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办学目标三年工作目标任务

当前位置:
学校三年规划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作者:ganhanbo
来源:柳行中心小学
柳行中心小学2014—2016学年内涵发展规划
第十三届教工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部分&& 概况·优势·挑战
一、学校基本概况
柳行中心小学位于金塘岛的中部,环境清静幽雅。学校创办于1906年,现学校占地面积1349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70平方米。学校目前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余名,在编教师36人。教师平均年龄32岁,其中30周岁以下教师23名,占教师总数的64%。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小学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3%。学校现有区骨干教师4名,区优秀班主任1名。
学校拥有标准运动场(250米塑胶跑道),标准篮球场,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教室,具备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网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几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区级文明单位” 、“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市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市群体师德创优学校”、“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区小班化实验学校”、“省标准化学校”、“省健康促进学校”。&&&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着眼于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管理的优化,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为目标努力奋进,逐步形成了“海洋教育线描画”、“孝德教育”、“小班化教育”三大教育特色。学校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校园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发展中的优势
1.学校硬件实施、设备得到巨大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焕然一新,教育经费的逐年提高,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学校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过程化。学校各项工作内聚合力,外塑形象,坚持依法治校和校务公开,重视教工大会制度、党风廉洁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涵盖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制度化、民主化、人文化的管理初步形成。
3.校本教研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多年来,教师在学校的引领下,勤奋耕耘,不断探索,自觉学习,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充满希望和憧憬,奉献意识、敬业精神强,整体面貌积极向上。教师队伍年轻化,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干劲足。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强,能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主动申报教科研课题,课题数量较多,质量逐步提高。一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4.特色创建初显成效。近年来,学校坚持继承+发展的原则,努力打造学校特色。海洋线描画、小班化教育、孝德教育、健康促进学校等特色创建初显成效。尤其是海洋线描画成为区艺术特色项目,开发了校本教材,在全校各年级推广,学生作品多次获奖或被收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学校发展的瓶颈与挑战
1.教师流动性大,师资总体水平还需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虽然不低,但教师队伍齐而不尖,缺少名师的引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因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陈旧,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缺乏热情,主动学习和接受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时俱进。少数教师缺乏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动力,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吃苦精神、奉献意识有待提高。
2.教育质量还需大力提高。近几年我校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与优质学校相比仍有较大距离,质量不稳定现象非常明显。
3.学校硬件还需进一步改善。通过过去三年的努力,学校硬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教育发展的形势相比,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突出表现在校舍严重不足。由于部分校舍被幼儿园借用,导致学校功能教室、办公用房等严重不足,给布局规划和学校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4.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校园文化缺乏个性。学校以艺术教育、小班化教学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为推进特色教育的发展为主,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学校特色项目偏少,发展较为单一,特色成果不多,档次不高。要铸就学校特色,需要学校予以科学规划,不断拓宽特色领域,优化特色指导,丰富特色内涵,以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5.课程建设力度不强,校本课程开发滞后。校本课程开发虽已起步,但建设力度不够,内容也比较单一。校本课程的全面实施与推进还存在不少的困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差距。
6.学生家庭教育滞后,单亲、离异、留守现象越来越普遍,家长的素质低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7.教科研亟待进行有效整合,学校虽然有省市级研究课题,校本教研与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与新课改的整合研究还显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仍不强。当前,尤其要注重找准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研、课改教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第二部分& &理念·思想·目标
一、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的持续发展铺路。
在教育实施的探索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在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实现学校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是指学校的各项工作目标均指向学生的成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人才而奠定小学阶段的坚实基础。为教师成长而铺路,是指学校在保证为学生健康成长而奠基的基础上,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铺设道路,努力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自主发展空间。
