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161立方米等于平方米多少平方米

立方米符号怎么打_百度知道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字体大小:
市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为加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进一步扩大有效供给,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苏发〔2016〕16号)、省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6〕49号),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定向精准施策,扩大有效投入,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厚植长远发展优势,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县域经济不断壮大,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到2020年底,县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做大培强县域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构建产业合理、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快速发展。
(二)强化衔接服务功能,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底,交通、水利等主要约束性问题基本解决,能源生产、供输和配送网络基本完善,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使用需求,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管网、市政等薄弱环节和“最后一公里”现象基本消除。
(三)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到2020年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康发展的体制障碍基本消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
(四)民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幸福度、满意度大幅提升。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医疗卫生、健康养老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体育、教育等薄弱环节逐步消除。全面消除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沿河、沿江地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45万元、55万元以上。
(五)健全开放型经济体制,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重点推进20个外资重大项目,5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主动对接宁镇扬同城化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产学研合作、开发园区共建、跨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互通、产业转型转移等重要领域实现新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外经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投资贸易便利水平,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底,设施农业和设施渔业占比分别达到20%和26%,高标准农田达到70%,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三、重点举措
启动实施县域经济、基础设施、城乡统筹、民生保障、对外开放、现代农业等6大领域“补短板专项工程”。
(一)县域经济补短板专项工程
1.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线电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照明灯具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战略性“5+3”发展,做大做强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五大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三大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科技服务、物流、软件和互联网、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品牌农业、特色农业为抓手,重点打造扬州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大对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扶持力度。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每年新增8-10个休闲观光农业点。(市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农委)
2.构建基础设施新格局。加大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各县(市)加强能源、水利、城建、民生、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沿江沿河联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国省干线路网,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市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环保局)
3.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通过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困难弱势群体实现就业,保持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为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保护与发展,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鼓励城乡居民资产变资本,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市人社局、民政局、农工办、国土局)
(二)基础设施补短板专项工程
1.交通。建成连淮扬镇铁路、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启动宁扬城际轨道、扬州城市轨道1号线等规划建设,积极争取北沿江高铁列入国家规划,力争提前实施。建成宿扬高速公路、江广高速扩容和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工程(京沪高速公路南延),推进京沪高速扩容、扬州西北绕城高速扩容等前期工程。推进611省道沿湖大道、352省道江都段、331省道宝应段、333省道高邮东段、439省道东延仪征段、353省道扬州东段等省干线公路建设。推进金湾路、开发路东延、城市南部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实施扬子津路、吴州路东延西延、杨柳青路西延、大学路南延工程等项目。完成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推进沿江、沿码头建设,打造江河联运枢纽港。推动扬州泰州机场跑道延伸和国内外航线发展。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 和国家“公交都市”双城同创。(市交通局、规划局、发改委、建设局、水利局、国土局,各县(市、区)政府、生态科技新城,交通产业集团、扬州泰州机场)
2.水利。全面推进流域、区域、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启动长江镇扬河段三期、乌塔沟上段整治及区域防洪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古瓜洲外排泵站,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圈,使扬州市主城区防洪标准逐步达到100年一遇。加快实施沿淮洼地排涝、区域骨干河道整治、里下河地区圩堤除险和泵站改造工程。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护全覆盖。开展农村河道轮浚,并加强长效管护,建设“水美乡村”。(市水利局)
3.能源。完善城市供气管网设施建设,扩大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总量。推广分布式能源的使用,提高用能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强化石油天然气战略储备库和应急储备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油气输送管道及配套油库,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100万立方米储油能力,规划建设沿江LNG接收转运站。对所有电厂进行综合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天然气发电调峰电厂和分布式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到2020年,全市形成800万千瓦左右的发电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建成以500千伏网架为依托的220千伏双环网的主网架,逐步提高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智能化率。推动清洁高效、低碳优质能源成为增量能源的供应主体,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市发改委、建设局,城控集团)
4.公用设施。推进区域供水支管网改造,开展高邮湖西水厂方案论证并适时开工,完成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积极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建设古城周边雨水调蓄设施。实施汤汪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完成六圩污水处理厂扩建。增强污泥处置设施运营水平,提高污泥处置无害化利用率。加快实现“不淹不涝”城市建设全覆盖。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餐厨废弃物处理厂二期和赵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完成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和地下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在生态科技新城、广陵新城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加快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解决城市停车难与乱的问题。(市建设局、城管局、规划局、环保局、局、水利局,广陵区、生态科技新城,城控集团、交通产业集团)
5.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实施“宽带扬州”提速工程、“无线扬州”覆盖工程、“高清扬州”普及工程等基础工程。争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政务服务、社会管理、民生普惠、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建设,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市经信委)
(三)城乡统筹补短板专项工程
1.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放宽中心城区和全面放开县城镇、建制镇的落户政策。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市公安局、人社局、卫计委、民政局)
2.构建协调互动的城镇格局。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完善“一核多组团”城市发展格局。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县城和各城镇之间的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重点打造50个中心村。(市规划局、建设局、发改委)
3.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引导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向农村覆盖,划定各级政府责任,明确投入主体,促进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合理布局。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和运营。(市发改委)
4.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高邮市、邵伯镇、月塘镇、氾水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着力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现代化发展体制机制、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城市六项试点任务,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指导机制,分工落实,协同推进。(市发改委)
(四)民生保障补短板专项工程
1.住房保障。大力实施新一轮“八老”改造,推动“八老”改造向县(市)城区延伸,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棚户区改造,全面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项目。逐步从住房实物保障为主转向货币补贴为主,不断扩大覆盖面,构建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23%。(市房管局、建设局、国土局)
