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迢凡郑州服装设计学院学费怎么样

拒绝访问 | www.soyao.org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soyao.org)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8c5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求脱单,有人要没?【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8,659贴子:
求脱单,有人要没?收藏
求脱单,有人要没?
俊毅云通讯,10w 客户选择,专业短信商务服务
胃痉挛疼不疼?
博爱路过顶贴
国企改革下的企业转型与升级,管理学家讲座,仅剩20个名额
没有,再问打死
打算死几次
不存在,下一位
梦里啥都有
顶顶顶顶顶顶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谈起古往今来,好似残云卷月。山风刮过,肩上飞过昨日的尘埃,耳畔响起消失的驽马琴音。从阿房宫至圆明园;从埃及至罗马,从印度至东亚。从美索不达米亚至浩瀚广袤的撒哈拉。文明的光辉照耀大地,确老去了无数点灯人。那些点灯的,终将被人们记住,因为他们散发了未来的光明,照亮了前方的路;那些灭灯的同样会被人们记住,因为他们揭示了人类的另类命途,启示了我们本不该这么做。
致星辰----浩野繁星
---安魂曲---莫扎特
&&&&&& 自人以来,有时间记载的社会文明已有数千年之久。此间各个时期,无论治世还是乱世,世界各个角落,无论东西还是中外,各类人物降生于天地之间,王侯将相,民奴盗寇。其中多出各业大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等等,也多出名噪一时之辈,还不乏恶念之徒。
&&&&&& 本小站,只是搜集资料集中展示,遗漏在所难免,旨在领略。
&&&&&&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张安乐----台湾竹联帮大佬“白狼”三地恩怨
2013 年 6 月 29 日,张安乐返台。他双手上铐,拿着&中华统一促进党&的宣传材料。
《环球人物》杂志 驻台湾特约记者 | 封思倩
&&&&&& 7月6日,张安乐返回台湾第七天,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如约来到台北王朝酒店与他会面。这几天来,张安乐的日程十分紧凑,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宣传两岸统一,与绿营人士当面舌战。这位绰号&白狼&的前台湾黑帮大佬,与人们印象中好勇斗狠的黑道人士截然不同:他戴一副金边眼镜,举止有礼,面带笑容,头脑清晰,讲话不疾不徐,见识不凡,而且记忆力奇佳,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随口可以背诵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句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他相信,自己就是一名&匹夫&,而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就是他心目中&保天下&的责任。&
江湖内外的&白狼&
&&&& && 1948年生于台北的张安乐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也是一名教师。张安乐天资聪颖,从小学习成绩就名列前茅,但也很早就与黑社会接触。16岁时,他加入&竹联帮&,得名&白狼&。因为与黑帮有染,张安乐在高中时期多次转学,不过,18岁时,他还是顺利考入淡江大学(当时名为淡江文理学院)历史系,毕业后又进入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继续攻读,但未能毕业。&
&&& && 1975年间,竹联帮内部新旧派系恶斗让张安乐大为失望。他离开台湾远赴美国,一面做生意,一面求学,先后就读于内华达大学、圣马利学院,似乎已经金盆洗手,远离黑道,直到1984年震惊台湾、美国两地的&江南案&,他才不得不重出江湖。&&&&&&&& 当时,美籍台湾作家、记者刘宜良(笔名江南)在美国撰写了《蒋经国传》,披露了蒋氏父子统治台湾的黑幕,被台湾当局列为禁书。后来,台湾当局调查发现刘宜良疑为间谍,于是,时任台湾当局&情报局长&汪希苓找到了当时竹联帮帮主陈启礼,打算借竹联帮的手暗杀刘宜良。陈启礼担心政府事后&翻脸不认账&,在行刺之前来到张安乐家,留下了一份录音带,以防万一。&&&&&&&&& 结果正如陈启礼所料,台湾当局果然卸磨杀驴,在案发后将他抓捕。为了解救这位曾经的道上老大哥,张安乐公布了这份录音,并指称谋杀刘宜良的元凶就是蒋经国的儿子、当时主管台湾情报机构的蒋孝武。一时间,美国舆论哗然,美台双方政府都十分难堪,台湾形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挫。据称,&江南案&给国民党高层带来极大冲击,蒋经国在那段时间常常一夜数次惊起。最后,台湾当局不得不&丢卒保车&,&情报局长&汪希苓成为替罪羊,以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蒋孝武也被&外放&,从此远离权力中心。&&&&&&&& 张安乐也为此事付出了沉重代价。&江南案&后不久,他被美国警方逮捕,以贩毒罪判处15年有期徒刑。尽管张安乐再三强调,他这辈子在道上绝不碰毒品生意,但还是在美国坐了整整10年牢。坐牢期间,他与妻子离婚,至今没有再婚。在这期间,他不仅取得了两个学士头衔,还不定期地给台湾报刊写文章,介绍美国监狱里不为人知的故事。出狱后,他短暂地回到台湾,1996年,他前往大陆经商。离台期间,张安乐遭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以&违反《组织犯罪防制条例》&通缉,从此再未能踏足台湾,一别就是17年。&&&&&&&& 来到大陆后,张安乐创办韬略集团,先后在深圳、江门、东莞、南昌设立资讯、运动器材、消防器材等多家企业、工厂,至今已拥有数千名员工。其中,最早创立的江门市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头盔制造厂,专业生产马盔、溜冰头盔、自行车赛头盔,每年销售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45%以上。&
30年后回首&江南案&
&&&&&& & 环球人物杂志:我们都知道您是竹联帮的大佬,还有一个响亮的绰号&白狼&,能说说这其中的由来吗?当时是怎样的机缘加入了帮派?