二、办学指导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水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为依据,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继续传承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办学总目标
学校以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个性充分发挥、教师队伍全面成长、学校文化整体提升为发展总目标,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真正达到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科研有特效,建设“管理规范、特色明显、师生共进、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学校。
(二)学校各项工作分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
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管理,实行民主决策,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探索走文化治校之路。创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全面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体系。经过三年的发展,使学校成为环境优雅、制度科学、快乐幸福、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2.教师发展目标
加强教师管理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强烈的创新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较强的科研能力,独特的教学风格,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3.学生发展目标
学生文明守纪,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学校各种社团、兴趣小组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发、整合体艺、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等项目校本课程。学生参加区、市竞赛获奖率、获奖层次有明显提高。
4.课程建设目标
在未来三年中,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点,创建学校特色;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课程开发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课程实施为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规范+特色”为原则,积极构建符合校情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深化课程建设达成学校“质量稳定、特色凸显、内涵丰富、发展和谐”的办学目标。
5.特色文化建设目标
我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的宗旨是:负责任想发展,创和谐促发展,重创新谋发展,干实事求发展。基本目标是:在这三年中,我校将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五篇文章: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打造自身实力; 作好有效教学的文章,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作好生存发展评价的文章,为学生未来奠基;作好家庭教育指导的文章,培育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作好活动载体建设的文章,为学生开辟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6.德育工作目标(自设发展项目)
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的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利用三年的时间完善一套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构建德育工作的平台,确定一个德育课题,围绕德育课题,努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在三年内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组成科学的、纵横有序的德育建设网络,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形式,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习惯,强化养成教育。以评价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形成德育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整体构建特色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的德育工作体系。
7.教学工作目标(自设发展项目)
实施“质量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升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继续抓好过程性质量检测与监控,努力实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加强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逐步完善学生评价制度。通过狠抓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要着力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增强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勤于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分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深化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努力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提升素质、发展智慧的场所。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学习管理,积极推行“一、一、二”学习制度(每周至少读一篇理论文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论著,每年撰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实践论文),实行“五个一”教学管理(每周完成一次教学反思,听一节课并有评点,每月撰写一则教育叙事,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引导广大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完善学校资源库,带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能力,促使教师形成专题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8.教育科研目标(自设发展项目)
拟定学校三年教育科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教研网络,加强教科研规范化管理,营造浓厚的学校科研氛围。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认真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倡导反思性教学,鼓励同伴合作与互助,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引领的机会,努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单一型向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综合方向发展。实施教育行动研究策略,组织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读名著、学理论、做研究、写教育日志或教育叙事活动。重视教科研成果的研讨、交流和推广,积极参与省、市、区课题和课改研讨会、汇报会和展示会等交流活动,争取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市、区获奖或教育刊物上发表。办好学校科研刊物,及时捕捉前沿的科研信息,介绍最新的教科研动态,展示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建立畅通无阻的教科研信息网络。完善教科研工作机制,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三者兼备的教科研队伍。在搞好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已有课题研究和申报贴进教育教学实际的新的课题。
