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广东广州协和神学院院分数线是多少?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广东协和神学院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首页_广东基督教协和神学院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广东基督教协和神学院
广东基督教协和神学院于日在广东 广州 沙面大街69号(行政区号440103,邮政编码510130)注册成立,我们主要经营为本省基督教会培训教牧人员,开展神学院研究及对外交流活动,注册员工人数为20人,注册资本不详,公司联系电话为020-,期待您的来电咨询
您可能喜欢
推荐广州产品
暂时没有新闻文章发布
felix()在日发表的其他问题咨询 :你好~!请问怎么可以入读神学院?成为牧师是否通过这个途径?
(下图中的红点是广东基督教协和神学院在广州的具体位置,地图可以拖动,双击放大)
该网站是广东基督教协和神学院在顺企网的免费商铺,如果您是该学校的负责人,请点击页面底部的链接管理或者认领本学校
绑定即可去除广告,免费发布产品和公司信息。
广东基督教协和神学院
固定电话:020-
学校地址:广东 广州 沙面大街69号
邮政编码:510130
院长:黄广尧
相关广州学校
广东基督教协和神学院版权所有,网址: ,学校地址:广东 广州 沙面大街69号 已经有231人访问 我学校主要经营产品:为本省基督教会培训教牧人员,开展神学院研究及对外交流活动
相关链接:广东协和神学院_百度百科
广东协和神学院
广东协和神学院,成立于1913年,原名广州基督教高等协和神道学院,在全国10多所与之相类似的神学院中,也是较有名气的神学院。在校神学生达到111名。
广东协和神学院广州协和神学院历史概述
广州协和神学院(Canton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是清末至民国年间唯一的一所专门培养基督教高级神职人员的,在全国10多所与之相类似的神学院中也是较有名气的。
广州协和神学院成立于1913年,原名广州基督教高等协和神道学院。设立这一学校的背景是1913年的“穆德会议”。(John Raleigh Mott)是美国人,基督教新教国际组织领导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基督教各教会教派的合作,曾获1946年。穆德于1913年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全国大会,设立了中国基督教中心机构“中华续行委员会”。是年春穆德到广州考察。当时广东基督教各教派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对于神学人员的培养,也只限于各差会自办的临时性质的圣经学校、神道学校。这类学校并无严格的教学规范,充其量不过是培训班性质。鉴于这一情形,穆德召集华南各差会(当时约有12个差会)代表到广州开会,商讨设立一所培养高级神学人材的学校,以培养各教会所急需的高级神职人员。
由于此前广州各差会尚无合作办事的先例,而且“穆德会议”确定了一个宗旨,就是合办的神学院一旦成立,各差会自办的圣经学校必须停办,其他如经费问题、教师问题、学生来源问题及毕业后的去向问题等等,都必须达成协议。因此,各差会经过多次磋商,才决定以的形式确定下来。该宪章所规定的主要有三条:一是学校的行政权归董事会。董事由各差会或教会所派的代表组成。二是学校的教育,必须符合共同的福音真理。由于各教派对基督教教义的解释以及礼仪等方面有差异,故规定该校教育必须回避教派间的差异,“符合共同的福音真理”,这是各教会合作的前提。三是经费问题,由各差会和教会共同负担。
据该校1920年出版的以招生宣传为目的的《广州协和神学院》一书中“各会加入本校之办法”所载,加入协和神学院的条件有:一是能捐银元20000元为基本基金者;二是能供一名教员完全时间为本校用者;三是能每年捐银元1200元为常年经费者。并规定,凡符合以上一个条件的,可以派一人为董事,符合二个条件的,可派二人为董事。事实上,广州协和神学院一直由8个西差会办理,后来虽然名义上归华人的三大教会自办,实际上还是与8个差会合作,上述的入会条件应该是这8个差会合作办校之初所规定的条件。另外。该校规定免收学生学费,但住宿费和膳食费自理(当时每月膳宿费约需10元),由于该校学生的来源基本上是各教会派来的,因而除极少数之外,大多数学生的费用都是由各教会供给。还有,早期协和神学院规定学生住宿由各教会自行解决,由各教会在学院附近自建或合建学生住宅,这也是减少经费压力的一种方法。
日,协和神学院董事会成立。董事会代表是参加合作办学的8个,即、循道会、基督同寅会、英国圣公会和伦敦会、加拿大长老会、新西兰长老会、北美长老会。协和神学院董事会人数各时间不同,大约由l2人至15人组成,早期的成员几乎都是各差会中最有影响的传教士,随着教会自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华人教徒才逐渐进入董事会,40年代末则以华人为主。董事会会议一开始在校址问题上就发生了分歧,有人主张设在岭南学校(即岭南大学的前身),有人主张设在花地,最后议决暂借用伦敦会在西关宝盛沙地大街的宿舍作为课室,学生宿舍则租附近民房。同时募集资金,以购买土地和建筑校舍。日,协和神学院正式开学,首任校长为伍赖信牧师。