&&&&&&&& 张安乐:50年前,我在学生时代参加竹联帮,辈分是&狼&字辈。当时皮肤比较白,就被叫&白狼&。那时候的(社会)风气,8个字可以概括:&少女好美,少男好勇&,大约十五六岁,正是青春期,逞义气之勇,大家结拜兄弟,所谓&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环球人物杂志:那时干过什么坏事吗?&
&&&&&& 张安乐:就是打架。&
&&&&&& 环球人物杂志:你出身书香门第却加入帮派,父母有没有失望过?&
&&&&&& 张安乐:当然不能接受。母亲眼泪,父亲棍子。北方人的父亲就是这样子,严父嘛,母亲就是哭。加入竹联帮以后,就一直在母亲的眼泪和兄弟义气中摇摆。&
环球人物杂志:有没有想过加入帮派之后,未来会是什么出路?&
&&&&& 张安乐:我们那个时代,像竹联帮,一律不偷不抢。如果有窃盗前科,大家就鄙视你,不能进来。我们小时候的想法是,就算入了帮派,读了大学就好了(不再混帮派了)。我们那时做兄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讲伦理、讲义气、不偷、不吸毒,而且玩个一二年,过了就算了。&&&&&&&& 环球人物杂志:你在接受采访时,常会流露出对竹联帮董事长陈启礼(竹联帮中一律称陈启礼为董事长)的敬佩,当年的&江南案&也与他有关,你能谈谈他对你的影响吗?&&&&&&&& 张安乐:陈启礼在江湖上有他的魅力,无与伦比,一个翩翩公子。你看香港电影,黑社会老大都是叫下面的人去贩毒、拿高利贷回来。他不是,他会想办法照顾下面的兄弟。&&&&&&&& 环球人物杂志:这也是在&江南案&发生之后,你去营救他的原因吗?&&&&&&&& 张安乐:&江南案&发生以后,我有一卷录音带,联邦调查局来跟我要录音带,两个月我都没有给他们。最开始,我是希望救我们大哥(陈启礼),我去跟台湾谈判,但台湾不肯答应。之后联邦调查局又来找我,我还是没有告诉他们我有录音带,最后他们的人就讲,要救你大哥的性命,只有靠我们,我们知道实情,但没有证据。最后为了救人,我不得已把录音带给了他们。当天下午交出录音带,第二天报纸上就登出&情报局长&汪希苓被逮捕的新闻。他们一定是通知了台湾,录音带拿到了,牵涉到了谁,然后台湾去抓人。这是台湾跟美国两边的默契。当然,美国对台湾不满,但它希望把伤害降到最小。&&&&&&&& 环球人物杂志:时隔近30年,你怎么看待当年的&江南案&?&&&&&&&& 张安乐:我只知道我这部分。30年后再看我要不要去救陈启礼?我当然要去救,就这么简单。我们围魏救赵,指控蒋经国儿子蒋孝武,从此蒋经国讲了一句话:&我们蒋家不会有人接班。&这是&江南案&最大的影响。&&&&&&&& 环球人物杂志:那你怎么看待自己后来被美国法庭判刑?&&&&&&&& 张安乐:美国并不喜欢我,因为我会找媒体。我认识一个叫阿书的福州人,他自己本身没有吸毒,他身边有个叫小明的人在贩毒,但跟我无关。他们(美国当局)通过阿书找小明买了1公斤海洛因,还故意用广东话问阿书:&白老大(白狼,指张安乐)怎么说?&后来这个案子在庭上放录音带时断章取义,我说:&粉(毒品)最好不要碰。&翻成英文变成了&Powder is good.&(粉是好东西。)
非常佩服林毅夫
&&&&&&& 环球人物杂志:在美国的那段生活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张安乐:和大陆留学生的交往。我选择去美国,一是因为听说大陆改革开放,开始派留学生去美国,所以就想去美国跟他们接触,我认为将来推动大陆改革的就是这些留学生。二是我也希望可以拿个学位,然后回大陆。以前列宁说过一句话,从莫斯科到巴黎最近的路是,莫斯科&北京&加尔各答&巴黎,这是乡村包围都市的意思。我觉得从台北到北京最近的距离是台北到美国,再到北京。我必须到美国的知名高等学府拿到一个学位,然后以留美学人的身份回到大陆。我蛮佩服林毅夫的,但我不是他,我没有那个条件。&&&&&&&& 在美国,我接触到的大陆留学生都穿着蓝色的人民装、黑色的布鞋。美国都是公路,他们去购物都要骑脚踏车(自行车),很不方便。一开始我提出开车载他们去购物,被他们婉拒,后来逐渐混熟了,他们也被我的诚意打动,会来问我要去哪里可不可以搭便车,一辆车不够,我就找其他同学帮忙,这样慢慢跟他们建立了交情。&&&&&&&& 环球人物杂志:所以你很早就决定去大陆发展?&&&&&&&& 张安乐:我关在美国的时候,跟我妈通电话。她问医生,能不能活到我儿子回来?我听了很难过。几年后,我健健康康回去,就把我妈接到大陆。这个决定是对的,她最安定、安详、幸福的是后来这十几年。没有烦恼,儿孙满堂。&&&&&&&& 环球人物杂志:在大陆期间,有哪些收获?&&&&&&&& 张安乐:第一,让我妈妈有个安详的晚年。第二,我把老家侄子、孙子辈带到深圳,有开书店、开洗衣店的,有在百货公司当经理的,都立足了。留在老家的,就供他们读大学,把老家亲戚的生活都改善了。今年是我妈三周年忌日,来了十几辆车,我问一个外孙女&车子够不够?&她说,我们别的不多,就是车多。我觉得蛮安慰的。&&&&&&&& 环球人物杂志:家人的境况怎样?&&&&&&&& 张安乐:两个儿子,一个在台北,一个在深圳,都很好。这边定下来后,我会两边来来去去,常去看看,但主要会住台北,因为我的事情要在台湾做。&&&&&&&& 环球人物杂志:你还有一个儿子据说是被其它帮派杀害了,而他去世时你都没能回到台湾,这件事对你来说应该是很大的遗憾。&&&&&&&& 张安乐:当然。他是遇到了冲突,不是被人故意挑衅。他的朋友先去惹事打了人家,被打的一伙人拿了刀下来,看我儿子走过来,冲过去正好一刀。&&&&&&&& 环球人物杂志:当年你的兄弟要为你儿子报仇,据说是你把他们拦了下来,为什么?&&&&&&&& 张安乐:不需要,人已经走了,而且并不是什么深仇大恨,在那种场合发生冲突,我反而要怪他的朋友先惹事。以做兄弟来讲,人家做得没错,我为什么要寻仇?怪就怪我儿子那个朋友。&
&一国两制是台湾前途的最大保证&
&&&&&&& 经商取得成功,并没有让张安乐就此满足。日,台湾&光复&60周年时,他创建的台湾&中华统一促进党&正式成立,张安乐自任该党总裁。他说,&中华统一促进党&是目前在台湾既能深入基层各角落,又敢公开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党。&&&&&&&& 今年6月29日,张安乐又高调主动返台。由于仍遭通缉,在台北松山机场一落地,他便遭警方上铐带回讯问。穿着黑色唐装的张安乐非常配合警方行动,脸上带着笑容,经过大批记者面前,手里挥动着一本蓝色的小册子,上面印着醒目的标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由他一手成立的&中华统一促进党&动员千人到松山机场接机,警方出动上百名警察到场戒备。台北地检署召开侦查庭后,认定张安乐自行投案并告知居所,所涉案件不是重罪,且案发至今超过17年,因此让他以100万元新台币(约合20万人民币)保释,限制出境。&&&&&&&& 环球人物杂志:作为在大陆已经成功的人士,你又为什么想要回台湾?&&&&&&&& 张安乐:3年前的5月14日我母亲过世,办完后事后,我就想要回来。我本来以为回来很单纯,但中间出现各种复杂局面,一直拖到今年才拿到入台证。&&&&&&&& 环球人物杂志:对于返回台湾面临的局面,你有什么样的估计?做了哪些准备呢?&&&&&&&& 张安乐:当时估计有3种情况吧。第一种情况是,第一天侦讯完交保。第二种情况,闹这么大,检察官不关你两个月,也不好交代。第三种情况,如果碰到法官周占春(台湾亲绿阵营法官),没罪也有罪。但说实话没想到会是第一种情况。&&&&&&&& 环球人物杂志:离开台湾17年,回到台湾后会不会有一种&家乡成异乡&的感觉?&&&&&&&& 张安乐:不会,很多老朋友都在,两边都是我的家,深圳、上海是我的家,台湾也是我的家,家乡不会变异乡。&&&&&&&& 环球人物杂志:你觉得台湾有什么变化?&&&&&&&& 张安乐:应该变化不大,反而很有亲切感。我朋友说台北这么破旧,我说旧而不破,台北发展得早,不像深圳是个新的城市。深圳市容比台北漂亮,马路很宽。我在飞机上的时候,知道马上要戴手铐了,往下能看到基隆河、淡水河,我小时候住大龙峒,觉得很亲切。从松山机场押出来的时候,上了手铐,在囚车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走出去,但看着两边的台湾街道,就很亲切。&&&&&&&& 环球人物杂志:你说回到台湾之后,他们无非给你扣上两顶帽子,黑帽子和红帽子,这两顶帽子具体指什么,你怎么看?&&&&&&&& 张安乐:黑帽子就是竹联帮。但我去美国以后基本上就已经脱离了,后来为什么又会牵扯进去?因为&江南案&。&江南案&我觉得我没有错,我也付出10年代价了。&一日香火缘,终生兄弟情&,竹联帮背景,我不否认,兄弟情还在,但所谓帮派的活动也好、赌场也好,都没有!所以黑帽子我不怕。&&&&&&&& 红帽子是民进党一定要这样给我戴,说我是什么中国派来的特使。如果民进党不戴我帽子,就不叫民进党,壹传媒不戴我帽子,就不叫壹周刊。&&&&&&&& 环球人物杂志:你从什么时候萌生了推动两岸统一的想法?&&&&&&&& 张安乐:从小就希望统一。小时候就从父母那里知道大陆的事情,可是又离自己很遥远,好像很亲切,又很陌生。而且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活活泼泼的好学生&,这样的话随处可见。我们是这样长大的,难道会不想统一吗?&&&&&&&&&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赞成&一国两制&?&&&&&&&&&张安乐:1997年香港回归那天,我去了。当时香港人把回归称为九七大限,很害怕。可是经过这十几年,不管怎么讲,大陆基本上信守了&一国两制&的承诺。香港人抗议说到现在都没有普选,可英国人在的时候,香港人从来不敢要求普选,立法局议员都是指定的。伦敦派英国人当总督,绝对不会让香港人当总督。&&&&&&&& 环球人物杂志:你应该知道&一国两制&在台湾没有市场,你能怎么推动它?&&&&&&&& 张安乐:我知道没有市场,但&一国两制&是台湾前途最大的保证。台湾有两个主流民意,一个是独立&建国&,但&台独&一定引发战争,这大家都知道。有人说有美国人保护,其实没有美国人还好,战争很快就结束了,就像当年施琅跟郑克塽在澎湖一战,台湾老百姓没有受损失。但只要有美国人介入,就像100年前的日俄战争,打仗的是日本人和俄国人,但死的中国人最多,因为战场在中国。