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剧叫《sleep no more 攻略》,适合带孩子看吗?

从现在到电影未来的样子,我们还有多少路要走?
时间: 05:11:49
12 月 1 日,第七届北京国际先进影像大会暨展览会在北京电影学院正式召开。15 位嘉宾在论坛上发言,他们有特效公司高管,有科学研究者,也有摄影师等从业者。在由北京电影学院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共同主办,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先进影像专委会共同承办的活动上,他们围绕自己的关注领域,讨论了“高质量影像制作”、“先进影像制作流程”、“VR/AR 内容制作”和“未来影像”等主题。在今年,VR 已经成了众人皆知的词汇,而中国玩不到的 Pokemon Go 的大热和里约奥运会闭幕时的《日本 8 分钟》也为 AR 带来了不少的关注。只是总体而言,这些似乎离普通消费者还有些距离,在日常生活里,它们几乎没能引起太大的影响,而只是成了一些公司拉高市值的概念而已。
不过,业内人士几乎一致认为,VR/AR 技术一旦成熟,会带来新的变革。而且,“先进影像”不止于这些看起来有些科幻的技术,近来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破天荒使用了 120 帧/4K/3D 的技术放映,这技术背后,代表着拍摄、表演等环节的改变。而一旦 VR 技术广泛应用在电影等场景,如今电影人惯见熟闻的电影原则,更是几乎要全盘改写。当然,与会者来到中国参加会议,不仅仅是为了同行交流,也是看中了中国的市场前景。曾经参与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视效总监 John Dietz——他有一个中文名叫章迪哲——来中国已经四年,他专门在演讲里,介绍了中国电影的制作流程,欢迎国外的公司来合作。技术会如何影响电影?如今没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技术给了电影人更多的选择。或许我们不会很快看到 VR 电影,但在探索 VR 时,电影已经慢慢受到了不少影响。《比利·林恩》会成为 VR 电影的里程碑吗?《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宣传时候,有记者问李安,怎么看待 VR 技术。李安说,我的 VR(即“顶配”技术)比他们的 VR 要好。李安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这部电影要给观众带来“沉浸感”,而“沉浸感”正是 VR 最大的卖点之一。于是,也有人将其称之为“电影‘VR 化’的一个里程碑电影”。高动态、高亮度、高帧率,这是李安给电影带来的改变。当然,与真正的 VR 电影相比,《比利·林恩》更接近传统电影,最重要的一点是,观众依然被摄影机限制了视角,不能自由观看想看的事物。国际虚拟现实协会会长 Jim Chabin 发言时也说了自己的调查,称“人们认为虚拟现实比 3D 和 4K 的出现更令人激动。”不过,李安的新技术已经足以引起业内的兴趣。这并不仅仅是拍摄和放映技术的革新,也需要构建新的电影美学原则来适应新的技术。在 VR 电影还在实验阶段时,《比利·林恩》也是为了未来的一次练兵演习。摄影师邵丹刚拍摄完徐浩峰导演的新片《刀背藏身》回来,这是部动作片,经常有人物打斗场景,而这部分画面容易拖尾、抖动,“我们只能选择人物快速移动的时候,我们大概保持他在画面中的位置,甚至用景别的方式做一些妥协”,而 120 帧足以让动作画面更加清晰,他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新的电影标准”。
不过,邵丹觉得,李安的电影“太清楚了”。先前倘若导演和摄影师想展现一个人的面部细节,自然会用特写镜头,“当有特写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地去看”,这是导演拉进了你和演员的距离。但《比利·林恩》“可能超越人眼能够得到的影像效果”,演员的细节纤毫毕现,甚至无需镜头特意捕捉。邵丹不知道这会不会是一种“冒犯”,还是说真的电影原则在发生改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对被摄景物或人物做一个改变,会去给演员化妆,需要盖掉他脸上的瑕疵,但是现在是不同的概念了,我们需要让大家看到这么震撼的细节,我们可以做到十分,但是是否需要保留?”《比利·林恩》的 3D 摄影师 Demetri Portelli 说了操作时候的一些细节,他说:“如果我们希望技术向前发展的话就要使用,但是有些人说我就想用 24 帧的,不想用 120 帧的,也是大家的选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漂亮的演员,可能会想通过 24 帧的方式来给她的脸部柔和化,让她不是清晰的,注重她脸部的特点,但是有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这样一种对比的方式,使用 120 帧的来了解她的细节。”不过他也承认,艺术家必须充分考虑 120 帧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比如血腥场面——一个栩栩如生的血腥场面,未必适合在屏幕上出现。或者说,不妨设想一下,倘若《指环王》里的兽人用这一技术展现出来,电影还会是 PG-13 级吗?
