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周琛豪2O16年北大数学系毕业生去向,现在在哪里工作?

新参考答案同济大学数学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新参考答案同济大学数学系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以上内容摘取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4年接收毕业生情况公示表》.pdf》,若想查看原文格式,请如果您觉得不放心或未尽人意,请复制链接到电脑端访问(同时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近日,同济大学84级桥梁工程专业校友李海斌获记一等功。他作为大连地铁1、2号线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近10年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地铁项目建设中。因为在地铁建设中的无私奉献,辽宁省人民政府决定为他记一等功。校友会曾于2013年对李海斌进行采访,他在访谈中阐述了对大连地铁建设的深层理解和倾力投入,同时也表达了对母校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访谈全文如下: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大连市的地铁建设情况。李:大连地铁于2010年开工建设,在建的1、2号线线路总长为64.9公里,计划2014年建成通车。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大连市远景年规划轨道交通线路16条,线网总规模808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地铁线总长224公里。其实,从2007年开始,我们已经在做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规划的制订、方案的策划、申报材料的准备等,光是申报材料的准备,就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由于地铁建设涉及的部门众多,如国土资源、环保、规划、城建、安全等,需要提交的报告多达十几项,要不断跟相关部门汇报、沟通、论证,听取意见,补充材料,修改方案,程序十分繁复。记者:地铁虽然是一种高速、便捷的城市交通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城市文化。大连地铁将如何体现自身的文化特色?李:其实,相比于其他城市,大连市民对轨道交通有更高的期待,更大的热情。大连虽然是一个只有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但却也是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行历史的城市。1899年,大连开埠建市。赢得日俄战争的日本人为了巩固其在南满的统治,于1909年大规模实施了城市电气铁道筹建计划,即第一条从电气游园(今裕景商城)至大浅桥(今码头)全场2.45公里的有轨电车。这是大连城市轨道交通的开端。之后的各个时期,大连有轨电车随着城市的兴衰而兴衰,也成为大连城市的一道颇具特色的亮丽风景,也给每一代大连人留下了形态不同意义相同的美好记忆。在七八十岁老人的记忆中,有轨电车是“新奇”的,能在街道上跑的“小火车”、“大辫子”;在四五十岁中年人的印象里,有轨电车是“亲切”的,伴着咣当声成长;在二三十岁年轻人的视野中,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的,时尚大气的。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在大连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连市民对轨道交通有很深的感情,对城市地铁建设也充满期待。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大连地铁建设,不单单是一种交通工具的升级变迁,更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载体和城市多元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那么,如何在地铁建设中体现大连文化特色,满足市民的期待和需求,也是我们在苦苦思索的问题。我认为,体现大连城市文化特色的关键词很多,如:年轻、现代、浪漫、热情、开放、包容等,但要在地铁这样一个交通系统及公共空间中充分表达并让乘客感知和认同,却是一个难解之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解题,我们也对国内许多城市进行了考察,查询国外城市的做法,并多方征求意见,力求在地铁建设中加以体现:在车站命名上,结合周边区域特征、历史、传统以及周边广场、道路、公交车站确定站名,以百姓熟记和易记为原则,不搞商业化命名;地铁车站建设追求经济适用,以满足功能、安全、方便为原则,装修风格简洁、明快、大气、现代,分别以体现环保的绿色和大海的海蓝色作为1、2号线的线路色;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地铁运行管理中,要形成和保持安全、舒适、文明、和谐、卫生、环保的乘车环境和氛围,使地铁成为展示大连城市发展、市民文明和人文特色及景观的窗口。记者: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地铁建设过程中碰到的许多技术难题就无法借鉴。大连地铁建设过程中碰到的最大技术难题是什么?又是怎样攻克的呢?李:大连地处滨海丘陵,地质复杂多变,上软下硬的特点十分突出,局部地区岩溶发育充分,施工中易出现涌水涌泥险情,施工难度大;暗挖车站多,占总数的35%,在国内也属少见,施工风险大周期长;在城市中心区建筑及人口密集区进行钻爆法施工,造价相对较低,但施工安全管理、爆破及振动控制难度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结合不同的工程地质及环境条件,反复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创新施工工法,采用了单拱暗挖、拱盖法、洞桩法等暗挖车站修建技术;加强施工风险管理,详细探查分析沿线各类施工风险源,开展专项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评审,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招标选择第三方监测单位、爆破临测和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等专业队伍,进行风险分析和预测,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风险。记者: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是在所难免的,你们如何解决?李:地铁建设是大连城建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工程,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参考,很多难题都是我们没有遇到过的。大家必须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比如,有一个隧道在掘进中遇到一处泄洪暗渠,其中一段有下沉迹象。我得知情况后立即赶赴现场,召集地铁指挥部的技术人员与该项目负责人一道分析暗渠下沉段的地质情况、查看暗渠的走向,现场确定了解决方案,避免险情的发生。安全是地铁建设中的又一个重大课题。人们通常以为明挖施工风险小,可查阅国内地铁施工事故案例,最大的地铁事故恰恰发生在明挖施工中。这就说明,安全的最大风险源不是来自客观的自然条件,而是来自我们主观的麻痹大意。我要求工地负责人,施工中遇到容易引发事故的问题要马上通报,指挥部的专家团队是由全国一流专家组成的,有能力帮助施工单位化解任何风险。记者:地铁建设会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各方利益,也会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在处置这些敏感的矛盾时,您有怎样的智慧?李:说实话,大连市地铁施工对市民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施工噪音、爆破噪音,其对城市主干道交通带来的影响相对小些。我们地铁施工尽量回避主干道,采取先挖竖井,再挖横通道,挖到马路下面后继续向前,对城市交通影响与其他地铁施工城市相比小一些。对于施工噪音,由于地铁建设工期紧张,土建工程满打满算就只有3年时间,因此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施工企业只能加班加点、24小时连轴转,按部就班地干是不可能按期完工的。