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广州精装书印刷浆背书脊内侧滋胶

电话:6转808传真:0手机: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镇福民泗黎路75、85号
- 制作精装书需要知道的细节?
制作精装书需要知道的细节?
书封壳也称书壳、封壳、硬而皮等,一种用软质封面材料与硬质纸板糊制成的精装书封。&&& 1、书背、书脊&&& 书背也称后背,指书粘配册后需粘联(或订联)的平齐部位;即前口的相对面。&&& 2、书糟&&& 书糟,又称书沟或沟糟,指精装书套合加工后,在封面和封底的书脊联按部分压进去的糟沟。&&& 3、飘口&&& 飘口指精装书套合加工后,书封壳大出书芯(切口)的部分。国家标准规定飘口宽度为:32K及以下为3&0. 5& 16K(或左右)3.5&0.5& 8K及以上4. Omm(特大开本例外)。&&& 4、中腰、中缝&&& 中腰,也称书腰,指上下书封壳(封一和封面)中间的联接部位。中缝指精装封面纸板与中径纸板之间的两条细缝。&&& 5、中径、中径纸板&&& 中径指精装书封壳两块纸板(即封二和封三)之间的距离。中径纸板指在中径部位粘上的纸或纸板条。&&& 6、整面与接面&&& 整面指用一整张软质封面材料将硬质纸板和中径纸板糊制成的书封壳。&接面指用两种软质材料接粘起来糊制成的精装书封壳。&&& 7、活套、死套&&& 活套也称活络套,即书籍加工后书芯和书封壳可随意分开或调换的形式。死套指精装书(或本)套合后,环衬与书封壳的封二和封三是牢固在一起不可分开的形式。&&&8、护封护封指套包在封面外保护书封壳或封面的纸张。&&& 9、封里纸&&& 封里纸指粘在封二和封三书封壳包边内的白胶纸(一般精品或大开本精装常用,起增大内拉力作用)。&&& 、&&& 10、筒子纸&&& 筒子纸指在特厚精装圆背书的书背纸上所粘的一筒形纸(筒子纸一般用100克牛皮纸,起加大书背强度,使厚书不易扭曲作用)。&&& 1 1、漏空封面&&& 在封面上进行模切挖空选型的工艺。&&& 二、精装书装帧造型分类&&& (一)书芯造型分类&&&书芯造型指将订锁后的半成品书芯切成光本后的变形装饰加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方背和圆背:其中圆背又分起脊和不起脊。&&& 2、方角和圆角:书芯裁切后,前口上下两角不经造型的称方角;将上下两角削切成90。&5。的圆形称圆角。&&& 3、堵头布:也称花头布、花头或堵头,是依书背圆弧(圆背)或书背实际宽(方背)&Imm,粘在书背上下两端的、带有锁线的布头。&&& 4、软衬和硬衬:软衬指粘在书芯前后一折两页的环衬;硬衬指在环衬上另粘上一单张卡纸为插进硬质封面后起挺括作用的。&&& 5、书背布和书背纸:粘在书背上的书背布和书背纸,起牢固书的联接和与书壳联接(书背布)作用的。&&& 6、筒子纸:为了增强书背的强度使其在圆背特厚书籍(40mm以上厚的圆背书)制成后空型好不扭曲,在书背纸上另粘一筒形纸的工艺。&&& 7、书签丝带:为了阅读查找方便,在书背天粘上一条宽度、颜色适当,长度为书芯对角线多20mm的丝带,作为书签用。&&& (二)书封壳造型分类&&& 书封壳造型指在精装书封壳表面进行的装饰加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整面,也称全面,即在糊封壳时用一整张软质封面材料,将硬纸板、中径板糊制在一起成为书封壳的造型。&&& 2、接面,也称半面,指用两种软质封面材料接在一起,将硬质纸板和中径板糊制成书封壳的造型。&&& 3、圆角和方角,根据书芯上下两角造型不同,在书壳前口上下两角也制成圆角或方角的造型。&&& 4、包角,指将糊制好的纸质封面书封,为了书壳上下两角牢固,用强度大于纸张的材料将其粘包住的造型。&&& && 5、活套和死套 &&& 活套,指硬衬书芯插进活套兜可以随便取出或插入的造型。&& 死套,指常用精装书的环衬与书封壳(封二和封三)粘定型牢固的造型。&&& 6、烫印,将糊制完毕后的书封壳,在封一或封面及书背部分,用烫印材料或不用烫印材料,烫压上图文的造型。