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题,初中语文答题技巧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38 小时
金币:2923
<em id="authorposton14-7-1 12:07
查看: 1713
本帖最后由 laiyan6938 于
12:12 编辑
如题。说是最后改卷D是标准答案。有没有可以给个准信的?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7-1 12:30
如果是D,我的选择题就全对了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7-1 12:32
用户等级:幼儿园中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7-2 08:47
laiyan6938 发表于
如题。说是最后改卷D是标准答案。有没有可以给个准信的?你怎么造的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7-5 18:35
上网查过了 “行径”是指罪恶行径 贬义词 详情见百度百科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38 小时
金币:2923
<em id="authorposton14-7-6 20:13
szljr 发表于
上网查过了 “行径”是指罪恶行径 贬义词 详情见百度百科
百度上面的不一定准确哦。还是查一下《新华字典》吧。我在家里的字典上查不到。在《新华字典》在线解释上面查到的 行径 这个词 没有说是贬义词 的意思。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7-6 21:42
不会吧,我们学校老师综合答案选B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61 小时
金币:2835
<em id="authorposton14-7-7 07:39
我们老师也说收到的消息是B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7-7 09:35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7-7 12:49
晕死。。。。。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7-8 09:28
有学校老师说D 有说B 都有自己的改卷老师 :-)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7-8 11:23
就要出成绩了,还没有权威的人、部门发布一下,什么事嘛。
Powered by课程专业名称
原价/优惠价
¥900 / ¥500
¥800 / ¥500初中语文第二册(提醒幸福)_初中语文 _第一范文网
& 初中语文第二册(提醒幸福)
初中语文第二册(提醒幸福)
4 提醒幸福毕淑敏
教学设计(A)
1.本文的重点:理解作者对幸福的独特体验。
2.本文的难点:“幸福”为什么要“提醒”。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富丽的语言。
4.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课文。
1. 至少读两遍课文。
2.查词典,做下列作业题。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姗姗( ) 怅然( ) 惴惴不安( ) 谆谆告诫( )
甘霖( ) 祈盼( ) 袅袅婷婷( ) 熠熠夺目( )
B.解释下列各词语。
希冀 枕戈待旦 南辕北辙 瞻前顾后
温馨 相濡以沫 荣辱不惊 踌躇
二、学习新课。
1.检查作业。
2.以“幸福”为话题导入新课。
什么是幸福?我们可以说自己是幸福的吗?
考试成绩很好,那是幸福;有父母的关怀,听了老师的表扬,那是幸福;与同学尽情地玩了一场,那是幸福;看了好风景,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那是幸福……这样说来,我们的生活好像真的不缺少幸福。
作家怎么说呢?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提醒幸福》,说的是她对幸福的理解,今天我们来细细读一读,看我们能不能认同她的看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
方法:互相讨论,老师提示。
提示的内容:
A.作家说人们总是习惯在提醒中过日子,这种提醒有效没有?
显然,作家说多半没效,这到了第几自然段?应该是到第9自然段。
B.作家说了很多幸福是什么,最后则说要“激情地享受每一天”,举了“春天”时应该怎样?“幸福”时应该怎样。还有那些“所以”打头的段落,当然也是“享受幸福”,更应该放在―起。
理解:将课文简要地分为三大节,1到9自然段为第一节,10到25自然段为第二节,26到最末为第三节。也可以把文章最末一段划出来当第四大节。
四、讨论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节,提出以下问题:
A.“提醒”本来是什么意思?作家说,这个词的后面总是跟着不好的东西,所以有
“淡淡的贬义”,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
理解:“提醒”本来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之意。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比较,会发现作家讲得还真是那么回事,“提醒”确实老跟着不好的东西。
D.作家说的“风暴”与“良宵”各比喻了什么?如果把这种形象化的说法换成直接说理,那又会怎样?
理解:答案可以不求―致,但要理解“良宵”是比喻好的、美的、幸福的东西,“风暴”则恰恰相反。不能想象换了以后成什么样子。我们经常所说的“文采”就在这些地方。
C.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的内容。
D.请把“提醒”两字在文中的意思说一说,它可以用什么词来替换。
理解:这里的含义不是对灾祸的警告,而是提醒大家对幸福要珍惜。题目的“提醒”可以用“珍惜”来替换。
五、学习文章的第二大节,围绕下列问题学习。
1.默读这一节课文,寻找作家给“幸福”下的定义与解说,每人至少找出三条。
A.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那就是幸福啊!