市区白天不允许运输建筑渣土的车辆通行,地铁施工中大量土石方、建筑材料大多数是在晚上运输的。夜深人静,施工确实会影响周边居民。为了减少施工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企业也是想尽办法,比如为柴油发电机、空压机等盖座房子,以期尽量降噪。有一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两件难事,一是一家企业要在厂区内新建厂房,与地铁建设冲突,二是暗挖区间隧道要穿过机场旁的一处加油站,勘测人员入内钻探、设置沉降观测点受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当即决定,由指挥部发函,责成市、区两级规划部门严格把好规划审批关,妥善处理企业扩建与地铁工程的关系。同时,请求大连机场相关部门对地铁工程给予支持。记者:如何处置险情,考验着一个人的分析、判断、处置能力,也考验其专业能力。您在设计院做了10年专业工作,在政府机关做了15年管理工作,都同样出色。请您谈谈学校的教学理念、学风、校风等对您的工作、人生的影响?李:我觉得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对学生未来的事业发展影响很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同济上学时,教师们、学生们为学习投入的精力很多,教与学都很努力,对本科教学也十分重视,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时期。我记得,李国豪老校长为我们开过专业讲座,范立础院士讲授《桥梁工程》。据说,现在名师为本科生上课已经成为传说,实在有些遗憾。而同济的学风尤其严谨,我们当时也时常与在上海高校、外地高校上学的中学同学、同乡之间作比较,发现同济的学习风气真的很好,我也为此觉得十分庆幸。我是1988年毕业分配进入大连市政设计院的,与我同时进设计院的有来自几个高校的十几名学生。说实话,单看成绩单上的分数,我不是最高的,但从工作中表现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则是大家公认的,是称得上同济这一品牌的。我是桥梁专业毕业的,当时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很少,我们单位里从事桥梁设计的,大都是转行过来的。我参加工作时,正值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我在师傅们带领下,很快就上手,并主持、参与设计了大连市几乎所有的桥梁、立交桥。当然,从专业角度看,城市桥梁的难度不是太大,但看到自己的作品为城市畅通做了贡献、为城市风貌添了景观,还是觉得十分自豪。进入机关后从2000年开始,我又负责建设了全国第一条城市轻轨,从火车站北至金石滩,长50公里,当时投资规模达到20亿元,创造了一次性通车里程最长,国产化率最高,每公里综合造价最低等多项国内第一,至今还在运行,现在又负责地铁规划建设。记者:在同济上学时,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李:我印象最深也对我影响很深的一件事,是两位校长的互相尊重和个人魅力。可能是因为我们是桥梁专业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班级拍毕业照时,邀请了桥梁界泰斗李国豪老校长一同合影。李校长提前到了,我们也已各就各位,等待时任校长江景波教授。由于时间还早,在我们的强烈请求下,李校长即兴为我们讲话。李校长面向我们,讲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这时,只见江景波校长急匆匆迎面向我们走来,当距离我们还有大约20米的地方,江景波校长看到老校长正在致辞,就即刻停下脚步,并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们不要影响老校长的讲话。就这样,直到老校长讲完话,江景波校长才笑盈盈地过来与老校长握手问候,与我们合影留念。我现在每每回忆起这一幕,都十分清晰,也十分温暖。记者:您对同济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建议?李:我对同济的感情是很深的。我觉得,对学校的感情,更多地体现在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多走动、多交流才能延续并加深感情。我们班同学之间经常聚会,在校时,我任班长,现在虽然由于工作关系,我很少直接召集聚会,但我总是给予建议和支持,并尽量参加。今年是我们班毕业25周年,我们利用桥梁协会年会的机会,将在沈阳聚会,这样工作、情谊两不误。虽然由于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来到校园。有大连的校友去了嘉定校区,给我看了很多照片,很漂亮,我也一直想去。有一次出差路过上海,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准备去学校,但计划没有变化快,终没能如愿。有机会一定要去参观。但无论如何,我一直关注学校的发展。我觉得,学校应该重视本科教学, 在本科阶段,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基础理论学习是很重要的,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学校要明确得以立校的优势专业、学科。新学科要发展,要增多,但基础不能丢,本质要保持,特色要保持。学校经过并校,确实大了,但我觉得强更重要。强,就是强势学科,集中精力做强一些学科,重点突出,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简单的大,没有意义。做大很容易,做强很难,先强后大。希望母校强而大。李海斌同志现任大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同济大学校友会(TONGJI-xyh)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来自学长的一碗鸡汤,献给新生。迎个新。大连校友会举办创客空间跨界分享会每个人都是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
结果,绝大多数人活着活着就一不小心把自己活成了盗版。
而她年纪轻轻就活出了不得了的原创。7月16日,以“留学在德国”为主题的卡鲁地区同济校友交流会在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成功举行,六十余位来自卡尔斯鲁我觉得把一件事做细致了,一定会有市场来买单,的确也是这样子。为响应母校110周年校庆号召,弘扬同舟共济精神,发挥专业优势,7月23日,法律校友会围绕服务110周年校庆的坚持梦想到现在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你身边人都是在不同的时间帮助你,只要你一直为你的梦想在努力。他在每年5000里路、50本书中拥抱城市、探索人生。我的梦想就是希望每一份雅善的情怀都能够拥有载体,每一门至精的技艺都可以得到传承,我相信若山牧水其必清明。梦想是什么,
也许是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也许是你将来要做的事情。
不管怎样,干了这碗梦想的冷汤吧!9月3日,校友会将在校友之家推出“新生礼遇日”活动!等你来做志愿者!一起听“男神”老师周征宇在“一起午餐”现场讲自己和珠宝的那些事儿。张一清,2014年同济大学硕士毕业生,留洋女博士,独立音乐人,网络红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ukulele社团创始人。她是精通多种乐器的音乐人,拿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毕业的工科学霸,双面人生,双重魅力,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她背后的故事。同济大学84级桥梁工程专业校友李海斌获记一等功。4月20日,校友之家第九期“一起午餐”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邀请到了01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刘春松校友作为主宾。刘春松校友是创业接力基金合伙人、副总裁。同时也是同济大学金融硕士导师,同济大学投融资校友会秘书长。廖春荣上海银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浙商总会副会长浙江省侨商会会长同济大学EMBA4期班校友2015年有一种情结叫同济樱花。TONGJI-xyh同济大学校友会微信平台,以服务为宗旨,推送母校及校友会的最新讯息,携手校友,感恩母校,奉献社会。热门文章最新文章TONGJI-xyh同济大学校友会微信平台,以服务为宗旨,推送母校及校友会的最新讯息,携手校友,感恩母校,奉献社会。「好奇心日报大调查」大学毕业,工作都找好了吗?
「好奇心日报大调查」大学毕业,工作都找好了吗?
「好奇心日报大调查」大学毕业,工作都找好了吗?
