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 李刚 跳楼腐蚀楼在哪儿?

请问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的理化大楼在什么位置?_百度知道中科大与北大的差距体现在哪里?
我是普通985本科,今年保研中科大,当时有过纠结去北大还是中科大,最后还是去了中科大,找的导师是青年千人。研究生是确定了,但我想知道中科大与北大的差距。分割线 很高兴能有这么多知友关注回答我的问题,我想补充一下,我有保研名额,保外哪个学校都可以,也联系过北大的老师。我想知道研究生阶段导师是不是很重要,导师名气大小是不是很重要。 很开心有很多科大的本科生还有各名校的同学们回答问题,我能接触到各位感到很荣幸。
现在青年千人在国内top校(清北加华五)都是入门门槛了(意思就是说没有青年千人连讲师职位都不会给的,其他高校好一些,但是等再过五年到十年这个范围可能就是大部分985了,很现实的问题),不会直接给正教授的(就算是两年前的话也得过渡一段时间才给正的),现在顶多副教授,讲师也有可能。还有就是现在top校都喜欢赶人,到时候青年千人回来后做得不够好四十多岁最需要稳定的时候赶走也是有可能的。降薪什么的也有。青年千人基本是刚毕业只做了几年博后的年轻人,独立后的学术实力其实很难看出来(青千博士博后期间也是跟着大老板做出来的)。学术界若是碰上好时候博士博后期间容易做出一些重要成果,但这些成果一来点子基本是老板的,二来更是相应的时代决定的。也就是说能不能在学术上走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和机遇其实有很大关系。当然我并不是黑你老板,我也不知道你老板是谁,我只是想说青年千人不等于他将来能持续输出一流成果。既来之则安之,我不想灌心灵鸡汤。说白了做得好做的坏很多时候都是命,能去哪儿去哪儿就得了。有句话不知道讲了合不合适,适合给各种心灵鸡汤网友治疗,就是博士期间个人的差距是无法弥补老板之间的差距的,老板之间的差距是无法弥补时代的差距的。
我是2013级科大本科地球物理专业的,现在大三。在固体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上,科大比北大稍强,尤其08年北大地空学院院长被挖到科大现在成为我的老板(真是非常荣幸),大气方向科大比北大差不少,我曾经参观北大有一栋楼专门做大气遥感的,他们大气方向比我们丰富很多。找导师名声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钻心搞科研,我建议你找一位年轻并且有上进心的教授,他们不经水平比较高,而且刚回来工作很认真,对学生照顾也很多,所以水平可以跟着老板提高非常快。我在科大呆了两年多,科大的老师人好确实没话说。至于比较,中科大现在是在全方位没办法和北大相比的,毕竟北京和合肥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教育政策与战略,但是从长远来看,国家不可能一直把教育科研中心堆在北京的,合肥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科研中心。现在合肥到处修高铁和地铁,正在构造交通枢纽,并且合肥在西边和中科院中科大三方在筹建先进技术研究院,那里环境条件还是很不错的。从长远来看的话,来科大读研以及以后的科研活动还是挺好的。清北的资源很多,学生确实很强,但是有时候被公众神话了,就像楼上一位说的,你也可以在科大利用现有的资源完爆很多北大的学生!
研究生看老板。
论实力两者相差无几,都算是国内顶尖,甚至个人认为中科大有些专业实力更强。有个统计,中科大每年大约千分之一的学生最终成为了中科院院士,这一比例冠居全国。
不过两者的区别,个人感觉,更多的还是在其他方面,相比之下还是北大更好点。因为北大的路子广
自从来了北大,我在校园里都是低着头走路,生怕稍微张扬一点,就有一群大神过来把我打了。
曾经相差10公里,现在相差接近1000公里了吧。
群体内差异远大于群体间差异
终于找到个自己能懂点的问题了。我是中科大本科学统计的,也已经保到中科大。我有个地空的同学,嗯,今年被退学了。进入正题1.在学校硬性指标方面(包括设施,科研资金)北大完爆中科大。2.就业方面,肯定还是北大3.学习环境,嗯。。。。。北大4.科研呢。
反正在web of science 上,北大发的比我们多,引用比我们多。进顶尖杂志比我们多。但我们学习氛围好啊好像一直对外这么说的。不过我也认可。氛围不好的,就像我地空同学那种,呵呵。(不要问学习氛围好,为什么还刷知乎,刷知乎就是学习好不好)至于学到的东西,我觉得不比北大差。考的肯定比北大难(不过研究生了,不用考虑)学校在南方确实也有一定地位。个人建议:如果题主纠结在考北大还是保科大,我强烈的建议保研。考研实在不确定性太大了。研究生其实最看重的是导师而不是学校。导师屌你就屌,导师好你就好。政府给你们钱多不多你管不着,反正比你用的多就是了。如果题主就是想看看差距,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是要承认的。其实我觉得只要科大的纯物理能和北大的比。答得这么烂估计没人转,转了别提我名就行了(一看就不是真名),怕被开除。
科大食堂比北大好吃(??ω?`)
主要看你导师,青千到没什么,关键看TA做的情况,研究生阶段更重要的是要看导师情况。如果实力差不多再考虑地域差异其他差别。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他们正在问:
最新的同城生活信息:本报讯(记者彭科峰、温才妃)近日,由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刚等人撰写的《腐蚀数据共享》的评述文章在《自然》发表。文章系统阐述了有关腐蚀试验站网的已有发现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材料腐蚀大数据的新观点。材料腐蚀问题每年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材料腐蚀基础数据积累及腐蚀规律在几乎所有的工程领域都是重要的基础问题。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开始建设全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全国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已经成为我国最完善的自然环境腐蚀研究平台。李晓刚等人结合腐蚀试验站网多年数据积累与数据库建设、建模、模拟仿真、共享和工程应用系列化的工作,提出了腐蚀大数据原创性概念以及利用腐蚀信息学或腐蚀基因组工程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腐蚀学科新模式。李晓刚等人指出,腐蚀数据和环境密切相关,影响因素众多,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合作不断延伸,各种环境条件下材料腐蚀数据和腐蚀规律的研究更显重要。同时,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相应的腐蚀规律研究更显迫切。腐蚀数据共享、腐蚀大数据规律研究,将有可能配合方兴未艾的材料基因组计划研究,不仅更好地设计材料,也更好地控制材料的服役和失效。原文链接:(责编:高龑、李文慧)
北科大官方微博 北科大新闻网北科大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科大专家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