E.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
C.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D.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
E。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
F.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在暗淡中降临。
G.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纸条……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H.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J.幸福有时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
K.苦难的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L.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这句话要用数学知识解说―下。)
2.轻声朗读这些定义与解说,想―想,毕淑敏与张洁对幸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讨论理解:从这一段里对幸福的定义与解说中可以看出,毕淑敏所举出的几乎都是平凡的人和事.而她以为幸福就正是包含在这些平凡的人事中。因而可以看出,张洁以为的幸福足和平、安宁、生活富足;而毕淑敏对幸福的理解要宽泛得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小事都可以包含幸福,关键是要你自己学会倾听,学会感受。
3.理解这段文字里不容易理解的―些句子。配合作业题的第二题做。
A.第15自然段里的2、3两句怎么理解?
讨论归纳:“感官的享受”即指感觉器官的好的感受,这是人们天生就会的,比如天生能感觉到人体的舒适与否,但是“灵魂的快意”即心灵的快乐,却是要不断地训练自己才能很好地感受到的,怎样进行训练呢?即要能时时发现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处,同学的一个微笑,老师的一次无声的鼓励,这些都是幸福,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这种幸福,能做到这样就可以“掌握幸福韵律”了,也就能区分什么是“灵魂的快意”,什么“感官的享受”。
B.第18自然段的比喻句。
理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标本”人手理解这个比喻句。
标本是我们见过的东西,五色无香,不生动,不灵活,而未制成标本之前,却是生动、灵活、色香俱全的,作家用“回忆幸福标本”的说法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忽略:在幸福之中时,不知道感受,幸福离我们而去了,却去回味、追寻,念念不忘。
C.第24自然段的“幸福”借了“机遇、友情、成功、团圆……”的衣裙而来,它们却不一定是幸福,甚至可能有“钢铁般的心核”,这些怎么理解?
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
“机遇……”这些东西很多时候确实带来幸福,但许多时候也带来不幸,这就是“钢铁般的内核,是我们不能把握、无法享受的那一部分。再说,难道没有那些东西,我们就不能幸福吗?显然不是,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发现幸福,所以并不一定要有那些东西才是幸福的,作家也就是这个意思。
六、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节内容。
设想:少讲多读,在读中感受作家所说的应该如何享受幸福。
要求:注意段落的排比,要读出气势。
七、总结。
1. 作家说的要时刻“提醒幸福”,你觉得有道理没有?
不做统一答案,但要能理解幸福确实无处不在,要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也确实要时时提醒自己。
2.布置作业题:
对课后作业中的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写出书面答案,字数各在50字以内。
教学设计(B)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讨论下面的笑话,导入新课。
有这么个笑话,从前有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开伞铺,大女儿开染坊。
天晴了,老婆婆要着急。因为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又要着急,因为那个开染坊的女儿会晒不干布;后来有人来对老婆婆说:“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儿赚钱,天阴了,你的小女儿能赚钱,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开始天天快乐了。
1.本来觉得很伤心的事。换个想法就不同了,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事?
不用展开讨论,不用说得很多,总之还是有的。比如有的同学有同父异母的妹妹,
本来觉得她分享了自己的父爱,可一想到别人都没有妹妹. 只自己有,不也是很好的事吗?
2.你想老婆婆的忧虑,有道理没有?她的快乐不是源于别人的提醒?
答案不要统―,忧虑当然也有道理,但快乐确实是源于别人的提醒。
3.总结:可见,生活中确实有必要提醒自己及时享受幸福,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
身边跑掉。这个道理有位女作家用很漂亮的语言说出来了,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提醒幸福》。
二、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
方法:互相讨论,教师提示。
提示的内容:
A.作家说人们总是习惯在提醒中过日子,这种提醒有效没有?
显然,作家说多半没效,这到了第几自然段?
应该是到第9自然段。
B.作家说了很多幸福是什么,最后则说要“激情地享受每一天”,举了“春天”时应该怎样,“幸福”时应该怎样,还有那些“所以”打头的段落,当然也是“享受幸福”.更应该放在一起。
理解:将课文简要地分为三节,1到9自然段为第一节,10到25自然段为第二节。26到最末为第三节。也可以把文章最末一段划出来当第四节。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的内容,围绕以下问题学习。
1.“提醒”本来是什么意思?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理解:“提醒”本来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之意。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比较。会发现作家讲得还真是那么回事.“提醒”确实老跟着不好的东西,跟那笑话里老婆婆的被提醒不同。
理解:这里的含义不是对灾祸的警告,而是要提醒大家对幸福要珍惜。题目里的”提醒”可以用“珍惜”来替换。
2.作家说的”良宵”与”风暴”各比喻了什么?如果把这种形象化的说法换成直按说理,那又有什么样的结果?
