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主要内容概括鳗鱼游西湖是什么意思

《守望西湖的青藤》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高中语文阅读_中学资源网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守望西湖的青藤》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热&&&&&★★★★
《守望西湖的青藤》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0:14: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守望西湖的青藤张抗抗说起青藤茶馆,如今怕是很少有人不晓得的。细细追究起来,“青藤”是90年代在西湖边发出的新芽,并不是河坊街的老字号,仅仅七八年间,长藤弯弯、青叶缠绕,架起一座浓荫蔽日的硕大茶棚,不说是个奇迹,至少也是带了些传奇色彩的。尤其,店主是两个年轻的杭州女人。七八年前,差不多还是茶叶嫩尖一般新鲜的女孩,如何就能把一片片茶叶变成蜻蜒的绿翅膀,在西湖的暖风里飞起来?后来那个不算小的三层空间,也容不下这对翅膀了。每一枝柔韧的青藤,都缭绕着女人的梦想在一圈一圈地盘旋。2003年秋天来临,西湖扩建改造工程完毕,“青藤茶馆”在四易其址之后,选择了元华广场二层,在一公园的西湖南线入悄然开张。猛然扩大成5000平方米的面积,计有800多个座位。茶客光临的高峰时,茶席仍然不够用。即使在杭州这样温柔富足的龙井茶乡,喝茶喝出如此蔚为壮观的景象,也令人啧啧称奇。“青藤”究竟握有什么样的秘密武器,让杭州人把一杯清茶喝得上了瘾?新“青藤茶馆”掩于婆娑翠竹丛中,依然有着女性的含蓄与秀气。沿木梯拾阶上得二层,眼里掠过青石小桥泉水游鱼,一步一景,脚步顿时就慢了下来;四处流连顾盼,眼神也不大够用。围廊隔断的分割与设置,一改先前繁复的传统风格,赋予了现代的空间概念,只觉得抬头低头通畅敞亮,叫人想起凉风微袭的山间茶园;数间小巧玲珑的江南小筑,均以西湖十景命名,隐隐绰绰地藏在曲径通幽处;古色古香的窗格门扇、造型简洁颜色古朴的茶桌茶椅,藤制木质,件件精心得不留痕迹;灯具也是极讲究的,柔和的光线若有若无,便有了月夜星空下品茗的感觉;壁上镶嵌的橱柜木格,收藏各色紫砂名壶和历代茶具,还有墙上精心装裱的名家字画,如此浓郁的文化气息,茶馆不再是茶馆,而是一所小型的茶艺博物馆了――边走边看,峰回路转,就有迷路的担忧了,果然又有阔大的厅堂在前,一面弧形的白墙落地,简约而朴素,内里透出现代的开放意识;宽阔的阳台设有露天茶座,西湖碧波就在眼前,似乎伸手可触。逢年过节,一边品茗一边观赏西湖上空的璀璨烟花,将是怎样的好心情。忽然觉得“青藤茶馆”更像是一座内涵丰富的文化广场,杯水之中,竟是天外有天。两个清清爽爽的江南女子,开了多年茶馆,言行中却看不出阿庆嫂般“女强人”的精明泼辣,只是轻声细语地说着平常的话语,如同一杯澄澈的清茶,散散淡淡波澜不惊。茶馆的画册底封上有两句诗曰:青染湖山供慧眼,藤萦茗话契禅心。恰似这两位开茶馆的女人,淡泊随缘,慧心禅意,原本看重的是茶品茶趣,不经意间,却把这悠闲之乐,做成了茶的事业。七、八年间茶馆虽然几经搬迁,那一根根柔韧的藤蔓,却始终立定脚跟沿着湖滨一线蜿蜒,执著地不愿离开。“除了西湖边,哪里我们都不去”一一那是一个关于守望西湖的诺言,一生一世的守望,犹如千年的西湖,淡妆浓抹自有定力。女人的丈夫由爱“人”而及茶、由爱茶而及青藤屋,最后也变成了守望西湖的那两个女人身后的忠实守卫者。一个听起来浪漫而动人的故事,落在杯中,就是沉甸甸、续之不竭的一壶清茶。“青藤”连续多年被评为“杭城十佳温馨茶楼”,功夫终究是下在一个“茶”字上――茶叶的品质、茶具之精美、茶艺表演,还有独到的待客之道。杭城的人都知道“青藤”所用的茶叶均为货真价实的上等佳品,片片让人放心;“青藤”沏茶所用之水,都是天然泉水;更值得称道的是“青藤”用以佐茶的各式茶点,真的可口入味,真的好吃,每一种制作都是不含糊的。此前几年中我曾多次去过六公园的青藤老店,每一次都是茶醉食足而归。那样琳琅满目的茶点之宴,铺就了一道丰盛的江南食品艺术长廊……想当年“青藤”创业初始,两个女人曾亲手“研制”本家茶蛋茶干。女人的温情与心思,就这样点点滴滴地留下来了,也长久地留住了“青藤”的茶客们。“青藤”特制的茶具上,有“青藤”的店标。一缕清茶的丝丝热气,在空中轻盈升腾,恰似一根柔软韧性的青藤,有意无意地勾勒出了茶杯的形状。茶香袅袅,绵绵不息,更似“青藤”的流水与人气。这一想也就恍然:“青藤”是把天下的茶客,都当作养育自己的沃土来侍奉的。所以“青藤茶馆”,每搬一次家,便愈发呈现兴旺之势,因为它把根上的土壤也一同带过去了。西湖幸有“青藤”,南来北往的爱茶人,从此都与“青藤”一起来守望西湖。昨日的茶还未凉,今日喝茶人又回来了。(有删改)1.第五段对“青藤茶馆”的环境布置的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2.文中引用茶馆画册底封上的两句诗“青染湖山供慧眼,藤萦茗话契禅心”,有什么用意?(3分)3.概述“青藤”在文中的象征意义。(3分)4.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内容是否自相矛盾?请作简析。(5分)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5分) 答案:1.突出了西湖特有的文化品位,形象地回答了上文提出的“‘青藤’究竟握有什么样的秘密武器,让杭州人把一杯清茶喝得上了瘾”的问题。2.以诗写人,写两位店主淡泊随缘,慧心禅意的品性和人生追求。3.(1)充满生机柔情的美好生活(2)有执着坚韧的创业精神(3)植根文化土壤富有人气4.