&&& 7、竹节,也称挤竹节,指在书封壳的背部用模具将其制成隆起的梭线如竹节般的造型。&&& 8、封套,为了保护精装书不受损坏,在其书外再套上一张外封的造型。&&& 9、漏空,在精装书封壳上(或外封盒上)用模切方法在其表面局部挖空露出所需图文的造型。&&& (三)套合造型,套合是精装书加工最后一道造型,它是将制好的书芯和书封壳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本可以阅读书壳的加工:套合造型有以下几种:&& 1、方背套合:(l)方背假脊、(2)方背方脊、&(3)方背平脊&&& 2、圆背套合:(1)圆背真脊、(2)圆背假&&& 3、粘套吻合:(l)软背、(2)硬背、(3)活腔背&&& 三、精装书加工工艺流程&&& (一)半机械手工操作工艺流程、书芯加工:压平一捆书一涂粘剂(第一次&涂胶)一干燥分本一切书一潮湿一扒圆一起脊一涂粘剂(第二次涂胶)一粘书签丝带和堵头布一涂粘剂(第三次涂胶)一粘书背布和书背纸一(如需粘筒子纸再涂第四次胶)一粘筒子纸;&&& 2、书封加工:计算材料规格一开料一涂粘剂一组壳一包边塞角一压平~自然干燥一烫印一做& 竹节;&&& 3、套合加工:涂中缝粘剂一套书壳一压槽一扫衬一压平一自然干燥定形(12小时以上)成品检查一包护封一包装贴标识&&& (二)精装书半机械加工过程&&& 书芯加工&&& 1、压平,指将锁线后的书芯用压平机将书芯内部空气尽量排除掉,书脊高凸部分压倒,使书册厚度(或书背宽度)基本一致,便于下工序加工顺利和精装书加工质量的保证。&&& 2、第一次涂胶,第一次胶涂在书脊上,目的是为了使散粘相互粘接;所涂胶量不宜过大,只要胶的强度适当即可。&&& 3、裁书,待第一次胶涂后干燥分本就可进行裁切成半成品光本;所切尺寸按标准规定允差最多&1. 5mm,切口光滑无刀花。&&& 4、扒园,将切后光本书,在其背部潮湿后(禁止用水刷,要用湿巾擦湿)就可进行扒圆;扒圆操作有手工扒圆和单机扒圆两种;扒圆后的圆势按标准规定为90。-120。之间。&&& 5、起脊,将扒圆后的书芯经砸挤使脊背凸高,但圆势不变,起脊高度以纸板厚度为准,标准规定3-4mm,脊高与书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20。&&& 6、第二次涂胶,精装书芯第二次涂胶,指将起脊后的书芯背部上下两端涂上一层粘剂,二次涂胶是为粘接书签丝带和堵头布用,因此所涂粘剂强度或厚度应略大,但不可过多溢出在切曰上脏书,以能粘牢堵头布为准。&&& 7、粘书签丝带和堵头布,当涂完二次粘剂后,立即将按一定规格裁好的丝带和堵头布粘在规定的位置上,并要粘牢,粘平,丝带粘在书背天头中间位置的l0mm,其它夹在书芯内,堵头粘在书背两端,将线梭部分露在上F切口上。&丝带上为书芯对角线多20mm(一端定在书背上,一端外露在书芯外面,堵头布长为书背弧长或书背宽(Imm)。&&& 8、涂第三次粘剂,第三次粘剂涂在书背上(堵头布以内),粘剂粘度与粘堵布粘剂相同,涂沫时要均匀,不可溢出书背。&&& 9、粘书背布和书背纸,涂i次粘剂后立即将事先裁好的书背布和书背纸粘牢,粘平,书背纸规格:长为书背长少20mm(两端露出堵头布),宽为书背宽或弧长多40或50mm,书背纸长比书背长少4mm,压住堵头布,宽与书背弧长或书背宽相同(画册及特大幅面例外)。&&& 10、制作和粘接筒子纸,筒子纸一般由l00g/m2左右的牛皮纸作成筒状,筒子纸长:是书背长少4mm,宽为两个,抒背弧长多5mm粘口,将粘口面涂粘剂粘在书背上,另一面待套壳时与中径纸板粘联在一起。&&& 通过以上两道工序完成了书芯的装饰加工。&&&& 思达印刷主营业务:彩卡,彩盒印刷,,不干胶标签印刷
扫二维码手机网站
思达印刷主营业务:,,说明书印刷,不干胶标签印刷版权所有:深圳市思达印刷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神州通达网络电话:6转808&&&&传真:0&&&&E-mail:star-&&&&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镇福民泗黎路75、85号&&精装书生产的几点要诀_包装_中国百科网