战场如果在台湾,两边打起来,台湾就要被夷为平地。所以&台独&是一颗不定时炸弹,最可怕的后果是引起中美的战争。&&&&&&&& 另一个主流民意是&不统不独&。但我要问,能拖多久?两岸势必要统一,100年、1000年,统一是终极目标,是一定要做的。大陆军力一旦能和美国互相抗衡,就是两岸要摊牌的时候。这很快,30年前我们去大陆,老百姓过的是什么生活?现在它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到时候台湾的筹码在哪里?没有筹码嘛!趁现在有筹码,大陆对我们释放出善意的时候,为什么不把握住?谈判是很冗长的过程,可以坐下来谈,在&一国两制&框架底下,为台湾争取最大利益。&&&&&&&& 我一直认为两岸的命运掌握在大陆,解决两岸问题的钥匙是北京。台湾很好,但毕竟是个马车,一辆马车要带动一列火车,很难,但一个很好的机车头带十几个车厢都没问题。今天的政党拿到执政权最重要,老百姓利益不能说不管,但是放第二位的&&&&&&&& 环球人物杂志:读大学的时候你读的是历史专业,这跟你的家庭熏陶有关系吗?&&&&&&&& 张安乐:当时台湾大学联考是先填志愿,我第一个报的是台大历史系。家庭的关系是有的。从小母亲就给我讲历史故事。她当年在北京念大学,中文系的,那时文史不分家,我小时候的儿童读物都是讲历史故事。&&&&&&&& 环球人物杂志:读历史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张安乐:历史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比方说现在大陆的问题很多,我们把大陆比喻成一个美女,像郎咸平这样的微观经济学者把她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发现这个美女脸上坑坑洼洼的,身上一个洞又一个洞。但我从历史宏观角度看,大陆在进步,虽然问题很多,但在逐步解决。因为我是学历史的,所以我对中国大陆的未来乐观。&&&&&&&& 环球人物杂志:哪些历史人物对你产生过影响?&&&&&&&& 张安乐:不敢讲哪些,太多了,比方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现在是为万世开太平。&&&&&&&& 环球人物杂志:你的格局很大?&&&&&&&& 张安乐:儒墨道法4种思想对我都有影响。道家让我亲生死,人生一百年,就像我们住宾馆一样,时间到了就要走人了,看得开,就是这样子。墨家教我们行侠仗义,但你不亲生死,就无法行侠仗义。儒家教我们待人接物,因为行侠仗义太粗野了。法家教我们认识政治现实,比如它讲的,国君跟臣子的想法不一样,国君想的是国家整体的利益,因为国家是他的;臣子想的是个人利益,他觉得国家是你的,不是我的。最好的例子是当年蒋家在大陆,蒋家不会贪污,因为天下是他的,但他两个亲戚孔家和宋家的想法就不一样,你在位,我不把荷包捞饱怎么办?在大陆,在美国,在台湾,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官员才不管你国家利益,他要的是业绩、业绩、业绩。如果你明白这一点,碰到挫折就无所谓了。&&&&&&&& 顾炎武那句话也很有道理:&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他又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换今天的话来讲,宋朝的臣子只想怎么保住大宋朝,明朝的臣子只想保大明朝,可是对苍生来讲,这都不是最主要的。那么苍生的利益谁来想呢?这就是匹夫的责任。今天的政党拿到执政权最重要,老百姓的利益不能说不管,但是放第二位的。民进党和国民党都有选举的包袱,即使有人认为两岸和平统一比较好,他也不敢讲,怕影响选票。连战主席在大陆讲,我们要求同存异,同就是&一国&,异就是&两制&,但他不能讲&一国两制&,因为一讲,炮火就来了。但我是匹夫,没有包袱,我可以讲这个话。&&&&&&&& 环球人物杂志: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你不安分,也有人说你身上有一种侠义之气,你喜欢被当做&大侠&吗?&&&&&&&& 张安乐:怎么定义我?就三个字:中国人。我做一个中国人该做的事情。
萧何----汉初三杰之一
&&&&&&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生于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卒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七月辛未。出生地在秦朝泗水郡丰邑县中阳里(即西汉沛郡丰邑中阳里),今属江苏丰县人。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一篇载:& 萧相国何者,沛(郡)丰(邑)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 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丰沛起兵 追随刘邦
  他年轻时到沛县(今江苏沛县)任功曹,就是县里狱吏。他平时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萧何生性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今江苏丰县护城河东岸有其故宅遗址,丰县博物馆现存西汉萧何故宅记事碑记载:&萧相国节俭至重,其营城东门北城中阳里僻地。&《江南通志》载:&萧何宅在丰县城东门北城下,其地最僻&。意思就是,萧何把房子建在丰县城内最偏远的地方,《史记》记载:何为不治垣屋,令&后世贤,师吾俭&,意思就是萧何建房子不拉围墙,为的是让后代学习他的节俭。他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其中秦泗水亭长刘邦,捕役樊哙,书吏曹参,刽子手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名将周亚夫的父亲),由于他们年龄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是对刘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大贵之相,所以对他格外佩服,并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杰云集响应,天下大乱。此时的萧何仍在沛县当功曹,他和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时常聚会,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并暗中与在芒砀山中的刘邦保持着联系。
保持联系起兵之事
  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官吏也感到秦的暴政不能长久,于是也纷纷反叛朝廷,归附义军,保全自己。萧何任职的沛县与蕲州相近,沛县县令眼看烽火遍地,深怕丢了脑袋。于是找来萧何、曹参等人,秘商起兵之事。萧何建议道:&你是秦朝官吏,沛县百姓恐难听你的话,欲图大事,非把逃亡的豪杰请回来不可。如此一来,沛县自可安如泰山了。&县令听罢,觉得有理。萧何就保举刘邦,请县令赦罪录用。县令最初觉得有些为难,其后转念一想,天下大乱,刘邦虽然有罪在身,只要他肯诚心助我,倒是合适人选。于是,县令便派刘邦的妻妹吕须之夫樊哙去芒砀山找回刘邦,共同起义。刘邦欣然应允,立即率众奔沛县而来。不料,县令见刘邦人多势众,担心自己操纵不了这只队伍,又反悔了,将刘邦拒之城外,并将萧何等人抓了起来,押入监内。刘邦兵临城下,见城门紧闭,便知城中有变。于是,下令将城池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正在这时,萧何、曹参越城逃到刘邦处,刘邦大喜。三人商议一番后,刘邦在帛上写了一封告沛县父老书,用箭射入城内。书中说:&天下百姓共同忍受秦苛政之苦已经很久了,如今父老兄弟们却在为县令守城。天下诸侯并起,马上就要攻破沛县城池了。如果沛城的百姓现在起来诛杀县令,响应诸侯,则家室能得以保全。否则,父子都将白白地惨遭杀戮。&沛县百姓看了刘邦的信,就聚集起来攻入县衙,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
刘邦攻破沛县县城
  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计。大家都推举刘邦为县令,背秦自立。刘邦却推辞道:&现今天下纷扰,诸侯并起,沛令一席自应选择全县最有声望之人。我并非自爱,实因德薄能鲜,误己事小,倘若误了全城父老,那就百死莫赎,还是快快另选贤能,以图大事吧。&众人见刘邦出言谦逊,更加悦服。于是众人坚请刘邦担任沛令。刘邦仍是再三推让不就,萧何苦劝也无济无事。众人无奈,便选出9位全县最有声望的人,连同刘邦共计10人,把10个人的姓名写在纸上,谨告天地,拈出何人,何人即为沛县县令,不得推辞。萧何见状,忽生一计,忙对大家说:&诸位这个办法很好,取决于天最公道。这点微劳,须让不才来尽。&众人听了十分赞同,都说:&萧功曹在县办事多年,做事精细,这件事情理当请萧先生处理&一切准备就诸后,萧何又转身对众人说:&刘邦最为乡亲信仰,拈阄之事,我看就请他来担任,以昭郑重。&众人齐声叫好。刘邦只得对天行礼之后,拈出一阄,当众展开一看,上面恰好写着自己的名字,看一眼萧何,又要推辞。萧何见状,忙走上前去,一把将盘中剩余的纸阄抓起,放入口中嚼碎,然后高声说道;&天意所归,还有何说。&众人听了,欢声雷动。刘邦无奈,只好应诺。于是,他们便在县衙大堂举行了仪式,誓师起事,并按楚国旧制,称刘邦为&沛公&。事后,刘邦才知道原来萧何所写的10个纸阄全是刘邦的名字,深知萧何真心拥戴自己,内心十分感激。从此,萧何紧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盖世的功勋。