广州协和神学院办学的宗旨是“培植中华教会领袖的专门机关”。最初计划设置三个级别,一是圣经学校,训练为教会服务的一般职员,学制三年,其中实习一年,学历不限;二是神学校,培养牧师和传道人员,学制三年,要求学历必须是中学毕业;三是专科学校,学制三年,全部用英文授课,要求曾在大学学习两年以上,经检验合格者,方能人学,毕业后授予神学士学位。
但实际情况却与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特别是草创阶段。由于学生是由各教会指派而来,有些是带教会的薪水来读书的,年龄参差不齐,有些已是四、五十岁,基本知识水平相当低,但由于学校是由教会的资金做支撑,而当时的教会中也确实不容易指派出具有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教徒来学习,于是只好将勉强录取的48人当作初级神学人员培训,共分成4个班:附科一年级生8人,附科二年级生13人,备班生24人,特别生3人。正如龚约翰(J.S.Kunlde)所说:“新校已经开办,但不过徒有高级神学之名而己。”这批学生于1916年6月毕业。
由于学校处于闹市区,开办不久即被认为不适于长久发展,随后选择作为学校新址,先购买下14亩地,作为逐渐扩展的基础。1915年7月,董事会确定了在白鹤洞发展新校舍的方案,决定分成两种建设形式,一是公建公享的学校的建筑,另一种是由各教会自建自享或合建合享的形式,也就是各教会自建学生宿舍。1916年,美国传教士富礼惇(A.A.Fultan)募捐9000美元给该校建筑公用的课室及办公室,日福礼惇堂落成,全校正式迁到白鹤洞,学生宿舍则部份在附近临时搭建的棚厂,部份入住富礼惇堂顶楼。1919年4月中华圣公会自建的圣安得烈堂落成,该教会的学生迁入新宿舍,1920年1月,公理会、同寅会、及北美长老会合建的梁发堂落成,1922年循道会、加拿大长老会、新西兰长老会以及英国伦敦会合建的马礼逊堂落成,其后校长、教员的宿舍也相继建筑,该校的占地面积从最初的14亩,到30年代将近90亩,至此,协和神学院有了相对较好的办学基础。
协和神学院从徒具虚名到成为名实相符的培养高级神学人员的学校,经过了较长的不断改进的过程。第一届学生毕业后,由于受入学人员的条件限制,早期神学院大体上都是各教会培训普通的神职人员。1916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后,新入学学生的教育分为两部份:一是圣经学校,培养初级神职人员,实际上是代各教会培训职员;二是神道学校,开设高等神道班,开始施行大学神学科的课程教育,培养牧师和宣道人员。自从迁到白鹤洞后,办学条件改进了很多,但学校教育方面仍无改进,董事会对此意见不少。1919年7月,设立顾问部,由广东基督教界著名人士组成,基本上是华人教徒,如副监督钟荣光,前校长等。顾问部的成立,目的在于听取这些人士对神学院的现状和发展的建议。此后几年,协和神学院基本上保持两种办学模式:一种是逐渐采取正规化的神学课程教育,培养高级人材,另一种是培训形式,也就是圣经学校。因为是各教会合作办的学校,不能不照顾教会的需要,因此,对于教会派来的学生,先经过考核,符合深造条件的,才进入高级神道班,不符合条件的,则在圣经学校培训。对于高级神道班的学生,除教会所派之外,也向社会招生。这种在同一个学校,同一批教员,培养两种不同程度学生的做法,在该校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圣经学校的学生人数一直大大超过神道班的人数。
1922年,美国协和神科大学协进会成立,广州协和神学院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后来也与国内其他三所协和神学院(即金陵大学神学院、齐鲁大学神学院、华西协和大学神学院)开展合作关系。另外,进入20年代之后,经过十余年新式教育方式的推行,知识人材的积淀,以及基督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督徒的素质也较前大为提高,适于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人材也较前更容易鳞选。因此,该校教员会于1923年6月致函董事会,要求重新规划统一学校工作,以达到创办本校时所确定的目标,即建设一所真正的高级神学院。董事会于是召集各教会的领袖开特别会议,会议开了两天,最后经过董事会和校友联席会议通过,决定停办圣经学校。但是,由于在校就读圣经班的人数还很多,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在次年校制更新时,仍保留招收圣经科的学生,直到1931年才正式停办圣经学校。1924年学校改制,设神科大学、神学备科、圣经科、圣经备班四个级别。神科大学四年毕业,可获文学士学位,神学备科两年毕业,可获文凭,优秀者可入神科大学。1925年实施道尔顿制,减少上课时间,增加自学时间。同年招收女生(是年仅招收得一名女生,因不方便入住学校的宿舍,只好寄宿于真光中学)。1928年,神科大学修业期改为五年,1931年正式取消圣经班,对于教会派来的学生,未能进入正科者,则开训练班,至于修业的长短,则由学校与教会协商决定。至此,该院正式分为神科和训科两个级别。