精装书生产的几点要诀
    &&&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主要为中国基督教协会提供服务,以生产豪华精装书著称,其中包括(圣经》、&辞海》、(孙子兵法》、&现代汉语词典》豪华本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精品精装书。笔者在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从事精装生产管理工作多年,现就几点生产中常出现的实际技术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 正确认识纸张丝缕
&&& 丝缕是纸张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纸张纤维的排布方向,当丝缕方向平行于书脊时为顺丝,反之为逆丝。正确认识纸张丝缕是装订出一本好书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先决条件。纸张的这一特性在双色套印中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纸张生产过程中因压光、牵拉而产生的内应力,使纸张丝缕问题变得更复杂,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 1.精装书加工过程中,包括正文在内的所有纸张的材料都应按顺丝要求使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书芯不平整起波浪,环衬出现皱褶,翻阅时书芯不能摊平及书脊使用寿命降低等问题。
&&& 2.扫衬时,往往在纱布处施以倍胶,过多的水分被环衬吸收后将导致纤维发生变化(因为纸张吸水或失水后,纸张纤维将在径向发生变化),而纵向变化较小,使环衬沿纤维径向延展。如果是顺丝则伸长的部分将在压槽过程中被抵消,最终表现得平整、平服,反之则产生皱褶。
&&& 3.折叠时:如果折痕方向垂直于纤维方向(逆丝折),则折痕不平服,纤维容易断裂,这是致使书籍使用寿命降低、书芯不平服的主要原因。
&&& 合理使用胶黏剂
&&& 不同的胶黏剂,其水分含量及性能有着根本的不同,并会对需要黏结的材料产生不同的效果。
&&& 1.扫衬时由纸板制作的书封壳和PVC封面要选用不同的胶黏剂。
&&& 2.书背刷胶时要考虑季节变化对胶膜的影口向。
&&& 3.很好地控制烘干温度,过低时胶层不足以干燥;过高时则容易出现油墨熔化,书芯纸张粘连的现象。
&&& 4.对铜版纸和满版印刷品而言,水分蒸发过快的危害性极大,导致扒圆时出现开裂现象。
&&& 5.无线精装时要考虑第一次使用的冷胶与第二次使用的热熔胶的亲和性。
&&& 6.绝对不能隔夜敞开存放胶黏剂,在工作结束后必须清洁机器并随时将塑料容器的盖子盖上。热熔胶及骨胶绝对不能长时间或多次重复加热,否则其黏度及黏结力都将显著降低并伴随有碳化现象。
&&& 规范折页标准
&&& 1.折页时,同一本书的书页(原纸或印张)尺寸要尽量标准一致,偏差过大将会影响折页的调规及准确性。
&&& 2.折页后,书帖或彩插的尺寸大小要一致,否则不利于配页和锁线工作。特别是套帖,采用套帖工艺时内、外帖长度一定要一致,否则会出现串帖而导致质量问题。此外还应检查折页后的书帖是否有相同的。一致的,且有一定偏差(5~8mm)的夫小边,这样既可以提高锁线效率,又可以防止锁线出现的掉页等现象。
&&& 3.折页时的划破口既要考虑打捆时的排气,以免起”八”字皱褶,又要考虑其连接点的牢固度,以方便后道工序。
&&& 4.折页后的书帖要及时用硬木板垫两端打捆,以排除书页内的空气,消除由于折叠而产生的纸张应力。
&&& 5.根据纸张种类。折页次数,相应地调整破缝时所用圆盘刀的开口尺寸及开口数量,其中,开口尺寸至关重要。
&&& 做好帖标与折标