深谋远虑 收存典籍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叔侄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举起义旗。不久,便召集了20余万兵马,拥立楚王第12皇孙13岁的熊心为王,并与刘邦所部会于薛城。众将约定:项羽北向救赵,解巨鹿之围后,从北路向西攻秦,刘邦从南路西进向关中进发。两路人马在击败秦军后,谁先入秦都咸阳,谁当关中王。
  刘邦率军勇往直前,凭靠张良等人的谋划,避实就虚,剿抚并用,一路夺关斩将,直抵关中。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秦王子婴设计杀了奸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于是,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咸阳城。将士们见秦都宫殿巍峨,街市繁华,顿时忘乎所以,纷纷乘乱抢掠金银财物,连沛公也忍不住,趁着空闲,跑到秦宫去东张西望。他看见华丽的宫室,古怪的摆设,成堆的金银珠宝,猎狗骏马,珍奇玩物,还有一群群的美女,不觉眼花缭乱,飘飘然起来,甚至贪恋秦宫的富贵而不忍离开。他神魂颠倒地拥着美女走进胡亥的寝宫,往龙床上一躺,便进入了温柔乡。突然,大将樊哙破门而入,大声说道:&沛公想取天下,还是想当富家翁?这些奢华之物,正是秦亡的祸根。切勿迷恋于此!&与此同时,张良等人也来陈述利害,刘邦这才幡然自悟当下命兵士查封皇宫府库,然后率众将士返回灞上。惟独萧何,进入咸阳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因为,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对外监督各郡御史,对内接受公卿奏事。除了军权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萧何做官多年,当然知道这些。对此,全军上下无不佩服,刘邦在惭愧之余,说:&萧何确是异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场。&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慧眼识才力荐韩信
  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人关,并在同年二月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东部9郡之地,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并背弃原来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辖治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为了阻止刘邦东进,项羽又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封给了3个秦朝降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刘邦看出了项羽的险恶用心,憋了一肚子气,有心与项羽决一死战,怎奈势单力薄,实难取胜。只好采纳萧何、张良等人的建议,隐忍入蜀,休兵养士,广招人才,待机再与项羽争个高低。
  四月,各路诸侯各自领兵回到自己的封地。刘邦按张良的计谋,偃旗息鼓,人不解甲,马不停蹄,急匆匆地向巴蜀进发。一路上,许多来自其他诸侯王军中的兵士自愿投到刘邦的旗下,韩信就是在这个时候从楚营中逃出,投奔刘邦。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是天下无双的军事家。但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到刘邦麾下。起初,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结识了韩信。在接触过程中,萧丞相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汉军将士不愿在蜀中久驻,整天思念家乡,念叨东归,开小差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天,韩信见久在汉营仍不受重用,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追赶韩信,连个招呼也来不及向刘邦打。刘邦正为军中开小差的人日益增多而焦急,忽然有军吏来报告说:&萧丞相也跑了。&刘邦一听大惊失色,说:&这还了得!我正要与他商议军中大事,怎么他也逃走了!&当下派人去找萧何。一连两天也不见萧何的影子,急得刘邦坐立不安。再说萧何为追韩信,不辞辛苦,一路问,一路追,直到天黑了,还没追着韩信。正想下马休息一下,忽然远远望见有个人牵着马在河边徘徊。萧何顿时抖擞精神,快马加鞭,大声喊着:&韩将军!韩将军!&他策马赶到河边,气喘吁吁地下了马,气呼呼地说:&韩将军,咱们总算一见如故,够得上是朋友。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这么走了?&韩信仍不吭声。萧何又说了一大堆劝他回去的话。这时候,滕公夏侯婴也策马赶到;两个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韩信回去不可。他们说:&要是大王再不听我们的劝告,那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好不好?&韩信只好跟着他们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郑。
  萧何去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怒,说道:&你为什么也想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刘邦听后,很不以为然地说:&逃走的将军有十多个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怎么偏要去追韩信?这明明是在骗我!&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可韩信却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您到底准备怎么样?&刘邦说:&我当然想打出去,怎么能老困闷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若决定出汉中,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那么,&刘邦下决心说:&就依着丞相,让他做个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叫他做将军,他还得走。&&那拜他为大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很好。&刘邦当时就让萧何去召韩信来,马上就拜他为大将军。萧何直率地说:&大王平时太不注重礼仪了。拜大将军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闹着玩儿似的叫他来就来。大王真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先得命人造起一座拜将台,选个好日子,大王还得沐浴更衣,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这样,才能让全体将士都能听从大将军的指挥,就像听从大王的指挥一样。&刘邦说:&好吧,我都听你的,请你去办吧。&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历史故事的由来。几天以后,萧何命人已筑好了拜将坛。汉王刘邦择了吉日,带领文武百官,来至坛前,缓步拾级而上。只见坛前悬着大旗,迎风招展,四面列着戈矛,肃静无哗。一轮红日光照将坛,真是旌旗耀武,甲杖生威。丞相萧何已将符印斧钺,呈与汉王刘邦。坛下一班金盔铁甲的将官,都翘首伫望,不知这颗斗大的金印,究竟属于何人。只见萧何代宣王命,高声喊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礼!&当下陡然闪出一人,从容步上将坛。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韩信,顿时一片哗然。这也难怪,一个军中不出名的小吏,如今一下子拜为大将军,怎不令众人议论纷纷。众人见汉王刘邦;丞相萧何却是那么毕恭毕敬,越发感到莫名其妙。后来,韩信果然没有令刘邦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很显然,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军事才能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乃至汉王刘邦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从一定程度上说,同萧何的慧眼识才,倾力荐贤是密不可分的。
坐镇关中保障军饷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军悄悄离开南郑,采纳了张良、韩信所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挥师东进,留下萧何负责征收巴蜀之税,供给军粮。汉军将士人蜀后,思念家乡,东归之心甚切,一旦东归,个个如猛虎下山,奋勇争先,直杀得雍王章邯的兵马丢盔卸甲,落荒而逃。汉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占据了三秦之地。刘邦令萧何坐镇关中,安抚百姓,同时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自己则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彭城进发。