演员化妆不能太浓了,因为在这种技术下,观众会感受到化妆带来的虚假;演员的表演方式也需要改变,如果演员表演成分太多了,能够看出他在演戏。这不是技术进步第一次带来美学原则的冲击,卓别林是默片时代的大师,但他的表演方法和风格,在新的电影时代却显得过于夸张。北京电影学院技术系主任刘戈三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这一技术泼了冷水:“这部电影拿技术来推动对票房也没有太大的改善,会不会有其他的电影更需要这个技术或者更能发挥这个技术的作用使得观众更喜欢看这个电影,得到更深的感受,我们肯定期待类似于《阿凡达》这样的电影,科幻题材的、大的制作的,和这种有点像文艺片的不太一样了。”未来影响高精尖创新中心总体部副主任王春水说,现在的新技术应接不暇,“我们遇到的问题变成了原来我们很穷没有食物吃是一种痛苦,现在突然发现有太多的东西了,对于艺术家来讲就可能发现到底哪个东西是我真正需要的,是我真正控制的,这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摆在面前的很重要的问题。”Jim Chabin 则认为,技术需要经过市场论证,“我们谈到未来的趋势需要了解未来的这些用户他们有什么想法,然后再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制作我们的电影。”在传统电影基础上尝试技术革新的《比利·林恩》已经引发了众多的讨论与争议,而可能会“颠覆电影”的 VR 技术,当它到来时,又会是怎样的面貌呢?虚拟现实,重要的是现实,而不是虚拟上海科技大学的虞晶怡教授在 1999 年创业,他和加州理工大学的三个朋友去拍摄拉斯维加斯赌场的 360 度环绕照片,也就是全景图像,提供给游客,吸引他们来赌场,但这次创业失败了,因为照片毕竟是虚假的东西。他说“在虚拟现实的过程中我们过度注重虚拟的部分,强调了虚拟生成假的图像,我们忘记了我们更重要的是现实。”根据 Jim Chabin 的报告,消费者之所以热衷于 VR 技术,是因为 VR “能让他们到他们去不到的地方,或者是做他们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比如在双子塔之间走钢丝,或者拥有超能力。增强现实也是如此,在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王涌天的项目里,AR 可以帮助训练飞行员,还可以让游客看到未被烧毁的圆明园。而电影里的“现实”,可大致分成人物、场景和故事。在讨论《比利·林恩》技术带来的改变时,有人说为了避免真人可能出现的瑕疵,不妨用 CG 技术创造一个人物出来。事实上,这项技术并非遥不可及,好莱坞的动作捕捉在如今的银幕上已经到了足以乱真的程度,在上半年上映的《美国队长 3》里,利用数字化妆技术,钢铁侠便再现了青春容颜。这项技术的最大阻碍来自“恐怖谷”。
“计算机图形之父”Jim Foley 在会上展示了自己的一系列研究,探讨“恐怖谷”的成因和影响。“恐怖谷理论”是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的,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个特定程度,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为负面。哪怕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刺眼,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使人有面对僵尸的感觉。但当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相当于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会再度回到正面,产生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这被称为“越过恐怖谷”。今年上映的《爵迹》便是反面教材,因为技术原因,电影里的角色显得僵硬,不自然,这也影响了观众的接受程度。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如何界定自己是否真的越过了恐怖谷,于是很多电影便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做得不真实。在《怪物史莱克》里,最初菲奥娜公主被设计得很像真人,于是片方重新改造,让菲奥娜眼睛更大、皮肤更光滑,以避开恐怖谷。VR 或者 AR 技术应用到电影中之后,观众甚至可以与人物互动,创造自己的故事,王涌天展示了观众可以用 AR 技术在水族馆喂鲨鱼。因此,恐怖谷便尤其会成为瓶颈,不妨推测一下,当 VR 电影真的出现时,里面可以互动的很多角色,都不会是真人。在 VR 电影里,观众完全进入到电影场景之中。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翟振明解释说,“我们到 VR 里面是不可能把故事空间和观者的空间分离开来的,因为它是从纵向、横向、上边、下边都是直接要融合的,因为它不用追溯到第一人物主人公的视角,因为你就在这个环境当中,作为第一人称的视角。我们从旁边人的视角变成了主人公的视角。”