温欣语 龚鉴 石玉 谢若含 曾梦龙 陈心怡 朱若淼
50 多个面对面访谈和 2000 份在线问卷,我们试图给你一些线索来理解这个显然已经非常重要的人群。
编者按:《好奇心日报》从 6 月开始推出了一个专题,它的主体是访谈和一系列小故事。我们和 50 多个大学生面对面聊了聊,关于如何花钱、如何看待工作和爱情,怎样处理自己的焦虑和迷茫,以及手机里 APP 的使用方法等等有关。这些同学都是本科在读或者新近毕业,他们分布在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等。同时,我们发出了一份同主题在线调查,目前已经有 2080 人提交答案,所读大学不限。你也可以看到更多人关于这些“宏大命题”的看法。《好奇心日报》做这一系列事情的初衷并非为了获取统计报告式的数据,而是源自一个朴素的好奇心“现在的大学生都怎么花钱?”,它随后引发了一系列好奇心。准确地说,我们打算用受访者的回答来表达一些看法——它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但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你将看到的第二篇报道是关于大学生如何看待工作这件事。欢迎你提出你的意见。今年年初,在复旦大学念大四的张驰特地制作了一张 Excel 表格,罗列出了自己申请公司的行业、网申时间、笔试、面试第一轮、第二轮等等,做这张表格当然有整理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工作季结束之后,他可以把这张表格展示给大家说 “这就是我的战功赫赫。”
现实要是都这么顺利就好了,然而结果是 “最后我被淘汰了很多,表格上就是标红,一个红格,这个怎么说?就是那种祥林嫂哭诉的证据。” 两个月时间,他投了 50 家公司,面试了二三十家,有的在面了六轮、七轮后收到拒信,最终他被最后一家面试的公司录取了。今年夏天,中国会有 750 万和张弛一样的学生从大学毕业,很大一部分人会进入职场,但这群人正在慢慢减少,MyCOS 的显示,2015 年有 77.4% 毕业的大学生最终找到了全职工作,2014 年这个数字是 79.2%,2013 年的更多一些,是 80.6%。
招聘现场在我们最初采访的学生中,尽管他们分散在不同专业和学校,但毕业后的打算几乎都是继续读书,起初我们认为这只是个巧合,但并不是。同样根据
的估计, 2015 年有 3% 的学生创业,10.1% 的学生选择继续读书,这两个数字都比前一年更高了。而今年 4 月份,前程无忧发布的显示 2016 年毕业后继续求学 (26.0%)、当公务员 (3.0%) 和创业 (1.3%) 的学生加起来占到了近三成。即使像张驰一样从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原因使大学生拒绝毕业后直接进入职场。“我还没想清楚” 是我们反复听到的答案。杨畅是上海交大数学系的学生,早在大一他就意识到自己不喜欢数学,但他还是做了与金融数学相关的实习,到了大三他就处于各种挣扎中,但最后保研结束了这场没有尽头的挣扎,“保研是选择一种逃避,我未来三年四年知道我要干嘛了,读研了,我确定了,这个选择把各种疑问推到了的后面。” 他说。当然,我们也看到了部分学生选择工作——而工作的原因经常是保研失败。有很多人也会选择到国外读研,但无论是国内国外,看起来都像是在逃避对未来对工作的未知与不安,而出国又让选择看起来似乎更“合理”,更光鲜一些。
也有学生把拒绝工作想得很“清楚”:因为恐惧工作。“每天日复一日的做事情,无止境的循环,你会觉得有一种恐惧感。” 他们认为在学校考试结束了,这门课就算结束了,你至少知道尽头在哪里。他们的担忧也并无理由,Manpower Group 的显示全球 12% 的千禧一代(在中国指
出生的人)都认为自己到死的那一天才有可能停止工作,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 18%。
Work Till Death当大学生在思考是否要工作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户口福利问题、是否离家人近,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等等。哈佛大学的专家建议房租应该保持在税后收入的 30% 内,而这对于很多刚毕业的中国学生来说并不轻松,这可能也说明了为何“分享住房”模式开始变得流行, 认为这是因为“不停扩大的贫富差距和停滞的经济,让中国年轻人无法支付大城市高额的租金,而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比西方国家的人更大程度地拥抱分享经济模式,同住一个屋檐下” ,有些房间甚至同住 6、7 个人。
庆幸的是,即将毕业的这群大学生并不会偏执地用这些传统观念衡量一份工作,包括公司名气、薪水高低、职位是否诱人等等,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很多次围绕着个人成长与价值的回答,高盛集团的也显示中国千禧一代最看重的是这份工作是否可以实现他们的志向。北大广告系大四的学生王珊并不想拥有一份公务员式的稳定工作,她在一家创业公司实习后选择了入职,尽管在河北的父母认为这份工作对女孩来说太累,但她还是说服了他们,因为在那里的工作她收获了成就感,“我工资不高,也没有北京户口,但是我觉得自己喜欢的事情最重要。” 和王珊一样,张驰对最后自己即将加入的公司还算满意,那份 Excel 表格的最后一行也终于以绿色标注结尾,但有时候张驰回忆起几十次的面试过程时,还是会露出难受的表情,因为 “你在不同的轮次被刷下来之后,会否定自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会很痛苦,我得改。” 改到最后让面试官喜欢为止。经过几十次的修正后,他终于可以安心地迎来大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但当这个夏天结束之后,也许就会开始问自己,进入公司的这个人是不是自己。很多问题没有答案,更不用说是关乎未来和自我人生的难题,他们有时候甚至希望自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我想要是我大一的时候就知道大四是要工作的,多做一下这方面的准备, 大三大四就不会这么痛苦了。大一大二又想着保研,又想浪, 所有的精力都在玩和保研上了。我就好希望当时大一的时候有一个人告诉我,你将来要面对这些问题,你需要早做准备,我还有想重念一次大学那种想法。”& 注:采访对象的年级与年龄均为采访当时既然工作是一辈子的事,那还是应该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我有远大前程,何必在意现在的得失我大学刚毕业嘛,现在工资也不高,也没有户口,但是我觉得自己喜欢的事情最重要,现在还年轻嘛。(北京大学的广告系女生,她现在一个民营的广告公司工作)自由职业者,主要还是自由我们这儿有的人,上一年学没钱了,就去休一年学,去教高三的考学班画画,一年大概十万,上个大学能拖七年,这种人每一届两三个,我们一个系四十多个人。我也在酒吧(livehouse)上班过,那算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干活就是端酒水,打扫卫生,上班打车来回就 20 块钱,一个晚上才挣 50,一个月拿六百顶天了,但我就是喜欢这个东西,现在的话就会有很多要考虑的地方,比如毕业面临的房租等等。