随着教会本色运动的发展,特别是非教运动和风潮的影响,广州协和神学院也逐渐从全部为西差会控制向本色化转变。1925年“沙基惨案”后,学校曾委托给美国人和华人教士管理。1928年4月,董事会会议决定,将协和神学院交给中华圣公会、中华循道会和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三个机构共同管理。与许多名义上脱离西差会后的教会的情况相似,协和神学院虽然形式上本色化,但由于与西差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经费上难于自立、自养,所以,协和神学院虽然名义由广东的教会办理,实际上仍是与原有的八大差会合作办校。董事会成员中不再是清一色的外国传教士,华人教徒占了一部份,但董事长和管理财政的司库一直由传教士担任,北美长老会的传教士龚约翰当校长廿余年,每当龚约翰回美国休假或因其它事务离开学校时,都是由其他传教士代理校长,直到40年代末期才由华人谭沃心任校长。
如前所述,办校之初,要求各合作教会派教员参加教学工作。因此,早期协和神学院的教师,特别是教神学及与之相关科目的教师,几乎都是各教会的传教士,且大都是在广东传教多年。如祈理信是英国伦敦会的传教士,在广东传教多年,是一位较有影响且著述颇丰的教会头面人物,他一直在协和兼任神学及新约的教授,直到因病回国并去世。而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学科,才由中国教员担任。据《中华归主》所载,1920年前后该校共有教师11人,其中外籍教师占7人,华人教师4人。由于协和的学生很少,因而该校的教师长期都维持在15人之内,而30年代之后的华人教授中不少是来自该校的早期毕业生。
既然是培养基督教高级神职人员的学校,协和开设的课程也都是以宗教为主,其长期开设的科目主要有:神学、旧约、新约、宗教史、教会史、宗教教育、宗教哲学、宣道学、牧范学(研究有关主持各类公众集会、教内人士的管理以及发展教徒的方法论一类的学科)、心理学、圣诗学、英文等等,早期还要求修希腊文。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学科主要有: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以及中国宗教等。课程的设置会因教授的转换而有所改变,但一般只是小有变更而已。当然,开设这类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也是为传授和论证基督教神学理论作辅助而已。
据1922年出版的《中华归主》所载,当时全国神学教育花费的钱,每个学生每年约为银元700元,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该书所列的“神学院”的表中,广州协和神学院作为“高级神学人材”培养的学生只有l3人,圣经学校的人数为34人,而常年经费预算为银元21000元。教师则有11人。于此可见,西差会为培养牧师和宣道人员可说是肯花费钱财和人力。
广州协和神学院每年招收的新生人数都很少,从学校成立到1929年,毕业和未毕业的均计算在内,总共才228人,平均每年为15人左右。1923年招收了22人,被称为开校以来所仅见。30年代人数增加较多,达40至60人之间,但大多数为教会送来而未能进入正科,只能进训练科。除了教会派来的人之外,也向社会招生,但条件相当严格,首先必须是“忠实的基督信徒,”得到教会的推荐,具有高中毕业的程度,才能报考。除了经过严格的考试之外,经济上还得有保障。因此,能进入该校就学的,基本上是教会指派的人,而教会指派的人中也只有经过考核,认为有潜质的人才能进入作为“精英”培养的神科,上述228人,只有55人进入了神科,这55人中最后能毕业的,只有38人。于此可见该校在人材培养上的严格,这也是协和神学院经过了十多年才达到真正的大学程度的原因所在。
因为是以培养牧师和宣道人员为目标,所以,协和神学院对学生很注重授课,也重视与实践相结合。每周除上18至22小时的课之外,还必须有10小时的实习,如到民间宣教,到教堂主持主日学课等等。4年修业期满,再经一年实习,方能拿到毕业证书。因为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该校学生非常活跃。1915年成立学生会,虽然人数很少,却分设内阁总理和评议部,说是实行“分权制”,结果相互制肘,经常为小事而闹哄哄的。1923年改为青年会,下设9个部。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小团体,并出版各自的壁报,如偏见社的《偏见》,荡荡社的《荡荡》,以及《》、《尽言》等等。青年会则出版《》,到附近乡村散发。1920年,该校学生编辑出版《广州白鹤洞协和神学学生月报》,每年出9期,是一种供学生学习写作的小刊物,1924年改为正式的期刊,每学期出一期,但份量大增,变为主要由该校的教授和校友发表基督教理论的刊物。
