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时段测量校园内不同地点的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是多少

在不同的时间或天气里,观察同一个地方,看看有什么不同,然后说一说,再写成一段话.
春天的学园,柳树吐出毛茸茸的绿芽,夏天,柳树抽出碧绿的枝条,秋天,柳树的叶片泛黄了,打着旋儿飘到地下,冬天,柳树光秃秃的枝条上挂满了银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微气候和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格局--《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微气候和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格局
【摘要】:
林隙是广泛存在于森林中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结构,林隙的产生增强了干扰生境的异质性,从而影响群落结构和动态过程,最终影响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本文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林隙内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晴天和阴天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的PPFD日最大值均出现在11:00-13:00之间,晴天林隙内各个时段最大值出现位置不同,日最大值出现在林隙北侧林冠边缘处,而阴天各个时段最大值均处于林隙的中心。林隙内月平均PPFD为6月最高,9月最低,极差7月最大。林隙内晴天气温的峰值出现在9:00-15:00之间,而阴天气温峰值在15:00-19:00之间,位于林隙中心南8m。5:00-9:00林隙各点阴天的气温都高于晴天,9:00-19:00则相反。月平均气温为6月最高,9月最低。晴天和阴天空气相对湿度的峰值均出现在5:00-9:00之间,日最大值在林隙西侧林冠边缘处,且阴天的相对湿度始终大于晴天。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月最高,6月最低。晴天PPFD异质性大于阴天,而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异质性则不明显。生长季内不同月份PPFD、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的最大值所处位置不同。PPFD和气温的月均值在林隙中心及附近变化梯度较大,而相对湿度的月均值则在林隙边缘变化梯度较大。
在不同测量点之间,林隙土壤温度也存在差异。月平均地面温度、地面极端温度和浅层(5cm and 20cm)土壤温度变化顺序不一致。不同月份基台值和变程存在动态变化,斑块形状复杂程度不同。月平均地面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为6月最高,月平均地面最低温度为8月最高,月平均土壤浅层温度为7月最高,生长季内不同月份土壤温度最大值分布位置不一致,林隙、郁闭林分和空旷地土壤温度存在非常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在不同不同测量点之间,林隙土壤含水量也存在差异。0-7.6 cm、0-12 cm和0-20 cm月平均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均为9月7月8月6月,同一月份平均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均为0-7.6cm0-12cm0-20cm。不同月份土壤含水量基台值和变程存在动态变化,其空间异质性的强度和尺度均为0-7.6 cm0-12 cm0-20 cm最小,斑块复杂程度不同。生长季内月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0-7.6cm,最小值出现在6月0-20 cm。不同月份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分布均位于林隙中心及其附近。
研究林隙中上述各环境因子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异质性强度和尺度在不同的月份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林隙、郁闭林分和空旷地各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也不相同,这可能对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的更新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认识和研究林隙更新中各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形成更新格局的原因和效应,可为阔叶红松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次生林的恢复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S718.5【目录】:
Abstract4-8
1 绪论8-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1.2.1 林隙的概念及基本特征8-9
1.2.2 林隙干扰对森林生境的影响9-10
1.2.3 物种更新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10-11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2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6
2.1 研究区概况12-13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6
2.2.1 光量子通量密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13
2.2.2 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13-16
3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内光量子通量密度的时空分布格局16-19
3.1 光量子通量密度日时空分布格局16-17
3.2 光量子通量密度月时空分布格局17-18
3.3 小结与讨论18-19
4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气温的时空分布格局19-21
4.1 气温日时空分布格局19
4.2 气温月时空分布格局19-20
4.3 小结与讨论20-21
5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格局21-23
5.1 相对湿度日时空分布格局21
5.2 相对湿度月时空分布格局21-22
5.3 小结与讨论22-23
6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土壤温度的时空分布格局23-34
6.1 林隙地面温度时空分布格局23-25
6.1.1 林隙地面温度统计结果23
6.1.2 林隙地面温度的时空变异特征23-24
6.1.3 林隙、郁闭林分和空旷地地面温度对比24-25
6.1.4 小结25
6.2 林隙极端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格局25-29
6.2.1 林隙极端地面温度的统计结果25-26
6.2.2 林隙极端地面温度时空变异特征26-28
6.2.3 林隙、郁闭林分和空旷地极端地面温度对比28
6.2.4 小结28-29
6.3 林隙浅层土壤温度的时空分布格局29-33
6.3.1 林隙浅层土壤温度统计结果29
6.3.2 林隙浅层土壤温度时空变异特征29-32
6.3.3 林隙、郁闭林分和空旷地浅层土壤温度对比32
6.3.4 小结32-33
6.4 讨论33-34
7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格局34-38
7.1 林隙土壤含水量统计结果34
7.2 林隙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异特征34-37
7.3 小结与讨论37-38
7.3.1 小结37
7.3.2 讨论37-38
结论与讨论38-40
参考文献40-4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4-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耿玉清,单宏臣,谭笑,孙向阳,王登芝;[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臧润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沙丽清,曹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张一平,窦军霞,马友鑫,刘玉洪,郭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张一平,王进欣,刘玉洪,马友鑫,李佑荣;[J];广西植物;2001年01期
张一平,王进欣,马友鑫,刘玉洪,李佑荣;[J];林业科学;2002年06期
宋新章;肖文发;;[J];林业科学;2006年05期
臧润国,徐化成;[J];林业科学;1998年01期
张一平,王进欣,刘玉洪,马友鑫,李佑荣;[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王进欣,张一平;[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毅;蔡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张君亭;孙廷林;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梁奉兵;;[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段仁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童丽丽;汤庚国;许晓岗;;[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康永祥;张巧明;岳军伟;;[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鲁迪;蒋国富;喻光明;张敏;;[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李世友;张桥蓉;蔡德稳;湛兴奎;张尚书;滕云贵;马长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李东平;李性苑;;[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周宇爝;周祖基;张健;卢昌泰;马明东;;[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竺琳;曹洪麟;罗远周;王绍能;黄忠良;;[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小雷;张卫国;李伟绮;;[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彭少麟;周婷;;[