他说目前市面上很多 VR 设备都不能算是真的 VR,因为他们只是拼接了一个 360 度的摄影,“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没有接在一起”,我们还作为一个观察者在观看,并没有真的进入到场景当中。在理想状态下,当你进入 VR 世界以后,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其他的场景都是电脑生成,“但是你回忆起来是不知道真实世界在哪里”。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Kevin Geiger 说,自己体验 VR 时候,虽然他知道自己是在虚拟世界里,但“我的头脑、手和眼睛自动地就联系起来”,“比如打开这个车门想进这个车,我就做动作的时候失去了平衡,想撑住车的车座,大家知道是没有真车在那里的,所以我就失去了平衡摔倒了”。翟振明甚至没法想象,倘若电影里出现了这种互动性,究竟还算不算真的电影,“在虚拟世界上开发你的故事,跟拍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人们现在还没谈到这个问题”。人称和视角是叙述方式的重要方面,它们的变化必然带来电影叙述方式的改变。譬如,蒙太奇这一家喻户晓的手法,在 VR 电影里可能绝迹。翟振明说:“照一下车轮,车上人挥着马鞭我们知道是赶马的,这就是蒙太奇技术,但是在 VR 里面不能这么做,因为任何时候从场景到我之间都有一个连续的过渡。”斯皮尔伯格也曾经谈到,如果大家想看哪儿就能看哪儿的话我怎么样去导演?
“It's story, stupid, not technology.”卢卡斯影业副总裁 Scott Ross 历数了技术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并以自家的“加加宾克斯”作为反例,说技术应该为故事服务。但在新的技术面前,讲故事的原则也会发生改变。可能的解决方案有哪些?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目前还没有一部面向市场的成熟的 VR 电影出现,因此我们甚至不知道电影可能出现的问题。先不谈技术问题,故事本身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碎片化”。斯皮尔伯格也担心,如果在一个情景中我能够寻求自己的故事线,这会不会有个碎片化的体验呢?他们会不会让这个体验碎片化?Kevin Geiger 觉得,在这方面可以从游戏获取一些经验:“大家玩游戏的话就会知道有些关键点必须要通过……然后才能够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而且,“比如说如果地上有个虫子我们可以去看一下,或者是看看旁边环境下的树上面的叶子,在游戏里是可以这样的,大家可以自然地来体验环境,但是又不会错过主要的故事情节。”戏剧在这方面走在了电影前面。近几年,浸没式戏剧在国际上十分流行,《Sleep no more》成了名剧,并即将在上海演出。在浸没式戏剧里,演员不止在台上,观众也不能只坐在台下,演员在表演空间中移动,观众也可采取更自性的观看方式,甚至参与其中。根据观剧视角的不同,剧情也会呈现出相应的不同。于是,观众也成了戏剧的一部分。距离感将成为 VR 电影的重要叙事手段。在传统电影中,因为电影屏幕与观众座位是隔开的,所以某种程度而言,观众与电影的距离是恒定不变的。但当观众进入电影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Kevin Geiger 在联合国做了一个难民方面的 VR 内容,“有一个场景是很多难民的小孩都围在你身边,这会给你很感人的感觉,因为你身临其境。所以很多人看完之后泪流满面,因为他们可能在电视屏幕上看不到这样非常真实的、能够身临其境融入其中的场景”。而且,距离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我们非常亲近的家人、孩子、爱人、妻子、丈夫、男女朋友,这是半米到一米的距离;一米以外可能是我的朋友,这些可能虽然不是那么亲近,但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人;四米左右是我们的同事、我们有友好的关系但是并不一定是亲近的,可能他不会到你家来帮你搬家,但是在外面碰上会冲你点头微笑。”另一个原则是要能通过互动来建立存在感,“虚拟现实是真正的互动,你做一个动作,环境就会给你一个回应。”(Kevin Geiger )只有在这种互动中,观众才能真正觉得,自己是电影的一部分,而不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去观看电影而已。而这种互动在全面应用之前,可能首先应用于传统电影的拍摄。邵丹说自己刚从寒冷的雪原回来,非常辛苦,他“希望有朝一日有一个跟数据库差不多的,当我们想要一个冰原不必去到那儿就可以有个冰原,需要有个宫殿,宫殿就可以立在那儿了,摄影师可以不用到现场,关键的是没准一个摄影师同时控制两到三部电影,可以拿到两到三份的薪水。”“沉浸式剧场神作Sleep No More,今年12月要落户上海了。”
这条消息昨天应该刷爆了你的朋友圈。
不管是平时常约戏的小伙伴,还是不太熟识的路人甲。
“看起来挺有意思的”
“应该还蛮好玩的”
550元的预售,
已经堪比“周董演唱会的山顶”,
而这部“蛮好玩”,
到底为什么值得?