不矛盾。表面上前者是“始终立定脚跟”,后者是“把根上的土壤也一同带过去了”,其实,文中写到“青藤茶馆”几经搬迁都在湖滨一线,而且两者都是形象的比喻,为了突出难舍难分的西湖情结。5.《守望西湖的青藤》的题目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比喻,将青藤茶馆比喻成了一株生机勃勃、生命力顽强的青藤。而守望西湖,其实就是守望西湖岸边那份宁静,那份淡泊。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不论是“均以西湖十景命名的江南小筑”,还是“古色古香的窗格门扇”,还是“收藏各色紫砂名壶和历代茶具,还有墙上精心装裱的名家字画”,都体现出了制作者的品位。而这种品位又跟上面的问题“青藤”究竟握有什么样的秘密武器,让杭州人把一杯清茶喝得上了瘾?相呼应,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2.试题分析:“青染湖山供慧眼,藤萦茗话契禅心”美丽的湖光山色供我们欣赏,有青藤围绕,香茗为伴,一起谈禅。以诗写人,写两位店主淡泊随缘,慧心禅意的品性和人生追求。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引用在现代文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引用都会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可信;也会引用一些典故,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会引用一些古典诗句,来提升自己文章的文学韵味。3.试题分析:每一枝柔韧的青藤,都缭绕着女人的梦想在一圈一圈地盘旋,有执着坚韧的创业精神。茶香袅袅,绵绵不息,更似“青藤”的流水与人气。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4.试题分析:这里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这句话里“根上的土壤”并不是指真实的土壤,而是“青藤”所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如果能理解这一点,这道题就不难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点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鉴赏”部分再作详细阐述。5.试题分析: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的能力。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个标题,联系文章内容,谈出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试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什么样的西湖
什么样的西湖
10-03-21 &匿名提问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面,面积5.68平方公里,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平均水深1.55米。她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似两条锦带,将西湖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五个水区,各湖水体以桥洞相互沟通。湖中最大的岛屿是孤岛;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远远望去,犹如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三岛”。西湖一面依城,湖光山色与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环湖一周约15公里,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西湖景区四季分明,风光迷人。从环山山顶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是拍摄大场面的好地方。如北面的宝石山、孤山、葛岭,西面的南高峰、北高峰,北面的玉皇山、南屏山、吴山,还有西湖东面的一些高层饭店的楼顶,如友好饭店、新侨饭店等。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是宝石山顶和北高峰顶。在这里,前景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保 塔,中景是著名的断桥和白堤与波光粼粼的湖面,远景是晨曦中的城市,可作为典型的西湖照片。笔者曾在三年内上百次在日出前登过宝石山,每次因天气变化感受都不一样,很少有失望而归过。在北高峰上则可拍下整个西湖全景,白堤与苏堤两条长堤纵横交错,三个小岛在湖中若隐若现,最远方的城市虚无缥缈,确有人间天堂的味道。去北高峰最好有当地朋友做向导,因为去那里的途中须穿过几片茶园,初来者很难找到最佳拍摄地点。拍日落的最佳地点是友好饭店的第18层露天茶吧,傍晚,群山环抱中的西湖会随着色温的变化由银色渐变为金色,落日归舟,好个西湖山水画。这时可用广角镜头拍全景,也可用长镜头选取局部。