  由于几经战事,这时的关中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3个月,已成一片瓦砾。萧何留守关中后,马上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仅颁布实施新法,重新建立汉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廷、县城等等。另外又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他还让百姓自行推举年龄在50岁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们为&三老&,每乡一人;再选各乡里的三老为县三老,辅佐县令,教化民众,同时免去他们的徭役,并在每年的年末赐给他们酒肉。这样,由于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汉二年,刘邦乘项羽大军东征之机,乘虚而入,攻占了项羽的老巢彭城(今江苏徐州)。汉军进驻彭城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麻痹大意,放松的警惕,不久便被项羽率3万精兵绕道杀回,将刘邦团团围困于彭城灵壁(今安徽濉溪市南)。幸亏陈平献&金蝉脱壳&之计,才得以带着数十骑残兵败将逃回荥阳。这时,关中的壮丁多数已被征发,萧何便调拨老弱及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到荥阳增援,韩信也收兵与刘邦会师,刘邦这才得以重振旗鼓,与项羽大军相持于荥阳、成皋一带。当时,萧何坐镇关中,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有关事项每次报呈刘邦,刘邦总是同意,允许照办。即使来不及报告,萧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行执行,等汉王回来再作报告。刘邦几次战役,弃军逃跑,当时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公元前203年,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开国首功位列三杰
  消灭项羽、平定楚地后,诸侯联名上《劝进表》给刘邦,推举他为皇帝。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众诸侯及太尉长安侯卢绾等300多人,恭听了刘邦即帝位的诏书。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曰:&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群臣众说不一。刘邦后曰:&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不难看出,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其后,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比我们多呢?刘邦闻知此事后,对他们曰:&你们知道猎人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众人听罢,都无言以答。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群臣曰:&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刘邦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君曰道:&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论功行赏分封
  行赏分封诸侯后,定都的问题又迫在眉睫。起初,打算定都洛阳,后来戍卒娄敬面见刘邦,建议依借关中的险要形势,定都咸阳(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刘邦征求张良的意见后,当即决定定都咸阳。并封娄敬为奉春君,赐姓刘。于是,刘邦暂居栎阳,命丞相萧何营建咸阳。公元前199年,皇宫竣工,萧何奏请御驾往视。刘邦于是从栎阳到咸阳,萧何接驾,导入游观。最大的一座,叫做未央宫,周围的有二三十里。东西两方,阙门最广。殿宇规模,亦皆高敞,尤以前殿最为豪华壮丽。武库、太仓,分建殿旁,气象巍峨。刘邦巡视一番后,嫌宫室过于壮丽豪华,责备萧何道:&朕之起义,原为救民。现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怎将这座宫殿造得如此奢华?&萧何见汉帝责怪,不慌不忙地说:&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好借机会多征发些人和物来营建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来重建。&刘邦见萧何回答的如此得体,便转怒为喜道:&如此说来,朕未免错怪你了。&萧何听汉帝在安慰自己,接着说:&微臣此事虽蒙陛下宽宥,但来日方长,难免有误,尚望陛下有以教之。&汉帝微笑着说:&你做事颇有远见,朕记得当年攻破此地时,诸将乘乱人宫,未免有所携取,惟汝只取书籍表册而去,目下办事有条不紊,方便多了。&萧何亦笑道:&臣无所长,一生为吏,对于前朝典籍,视为至宝,平日得以借鉴。今为陛下一语道破。陛下天资聪慧,事事留意,真非臣下可及万一也。&汉帝听了大喜,便指着未央宫的四周,对萧何道:&此处可以添筑城垣,作为京邑,就叫长安吧。&从此,咸阳便更名为长安了。至此,西汉建都长安,历时200余年,萧何成为该城的最早规划和设计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韩信年轻时带剑投奔项梁,默默无闻;后隶属项羽,也只做个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未采纳。刘邦入蜀时,韩信弃楚而投汉,依然默默无闻。只任迎宾小吏,却因犯法被处斩刑,刀口下出狂言,惊动滕公夏侯婴,荐为治粟都尉;是萧何发现了韩信这奇才,但仍未获重用。军至南郑,韩信自觉出头无日,便随众将逃亡。萧何未及请示,便月下追韩信。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也逃亡了,刘邦惊怒。过了两天,萧何回来,刘邦且喜且怒,怒曰:&你为何也逃跑?&萧何曰:&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得知他去追韩信,曰:&将领们跑了数十人,你不去追,却偏偏只追韩信一个,难道不是假的嘛!&萧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大王若只想称王汉中,就用不着韩信;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可同您共谋大事的了!&于是劝刘邦选择吉日良辰,斋戒设坛,隆重拜韩信为大将。一夜之间,韩信从一无名小卒继位上将军。一统三军,这就是成也萧何。后来,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削了他的兵权。汉十年,刘邦亲征陈豨。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豨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这是第二次临刑了,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这就是败也萧何。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新兴的西汉政权,便开始了逐一地翦灭异姓王的斗争。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权,便首先从他身上下手。其实,早在韩信为大将军后,刘邦便对韩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面巧妙地利用韩信攻城略地,为汉王朝的开创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方面,待自己羽翼丰满、实力雄厚之后,便开始一步步地排挤、贬低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当韩信在北线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后,便虚抚韩信,封他为齐王;待汉军兵围楚军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后,刘邦旋即改封韩信为楚王,使其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其后又借巡游云梦泽之机,设计擒住韩信,并以谋杀罪将其押回京都,软禁起来,同时削去了韩信的兵权,最后将其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稀举兵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告发,说陈稀造反是韩信的主意,韩信与陈稀秘密约定,里应外合,由韩信做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释放囚在牢里的所有奴隶和犯人,干掉吕后和皇太子刘盈,然后共取天下。吕后一听事关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二人商定对策后,由萧何去执行。
