愿,我认为这样把握大一些。因为知道自己分数了,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全省的排名,再参考各个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就很有把握了。但是知分填志愿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因为知道得太清楚了,就不敢去冒险。我有好几个同学分数都比较高,如果报外省的话,因为名额少一点,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若报省内重点的话一定可以被录取,所以他们都选择了省内的高校,这样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尽管如此,我还是倾向于知分填志愿,那样把握大得多,不然太痛苦了。
  家长说法
  广州大学大一梁同学的母亲:
  先填报志愿,这也许增加了许多风险,但是,这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机遇。我记得当时对女儿说:永远不要再想后果,不要再对已经填的东西患得患失,你只要认准这个目标,坚信自己并一直努力就行了。
  李妈妈(湖北家长,儿子高三在读):
  知分填志愿的好处在于心里踏实,有把握,不像估分那样让人心里悬得慌。对于高分的考生很好,他们知道了分数就知道了自己的名次,可以直接填报学校,但是对于中间偏上的考生就不好了,他们不敢报好学校,只能求稳,选择稍差一点的学校,这样会错过很多机会。我同事的孩子,去年考了570多分,明明可以上武汉大学或华中科技大学的,因为求稳,最后选择了四川大学。但不管怎样,还是知分填志愿好,那样心里有底。许女士:
  估分报志愿较其他两种填报志愿方式有诸多优点。它所处的时段适中,考生在经历了“十年寒窗之苦”之后会出现一段思维的兴奋期,没有了考试压力,考生可以更细致地了解高校和专业,将兴趣和分数有机结合,既没有考前的盲动,又避免了分数公布后的惟“分”是图。不过,在估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技术性难题,即估分的准确程度不好保证。另外,文科考生估分的准确性要比理科考生低。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的主观题较多,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考生很容易一意孤行,不是过低估计、全盘否定,就是过于自信、充分肯定,给志愿填报设置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碍。还有少数考生为顾及脸面,将成绩任意夸大,其落榜的几率当然很高。因此,如果估分处理不好,此种志愿填报方式将对考生的伤害最大。
  教师说法
  广雅高三级长李建军认为:
  三种方案各有利弊。在考前冲刺阶段,考生自然会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高考复习之中,他们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非常细致地了解某一个高校和专业。于是,家长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代言人”,他们去参加大大小小的高考咨询会,收集各高校的招生信息,研究历年录取的投档线、平均分以及就业情况等。大学的专业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从业方向,可如此“包办”下的考生被抑制了兴趣、志向,为其今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先报志愿的方式除了考成绩外,也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可能对平时成绩好,却一时失手的学生无法接受。若变成知道成绩后再报志愿,考得不好的学生可以有机会报读感兴趣的专业而档次较低次的学校。
  二中教务处副主任张锦认为:
  广东跟随大流会更好一些,毕竟国内大部分都改过来了。何种方式对成绩顶尖和低下者影响极少,先填志愿后参加高考,最大影响的是中上层的学生,考前报志愿可能会令他们错误估计形势。由于心中无底,学生填志愿时会较保守,对个人感兴趣的热门专业不敢报,也不利于广东考生报读外省的名校。例如,浙江大学一直以来大部分理工专业的录取线都比中山大学要高,2005届小黄一模的成绩为750分,然而出于稳妥的考虑,她只报了中大,而高考成绩小黄达到765分,跨过了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760分的录取线,中大同专业的最低录取线是710分。
  三中高三班主任李老师赞成现存的填报方式,她认为努力与成绩成正比,不相信失手的说法。而她鼓励学生做“黑马”———有一定实力、有充足的意志,只要尽全力,未到最后未分输赢。
  广东某高校招办主任认为:
  考前报志愿凭的是实力。考生知道成绩后填报志愿的做法更突出了“一考定终生”的片面性,实际上是对应试教育起到了强化作用。
  同时,这种方式不利于考生的分流。即存在扎堆和成批落档的可能。一个本来只能上一般院校的考生如果意外达到了清华的分数线,他一定不会仅仅满足于报考一般院校了。这样非常容易出现报考学校和专业过分集中或生源不足的现象,这不仅对考生不利,也是招生学校不愿看见的。同时,对于考生来说,拿到成绩后再报志愿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考生无法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因而并不能完全避免报考的盲目性。
  相关链接
  北京湖南曾尝试考后报志愿
  恢复高考20多年以来,北京基本都采取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只有1989年、1999年和2000年为考后报志愿。其中,1989年和2000年的考生都是在知道自己分数和全市分数线的“相同背景”下填报志愿的。而这两年录取都形成“两极”结果:一方面,考生容易“扎堆”,另一方面,招生学校容易“断档”。志愿分布的不平衡比其他年份更加突出。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谈到:从实践结果看,考后报志愿在北京的实践是弊的方面多一些,考前填报志愿更适应高考改革的方向。2001年北京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恢复到考前。而且这一形式至今将被固定下来。