在广州,由教会办的培养高级人材的学校有岭南大学与协和神学院,岭南大学是美国差会独自办理,而协和神学院中美国差会也占很大势力。因此,协和从办校之初就与岭南大学有密切的关系,岭南大学派了一名教员兼协和的教学工作,岭南大学监督香雅各(J.M.Henry)也曾在协和任教。1918年两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岭南与协和互相承认课程内容及成绩标准,协和的学生可以在岭南选修课程。后来,又商定岭南大学图书馆、课程及各种专题演讲向协和学生公开而不收费用。特别是图书馆的开放,对协和的教学起了很大的帮助。岭南大学图书馆在30年代以前是广州诸多图书馆中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而龚约翰夫人管理的协和图书馆仅有很少的藏书。协和的章程也规定,欢迎岭大的学生在协和选修课程。20年代末,协和董事会及很多基督教界人士,都认为协和应该归并到岭南大学,共同办校。但岭南大学董事会不同意。此后,关于两校合并的传闻一直不断,直到抗战胜利后,两校才实现合并。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协和神学院迁到香港沙田,1941年底香港沦陷,再迁到云南大理,1942年迁到粤北,继续与岭南大学合作,由岭大提供教室、学生宿舍和教师住所。1944年粤北告急,岭大迁往兴梅地区,而协和迁往连县。1946年复校,协和神学院直接迁入康乐园,成为岭南大学五个学院之一。岭南大学将原蚕丝改良局的四间洋房作其临时校舍,另划出校园东南区60亩地给协和建新校舍。合并后的协和神学院基本上不再设训练班,学生人数很少。学制也有所改变,分为四年制和五年制两种。四年制只须经神学院考试合格即可入学,完成学分,经总考核,再实习一年,才能毕业,领取宣教学士(L.TH.)证书。五年制学生则须经过岭南大学的统一入学考试,第一、二年在其他系科学习,第三年开始才在神学院就读。修满学分,经总考核合格,由岭大授予文学士(B.A.)证书,神学院则授予道学士(B.TH.)证书。
由于属于美国教会所办,协和神学院则是多国差会合作,故协和与岭南合并后,仍保留相对的独立性。这种关系体现在:协和仍保留本身组织和教会、差会对神学院的特殊关系,并负责其本身的行政和财政;岭南大学校长为神学院董事会委员,有选举权;神学院董事会提名一人为岭南大学董事会成员,作为神学院的代表。
广东协和神学院学院简介
广东协和神学院学院起源
广东协和神学院其前身是广州协和神学院(Canton 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创立于1913年,由美国长老会、加拿大长老会、新西兰长老会、英国伦敦会、美国公理会、美国同寅会、英国圣公会及英国循道会八个差会,以及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和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华南教区三大公会,先后加入,联合兴办,故取&协和&(Union)之意。后来两广浸信会联会、粤赣信义会总会、崇真会总会和礼贤会总会加入,曾一度成为岭南大学的一个学院,称“岭南大学协和神学院”。1962年停办,1986年复办。为表示对神学院的历史传承和服务广东基督教会的宗旨,故取名为:广东协和神学院,英文名为Guangdong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广东协和神学院校徽
广东协和神复办之初设于广州市寺贝通津9号东山基督教教堂内,1994年迁至沙面原圣公会主教楼,日迁入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东平中路9号新校园。现校园占地面积10000㎡(约22亩),建有教学与行政综合大楼、图书馆、礼拜堂、学生宿舍(全天候太阳能供应热水)、室内活动场、室外运动场、食堂、对外开放的协和礼拜堂和正在筹建中的教牧楼等建筑物,环境优美,果树林立。
学生宿舍及食堂、操场
广东协和神学院是广东省基督教培养神职人员的高等神学学府,复办时为二年制专科,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为教会培养传道人,后来改为三年制专科,目的是为教会培养素质高的人才。现阶段还办有一年制的教牧进修班和一些短期的研修班、培训班。为扩大办学规模,推进神学院发展,以满足省各地教会的需求,上级主管部门已批准神学院提升学制,在办好班的同时,增办本科班,2009年8月,被国务院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本科试办单位。第一届本科班已2010年3月份开学。学院还办有一年制教牧进修班和一些短期的研修班、培训班。针对当前部分信徒对圣经和神学知识的急切需求,学院于2010年开办了利用周末时间上课的信徒延伸课程班。
