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教案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田克勤和王明初谁的好

田克勤_百度百科
田克勤,九台人,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者,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专家[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带头人[1]
。兼任博士生导师[1]
,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首席专家[1]
,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1]
,中共党史学会会长[1]
。先后荣获“首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
,“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1]
,“全国优秀博士生论文指导教师”称号[1]
田克勤人物简介
,九台人,1992年晋升为,1993年被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享受。现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2]
义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邓小平理论概论》和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学校“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中央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1993年以来,先后获“省优秀教师”、“省十佳工作者 ”、“曾宪梓优秀教师”、“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专家”、“首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与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国共关系论纲》、《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国共两党与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等学术著作(含合著)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以及教育部和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国家精品课等科研教学项目10余项,20余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专项一类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特点》的研究。
曾就“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等课题先后应邀前往德国、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并对西欧、北欧等多国进行考察;曾应邀到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数十所高校讲学,多次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及四川、云南、广西、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等省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做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问题的辅导报告;多次出席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等主办的国内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出席由北京大学、、淡江大学(台北)、湖北大学等校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的研究和相关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田克勤履历
70.7 九台县九台镇四小学教师
72.10政教专业
81.8 北京大学国政系专业
72.10政教系
1972.10-至今,先后任政治辅导员、年级主任、支部书记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及副教授、教授。
田克勤社会兼职
1.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理事
2.常务理事
3.中国学会理事
4.中国统一战线研究会理事
5.省社科联副主席
6.省学会会长
7.国家教育部理事
8.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田克勤教学工作
本科生:先后主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是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
研究生:先后主讲《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党的历史文献研究》、《国共两党与中国政治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论》等课程。
指导研究生情况:1990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至今共培养56人(含高校教师在职硕士研究生),已全部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其中,已有15人考入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至今已招收46人;其中,35人已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指导的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有1篇入选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入选2009年度省优秀博士论文。
田克勤科研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现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
田克勤鉴定成果
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一等,2003
02.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邓小平理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3
03.张耀灿、周桂钿等,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研究》,教育部师范司,A级,2000
田克勤成就荣誉
2011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荣誉称号(曾获得“吉林省高级专家”称号3次以上)。  2011年,中共吉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
2011年,中共吉林省高校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荣誉称号。[1]
2008年,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005年,中共省委、授予“省高级专家”荣誉称号。
2003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2年,中共省委、授予“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2000年,中共省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1999年,授予: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二等奖。
1998年,中共吉林省委、授予“首批省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1995年,获省“十佳理论工作者”称号。
1993年,获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获省优秀教师称号。
科研成果获奖
2012年,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演进与体系概括》,独著,获长春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1]
2010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主编,获长春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9年,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独著,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
2007年,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独著,获长春市政府颁发的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6年,著作《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排名第一,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2003年,著作《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独著,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1年,著作《当代中国发展大战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研究》,主编,获第五次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0年,著作《当代中国发展大战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研究》,主编,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
1999年,著作《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独著,获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1995年,著作《国共关系论纲》,独著,获省社会科优秀成果评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4年,论文《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排名第一。入选中宣部牵头召开的“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分别收入《毛泽东与当代中国》(200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200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获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1995年,论文《论建设有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基本结构》(独撰)获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1992年,论文《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初探》(独撰)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1992年,论文《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及其光明前途》(独撰)获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教学成果获奖
2009年,教学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获得颁发的年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编,获吉林省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2004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网络课程》,主编,获第二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类一等奖。
2002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主编,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1年,省高等学校“两课”通用系列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主编,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教学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1年,多媒体教学软件《邓小平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光盘),总撰稿,获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同年获教育部颁发的优秀电子出版物三等奖。
田克勤科研成果
田克勤期刊论文
77.《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长征》,2013年第8期,合作第二,中文核心。  7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特征探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合作第二,CSSCI(A)。  75.《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引导》,《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合作第二,CSSCI(A)。  74.《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新长征》,2013年第3期,独著,中文核心。  7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3期,合作第一,CSSCI(B)。  72.《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提升路径的认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2期,合作第二,CSSCI(A)。  71.《近十年党的群众工作问题研究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1期,合作第二,CSSCI(B)。