  湖南省2001年实行高校招生考试办法改革,填报志愿时间改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
  往年湖南省实行高考考试成绩公布前填报志愿,因考生估分存在误差,曾造成不少高分考生与名校失之交臂的情况。
  据悉,自2003年起,该省再次对志愿填报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并列志愿“和”多次征集志愿”的方法,即每个批次都设3-5个并列志愿,每一批次落选的考生还可填补报志愿,以降低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除提前批次估分填报志愿外,该省至今仍实行出分后报志愿的方式。
本栏目更多导读:高考志愿填报突破口 从新专业中寻找好机会|高考志愿|考生|高考_新浪教育_新浪网
高考志愿填报突破口 从新专业中寻找好机会
  很多考生和家长一门心思钻研如何选择理想大学,殊不知选择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志愿填报的成功与否,所学专业更是与孩子的职业甚至人生联系紧密。高校专业名目繁多,而新专业频频推出,而且很多新专业的名称很潮很时髦,很多家长和考生希望从新增专业中寻找机会。但这些新增专业往往没有“学科实 力”和“学业就业”的资料参考,搞得家长及考生一头雾水。
  相关阅读:  
  想要报考高校的新增专业,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要点一:了解课程设置
  高校中很多专业名称非常新颖,比如金融工程、生物信息技术与管理等,很多学生看着专业的名字“时髦”就盲目报考。
  其实,考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同时也要考虑本人的志趣和爱好。
  要点二:参考往年数据
  新专业本身是没有往年的录取情况可以查询的。但是,高校为保证生源质量,新专业的录取分数和位次不会和往年高校总的数据相差太远。
  另外,家长和考生也可以参考院校类似专业往年的录取情况,对录取情况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比如家长和考生想了解山西大学新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我们在中查询需要的信息:第一,山西大学总的招生录取情况;第二,与“物业管理”专业同属一个类别的“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往年录取分数情况。
  物流管理在山西大学属于第二批次录取的专业,我们可以看到山西大学2009年-2014年在二本批次的录取情况,家长和考生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分数来判断是否适合报考这所学校。其次,参考与“物业管理”专业相似的“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预估考生的水平与目标专业之间相距多远。
  要点三:考查师资力量
  在面对一些较“偏”和“专”的新专业时,不要忘记考查一下院校师资力量、行业背景、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这与考生将来的就业有密切关系。
  也有一些高校因“专业名称不好听”而采用“新瓶装旧酒”的手法把它变为新专业,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要点四:分析就业前景
  现在很多考生总是喜欢报考金融、贸易之类的“热门”专业。事实上,热门与冷门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冷门与热门也会出现交替。
  因此,考生报考专业时应考虑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结合自己的意向和兴趣,关注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做出综合判断,不必一味追求热门专业。  
  要点五:权衡院校关系
  有个别院校开设新专业,与学校的传统专业优势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工科类院校开办影视专业、农林院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等,对这些所谓的新专业,考生需谨慎对待。
  面对新专业,考生和家长以前掌握志愿填报方法和知识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好咨询多年研究志愿填报领域的专家来进行咨询。新浪搜罗志愿填报经验丰富的专家,经过严格审核,组成新浪。是考生志愿填报的强大助力。
  新浪教育特别邀请到志愿填报专家为大家进行免费的线上直播讲座。
  点击报名:
  咨询电话:010-
  同时,推出优惠活动,100元购买优惠码可代300元。购买优惠码者可在讲座后参加专家一对一答疑活动。有意购买者请添加小圈(sinaxiaoq)微信好友。
扫码添加小圈微信
高考信息:
     
试题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查分:
志愿填报:
实用信息: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879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35746人已测试
6658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更多公众号:gh_199da1459599金牛山办事处十里河总场致力于打造“三个平台”,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贴心的优质服务。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关于高考志愿填报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