理解:答案可以不求―致。但要理解“良宵”是比喻好的、美的、幸福的东西。“风暴”则恰恰相反。
不能想象换了以后成什么样子。我们经常所说的“文采”就在这些地方。
3。 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的内容,
四、仔细阅读第二节的内容,看作者对“幸福”是怎样解说和定义的。每人至少找出三条。
A.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那就是幸福啊!
D.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
C.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D.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
E.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
F.幸福不喜欢喧器浮华,常在暗淡中降临。
G.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次粗糙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纸条……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H.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J.幸福有时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
K.苦难的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L.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这句话要用数学知识解说一下。)
五、围绕以下问题,学习余下的课文内容。
l 回忆《挖荠菜》中的对比写法,想想这样写作家想说明什么道理?
理解:通过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情的描写,作家在文章最末表明希望青年一代要懂得什么是幸福,要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2.怎样才能得到幸福?作家怎样认为的?请用自己的活简要地总结。
答案可以不唯一,但是作家认为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是幸福,而只有苦过、痛过,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这些意思要有;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把张洁的理解和毕淑敏的对幸福的定义与解说对照,想―想,毕淑敏与张洁对幸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讨论理解:从这―-段里刘幸福的定义与解说可以看出?毕淑敏所举出的几乎都是平凡的人和事,而她以为幸福就正是被这些平凡的人事所包含的。
因而可以看出,张洁以为的幸福是和平、安宁、生活富足;而毕淑敏对幸福的理解 要宽泛得多,生活中每―件平凡的小事都可以包含幸福,关键是要你自己学会倾听,学会感受。
4。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
A,第15自然段里的2、3两句怎么理解?
讨论归纳:“感官的享受,即指感觉器官的好的感受,这是人们天生就会的,比如天生能感觉到人体的舒适与否,但是“灵魂的快意”即心灵的快乐,却是要不断地训练自已才能很好地感受到的,怎样进行训练呢?即要能时时发现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之处.同学的一个微笑,老师的一次无声的鼓励,这些都是幸福,都要时刻提醒自已注意这种幸福,能做到这样就可以“掌握幸福韵律”了,也就能区分什么是”灵魂的快意”,什么是“感官的享受”。
B.第18自然段的比喻句。
理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标本”入手理解这个比喻句。
标本是我们见过的东西,无色无香,不生动,不灵活,而末制成标本之前,却是生动、灵活、色香俱全的,作家用“回忆幸福标本的说法表达’厂人们对幸福的忽略:在福之中时,不知道感受,幸福离我们而去了,却去回味、追寻,念念不忘。
C。第24自然段的“幸福”借了“机遇、友情、成功、团圆……”的衣裙而来,它们却不一定是幸福,甚至可能有“钢铁般的心核”,这些怎么理解?
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
“机遇……”这些东西很多时候确实带来幸福,但许多时候也带来不幸,这就是“钢铁般的内核”,即是我们不能把握、无法享受的那一部分。再说,难道没有那些东西,我们就不能幸福吗?显然不是,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发现幸福,所以并不一定要有那些东西才是幸福的,作家也就是这个意思。
5.谈谈你对课后练习题里第一大题中的第2小题两句话的理解。
答案不要求统一,主要依学生自己的见解。但及时地把握幸福,享受幸福及幸福是心灵的感受,不是外在的附丽,这些意思要有。
六、思考下面问题。
1.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毕淑敏却只是要大家及时把握幸福,享受幸福,那么她是不是只看重眼前的欢乐,而不去管将来的愁苦呢?
可以有不同答案,但也要看到,作家讲的并非只是要眼前的欢乐。而是看到很多人在忧虑将来的愁苦时,忽略了眼前的幸福.这才要提醒大家及时:享受幸福的.这在文章的第一节就说得很清楚;就好比那个老忧虑女儿的老婆婆,不能不说她的忧虑有道理,但她在忧虑中确实忽略了眼前的幸福与快乐,这时提醒一下很有好处。
2.作家说幸福的感觉只在心灵,享受幸福要重眼前的欢乐,那么当前的幸福感受和长远的理想有什么关系呢?还要不要去追求未来呢?
讨论可以有不同答案,不过作家并没有说不要去追求未来,再说眼前的幸福都不能看见,不能把握,将来的幸福又怎样把握呢?
七、布置作业题。
写一段文字。记叙自己感受幸福时候的人、事,以及心情,中间要有议论。
注意:这里要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提醒灾祸――忘记幸福
二、认识幸福――学会感受
三、享受幸福――珍惜幸福
初中语文第二册(提醒幸福)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初中语文第二大题_百度知道初中语文 解析一下第二题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语文题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