西湖一年四季,各季皆有特色。初春时节,嫩绿的柳叶如同帘幕般垂挂在湖的四周,在逆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先是樱花热热闹闹地开了起来,樱花主要分布在柳浪闻莺、太子湾公园和植物园,樱花的花期很短。然后是色彩绚烂的桃花在春风中遍布苏堤和白堤。“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这六吊桥指的就是苏堤上的六座石桥,苏堤附近是拍桃柳的最佳地方,远处的湖光山色,近处的人面桃花,微风中笛声飘渺,即使不按快门,人也醉了一半。太子湾公园内栽种的郁金香规模很大,有数百个品种。每年的3月中旬,郁金香在太子湾公园开始亮相时都会引着全国各地的影友纷至沓来,不知“谋杀”了多少个胶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夏季的6月到初秋的9月,各地的爱荷者又寻踪而至。西湖的荷花,主要分布在断桥、孤山、新新饭店门前、一公园与曲院风荷公园等处,有十里之称。西山路近年还有一荷花养殖基地,主要种植在缸内,没有长镜头的影友也可拍到荷花的特写,如有微距镜头,更可大展身手。金秋的国际游船节,数十个国家的烟花大赛,湖上赛龙舟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更是花样繁多。此时,影友在紧张的拍摄之余,到满陇桂雨的满觉陇,在浓郁醉人的桂花树下吃一只土鸡煲,喝几壶老酒,品一品正宗的西湖龙井,更是乐不思返。随着西湖水质的改善,冬季的西湖已成了各种候鸟的天堂。常见的有野鸭、鹭鸶、鸳鸯、鸥鸟、鸬鹚等,偶尔也会有天鹅来湖中小憩,爱鸟的影友这时会扛着“大炮”,奔走于湖边,运气好的朋友如能赶上一场大雪,那就是意外收获了,要知道,在杭州的影友手里,好的断桥残雪的片子也是不多的。还有一值得去拍的地方就是号称灵峰探梅的灵峰。那里大面积的腊梅和红梅给冬日里的西湖平添几分春意。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花季,还有杭州一些过去的皇家园林里面更是到处奇花异草,喜欢小品的朋友如能有敏锐的观察力、足够的耐心、利用好早晚的低色温光线,定会有佳作诞生。若想片子拍得和别人不一样,还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机会,恶劣的天气下容易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下雨,这在西湖是很多见的,为此我特意买了一部尼康诺斯水下专用相机,这样就可以全天候使用,不管下多大的雨,只要穿一件雨衣,便可从容地进行拍摄。做为一个风光摄影师掌握一些气象知识,对天气的变化有一定的预见性,是很有必要的。记得在1998年夏季的一个雨天,中午和朋友一起喝了很多酒,一觉醒来,已是下午三时半,我习惯的从阳台往西湖方向观望,发现尽管此时仍在下雨,但乌云已渐渐的从西边的天空散去,根据经验判断傍晚时分极有可能出彩虹。于是下楼直奔湖边,赶到拍摄点后抬头四望,一下惊呆了,两道彩虹清晰地挂在西湖东面的空中,急忙端起哈苏相机一口气拍完了几个胶卷,待大批影友赶到时,彩虹已隐去多时,大家只有望湖兴叹。我那天也留了遗憾,地点选得不够理想,若再果断一点,直接登上宝石山,定会精彩许多。杭州的西湖在国人的心目中毕竟太熟悉了,又有无数名家来此拍过照片,所以很多摄影人都认为西湖风光很难拍,其实只要通过细心地观察,在西湖仍然能拍到好照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评《西湖通史》:书写西湖的前世与今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书写西湖的前世与今生——《西湖通史》序
《西湖通史》
王国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期间主持编纂《西湖通史》,这部书是我国,也是世界湖泊史上的首创之作。西湖本是一个天然海岬澙湖,
原标题:书写西湖的前世与今生&&《西湖通史》序
《西湖通史》
王国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期间主持编纂《西湖通史》,这部书是我国,也是世界湖泊史上的首创之作。西湖本是一个天然海岬澙湖,两千多年来经一代代地方长官和广大人民的努力建设,使西湖成为世界名湖,其自然风光之旖旎和人文景观之深厚,使世人为之瞩目神往。
纵观西湖的发展史,是人类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历史上许多先贤为西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所共知,中唐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疏浚西湖,建闸蓄水,造福杭人。北宋时苏轼两任杭州地方长官,尤其在元祐年间任杭州知府期间,到任之初适逢杭城水旱灾交加,除救灾设病坊等外,主持治理城内运河支流茅山、盐桥河,使江潮不入市,又修中唐李泌所浚六井,政绩斐然。更值得称道的是,其时西湖淤塞已久,葑田如云,遂动员兵民除葑田建长堤,又于湖中置三塔植菱,获利以备修湖。自南宋起&西湖十景&盛传于世,溯其本源,&苏堤春晓&&三潭印月&二景实为苏轼所创。尔后明清以往杨孟瑛、阮元等复浚西湖建堤(后人称杨公堤),筑六桥,成阮公墩,使西湖更添佳景,秀色可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西湖建设虽屡受干扰,然在其时省市领导努力下,总体是不断地建设中。尤其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西湖建设又逢大好机遇。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全面推行&综合保护&&还湖与民&等措施,建设力度更大,其最突出者应是西湖水域之扩大,达到清代盛时光景,此尤为不易。西湖申遗的成功则是最好的证明。