在酒吧端酒水的活我之前找业务的渠道是跑活儿,譬如很多次和 uber 司机聊天,司机会告诉你,哪些商场在装修,我每次去都能碰到要画墙绘的,接着就能认识到里面的设计,关系好点的就能介绍别的活儿,算是比较复古的“人碰人”的方式。等跑完几场我就开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开始有固定的人找我干活儿。(伛偻,天津美术学院,大五,雕塑专业)希望自己做一件事,被人认可我小时候就想做医生,那个时候觉得医生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的职业,可能比赚钱更吸引我,我希望自己做一件事情,要被人认可,如果我病人非常痛苦,他离开的时候很轻松,这种成就就会很大。我希望毕业之后,顺利留在第一妇婴工作,快点升主治医生,最好能成为某种疾病上,大家提起某种疾病,会想到我。(希望匿名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学生)我想找到我自己的价值我们学校有合作学校,有些同学就选择去那里读研究生,找工作的话,上外和大众有联系,做外文秘书,很多人就选择那么做。我觉得他们都是被机会所控制的人,什么东西来了就去试试,我不想这样,我想找到我自己的价值,然后再去选择一件事情。(徐婧,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和国际贸易,大四)有趣,接触有意思的人,学到东西我觉得年轻的时候不用把工作弄得太稳定,我宁愿做一个月四五千的工资,不稳定,那也比我每个月就稳定的两三千块钱好。但是如果你工资很低,能学到很多的东西或者能接触到一些有意思的人,这个工作经历本身很有趣,那还可以,如果你就坐在那里,坐吃等死,那就没有意思了。(吕秉洁,天津师范大学,俄语专业)
在工作之前的创业/实习……,都是以后找工作的试错过程现在创业,可以为未来做些判断创业对我来说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就比如说现在我们一个产品设置这个价,我不是随口喊这个价,肯定有逻辑在里面,有一个价格边际。如果可以,就说明我们之前的判断是对的,如果不能,我们就去找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市场错了,还是运营错了,总之肯定是有一个环节错了,我们就去找到这个环节。这个过程是个很有乐趣的过程,就跟我打牌一样,你必须享受你的判断被证明和证伪的过程。(北京大学,一个已经有过 PreA 创业经验的大四学生,已毕业)我要知道我不要什么我觉得实习的经历对我来说相当于一个试错的过程,我明确地知道自己不想干什么,比如我在央视实习,很累,他们没有完全的休息时间,一有突发情况马上就要到岗,我实习的时候认识一些四五十岁的老记者,现在还在做一些很基层的工作,我不想以后的职业是这样的。(匿名的北大学生)乙方公司可以接触更多的行业我毕业之后去德硕咨询公司,当时选这个是因为是一个乙方公司,你可能会跟不同的甲方公司打交道,可以通过这个来进一步确定可能你对哪个具体的行业感兴趣,但如果你锁定了去快销,比如去宝洁,去欧莱雅,你已经锁定了化妆品行业或是家用行业,你可能永远都接触不到其他行业。(Cello,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大四)我本来是爱话剧,不是只做一个卖票的我之前做一个票务平台,卖上海高校大学生话剧、舞台剧等的优惠票,主要是为了在大学生中间普及话剧,交大几百个宿舍,30 幢楼,我跑了三天,一个个敲门,发 APP 的传单,还去食堂请同学扫码关注,很快在 1-2 周内就有 1500 个粉丝。最后我放弃了是因为 2014 年草莓音乐节上海学生三分之一的票,800 多张都是我们平台卖的……这有什么用呢,我是想推广话剧的。(杨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大四)
我是一个严谨的人,早就做好了工作规划国防生至少可以有保障当时考国防生一个是因为觉得工作有保障,其次是国防生分数低啊,我当时比分数线低了 20 分来的,而且家人也比较支持,觉得即使不去部队的话,国防生这几年至少也可以把身体锻炼好了。(开学大四准备保研的北大学生,如果保研成功,他还会继续当国防生)考证,是为了更多可能性我是学法律的,但是现在也会去考注册会计师证,以及获取一些其他的技能,就是希望自己以后选择的余地可以更多一点吧。(陈瑞克,保送北大法律硕士)专业好,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我对于以后工作没有焦虑过,因为基本都定了,读完博士,如果跟老板关系好可以考虑读博士后...未来工作其实也没什么压力,我做的这个主要是跟航空的发电机有 关,这个岗位需求量很大,我觉得关于工作方面觉得唯一的困扰就是走得太顺了,没有什么波澜。(白程安,北京大学流体力学,大四,直博)工资高很重要我是江西的,毕业后想继续读书,我们建筑系主要是做设计,近几年外国很多事务所在国内成立了公司,对国内毕业生的需求也挺多的,他们提供的薪酬相比国内一些设计院也要高一些。(三分之 Z 先生,四川大学)想一想,工作还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人际关系恐惧我总觉得工作好可怕了,因为要讨好上级,处理好同事关系,这些都觉得好累,升职可能还要送领导礼物,觉得这没法想象。(孙淑,四川大学,建筑学,准备保研)螺丝钉恐惧我之前在百威待过,去百威就是因为大学里面从大一开始就被各种宣讲会渲染到觉得快销公司很好,包括像欧莱雅、联合利华,他们都会讲说薪水很高,平台很大,宣讲还会送学生很多小样……但比我大一届、两届的一些学姐学长私底下告诉我他们其实很累,你做的工作换一个人也能做,在越大的企业你就越像一颗螺丝钉,你的主观能动性越小。(Cello, 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大四)对朝九晚五无聊的恐惧之前我在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实习过,在这种比较朝九晚五、中规中矩的地方上班,就有点无聊, 我有时候看那些正式的员工他们每天早上来了以后该干嘛干嘛,下午就整点走...所以我会比较想去外企。(陈婧,南京大学英语系大四出国读研,回国后希望在外企工作)
对办公室话题的恐惧以前携程平台我觉得挺好,但过来以后,我发现这份岗位给我提供的东西和我想要的不太一样,比如说我们 team 里面我是年龄最小的,1993 年 12 月的,我们 team 基本上都是七八零后,剩下的人都已经结婚了,所有人聊天的话题都是自己的儿子跟女儿。(张云飞,上海外国语大学,韩语专业,大四)对无边无际的无聊恐惧我会觉得工作的状态和大学的状态会很不一样,工作是每天日复一日地做一些事情,但你在学校里面的话,会有一个目标,比如一个考试你就可以做完它。但你工作你就会觉得它是一种无止境的循环,你会觉得有一种恐惧感。我会想以后一辈子都会这样地度过,会觉得有点不甘心,或者觉得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王铭驰,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四,保研)我还没准备好,那就继续读书吧我没有什么创意我以前本来以为我可以靠创意吃饭,后来发现我没什么创意。(孙淑,四川大学,建筑学,准备保研)感觉还没学到什么本领保研说实在话,就是看那个学分成绩,有那个机会,如果自己不上,就好像也挺可惜的,周围读研的人很多,再一个觉得本科好像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自己好像不太想出校园,就再在学校呆一会吧。(秦怡,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现在保了研)对停滞的恐惧我毕业后去英国 Bristol 大学念历史研究生,我没有考虑过找工作因为我不想进入职场,我感觉进入职场就是停滞了的感觉。我本科学的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在大学里你还在不停吸收新的东西,但是工作了就是用你现在的知识体系去适应,我可能对赚钱没有很多热忱,不会觉得这很有成就感。(陶佳怡,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先解决未来三四年应该做什么我喜欢话剧,那是很痛苦的挣扎,一直持续到大三下学期,好处就是最后就保研了,保研是选择一种逃避,我未来三年四年知道我要干嘛了,读研了,我确定了,这个选择把各种疑问推到了后面。至少我还可以继续在学校做剧社。