第三部分& 措施·计划·成果
一、建章立制,注重民主化与人本化——学校管理工作
★主要措施
1.创建科学的制度文化,激励发展内驱
对学校各项制度进行重新整理,广泛听取师生意见,进行科学的修正和完善。修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鼓励教师多劳多得,优绩厚酬。未来三年,要根据学校情况,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评优评先等教师评价机制,努力建立教师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其可操作性、激励性,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全体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动力。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文明班级(中队)评选办法》等,激发班级之间的良性竞争动力。
2.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的作用。通过教代会、校委会、工会等形式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学校工会要将组织教师充分地讨论,聚全体老师之智慧,促实际问题之解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民主生活,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坚决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
3.完善学期考评制度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教师考评制度,并不断完善。加强学校对各部门、各教研组、全体教师的考评督查力度,通过督查、考核、评估、协调、奖惩,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
真正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鼓励他们提建议,参与学校管理。
5.增强服务意识
尊重、关怀、信赖和帮助每一位教师;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爱护学生、服务于学生,努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搞好食堂管理、生活管理;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思考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6.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重、服务为先”的原则
狠抓安全工作,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思想,努力打造平安、卫生、文明的绿色校园。&
7.严肃各部门工作作风,提升执行力
凡事要做到细致深入、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凡事要恪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之规定。进一步明确部门的职能,制定规划,加强检查落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更好地体现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
★推进计划
(2014年9月——2015年8月)
1.构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和谐校园,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总务处每月要对全校所有的设施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巩固平安校园成果;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拟定学校常规工作的固定流程,正本清源,践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目标,规范学校常规工作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暨发展性评价制度,并将有关内容编印成册。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建立“严谨、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3.深化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育诚信度。把师德修养、高效课堂活动、工作态度、教学业绩作为聘任教师和确定待遇的主要依据,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办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
1.学校各项制度基本完善,各项工作运作规范。
2.集中学习常规化、多样化;个人学习经常化、个性化。
3.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安排好每周教职工例会学习,丰富形式,关注实效。启动全员“1小时”学习制度,完善“学习札记”要求。
4.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岗位明确,责任清晰,落实到位,切实遵守《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2016年9月——2017年8月)
1.学校党政工组织健全中优化,共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2.工作氛围宽松和谐、积极进取,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增强。
3.与家庭、社区等合作良好,学校在区域内有良好的口碑。
4.完善“教师—教研组—教导处(含工会、少先队、总务处等)—校长室”四个层面管理质量,建立管理程序,推广有价值的管理机制。
★达成标准
1.建立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暨发展性评价制度
2.完善教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和教师绩效考核办法
3.完成教育现代化县区、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学校、市艺术特色学校、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等创建任务。
二、 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主要措施
1.完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校师资队伍领导小组,规划队伍建设的步骤、领导和部署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总结队伍建设的经验与不足,规范管理,切实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肃处理教师违规、渎职现象,排除消极因素。
3.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说课”训练、案例教学、主题式教学实践、微课教学训练、现代教育技术训练等方法对教师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通过教学再设计、课后反思等阶段,把学习、培训及实践研究整合为一体。
4.制定学校校本培训管理制定,落实校本培训各项规定。
5.完善校本培训各项制度,加大培训管理力度。依托教研组和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人人开设校内公开课、教研组开设录像课等形式开展培训;通过每位教师将教学反思上传校园网,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共同成长;通过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借助专家专题讲座、兄弟学校结对等形式,为教师成长搭台子、压担子、铺路子,落实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完善学校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个人、年级组、备课组的外出学习、培训等制度。