  萧何回到家中,心中百感交集,依计派出一名心腹,打扮成军人模样,偷偷绕到北边转了一圈,回来故意称是皇上派来报信的,说陈稀已全军覆没,皇上就要凯旋回朝。众臣听到捷报,都来宫中贺喜,只有韩信称病不出。第二天,萧何就派人请韩信到相府赴宴,谁知韩信自称有病,婉言谢绝了。于是,萧何便亲自来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接进入韩信的内室。韩信见萧何已经来了,再也无法推托,只得与萧何寒暄一番。萧何说:&我和你向来是好朋友,请你去赴宴,是有话对你说。&韩信忙问有什么话。萧何说:&这几天皇上从赵地发来捷报,说征讨大军大获全胜,陈稀已经逃至匈奴。你称有病不上朝,已经引起人们的怀疑了。现在皇上打了胜仗,大家都去朝贺,你不去,这样恐怕不好吧。&萧何说的很有道理,韩信才勉为其难。何况萧何是他原保之人,更是深信不疑,便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岂不知宫里早已埋伏着刀斧手,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韩信见事不妙,急忙呼叫:&萧丞相快来救我!&哪知萧何早已避开,哪里还呼喊得应?吕后坐在长乐殿上,尽数了韩信如何与陈稀暗约谋反,如何欲害她和太子等罪,也不容韩信申辩,便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钟室中杀死。随后,吕后又下令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股脑捕杀净尽。
  萧何辅助吕后,诛杀韩信,很符合汉帝&固根基&的方略,是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刘邦对萧何更加恩宠,加封五千户。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由来。
自污名节 以释君疑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 卫,真是封邑进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却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郭外家中种瓜,味极甘美,时人故号东陵瓜。萧何入关,闻知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今天,他见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汉帝刘邦。十分高兴,奖励有加。
  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亦未识汉帝何意。一日,萧何偶尔问及门客,一门客说:&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大骇,忙问其故。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再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
  萧何何尝不明白,对于一般的小官吏,汉帝并不怕他们有野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遭严惩。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臣,汉帝主要是防止他们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轻重了。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镇国家、抚百姓的萧何,违心地干了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心中很不安,总想找机会补偿百姓。不久,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觉得太浪费了,便上奏请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杆照样可以供养禽兽。汉帝刘邦当时正在病中,见此奏章,又恨萧何取悦于民,一怒之下,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满朝文武以为萧何必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幸亏有一个名叫王卫尉的人,平日素敬萧何的为人,在侍卫刘邦时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余怒未消,道:&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气。当年李斯为秦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受了商人的许多贿赂,竟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取悦于民,自己得个好名声吗?不知道把我看成是什么样的君主了!&王卫尉闻言奏道:&陛下未免错疑丞相了。臣闻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相国为民兴利,化无益为有益,正是丞相调和鼎鼐应做的职务。民间百姓感激,断不会感激丞相一人,因为有这样的良相,必是贤明之君主选用的。还有一层,丞相如有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那时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坐据关中,何至反以区区御苑,示好百姓,而去收买人心呢?&王卫尉见汉帝认真在听,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前秦灭亡,正因君臣猜忌,才给了陛下机会。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刘邦听了,心里虽然不大高兴,但想想王卫尉的话毕竟有些道理,于是挥挥手,当天就命人放了萧何。
开恩释放谨慎恭敬
  萧何当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更是诚惶诚恐,谨慎恭敬。虽然因为全身带上刑具,害得他手足麻木,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拜天子,只得这样上殿谢恩。刘邦见萧何如此狼狈,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抚萧何道:&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这段话虽然言不由衷,但对萧何的廉政为民,终于还是默认了。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
《史记》译文
  萧何相国是沛县丰邑人,由于执法公平,担任沛县掌管人事选拔任用的官员。&
  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多次利用自己的职权袒护他。高祖当了亭长,经常得到萧何的帮助。高祖作为官吏到咸阳服徭役,县里的官员们每人都送给他三枚礼钱,唯独萧何送给他五枚。
  秦朝派来监察泗水郡的御史和萧何一起办事,萧何经常能处理得十分妥贴,便被委任掌管泗水郡卒史的事务,政绩考评为第一。秦朝的御史要回朝廷报告,将萧何调往朝廷任职,萧何再三请求,才获准不去。
  在高祖起兵当了沛公时,萧何经常担任县丞,督察事务。沛公到达咸阳,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到藏金银绸缎财物的仓库中去分东西,只有萧何先进宫去收取了秦朝丞相、御史掌管的法令书籍保存起来。沛公被封为汉王,让萧何担任了丞相。项羽和诸侯在咸阳烧杀抢掠一通后走了,汉王能够详细地知道天下的险要关塞,各地的户口数量,经济状况的强弱,百姓的种种疾苦,就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图书档案。萧何向汉王推荐了韩信,汉王让韩信当了大将军,具体情况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
  汉王率兵向东平定三秦地区,萧何作为丞相留下来占领巴、蜀地区,镇守安抚,发布政令,让百姓供给军粮。汉王二年,汉王和诸侯进攻楚国,萧何守卫关中,侍奉太子刘盈,治理机构设在栎阳。萧何制定了各种法令制度,建立了宗庙、社稷、宫室和地方行政机构,总是先向汉王报告,汉王总是批准,允许施行。如果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情况下先施行,汉王回来后再报告。他在关中统计户口,征收赋税,通过水路和陆路运送军需供应军队,汉王几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经常出动关中的兵员,随时补充汉王兵力的不足。汉王因此把关中的事务全托给了萧何办理。
  汉王三年,汉王和项羽在京索一带对峙,汉王多次派使者慰劳丞相萧何。鲍生对萧何说:&君王自己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使者尉问您,这是对您不放心。为您考虑,不如把您的兄弟子孙能够打仗的全派到军队中去,君王必定更加相信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主意,汉王非常高兴。