我选择了妥协,我只能这么说,以后正常的工作,我肯定要找,我还是要有一碗饭吃......我是湖北人, 工薪家庭,一般,非常一般。(杨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大四)他用很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自己的自由学校待久了就觉得不适应外面的社会,个人觉得我还是走学术的道路。我有过实习,电视台的工作也就那样,一些技术活,很流水线,这期这样做,下期也是。工作就是异化劳动,马克思说:每天就是标准化的生活,我觉得这没意思,而且工作之后就不能随时逛街,我现在更自由一些。(丁怡俊,上海交通大学,传媒大四)就是想找点简单的事毕业后应该是去美国,因为中国的环境不太适合我,国内课程太难了,都学不会,国外会简单一点。出国交流更加坚定我出去的想法,国外的那种生活相对简单自在,没那么多要求。早上上课,中午回来做个饭,睡个午觉,下午去上课,晚上回来写作业, 写完作业和朋友出去购物,或者打打球健健身,我喜欢这种有规律的生活。(孙墅,四川大学数学系)感觉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可能也是没有想好未来职业有人听我讲话我昨天讲课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你想我读那么多书,我跟我室友 BB,他们就不愿意听。我就得找一个,我说你就得听的那种。(郭浩,南京大学的国防生,花 6 万块钱赎回自己那个)只要跟游戏有关我感觉直播挺火的,对自己技术也有自信,也不是为了挣钱,怎么说还是玩儿吧,多的时候几十到一百个粉,也会给我刷礼物,不过都没多少钱,暂时还没见过骂我的。两年前基本已经没有打比赛了,年纪越来越大,意识和操作也跟不上了,当时主要就是为了玩,也没打算过去打职业,有梦想的人才去打职业。(潘辰,天津师范大学退学,电游,直播)我喜欢表演我喜欢表演的时候焦点都在我这边的感觉,就像大学做 presentation,你通过你的讲述吸引大家。魔术是表演神奇的东西,presentation 是讲述一个知识或者想法,我参加过 20 多次演出,有在火锅店商演过,最少一次是 300-400。(吴甜甜,兰州大学经济学系,大三)没有人能替代我我工作希望有一定的自由度,不希望做公务员或者企业里面的一个员工,就一个很大流水线上我是其中一个环节,要任何人都不能替代我,公务员比较稳定,但是我觉得你做的工作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青青,同济大学,保研,文化产业管理)&“这就是工作”面试官会安排的毕业后我会去日企……面试官通过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表现为我们划分了岗位,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岗位。(崔滢,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外企有它自己的规律我在外企待过,觉得外企环境比较轻松,阶级感没有那么强,包括培训体系、职业规划都比较清楚,即使像我不是学那方面专业的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入职培训,一两年有一个定期的涨薪升级。(童浩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大四出国读研)通过实习就找到了当时是大三下学期,我就在微博上找实习机会,比如@上海实习@实习僧,看到迪士尼在招就去了,我最后在迪士尼的 HR
C&B 部门,主要参与薪酬福利方面的工作,日常就是跟表格和数据打交道,要处理发票报销和工资单等等。(许成东,男,山东烟台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用条理来管着自己政府的工作会让你觉得你的生活被摆到了正轨上,十点半之前就要睡觉,因为第二天要早起,你的生活给你限定得很规律,这个规律会让我觉得,我做事情很条理,我自己是有点乱的人,所以我很喜欢这样。(方佳婷,华中农业大学,广告系大二)我要清闲一点的工作我想博士毕业后当大学老师,做学术,获得职称后就每天上课,混饭吃,很爽,因为我不是很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我妈妈是广西师大的物理老师,我觉得她的工作挺清闲的,成就感也挺高的,虽然工资不高,五六千,但也挺稳定的。(四川大学中文系张夏丹,她继续上学)
关于工作,父母的意见?他们只知道中国移动,不知道今日头条我是在秋招的时候就找了我们老家(惠州)那边中国移动的技术岗位(大概薪资的是 ),家里人都觉得不错啊,又稳定,离家也近。我最近去面试了今日头条市场部,也过了,但是我和家里人表达这个想法的时候,家里人的态度基本上都是群起而攻之,她们会觉得一个女孩子在外面打拼很辛苦,女孩子不要这么累。 面对家里亲戚对我工作选择的干涉,其实我挺反感的,就是觉得为什么谁都有权利指责你的生活和人生,试着和父母沟通的结果也不太好吧。(陈丽旋,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离家里远点我找到的是一份在深圳平沙新区教高中语文的职位,薪水一个月 8k-9k ,这也是教师的正常薪资水平,我希望不要离家太近,不想受到父母的束缚。(林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就应该读到博士其实自己对工作想得不是特别清楚,包括选择保研也是因为第一是随大流,其次是家里的影响比较大,父母都是中学老师,他们觉得你读书就该读到博士,所以我自己也没有想特别多,能保研就保了。以后对我自己工作的预期底线是,大不了以后回家教高中物理嘛,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而且我也不觉得有什么。(晁越,现在的北大博士在读生)关于大学生和工作,我们还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注明:由好奇心日报在问卷星平台发起,发起时间为 2016 年 6 月 6 号,截至 6 月 30 日晚,共有 2080 人参与调查。作图:林玉尧注:罗珍对本文亦有贡献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好奇心日报大调查」大学毕业,工作都找好了吗?