&&& 拼版时要做好帖标与折标。帖标是标有书名简称及中文小写帖号的标识,折标是便于检查折页准确性及帮助后道工序加工时识别多少帖的标识块。在生产极易混淆的品种(不同语言版本)或套书时,帖标和折标将有效帮助装订操作人员识别。另外,改变折标的长度和位置将有效防止错帖。做好帖标与折标的注意事项如下:
&&& 1.在制作此类标识时应尽可能小一些(一般小于或等于2mm),以防止这些辅助性的标志在成书上被看到。
&&& 2.为防止环衬贴倒及成书出现倒本,可以在环衬封一。封四上印上淡色的符号或写上”前环”、“后环”,以减少差错。
&&& 3.对前。后环衬不能互换或方向不能搞错的产品,环衬裁切好后可在天头和地脚边刷上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分。
&&& 4.在使用满版印刷的环衬时,在粘口处要留有3mm宽的空白,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黏结强度。
&&& 5.粘贴环衬时要离书脊1mm,以免锁线时环衬被打破。无论如何环衬应保持与前后书帖大小一致。
&&& 6.如果采用无线胶订,则必须保留出订口处的铣切量,以保证环衬不被铣破。
&&& 书封壳制作技巧
&&& 1.书封壳与书芯的生产是同步进行的。书封壳的尺寸要依照样书而定,而样书的生产与批量生产是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因此要确保样书的工艺尺寸与批量产品相一致。生产厚书时更需要特别注意。书封壳的生产量要与订单相一致,另外还要考虑配页后的数量。
&&& 2.书封壳所用纸板一律用圆盘刀具裁切,平张刀片的角度会使纸板留有陂口,造成书封壳包边不实。
&&& 3.制作接面书封壳时要经过两道制壳工序。先黏结中径与纸板,然后在接面边缘压出5mm宽、0.3mm深的凹印,最后进行封面糊制.以保证接面处平滑、准确。
&&& 4.印刷制壳封面时为了有效地检查印刷规矩的准确性,制版时可在封面的中缝位置外边缘加1mm宽的出血线块,以便制壳前检查面料位置的偏差。书封壳上精装线前需要整形,以便消除骨胶干燥后收缩所产生的应力,这对防止书封壳翘曲有帮助。
&&& 5.圆背书封壳上壳前要对中缝预热成型,以便更好地& 同书背吻合。
&&& 避免首、尾页断裂
&&& 精装书在使用过程中,与首、尾环衬黏结的第一页容易断裂,尤其是书芯纸张较薄的工具书。解决方法如下:
&&& 1.征得客户的同意,将首。尾帖改用较厚的纸张。
&&& 2.采用双环衬。用一帖8面印张作为首、尾环衬来进行装订,当然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环衬上进行锁线,因此需要考虑到客户的设计要求。
&&& 3.采用缝纫工艺。将首。尾帖从中间分开,并分别在距前半帖(首帖)。后半帖(尾帖)订口2mm处用缝纫机缝纫,然后再粘贴首、尾环衬,以避免首、尾页的断裂。
&&& 4.采用书脊纸。在首、尾环衬粘贴好后,在环衬根部包20mm的书脊纸,并将其中的3mm包向书帖的内侧,此外还可以在SIGLOCH公司提供的SB6000上完成包整背纸工艺。书脊纸的作用在于加强环衬与书芯的黏结强度,加强环衬在书槽处的强度(铰链作用),使书脊牢固,这对成功做出一本好书起着重要作用。
&&& 书芯压紧
&&& 书芯压紧是书芯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达到消除应力、闭合针孔,并使书背平整且呈直角,尤其是书芯根部处的压紧。另外,折页产品的书芯在破口边也要压紧,这对避免成书后出现台阶有帮助。在压紧每帖小于或等于16个页码的薄纸厚书时尤为困难,建议采用套帖工艺或用交叉锁线的方法。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書函套製作方法
書函套製作方法
&作者:率更首先,需要一些必备工具:纸板﹑蓝布或宋锦﹑骨签﹑壁纸刀﹑卷尺﹑拐尺﹑钢尺﹑锥子﹑锤子﹑小扁凿﹑白胶。
&&㈠下料.①量好书的竖长度,将纸板裁成通条(注意尺寸必须准确,切忌短料)备用。 &
②古旧书经常不卡拐(即书角非90度),故裁切纸板前务必考察清楚!