  汉王五年,已经杀死了项羽,平定了天下,论功行赏,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也评定不下来。高祖因为萧何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酇侯,得到的领地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多的打过一百多次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城野战,夺取地盘,功劳有大有小。现在萧何没有汗马之劳,只是靠文字写作,提点建议,不参加作战,反而比我们得的封地多,这是为什么?&高祖说:&各位知道打猎吗?&大家说:&知道。&高祖说:&知道猎狗的作用吗?&大家说:&知道。&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捕杀野兽兔子靠的是狗,但发现野兽踪迹,向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却是人。现在你们各位只能捉到奔跑着的野兽,功劳的性质和猎狗相当,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的性质和猎人相当。况且你们只是自己跟随着我,多的一家有两三个人。现在萧何全家族几十个人都跟着我,他的功绩是不能忘掉的。&大家都没有人敢说话了。
  列侯们全都接受了封赏,在排列他们地位的先后时,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上负过七十处伤,攻城野战,夺取地盘,功劳最多,应当排第一。&高祖已经对功臣们力排众议,多封给了萧何领地,到排列地位先后时,没有理由再驳倒他们,但心里还是想排萧何为第一。关内侯鄂千秋上前说:&大家的意见都不对。曹参虽然有攻城野战夺取地盘的功劳,这只是暂时得利的事情。皇上和楚国对抗五年,经常损失军队,几次只身逃走,但萧何经常从关中派军队前往皇上所在的地方补充,没有皇上的命令征调,却多次有几万军队在皇上兵力匮乏时到来。楚、汉双方在荥阳对峙了好几年,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萧何在关中通过水路和陆路运送,供给粮食,不使前线缺粮。皇上虽然多次失去了崤山以东地区,萧何经常保全关中等候着皇上,这是千秋万代的功业。现在即使少了曹参这样的人几百个,对汉朝来讲有什么损失?汉朝有了他们,也不一定就非靠他们才能成功。怎么能让一时的功绩凌驾于千秋万代的功绩之上呢?萧何应当排第一,曹参排第二。&高祖说:&对。&于是便让萧何排第一,容许他带着剑穿着鞋上殿,拜见皇帝时可以不快步行走。
  高祖说:&我听说推举贤人应该受重赏。萧何功劳虽然高,由于有了鄂君的评说,大家才更加认识清楚。&于是就在鄂千秋原来享有的关内侯封地的基础上封他为安平侯。这天,高祖对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几个人都予以封赏,每人都有封地。又给萧何加封了两千户领地,因为高祖以前到咸阳服徭役时,只有萧何送自己的礼钱比别人多了两枚。
  汉高祖十一年,陈豨造反,高祖亲自率兵到邯郸镇压,叛乱还没有平息,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纳了萧何的计谋,诛杀了韩信,详细情况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高祖听到韩信被诛杀的消息后,派使者任命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给他五千户领地,命令一名都尉率领五百士兵作为相国的卫队。人们都向萧何庆贺,只有召平来向他表示哀吊。召平是原来秦国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成为平民,家里贫穷,在长安城东种瓜,他的瓜很甜美,所以民间称为&东陵瓜&,是根据召平而得名的。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要降临了。皇上在外风餐露露宿,你在朝廷留守,没有冒着矢石去作战,却加封给你领地,又为你设立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在京城谋反,皇上对你也不放心了。他设立卫队保护你,并不是要用这种方式来给你增加荣耀。希望你让出封地不要接受,把全部私有财产都拿出来赞助军费,皇上心里就高兴了。&萧何听从了他的建议,高祖这才非常高兴了。
  高祖十二年秋天,黥布造反,高祖亲自率兵去镇压,多次派使者回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萧何因为高祖在军队中,便像平息陈豨叛乱时一样,安抚勉励百姓,拿出所有的财物供应军需。有个客人对他说:&你被灭族的时间不会很长了。你的地位是相国,功劳第一,还能再给你加官晋级吗?而你从刚入关中起就得到百姓的拥护,十多年了,百姓都归附你,你却还在努力地得百姓的好感。皇上多次派人来问你的情况,是怕你颠覆关中。你现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用低的价钱强行向人赊借,用这些方法毁坏自己的名誉,皇上才能对你放心。&萧何便听从了他的主意,高祖这才十分高兴起来。
  高祖结束了讨伐黥布的战事回来,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说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百姓的土地房屋,价值几千万钱。高祖到达长安,萧何前去拜见,高祖笑着说:&堂堂的相国居然向百姓渔利。&他把百姓的揭发信全都给了萧何,对他说:&你自己去向百姓认错吧。&萧何便为百姓请求说:&长安地方狭小,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希望能允许百姓进去耕种,不要让他们收走秸杆,留下来作为禽兽的饲料。&高祖非常生气地说:&相国接受了商人的很多财物,倒来为他们向我要上林苑!&便把萧何交给廷尉关押起来,给他戴上了镣铐。过了几天,有个姓王的卫尉陪着高祖,他上前问高祖说:&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皇上怎么突然把他关起来了?&高祖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时,有好事便归功于皇帝,有过失就自己承担责任。现在相国拿了商贩们的钱,却为百姓向我要上林苑,用这个办法讨好百姓,所以我把他关起来治罪。&王卫尉说:&在职责范围内的事,如果对百姓有利,相国向皇上请求,这真是宰相应该办的事,皇上怎么能怀疑相国是因为接受了商人的钱呢?况且皇上抗击楚国好几年,陈豨和黥布造反,皇上亲自率兵去平息,在当时,萧相国留守关中,只要动一下手脚,函谷关以西就不属于皇上所有了。萧相国不在这时候给自己谋利,现在反而会贪图商人的钱吗?并且秦朝皇帝因为听不到人们议论自己的过失而失去了江山,李斯为皇帝分担过错的责任,又哪值得效法呢?皇上怀疑宰相的见识为什么这样短浅呢?&高祖听了,心中不高兴,这天,他派使者拿着符节放出了萧何。萧况年老,一向恭敬谨慎,光着脚向高祖陪罪。高祖说:&相国不必这样,您为百姓请求上林苑,我不答应,我不过是像桀、纣一样的君主,而相国是贤明的宰相。我故意将您关起来,是为了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萧何一向和曹参不好,在他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他的病情,顺便问他:&您如果百岁以后,谁可以接替您的职位呢?&他回答说:&没有人比君主更了解大臣的。&孝惠帝说:&您看曹参怎么样?&萧何叩着头说:&皇上找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了也不遗憾了。&
  萧何购置土地房屋总是选在偏僻的地方,建造住宅不修围墙等,对人说:&后代人如果好,就效法我的简朴,如果不成器,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去。&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
  萧何有四代后人由于有罪而失去过世袭的爵位,每当断线时,天子总是再寻找萧何的其他后人,再封为酇侯,功臣中没有人能比得上。 &
  汉初三杰里的萧何却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只能勉强说他智有余而仁不足。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说了,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尤其令人拍案称奇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随着他的辞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惯例,甚至他的继任者曹参对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以至于这段脍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萧规曹随&。由此可见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是多么卓越!说起来萧何对汉朝的建立所作的最大贡献莫过于现在家喻户晓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了---韩信这位旷世帅才由于被刘邦大材小用地当作仓库管理员使用,被气得不辞而别,后被年老体弱的萧何星夜追回拜为元帅的千古美谈。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在韩信问题上名扬后世的萧何在后来却因为韩信问题而为后人所诟病,那就是萧何明明知道韩信不会谋反,却在个人进退利害(可能包括避嫌)的考虑下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