温欣语 龚鉴 石玉 谢若含 曾梦龙 陈心怡 朱若淼
50 多个面对面访谈和 2000 份在线问卷,我们试图给你一些线索来理解这个显然已经非常重要的人群。
编者按:《好奇心日报》从 6 月开始推出了一个专题,它的主体是访谈和一系列小故事。我们和 50 多个大学生面对面聊了聊,关于如何花钱、如何看待工作和爱情,怎样处理自己的焦虑和迷茫,以及手机里 APP 的使用方法等等有关。这些同学都是本科在读或者新近毕业,他们分布在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等。同时,我们发出了一份同主题在线调查,目前已经有 2080 人提交答案,所读大学不限。你也可以看到更多人关于这些“宏大命题”的看法。《好奇心日报》做这一系列事情的初衷并非为了获取统计报告式的数据,而是源自一个朴素的好奇心“现在的大学生都怎么花钱?”,它随后引发了一系列好奇心。准确地说,我们打算用受访者的回答来表达一些看法——它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但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你将看到的第二篇报道是关于大学生如何看待工作这件事。欢迎你提出你的意见。今年年初,在复旦大学念大四的张驰特地制作了一张 Excel 表格,罗列出了自己申请公司的行业、网申时间、笔试、面试第一轮、第二轮等等,做这张表格当然有整理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工作季结束之后,他可以把这张表格展示给大家说 “这就是我的战功赫赫。”
现实要是都这么顺利就好了,然而结果是 “最后我被淘汰了很多,表格上就是标红,一个红格,这个怎么说?就是那种祥林嫂哭诉的证据。” 两个月时间,他投了 50 家公司,面试了二三十家,有的在面了六轮、七轮后收到拒信,最终他被最后一家面试的公司录取了。今年夏天,中国会有 750 万和张弛一样的学生从大学毕业,很大一部分人会进入职场,但这群人正在慢慢减少,MyCOS 的显示,2015 年有 77.4% 毕业的大学生最终找到了全职工作,2014 年这个数字是 79.2%,2013 年的更多一些,是 80.6%。
招聘现场在我们最初采访的学生中,尽管他们分散在不同专业和学校,但毕业后的打算几乎都是继续读书,起初我们认为这只是个巧合,但并不是。同样根据
的估计, 2015 年有 3% 的学生创业,10.1% 的学生选择继续读书,这两个数字都比前一年更高了。而今年 4 月份,前程无忧发布的显示 2016 年毕业后继续求学 (26.0%)、当公务员 (3.0%) 和创业 (1.3%) 的学生加起来占到了近三成。即使像张驰一样从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原因使大学生拒绝毕业后直接进入职场。“我还没想清楚” 是我们反复听到的答案。杨畅是上海交大数学系的学生,早在大一他就意识到自己不喜欢数学,但他还是做了与金融数学相关的实习,到了大三他就处于各种挣扎中,但最后保研结束了这场没有尽头的挣扎,“保研是选择一种逃避,我未来三年四年知道我要干嘛了,读研了,我确定了,这个选择把各种疑问推到了的后面。” 他说。当然,我们也看到了部分学生选择工作——而工作的原因经常是保研失败。有很多人也会选择到国外读研,但无论是国内国外,看起来都像是在逃避对未来对工作的未知与不安,而出国又让选择看起来似乎更“合理”,更光鲜一些。
也有学生把拒绝工作想得很“清楚”:因为恐惧工作。“每天日复一日的做事情,无止境的循环,你会觉得有一种恐惧感。” 他们认为在学校考试结束了,这门课就算结束了,你至少知道尽头在哪里。他们的担忧也并无理由,Manpower Group 的显示全球 12% 的千禧一代(在中国指
出生的人)都认为自己到死的那一天才有可能停止工作,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 18%。
Work Till Death当大学生在思考是否要工作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户口福利问题、是否离家人近,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等等。哈佛大学的专家建议房租应该保持在税后收入的 30% 内,而这对于很多刚毕业的中国学生来说并不轻松,这可能也说明了为何“分享住房”模式开始变得流行, 认为这是因为“不停扩大的贫富差距和停滞的经济,让中国年轻人无法支付大城市高额的租金,而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比西方国家的人更大程度地拥抱分享经济模式,同住一个屋檐下” ,有些房间甚至同住 6、7 个人。
庆幸的是,即将毕业的这群大学生并不会偏执地用这些传统观念衡量一份工作,包括公司名气、薪水高低、职位是否诱人等等,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很多次围绕着个人成长与价值的回答,高盛集团的也显示中国千禧一代最看重的是这份工作是否可以实现他们的志向。北大广告系大四的学生王珊并不想拥有一份公务员式的稳定工作,她在一家创业公司实习后选择了入职,尽管在河北的父母认为这份工作对女孩来说太累,但她还是说服了他们,因为在那里的工作她收获了成就感,“我工资不高,也没有北京户口,但是我觉得自己喜欢的事情最重要。” 和王珊一样,张驰对最后自己即将加入的公司还算满意,那份 Excel 表格的最后一行也终于以绿色标注结尾,但有时候张驰回忆起几十次的面试过程时,还是会露出难受的表情,因为 “你在不同的轮次被刷下来之后,会否定自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会很痛苦,我得改。” 改到最后让面试官喜欢为止。经过几十次的修正后,他终于可以安心地迎来大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但当这个夏天结束之后,也许就会开始问自己,进入公司的这个人是不是自己。很多问题没有答案,更不用说是关乎未来和自我人生的难题,他们有时候甚至希望自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我想要是我大一的时候就知道大四是要工作的,多做一下这方面的准备, 大三大四就不会这么痛苦了。大一大二又想着保研,又想浪, 所有的精力都在玩和保研上了。我就好希望当时大一的时候有一个人告诉我,你将来要面对这些问题,你需要早做准备,我还有想重念一次大学那种想法。”& 注:采访对象的年级与年龄均为采访当时既然工作是一辈子的事,那还是应该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我有远大前程,何必在意现在的得失我大学刚毕业嘛,现在工资也不高,也没有户口,但是我觉得自己喜欢的事情最重要,现在还年轻嘛。(北京大学的广告系女生,她现在一个民营的广告公司工作)自由职业者,主要还是自由我们这儿有的人,上一年学没钱了,就去休一年学,去教高三的考学班画画,一年大概十万,上个大学能拖七年,这种人每一届两三个,我们一个系四十多个人。我也在酒吧(livehouse)上班过,那算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干活就是端酒水,打扫卫生,上班打车来回就 20 块钱,一个晚上才挣 50,一个月拿六百顶天了,但我就是喜欢这个东西,现在的话就会有很多要考虑的地方,比如毕业面临的房租等等。