目前在校神学生达到111名。
广东协和神学院课程设置
专科班课程分两部分,一是基督教专业课,包括圣经背景、新约旧约导论、圣经各卷研究、圣经神学(新、旧约神学)、圣经地理、系统神学、实践神学、灵修神学、历史神学、基督教伦理学、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西方教会史、中国教会史、基督教思想史、教牧心理学、崇拜学、释经学、讲道法、教会管理、基础乐理、圣乐鉴赏等课程;二是文化课程,包括大学语文、英语、哲学、历史、心理学、逻辑学、法律、政治、宗教法规、教育学、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理伦、体育、声乐等方面的课程。
广东省基督教协和堂(对外开放)
1986年至今,神学院已培养了700多名教牧人员,毕业生约占全省教牧人员的75%,大多数在广东教会中服事,少数在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教会中事奉。其中超过四分之一已被按立为牧师或长老,并有十多位任各市县基督教两会的主要负责人,是广东省教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校学生分三个年级进行教学。学院的生源主要是广东省。现有宗教专业课教师13位。其中有神学硕士学位教师7位,博士学位2位,在读博士生2位,在学硕士2位。有多位教师到过海外的神学院接受短期进修。除本院专职教师外,还聘请了13名在穗的高校教师担任公共文化课程的教学。同时,每学期都有境外友好教会或学院之名牧、学者应邀前来讲学授课。
学院的图书馆藏书已近三万册,并已实现电脑数字化的流程管理,即所有的图书借阅业务全部采用自动化管理,替代了原有的借阅模式,并已开放接入互联网服务,供师生收集学习资料和对外联络之用,以补图书资源的不足。
学院的费用主要来自教会的奉献和支持。学生的生活费来自当地教会的支持。
广东协和神学院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的学生,由当地教会推荐,由神学院出试题考试,需要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和体检这四方面的考核,择优录取,一般招收的人数是考生的1/2,男女生各占一半,他们在学院经过三年至四年的学习,毕业后回当地教会工作,一般经过三年的学习事奉,可以被按立为牧师。
主日崇拜神学院唱诗班献诗
广东协和神学院将立足广东,依托全国,连接港澳台,放眼世界,力求把神学院打造成一所高水平的高等基督教神学学府,努力为教会的复兴及人类社会的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广东协和神学院招生
专科,目前主要在广东省内招收高中毕业生,由当地教会推荐,由神学院出试题考试,需要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和体检这四方面的考核,择优录取,一般招收的人数是考生的1/2,男女生各占一半。学生在学院经过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回当地教会工作。
本科,招收的对象主要是本院的历届毕业生,他们要在教会工作三年以上,经入学考试成绩优良者录取。一般经过两年的学习后毕业,发给本科毕业证书,若通过论文答辩和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及格者可授予神学学士学位。
广东协和神学院历任院长
1. 梁福寰牧师(年)
2.黄广尧牧师(年)
3.陈逸鲁牧师/博士()
4.现任院长许洁平牧师/博士(2014-)
协和神学院地图
广东协和神学院图书馆
广东协和神学院起源
广东协和神学院图书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创立的广州协和神学院的图书馆,当时的藏书量最多达到20万册。到了文革时期被烧毁,一夜之间,烟消灰散,化为乌有。
广东协和神学院重拾旗鼓
1986年广东协和神学院得到政府的支持,重新开办,图书馆也从零开始,通过国内、外的主内弟兄姐们及各教会机构、出版社的热心捐赠,还有本院有限的购买,逐渐的积累起来。在沙面的时候,因场地的限制和没有专人负责管理,藏书数量仅有7000本左右。
广东协和神学院搬进新&家&
日,新校舍正式落成,图书馆有了新的&家&,使用环境与藏书空间大大的改善(见附图),截至2003年4月份,现有藏书11000本,仍是一个极小数字。
新图书馆为一圆形建筑,外观极具美感,内分两层,每一层可放书30000多册。书架采用现代先进的喷漆钢板,坚实防锈、防蛀。第二层作为阅读使用。数量增多时,二层可增放1册。图书馆最大容量可存放数量达50000本书。
广东协和神学院近期发展
在协和神学院不断发展的过程,该院图书馆也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逐渐实行专人、专业管理。2003年3月,薛海安牧师全面负责馆藏工作;2005年开始着手正规合理的编目,并实行电脑化管理。目前该馆采用两种图书编目,属于神学专业(宗教书籍)采用“美国国会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属于国内出版非神学专业的书籍采用“中国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