王国平同志在任时除致力于西湖建设外,还亲自擘画西湖人文史料的挖掘和研究,成立《西湖丛书》指导委员会,计划编纂《西湖文献集成》《西湖全书》《西湖通史》三部大书。经过几年努力,《西湖文献集成》今大体完成,已出数十册,字数达到二千三百余万字,据杭州友人相告,在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西湖文献集成》的丰富史料为申遗成功起了重要作用;而数十册《西湖全书》又以通俗见长,图文并茂,抒写西湖的方方面面,深受广大市民与国内外旅游者欢迎;而今《西湖通史》经多年努力,杀青付梓在即,国平同志托我在杭友人致意,问序于我,敢不应乎?为编纂《西湖文献集成》《西湖全书》《西湖通史》这三套大型西湖文化丛书,杭州市委、市政府曾专门成立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委员长乔石为总顾问的顾问班子,我亦忝列其中,自应担负一定责任,故而愉快地应承了。
我国素有修史的优秀传统,煌煌二十四史即是证明。二十四史的开创之作&&司马迁的《史记》曾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编纂通史树立了典范。这部通史的撰写与《汉书》以下断代史不同,上起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下迄司马迁所生活的汉武帝年间,前后约达三千余年史事。《西湖通史》可以说继其传统,上限从西湖的成因写起,至西湖申遗成功为下限,前后达两千多年历史。一书在手,西湖的前生今世,纵览无遗。我很欣赏《西湖通史》这种写法,这确是一部通史,而不是一部断代史。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主持编纂过一部《中国藏书通史》,也是这样处理的,起自中国有官私藏书活动起,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我以为,当代人亲历之事将之入史,较之后人翻检档案更为可信。关键当是需持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西湖通史》的作者正是坚持了正确的唯物史观,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和档案史料,而后编纂成书,故而观点正确、史料有据,撰成这样一部价值甚高的通史。
西湖从一个海岬澙湖,成为今日之世界名湖、旅游胜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是经过一代代人的筹划和胼手胝足的操劳而来。我很欣赏在书中写了多人的活动,白、苏、杨浓墨重彩;五代钱镠置撩湖兵保护西湖;南宋建都临安,高宗朝起一百余年间形成西湖繁华;清代康乾二帝十二次南巡,有十一次游西湖,都对西湖文化景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上至中央领导以及省市委领导直至基层干部,凡对西湖作出贡献者本书以事系人作了充分反映。对于建国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干扰,诸如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对西湖所造成的损害亦秉笔直书,不作回避和掩饰,这亦是本书所值得称道的。
《西湖通史》应该是浙江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极为重视浙江文化的研究。他于2006年所撰写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就特为提出:&我们希望通过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努力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浙江人民,用浙江精神鼓舞浙江人民,用浙江经验引领浙江人民,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推动浙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这确使我们很受启示。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文明,从西湖古今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西湖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阐述和展示,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来发掘和弘扬优秀的西湖传统文化,完善地方文化结构,塑造地方文化品牌和人文精神,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文明。我深信,确如习近平同志在此篇总序中所说,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通读《西湖通史》确使我感受这部文化专著,从地域文化研究出发必能进一步丰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内容,并在当代文明建设中起到硬实力的作用。