  萧何与刘邦同乡,刘邦起兵不久就与曹参一起追随刘邦,对刘邦可谓忠心耿耿,至死不渝。萧何慧眼识才可以说无人能及。首先是看准了市井无赖的刘邦,终生追随;其次是看好韩信,强力推荐。萧何功高位显,想当然地引起为人刻薄的刘邦的猜忌,曾经三次怀疑、试探萧何。汉三年,刘邦与项羽两军对峙于京县、索亭之间。刘邦一边在前线打仗,一边担心后方局势,多次派使者慰劳萧何。有人对萧何说:&如今陛下在征战沙场,餐风吸露,自顾不暇,却多次派人慰问阁下,这不是明摆着有怀疑阁下之心吗?我替阁下拿个主意,不如派您族中能作战的全部奔赴前线,这样大王就会更加信任阁下了。&萧何依计而行,刘邦果然大为高兴。汉十一年,汉将陈豨谋反,刘邦御驾亲征。其间萧何帮助吕后杀掉了韩信。刘邦听说韩信已经服诛,派人拜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且派士兵五百人、都尉一名,作为相国的卫队。满朝文武都来祝贺萧何,只有召平前来报忧。他对萧何说:&恐怕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征战,而阁下留守朝中,明明不必以身涉险,却无端加封阁下、为阁下增设卫队,这是由于淮阴侯韩信刚刚在朝中谋反,皇上因而有了怀疑阁下之心。增设卫队保护阁下,其实并非恩宠。希望阁下谢绝封赏,把全部家产都贡献出来资助军队建设。这样皇上必定高兴。&萧何依计而行,刘邦果然大为高兴。汉十二年,淮南王黥布谋反,刘邦再次御驾亲征,在外多次派遣使者回京打听萧何都在干什么。回报说:&萧相国在京安抚百姓,拿出财产资助军需,和平定陈豨反叛时一样。&于是又有人来对萧何说:&恐怕阁下离灭族之祸不远了!阁下功高盖世,无以复加。阁下当初入关,已经深得民心,十余年来,百姓都已归附于您,您还要孜孜不倦地争取百姓的拥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皇上所以多次派人询问阁下所作所为,就是唯恐阁下控制关中动摇汉室。现在您不如做一点强购民田民宅、放高利贷之类的事情来&自污&,败坏自己的好名声,这样皇上才能心安。&萧何依计而行,刘邦果然大为高兴。
  刘邦三次怀疑萧何,而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没有被顺境冲昏头脑,虚心接受别人意见,所以萧何三次都做到了处变不惊,不动声色,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直至将刘邦的疑心消弭于无形,从容化险为夷,居然幸免于难。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乐宫,享年62岁。同年,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不过这时,萧何年事已高。这期间,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谥文终侯。娶妻同氏,封一品夫人,生子二,长子萧禄,次子萧延。
  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一切公务悉照旧章,照例而行,清静治民,乐在其中。长此以往,一些朝臣便在惠帝面前参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疑心他倚老卖老,便召见曹参问其缘故。曹参反问惠帝道:&陛下自思圣叨英武,能及先帝吗?&惠帝被问得涨红了脸,答道:&朕年未成冠,且无阅历,如何及得先帝!&曹参又问:&陛下视臣及得萧丞相吗?&&朕看来似乎也不能及。&惠帝答道。&陛下说的正是!伏思先帝以布衣起家,南征北讨,方有天下。若非大智慧,大勇毅,焉能至此。萧丞相明订法令,中具规模,行之已久,万民称颂。今陛下用臣为相,只要能够奉公守法,遵照旧章,能继旧业,已属幸事。若自作聪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乱,恐欲再求今日之太平,已无可得矣!&惠帝恍然大悟。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来历。就这样,曹参位相3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 纵观萧何的一生,这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仁不义的污点也许可以算作瑕不掩瑜,并不能动摇萧何作为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但污点毕竟是污点,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完人标准相比较,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 太史公(司马迁)曰(译文):"萧何相国在秦朝时担任文笔小官,庸庸碌碌,没有突出的作为。在汉朝兴起时,他依傍了天子的光辉。萧何为汉朝谨守关中这一家底,利用百姓痛恨秦朝法令的情况,顺应潮流,和他们一起革新政治。韩信、黥布等人都已经被诛杀,萧何的功勋就显得十分显耀了。他位置处于群臣之首,声望流传后世,他的功业可以和周文王时的闳夭、散宜生等人比高低了。&&&&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约前231-前196),字重言,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名将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据传为尉缭高徒。
&&&&&& 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大将军、左丞相、相国,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却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其间,项羽的谋士武涉及韩信的谋士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韩信没有答应。汉高祖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诱骗入长乐宫钟室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协助汉王刘邦率军出陈仓、定三秦,京索之战败楚军,随后分兵北伐,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邀为门客,但不为其妻所容,&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韩信愤然离去,&钓于城下&,但所获不能果腹。一漂母见韩信饥饿,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一连数十日。韩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听了非常生气,&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闻之,深感惭愧。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史记&淮阴侯列》)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秦末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萧何识英才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 。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汉二年(前205年),汉王帅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印降汉。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汉王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汉王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汉王派郦生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余,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采广武君之策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北京)、伐齐之事。广武君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是败军之将,亡国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现在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犯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现在将军涉西河,虏魏王豹,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听从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去燕,燕听到消息立即投降。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楚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叶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人赵军营。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亲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号称二十万众。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今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超凡设计学院诈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