分别介绍:针对不卡拐的情况,可将书平放于已下好的通条上,注意上下书口必须与纸板平行,然后在左侧书口处上下分别扎眼(两点成一线),去书﹑划线﹑裁掉废边,这样就确定了左基准边。
③确定函套最下层宽度:[书宽+纸板厚度×2],量好书的宽度(以15cm为例),纸板厚度以2.5毫米为例,乘2相加即得15.5cm,此为底边宽度(乘2意为左右两侧边纸板),然后据事先确定好的左基准边平行裁下15.5cm宽即成!这样就确定了函套底板。
④确定函套最上层宽度:[书宽+纸板厚度×2再+1.5mm],注:再加1.5是为避免全部制作完成扣好后容易造成相欠!
⑤确定函套中间层宽度:[书宽+纸板厚度×1]。注意:仅加一层厚度!
⑥确定函套左右边厚度:现在,必须用上拐尺,重新切边,确保直边直角,下好料备用。将书码齐,夹于已下好的上下两层纸板之间放平,五指轻按,量好厚度(含两层纸板),务必要求精确无误!!下料裁切,是为左侧边也。再将三层纸板夹书平放,五指轻按,量好厚度,下料裁切,是为右侧边也。[^-^
是不是有些罗里罗嗦多此一举?非也,诸君莫笑,实出无奈也,为因老祖宗钉书往往厚度不均故也!好在个例不经见,依然向各位提个醒,以免木已成舟,前功尽弃]
⑦如上,五边尽备。接下来需要倒棱。要求达到45度角或略低于45度,大于45度则不能碰尖,上层仅右侧,中层仅左侧,余皆倒。(总计8条棱)
⑧打眼。以书长25公分为例,于上层纸板左侧边量进6毫米划线,线两头进去3到4厘米加粗标记,用小扁凿打眼(一厘米)。左侧边纸板根据书的厚度,一般取中线处或偏上即可,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假如书厚20公分,也在中线处开眼,则明显不合适,就开到4或5公分即可。10公分厚的书开到4.5cm比较合适,总之不能太短,太短是偷工减料,别扭!当前很多书局都是,华宝,广陵……说正题,书越薄越难办,一册稀溜薄的书要配上个函套,那是很要命的,骨签怎么办?“削”必大于“削”方能雕刻,骨签宽度比书都厚,你能按上?我按不上!那怎么办?有办法,就做插套呗!插套怎么做?现在不讲,我会另外开帖单独介绍的。这个问题还没说明白呢,比如一套10公分厚的书开到4.5cm比较合适,要注意,这里应取4和4.5cm两个点,左侧纸板上下两头量下尺寸,扎眼划线,这样就是双线了,然后两头量进4至5和5至6,即两个1cm小段,之间要让出2mm,分别加粗标记,注意:靠外的两小段贴线下,靠内的两小段贴线上,这样,与线错开,分出高低,凿眼完成。(总计两头8个眼,是为双排扣)
⑨裁切粘贴“二层台”。取成品衬衫的内衬纸壳(忌厚勿薄),裁成6毫米宽的长条,涂白胶贴于上层纸板左侧,待干。注意让出事先开好的二眼!
&㈡封布面.