7.加大对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1)制订详细的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骨干教师培养的机制,选送、推荐成熟期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比赛,提升、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2)通过任务驱动方式,落实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职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内外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3)继续开展“师徒带教”工作。
8.借助优质资源,提高专业素养。完善区骨干教师、校骨干教师、校教学(教育)能手(含校“学习型教师”)、校教学新秀等“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梯队,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有效的培养培训模式。
9.立足学校发展,建立能促使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能促使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从师德修养、专技水平、科研能力、合作竞争等方面建立评价条例,公平科学地展开评价活动,努力使学校评价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能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10.构建学习型组织。每学期向教师推荐必读书目,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强化校本培训,制订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计划,开展师德培训、科研培训、课程业务培训、新教师培训。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力,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推进计划
(2014年9月——2015年8月)
1.强化师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爱岗敬业,具备责任感、关爱每一个孩子。
2.加强骨干、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培养,要以多元化的、更有实效的方式,促使教师快速成长,夯实教学基本功。同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班主任工作规范性。
3.在现有的培训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培养培训机制,制定、启用校本培训管理手册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册。
(2015年9月——2016年8月)
1.全体教师在师德、专业水平、教科研方面有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的层次和数量能有所提高。
2.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能不断完善、发展自我。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性。
3.进一步完善校本管理工作和规范校本管理手册和个人成长册的运用。
(2016年9月——2017年8月)
1.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确立“角色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理念。
2.逐步形成各年级、各学科的骨干教师队伍,争取每个学科至少有一名领军型教师,以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3.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建立能促进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管理评价机制,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更具实践意义。
★达成标准
1.制定、启用《柳行中心校本培训管理手册》和《教师专业成长册》。
&&& 2.教师基本功有提升,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
&&& 3.师德师风良好,无违规家教、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
4.校本培训制度和教师培养管理、考核、激励制度进一步规范、完整。
5.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的数量有所提高。
6.骨干教师在学校的引领作用增强。
7.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建立促进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管理评价机制。
8.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的层次有所提高。
9.骨干教师在区级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0.力争每年向城区输送1名教师。
三、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工作
★主要措施
1.以“三心”主题活动为引领,加强学生现代文明品质培养。力求在“三心”教育中突显“善”的教育,以“爱心、善心、孝心”“三心”行动的落实,促进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尊重宽容、责任正义、和谐共生等现代文明品质。以“柔性外控,自主内控”人格化好习惯养成课题为切入,使行为规范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完善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法和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学校氛围的创设,学科的渗透和家校的合作,重点梳理出小学阶段应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和培养策略、方法;加强对后20%学困生的分析、跟踪,探索后20%学习困难生有效帮困的措施,各年级各学科通过有效辅导逐步形成后20%帮困校本课程。
3.以“阳光体艺”活动和“体艺2+1”活动的实施为契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未来三年,学校一是继续从面上,引导全体同学积极参与“阳光体育大课间”、校园“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校园各级各类的课外文体展示、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艺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水平;第二是从创“特”(体艺特长生)入手,把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与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校园多层次立体化文体竞赛活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坚持经常训练,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个性、发展特长,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使“体育、艺术2+1项目”落到实处。
4.以社团为平台,拓展学生展示自我平台,提升综合素养。未来三年,学校将继续以社团建设为载体,从完善社团的管理、丰富社团的活动、充实社团的资源、提升社团的文化等几个方面入手,为学生创造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的平台。
★推进计划
(2014年9月——2015年8月)
1.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心理健康状态良好。
2.后20%学困生得到有效帮助,各学科后20%学困生帮困校本课程开始编制。
3. “阳光体艺”活动继续有效推进;学校社团建设继续深入进行,学生个性、特长平台不断拓展,综合素养提到进一步提升。
(2015年9月——2016年8月)
1.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心理状态良好。
2.后20%学困生帮困成效明显,各学科后20%学困生帮困校本课程初步形。
3.“家庭教育阵地”建设成效开始显现;“阳光体艺”活动面上深入推进,学生体艺2+1项目成效显著。各个社团蓬勃开展,社团活动的规模与内涵上不断朝纵深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2016年9月——2017年8月)
1.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和能力,富有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学生心理状态良好。
2.后20%学困生帮困成效明显,各学科后20%学困生帮困策略集编制完成。