70.《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日,合作第二。  69.《中国共产党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历史经验》,《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第1期,合作第二,CSSCI(A)。  68.《建国初期党的执政权力运行机制的变化及启示》,《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第5期,合作第二,CSSCI(B)。  67.《和谐语境下社会利益矛盾问题探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合作第二,CSSCI(A)。  66.《从“学习型革命党”到“学习型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探索》,《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8期,合作第一,CSSCI(A)。  65.《毛泽东的节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合作第一,CSSCI(B)。  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论略》,《光明日报》日国家社科基金专版,独著,国家级。  63.《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代特点应该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4期,独著,CSSCI(B)。  62.《毛泽东的思维艺术探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合作第一,CSSCI(B)。[1]
6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特征的认识》,《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11期,合作第二,CSSCI(A)。
6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题转换及其基本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编《36位著名学者纵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5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演进与体系概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4期,独著,CSSCI(A)。
58.《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4期,独著,中文核心期刊。
57.《从党治国理政的历程中汲取最宝贵的经验——读好学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第7版。
56.《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进”与大众化》,《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第11期,第一,CSSCI(A)。
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基本精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1期,第二,CSSCI(A)。
54.《马克思的民生思想研究》,《经济纵横》,2010年第11期,第二,CSSCI(A)。
53.《坚持和发展党的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3期,独著,CSSCI(A)。
52.《高校学科拓展研究领域的几点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期,独著,CSSCI(A)。
5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军队民主制度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第5期,第二,CSSCI(B)。
50.《从&反对本本主义&到&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理论视野》,2010年第9期,第二,CSSCI(B)。
49.《执政理念转变视角下的政府服务精神培育》,《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二,CSSCI(A)。
48.《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学报》2009年第4期,独著,CSSCI(A)。
47.《五四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11期,独著,中文核心期刊。
46.《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学术力作——评〈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独著,CSSCI(A)。
4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构》,《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独著,CSSCI(A)。
44.《博士生学习与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9期,独著,CSSCI(A)。
43.《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启示——基于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视角》,《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9期,第二,国家级。
42.《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赶超思想探析》,《党的文献》,2009年第4期,第二,CSSCI(A)。
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论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第3期,第二,CSSCI(B)。
40.《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及其根源》,《齐鲁学刊》2009年第3期,第二,CSSCI(B)。
3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主体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9期,第二,中文核心期刊。
38.《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点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3期,第二,CSSCI(A)。
37.《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独著,国家级。《思想理论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论点摘编。
3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理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3期,独著,CSSCI(A)。
35.《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江苏社会科学》2008第3期,独著,CSSCI(A)。
3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基本特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独著,CSSCI(B)。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6期,第一,CSSCI(A)。
32.《社会变革中党活动方式演进的行为逻辑分析》,《求索》2008年第6期,第二,CSSCI(B)。
31.《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第4期,第二,CSSCI(B)。
30.《党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2期,第二,CSSCI(A)。
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 年第1期,独著,CSSCI(A)。
28.《探索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规律的新成果——评〈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研究〉》,《研究》2007年第5期,独著,CSSCI(A)。
27.《科技支撑崛起——新中国吉林科技事业发展历程浅析》,《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第一,CSSCI(A)。
26.《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9期,第二,国家级。
25.《农村社会基础再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二,CSSCI(B)。
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设立的意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独著,CSSCI(A)。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
23.《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独著,CSSCI(A)。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伟大变革》,《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6期,独著,CSSCI(B)。
21.《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的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田克勤教授访谈》,《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6期,第一,CSSCI(B)。
20.《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7期,第一,CSSCI(A)。日《光明日报》理论版观点摘编。
19.《东北人民与台湾人民抗日斗争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3期,第一,CSSCI(A)。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2期,第二,CSSCI(A)。
17.《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独著,CSSCI(A)。
16.《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独著,CSSCI(B)。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
15.《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1期,第一,CSSCI(A)。
14.《邓小平理论思想渊源研究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5期,第一,CSSCI(A)。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 5期全文转载。
13.《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意义》,《前线》2004第7期,第一,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CSSCI(B)。
12.《邓小平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4期,第一,CSSCI(A)。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10期,第一,国家级。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兼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理论学刊》2003年第1期,独著,CSSCI(B)。
9.《关于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独著,CSSCI(B)。
8.《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学与教师》,《高校理论战线》,2002第11期,第一,国家级。
7.《“一国两制”解决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问题的法律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2第4期,第二,CSSCI(A)。
6.《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论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一,中文核心期刊。
5.《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光明日报》,日,独著,国家级。
4.《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独著,CSSCI(A)。
3.《运用多媒体进行邓小平理论教学的体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5期,独著,CSSCI(A)。
2.《“三个代表”思想探源》,《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6期,第一,CSSCI(A)。
1.《正确认识和处理“邓小平理论概论”与其他几门理论课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第4期,第一,CSSCI(A)。
田克勤著作
1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论》 ,排名第一,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1]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独著,2006年4月出版;
10.《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排名第一,2004年4月出版;
9.《国共两党与中国政治》,独著,2003年12月出版;
8.《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二人合著、排名第一,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7.《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论》,二人合著、排名第二,1997年8月出版;
6.《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独著,1997年2月出版;
5.《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合著、排名第一,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
4.《毛泽东思想论纲》,合著,排名第三,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3.《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合著,排名第三,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2.《国共关系论纲》,独著,1992年1月出版。