在中国内地,大部分图书馆采用中图法,可是在神学院并不适用。这和中图法中对基督教的分类不够详细有关,仅有的一点粗糙分类远远不能够满足神学专业书籍的需要。于是,就采用两种分类方式,便于管理。目前,华东神学院图书馆也采取这种模式,而金陵神学院图书馆除了以上2种模式以外,还有原先自身一套的编目模式。神学院图书馆藏书比较专业,加上神学院校在资金和专业人才方面的缺乏,这也给一些神学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随着电脑的广泛使用,协和神学院图书馆也建立起了电脑自动化管理及编目系统,目前使用的是“英美编目规则”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图书馆管理系统同时可以支持“USMARC”和“CNMARC”,逐渐使图书馆走向标准和正规化,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目前,截止2010年10月统计,该馆藏书接近3万册。藏书中,宗教类的书籍占70%,30%则是哲学类书籍及其它科目书籍。图书馆其它很多工作都是培训一些同学来做义工。义工同学主要负责:借还登记、排架、报刊杂志分类、打印书签、贴分类书标,有些还可以帮忙编目方面等繁琐的工作。
协和神学院图书馆现在实行了标准化编目,对于馆藏的情况和书籍的采购方面更加清楚了,哪一类型的书籍缺乏,哪一种主题的书籍不够,哪一些书会重复,一目了然。购书时,一般都是根据老师提供书籍列单、根据教学的需要,同学对某些主题的书籍用得比较热门、留意各出版社新出版书籍等。大多数书籍在香港购买。
图书馆采取开放的管理方式,一般在馆内借阅,无需登记,借出馆外才需登记。学生往往会在图书馆写论文,开放时间比较长,从早上8:30至晚上10点。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报纸、期刊及与学习科目有关的书籍。馆内也有很多英文书籍,可是使用率不高。
图书馆外观
神学院图书馆是至关重要,特别是中国教会在提倡神学思想建设的今天,图书馆需要有丰富的藏书及相关的书籍。尤其在基层教会工作的牧者们,平时很难能够接触到足够的书籍和资讯,很难有实质性或学术性的内容出来的。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把服事的范围增大,不止是提供给神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也能够提供给各地教会的牧者同工。现在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的书籍我们都有仔细收藏。因为教会要融入中国的社会,必须对中国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这对于推进中国教会建立自己的神学思想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图书馆的局限,图书馆的藏书也有一定的着重点。尤其近些年关于神学思想建设方面的主题,一些专辑、文章等,图书馆都仔细收集装订加以收藏。目前图书馆着重于收藏广东各地教会的资料,包括广东各堂点的点滴资料,新堂落成的专刊。这些都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后广东教会的发展情况,也反映了中国教会在这段特别的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由于神学院校图书馆规模不大,各个图书馆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广东协和神学院图书馆在未来应该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曾有来自香港崇真会的会长、德国的一位研究生到协和神学院图书馆查找神学思想建设资料,他们想要写论文的资料都能够满意的找到。与其他大学馆藏相比,协和神学院图书馆藏书量远远不够。可是,神学院的可以是专业的图书馆。
协和神学院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网络化,以会员制的形式,给服侍教会的教牧同工、平信徒提供资源。通过电脑,实现远距离外借,或以快递方式等方式提供借阅。这能满足信徒对属灵知识日益渴求的需要,使图书馆能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神学院图书馆内部一楼藏书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基督教协和神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