3.“阳光体艺”活动深入推进,学生体艺2+1项目成效显著。各个社团蓬勃开展,社团活动在规模与内涵上不断朝纵深发展,部分社团成为学校精品社团,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达成标准
学生能够从关心自我入手,关注身边人,自觉维护自己的所生存的环境,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细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公民。能通过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调节,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踊跃参加学校及社会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探索,展现非凡的才艺;同时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生发智慧、张扬个性——课程建设工作
★主要措施
1.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专题培训。
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等进行课程建设专题培训。要把校本培训与学校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修”,围绕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围绕校本课程的建设,引领教师落实教学基本规范,把握教学基本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投入校本课程研发。
2.课程计划的研制与校本化实施。
学校要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程、不断优化学校特色课程。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增加课程或课时总量、不得随意提前上学时间和延后放学时间。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以内涵发展为目的,制定学校课程计划,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3.推进特色课程建设与特色活动建设。
学校要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提高课程教学效能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抓好课程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教学常规管理,从研究学生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努力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和特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科组的教研合力和学校的综合实力。
4.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
学校要建立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开发、建设、利用和共享动态、开放、易用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学习情景的创建,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和社会责任感。定期开展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依托网络资源,建设区级层面的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库,搭建优质课程展示、共享机制。
5.研究与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
要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积极引入“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学业质量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学习兴趣、身心健康状况、社会责任感以及师生关系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学校和教师要研究和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从日常教学中探索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改革,使教育评价回归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课程设计、建设和实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推进计划
(2014年9月——2015年8月)发动与规划
1.设置管理机构,成立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认真思考,加强研究,制定符合校情的、可操作的、对学校内涵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课程建设方案。
2.做好宣传动员,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学习,夯实自身,努力提升课程的领导力;宣传动员,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学习,开展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执行力。
3.切实做好课程建设行动方案的论证,有序实施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在规范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重点开展拓展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同时尝试进行学科探究课程的开发。
4.完成特色课程的构建。
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立课程结构,制定《柳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提出学校课程设置方向,组织教师培训,实现专职特色课程教师和兼职特色课程教师相结合,实现个人申报特色课程与学校提倡的特色课程相结合,指导教师完成特色课程申报任务。成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辑《柳行小学学校特色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2015年9月——2016年8月) 规范与推进
1.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方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各类课程管理。
2.积极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拓展课的门类和科目,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形成2~3门特色鲜明、较为完善成熟的校本课程,树立典型个案,进行中期小结交流,推广有效经验。
3.特色课教材编写
完成特色校本课程的教材(大纲)编写工作,学校成立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引领所有特色教师进行特色教材编写。根据“编写——实践——总结反馈——完善修改——运用——总结反馈”的步骤,形成学校特色课程教材。
(2016年9月——2017年8月)优化与完善
1.确立“柳行小学学校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成果,形成完备的特色课程思想、原则、策略体系,形成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课堂成果,形成理念超前、装备现代、管理科学的课程文化。申报省、市规划课题,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2. 建立和完善优质课程资源库。
3.申报特色学校。
★达成标准
1.完成特色课程的构建
2.完成特色课教材编写
3.特色课程建设课题立项
4.学校特色通过认证
五、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特色文化建设工作
★主要措施
1.打造“和美”校园文化,做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2.以特色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展省健康促进学校、小班化特色教学、家庭德育、海洋线描画、健美操、沙排、沙足(暂定)社团课程等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做到继承与发展。