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丁磊;陆元昌;胡万良;孔祥文;徐庆祥;金鑫;;[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孙一荣;朱教君;于立忠;;[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于立忠;朱教君;赵风军;张艳红;孙一荣;;[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齐代华;钟章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张一平;赵俊斌;宋清海;梁志;;[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张志;李笑吟;姚爱静;;[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于立忠;朱教君;赵风军;张艳红;孙一荣;;[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丁磊;陆元昌;胡万良;孔祥文;徐庆祥;金鑫;;[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刚;[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刘刚;[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胡文英;[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文东新;[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欧阳资文;[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郝文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许可;[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何俊;[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刘方炎;[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孙明学;[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车磊;[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万云;[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黄俊臻;[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李兰;[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张昌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王全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罗火钱;[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王艳辉;[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洪瑜;[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储蓉;[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一平,王进欣,马友鑫,刘玉洪;[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谭笑,孙向阳,阎海平,王铁柱,任云卯,董俊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阎海平,谭笑,孙向阳,耿玉清,任云卯,董俊岚,王铁柱;[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张一平,马友鑫,刘玉洪,尹利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耿玉清,孙向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刘志民,赵晓英,刘新民;[J];草业学报;2002年04期
沙丽清,曹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赵惠勋 ,周晓峰 ,王义弘,周洪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国庆喜,葛剑平,马承慧,李传荣;[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江小蕾,张卫国,杨振宇,王刚;[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冬跃,沈光;[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02期
孙惠杰;师恩帅;单蕊;;[J];林业勘查设计;2006年03期
王金龙;;[J];辽宁林业科技;2012年06期
秦彩云,才巨峰,陶晶;[J];吉林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段文标;王晶;李岩;;[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12期
李猛;段文标;陈立新;;[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代力民,徐振邦,陈华,陈高;[J];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唐丽丽,邱岩明,徐衍武;[J];中国林副特产;2000年02期
李猛;段文标;陈立新;刘洋;高志强;;[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10期
李猛;段文标;陈立新;魏琳;冯静;王誓强;;[J];生态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猛;[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董炜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在不同的时间或天气里,观察同一个地方,看看有什么不同,然后说一说,再写成一段话.
自动关机、死机等显现像等),使用杂音计或电平表测量杂音电平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或者用示波器观察是否存在杂散信号湿度加速氧化,导致传输中断.9.:温度(目前全国正值高温季节,由温度引起的故障会积聚增加,可能会持续几个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上海市杨浦区2015届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上海市杨浦区2015届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温的观测记录,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
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温的观测记录,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这叫做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温的观测记录,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这叫做等温线.在等温线地图上,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值相等,一般情况,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故答案为:等温线.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温的观测记录,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主要考查你对&&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气温是一种地理名词,一般指大气的温度。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中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摄氏度。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重要指标。它可根据需要分为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它还是指导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气温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因此,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这一天要落后1~2个月。即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现在七月或八月。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以七月为最高,一月为最低;海洋的气温,以八月为最高,二月为最低。 气温分布图:气温图是表示空气温度(0℃或°F)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变异情况的地图。包括气温平均值、极端值、较差、界限气温等内容。常以等值线法表示各时段气温的空间分布,以定位(气象测站)图表法表示气温一年中的变化过程。等温线间距视制图范围内温度跨度与地图比例尺而定,同一幅图内间距基本相同。等温线色层的色调及色饱和度,直观地反映气温的冷暖和数量特征及相应温度条件下的地理情况。我国气温分布特点:1.受纬度影响显著,南北温差大,纬度越高,温度越低;2.受地势影响显著;平原温差与高原温差大;3.受气候带和大气压影响;同一纬度不同气候带温差大;4.受海陆位置影响;内地与沿海不同的季节,温差大。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2.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海洋最高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因此会有气温年较差。 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1.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我国2010年夏季气温分布图:
发现相似题
与“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温的观测记录,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55423501419416213062914973216518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温测量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