在酒吧端酒水的活我之前找业务的渠道是跑活儿,譬如很多次和 uber 司机聊天,司机会告诉你,哪些商场在装修,我每次去都能碰到要画墙绘的,接着就能认识到里面的设计,关系好点的就能介绍别的活儿,算是比较复古的“人碰人”的方式。等跑完几场我就开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开始有固定的人找我干活儿。(伛偻,天津美术学院,大五,雕塑专业)希望自己做一件事,被人认可我小时候就想做医生,那个时候觉得医生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的职业,可能比赚钱更吸引我,我希望自己做一件事情,要被人认可,如果我病人非常痛苦,他离开的时候很轻松,这种成就就会很大。我希望毕业之后,顺利留在第一妇婴工作,快点升主治医生,最好能成为某种疾病上,大家提起某种疾病,会想到我。(希望匿名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学生)我想找到我自己的价值我们学校有合作学校,有些同学就选择去那里读研究生,找工作的话,上外和大众有联系,做外文秘书,很多人就选择那么做。我觉得他们都是被机会所控制的人,什么东西来了就去试试,我不想这样,我想找到我自己的价值,然后再去选择一件事情。(徐婧,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和国际贸易,大四)有趣,接触有意思的人,学到东西我觉得年轻的时候不用把工作弄得太稳定,我宁愿做一个月四五千的工资,不稳定,那也比我每个月就稳定的两三千块钱好。但是如果你工资很低,能学到很多的东西或者能接触到一些有意思的人,这个工作经历本身很有趣,那还可以,如果你就坐在那里,坐吃等死,那就没有意思了。(吕秉洁,天津师范大学,俄语专业)
在工作之前的创业/实习……,都是以后找工作的试错过程现在创业,可以为未来做些判断创业对我来说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就比如说现在我们一个产品设置这个价,我不是随口喊这个价,肯定有逻辑在里面,有一个价格边际。如果可以,就说明我们之前的判断是对的,如果不能,我们就去找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市场错了,还是运营错了,总之肯定是有一个环节错了,我们就去找到这个环节。这个过程是个很有乐趣的过程,就跟我打牌一样,你必须享受你的判断被证明和证伪的过程。(北京大学,一个已经有过 PreA 创业经验的大四学生,已毕业)我要知道我不要什么我觉得实习的经历对我来说相当于一个试错的过程,我明确地知道自己不想干什么,比如我在央视实习,很累,他们没有完全的休息时间,一有突发情况马上就要到岗,我实习的时候认识一些四五十岁的老记者,现在还在做一些很基层的工作,我不想以后的职业是这样的。(匿名的北大学生)乙方公司可以接触更多的行业我毕业之后去德硕咨询公司,当时选这个是因为是一个乙方公司,你可能会跟不同的甲方公司打交道,可以通过这个来进一步确定可能你对哪个具体的行业感兴趣,但如果你锁定了去快销,比如去宝洁,去欧莱雅,你已经锁定了化妆品行业或是家用行业,你可能永远都接触不到其他行业。(Cello,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大四)我本来是爱话剧,不是只做一个卖票的我之前做一个票务平台,卖上海高校大学生话剧、舞台剧等的优惠票,主要是为了在大学生中间普及话剧,交大几百个宿舍,30 幢楼,我跑了三天,一个个敲门,发 APP 的传单,还去食堂请同学扫码关注,很快在 1-2 周内就有 1500 个粉丝。最后我放弃了是因为 2014 年草莓音乐节上海学生三分之一的票,800 多张都是我们平台卖的……这有什么用呢,我是想推广话剧的。(杨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大四)
我是一个严谨的人,早就做好了工作规划国防生至少可以有保障当时考国防生一个是因为觉得工作有保障,其次是国防生分数低啊,我当时比分数线低了 20 分来的,而且家人也比较支持,觉得即使不去部队的话,国防生这几年至少也可以把身体锻炼好了。(开学大四准备保研的北大学生,如果保研成功,他还会继续当国防生)考证,是为了更多可能性我是学法律的,但是现在也会去考注册会计师证,以及获取一些其他的技能,就是希望自己以后选择的余地可以更多一点吧。(陈瑞克,保送北大法律硕士)专业好,没有什么可担忧的我对于以后工作没有焦虑过,因为基本都定了,读完博士,如果跟老板关系好可以考虑读博士后...未来工作其实也没什么压力,我做的这个主要是跟航空的发电机有 关,这个岗位需求量很大,我觉得关于工作方面觉得唯一的困扰就是走得太顺了,没有什么波澜。(白程安,北京大学流体力学,大四,直博)工资高很重要我是江西的,毕业后想继续读书,我们建筑系主要是做设计,近几年外国很多事务所在国内成立了公司,对国内毕业生的需求也挺多的,他们提供的薪酬相比国内一些设计院也要高一些。(三分之 Z 先生,四川大学)想一想,工作还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人际关系恐惧我总觉得工作好可怕了,因为要讨好上级,处理好同事关系,这些都觉得好累,升职可能还要送领导礼物,觉得这没法想象。(孙淑,四川大学,建筑学,准备保研)螺丝钉恐惧我之前在百威待过,去百威就是因为大学里面从大一开始就被各种宣讲会渲染到觉得快销公司很好,包括像欧莱雅、联合利华,他们都会讲说薪水很高,平台很大,宣讲还会送学生很多小样……但比我大一届、两届的一些学姐学长私底下告诉我他们其实很累,你做的工作换一个人也能做,在越大的企业你就越像一颗螺丝钉,你的主观能动性越小。(Cello, 上海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大四)对朝九晚五无聊的恐惧之前我在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实习过,在这种比较朝九晚五、中规中矩的地方上班,就有点无聊, 我有时候看那些正式的员工他们每天早上来了以后该干嘛干嘛,下午就整点走...所以我会比较想去外企。(陈婧,南京大学英语系大四出国读研,回国后希望在外企工作)
对办公室话题的恐惧以前携程平台我觉得挺好,但过来以后,我发现这份岗位给我提供的东西和我想要的不太一样,比如说我们 team 里面我是年龄最小的,1993 年 12 月的,我们 team 基本上都是七八零后,剩下的人都已经结婚了,所有人聊天的话题都是自己的儿子跟女儿。(张云飞,上海外国语大学,韩语专业,大四)对无边无际的无聊恐惧我会觉得工作的状态和大学的状态会很不一样,工作是每天日复一日地做一些事情,但你在学校里面的话,会有一个目标,比如一个考试你就可以做完它。但你工作你就会觉得它是一种无止境的循环,你会觉得有一种恐惧感。我会想以后一辈子都会这样地度过,会觉得有点不甘心,或者觉得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王铭驰,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四,保研)我还没准备好,那就继续读书吧我没有什么创意我以前本来以为我可以靠创意吃饭,后来发现我没什么创意。(孙淑,四川大学,建筑学,准备保研)感觉还没学到什么本领保研说实在话,就是看那个学分成绩,有那个机会,如果自己不上,就好像也挺可惜的,周围读研的人很多,再一个觉得本科好像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自己好像不太想出校园,就再在学校呆一会吧。(秦怡,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现在保了研)对停滞的恐惧我毕业后去英国 Bristol 大学念历史研究生,我没有考虑过找工作因为我不想进入职场,我感觉进入职场就是停滞了的感觉。我本科学的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在大学里你还在不停吸收新的东西,但是工作了就是用你现在的知识体系去适应,我可能对赚钱没有很多热忱,不会觉得这很有成就感。(陶佳怡,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先解决未来三四年应该做什么我喜欢话剧,那是很痛苦的挣扎,一直持续到大三下学期,好处就是最后就保研了,保研是选择一种逃避,我未来三年四年知道我要干嘛了,读研了,我确定了,这个选择把各种疑问推到了后面。至少我还可以继续在学校做剧社。