3.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开展五大主题活动:主题一是“以人为本干事业,安全为天保平安”。主题二是“习惯成就未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几大行为习惯:养成学习好习惯,做学习主人;养成礼仪好习惯,做文明新人;养成集体生活好习惯,做受欢迎的人;养成卫生好习惯,做环境卫士;养成健身好习惯,做活力少年;养成安全好习惯,做生命的主人;养成休闲好习惯,做情趣健康的人。主题三是“心理阳光工程”。给学生钥匙,让他们打开的心灵之锁;给学生困难,让他们经历风雨见彩虹;给特需生以阳光,引领他们走进步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阳光的、健康的心态,走好青春的脚步,帮助度过这段关键的人生阶段。主题四是“多彩活动引领成长”。重点开展五大类活动:体育活动焕发青春勃勃生机,文化活动散发浓郁书香气息,用艺术活动赋予生活无限美丽,感恩教育让学生心存感激,社会活动开辟更加广阔天地。主题五是“我们是和谐的大家庭”。在全校师生中树立“对长者尊,对同学让,对少者爱”的人际关系原则,在教师中提出树立“对学生有爱心,对同事有诚心,对工作有责任心,对这份职业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积极健康心态。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举行教职工代表大会,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知民心,顺民意学校各种制度和重大决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学校制度和工作的公开度、认同度和执行力。
★推进计划
(2014年9月——2015年8月)
1.严格依法办学,加强校务公开,做到资金使用透明、合理、有效益。
2.定期检查学校各项硬件设施设备,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检查和整改,加强制度预案的健全,安全保卫硬件措施到位,对校园监控进行扩容,保持“4A”级平安校园。
3.学校食堂保持B级指标,通过市“阳光厨房”的验收。
4.提炼学校核心价值,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打造学校显性文化和制度文化。
5.加强学校卫生建设,积极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金奖。
6.研发家庭德育校本教材,深入实施家庭德育。
7.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8.积极引进体育特色项目(沙排、沙足)
(2015年9月——2016年8月)
1.争取成为“市绿色校园”、市文明单位。
2.特色项目建设取得重点进展,社会认同感强。
3.校园文化建设再上台阶,师、生工作、学习环境进一步优化,幸福指数高。
4.力争通过健康促进学校金奖的验收。
5.通过举办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不断丰富校园生活,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2016年9月——2017年8月)
1.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各项制度一进步完善。
2.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教师专业成长快速,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师生获奖进步大。
3.各类特色项目打造取得较大进展,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特色项目认证。
4.做好特色文化工作的总结、提炼、推广工作,社会满意度高。
★达成标志
1.校园与校舍、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图书馆设备设施等硬件设施全面达到并适度高于省级示范性小学评估标准要求。
2.完善“数字化校园”,基本实现学校行政管理、财产管理、设备维修、教师档案、学生信息管理的网络化。
3.形成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形成宣传学校文化品牌和树立学校形象的学校特色的视觉识别系统,并把这一系统应用到学校物理环境建设中。
5.特色项目普及率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6.拥有环境优美、富有人文特色和学校底蕴的“和美”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各项媒体不仅实现宣传功能,提升学校知名度及美誉度,同时成为师生及家长朋友的精神乐园。
六、润物无声,将德育渗透学校细节——德育工作
★主要措施
1.针对我校学生实际, ,点面结合,探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孝敬教育,培养助人为乐精神,强化养成教育。通过广播、校报、网站、宣传窗、晨(班)会课等多种途径,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网络体系。
以心理辅导室为窗口,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积累经验和成果。
以法制教育为导向,让法制教育生动化、普及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校外法制教育,同时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学校开放日为互动点,家庭德育为重要载体,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2.强化少先队组织建设,发挥少先队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成长,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
3.百花齐放,创建健康、安全、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
创新传统的节日活动,保证活动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在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注重形式的创新、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发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组织,并及时调整和反思。
打造精品系列活动,形成“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四大经典节。在前几年的积累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再加工,使其成为精品。
4.以德育课题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家长考核制度和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5.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办学品味。此外,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开设特色课程作为学生选修特色课程。把“读书、练字”活动纳入常规管理中,计划每天下午专用20分钟用于对学生的写字训练;要求每位小学生每学期阅读经典名著2部,阅读经典散文10篇,上交书法作品20篇;每位学生每学期阅读经典名著5部,阅读经典散文20篇,上交书法作品50篇;学校开辟各种读书专栏、讨论专栏等,从而让师生开展心际交流。第二方面让师生开展随笔漫谈,引导师生读懂美丽、读懂人生的价值,通过读书振奋精神、健全师生的品格、提升境界、演绎人生的精彩。每学期举办书画展、诗歌朗诵比赛、文艺演唱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鉴赏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实践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健康心理,提高其综合素质。
★推进计划
(2014年9月——2015年8月)
1.通过队课、午间谈话、思品课、红领巾广播、校报、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校风、师风,学风,做到师生人人知晓,并赋之于行动。进一步梳理我校近年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的得失,对“品德后进生进行记录、转化。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
3.发挥家委会作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加强家庭德育指导,开设多种形式、符合家长需求、促进家校沟通的亲子活动,以小型多样的菜单式活动为家长服务,进一步形成家校协同,共同育人的和谐机制。
(2015年9月——2016年8月)
1.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战胜自己、犯错误时谴责自己、进步时鼓励自己。坚持有序地开展“细节教育”,天天坚持,样样落实,养成教育形成习惯。通过一系列的可操作的活动培养学生“慎独”的品质。而且要把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迁移到学科的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上。