以下这段是科普类……
《Sleep No More》话剧场是在一个三座废弃仓库改造的空间里,一部体验式的戏剧每晚都在这里上演,观众戴上一个白色的鬼魅面具,就可在这个5层楼的空间里随意探索,演员就在你面前零距离的表演,而你也可以远离演员和人群,在这个幽灵般的迷宫里游走,硝烟散尽的废墟和古战场、破败的酒店及餐厅、奢华的古堡卧室,还有飘散着腐旧气息的医院。观众可以随意触摸这里的一切,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说话。而最终,你会被引向一个宴会大厅,和其他两三百个观众一起,观看一个如同“最后的晚餐”一般的结局,带着远离现实的迷离恍惚,回到纽约的夜色之中。
故事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这是一个关于权力、欲望以及忌妒交错的悲剧,但该剧的故事情境却从原作中古时代的苏格兰改为1939年二次大战前夕的纽约,一个新开幕的高级酒店Mckittricik Hotel,但在开幕之后不久却从此大门深锁,成为当地人流传受到诅咒的饭店,从此再也没有人进去过。而这出戏似乎就在叙述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从伦敦来到纽约的三四年间,《Sleep No More》迅速成为纽约新的文化热点,并被认为是日渐艰难中的演出经济中新的兴奋点。在《Sleep No More》之后,一大批类似的演出在纽约相继出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er)。
所以,沉浸式戏剧到底是什么?沉浸式戏剧就这样开始
“沉浸戏剧”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世纪——现代戏剧的开端,一呼一应(核心人物呼喊,观众回应事先安排的答复)是音乐中由来已久的一个概念,增加了互动元素。20世纪,神秘谋杀类戏剧将观众置于一个场景中,让他们选择鬼屋来选择如何观看戏剧内容。即便是传统的舞台剧也开始融入沉浸或互动元素。1985年,托尼奖最佳音乐奖作品《The Mystery of EdwinDrood》要求观众票选谁是杀手,以此来促发七个潜在结局其中的一个。通过一系列的发展,沉浸式戏剧慢慢开始成形。
△ Dream ThinkSpeak《One Step Forward, One Step Back》
谈到“沉浸式戏剧”,不得不提到由国际团队打造的Dream Think Speak。该公司自1999成立,是国际上公认的“沉浸式戏剧”开拓者。其作品在多种物理和建筑环境中发生,克勒肯维尔一个地下屠宰场,莫斯科的一个废弃的造纸厂,澳大利亚珀斯的旧财政大厦等等都可以是其的演出场所。
DreamThink Speak 2013年在韩国创作演出的《One Day, Maybe》 引起了各国戏剧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One Day,Maybe》灵感来自于韩国光州起义,1980五月的光州,市民自发的要求民主运动被政府武力镇压,造成大量平民和学生死亡和受伤。光州事件敲响了韩国军人独裁统治的丧钟,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来。该剧在想象中死去的人和现世的人回到1980年去见证事件中受害者牺牲精神的结果。该剧分别于当年9月,10月及11月分别在废弃的学校,艺术博物馆和废弃的游戏中心进行演出。
《OneDay, Maybe》
沉浸式戏剧
作为沉浸戏剧的先驱,英国剧团Punchdrunk从2000年成立开始,就尝试着这种新的演剧形式。观众不再是坐在剧场的座椅之上,而是在一个演剧空间里主动地探索剧情,并且全身心地进入剧场情境。在剧团成立的13年间,一共出品了16部此类作品,其中最成功的无疑是如今红极一时的《Sleep No More》。
《Sleep No More》演出中观众戴着白色面具近身观看演员表演
《Sleep No More》是让沉浸戏剧从小众走向大众的一部指标性作品,改编自莎士比亚《马克白》,上演地方由一个前身为废弃仓库的舞厅改建成一座五层饭店,内里超过一百多间装潢细致的房间,以及酒吧、精神病院、树林、墓穴等各类场景。观众进入必须戴上白色面具,幽灵般游历其中,被二十几个角色包围,每个房间都在同时上演,全剧禁止说话讨论。首演于2003年,纽约上演一年便已经收回成本,打破了百老汇音乐剧的纪录。
《SleepNo More》麦克白夫人帮麦克白洗净血迹,安抚入眠