我选择了妥协,我只能这么说,以后正常的工作,我肯定要找,我还是要有一碗饭吃......我是湖北人, 工薪家庭,一般,非常一般。(杨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大四)他用很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自己的自由学校待久了就觉得不适应外面的社会,个人觉得我还是走学术的道路。我有过实习,电视台的工作也就那样,一些技术活,很流水线,这期这样做,下期也是。工作就是异化劳动,马克思说:每天就是标准化的生活,我觉得这没意思,而且工作之后就不能随时逛街,我现在更自由一些。(丁怡俊,上海交通大学,传媒大四)就是想找点简单的事毕业后应该是去美国,因为中国的环境不太适合我,国内课程太难了,都学不会,国外会简单一点。出国交流更加坚定我出去的想法,国外的那种生活相对简单自在,没那么多要求。早上上课,中午回来做个饭,睡个午觉,下午去上课,晚上回来写作业, 写完作业和朋友出去购物,或者打打球健健身,我喜欢这种有规律的生活。(孙墅,四川大学数学系)感觉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可能也是没有想好未来职业有人听我讲话我昨天讲课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你想我读那么多书,我跟我室友 BB,他们就不愿意听。我就得找一个,我说你就得听的那种。(郭浩,南京大学的国防生,花 6 万块钱赎回自己那个)只要跟游戏有关我感觉直播挺火的,对自己技术也有自信,也不是为了挣钱,怎么说还是玩儿吧,多的时候几十到一百个粉,也会给我刷礼物,不过都没多少钱,暂时还没见过骂我的。两年前基本已经没有打比赛了,年纪越来越大,意识和操作也跟不上了,当时主要就是为了玩,也没打算过去打职业,有梦想的人才去打职业。(潘辰,天津师范大学退学,电游,直播)我喜欢表演我喜欢表演的时候焦点都在我这边的感觉,就像大学做 presentation,你通过你的讲述吸引大家。魔术是表演神奇的东西,presentation 是讲述一个知识或者想法,我参加过 20 多次演出,有在火锅店商演过,最少一次是 300-400。(吴甜甜,兰州大学经济学系,大三)没有人能替代我我工作希望有一定的自由度,不希望做公务员或者企业里面的一个员工,就一个很大流水线上我是其中一个环节,要任何人都不能替代我,公务员比较稳定,但是我觉得你做的工作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青青,同济大学,保研,文化产业管理)&“这就是工作”面试官会安排的毕业后我会去日企……面试官通过我们每个人的风格和表现为我们划分了岗位,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岗位。(崔滢,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外企有它自己的规律我在外企待过,觉得外企环境比较轻松,阶级感没有那么强,包括培训体系、职业规划都比较清楚,即使像我不是学那方面专业的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入职培训,一两年有一个定期的涨薪升级。(童浩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大四出国读研)通过实习就找到了当时是大三下学期,我就在微博上找实习机会,比如@上海实习@实习僧,看到迪士尼在招就去了,我最后在迪士尼的 HR
C&B 部门,主要参与薪酬福利方面的工作,日常就是跟表格和数据打交道,要处理发票报销和工资单等等。(许成东,男,山东烟台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用条理来管着自己政府的工作会让你觉得你的生活被摆到了正轨上,十点半之前就要睡觉,因为第二天要早起,你的生活给你限定得很规律,这个规律会让我觉得,我做事情很条理,我自己是有点乱的人,所以我很喜欢这样。(方佳婷,华中农业大学,广告系大二)我要清闲一点的工作我想博士毕业后当大学老师,做学术,获得职称后就每天上课,混饭吃,很爽,因为我不是很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我妈妈是广西师大的物理老师,我觉得她的工作挺清闲的,成就感也挺高的,虽然工资不高,五六千,但也挺稳定的。(四川大学中文系张夏丹,她继续上学)
关于工作,父母的意见?他们只知道中国移动,不知道今日头条我是在秋招的时候就找了我们老家(惠州)那边中国移动的技术岗位(大概薪资的是 ),家里人都觉得不错啊,又稳定,离家也近。我最近去面试了今日头条市场部,也过了,但是我和家里人表达这个想法的时候,家里人的态度基本上都是群起而攻之,她们会觉得一个女孩子在外面打拼很辛苦,女孩子不要这么累。 面对家里亲戚对我工作选择的干涉,其实我挺反感的,就是觉得为什么谁都有权利指责你的生活和人生,试着和父母沟通的结果也不太好吧。(陈丽旋,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离家里远点我找到的是一份在深圳平沙新区教高中语文的职位,薪水一个月 8k-9k ,这也是教师的正常薪资水平,我希望不要离家太近,不想受到父母的束缚。(林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就应该读到博士其实自己对工作想得不是特别清楚,包括选择保研也是因为第一是随大流,其次是家里的影响比较大,父母都是中学老师,他们觉得你读书就该读到博士,所以我自己也没有想特别多,能保研就保了。以后对我自己工作的预期底线是,大不了以后回家教高中物理嘛,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而且我也不觉得有什么。(晁越,现在的北大博士在读生)关于大学生和工作,我们还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注明:由好奇心日报在问卷星平台发起,发起时间为 2016 年 6 月 6 号,截至 6 月 30 日晚,共有 2080 人参与调查。作图:林玉尧注:罗珍对本文亦有贡献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发表评论:
馆藏&27791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生在哪里找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