2.进一步梳理学校德育课程,构建富有学校特色,服务于学生的德育“品牌课程”。
3.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围绕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如何打造民主班级”“如何提升班干部能力的培养”“如何监控与跟进”。“如何改善家校沟通”等主题做些研究:进一步提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技能。
(2016年9月——2017年8月)
1.充分运用队课、晨会课、学校组织的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并形成具有我校特点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
2.开展校本班主任培训,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论坛”。召开我校优秀班主任吴彩芳的专题研讨会。通过优秀班主任引领、示范效应,由点及面,带动队伍育德能力的提高。
3.挖掘、整合德育工作的社会资源,发挥社区、学校、家庭的整体功能,不断完善家长学校各项工作。
★达成标志
1.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举止,班级形成较为稳定、良好的班风。
2.学校全员育人氛围浓厚,班主任队伍建设有成效,班级自主发展意识增强。
3.家长学校有序列,家庭教育有成果。
4.组织班主任编写《柳行小学班主任管理案例》,积极探索德育的艺术化,以教育理念的更新、管理方法的艺术化提升工作品质。
5.各主体教育成序列,具规模。学科渗透,开设2—3节不同类型的公开课,积累论文,组织交流,推荐发表。
6.丰富“四节”内容,创新形式,促成多元校园文化形成。
七、聚焦课堂,探索教书育人规律性——教学工作
★主要措施
1.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科学细致地安排课表。引导教师增强执行课程计划的法规意识,自觉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专课专用。
2.切实践行《教学指南》,做细做实教学常规。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增强常规意识,以《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及《省各学科建学建议》为依据,扎实细致地做好备、教、批、辅、评诸环节工作。
3.进一步加强备课管理。完善集体备课制度,突出备课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要以“扎实、有效”为落脚点,要经常性地开展常态课的研究,重点研究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抓住“磨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引导教师研究与梳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特征,积极探索“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关注学生的发展。未来三年,学校将举全力全面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积极研究构建小班课堂教学模式。
5.创新教学常规的管理制度,开展“推门听课”、“跟踪听课”等活动,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相关因素,共同寻找问题,发掘经验,积极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不定期地检查教师备课本和学生作业本,发现经验及时帮助提升、推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6.加强对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控,开展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活动,定期组织学科阶段性质量的检测与分析工作;对考查学科要强化平时的技能训练和常态课的过程管理,力争各学科的合格率和优秀率有明显提高。
7.要求教师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一、二、三、四、五”,即坚持“一个还给”:把练的时间、讲的权利、问的机会、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二个原则”:贯彻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反馈为主线;“四个带上”:把微笑、激励、趣味、竞争带进课堂;“六个标准”: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节奏适度、效果明显。
8.完善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倡导学科作业优化设计,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教研组氛围。
9.实施质量工程。低年级过好汉语拼音关和口算关,中高年级侧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训练。
10.实施分层教学。淡化后进生概念,建立后20%学生在校表现与学业会诊制度、跟踪分析制度,实施帮教助学制度。关爱学生,搭建各类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改变学习态度,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1.强化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实施音体美一科一特色创建工程:音乐学科方面,大力抓好合唱这一音乐特色项目;体育方面,积极抓好健美操等项目,努力把健美操打造成具有一定优势的我校体育特色项目;美术方面,继续深入开展线描画美术特色项目创建活动,通过创新让该项目成为市艺术特色项目。
★推进计划
(2014年9月——2015年8月)
1.以制度为保障,继续扎实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组织教师开展全员赛课活动,组织校级各类学科竞赛。
3.加强常态课、家常课的教学研究与管理,注重过程管理。
4.积极开展互听课观摩活动。每学期应按听课节数的要求听好课,切实提高常态下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5.稳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015年9月——2016年8月)
1.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全员赛课活动。
2.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制订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各教研组要根据学科特点与本年级段学生情况,结合课题研究和学科教学特色的创建活动,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落实活动内容。内容有学理论、听讲座、看课例等,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题研讨。努力做到活动系列化、主题化。
(2016年9月——2017年8月)
1.加强岗位练兵,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校级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加强、完善教研组建设的新机制,提高校本教研的质效。
2.开设研讨课、展示课等,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学习新经验,收集教育信息,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开展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并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进行评讲,不断总结,形成本年级的经典教案。
4.继续认真做好各学科的质量调研。更新观念,强化意识,积极构建绿色质量体系。认真做好单元监测、期中抽测和期末考试工作,做到每次测试有目标、有重点、有分析、有反馈,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教学质量。
5.汇编相关成果集,推广优秀有效教学经验。
★达成标志
1.教导处、各教研组对学校管理的现状进行反思性研讨,写出反思性总结。
2.修订教导处、教研组职责,理顺教导处、教研组的作用。
3.完善对教研组长的考核办法,细化各个岗位的职责,细化对教务工作的管理。
4.建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习题库和需要抽测的学科的试题库。
5.教导处各部门初步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全部实现电子化办公、电子化管理。