1.《当代中国发展大战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研究》,合著、排名第一,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田克勤教材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普通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9.《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主编,2010年版;
8.《毛泽东思想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01年第1版、2008年第2版;
7.《邓小平理论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3年第2版,更名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更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2008年2月出修订版;
5.《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独著,2004年4月出版;
4.《邓小平理论概论》,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3年更名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网络课程》;
3.《毛泽东思想概论》,省统编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2000年1月出版;
2.《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省统编教材,主编,1997年1月;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东北师范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_PDF图书下载_王明初 著_在线阅读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出版时间:2009-4&&出版社:王明初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4出版)&&作者:王明初 著&&页数:3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十年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毛泽东思想,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根基上,沿着毛泽东思想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根据时代特征和人民实践,由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孕育出来的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今方位已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夺取改革发展的新胜利,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球大趋势。中华民族是酷爱学习的民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不同解读,以致褒贬不一,但从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言,是不言而喻的。以致后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以读书先行。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的理论一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特别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为基本依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准确、系统的阐述,体现了教材的师范性、时代性和学术性,既继承了原教材的优点,又有许多新的突破:一是框架结构新颖,绪论之后,从党的思想路线开始,围绕基本理论问题展开,深刻反映了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理论溯源,讲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鲜明地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三是忠于原著、原意,基本观点言之有据,并较为全面地吸纳了当前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供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专科教学使用,亦可供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考研人员学习参考。
绪论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二、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创立者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的发展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部结构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一、毛泽东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邓小平概括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科学表述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髓中的几个著名论断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第一节 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问题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的描述二、列宁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反思四、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特点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重大意义四、“社会和谐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第三章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对社会发展“急于求成”的历史反思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前国情与前瞻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巨变二、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发展全局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和简明概括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纲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纲领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纲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纲领第三节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一、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革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局限性二、时代主题转换给社会主义提出的新课题三、改革是克服旧体制弊端以顺应时代潮流的唯一选择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一、改革也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路径选择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原则三、渐进式: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路径选择四、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的经验教训第六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一节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特点三、战略重点和发展方针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及其他区域发展战略一、“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二、当前我国主要的区域发展战略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二、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和特点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四、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第三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八、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在深化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第十二章 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第十三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十四章 领先力量和领导核心后记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特点“三步走”是邓小平为我国设计并为全党接受的、分步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它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的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最大特点是“实事求是”。邓小平为我国设计的经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第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三步走”发展战略在规定了我国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目标的同时,还具体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三个阶段既相对独立,有各自的发展目标;又相互衔接,是整个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前一阶段的成果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后一阶段的目标又为前一阶段的发展指引方向。这种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每一阶段目标以及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可靠的基础。第二,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和效益的统一。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要追求速度,又要讲效益,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如果说,从1980年到1990年“翻一番”和到20世纪末“翻两番”讲的是发展速度问题,而“小康社会”、“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概念则是包含了效益的指标。这就是后来胡锦涛所强调的“又好又快”。第三,讲民生,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和群众利益的统一。江泽民说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本教材是在党的十七大之后,为适应全国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的迫切需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是在王明初主编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基础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要求进行修订的。王明初是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责任教授,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责任教授,海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明初主编负责全书的框架体系设计和统稿。杨英姿副主编是海南师范大学政治系主任、哲学博士、副教授,全面协助主编主持了本书的编写。本教材作者是长期从事邓小平理论教学与研究,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原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全书由绪论和十三章组成:绪论:王明初;第一章:许四海;第二章:周俊成;第三章、第四章:廖文生;第五章:何洋;第六章:郭更新;第七章:何洋;第八章:王明初;第九章:陈久;第十章:郭更新;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杨军;第十三章:周俊成。修订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由绪论和十四章组成。绪论:王明初;第一章:黄忆军;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王明初;第五章:杨淑萍;第六章:黄忆军;第七章、第八章:杨英姿;第九章:朱淑琴;第十章:杨英姿;第十一章:杨伟丽;第十二章:聂森;第十三章:王睿;第十四章:王明初。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文彰教授的大力支持并欣然作序。本教材还得到北华大学校长、兼职博士生导师刘和忠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校长、兼职博士生导师韩长日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童光政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方宪、周亚权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共分14个章节,主要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为基本依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准确、系统的阐述,具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社会主义本质、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 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