我对西湖历史缺乏研究,今翻阅具备三百余万言的四卷本《西湖通史》,确深有所感,故特为作序,并致祝贺。
2013年12月杪于北京&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迟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西湖》教学设计 - 沧海一粟的博客 - 连云港教育博客
《西湖》教学设计
作者:xuhonghong 日期: 21:32:07
课题:6& 西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素有、镶嵌、远眺、
心旷神怡、掩映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语言文字,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们去过杭州吗?杭州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哪里呢?出示西湖图片。
2、师生谈话:西湖给你留下哪些美的印象?
3、板书、齐读课次课题——6.西湖。
4、指导读课题:带着喜爱之情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认清字形,试着理解生字新词。
2、检测学生对于文中难读的词的朗读、理解情况。
&& 杭州& 素有& 犹如& 浓淡& 连绵起伏& 格外 掩映&
&& 夜幕初垂& 华灯&&& 琴声& 硕大&&&&& 宛如 漂浮
&& 悠扬&&&&& 远眺&&& 仿佛& 柳丝轻拂& 心旷神怡
3、齐读词语,读出每一个词的感情。
4、指名分节轮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并指导停顿。
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练习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6、指名朗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边听读边注意积累对你习作有帮助的词语,遇到疑问可在旁边标个小问号。
7、小结:看来,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花点功夫可不行呀!
8、交流预习,质疑问难。
①&交流:在预习、读课文的过程中,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②&小结:学贵在有疑,同学们能在预习中、读课文中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在学习课文中一步步去体会,解决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把握内容。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各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指名学生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生品读第一段。
1、 从学生说的感受中教师借机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赞美的语气,并借机学习生字(“镶”、“素”,
理解“镶嵌”、“素有”)。
2、学生质疑。
&&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学生说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同学们很会思考,只要你们认真读书,就一定能自己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师生交流,品味。)
4、齐读第一部分。
五、方寸匠心,巧练生字。
1、教师指导钢笔书写生字的要领。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些是难写易错的。
2、我们写字不仅要写正确,更要写得漂亮。这几个生字(绵、淡、犹、格、浮、掩、初)左偏旁笔画少,右部分笔画多,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在田字格里注意谦让,才能写得漂亮。
3、听写词语或在作业纸上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六、课堂练习,课外延伸。
1、把课文读通读熟。
2、抄写词语。
3、搜集西湖的图片以及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设计:
&&&&&&&&&&&&&&&&&&&&& 6.西湖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西湖的绿》课件 浙教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西湖的绿》课件 浙教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西湖是什么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