6.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三库"建设,初步建成教案库、试题库、课件库,初步建立柳行中心小学教师课件库。
7.编辑出版学校第一期《教师教学设计集》、《教师反思集》、《学生习作集》。
8.实行每年一次校级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学科标兵的评选工作,引导新教师岗位成才、专业成长。
9.完成《学生学习策略集锦》,提炼总结教师教学环节操作过程中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创新改良方面的经验。
10.学校教学资源平台资源丰富,上传、下载频率不断提高,使之成为展示我校教研组建设的开放式多功能平台。
八、草根研究,科研兴校——教育科研工作
★主要措施
1.学校领导继续高度重视教育科研,专人负责教育科研的领导工作。学校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2.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根据“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科研培训。
3.开展课题研究,以“小班化教育”和“家庭德育校本教材”的学校大课题带动组内子课题研究,形成浓厚的教研气场。
4.构建科研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5.开展各类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发展。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推广工作,尤其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重点课题。认真落实课题申报工作,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所提升。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视课题研究的总结、鉴定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成果,并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快学校优质化发展。
6.成立教科研团队,做好校本研修。培养教科研骨干,以点带面促进更多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逐步形成研究型团队。
7.构筑学校科研展示平台、科研交流平台、教育研究平台等科研互动平台,营造科研氛围,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校报、校本教材等作为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媒介,构筑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科研展示平台,使其成为了解学生动态和学校发展的窗口,成为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以科研讲座、教学论坛、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为内容,构筑科研交流平台,在交流、学习、评比中实现共同提高。以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教研项目研究、学科资源库建设、专题研究等为载体,构筑科研研究平台,引导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推进计划
(2014年9月——2015年8月)
1.完善学校教科研发展规划。
2.做好教科研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做教科研。
3.把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整合,形成组内小课题研究。
(2015年9月——2016年8月)
1.树立教科研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2.参加省市区级课题立项,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3.做好课题的培训、指导工作,注重研究的过程,形成教科研成果。
4.以科研带动平时教研,提高课堂时效性,提升教学质量。
(2016年9月——2017年8月)
1.逐渐形成有一定素养的教科研团队。
2.形成有一定水准的教科研成果。
3.总结三年来教科研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效。
★达成标志
1.实施《基于“案例化”的农村小学家长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编写家庭德育校本课程。
2.“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成效。
3.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的意识提升,并能积极参与区组织的各类课题申报、研究。
4.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5.课题立项、结题、获奖的数量较之前有所提高。
6.学校有教科研骨干,能以点带面促进更多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7.每年有一本教科研方面的论文集、案例集,通过校报、校本教材、校园网等平台,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
8.三年内有3个县级及以上的课题结题或获奖;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
9.参加县级的有关论文、案例评比,获奖率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0%及以上,并且有3-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
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的保障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理清晰。
三、制度保障
要始终不渝地推进校务公开制度、教职工大会制度、绩效工资制度等各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工作。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根据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将各种管理力求规范化、科学化,以保障学校的持续发展。
四、经费保障
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校园建设、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后勤保障
1.采取多方措施,加大学校可使用资金积累。学校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市、区教育局有利的财政倾斜政策,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拓宽学校可使用资金的来源,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和赞助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校资源使用效率
2.学校各方面资源的配置要在充足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高其使用效率。资源配置一方面要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和教学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方便师生使用,注重为师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学校要努力推动大丰幼儿园的搬迁工作,完成学校功能教室的布局调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师生快乐、幸福指数服务。
六、安全保障
建立各种安全应急预案等,加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力度,落实各项制度、措施,为师生正常的工作、学习秩序保驾护航。定期检查教育教学设施、消防设施,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定期组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防溺水教育,组织逃生演练,让学生掌握更多安全知识;加强保安、门卫、食堂管理,保证师生安全;落实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校保洁要求,确保环境卫生。
定海区柳行中心小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校安工程三年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