2.养老事业。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全面加强养老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推动老年人享受优质养老服务。优先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社区服务和老年特殊用品等产业。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建设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社会养老机构。着力完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统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构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增加护理型床位数量,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市民政局、卫计委、发改委)
3.医卫健康。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15公里半径医疗急救圈”。规划建设儿童医院,大力发展综合医院儿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健康服务专科医院等医疗保健机构建设。每个县建成1所三级医院或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医院,建成18家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推进新农合省级联网医院“六统一管理”。推进异地就医一卡通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提升异地就医费用结算效率。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以“大健康”为主题,筹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市卫计委、人社局、科技局)
4.文化体育。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合理布局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游泳健身中心、射击运动中心等比赛场馆的建设。完善优化全市综合性体育场馆布局,规划建设扬州南、北片区、中心区域综合性全民健身中心。加大农村及乡镇室内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升体育设施城乡均衡化水平。(市文广新局、体育局)
5.教育发展。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民办幼儿园覆盖面,改善各类幼儿园办学条件,到2020年,省优质园占比达90%以上,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二期等项目。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特色建设和“攻尖”行动计划。到2020年,建成 6所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加快推进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广陵学院建设。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市教育局,邗江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6.居民增收。围绕构建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积极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两个同步”。提高财政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支农惠农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较全省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宝应、高邮、仪征城镇居民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市财政局、农工办、民政局、人社局)
7.精准扶贫。坚持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农村扶贫开发同扩大有效供给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投入力度,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就业援助、创业扶持、政策保障和生活救助“四大工程”。着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市级机关部门与经济薄弱村“一对一”结对挂钩帮扶活动。(市农工办)
(五)对外开放补短板专项工程
1.推进跨江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承接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实训和产业化基地。做好承接苏南产业转移项目。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共享,打造跨江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推进波司登高邮工业园和上海莘庄工业区宝应工业园建设,加快其他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与上海、苏南园区的共建步伐。推进与上海、苏南在科技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市发改委、商务局、科技局、交通局)
2.打造对外开放载体。探索对外商投资推行“清单化审核、备案化管理”改革。全面推进贸易通关便利化,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加快建设以信息、市场、法规、配套、物流、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新九通”为代表的开发园区,推动江都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与发达国家(地区)、相关机构、知名企业等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及品牌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建立中外合作园区。推动机械装备、汽车、食品轻工、等优势企业到境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加工生产基地或园区。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高端劳务合作。鼓励我市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和以“三把刀”为代表的扬州传统服务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市商务局)
3.增添对外贸易动能。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与对外经贸领域的融合水平,积极争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开拓“一带一路”及非洲、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培育并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开辟国际市场,降低企业外贸交易成本。建好“扬州外贸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加大出口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培育建设省级出口基地,支持各类基地开展行业公共服务与技术平台建设,推动将产业集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市商务局)
(六)现代农业补短板专项工程
1.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进永久性菜篮子基地和蔬菜、花卉、果品等标准园建设。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50亿元产值规模的连片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开展农业龙头企业提质扩量工程。(市农委、农开局、农机局)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成集聚扬州大学、里下河农科所、省家禽所及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创新资源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并在此基础上谋划筹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50个规范化农业信息服务网点。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与农业机械化要求相适应的农田交通设施,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项目。(市科技局、农委、农开局、农机局)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家庭农场快速发展,每年新增20家土地经营规模100—300亩的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到2020年,全市创成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0家,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占承包地比重达50%以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工程,以生产型、经营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对象,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度每年增加5%。(市农工办、农委)
4.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推进灌溉泵站、末级渠系和田间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全面推进农田河网水系整治,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全面实施农田水利设施提升项目。(市水利局、农开局)
四、保障机制
(一)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形成各负其责、密切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各有关牵头部门要细化目标和责任,对接“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加快制订补短板具体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并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要完善项目储备和推进机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投资服务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效能,确保补短板各项措施扎实有效推进。(市政府办、市有关部门)
(二)强化要素调度。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地要进一步加大资源要素调控调配力度,确保各类资源向补短板领域重点倾斜。加强政府投资的支持和引导,市级财政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增加补短板相关资金,县(市、区)财政要对以政府投资为主的补短板项目给予重点保障,各级各类财政性引导资金要对补短板项目进行优先支持,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补短板项目用地给予重点支持。(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
(三)创新融资方式。创新和拓展补短板投融资体制,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和运营机制。通过降低门槛、畅通渠道、优化管理,引领社会资本参与补短板专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贷联动、债贷组合的积极效应,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对补短板项目融资支持。加快推广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建立有利于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制度体系,尽快在补短板领域实施一批有影响的PPP项目。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投资的活力和动力,全面优化投融资环境。(市财政局、金融办、发改委)
(四)严格督查考核。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补短板项目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确保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按照细化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市政府办公室将对补短板专项工程涉及的重大项目推进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加强工作考核,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褒奖,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严格问责,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共管、扎实推进的浓厚工作氛围。(市政府办、市有关部门)
附件:补短板主要领域、重点任务和阶段目标
扬州市人民政府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军分区。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日印发世界上最高的大楼在什么位置?有几层?多少米?都住的是什么人 ?_百度知道十一米乘以六点五等于多少平方米_百度知道331.24平方米换算成亩是多少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6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