①取蓝布或宋锦(忌用花绫和绢,不耐磨)裁成比书的长度略宽的尺寸(注意预留余边),足长。抻平铺开,注意宋锦正反面,取背面朝上。(蓝布可用手裂开)
②涂白胶于上层纸板(注意厚薄均匀,勿漏浆,刷子勿掉毛),略停稍滋,贴于布上,注意有“二层台”的一边朝外(朝里麻烦了),与布头同向,留出余边,略压翻转,抻齐压实。注意宋锦花纹周正!同时用钢尺压出“二层台”层次。注意:白胶刷多了或没等滋好直接上布,容易渗出布面,造成脏污。
③顺次贴右侧纸板﹑底边纸板﹑左侧纸板﹑中层纸板,纸板与纸板对接处留出一线,忌太近太远。每贴一块,均需翻转压实。另外注意:最后贴中层纸板时,当提前裁去布头,仅留小段,以不超出3厘米为宜。涂浆宽度适当。
④置于一处自然干燥,以期互相滋润,牢牢结合,生死契阔,永不分离。
⑤回边,封缝。回边当先上下后函头,两角相交处,抹浆缅进。封缝所需布条随宜裁成。
⑥处理最后一段即中层纸板的空白三边,亦当以布条封贴,先上下,次右边。上下布条余头抹浆内缅,勿外。
①首先需要叠成布带,用白胶粘贴牢固,长宽适宜,宽度随骨签上的眼而定。如果布带太宽,眼小插不进去,干着急……!!!布带三面叠成,干后剪掉废边,串上骨签,应使布带余边向内才好,避免日久起毛以至断坏,此处幽微,切记!
②穿带扣。找出左侧纸板的凿眼处,用刀尖扎穿布层,将布带穿进成带扣,先外扣后内扣(布带余边向内,孰不致骨签来回抽插以伤带扣),套进骨签,拉紧布带,调整直到松紧合适为止,剪断布带,预留带头,涂浆贴紧于事先抠下去的凹槽内。
③长布带穿进骨签,插进上层纸板眼内,拉紧,确定长短松紧合适,剪断布带,预留带头,涂浆贴紧于事先抠下去的凹槽内。
喜欢白纸的用白纸,喜欢仿古的用仿古,喜欢洒金的用洒金,因人而异,各取所需。要之,喜欢就好!纸忌满贴,留边好看,注意周正!中层纸板一定不要贴满,应留出一小溜布条方为美观典雅,此乃古人高明之处,吾辈详审!大雅小雅,典雅为上!
①书签的制作不可忽焉,这实际关系到书法修养和审美鉴赏的问题。书签长度宽度应合适,忌短忌宽,用纸以洒金或虎皮为上,字体宜繁体忌简体,无论宋楷隶篆,皆以秀雅高古有书卷气为上,若自己不能题签,可请书界名家代笔或直接用电脑设计制作,当然能自己雕版刷印那就更好了,最好的莫过于找到原书老签条了。但无论如何,切忌狗屁不通的官场要员舞文弄墨,那会把书给糟蹋掉的,奉劝还是积点德吧。总而言之,书签以赏心悦目,不影响审美为宜,如若不成,宁缺毋滥,聊付阙如,留待来兹可也。
②书签粘贴宜用糨糊,切忌白胶。宜满浆,忌漏浆。书签左缘以贴近“二层台”右边缘为宜,上缘以于函套上缘让出一线宽为宜。切忌靠里靠下,难看的要死,看看古人的书签,再看看现在的书签,不想多说。
㈥装书整理。
函套制作的全部过程,到此已经结束了。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纸板的物理特性容易变形(白胶里面有水分),所以函套扣上之后,有时会出现不合适的情况,可以将函套打开轻轻折压一下即可,不过一定要注意分寸哦!
以上是我这些年来制作函套的经验所得,吾生也贱,故多能鄙事,大家不要笑话,在此写出来与各位共享,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批评指正,以期更加完善!!
文章都是本人原创,多年来的心血结晶,不愿被埋没,真诚希望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和认同,切实弘扬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辈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基层板和皮革之间用什么材料固定? 用什么工具? 怎么固定?来自:
日分享至 :
下一篇:上一篇:其它类似问题相关文章相关帖子--基层板和皮革之间用什么材料固定? 用什么工具? 怎么固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精装书印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