《Sleep No More》火爆之后,整个欧美刮起了“沉浸戏剧”狂潮。现时于欧美当红的沉浸剧场代表剧团/制作公司英国的Fruit for the Apocalypse剧团,纽约的Third Rail Projects及Speakeasy Dollhouse,匹兹堡的Bricolage,以及旧金山的We Players,都积极参与创作及推动“沉浸戏剧”。
目前,整个纽约现在有将近10台左右类似的演出。这其中,有根据“爱丽丝梦游仙境”改编的设定在废弃精神病医院的舞剧《ThenShe Fell》。有根据历史真实谋杀悬案改编成的互动寻凶话剧《Speakeasy Dollhouse》。还有备受好评的摇滚音乐剧《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等等。
《Natasha,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中演员在演出时和观众互动
每一个在纽约新上演的“沉浸戏剧”都各出奇招,力求带来和已有作品不同的体验。2012年秋天开始在外百老汇非营利性剧院Ars Nova上演的新剧《Natasha》就尝试把小小的剧场被打造成了一间独有风味的俄国茶室,全剧改编自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场地无疑有着更特别的感受。
《Natasha》剧照
沉浸式戏剧中国制造
随着《Sleep No More》的走红,国内的专业人士很快就敏锐地嗅到了“沉浸戏剧”的前景,做出了很多中国制造的尝试。
由于台湾在获取国际性咨询上的便利性,沉浸式戏剧首先出现在了台湾。台湾河床剧团在2011年推出的开房间戏剧节,是很多人接触华语区沉浸剧场的开关。四位创作人:河床剧团编导郭文泰、诗人鸿鸿、新生代导演赖志成、视觉艺术家何采柔共同以一间旅店客房为创作蓝本,分别导演四出戏,每场45分钟,仅限一名观众,形成与表演者共演一出戏又无人可分享的私密体验空间。
第二届开房间戏剧节作品《外人》
第二届开房间戏剧节作品《栀子花与马》
而在内地,2013年初开始在平遥古城全新亮相的大型实景景观剧《又见平遥》就颇能见到这种“沉浸戏剧”的启发。在这个90分钟的演出里,观众先是跟随演员的表演穿行在三个仿真的表演区域里,观众在观看表演的同时,也进行着一种近似实景的文化游览。
景观剧《又见平遥》
在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也曾经小范围地尝试了“复制”《SleepNoMore》。2013年9月,由上戏制作并由学生出演的《梦回召稼楼》在上海召稼楼古镇的一处园林中上演。
上海戏剧学院《梦回召稼楼》
还有,导演孟京辉打造的“国内第一部浸没式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和导演何念的念剧场做的《消失的新郎》以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计划打造的《大上海 1933》也是国内“沉浸式戏剧”的一些比较好的尝试。
孟京辉《死水边的美人鱼》
《大上海·1933》将会成为上海地标--1933老场坊的标志性驻场演出
对于你第一次观看“沉浸式戏剧”的小建议:
1,提前了解剧情,演出中紧跟着主演,这样能更好的把握剧情;
2,穿一双自己觉得最舒服的鞋,走起来很累的;
3,多拉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交换信息;
4,你说没看懂?那就去多看几遍;
5,购票链接在阅读原文。
大麦戏剧,因戏而聚。▼因戏而聚戏单-资讯-推荐评论-观点-感受福利-赠票麦戏聚大麦戏剧
微信号:damaidrama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麦戏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弓长犬次郎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弓长犬次郎 的推荐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1688b1_bdc814c',userId:4343495,blogListLength: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leep no more.cn 的文章

 

随机推荐